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上面却是铺着碎石子的,是以烟尘不起,而路况,自然也是要好得多了。
本来东北冬天天寒地冻的,一到春季·积雪融化,但是这儿保养得好,路也好,所以行走起来·也就是格外的方便快捷。
这些骑士都是蒙着面巾,打扮好似马贼一般,不过他们身上那大红色的棉甲却是说明了他们的官兵身份。那面巾,不过是用来防风挡尘的而已。
被众人簇拥在其中的那身材高挺的骑士,风吹起面巾,露出一张俊朗的脸,正是连宁。
自京城归来。
今日已经是三月十五了距离他从京城出发归来已经是第十二天了。
而现在,已经是过了兀者揆野木所不短的距离,离镇远府也就是还有一个时辰的路程。
回来的时候,速度丝毫不比去的时候慢,但是一来不那么天寒地冻,毕竟舒服许多,二来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感觉也没那么疲累了。
从天津卫王虎口中听到了立花家组织船队走鲸海松花江一线前往镇远府的时候他就恨得立刻回来了,再没人比他更清楚那条航线所代表的意义——有了这条航向,就可以从镇远府走水路半个月内到达阿速江将军辖地;二十天之内到达高句丽北部;一个月内到达扶桑、辽东、天津卫一线;一个半月之内到达南京、扬州、苏杭等江南富盛之地;两个月之内,到达泉州、广州、台湾、南洋!
哪怕是两个月,在这个时代也算不上什么。
两个月的时间,一支装载满了货物的商队甚至无法从镇远府走到京城,想要到达广州,怕是得走半年的时间。
水路,意味着大宗、快捷、便利、低成本,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高额利润。
由于丰富的交通条件,镇远府可以从大明帝国的边陲,几乎被遗忘的角落一跃而成为新的贸易中心。
只要是有人想来东北发财,而偏偏东北这个地方,是可以让人发财的。
可以想见,一旦消息传开,则立刻各色人等蜂拥而来。
人一多,物资流动的多了自然而然就变得繁荣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所以连子宁几乎是迫不及待的要从京城赶回来。
但是就算是他这般心急火燎,终究还是没能当天就赶回去。
因为期间发生了几件事。
连子宁带着戴清岚出京南下天津卫,这可不是小事儿,无论是对于武毅伯府还是兵部尚书府上,戴老管家也不敢擅专,立刻着人禀报了戴章浦。
戴章浦得到消息之后,却是立刻就寻了个由头从离岳回来,当夜便要连子宁去见他。
老泰山摆出泰山大人的威仪来,连子宁自然是不敢不从,结果却没想到,去了之后却是吃了个闭门羹,书房门紧闭,老管家守在门口,见了连子宁就赔笑,说老爷吩咐,让姑爷在外面等等,吹吹凉风,免得脑袋发热。
若是换做别人,哪怕是正德这般折辱连子宁,连子宁的反应多半也是拂袖而去,但是在这儿,却是只能一声苦笑,老老实实的在外头等着。
他知道戴章浦这是心里对自己有怨气,有怒气,是以晾一晾自己,连子宁却也并不在意。
戴章浦对他有知遇之恩,若不是他,连子宁现在绝对走不到这一步,这一点,他看的很清楚。他从来也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就更别说,之后戴章浦数次为他化解危机,再加上清岚这层关系,可以说除非是戴章浦要大义灭亲,非要宰了他这个乱臣贼子,不然的话,连子宁是绝对不会对他有什么念想儿的。
还别说,连子宁在外头戳着,夜间的凉风吹着,他许久未曾这般了。垂手而立,静静沉思,竟然觉得念头通达了不少。
然后进了书房,当头就是戴章浦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甚至其中还夹杂着怒骂。
能把不怎么说脏话的戴章浦逼成这样,也可见他心里的怨气积压了多久了。
本来看连子宁这厮有前途,有手段,有能力,乃是个能成大事,再加上跟自家女儿情投意合,于是便把女儿嫁了他,又是费力提携。却没想到这厮本事也忒大了点儿,心里竟然是打着那般大逆不道的念头,当真是让戴章浦又恨又怒却又是无可奈何。
还能有什么办法?
