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枭 > 明枭第50部分阅读

明枭第50部分阅读

    饷钱的好差事,若是你们中有识字的,这不就是飞黄腾达的好机会吗?”

    “衙门?”众人都有些合不拢嘴来,城里的衙门他们干活的时候,也曾经路过过,那是有着官差老爷在门口的啊,在衙门里当差,那不就是官了吗?

    “还有啊,以后你们到城外建庄子,分了田地耕种,没有识字的,这记账管事找谁去?”这余管事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众人顿时炸了窝。

    “真给分田地?以前的话不是骗咱们的?

    “你说什么屁话!”那余管事脸上笑嘻嘻的表情不见了:“我新城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过了吗?当初说的如何,今后就一定如何,不和你们扯了,真不知道好歹!”

    “等等”蔡云飞心里一急,他相信余管事的话,更重要的是,他曾经读过一年私塾,如是只是记记账,他还是能干的。

    “嗯?”余管事停下脚步,回头看来。

    “我识字,以前还在绸缎店当过几天伙计!记账也可以的!”蔡云飞喊道,他知道,这一个机会,他甚至此刻在心里很是感激早已经不在人世了的父亲,若不是父亲给自己上了一年的私塾,恐怕他也和这里的众人一样,看着这样的机会,徒徒眼馋而已。

    “嗯,你跟我来吧!”余管事点点头,嘉许得看了他一眼,朝着外面走去。

    蔡云飞不知道,同样的情形,在城内,在城外,所有流民聚居的地方,都在一幕幕上演,而像他这样粗识文字的人,也一个个从留名中,被挑选了出来,他更不知道,就是在这一天,成为了他仕途的,而若干年以后,这位余管事,会成为他的儿女亲家。

    推荐本好书,官场文,《重生之官路高升》,作者笔力不错,喜欢这类型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直通车wen2

    第一卷  第一七六章 议借兵 选书吏

    [正文]第一七六章 议借兵 选书吏

    ------------

    第一七六章 议借兵 选书吏

    崔阳浩很郁闷,郁闷得他想吐血,在他听到这守门的西洋人士兵告诉他,他们的维拉斯科爵士,又已经出门,到了云青山的府上的时候,他恨不得立马飞奔过去,将维拉斯科从云青山的府上拎出来,然后恶狠狠的问他一句:“难道我昨天一天白站了吗?不是说好了早上我会来,你居然还敢不在!”

    不过,这都只是他在yy而已,他还没有这个胆量,哪怕他的脚下,名义上还是他们朝鲜的国土,还是他的管辖范围。好在那守门的士兵,又大喘气一样的告诉他,维拉斯科爵士知道他要来,请他也到云先生府上去,爵士在那里恭候大驾!他胸中的这口浊气,才稍微平息了一些。

    这云青山和维拉斯科什么关系,按照崔阳浩的理解,应该是合作的关系,但是很显然,这种合作是有着底线的,就看彼此掌握的武力,他也看得出来,这两人手中的士兵,都是泾渭分明的,各有各的一套人马!但是他坚持认为,那位云先生,代表的应该是大明某个官僚的利益,和维拉斯科的合作,纯粹是利益使然,只要打通了维拉斯科的关节,那么,这个合作伙伴的工作,维拉斯科自然会去做好。

    所以,对于维拉斯科这喧宾夺主一般的要求,他还是接受了,他想,若是当着这两位的面,正式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未免不是一个好的办法,相信在朝鲜王国的诚意和财富下,这股力量应该会动心,当然,这里面的措辞,就要好好的研究下,总不能说朝鲜的军兵太弱,已经到了非得引进外援的时候了。

    随着引路的从人走进大堂,崔阳浩扫了扫眼前的情景,心里就是一动,这维拉斯科也好,云青山也好,都是衣冠楚楚的坐在堂上,似乎专程在等候他的到来,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两人都没有做在主位上,而在主位上的,竟然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

    崔阳浩对于华夏文化,研究也算的上颇深了,这就讲究规矩的大明人,就算是再怎么慌乱,这上下尊卑也是一时不会逾越的,这主位,在这里,分明是只有云清山才能坐,眼下这般情形,只有一个解释,这老者比云青山地位更高。想想云青山代表的势力,崔阳浩心下暗喜,看来,这一位绝对是能做主的人了。

    双方见礼,坐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寒暄,这维拉斯科就直接问道:“崔察访,这些天你所为何事,这里的人都清楚,咱明人不说暗话,今天在这里,也不用那么多弯弯绕绕,就把这事情谈妥了吧!”

