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枭 > 明枭第19部分阅读

明枭第19部分阅读

    ,没有什么伤天害理的恶行,徐元良连心中最后的一点提防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样的人,要是自己放过了,还不知道便宜谁家了呢?

    “那韦明清似乎也知晓,看来,他似乎心中另有打算啊!”徐元良笑道。

    不过余风此刻一点不敢小看面前这位看起来似乎人畜无害的俊美公子,不声不响的就查清楚自己的底细,对着这济宁的官宦子弟颐指气使,这徐元良怕不是他说的那什么承袭祖辈的一点余荫那么简单,这是朝廷那位大佬的子侄?朝中现在有姓徐的大佬吗?

    看来,自己什么回请这些纨绔子弟,还是落了下乘啊!居然把眼前这位真佛给忽略了。神念一转间,他一打定主意,这徐元良身份一定贵重,自己既然有机缘结识,那就是好事情,但是,对方一日不说出他的身份,自己就假装不知道。

    “无非是银钱的事情!”他摇摇头:“兄弟我干什么的,他既然知道,总是想多多少少的分润一点,这不奇怪,要不然我一个小小的千户,怕还入不得他的眼!”

    “哦,若是对方直接开口,要上几成的份子,你给还是不给?”

    余风看看徐元良,看到徐元良有点发毛,这种眼光,似乎有点不对劲啊?

    直到徐元良被余风的眼光看得有点不自在起来,余风才缓缓的说道:“我与徐兄一见如故,如是徐兄开口,朋友有通财之谊,那余某倒是没有二话!”

    接下来,他就住口不言了,不过,这意思倒是很明显:我卖你的面子,你开口,我一定给你面子,但是那韦明清,还是省省吧!

    “哈哈!”徐元良大笑起来,这点小钱,他自然是看不上的,要是余风再做大几分,比如说把持这山东一省的盐政,说不定还可以谈谈,现在,就免了吧!

    如同他们两个笑谈的一样,到了晚间,那韦明清果然上门拜访了来了,虽然这拜访是打着拜访徐元良的幌子。

    徐元良这点面子还是给的,但是也没谈多久就送客了。这也是应有之意,韦明清也没指望对方能多么高看自己,能手下自己的礼物单独见了见自己,他就很满意了,他的真正目的还是余风。

    布家的这处产业,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安置几十百来人,还是没有问题的。余风所住的院子,和徐元良住的院子,本来就没有相隔多远,从徐元良那里出来,再到余风这里,倒是方便得紧。

    “白日里舍妹不懂事,言语间冲撞了贵眷,还往余千户不要往心里去!”韦明清进门就道歉,倒是让余风楞了一愣,待到韦明清说清楚原委,余风晒然一笑,自己还真没有想到这方面去,同知家的侄小姐,不就是同知儿子的堂姐妹吗?

    “也没甚冲撞,倒是在下做事欠考虑了,等下韦大人回去,不妨带点小礼物回去,日间令妹可是为这个和我怄气了半天呢!哈哈!”

    两人相视哈哈一笑,气氛顿时融洽了许多,韦明清当然不是为了这事情特意跑来,说出这事情,一个是消除余风心里的隔阂,一个是拉近两人的距离,这气氛好了,有些看起来有点唐突的话,就说的出口了。

    两人闲谈了一会,余风听得他总是将话题往钱财用度上引,心下明白得紧,不过,他也不着急,看这韦明清能耐得住性子到什么时候去。

    “说起来,在下和余千户也还有一段小小的过节呢?”见到两人说的渐渐投机起来,韦明清突然抛出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倒是让余风一惊。

    “哦,这可奇怪得紧了,余某怎么不知道?”余风想都不用想,自己这是第一次到济宁来,应该和对方没有什么交集才是。

    “年前,在下出了点钱,下面的人打算到余千户那里做点小买卖,不料却犯了余千户的忌讳,被打得灰头粉脸的回来,哈哈,没有想到余千户的手下的那些盐丁如此悍勇啊!”

    “那里用得着这么麻烦,韦大人捎个话来,不就成了吗,闹出这般误会,那还真是得罪了!”

