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正德五十年 > 正德五十年第240部分阅读

正德五十年第240部分阅读

    热闹。

    二楼则是有雅间,有客房,这会儿在最上等的一件雅间之内,几个人正自坐着,吃着酒菜,言笑晏晏。

    为首的乃是一个青衫公子,年不过弱冠,面如冠玉,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却自有一股上位者的威严。

    赫然正是连子宁,而其它几人,却是刘良臣、王泼三、王霸,而那位王大少,则是正恭恭敬敬的站在一边,跟个下人也似。

    他年纪不大,长的也不难看,只是脸上带着一股子玩世不恭的痞子气,也因此,被李铁选中,以军情六处小旗的身份,来到这里开了这间店。

    连子宁虽然时不时的说笑几句,看似悠然,但是眉宇间,却是带着掩不住的焦急。

    布局良久,今日就要毕其功于一役,要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好在就在这时,小镇进口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待透过窗户看清了那马上骑士的面容,连子宁豁然站起身来,然后又是缓缓坐下。

    王泼三会意,摆摆手道:“小王,去迎一下。”

    “是!”王大少很干脆的应了一声,连多余的一个字都没有,便是下去。

    少顷,王大少领着一个高壮汉子进来,然后便是悄悄的退了下去。

    见到这高壮汉子进来,除了连子宁之外,其余三个人都是站起身来,王泼三和王霸行了军礼,道:“参见石镇抚!”

    刘良臣则是哈哈一笑:“老石,许久不见呐!”

    进来的却是石大柱,他作为保护的武毅军军官一起进入了离岳,当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连子宁探听消息,消息一得,立刻便是快马加鞭赶过来了。

    石大柱向他笑了笑,然后便是走到连子宁面前,忽然跪下,磕了个头,沉声道:“标下叩见都指挥使大人!”

    “什么?都指挥使?”连子宁先是一怔,然后便是大喜,豁然站起身来,一把将石大柱拽起来,盯着他道,声音颤抖道:“成了?”

    “成了!”

    石大柱哈哈大笑,然后刻意的压低了声音道:“标下恭喜大人,朝议,废止奴儿干总督衙署,设立奴儿干都司,下辖五大将军辖区,除了原先四个之外,新增江北将军辖区。皇帝亲口下旨,封您为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总揽奴儿干军政大权,兼领江北将军、松花江将军,节制其它三位将军。”

    他顿了顿,深深的吸了口气,语气肃然道:“这东北,从此之后,就是您的了!”

    其它三人听了,先是一惊,然后便是大喜,齐齐跪下道:“标下,恭喜大人!”

    连子宁也是满脸的激动兴奋之色,他站在原地微微出神片刻,似乎整个人都被这消息给打击的有点儿发懵,然后便是大步的走了出去,直接跨上一匹骏马便是策马狂奔而出。

    石大柱等人面面相觑,赶紧也是骑马跟了出去。

    连子宁出了镇子,又往外骑行了足足有数里之遥,到了那寂静旷野无人之处,方才是仰天一阵哈哈大笑!

    笑着笑着,眼泪却是簌簌的落了下来。

    他只觉得心里跟堵了什么一样,非要痛哭一场,才能发泄出来。

    从去到东北的第一天起,他就在策划,在布局,在算计,就是为的今日这一天,就是为了这个都指挥使的官位!

    两年了,整整两年了!

    自己终于是等到了这一天。

    他滚落马下,初春时节,地上已经是被覆盖上了一层融融的绿色嫩芽,连子宁便扑在这草地上,掩面痛哭。

    所有人都瞧见了他的光鲜,他的荣耀,他的煊赫,可是又有谁,瞧见了他的痛苦?

    所有人都知道,武毅军是天下第一强军,武毅伯是最能打的皇帝亲自赞誉的‘古之名将’,可是谁又知道他为了那一场场的胜仗,苦心孤诣,每每夙兴夜寐,呕心沥血。

    他的地盘越来越大,官位越来越高,可是谁又看到了,他已经整整一年,未曾归家。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而就算是那些知道连子宁抱负的人,心中也是在惊叹他的野心,抱负,惊人的胆识和不怕败露之后被夷灭九族的疯狂,可是连子宁当真不怕么?