女儿已经嫁了他,他要是有个闪失,女儿不但要守一辈子活寡,怕是更得满门抄斩了。
大逆不道试图造反,当夷三族!
自己这个老丈人不也算进去了?
是以一番怒骂之后,戴章浦还得好好的拉着他坐下来,很是一番说道,如何如何,谋而后动,千万不要露出马脚之类一定要安排后路云
他乃是老谋深算之辈,思虑的更周全一些,因此也是让连子宁很多计划都完善了不少。
而连子宁也是把自己的一些安排托出,好歹是让老丈人放心了。
第二件事,则是来了两封军报,一封是安南的,一封是哈密的。
说来也是巧,两处战场相隔万里之遥却是同时送到。
不过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安南大败,哈密大胜。
大明朝奉天靖难宣力武臣,镇远侯顾仕隆率领三万京营骑兵及两万赤金蒙古卫骑兵,绕过沙洲卫,奇袭瓜州,攻下瓜州之后,立刻据坚城以固守,将随附于哈密王的叛军牢牢的挡在瓜州以西。而与此同时,十余万早就已经埋伏好了京营步军,则是立刻包围沙洲卫,全力攻城。长达数千里的河西走廊很是狭窄,易守难攻五万骑兵转行步兵守城三昼夜,步军终于是攻下了沙洲。
眼见得瓜沙两地已落入人手,叛军遂退却。
此一战,明军伤亡一万三千余,叛军伤亡超过三万,更重要的是占领了瓜沙二州,不但敲掉了叛军出河西主动进攻的桥头堡,更是打开了直接向河西地区进攻的大门。
可说是就此一战之后,形式完全扭转。
这是一场煊赫的大胜。
而安南则是彻底相反,进入三月之后,南疆普降大雨,大雨倾盆,接连半个月,别说是打仗了,就连出门儿都难。
而奉命前往南疆的成国公朱凤的车驾已经到了桂林,却是迟滞于此,不得寸进,也正是在这时候,安南军队展开了突袭。
由于连日大雨,再加上南疆本就是雨水充沛,导致河水大涨,而安南王子阮玉成悄悄派人堵住了位于明军大营上游的一条河流,待其蓄水渐满之后,则掘开堤坝放水,大水汹涌而下,明军大营被冲垮一角,军中大乱
阮玉成趁机带人冲杀,明军大乱,自相践踏,折损甚多,后退五十里方才稳住阵脚。
而连子宁之所以会怎么在意这这两方面的战斗,则是因为——顾仕隆和朱能,很可能就是以后自己的大敌啊!
可惜的是这一次未曾看到朱能是如何打仗的路数,不过能瞧见顾仕隆的也是不错了,他是在外的领兵大将,但是终归是要把自己作战的信息给传回京师的,就算是不那么细致,至少也大略的能瞧出来。连子宁又在京城逗留了一日,戴章浦着人把顾仕隆送回来的几大卷的军报一并钞誊了,给连子宁送了过来。
然后这才快马加鞭,赶赴东北。
连子宁一摆手,陈桐大喊道:“全员停下!”