    你那是认得我是谁吗?韦明清腹诽道,脸上却是风轻云淡:“原本都已经忘却这事情了,今天有幸结识余大哥,倒是又将这心思勾出来了,若是再有这般事情,余大哥可一定要照拂小弟啊!”

    这言辞间都变成大哥小弟的称呼了,脸上虽然笑容不变,但是这言辞中的交好之意,却是再明白不过了。你我都兄弟相称了,做兄弟的沾沾大哥的光,这总无可厚非吧!

    “余大哥若是这运河上有什么事情,小弟也是可以稍稍尽一尽力的,远的不敢说,这济宁段的,多少也能卖小弟几分面子!”

    “不敢干不敢当!在下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巡检,如何做的韦大人的大哥,这话不用再提了,不过,你说的这事情,倒是可以商榷商榷”

    第一卷  第六十七章 礼来礼往 内宅气象

    [正文]第六十七章 礼来礼往 内宅气象

    ------------

    那个晚上,韦明清到底和余风之间达成了什么协议,没有人知道,但是,当韦明清出来的时候,满脸的笑容,却是所有的人都能看见的。

    两天后,布家老爷子接见了余风,不过,说是接见,那未免有点过了。布家上上下下,凡是有点身份地位的,在布家老爷子的带领下,一大清早就来到了这别院,求见余风。这阵势,倒像是下官求见上官的做派,姿态做得十足。

    布家在这济宁地面上,还是有点势力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知了徐元良的身份,顿时为这几天对待余风和徐元良的怠慢后悔不迭。余风倒也是罢了,不过是人情落在实处,但是,定国公家的公子,来到自己的家里,自己还这样怠慢,那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吗?眼下正是布思南外放的关键时节,这徐公子未必能帮忙,未必肯帮忙,但是,只要他歪一歪嘴,坏事还是绝对没问题的。你说他有这么做的理由没有?你都怠慢人家成这样了,人家有点怨气不是很正常的吗?

    同时,对于余风的评价,布家上下也顿时提高了一个档次,能和定国公府上拉上关系的,当然不是一般的千户了。而且听说,这余风和徐公子两人私交甚好,这样的资源,和自家又颇有渊源,那么,礼节隆重一点,也就不以为过了。即便结交不了徐公子,能笼络住这余风,也算是另辟蹊径了。

    余风心里还是多少有几分明白的,对方这样的姿态,绝对不会为自己而来的,那么,肯定就是因为徐元良的关系了。这徐元良既然连自己的底细都能查的清楚,这布家的底细不可能不查,他也无需考虑怎么做,跟着徐元良敲敲边鼓就是了,虽然这似乎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但是,不管是他,还是徐元良,都没有觉得什么不妥。

    这一番喧闹应酬,自不必说,余风也算是彻底了落实了布家的盟友这一个身份,当然,眼下这两家之间的关系还算是淡薄,但是有了这个由头,得到了布家上下的认可,怎么去维护这个关系,那就要看日后了。

    当着徐元良,他不好提出请布家打听了一下淮安方家在山东的情形,好在这次布家为了表示态度,将布家后辈中稍微上得了台面的人都带了出来,布尺也在其中,作为布家和余风的纽带,余风毫不客气的向布尺提出了这个要求。布尺自是满口答应,请余风放心,不日就会将余风要的结果送到灵山,只是这调查摸排既要做得隐蔽,总不能让人家觉得有针对性,又要具体详细,自然是要需要点时日,不必慌在这一时。

    对方说的也是事情,余风知道,既然人家能答应下来,就不会将自己的要求忽视,于是也就心安了,决定安心回灵山等消息就是。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他的目的已经差不多已经都达到了,那么,他也要考虑回程了。

    徐元良倒是对于和他这么快分手,感到有些怅然,临行前,和余风掩门细谈了一个晚上,言语中,隐隐露出招揽之意。

    “余兄一身才学,文武兼备,在这登莱偏僻之处,实在是难以施展手脚,徐某在兵部也还是有些关系的,不知道余兄有没有意思去江南这富庶之地?别的不敢说,至少余兄一个实职千户倒是可以保证的!”