    崔阳浩眉毛一跳:“这么说,维拉斯科爵士,是答应这件事情了?”

    “我和云兄还有赵老爷子商量了一下,这事情,大家倒是没有什么分歧!”维拉斯科对着云青山和赵老爷子拱拱手,侃侃而谈的说道:“不过,这雇佣我们维拉斯科商团的事情,坏处我看到了,这是要死人的,好处在哪里,我却是不太清楚,崔察访能不能为我等好好的解释一下!”

    “这一点,我已经和我们国王陛下禀报过了,国王陛下也同意了我的提议!”崔阳浩振作一下精神,这是成是败,就看今天能不能打动这些人的心思了。

    “这梦金浦里作为维拉斯科商团的募兵点,今后三十年的租金国王陛下已经免除了,当然,作为回报,维拉斯科商团三年内必须为我朝鲜作战,无论是平乱还是抵御外敌!”

    “此外,作战期间,维拉斯科商团的士兵的军饷粮草乃至余武器铠甲,这方面的损耗,也是有我们一力承担,当然,为了便于沟通,在商团里,我们是要派驻一部分的通译和官员,这是必须的!”

    云青山和维拉斯科的脸色都有些难看,这是摆明了对方不放心他们,既要用他们,又防着他们,甚至还有可能派人进来学习他们的战法体例,这事情,对这两个重视手中兵权的人来说,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崔阳浩见到两人脸色不渝,以为是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好处,急忙又补充道:“当然,商团的诸位首领,每年我国都有一份俸禄送上,既然是为我朝鲜作战,这些钱,那是必不可少的!”

    “多少?”赵老爷子缓缓发话了,前面的都是扯淡,眼下的才是关键,说白了,这朝鲜人拿多少钱雇佣这些人,就看现在,什么俸禄的,都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

    “第一年,三千两!”崔阳浩见到赵老爷子眼皮都没跳动一下,又补充道:“黄金!”

    “我困了,进去休息一下,你们谈!”赵老爷子却是没有理他,径直站了起来,走到后堂去了,云青山心里清楚,这是赵老爷子默许了这个条件,不过,若是他能多敲一点出来,想必赵老爷子也不会反对的。

    “四千两,我和维拉斯科两家一家一半,光靠他们番人,这人数还是太少,商团里我大明的人手,不比他们番人差多少!”云青山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开出了条件。

    崔阳浩一听这话,倒是心里一喜,果然是两家合伙的,这就好,就怕你们铁板一块。

    “还有,若是出战,我们的人要双饷,若是敌人势大,进退与否,不许干涉我们!”维拉斯科也紧随其上:“你们派人,通译可以,军官不行,若是需要,自然会找你们!”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若是作战,钱粮要先到,不然,别指望我们出一分力!”

    “成交!”崔阳浩并没有认为这样的条件有多苛刻,只要商团的人马在这里,只要女真人不大举入侵,他长渊肯定是无事的了,更别说,达成了这些条件,他就可以向国王陛下交差了。

    “不过,这是我国和爵士大人的密议,不会公之于众,若是因为爵士大人的士兵,惹出来什么乱子纠纷,我国是不会承认的,这一点,我要事先向两位说清楚!”

    不就是怕担责任,怕惹恼了那些鞑子吗?云清山心里鄙夷道。脸上却是笑容依然:“这个自然,察访大人不是第一次和云某打交道,对于云某,难道察访大人还信不过吗?不过,察访大人还是拟个协议,这么大的事情,还是写在纸上清楚一些的好!”