    他怕!他怎么不怕?他怕的要死!

    他时常会想到,一觉醒来便发现自己府中被无数刀斧手包围,利刃加深,最后自己这个逆臣贼子,被千刀万剐。自己的亲人,沦落为最为卑贱的奴婢。

    他怎么不怕?每每想及此处,他都是汗出如浆,浑身冰凉。

    但是有些事儿,便是再怕,也是要做的。

    除非是想让这个国家再次沦丧入那百年的黑暗,再次成为世界发展大潮之中的落伍者,再次经历那惨痛无比的近代百年的。

    连子宁自认没有从内部改造这个王朝的能力,这个王朝,这个帝国,有些顽疾,已经是深入骨髓了,想要改动,已经不是伤筋动骨,而是要彻底覆亡。

    既然不能从内部来,那就只能从外部了。

    就算是不说这些大局方面,事实上,当连子宁做出那些写着乱臣贼子四个字的事情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退路了。

    只能往前。退,就是死。

    而现在,自己的恐惧,终于是暂且告一段落了。

    他比谁都明白,这个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的官位,意味着什么。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而这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的位置,就是自己的138百~万\小!说网自己一旦做上了这个位置,就已经开始带着自己的武毅军,走上了半x独x立x的道路。从此之后,朝廷对自己,再也无可奈何!

    而自己所需要的,只是坐稳这个位置,好好经营,然后有朝一日!

    化身为龙!

    当此之时,长歌当哭。

    哭完之后,重又刚毅。

    当连子宁站起身来的时候,又重新变成了那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武毅伯爷。

    石大柱几个人远远的站在一边,不敢过来,生怕瞧见连子宁的窘迫,那是祸非福。

    连子宁策马回去,缓缓向着京师方向而去,三人便在后面跟着,过了一会儿,连子宁忽然道:“白莲教起事的事儿,理当也已经传到了吧。朝廷是什么反应?”

    “着令您统帅大军,征讨白莲教。”石大柱顿了顿,又道:“另外,遣梁王为钦差天使,巡视奴儿干都司,并为监军。”

    “梁王巡视奴儿干?”连子宁微微一愣,道:“怎么回事儿,说细一点儿。”

    石大柱便把朝堂上那一幕细细的说了,有赫连豹亲口告诉他,自然是非常之详细。

    连子宁听了,脸色逐渐有些阴沉了下来,这个孙言之,还真是不死不休了!啊?

    他现在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当初的一时大意,给自己留下了一个这般可怕的对手。

    石大柱道:“这不是什么好消息,是以标下方才便是没说,不想扰了大人的兴致。”

    连子宁沉吟片刻,脑海中急速的转动着,忽然哈哈一笑,重重的拍了拍石大柱的肩膀:“大柱,谁说这不是好消息?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若是换做别人,连子宁可能心中还有些忧虑,毕竟自己的地盘儿上有太多见不得人的东西,事实上这也是连子宁的一贯薄弱环节存在,也就是他运气好些,再加上朝中有人遮掩,方自没有败露,其实他的弱点和把柄还是相当多的。不过这在坐稳了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的位置之后,就都不是问题了。

    而连子宁更是通过戴章浦知道,梁王的野心,连子宁喜欢有野心的人,有野心,代表着有需要,就代表着双方有合作的可能。

    说不定这一次梁王来,还能带个自己别样的惊喜呢!

    他大手一挥:“走,咱们回大营。”

    分割线

    今儿个早间本来是大好的时光,艳阳高照,春日煦暖,只是却没想到,过了午后,天时便是变了,寒风呼啸而起,天边的铅云堆积上来,天地间一片昏暗,不多一会儿,巴掌大小的雪叶子便是打着旋儿的飘了下来。

    这便是所谓的倒春寒了,也是文人墨客口中常说的春寒料峭。

    明明已经是煦暖的春日了,却是时不时的变得极冷,甚至会有雨雪下来。

    北京城位于北地,倒春寒那是极常见的,京城的老少爷们儿们早就适应了,这会儿北京城灰暗色调的街道上,行人们都是把棉袄裹巴的严严实实的行色匆匆的回家,那两边儿摆摊子的也是纷纷收拾了家伙事儿。不过那些店家却是不怎么受影响,尤其是一些文人秀才书生,这会儿眼见下了雪,就跟打鸡血也似,呼朋唤友的奔着酒楼去了,饮酒赏雪,何等之雅事!