    余风微微考虑了一下,笑着拒绝了徐元良。他根基都在鲁东,在这里,虽然没有千户的实职,但是,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比去江南做一个毫无根基的千户强。

    “徐兄的好意心领了,只是这人离乡贱,余某也不是个有什么大志向的人,能赚点银钱,护卫一方乡亲的平安,余某也就知足了,若是徐兄日后有什么地方,用得着在下,派人来知与一声,余某断不敢辞!”

    徐元良不以为然,这也就是在山东,余风才有用的上这一说,放在别的地方,要巴结他的人大把的是,余风的这点实力,他还真看不上眼。不过他也知道也是余风说这番话是真心话,那年头,讲究的是一言九鼎,重信重诺,余风既然这么一说,算是对他一个承诺,日后哪怕就是他徐家破败了,这里未必没有一个投靠的地方。

    他想了一想,这样也好,大家朋友相交,自然是相谈甚欢,若是分了尊卑上下,那就无趣的很了,不过他还是心有不甘,余风显然是舍不得他坐下的那点小小局面,既然人家豪气干云不图回报的许下这么一个诺言,他觉得自己总得做点什么不是,要不然,岂不是被余风比了下去。

    想起那日在不胜寒几人的谈话,关于威海卫灵山卫二者之间的区别,他心下有了个计较,那威海卫既然已经破败,想必是没人愿意去那里当官的,这余风虽有千户之职,却无千户之事,倒是回头到了济南,可以和都指挥使提一提,给个实职只怕是没有多大的问题,这也算不得擢升,就当是自己帮这余风一个小小的忙吧,日后有什么样的前程,就看他自己打拼了。

    当然,这话暂时是不用和余风说的,等事情有了眉目,再去一封书信就是。

    次日临行前,余风给徐元良的护卫,留下了十把倭刀,十只火铳,算是一点小小的礼物。人家都送了他一个千娇百媚的俏丫鬟了,他也没有什么回送的。要说送银子吧,人家根本不稀罕,而且没来由的给自己和他的这份交情抹上一些功利的色彩,有点得不偿失了。倒是他看见徐家的那些护卫,对于他手下的倭刀之类的,有点艳羡之色,索性就借花献佛了。

    对于余风出去一趟,带回来一个俊俏的贴身丫环,余风原以为雪娘心里会有什么不痛快,不料,雪娘的反应,却是让他大出意外,虽然小环被安置在内宅之中,名分上只是一个贴身丫环,但是,从雪娘到下人,没有一个拿她当丫鬟看待的。

    雪娘嫁给余风数年,一直没有身孕,余风虽然不在意,但是,作为妻子的雪娘怎么会心中没有想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没有子嗣,也是七出的理由呢!余风虽然一直都和她甚是恩爱,但她一直不孕,还是心中不安的,即便是余风这次没有带回一个女人,她也要张罗这给丈夫纳妾了,当然,内宅中大家一致的共识是,那吴家小姐,迟早会成为余家的姨奶奶,这一点,怕是连吴嫣然心中都有了一定的准备。

    以前雪娘勤俭持家,小门小户的,倒也没有什么忙不过来的,但是,余风的这家业一大,他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内宅之中,却是没有人能给她分忧。吴嫣然虽有才能,但是,一天名分没有定下来,插手这内宅之事,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她也只能时常给请教她的雪娘敲敲边鼓,出出主意而已。

    这小环一来,雪娘顿时有了一个得力的帮手,国公府出来的丫鬟,又是自幼伺候在小公子身边的,将来是极有可能被抬举做妾的,这见识做派手段,自然要比小家小户出身的雪娘要强上许多,上上下下又是将她当做姨奶奶看的,吩咐下去的话,没人敢不听,没几日,内宅就气象一新,各种规矩法度都立了起来,倒是有了大户人家的做派。