队伍说停就停,戛然而止,可见这支队伍的精锐。
连子宁吩咐道:“原地休息一盏茶的时间,喝口水,然后咱们继续上路。”
“是!”众人轰然应诺。
这官道的两边,便是大片大片的农田。
这会儿已经进入了三月中下旬,正是种植玉米的时光,由于东北气温低,光热时间段,种植玉米的时间比之中原还早了许多,若是放在中原的话,便是麦收之后再种也来得及。
这时候在两边的农田间,已经是能看到不少农民正在忙忙碌碌的,耕牛在前面拉着犁铧,农民们在后面扶着,将地上耕垦出一条条深深的垄沟,黑土翻滚,然后种子被细密精心的播种了下去。可以想见,等到秋收时节,这里定然又是一副黄橙橙,秋粮满囤的富裕景象。
他们所在的这里官道右边不远处,是一个村子,大约就在两里地之外,这会儿正是吃午饭的时间,不少人家的屋顶上都是冒起了袅袅的炊烟。
连子宁不知道多少人在家吃饭,但是远远看去,蹲在自家田头儿上吃饭的人倒是不少·想来是农忙时节,不敢落荒,把时间全都搭在地里了。
连子宁站在路边极目远望,自己的东边是一大片无穷无尽的田野·上面不知道矗立了多少的村子,有多少户百姓,多少亩耕地。
只是浩荡无边,到处都是开垦的跟棋盘一样的耕地,不过东北终究是地广人稀,看到人却是不很多。
连子宁忽然来了兴致,笑道:“陈桐·走,陪本官下去走走。”
“是,大人!”陈桐心中一喜,这等机会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有的。
两人下了马,一落地,还觉得有点儿硌得慌。
连子宁用小牛皮底的上好皂靴跺了跺地面,道:“咱们这这儿是到了弗提卫了是吧?”
“是。”陈桐道:“刚过了弗提卫六十里。”
“嗯。”连子宁点点头:“洪朝刈差事很的很不错,都把路修到这儿了。”
陈桐笑道:“还是大人您站得高瞧得远·若不然的话,这路修不起来。”
连子宁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早在正德五十一年连子宁刚刚完全掌控喜申卫地面之后·他便是下令修建直道——所谓直道,便有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的意思。
直道一共是两条,以喜申卫为,其中一条,向西南方向一路连接乞勒尼卫、考郎兀卫,到距离可木卫五十里为终点向,大致是沿着松花江南岸一路西行。这条路,长度大约在三百五十里左右。
而另外一条,则是以乞勒尼卫为,连通莽吉塔城和药乞站′直到阿速江边。这条路,长约一百七十里。
当时连子宁倒是想修一条喜申卫到莽吉塔城的来着,但是两者之间密林遍布,难以修建,反倒是和乞勒尼卫之间都是平原,比较便利。
直道尽量的裁弯取直·成一条直线。
当年秦始皇帝也修建过直道,不过人家那可是大手笔,长三千余里,宽五十步也就是七十五米,路边每隔五丈远便种植一棵青松,以供路人歇息乘凉。整个路面以黄土修建,都是用大锤夯实的,非常坚固,甚至在陕西,直到两千年后还留存着一部分直道的遗迹。
那时候的连子宁也不过是相当于一个府的地面,财力有限,自然不可能做到这样。
两条路,一共长五百二十里,路宽两丈,也是把泥土夯实的,为了防止雨水浸泡变得泥泞,上面还铺了一层小石子儿。
路不是很宽,但是也足够几辆马车并行了,其实这样的工程,已经是非常的浩大。
民夫都是就地征发的,农民们对于在自己家门口修路,都是有着很大的热情,当然,其中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牵头负责此事的总办衙门会支付一笔不菲的酬劳。几乎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大工程,饶是如此,也足足用了四五个月才修完。
后来武毅军的地盘儿越来越大,及至控制了整个松花江将军辖地之后,这些基础工程也并未停歇。
直道的主干还是两条,那条沿着松江南岸的一直向着西南方向延伸,已经修到了脱伦卫,总长度达到了九百多里,而其中又有许多的支路,把沿途的各卫,各县城,像是串珍珠一样穿了起来。另外一条则是南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穿过了密林沼泽,连接到了宣城卫。
通过这些发达的官道,连子宁也足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大军派到各处。
地盘小,也有小的好处。
不过陈桐说的也是没错儿,当初武毅军四处用钱,腰包那么紧吧,连子宁还是没断了这一段儿的供应,若不然的话,是定然不会有今日之成就的。
连子宁和陈桐俩人下了直道,向着那田间深一脚浅一脚的过去了。
那田间正在耕种的农民正是一家子,人还不少,足足有七八口人,正坐在田垄上休息。连子宁他们驻马停下的时候他们早就瞧见了,远远的看见这么多人簇拥着,也知道是来了大人物,心里便是有些战战兢兢的,这会儿看见连子宁俩人走过来,赶紧便是跪在地上,脑袋埋在双臂间,哆哆嗦嗦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列表
第一卷 六二九 微服私访
连子宁看了这一幕也是不由得有些唏嘘,国人,农民,是最为温顺,最恭敬服从的一个群体,你只要给他一线活路,他就定然不会起来造反。他侧了侧头,看向了西方,从这里向西五十里,渡过松花江,就是辽北将军辖地。
那里的白莲教起事,正是如火如荼吧!