    武毅伯府还是一如往常。

    安静,淡然,沐浴在这风雪之中。

    一如它的女主人一般。

    在后院儿清岚的住处,小花厅之中,几个女子正谈笑嫣嫣。

    高门大户之中的女人,本就是没什么事可以做,那娴雅的,便每日看百~万\小!说,弹弹琴,瞧瞧话本儿,那闲不住的,便寻个由头去别的人家串串门,说说话。在这等大雪纷飞的时节,几个人凑在一块儿,喝着茶,说些闲话,有的没的的,一下午的时光便就慢慢过去了。

    倒也是闲适。

    正是这个时代人的生活。

    小青和康凌两人活泼的紧,虽说小青已经是身为人妇了,却也没改了这性子,也是连子宁不愿意抹杀她们的天性,还是活的自在些好。

    两人叽叽喳喳的,说的很是热闹,却是在谈论市面上方自出来的几本儿话本儿。

    康素稳重些,在一边只是不时的插上两句话。

    清岚却只是坐在那儿,喝着茶,淡淡笑着,瞧着她们。

    她今儿个穿了一身淡黄|色的襦裙,看上去更是秀雅端丽,只是眉宇间却是有着一丝掩不住的倦意。

    “也不知道夫君现在是作何想,到底是如何处置这件事啊!却没想到我那般做,反倒是弄巧成拙,让皇帝纳了寇白门为妃。”

    耳中听着两个妹妹叽叽喳喳的声音,她的心绪却是飞到了别处。

    想到了这一茬儿,心里便是有着一阵阵的后悔,不过再回想起来,自己若是再面临那等情景,理当也是会依旧这样做吧!

    毕竟,身为一个女人,她最是明白女人最看重的是什么——贞洁,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但是也总好过立刻就给潞王玷污了强,这种事儿,便是能往后捱上一刻也是好的。

    “或许,这样一来,夫君也能想开了,以后不再惦记这事儿,说不得,反而是有些好处。”

    清岚心中忽然冒出来一丝让他自己都觉得有些诧异的庆幸和期盼。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丈夫心中还想着别的女人。

    “小姐?小姐?”

    小青的呼唤让清岚猛地回过神来,她略带着慌乱道:“啊?怎么了?”

    却是看到三个人都用很怪异的眼神看着自己,小青鼓着脸,叉着腰不满道:“小姐,我都叫了你三遍了,你最近好像老是出神啊,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

    “哪有?小青你想多了。”清岚掩饰性的笑笑,只是她本来就不善作伪,连康素康凌姐妹俩都瞒不过,更别说是跟她朝夕相处了解极深的小青了。

    那件事,她自然是瞒着小青她们几个的。以身份来说,她是大妇,她们几个是侍妾,以尊卑来说,她是诰命夫人,是姐姐,在夫君不在家的时候,是要把这个家撑起来的人。这些事情,就不必再让别人烦心了。

    “是么?”

    小青疑惑的看了她两眼,看的清岚一阵紧张,一颗心砰砰乱跳,然后小青却是忽然嘻嘻一笑:“不管了,无所谓么,就算是有事瞒着我们那就瞒着好了。正好不用操心,反正天塌下来还有小姐你撑着呢!”

    “你呀!”见她那一副惫懒的模样,清岚用手指头狠狠的点了点她的眉心。

    小青嘻嘻一笑,道:“其实,刚才我们正说着,现如今市面上这话本儿,着实是太烂了些,看着都让人心烦,更有些词不达意的,怕是刚识了字,连学都没入,这等人都敢出来写话本儿,当真是不怕丢人现眼。”

    她脸上露出憧憬的表情:“我正想着呢,若是老爷能再写一出话本儿那该多好。”

    “老爷?”清岚闻言一笑:“这你就别做什么念想了,老爷这般忙着,哪里有时间写话本儿?当初写,也是潦倒之时为了谋生而已。”

    小青吃吃一笑:“说起来,老爷和小姐相识,就是因着那一本儿白娘子么?”