    小环姓什么,连他自己都记得不太真切了,自小就卖与了主家,自然要跟随主家的姓氏了,连小环这个名字,也是后来徐家取的,到了余家,自然要跟着余风的姓氏了。这也是余风放手让她在后宅折腾的原因,不管这小环今后会不会成为他的妾室,但是,身为余家的人这一点,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了。说句不好听的,眼下余风的身边,真正算得上他余家的人的,也就是余赵氏余赵雪娘和这余小环了。

    他也不是没有考虑到用自己的亲族来充实自己的人手,但是,他余氏一脉,本来就人丁不是很兴旺,梳理来梳理去,也就几个远亲,而且刚开始的时候,他干的可是掉脑袋的买卖,自然不想将亲族牵扯进来,眼下有了这个小小的局面,想要关照一下自己的那些族人,却发现无论是能力还是见识,都没有他们合适的位置安排,于是也就这么拖了下来。

    三月十八,韦明清到达灵山,翌日,在余风的人的陪同下,来到赵家村。

    第一卷  第六十八章 火枪缺陷 飞鸟易手

    [正文]第六十八章 火枪缺陷 飞鸟易手

    ------------

    “大人,你的士兵在单兵训练上,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了,如果说要是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就是火枪兵的动作不甚规范,这在战斗中,这是一件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回到赵家庄,维克拉斯就被叫来,汇报一下这些天他们的成绩,余风也想看看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出自己的这些盐丁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维克拉斯说话,他身边的几个番人水手都连连点头称是,现在,他们应该叫做教习了,每月拿着五两银子的高薪,总的做出点贡献才成。

    “按照你们的操典,火枪兵的动作不规范,用的是什么法子?”既然知道了自家的不足,余风当然是从善如流,直接问到解决的办法了。

    “教官一般都是将一整套动作,分解成一个个的动作,然后士兵们照着练习,要是还是练不出来,这样的士兵,只能去当一个长矛手了,火枪不是适合他的武器!”维克拉斯说道,言语间却是有点犹豫。

    余风将他的神色看在眼里,淡淡的说道:“有什么话,不妨直接说,说错了也不用怕!”

    “大人,士兵们的动作不规范,以前没有严格的训练,是一个方面,火铳的质量也是一个方面,严格按照西班牙步兵方阵的操典训练的话,这火枪兵用的火铳,只怕不合格!”

    “说详细点!”余风眉头皱了起来,能够鼓捣出这样的火铳,刘生敏他们可是尽了力的,莫非这段时间自己没在家里,这些匠户们懈怠了不成。

    维克拉斯虽然不是制作武器的行家,但是,他们使用武器,尤其是这种在欧洲已经普遍装备的火药武器,已经是熟练之极,武器的好用不好用,在他们手里一试就知道分晓。余风手下的匠户,虽然将余风心中的的火铳样式制作了出来,而且,射程也有所提高,但是,相对于同时期的欧洲已经装备了军队的火枪,还是有着不少的距离的。

    虽然滑膛枪的精度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如果是大量的火枪手同时开枪,火力集中,这个问题显得就是没有那么重要了,这个时候,射程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欧洲,一般的火枪的射程,都能达到一百步的样子,而余风手下制作的最好的火铳,也不过是七八十步的射程,而且,无论是枪口淤积物还是主装药引燃,都和维克拉斯以往用的火枪差了几个档次。这些看似不大的问题,堆积起来,就很惊心触目了。

    装填、操枪、瞄准、射击等训练,是火枪手的基本训练过程,然而现在,除了操枪和瞄准,不用耗费多大的气力去纠正以外,装填和射击,在维克拉斯这些老佣兵看起来,余风的手下士兵,连欧洲的农兵的要求都达不到,按照他们的速度,发射一枪出去,对方至少已经发射三枪了,这在战场上,和自寻死路没有多大的区别。

    用句简单的话来概括一下,余风现在使用的火枪,就是山寨货,要是按照正版行货的要求去使用,不是枪完蛋,就是人完蛋。

    “大人,恕我直言,您需要工匠,专业的熟练的武器工匠,不然,在有战斗力的敌人面前,您的火枪手不堪一击!”