虽说其中有白莲教唆使挑动的缘故,但是杨学忠,你把百姓给逼成什么样儿了?
你该死!
当然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冲着这一家子笑道:“都起身吧!本官这次便是四处瞧瞧,你们不必拘礼。”
这些庄户人心里顿时便是咯噔,心道果然是官儿,而且还是大官儿,前几日县太爷从这儿过去的时候可都没这排场。
也就是他们,若是换做松花江将军辖地略知道些上层事儿的,看到连子宁这个如玉公子,再看看那些簇拥的武毅军精锐,也能猜出他的身份来。
连子宁说了话,那跪在最前头的人便是哆哆嗦嗦道:“谢,谢大老爷。”
一张嘴,却是秦地口音。
待他们都站起身来,连子宁上下打量一番,这一家子人还真不少。
方才说话的那人四十来岁,面色黝黑,长相憨厚,想来就是这一家之主了,旁边那四十来岁的农妇理当是他婆娘,旁边还站了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旁边那妇人里当时他媳妇儿。俩十六七岁的小伙子,用来的眼光看到,这不过是两个半大小子而已,但是显然他们都已经成亲了,身边各自站着一个年纪更小些的妇人,也就是十四五岁的年纪,其中一个大肚鼓起,显然是有孕在身了。另一边,则是一个女孩·想来是他家未出阁的女娃儿了。
接触到他的目光,这些人都是低着头,显然是心中畏惧,那俩小媳妇儿触到了连子宁的目光·都是脸色一红,一个劲儿的往自个儿男人身子后面缩。
连子宁不由得失笑,也不知道他们怕什么。
不过国人畏官,向来如此,倒也是免不了的事儿。
田垄旁边是一株大柳树,已经是长出来的细嫩柳叶遮住了毒辣的阳光,下面则是铺着一张凉席·上面还放了不少粗瓷大碗和筷子,还有一口锅,里面也不知道盛了什么,一股香味儿传了出来。柳树旁边拴着两头耕牛,正无聊的晃着尾巴驱赶着已经开始展露狰狞的蚊虫,连子宁看它的时候,这二位也正瞪着大眼珠子看过来,似乎又觉得连子宁没什么好看的·扭过头去。
“喝,这里头煮的什么,这么香?”连子宁自顾自的走过去一瞧·却见慢慢的一大锅白菜炖猪肉,表面上飘着一层油花儿,肥大的猪肉膘子足有巴掌宽,显示着这些肉来自于一头重量至少达到了四百五十斤重的农家养大肥猪。
连子宁不由得眼睛一亮,后世超市里面卖的五花,肉膘子也就是一根手指头宽,炒肉都不出油,连点儿香气都没有。
这一路奔驰,他也饿了,这会儿食指大动·笑道:“本官这会儿也饿了,在你这儿蹭顿饭成么?”
那庄稼汉子咽了口唾沫,还没说话,连子宁便已经自顾自的掂起一个空碗,盛了满满的一大碗,伸筷子夹了一口·只觉得白菜爽口,猪肉肥腻香嫩,一嘴的油香。
旁边放着个小篮子,里面满满的都是玉米面窝头,连子宁随手拿起一个来咬了一口,一股谷物的清香。
他笑道:“不过本官也不占你们便宜,陈桐。”
“是,大人。”陈桐从袖子里摸出一锭银子来递给那汉子,那汉子怎么敢收,一个劲儿的往后缩,还把手藏在背后,让陈桐把他手给掰开硬塞进去了。
“大老爷,您能吃咱们饭是咱们福气,怎么敢······”
他还待说,陈桐已经是脸色一沉:“拿着!”