    说到这儿,心里却是不自觉的想起了当初自己给小姐和老爷通风传讯儿的事儿来了,也没少做那羞人之事,脸上便是一红。

    清岚却是想到了连子宁为自己一个人写的那话本儿,作为大婚的惊喜。

    那一话本儿,她始终是珍藏着的,只在一个人的时候偷偷的拿出来一遍遍的瞧,心里有一种偷偷的窃喜,那是一个人在经营这些独属于自己的小秘密的甜蜜感觉。

    几人说着闲话,眼见外面的天色也是渐渐的黑了下来,外面有侍女轻声问道:“夫人,可要叫膳了么?”

    清岚瞧了瞧天色,便问道:“今儿个也不早了,便都吃了饭再回吧,都想吃什么?”

    小青不假思索道:“打边炉!我想吃厨房调的麻酱料了,还有小香菇。”

    “我也是!”康凌雀跃道:“我想清汤煮的老玉米。”

    清岚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和眼含笑意的康素对视一眼,道:“成,那今儿个就打边炉。”

    说罢便扬声道:“吩咐下去,今儿个打边炉,就在这儿用,着厨房小意些,拣着几位夫人爱吃的多拿些。”

    小青又叫道:“我还要高邮的咸鸭蛋。”

    清岚手指头又是在她脑门儿上点了一下:“就你毛病多。”

    外面应了,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便是几个侍女抬着一个铜炉子上来,放在八仙桌上。

    打边炉自然就是火锅了。

    不过这会儿打边炉还没像后世那般兴盛规范,还是连子宁吃了几次,觉得不方便,便是着人改了改。这铜炉乃是着匠人特制的,下面自带着一层火炉,这会儿里面放满了炭火,烧得正红火,有热气腾腾而出。

    锅子像是一个太极图案,中间一道弯弯曲曲的隔板,把锅子分成两半儿,一半儿是清汤,一半儿却是泛着通红,一股怪异但是诱人的香气从锅子里面飘出来。

    一半儿是辣汤,一半儿是清汤,也是方面。

    然后四人落座,侍女又是端了蒜泥麻酱等作料上来,然后各色菜肴也上来了,翠绿的山菜,黑色的蘑菇木耳,黑得发亮的腊肉,红色的腊肠,几碟切得极薄极细的牛羊肉片儿。还有葱白,姜片等等作料,很是丰盛。

    还有满满一碟子很显眼儿的金黄的玉米。

    康凌已经是迫不及待的把好几块儿玉米扔进清汤锅里去了,康素瞪了她一眼,道:“着急鬼!”

    侍女又是用铜盆盛了热毛巾把子过来洗了手,净了面,然后又端上参汤漱了口,这方才是开始。

    侍女一人上了一碟子切好的黄瓜片,清岚道:“今儿个午间方才从暖棚子里摘了送来的,爽口的紧。”

    小青已经是迫不及待的夹了一片切好的咸鸭蛋放进嘴里,一咬一嘴的油,满足的哈了口气,没皮没脸的笑。

    康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煮玉米。

    清岚和康素两人不紧不慢的夹着肉菜在锅里滚一滚,然后沾点儿麻酱蒜泥儿什么放进嘴中,时不时的低语几句。

    正在这时候,外面忽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然后雕花的木门便是被哐当一声推开,一个高挺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朗声笑道:“吃什么呢?大老远的,我就闻到香味儿了。”。

    第四卷 烽火山东 六二零 南下

    “老爷!”

    几人都是刷的站了起来,眼睛一眨不眨的瞧着那出现在门口的身影,身形挺拔,面目俊朗,脸上带着温和的笑,不是连子宁还能是谁?