    余风沉默下来,维克拉斯说的没错,但是,真正找到技艺熟练的匠人,怕也是不是那么容易,去外洋去找,费时费力不说,还不能保证,不过,泉州漳州甚至澳门,这些早已经开埠的地方,西洋工匠似乎应该好找一些,那边是郑家的地盘,如今来往也方便,要不要派人去过招揽一些回来。

    “这事情我知晓了,你们平日里还是照常训练,火枪的问题,我来解决!”他开口说道:“不过,今日叫你们来,却不是主要为了这个,是还有一个事情和你们说一下?”

    维克拉斯等人闻言,齐齐敛容,等着余风的下文。

    “我这港口你们也看到了,实在是不甚宽大,你们的飞鸟号停在港口中,碍事不少,再说,这船当初,也是你花银钱买回来的,如今闲置在这里也是一个浪费,你们也不要住在船上了,回头在岸上,置办些体面的宅子,也省得你们来回跑的辛苦!你们看如何?”

    “大人要买我们的船?”维克拉斯脸色一喜,这飞鸟号万里迢迢的来到东方,又东奔西走了几年,也没怎么修缮,眼下已经破败得很了,而且,船上余风唯一看得上眼的大炮,已经被拆下来放在港口的炮台上了,这船在余风眼里,应该是没什么价值了的。

    他们有着丰厚的收入,享受着余风属下的尊敬,也没有心思再去海上赚那些辛苦钱,对于这船,一直没有什么安置的打算,维克拉斯想到是想过,是不是将自己的船,卖给某个商人,也曾经在港口里往来的福建船主中散布过消息,但是却是一直没有回音。

    “不是我买,是我的一位朋友,有了这个心思,恰好你们的船也闲着,我就这么问问,要是你们愿意的话,明天就可以见到他了!”

    “愿意,当然愿意!不过这价格?”维克拉斯有什么不愿意的,这船在不值钱,也能卖上几千两银子,要是遇见一个富有的贵族,怕是上万两银子也卖得出,有了这笔钱,自己这些人可以更加安心的在余大人的领地上当一个富翁了。自己只要还在为余大人服务,那么安全什么的,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价格你自己和他去说,我不过是做个中间人罢了!”

    韦明清到的时候,迎接他的,不光是余风,身边还多了几个高鼻深目的番人,韦明清倒是一点都不奇怪。不过,他的这一番反应,倒是让余风的属下都暗地里惊叹了几声,这济宁府来的大人物就是不一般,当初自己见到番人都象见了鬼一样,他们居然司空见惯的样子。

    余风当初的打算很是清楚,私盐这一块,现在的地盘,分一些给韦明清,那是想都不要想的,要是韦明清有那个能耐,能在青州兖州自己打出一片天地来,自己倒是可以在这盐的供给上,大开绿灯,但是,这么直接跑来摘桃子,肯定是不行的。

    韦明清有那个本事吗?当然没有,说穿了他就是一个生性谨慎的官宦子弟,要不然,当初也不至于想做私盐买卖被余风一棍子给打得散了心思了。但是,既然求到余风的面前,余风自然希望笼络住他。

    这私盐买卖不能让他插手,那么,余风用来笼络人的手段,就只有目前那个私港了,说实话,如果私港仅仅只是为郑家或者是布家服务,那也太亏了一点,既然郑家和布家能做,多了一个韦家也算不得什么,有这这个机会,将韦明清拉到自己的阵营里,又不用自己花多大的本钱,何乐而不为之。唯一自己要做的就是帮这位问问船的事情,这事情也算不得什么,自己港口还有一只西洋帆船呢,他要是看得上,自己牵个线就是了。想来,韦明清买艘船的身家总还是有的吧!