这汉子再不敢说话,赶紧收了,入手就是沉甸甸的,怎么着也有十两。
“你吃不吃?”连子宁问陈桐道。
陈桐怎么敢跟连子宁平起平坐,笑道:“大人吃吧,标下不饿。”
“你呀,放不开。”连子宁微微一笑,盘腿儿往席子上一坐,冲那当家的道:“你叫什么名字?”
连子宁这一番举动,让这些庄户人都有些傻眼,他们可没想到,有朝一日这么一位大官儿能坐在这儿,跟自己话家常,端着自己家的碗,吃着自己家的菜。
不过却也成功的让他们心中的畏惧少了许多,也能放开不少了,那四十来岁的汉子陪着道:“回大老爷的话,小的王老实。这是俺家婆姨,这是俺娃儿。”
连子宁笑道:“祖上是陕西的?”
王老实点点头:“陕西的,后来迁到山东,又迁到这儿来。”
“哦?”连子宁道:“山东不错啊,怎么又上这儿来了?”
“这个?”王老实虽然没什么心眼儿,却也知道在官府面前说官府的不是怕是不太妙-,便有些犹豫,一边陈桐不耐烦道:“大人问你什么就说,别犹犹豫豫的!”
还是他这法子管用,王老实吓得一哆嗦,赶紧把被官府欺压逼迫,老爹都给生生冻死的那事儿给托了出来,一边说一边打眼偷瞧着连子宁,见他并无怒色这才略略放下心来。
连子宁听着,心里慢慢沉重。
现在的大明,其实跟自己那个时空的万历末年颇为的相像,大明朝看上去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般的鼎盛,一派盛世的气象,实则矛盾早就凸现出来。大明朝繁华的是城市,市井经济,市井文化之繁荣,可说前无古人,只是矛盾,却是出在农村。
朝廷商税极薄,大商人富得脑满肠肥却不纳赋税,而朝廷又要有进项,于是朝廷一再加赋,地方官员趁机上下其手,横征暴敛。这些负担·最后都落在了农民头上。
农民几乎已经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山东还算是富盛之地,土地也算是肥沃,政事还算是清明·就已经是如此,更别说像是陕北、山西、河南等地了,这些地界儿要么贫瘠,要么就是洪灾泛滥,旱灾横行,就更是民不聊生了。
他摇了摇头,这不是自己现在需要操心的·自己现在是将,而不是朝中的那相,还是先做好眼前再说。
“那,现在日子过得可好?”连子宁指了指那一锅猪肉炖白菜,又指了指那两头牛:“我看着日子过得还真是不错。”
眼见得这位年轻的大人如此和善,不像是个会怪罪人的,王老实胆子也大了起来,陪着笑·模仿着村正在见到上面大人时候那说话的口吻道:“托大老爷您的吉言,小的这一家子来了这儿三年了,日子可说是越来越好。尤其是武毅军的大老爷们把那些鞑子给撵走了·又定下许多新规矩,都是为咱们着想的的,这日子就更甭提了,就像······”
他却是想不出什么好举例来,顿时语塞,一时间脸涨得通红,情急之下,指着那一口铁锅道:“就跟着猪肉炖白菜也似,俺们之前哪能吃这个啊?现在天总能见着肉了。”
连子宁哈哈大笑:“你这话说的实在,民以食为天么·再没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王老实得了他夸赞,憨厚一笑,高兴地什么似得。
连子宁又问道:“这片地都是你家的?一共多少亩?”
“从这颗大柳树一直到那边儿那条沟,都是俺家的。”王老实点头:“俺家丁男四个,丁女两个,牛一头·一共分了三百三十亩地。”
连子宁道:“武毅军定下的规矩,丁男七十亩,丁女四十亩,耕牛五十亩。我瞧你家这不是丁男四个,丁女五个,牛两头么?怎么才这些?”
王老实脸上一红,道:“不瞒大人说,俺家里嘴多,以前连吃饭都难,顾不上来。这仨媳妇儿,都是去年才进的门儿。分地的时候就没赶上。”
“那你们忙活这些地,能忙过来么?”