    “老爷!”小青已经是扑到了连子宁的怀里,周围的侍女都傻了。

    清岚瞧着他,瞧着他也瞧着自己,忽然眼眶一酸,泪珠簌簌而下,心里却是暖暖的,极为的熨帖。

    正德五十三年的二月二十八。

    大雪已经下了两天,今儿个也不见晴好,天色还是阴沉沉的,一片晦暗压在人的心头,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不过倒也是有一桩好处,突如其来的严寒低温驱逐了暖意,前一阵子土路上化雪化得跟泥浆子路一般,一脚下去能拔出三斤烂泥来,若是赶路的话,从东门儿外的暖棚子到京城不过是三十来里路就得墨迹大半日的光景。

    这两日倒好,气温下降,把路面都给封冻住了,硬梆梆的,上面还盖着厚厚的雪。

    远远地,细碎的马蹄声和轧轧的车轮声传来,一支车队从京城方向向着这边逶迤而来。

    车队的规模很是不小,足足有百余名骑士,都是全副武装,他们的甲胄都有些陈旧了,上面的颜色都从大红色变成了暗红,但是这种暗红色,却像是那种把布料扔到鲜血里面浸泡了许久然后放在了阳光下晒干之后形成的颜色。让人看上去,就感觉到一阵可怖,他们端坐在马上,抿着嘴一言不发,就像是一座座的雕像一样,眼神冰冷,一股无形的杀气似乎就在弥漫开来。便是不知兵的人,也能看出来,他们乃是百战精兵,手底下不知道沾了多少血的了。

    这些骑士簇拥着一辆马车。马车不小,跟一栋小房子也似,足有四匹骏马拉着,不过也只是够大而已,外面却是颇为的陈旧。也并不华贵。

    只是若是京城真正懂行的豪门巨富世家子就能瞧出来。这马车所用的木材,都是极为上等名贵,也正因为此,所以格外的就重一些。得多几匹马拉车。

    马车前面挂了两盏官灯,在寒风中摇摇晃晃的,一盏上面写着己巳科二甲第八名进士,一盏上面则是写着代兵部尚书。

    这两盏官灯,拿出去就是吓死人!

    上等小叶紫檀木做的的木质推拉窗被推开了一条缝儿。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往外张望了一下,然后又是赶紧把窗子关上,缩了进去。

    车厢之中,却是有着别样的奢华。

    四壁都是沉香木做的,是以不用香料,自然便是散发着一阵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肺,让人感觉极是舒服。车壁上雕刻着一些浮雕,古雅淡然。地上铺着上等的波斯地毯,中间还固定着一张小几,两边放了软垫。而在车厢内侧,则是由两个凸起的暗格,若是铺上被褥。则是当枕头用。

    四壁的角上距离车板大约三尺左右的高度,各自凸起一个小小平台,上面固定着一个铜暖炉,是以外面天寒地冻。里面却是暖意融融。

    地盘上铺了一层大金色的白溪蛮锦缎,颜色绚丽而炙热。连子宁只穿了一件儿白绸的小衣,外面裹着一件儿大氅,笑吟吟的瞧着清岚,清岚因为要看外面,所以身子拧着,整个人跪爬在窗口的位置,那宛宛香臀挺翘恰似一轮明月。

    连子宁不由的伸手轻轻的捏了一把,哪怕是隔着绸缎的衣服,也是只觉得手感滑嫩舒爽的紧,捏了一把还不够,又是伸手重重的捏了一把。

    清岚嘤咛一声回过头来,轻轻的哼了一声,媚眼如丝的瞧了连子宁一眼,然后往后缩缩身子,靠在他的怀里,撅着小嘴儿道:“夫君,怎地这般轻薄人家?”

    连子宁捏了捏她的小鼻子,调笑道:“还不是因为我的好娘子惹人垂涎。”

    “哼!”清岚的眼中似乎能滴出水儿来,瞟了他一眼,呼的一声惊呼,不敢置信的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夫君,你那儿怎么,又……”

    “小别胜新婚么!”连子宁嘿嘿滛笑一声,一把把她搂在怀里,然后翻身压了上来:“好娘子,且让咱们再共赴巫山,云雨一番。”

    “别,别!”清岚面红耳赤,小声道:“外面还有人呢!”