    这写在纸上,当然不会说朝鲜小朝廷和维拉斯科商团如何如何了,肯定是崔阳浩的个人名义,毕竟,这朝鲜也是一国,这国体颜面还是要的,不过这都是枝节了,重要的是,眼下众人达成了协议,也算的上是皆大欢喜了。

    蔡云飞有些忐忑的走进屋子,昨天晚上,他可是睡在暖和的被褥上,比起在窝棚里,那简直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早上起来,更是吃了一大碗香喷喷的面条,他差点连他自己的舌头都给吞进去。随即,他被带到了这个屋子里候着,等着前面房子里的人,一个一个的将他们喊去问话。

    和他一起的,还有十几个人,他看到有的人进了那屋子,喜笑颜开的出来,有的人却是哭丧着脸,蔫头巴脑的出来,他心里打鼓,不知道那屋子里坐的是什么样的人,又和这些人说了些什么,他唯一确定的是,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笑着出来,不然的话,他还是得回到那冰冷的窝棚里,继续那一个馍馍吊着性命的生活。

    “蔡云飞!”外头在叫他的名字,他一个激灵站了起来,走了进去。

    “你是天津三卫人氏?”屋子中间,坐着一个中年文士,手里在桌子面前的纸张上写着什么,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个管事模样的人,正目光炯炯的看着他。

    “是,小的是永宁卫城前屯人氏!”

    “多大了,家里还有几口人?”

    一系列关于他的身家的问题问完,那文士提起面前的一张纸,放在他的面前,对他说道:“念出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

    “在看看这个!”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屋子里两人点点头,显然,这是个真识字的,用来记账那是没有问题了。

    “你说你曾经念过一年私塾,还在绸缎店里当过伙计!”

    蔡云飞点点头,“算术也会一点点!”

    两人又出了一道算术题,蔡云飞很是轻巧的做了出来。

    中年文士在他面前的那本名册一样的纸上,勾了一下,然后对他说道,“你出去吧,叫下一个进来!”

    他应声离去,走到门边的时候,他隐约听到,后面两人轻声说道:“这个可以用,先放在庄子里,看看心性如何!”“嗯,我看就如此办理吧!”

    他心下顿时一松,抬脚走了出去,他知道,自己再也不用回到那个窝棚了,而是要去某个“庄子”,做一份体面的活儿了。

    走出屋子来,迎面的阳光有点刺得他睁不开眼,他闭上眼睛,感受了一下这由外到里的温暖,整了整自己皱巴巴的衣襟,笑着朝着那边的屋子走了过去。

    第一卷  第一七七章 新城新政 各衙各司

    [正文]第一七七章 新城新政 各衙各司

    ------------

    第一七七章 新城新政 各衙各司

    “老大人,按照大人的规划,眼下新城各衙门都已近初具雏形了,这名称对内不变,对外则称之为新华领!”在赵老爷子的面前,一个中年文士,毕恭毕敬的禀报着这几日的成绩。在他的身边,他这次带来的几个文士模样的人和天机营教习营的几个头头脑脑都肃然而立。

    “这新华领想必就是为了糊弄那帮朝鲜人,弄出来的花哨了!”赵老爷子点点有,按照事先的安排,这新华领的总督,自然是那维拉斯科了,至于他手下的人,分封什么官职,自由得他搞他们番人的那一套,到时候报上来,再安排相应的人配以副职也是就是了。

    “老大人明鉴,教习营的韦大人,是挂着这个衔头,诸位教习营的将官,相对于也会有一些衔头,不过,依照大人的吩咐,这些都是虚衔,另一份干饷,真正处事的还是我新城理事衙门。”

    那中年文士不着痕迹的捧了赵老爷子一把,捎带解释了一下,对于这些名义上新城的统治者的安排。赵老爷子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理事衙门总理新城一切军务民务,设总理事一名,总理事以下,设军务理事一人,民务理事一人和内务理事一人,眼下老大人坐镇新城,总理事一职,自然是需要老大人多加操劳了,至于这军务理事,拟由天机营千户云青山担任,民务理事暂且由学生担任,内务理事则是拟由原天机营百户孙大海担任!”