“忙的过来,忙得过来。”王老实赶紧道:“咱们以前就能忙过来,更别说现在多了三口人。有了牛就是好使唤,现在基本上都完事儿了。”
连子宁笑道:“那若是再给你些田地,忙得过来么?”
“咋忙不过来。”王老实道:“五更起三更睡也得忙完。”
连子宁点点头,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方自问道:“去年收成可好?”
“好,好得很哩!”王老实一说起这个来就两眼冒光:“这玉米,俺们以前可从来不知道这东西,一亩地能打一千多斤粮食,俺得个娘啊……俺们村儿后头,现在建了个庙,听村正说叫谷神庙,里面供奉的就是这玉米神。”
连子宁一边吃一边听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自己不过是轻轻动力,就能给这些百姓带来好日子,当真是一种挺幸福的感觉。
然后连子宁又问了问赋税的情况。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东西,国家的赋税政策通常都是好的,历代王朝,除了秦朝恐怖的十税七之外,很少有严苛的能把人给逼死的税法,之所以民众负担大,还是在一个贪字上。
在得知下面执行的时候也是十税三,并且没有什么私自加征,踢斗淋尖儿之类的把戏之后,连子宁方自是放下心来。
他指了指不远处的那官道:“这路是你们修的?”
“是。去年秋收完了就开始修了,用了俩月。”王老实应了,脸上却是现出一丝怨愤的表情来。
连子宁很敏锐的抓住了这个细节,问道:“怎么了?”
王老实吭哧吭哧的不说话。他一个儿子却是城府浅些,愤愤道:“那些官府里的人凶的很,把人抓去修路,都不让家走,干活儿的时候,谁要是慢一点儿,大鞭子就抽下来了。俺们村儿给生生打死两个!你看这儿。”
说着他撩起身上穿的棉袄来,连子宁一看,不由得目光一缩。这个半大小子的背上,横七竖八的都是鞭痕·跟蜈蚣也似,虽然过去了这么久,但是还留下了很明显的伤疤,可见当初给抽的多么厉害·怕是皮开肉绽都不止。
连子宁脸上青气一闪而过,淡淡道:“那工钱呢,给了多少?”
“工钱,哪有工钱?”这小子愕然道。
王老实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这小子不说话了。
“好,很好!”连子宁冷笑一声,嘴角微微一抽·不再说话。
一边的陈桐心里一跳。
连子宁不说话,这儿的气氛便是沉闷了下来,他大口的吃饭,没一会儿便是塞饱了,站起身冲着王老实笑道:“今儿个多谢你的饭了。”
王老实可不敢再说话了,生怕惹出什么事端来。
连子宁叹了口气,民之畏官如虎,一至于此!这x他x妈x还是在自己的地盘儿上啊!
“我知道你心中的顾虑。
”连子宁侧了侧头:“陈桐·把你的腰牌给他。”
“是,大人。”陈桐应了一声,从腰间解下自己的腰牌递给王老实·那王老实的一个儿子是识字的,凑上去一看,惊叫道:“千户?您是千户大人。”
王老实手一哆嗦,腰牌差点儿没掉地上,他只是淳朴,却不傻,顿时想到,这位千户大人在这个年轻公子面前都跟个奴仆似的,那么他又是谁?
只能想到一个答案了,再联想到一些传闻·王老实一颗心顿时是给擂鼓一般的乱跳起来,脸上涨的通红,手脚都是不自觉的抖了起来,忽然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一般,颤声道:“小民······,小民······”
却是连整话都说不出一句来了。
连子宁摇摇头:“你无须如此·也无须害怕,今日你告诉了我这些,自然是怕惹上祸端,若是等以后有谁来你家问罪,你把这个东西拿出来,把今日之事这么一说,谁也不敢动你。”
“是,是。”王老实赶紧道。
“得了,起来吧。”连子宁微微一笑,转身便要离开,走了几步,忽然回身问道:“江对面儿,白莲教,你们知道么?”