    “这怕什么?你又不知道这车多严实,便是里面叫破了天,外面也是什么都听不见的。”连子宁嘿嘿笑道,手已经是伸进了清岚的亵裤之中,弯起手指来那么轻轻的一撩。

    清岚顿时是浑身一哆嗦,喉咙中发出一声刻意压低了的呻吟。

    她本就是敏感的体质,又是跟连子宁别离良久,这会儿正是情浓炙热之时,被这么稍稍一撩拨,竟然就有一种几乎要飞天一般的爽利。

    连子宁嘿嘿一笑,挺枪而上。

    又是一番云雨。

    过了半个时辰,方自云收雨歇。

    连子宁懒洋洋的靠在软垫上,清岚靠在他的怀里,面色潮红,细细的喘着气,跟小猫儿也似,额头上沁出了香汗,沾湿了头发。

    连子宁回到家中,众人自然是极为的高兴惊喜,自不必说。相问起来,连子宁只是说思念家人,正巧又有东北诸部汗王并女真使节朝觐天子,是以跟在众人之中混了回来,秘密前来相见。康素三女不疑有他,清岚知道,却是不会说出来的。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了一顿饭,说话都快到深夜,到了歇息的时候,连子宁本想要大被同眠来着,但是清岚脸皮这么薄的如何肯依,只是丢下一句我先回去休息了便是落荒而逃,不过小青和康素着实是想他的紧,半推半就之下,便也给连子宁骗上床去。

    一夜荒唐,连子宁自是尝尽了温柔滋味。

    二十七那一日,好好的在家中呆了一天,好生陪了她们一日。

    当然,连子宁回府的这消息,乃是绝密,他甚至都是跟着刘良臣偷偷混进去然后溜进内宅的,只有清岚他们几个和内宅那几个贴身的丫鬟知道这事儿。连子宁都已经着人重点盯着那几个丫鬟。下了命令,一旦有什么不对,立刻就斩杀。

    他做事素来小心谨慎,倒也不虞走漏风声。

    待得二十八这一天,一大清早便让人去兵部尚书府中借了官灯。然后在这些留守京南大营的武毅军老卒的簇拥下出城东去。

    有这些人护卫。便是江彬的锦衣卫来一个千户也不够瞧得,更何况东去的商道上人来人往,这会儿他也不敢公然动手。

    这等独处的时间,连子宁也是好好地补偿了清岚。几番云雨下来,几乎让清岚身子骨儿软软的连小指头都动不了一下。

    连子宁轻轻的摩挲着她的头发,忽的叹了口气,低声道:“清岚,这些日子我不在家中。苦了你了。”

    “咱们一家人,何必说这些见外的话。”清岚温婉一笑,又往连子宁怀里靠了靠:“只要夫君心里还惦念着我们家中这几个女人,多苦,都是值得的。”

    连子宁轻轻的掐了掐她的脸蛋儿:“放心吧,很快局势就会改变的。”

    清岚如此冰雪聪明的女子,自然是听懂了什么意思,立刻坐起身来,瞧着连子宁道:“夫君你的意思是?”

    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瞧着连子宁的眼光中,满满的都是期盼和希冀。

    连子宁笑道:“许多话,守着她们几个,说不出来的话,却是可以跟你说的。毕竟你是大妇,是正室,我不在的时候,是你要拿主意的。清岚。你可知道为夫的志向?”

    清岚瞧着他,眼中神光流转。忽的扑哧一笑:“你终于肯跟我说心里话了么?”

    连子宁苦笑道:“以前也想跟你说,但是怕吓着你。”

    “我们是夫妻啊,夫妻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此生为君妇,你的一切,我都要承受,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的。无论那个想法,是多么的大逆不道。”清岚轻轻一笑,凑在连子宁耳边,低声道:“我当然知道夫君的志向,夫君是想做那个,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九五至尊啊!”

    “没错儿!”连子宁淡淡一笑:“这一次为夫我借着荡平海西女真,兵逼建州女真之大势,又引东北诸部汗王朝觐天子,四处布局,更是得白莲教忽然暴起之机遇,终于是成功废除了奴儿干总督,坐上了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的宝座。”

    清岚抿嘴一笑:“这我知道呢,现在满京城都在传这个消息,说夫君你已经是大明朝第一封疆大吏了。”

    “这话还真说得不虚。”连子宁正色道:“这就是为夫说的转机。这奴儿干都指挥使,手下五大将军辖地,我自己便兼着两个,手握数十万雄兵,更妙的是远离京师,控制起来更为容易,走到了这一步,为夫这屁股底下的位子,便是相当于坐稳了,以后朝廷想要动我,就得冒着伤筋动骨,天下大乱的风险。”