    布家买的海船,估计过些日子,也就会到手了,那么,在布家的船队里,多上那么一艘西洋帆船,布家未必不会不愿意,海上的船只,多一些安全感总会大一些,更何况,布家在济宁,有些事情,也还是要韦明清的父亲照拂,有了这么一层关系,两家的走动日后肯定是要频繁一些。

    这么一番运作,简直就是三赢的局面,皆大欢喜。

    韦明清也不含糊,到了赵家村之后,屁股还没有坐热,直接就要去港口看看,这些要求,余风当然一一满足,投资商看看投资环境,这还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韦明清在港口转了一圈,又亲自上了飞鸟号看了看,倒是十分的满意,剩下的,就是和维克拉斯谈价钱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这飞鸟号,终于以五千两的价格,换了主人,附加的条件是,维克拉斯必须派自己的人手教会韦家的人手使用这帆船。

    五千两,在维克拉斯眼里,那是不折不扣的一批巨款了。当初他连蒙带骗将飞鸟号弄到手里,差不多也只花了价值一半的银币,能卖到这个价钱,他已经很满意了。

    无论是余风,还是韦明清,都没有把这笔钱看得太重,五千两虽然不少,但是,韦明清家里拿出来也不是太困难的事情,而且,这船买来又是和布家的船一起出海,多少有个保障,跑一趟朝鲜倭国,能够有多大的利润,韦明清还是特意找人请教过了的,运气好的话,这五千两丢下去,一趟下来,就变成一万两、两万两也说不一定。

    当然,这个时代出海,风险还是有的,除了人为的因素,在海上讨饭吃,也还是要老天爷眷顾的,一般的情况下,十艘船出海,回来的时候少了那么一两艘,也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情,高收入高风险,这点心理准备韦家还是有的。要是第一趟出海就沉没了,那也只能怪自己家实在是倒霉,没有那个财运罢了,却也是怨不得别人的。

    第一卷  第六十九章 风字营

    [正文]第六十九章 风字营

    ------------

    四月初,山东都指挥司的命令下来,灵山守备童山勤勉任事,可堪大用,调任宁海州守备,原灵山卫千户余风升任灵山守备,护卫灵山,高密,掖县一带。

    山东都指挥司的这个命令,在兵部转了一圈,也没有人注意到,一个五品武官,地方守备的任命而已,相比于流窜在河南和南直隶的陕西乱贼,在关外虎视眈眈的东虏女真,各地纷繁的天灾,不管是那件都比此事更吸引人的眼球。

    守备是正五品的官职,若是五品文官那可了不得,要是五品的武官,那就没有什么人瞧得起了,南北两直隶的世家勋贵子弟,四五品的武官职衔挂在身上的遍地都是,算不得大事。

    原因很简单,武官统兵,兵无饷银不行,可大明的财政处处拮据,就连所谓的京师精锐和九边悍卒都是有如乞丐流民,半饥半饱。领着一帮叫花子的头目,那也就是个有能耐的叫花子罢了。

    哪比得上那些府县的牧民官员,几年下来,若是捞了几千两银子,那都是以清官之名到处传颂的,收入相差如此悬殊,这武官五品六品的,还真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了。

    不过,对于余风来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高升了,从六品的闲置千户,一下子成为有职司的五品守备,算是在大明的军事系统中有了那么一点小小的地位了。以往灵山城的大小官僚,可以视余风这个虚职千户、盐运巡检为无物,眼下却是再也不能如此怠慢了。

    一方守备,算的上就是地方上的军头了,可是有权自己招募兵丁,建立自己的字号了的。而且,这股力量,和灵山卫还没有多少关系,一个是地方卫所,一个是都指挥司的下辖兵丁。换句话说,等于是从地方的民兵,一下子变成了地方驻军。

    地方上和驻军要不要搞好关系,这毋庸质疑了。出了盗匪衙役们平定不了怎么办?找驻军;倭寇海贼来了怎么办?找驻军。这可是朝廷的兵马,要是地方上不好生伺候着,万一有事的时候,指望谁去?而且这驻军,还都是本乡本土的子弟,比起外地来的那些乱兵们,自然是要亲厚的多了。

    既然是灵山守备,这军营自然是要安置在灵山城的。余风在灵山城外安置下自己的营盘,打出了自己的字号,招兵买马起来。

    前任守备童山在的时候,倒是有千余兵丁,不过既然是调任,这些兵丁,自然是要随着童守备移防的,倒也不会给余风留下什么。真正余风感到实惠的是,有了这个守备的官职,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招兵了,而不是像以前想招点盐丁,还要顾忌别人的说法。