    中年文士说完,将手中的厚厚纸张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一边继续说道:“各理事下设各机构衙门的章程,这上面都有详细的规制,各位理事一看就知晓!若是又看不明白的,现在就请各位提出疑问,学生将尽可能的一一解答!”

    中年文士脸含笑容,其相貌清癯,一看就让人心生好感,而眼下虽然他一本正经的分发章程,但是,那眉梢的喜意,却是掩饰都掩饰不住的。

    他叫董千秋,真定府人氏,他自负也是满腹经纶,可惜时运不济,考了十来年科举,功名每一次都是与他擦身而过,迄今为止,不过是一个童生。他家境本来就不是甚好,要不然,也不会这般年纪,连个妻室也没有,既然功名无望,人总是要过日子的,他平时也不过是靠上街卖卖字画,偶然有机会,还会到乡下教馆,当那么一阵塾师,机缘巧合之下,他昔日的一个同窗,给他介绍了一个做县尉的东主,居然他也做了那县尉的几年师爷,算的上对于这下层官场基本门清了吧。

    然后就是这县尉东主,因故去职,他也没了饭碗,好在做师爷那几年,倒是落下来一些积蓄,省吃俭用,倒也撑过了一段日子,可是等到他父亲去世,他打起行李,去天津投亲的时候,很不幸赶上了因饥荒产生的流民潮,然后,又很不幸的被裹挟到了这新城。

    原以为他这一辈子,就是要在这异国他乡终老了的,他也安安分分,不做其他的想法了。不料,几日前这招募书吏的消息一出,他安静了几个月的心思,顿时马蚤动起来,这干体力活,实在不是他的本行,但是,这做书吏,他可是十个手指抓田螺——十拿九稳的事情啊!

    于是,他毫不犹豫的报了名,而且,在考校的时候,他丝毫没有隐瞒自己曾经做过师爷的经历,回答起问题来井井有条,甚至深度都远远超过了考官,这一下,考官们不敢怠慢了,直接就报到了赵老爷子那里。

    这些考官,本身的学识,未必比这董千秋差,但是论起这实际处理政务的能力来,那可就是差了几条街不止了,这等有学识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才,岂不就是目前最奇缺的人才吗?

    赵老爷子听这些考官们一说,又把他叫来亲自考校了一番,当下就拍板了,这新城的民事,让他来管。

    当然,这也不排除他本是就是出自流民这一个事实,由流民出身的人来管理流民,自然是让那些流民不会有太多的抵触情绪,对于安抚人心当然是大有好处。另外,树立这么一个标杆,也让那些流民们看到了希望,让他们看到,既然这董千秋都能做官,难道他们就不能吗?

    于是,这董千秋很荣幸的就成为了这新城的第一任父母官,当然,在这里,叫民务理事,但是实际上,这个理事,除了军队上的事情,他插不上手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归他处理,如是不兴刀兵,他手中的权柄,可比另外两个理事加起来还要大。

    在他的头上,只有一个理事衙门,但是很明显,这个理事衙门,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机构,纯粹是为了制约这三个衙门设立的,这赵老太爷也不会一直就这么呆在新城,也就是说,若是新城不需要有那么一位上司来调理这三个衙门的矛盾的话,这个理事衙门等同虚设。如果非要拿大明的体例做比较的好,这三个理事分揽了新城的所有权利,而这理事衙门,就好像是一个手持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这钦差大臣,只会是盯着你们有没有做错事,至于你们如何做事,他是不会管的。

    厅里的众人,都看起手中的章程来,实际上,云青山也好,孙大海也好,甚至包括维拉斯科,这份章程,他们昨天晚上就已经细细的看过了,这些事情,不事先通气,请赵老太爷拍板,谁敢自己做主,眼下这番做作,不过是让这任命,更加名正言顺一些罢了。

    但是,其他还有没看过的不是,大厅里顿时有些喧闹起来,众人捡着自己不明白的,纷纷问了起来,也不是他们没有规矩,这董先生说这话的时候,老太爷不是没有反对吗?没有反对,那就是默许他们发问了,这章程上那么多空闲的职位,他们有怎么不眼馋,都是在这个系统里的老人了,对于自己大人的实力,还有什么不了解到吗?按照这个趋势下去,这些职位的权利,只可能越来越大的,趁着现在偏居一隅,大人的嫡系大部分都在山东的时候,不瓜分了这些职位,那他们不是白混到现在这个地步吗?