王老实微微错愕:“知道。这两日都有军爷在江边巡逻,并叮嘱村正观察有没有人偷偷溜过来。”
“不害怕?”
“不害怕。武毅军军爷们连鞑子都能打跑,更别说这些挨千刀的逆贼了。”
“嗯。”连子宁点头,大步离开。
王老实一家人瞧着手里的腰牌,只觉得跟做梦一般。
(前面写的有些疏漏,脱伦卫是在辽北将军辖地,王老实所在的,应该是弗提卫。两个卫隔江对着,之前搞混了,在此更正、)
—————————分割线———————
两日之后,连子宁回到镇远府。
他走的时候是唯恐别人知道,是以只有李铁一人送行,而这次回来,却是大喜之事,早在离城二十里的时候就已经差人通告城中,是以当连子宁到达镇远府南门的时候,武毅军一干高级军官连同侍卫浩浩荡荡足有千余人已经是等候多时了。
见到连子宁一骑本来,众人齐齐跪地,恭声道:“恭迎大人归来。”
连子宁勒马众人之前,看了看镇远府高大的城墙,长长的吐出一口气。
回家了啊!
京城虽好,却非吾指掌之间啊!
连子宁哈哈笑道:“众位起身。”
“谢大人。”众将起身,连子宁哈哈笑道:“诸位,本官有一个大喜事要告诉你们。”
将军府会议室,连子宁高踞首座,他一路风尘仆仆,却连休息都没来得及就带着众将到了此处,野奈心疼,着人送了几个热毛巾把子来给他擦了擦。
连子宁下手,武毅军的一众高级将领正襟危坐,但是他们眼中的期待却是出卖了他们的情绪,他们已经习惯了连子宁带给他们希望。
希望,就是现阶段的好处和未来愿景的结合。
若不然的话,就算是再怎么高的觉悟,你让人家流血流汗跟着你打生打死却是一点儿好处都捞不着,那谁都不会干的。
不断扩大的队伍,越来越高的权势,战无不胜的统帅,这样的大人,才是只得追随的。
连子宁淡淡一笑问道:“诸位,辽北将军那边儿,白莲教叛逆的事儿,都知道了?”
“知道了。”
众将纷纷答道。
松花江将军辖地和辽北将军辖地不过是一江之隔而已这么大的事儿,根本瞒不过,就连那些乡野小民都知道了,更别说是他们这些领兵大将。
“嗯,那件大喜事,就跟这个有关。”
连子宁微微一笑,忽然拔高了音量沉声喝道:“朝廷廷议,咱们武毅军打下来的地盘儿,新设江北将军一人,以为统领!又白莲教起,辽北将军无力镇压叛乱,朝廷裁撤奴儿干总督区,重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以本官为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兼领松花江将军,江北将军,统帅大军平定叛乱!”
众人都是一愣,让这个消息给打懵了,他们都猜到了这一次征北大功,定然是捞到了极大的好处,但是却没想到,这好处竟然达到了如此地步!
再没有人比身在此山中的他们更清楚这道命令所带来的意义是何等之重大,重设奴儿干都司,意味着整个东北,万里江山,数百个卫都是大人的了!
也是武毅军的囊中之物。
而他们中的某些人,更是深深的知道,连子宁的野心到底是何等之
比如说李铁。
他的眼中绽放出异样的光彩,瞧着连子宁,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在回响:“大人这等人杰,一遇风云便化龙而这道任命,怕就是那搅动漫天的风云啊!”
王大春终究是人精儿,回过身来,站起身拱手笑道:“标下为大人贺!”
众人也是纷纷反应过来,喜形于色道:“恭喜大人。”
他们是真的发自内心的高兴。
连子宁哈哈一笑:“从今日起,本官便是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而诸位,你们跟着本官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本官也定然不会亏待你们!”