    山东都指挥司给灵山守备划下的兵员定额,是两千八百人,也就是说,朝廷发放粮饷的时候,是按照这两千八百人来发放的,像前任童守备,手下千余兵丁,发放粮饷也是按照两千八百人发放,多余的自然是被他吃了空饷,进了自己的腰包。这种做法,在大明的武将中,极端的平常,做武官不吃空饷,简直就和文官不收孝敬一样难以想象。

    余风可没有打算干这个事情,两千八百人,听起来很多,实际上,按照他的西班牙军事顾问维克拉斯的说法,也就是两个步兵方阵的数目,还真是不够看的。如果不是因为钱粮上的瓶颈,他倒是想招那个三个五个步兵方阵的兵练着。

    当他提出建军的设想,吴嫣然和他手下的那些账房先生,就对余风的经济能力进行了一次算计,即便是招两千兵丁,粮饷按照每月一两银子计算,光是兵丁的吃用就要花费三千两银子左右。这还不算武器铠甲这些开支,如果按照盐丁的标准武装起来的话,那么,余风每个月在养兵的开支上,就要达到八千两以上。

    得到这个数字,余风并不惊讶,养兵本来就是流水般花钱的事情,花钱并不怕,至少,目前他来钱的地方,还是能够支持这些开支,甚至还能有些盈余,但是,既然花了钱,那就得将事情办好,真正练出一只能打能战听话的兵马来,才不枉费了这些银子。

    “灵山城外的风字营招兵吃饷了,听说一个月一两银子的饷钱,每顿还管吃饱呢?”

    “扯淡了不是,城外不是啥山字营吗,还一两银子的饷钱,我呸,我们村的三狗就在那里当兵,前些日子捎信给他老娘,到现在一个子儿都没拿到过,还要家里置办衣裳!”

    “老子懒得给你说,山字营,那是什么鬼玩意,这是风字营啊,余先生的风字营,余先生知道不?你不是前段日子想当盐丁的吗?连余先生都不知道,啐,晦气,老子不和你说了!”

    这样的对话,在灵山四周的县城,乡镇中慢慢的传播,几天的时间,差不多这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余先生现在是朝廷的大官了,现在在招兵买马呢。

    远一点的地方的人,还在观望,毕竟他们虽然知晓余风的事迹,但是都是传说的成分居多,他们本身,没有受到过余风多少的恩惠,但是灵山当地的人,尤其是家中有适龄青壮的人家,就有点坐不住了。

    前段时候,巡检司招收盐丁,余风虽然主要是面对军户子弟,但是,对于灵山的其他地方的人,也开放了名额,虽然招收的标准高了一些,但是,也实实在在的招收了几百人。这几百人这几个月做下来,家里都是跟着受益了的。一个盐丁一个月一两五分银子的饷钱,光是凭着这份饷钱,家里有人当盐丁的,都可以过上小康人家的生活了,而在巡检司当盐丁,吃得饱穿得暖,三天还能吃上一顿肉,虽然说操练得辛苦一点,但是也值当了。

    前些日子,在海滩上砍了几百倭寇的脑袋,虽然在官面上没有弄出多大的动静,但是在民间可是反响极大,这些都是盐丁们干的啊,真真是在护卫乡里,谁都能想象得出,要是那几百倭寇上岸了,会把这地方糟蹋成一个什么样子来。不管是不是参加了这场战斗的盐丁,都因为这事情,回到家里的是,都能收获到不少羡慕感激的眼光,一时之间,当盐丁竟成了青年们最羡慕的去处。

    既能护卫乡里,又不搅民,还有着丰厚的饷钱,这样的事情,怎么不让人趋之若鹜。眼下余风的风字营一开张,听说是余先生余巡检招兵,上次没有赶上趟的,这次动心的,都纷纷而来,有人也说了,这不是招盐丁呢,是招兵吃饷呢,这些人的回答很简单:我管他招什么呢,反正跟着余先生没错,没看见大家都来报名,就你明白,你当大家是傻子啊!