    当然,他们也许不是都是想到自己,但是,谁没有亲朋,谁没有部属,这可是安插自己人的大好机会啊!

    “董大人,这民务衙门分农事,矿事,商事三司,岂不是要大量的人手,这些人手从何而来?”

    “自然是就地选拨,或者是登州委任,或者是伤残的士卒担任了?”

    “那就好,我手下有十几个弟兄,正没地方安置他们呢,这些兄弟也不会干个别的,咱也没有大的奢望,这到农事司下面做个管事庄头的,应该没问题吧,城外的庄子都建了起来,还有更多的庄子在建立,董大人别说没位置啊!”

    “董大人,那我们今后的粮草军械,是从民务衙门走,还是从军务衙门走啊?”

    “自然是从民事衙门走,包括我刚刚说的伤残士卒的安置,兵丁的招募,这些都是民务衙门的只能,军务衙门,只处理军务!”董千秋听到这问题,心里暗暗得意,这几个理事衙门之间的制约关系相当的明显,这兵粮分离,就足以扼住这军务衙门的脖子,跟别说他民务衙门还有和军务衙门一同训练壮丁作为后备兵源的职能了,从这一点来说,这职能的划分,很有大明色彩,和余风一直来的重武的宗旨多少有些冲突。

    唯一微微有些不悦的,那就是云青山了,将手中的职权,分出去一些,他是欢迎的,但是,一下子分出去太多,他却是有些患得患失了,按照这个职能划分,他以后除了军队的训练,作战,基本上这新城就没他什么事情了,眼看这自己的手下,一个个围着董千秋,他心里一时说不出什么滋味。

    但是他知道,自己是反对不了这个安排的,甚至,他连反对的意思都不能露出来,你手中掌握着军队,就已经是大人的无比信任了,你还要分民权,打算做什么?他只要不傻,就只能非常合作的配合着,当然,他也想到了,显然,不靠他们这些武人的刀枪,这董千秋这样的文人,是怎么也保不住这新城这一方地盘的,更别说是他们手里的权利了。

    大厅了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众人一个个算是弄清楚了今天这次议事的目的,也知道这议事完了之后,自己要做些什么了。

    “咳咳!”赵老爷子轻轻咳嗽了一声,大厅顿时一片寂静。

    “都知道了这章程了吧!”他朝着下面的人问道,众人齐声称是。

    “那么,就按照章程上去做吧,各理事衙门尽快把架子搭起来,该补充的人手,物资,各衙门互相协调一下,三日之后,各衙门各司的名册,都报到我这边来,此后,各衙门要各负其责,精诚团结,为余大人好好经营这一方天地!”

    “属下(末将)遵命!”

    第一卷  第一七八章 风雨前夕 刀尖跳舞

    [正文]第一七八章 风雨前夕 刀尖跳舞

    ------------

    第一七八章 风雨前夕 刀尖跳舞

    新城这边弄得有声有色,余风自然是看不见的,不过就算是他看得见,此刻也分不出心神来关注这些了,因为,他在济南干的那胆大包天的事情,终于东窗事发了,而他现在正在苦恼,该用个什么体例,来将这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

    消息是李铁派人送来的,直接送到登州大营里。

    那花花大少邹春波不见了踪迹,开始几天,并没有人发现什么异常,这邹春波经常出去鬼混几日,也是常有的事情,他家人以为这次也不过如此,不过,若是时日长了不会,他的跟班总会有一个回来报信报个平安的。这连续多日不见,邹家的人,也有些着急了,当下也就四下派人找起来。