    连子宁握着她的手,一字一句,郑重说道:“这次回来之后,在北京城外,我就已经是发下誓言,绝对不会再让你们身处于危险之中。这一次带你出来,便是要让你们万无一失。”

    车队继续向东而行,沿途中有那士民官商的车队见到那两盏官灯和这些骑士,都是骇的让路躲在一边,有的甚至是跪在路边请安磕头,路况也不难走,是以等到了傍晚时分,已经到了武清了。

    武清几乎是位于天津和北京之间的位置,西去北京六十里,东到天津三卫不过三十余里,乃是两者之间的交通要道。

    武清古属幽州,名曰雍奴县,从秦汉一直到隋唐时候,都是边疆,到了大明方自成了内陆。

    本来这块儿在隋唐之前,乃是相当荒僻穷困的地区,不过之后随着大运河的开挖,便也是变得重要起来。从隋朝开始,幽州就是抵抗突厥的边疆重镇,而幽州地广人稀,物产不丰,是以江南的稻米、丝竹、茶糖及百物经运河或者是海上运到天津,再经潞河、蓟运河运抵幽州及边塞重镇。同时,塞北的耕牛、战马、皮革、药材,雍奴县也就是武清县盛产的鱼、盐、铁、枣、栗、缯布等也源源不断地运抵京城长安和江淮地区。

    到了两宋,此地一度荒废,元明时候。又是重新兴盛繁华起来。

    尤其是在大明立国之后,永乐帝迁都北京,而北京城这么多的达官显贵,这么多的人口,若是光靠着北京城周边的产出。怕是年年都有人饿死。而且京城对于江南的各种奢侈品等商品的需求量非常之大,这一切,都要依赖运河来通行运输。

    运河兹南而北,必走天津卫。自天津卫北去,必走武清。正德二十三年的时候,朝廷还专门在武清设立了钞关,年入税银接近二十万两,也算是一笔财源了。

    靠着大运河这条流动着金银的大河。可说是两边的那些重镇全都沾了光,武清也是不例外,南来北往的商贾不知道有多少,每日在此停船歇息或者是下来采买亦或者是直接把货物卸载在此处的货船都是极多,是以这座县城不大,却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极为的繁华。

    城中也是店铺林立,一派繁华的景象。

    连子宁这支车队进城。自然是引起了一阵极大的轰动,毕竟武清这个小地方,哪里来过这么大的官儿?而且有这些骑兵护卫,这些生意人都是南来北往眼光颇为毒辣的,自然是能瞧出来是不是假冒的。

    还没进城。便惊动了武清县令和钞关总办,那县令不过是个七品,而钞关总办乃是隶属于户部的,也只是一个户部的主事兼任。不过六品而已。这两位在武清这地界儿算是一方主宰,称王称霸的。这会儿却是毕恭毕敬在来到车队之前,先是磕了个头,然后方自告罪,说是不知贵客前来,有失远迎云云。

    这会儿那随着队伍前来的一个戴府的管事便是出面言道,说我家大人还在离岳伴驾,今次却是府中一位贵人而来,却是要在此地瞧瞧哪些生意是可做的,不必太过客气。

    贵客?

    武清县令和那户部主事面面相觑,想了想,那兵部尚书戴大人不过一女而已,还有什么贵客?只是这位嫁了武毅伯为妻,还是朝廷册封的三品诰命夫人,可也是惹不得的角色。

    便把他们迎进了这武清县最大最奢华的客栈之后,告罪离开。

    车队人数不少,把那客栈整个都给包下来了,有些原来住着的客人,也被店家好言相劝了出去,当然,赔上一笔银子是不消说的了。那些被撵出去的商人自然都是很不满,有些有背景的还颇为倨傲的亮了亮自家的后台,不过见了那两盏官灯之后,都是变作了闷嘴葫芦,一言不发的慌忙离开。

    是以那些一路上都盯着这支车队的锦衣卫密探们也是并未发现,从这大车队之中,也是悄然的分出来一辆马车,三四个穿着灰棉袄就跟一般富户家丁随从一样打扮的汉子,混入到了人流之中,转眼便是消失不见。