他侧了侧头:“野奈,给大伙儿说说,这奴儿干都司下面有哪些衙门职差。”
“是,大人。”
“设奴儿干都司,设都指挥使一,为正二品;设都指挥同知二,为从二品;设都指挥佥事四人,为正三品;设经历一人,为正六品,辖理都指挥使司经历司;设都事一,正七品;设断事一,正六品,辖理都指挥使司断事司;设副断事一,正七品,副辖理都指挥使司断事司;设司狱一,从九品,辖理都指挥使司司狱司。此乃常设。
“又因奴儿干都司情境特殊,是故从今日起,设立奴儿干都司布政司,设参政一人,从二品,由度指挥同知兼任命。布政司专司政事,下设经历一人,为从六品,辖理布政司经历司;都事一人,从七品,副辖理布政司经历司;设照磨一人,从八品,辖理布政司照磨所;设检校一人,正九品,直属布政司;设理问一人,从六品,辖理布政司理问所;设副理问一人,从七品,副辖理布政司理问所;设提控案牍一人,乃未入流,亦属布政司理问所;设司狱一人,为从九品,辖理布政司司狱司;设库大使一人,为从九品,直属布政司;设副使一人,乃未入流,直属布政司;设仓大使一人,为从九品,直属布政司;设副使一人,乃未入流,直属布政司;设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各局各设大使一人,为从九品,设副使一人,为不入流。”
“设立奴儿干都司提刑按察使司,设按察使一人,为正三品,由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佥事兼任,设副使一人,为正四品;设佥事无人,为正五品;设经历一人,为正七品,辖理提刑按察使司经历司;设知事一人,为正八品;设照磨一人,为正九品,辖理提刑按察使司照磨所;设检校一人,为从九品;设司狱一人,为从九品,辖理提刑按察使司司狱司。”
“设奴儿干都司行太仆寺,设行太仆寺卿一人,为从三品,由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佥事兼任;设少卿一人,为正四品;设寺丞五员,为正六品;设主簿一人,为从七品。”
列表
第一卷 六三零 茗儿香
“设奴儿干都司苑马寺,设苑马寺卿一人,为从三品,由奴干都司都指挥佥事兼任;设苑马寺少卿一人,为正四品;设寺丞五员,为正六品;设主簿一人,为从七品;设监正一人,为正九品,辖理苑马寺牧监;设监副一人,为从九品,副辖理苑马寺牧监;设录事一人,未入流,隶属苑马寺牧监;苑马寺下属各苑,各设圉长一人,为从九品。东北多牧场,盛产良马,是故此苑马寺,为上上等,牧马需十万以上,年贡朝廷良马需一万五千匹以上。”
“设奴儿干都司都转运盐使司,设都转运使一人,为从三品·由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佥事兼任;设同知一人,为从四品;设副使一人,为从五品;设判官五员,为从六品;设经历一人,为从七品,辖理都转运盐使司经历司;设知事一人,为从八品,直属都转运盐使司。”
“设奴儿干都司盐课提举司,设提举一人,为从五品;设同提举一人,为从六品;设副提举五员,为从七品;设吏目一人,为从九品;设库大使一人,未入流;设副使一人,未入流。”
“设奴儿干都司市舶提举司,设提举一人,为从五品;设副提举二人,为从六品;设吏目一人,为从九品。”
野奈的声音在大厅之中回荡,一串串的官名职司衙门从她的嘴里蹦出来,这些边关大将们论打仗那是个顶个儿的好手,只是弄这些公文往来,官名称号,可当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连子宁冷眼瞧着,除了熊廷弼、李铁、王大春、谢德清、董策等几人之外,其他人都是听的有些迷迷糊糊,而让他有些意外的则是,努尔哈赤却是目光清明·也听的很用心,看那样子,竟是早做过准备
“看来这些手下人,终究是带兵打仗比当官儿更适合一些·不过这也是好事儿,军队么,就得单纯一些。”连子宁心中暗暗道:“不过努尔哈赤,却是个有心的。既然如此的话······”
待野奈念完,连子宁又道:“这是奴儿干都司之中直属的官儿,除了这些官儿,本官已经决定·奴儿干都司既然设立,那么奴儿干都司当年下辖的三百多个卫,十几个所,都要恢复,这些卫所之中,又有多少职司差事?”
“朝廷对于此事,极为重视,已经派遣梁王殿下?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