    这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二字,更更何况邹春波的父亲邹有为,和着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眼下又是可能重新复出,官府办起这事情来,也就格外的用心。

    很快,这邹春波前几日的行径,都被查到了,甚至,连他失踪前宿在什么地方,都被查得清清楚楚。再接下来,翠玉舫的离奇消失,也就进入了官府的视线。

    有好事者倒是将这翠玉舫和这邹大少的事情,联系了起来,不过众人都是以为,这邹春波想必是用银子折服了那翠玉舫的粉嫩小娘,将这画舫不知道开到什么地方逍遥去了,于是就有人劝邹家的人,邹公子此刻不知道在何处逍遥了,你这家里的人,就不必如此着急了吧!

    也许是邹有为深知自己儿子的秉性,默认了这一说法,于是,这找人的动静,就小了很多,但是,李铁可是一直关注着这事情呢,眼见都查到这地步了,心下顿时急了起来。

    照着这样下去,若是邹家发力,那一天几个没有上船的公人,还有他曾经打过招呼的河防把总,肯定都会被查询拜访道,到了那时候,他除非将这些人全部灭口,否则,邹家的人会轻而易举的知道,当初这翠玉舫失踪的时候,自己就在现场。

    他有些慌神了,这事情找谁商量都不成,唯一可以商量的对象,就是余风了。别看他现在好歹是个千户,但是,在这济南城里做个千户,可真是要权没权,要钱没钱,要是总兵衙门的千户,那也罢了,问题是,他不过是都指挥衙门的千户,手里下就那么点可怜巴巴的兵丁,说句难听的,他的上司没准都比他的兵多。

    若是查到他的身上来,他估计很有可能连这个千户都做不成,若是邹家手段厉害,没准连人都做不成。而他自问自己在这事情里,了不起就是一个知情不报的罪过而已,动手杀人的都是余风和他的手下干的,若是他被当做了替罪羊,那可就是真的冤的慌了。

    他来这封书信,一个就是和余风对对口径,顺便告诉余风,事情已经发了。当然,这其中也还有隐隐打招呼的意思,这事情我该做的都做了,人是你杀的,篓子是你捅的,就算是算罪责的话,了不起我就是个小头,大头还是在你余千户的身上,你赶紧想辙啊,这黑锅太大,别指望我背,要是你没辙的话,也怪不得我老李不讲义气了。

    想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千难万难。不管怎么说,这一次,余风杀的一个货真价实的锦衣卫,而锦衣卫的不讲理,那是天下皆知的。上次一个锦衣卫的试百户,就差一点叫余风家破人亡,这还只是余风引起对方眼红而已。而这次是直接杀了人,这两者区别可就大了。

    那锦衣卫是从京师来的,这一出事,京师的锦衣卫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肯定会深查这件事情,若是锦衣卫连出去办差被人杀了,这锦衣卫南北镇抚衙门都不闻不问的话,那锦衣卫的威严也就荡然无存了。这是赤果果的打脸啊!今天你能杀我一个校尉,明天你就敢蹬鼻子上脸,动我锦衣卫百户千户的主意,更过几天,没准连同知,佥事的主意也敢打了,那锦衣卫指挥使若是连自己的手下都护不住,这队伍也就没法带了。

    所以,这事情不发则可,一发肯定就是暴风骤雨,而他目前的实力,别看手下有这些力量,还恐怕真的拿不出什么办法来对抗。人家从朝廷里,拿着真凭实据来拘他,他如果不是立刻扯起反旗的话,可以说,他那真的只有束手待毙的份儿,他那点人脉和银子,还恐怕走通不了这京师的路子。要是在内阁,有那么一位大学士,愿意为他缓颊,找当今的锦衣卫指挥使讨个人情,没准这事情还有转机,可惜的是,别说是大学士,就是他认为和自己有点香火情的那位布家的给事中大人,他至今都还不曾见过面,当然,就算是见过面了,凭一个七品的给事中直接去撼天家的鹰爪头子,只要这给事中脑子不昏,就是金山银山堆在他的面前,他也不敢收的。