    从盐丁和薛家岛的青壮中,抽出一部分人,搭起自己军队的架子,然后,招收兵丁充实军队,余风是这样规划的,也亏得前一段时间,盐丁们训练的刻苦,此刻被抽调出来的,放在这新建的军中,起码一个小旗的水平是跑不了的。当然,原本在灵山卫名册上的那些最先跟着余风的盐丁,这次算是光荣回归了,通通作为骨干补进了军中。

    其实盐丁也罢,风字营的兵丁也罢,在余风的心中,倒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反正是自己手中的力量,实际上,盐丁更像是现代军校培养出来的基层军官,通过训练,实战,他们已经能够完全胜任这军中的大部分小旗总旗甚至百户的职位,这也是这风字营一经过招兵,马上就能成军的原因。

    军队拉起来了,剩下的就是操练了,这一点余风不用过多的担心。军队的里操典,都是原来的一套,经过维克拉斯他们的补充加强,显得更加合理了,只要严格按照这个操典去操练,不用几月功夫,一只能打的兵马就能初见雏形。

    也有人吃不得这操练的苦头,每日里累得像死狗一样,还尽是练一些不靠谱的走动、队列之类的东西,齐步走,转向?你看看,这哪里像是朝廷的军马,倒是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可要是动作稍微不对,旁边就是当官的棍棒皮鞭下来,要是心有怨言出言顶撞,立马就是军棍伺候。

    能到这里当兵的,家境都不是甚好,虽然朝着丰厚的饷钱看,有些平日里有些家里娇生惯养的主儿就吃不住劲了,宁可不干这营生,竟然串联起十多人,开了小差。

    余风对付这样的逃兵的法子,很是简单,抓起来,打五十军棍,枷号三天!抓不到人的,当初担保做中人的,照样抓回来,按照这个法子同样处置。同时告晓全军,念在初犯,给予小惩,若有下次,直接斩首,以正军纪!

    这一来,军中那些抱怨操练辛苦的声音,顿时消失不见。大家这才想起,这里可是军营,大明朝惩罚兵卒法子五花八门,什么军棍,鞭挞,箭穿双颊,甚至枭首,这打几十军棍然后枷几天,还真的算是轻的。军法如山,这话可不是说说玩的,别说斩几个逃兵,就是斩杀几个操练懈怠的兵卒,还真是可能的。

    第一卷  第七十章 人到用时方恨少

    [正文]第七十章 人到用时方恨少

    ------------

    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个守备官职,余风除了当初的惊讶之后,后来表现得都是很是淡然。倒是跟着余风去了济宁的孙大海一干护卫,隐隐猜到了一些什么,但是,也仅仅是猜测而已,得不到余风的许诺,再给他们一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拿出去乱说。

    余风心里清楚,这事情,十成中九成九是徐元良在其中出了力。但是,他却不想这事情让别的人知道。从一个虚衔千户一下变成实职守备,简直就是一个三级跳,要说上面没有人,这谁也都不信的。官场上讲究的是个虚虚实实,尽管这虚实到了最后,还是能被有心人挖掘出来,但是,余风还是不想现在就将徐元良的身份扯出来做大旗,好牌不是打出去来厉害,留在手里才是最有威慑力的,也算是给自己加了一道护身符吧!

    有了小环在,徐元良的身份是再怎么也保密不住的,那时节,讲究的是各为其主,小环是徐元良的贴身丫环的时候,自然是事事都为徐元良着想,但是,一旦成为余家的人,自然是面对余风的询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得知这徐元良是定国公的幼子,饶是余风心里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还是惊叹了半天,不是说这些将相公侯家的子弟都是纨绔,除了吃喝嫖赌啥都不懂的,怎么会出了这么一个异类。不仅仅走出府邸,来到民间,还对那些民生之事如此关切,倒像一个微服私访的官员一样。要知道,大明的勋贵都是武功起家,朝廷上有规举,除了军中任职,是不可能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