    马车出了武清县城,继续南去。

    周围那几个汉子,穿的很是普通,甚至还有些破烂,实际上却是武毅军中数得着的好手,战场上杀出来的老兵悍卒,每个人手底下少说也有十来条人命。

    而那辆马车之中,坐着的自然便是连子宁和戴清岚了。

    连子宁就知道,自己这般大张旗鼓的出来,定然是有锦衣卫的人盯梢的,不过此时没有江彬在京中主事儿,他们怕是也不敢自作主张,就算是盯着,力度也不会太大。而连子宁便是故意把他们引向了武清的方向,让他们在武清查吧,查个底儿朝天也是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而连子宁则是和的戴清岚已经是悄悄地出城了。

    他们的目的地,乃是天津卫。

    天津卫距离武清也不远,而且路况修建的非常好,这会儿虽然已经是晚间了,但是却还是有很多的商贾在路上来回。官道不远处就是大运河,在夜色下水波粼粼,大船几乎是以首尾衔接,川流不息的姿态在河上行驶而过,极为的热闹。

    戌时中,也就是晚上的八点,到达了天津卫。

    如果要说商业城市的话,这会儿的天津卫,可说是整个北地毫无疑问的第一。

    天津绵延已久,夏朝之时,属于冀州。周朝之时,属于幽州。战国之时,分属于赵国和燕国。西汉之时,隶属渔阳郡。

    而这片地区的真正发展起来,乃是自从隋炀帝大运河开凿以来开始的。

    天津自然条件相当之优越,平原广阔深厚,河道密布,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有大小河流三百余条,其中海河为最,东流入海。及至东汉时期,曹操征发民夫十余万,开挖河渠,将海河平原上的三百多条大小河流由分流入海改为众流归一,初步形成了成扇面型的海河水系。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了全长接近三千里的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等水系的联系,奠定了天津四通八达、航运枢纽的地位,为天津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南货北运,北货南运,莫不经过天津。

    唐朝中叶以后,天津已成为南方大米、丝绸北运的码头。

    宋、辽时期,海河当时称“界河”,乃是辽宋之边境所在。海河以北属辽幽都府武清县;海河以南属北宋高阳关路乾宁军和沧州清池县。宋朝在海河以南设立许多军事据点——“寨”、“铺”,如泥沽、双港、三女、南河、沙涡、独流等,以防辽军南下。

    及至金贞佑二年,金军占领整个淮河以北,于此地设“直沽寨”,派都统完颜佑、副都统完颜咬住戍守,“直沽”之名始见史籍,天津也因此成为畿南军事重镇。

    元至元十九年海漕开通,直沽成为漕运枢纽,为此在大直沽专设了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并修建了直沽广通仓等粮仓。至元年间还在大直估、三岔口分别建了天后宫东、西庙。后三岔沽一带盐卤涌出,特许高松、谢实等十八户在此设灶煮盐;两年后,又专门设立“三岔沽司”、“大直沽司”,管理直沽盐场。

    元延佑三年在直估设“海津镇”,命副都指挥使伯颜镇守。

    金元时期,由于建都北京,南北交往货物运输更为频繁,量也是更大,天津开始不断发展。

    建文二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与其侄朱允炆争夺皇位,便是率兵从直沽渡河南厂,偷袭沧州。建文四年攻下南京,夺取政权,翌年改元“永乐”。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直沽设卫,又命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都指挥佥事凌云、指挥同知黄纲于此兴工筑城,并赐名“天津”,意谓“天子车驾渡河之处”。

    永乐二年十二月九日设天津左卫,永乐四年十一月八日改青州右卫为天津右卫。

    每卫士兵足额五千六百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一万六千八百人,可见此地一开始乃是作为一个兵城出现的,不过在永乐帝建都北京以后,天津便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别的且不说,单说一件儿——转运漕粮,漕运开通,不论海漕还是河漕,江南的漕粮都要经过海河运抵京都,建都北京以后,天津转输漕粮的任务更加繁重。

    到宣德十年,朝廷遂专门在天津设置管理?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