    怎么办?造反吗?只要对来抓他的锦衣卫亮出了爪牙,以后的事情,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但是,他又不能看着自己眼睁睁的被锦衣卫带进他们的大狱中,那是一条不归路,进得去出不来。余风想得自己脑仁都疼了,在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的情况下后,他找来了慕海涛和陈敏之,甚至连一直为他处理钱财事物的吴嫣然也找来了。这些人,现在就是他的班底了,就算是新城改制,也都是出自他们几人的手中,也就是说,原本是余风个人的危机,现在已经上升到了余风这个集团的危机了。

    陈敏之没有办法,他的眼光和人脉,注定在这样的事情上,发挥不了半点用场,他擅长的,不过是谋略,而这事情,已经脱离了谋略的范畴了,所以,他束手无策。

    吴嫣然也没有说话,她虽然是女儿家,也是知道锦衣卫的凶名的,在她的心里,除了对余风的胆大妄为感到不可思议以外,也拿不出什么可行的法子,毕竟,这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某个集团,某个势力能量远远大于他们这个小团体的庞大集团。

    “让那邹春波写封家信?”陈敏之皱着眉头:“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情的根子在他的身上,只要能说动了他,也许。邹家的人不会再追根寻底了?”

    “没用的!”余风摇摇头:“怕就怕穷究不舍的不是邹家,而是整个锦衣卫系统,邹家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

    “有没有可能和他们沟通一下,然后将邹春波还回去,然后出点银子,请他们遮掩一下?”陈敏之不甘心,继续问道。

    “我一个地方武官,去请一个曾经的五品知府,眼下风头正劲随时可能复出的两榜进士?”余风苦笑了一下,这陈敏之是有才能,但是,始终脱离不了官场的那一套思维,要是这人可以用银子买通的话,他还这么苦恼做什么,直接砸银子砸死他就成,问题是,他根本不是正主啊,而且,就算他是正主,也不能为了银子就眼睁睁忍下这口气,吃一个文官们从来都瞧不起的小小的武官的憋吧。

    “属下去为大人扫清手尾吧!”一直默不出声的慕海涛在一侧,低低开头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余风的心理作用,他发现每次议事的时候,这慕海涛总是坐在角落了,给人一种孤僻安静的感觉。慕海涛也是读书人,也许他身上的差事的关系,他和陈敏之这个读书人相比,身上总是有那么一股阴狠的味道,让余风感到没那么“阳光”,单独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余风这种感觉并不是很明显,但是,眼下几人坐在一起,这感觉就相当的突出了。

    “嗯?”余风微微沉吟道。慕海涛这样说,当然不是去为他奔走疏通门路,这事情可不是他负责的,要是这样,陈敏之做也就足够了,以他现在身上的差事权柄,他这样说,肯定是要动用一些“非常规手段”。

    这也是很冒险了,慕海涛无非是杀人灭口而已,但是,灭一个官员的满门,这事情,可以直接捅上天了,而且,余风有理由相信,为了自己的安全,慕海涛和慕海涛手下的天机组,肯定会将这件事情的所有知情者都消灭得干干净净,他们可没有那个闲心大费周折的将相关人等像自己将顾蓁儿一样的带回来。“对待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戒条从天机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是被天机们奉为金科玉律了的。

    “似乎,我们也没有别的什么选择?”余风看着他,点了点头,默许了他的提议。

    然后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回过头来对吴嫣然说道:“咱们的产业,你这些天,稍稍收拢一些,流动的银钱都要收回来,准备应变,相关的紧要的人手和家眷都要接回登州来,莫要因为这事情,牵累了他们!”

    “还有,敏之,你要放出风声去,就说我可能要动一动,去湖广四川,你给我摸一摸军心,看有军中如何反应?”

    第一卷  第一七九章 灭满门 动天听

    [正文]第一七九章 灭满门 动天听

    ------------

    第一七九章 灭满门 动天听

    “搞什么名堂?”漆黑的夜色中,一挑灯笼微弱的亮色,从曲折的回廊边晃晃悠悠的荡了过来,一个更夫走到这墙角的侧门边,看着大敞四开的侧门,忍不住嘀咕了一声。

    “明个要好好的给张护院说一下了,这晚上怎么能连门户都不关好,若是有蟊贼进来,老爷怪罪下来,这谁吃罪得起啊!”

    他将灯笼夹在腋下,去将那侧门关上,待到两扇们都合上的时候,他才发现,门闩不知道哪里去了?

    “奇怪了?”他嘟囔一声,举起灯笼四下照看起来。

    大户人家的侧门,一般没有巨大的横木顶着,一般就是一块门闩,虽然只是一块门闩,但是,这门闩都是套在闩框里头,里头还有回头扣,一旦插上,不仅仅从外头将这门闩拨不动,就算是在门里面,不将这门闩的回头扣里的消息按住,也是休想抽动这门闩的,像这般门闩不见了的情况,这更夫还从来没有遇见过。

    灯光在地下逡巡,却是没有丝毫门闩的影子,他抬起头来,将手中的灯笼举高了一些,只见不远处的灌木边,似乎有团阴影。他走了过去,低头一看,果然是那门闩。

    “这谁做的,怎么能丢这呢?”他很是气愤,将门闩拣了起来,不料,入手处却是一片粘腻的感觉,他疑惑的将自己的手凑近灯笼,眼睛朝手上一看,顿时浑身一颤,这满手鲜红的,竟然是一手的血迹。

    他虽然喉头咯咯作响,双腿都软了,但是,还是鬼神神差的将灯笼朝着刚刚拾起门闩的地方照去,果然地上是一滩血迹,顺着血迹朝着前走,一片衣角从灌木丛中露了出来,他战战兢兢的转过灌木丛,朝着里面看去。

    “啊!”一声凄厉的声音,在安静的庭院中响起,紧接着,就是一阵急促的铜锣声和更夫那声竭力嘶的喊声:“进贼了,杀人了!”

    “简直是胆大包天!查,一定要一查到底!”北京城城里,一个一身华服的老者,拿着手里的一封奏折,手指不停的发抖,显然是气的狠了,而在地下,一个破碎的茶碗,更是显露出了,先前他是多么的怒不可抑。

    今天是他在内阁当值,这封来自山东的奏折,一下就将他的好心情破坏殆尽。原因无他,奏折上山东济南出现的致仕官员惨遭灭门的主角邹有为,正是他的得意门生,早两年邹有为迎难而上,为了挡了一个天大的劫难,虽然因此致仕还乡,但是,这份情分他是一直记得的。

    如今他好不容易坐到现在这个位置,眼下就有能力提携一下这个门生的时候,突然出这一档子事情,邹有为居然身死家灭,这叫他如何不恼火。邹有为能力不错,对他又是忠心,被闲置了两年,正是可堪大用的时候,他甚至都盘算好了,只等一个机会,就可以将自己的这个门生弄到京里来,先到六部做个堂官,再扶持一下,好让他作为自己的臂助。

    “有为的为人何等的小心谨慎,又是居家住在这深城大邑之中,怎么会有这么贼胆包天的贼人!”他心里冷笑了一下,直接将这件事情的幕后黑手,锁定在内阁中平时和他不合的某人身上,“剪除我的羽翼,我又岂能让你全身而退!”

    当天下午,这一份奏折,以内阁从未有的效率,出现在当今天子的龙案前。奏折是山东观风使递上来的,天子自然不会对此有任何的怀疑,这些观风使,都是天子亲自甄选的,虽然品级不高,但是个个都是简在帝心,对于他们,天子的信任不会再对锦衣亲军之下。

    “这大明到底还是不是朕的大明!”天子的暴躁,他是知晓的,但是,当天子召见他的时候,他意外的发现,天子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阴沉着脸,冷冷的说了这么一句。

    崇祯有一句名言,“文臣人人可杀?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