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正德五十年 > 正德五十年第225部分阅读

正德五十年第225部分阅读

    去,做成皮囊。仿效太祖皇帝的做法,专门建了一个庙盛放,以儆效尤,震慑贪官污吏。

    这等残酷爆裂的手段,使得整个肥前港都知道了这个女人的狠毒和厉害。

    而之后,溶月更是对管理公署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制,几乎所有的鬼鬼祟祟,魑魅魍魉,都逃不出她的眼睛。而她也是那等极为精明的,并不是一味的打压,但凡是老老实实做事,不出什么岔子,更甚至做得颇为出彩的那些,每个月末,季末,年末,都会得到一笔相当丰厚的奖励。

    打一巴掌给一甜枣儿,这种法子永远是极好用的。

    在她的管理下,肥前港管理公署可谓是井井有条,人人奉公,办事效率也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肥前港的蒸蒸日上便是一个明证。

    时间似乎过得很漫长,溶月也不说话,微微闭着眼睛,瞑目养神。

    跟这个自己心目中恶毒狠辣的女人相处,于静官也是压力极大,外头大雨瓢泼,这屋里也是颇有些森寒的凉意,但是过了这一会儿,他的额头却是微微见汗了。只是不断的擦拭汗水,溶月瞧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声音温柔中带着难以言喻的沙哑的魅惑:“于大人,热么?”

    “不热,不热!”于静官讪讪一笑,心里却是破口大骂外头那些人当真是废物,办这么点儿事儿还要这么久时间。

    这时候,外面清脆的枪声传来,虽然这里距离事发的地点佐藤客栈还有一段距离,却也是听的分明。

    溶月挑了挑眉毛,还是做得稳如泰山,倒是于静官,几乎要蹦起来,惶急道:“怎么回事儿?这是怎么回事儿?”

    见溶月稳坐在那儿品着茶,他便出了里间儿,打发了个底层办事儿的赶紧去查探,少顷,那办事儿的便是回来了,伏在他耳边一阵低语。

    于静官的脸色顿时是变得极为的精彩,挥手让那小厮下去了。

    溶月淡淡道:“出什么事儿了?”

    “唉……”于静官叹了口气,苦笑道:“一群西洋海盗上咱们这儿来避风,刚来的,不懂规矩,杀了人,让陈大人带兵给围了,打杀了几十个,剩下的全都给逮了。骗上船去,把那船夜也给黑下来了。”

    “好事儿啊!”溶月轻声一笑:“有这么一艘船出没在附近,周围的商船也是不得安生。再者说了。那些海盗打家劫舍的,理当是有不少的积蓄吧,船想必也是有不少大炮,这般的话,咱们把那船抢来自己用,也多了一把利器。”

    于静官只得叹气,还是有些接受不了这等思维。

    又过了足足一个时辰。眼见得天光都擦黑了,于静官心里也是越发的焦急,以至于当他听到外面的脚步声的时候。几乎要兴奋的跳了起来。

    外间进来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却是个佛郎机人,他先向溶月行了礼。然后哈着腰把一副卷宗交道于静官手上,低声道:“统计出来了。”

    “嗯。”

    于静官淡淡的哼了一声,摆摆手示意他下去,然后便是哈着腰把卷宗老老实实的递给了溶月。

    然后便是亲自点亮了一侧的灯烛。

    像是他这等出身贫贱,混迹市井多年的人,又曾经流落扶桑,很是落魄,在比自己位置够高的人面前,最是能放得下身段儿。

    借着灯光,溶月翻看着手中那本厚厚的卷宗。她翻看的很快,似乎是一目十行,草草而过,但是,于静官却是知道。这上面的每一个数字,看过这一遍之后,她都能记得清楚明白,说出来分毫不差。这也是这个女人极为可怕的一处。

    狠辣残酷的手段之外,自有令人信服的本事。

    又是半个时辰匆匆而过,溶月终于看完了手中的卷宗。她纤细白嫩若青葱一般的手指轻轻的敲着桌子,仿若是自言自语一般笑道:“这个季度的收益,还是很不错的,三个月,一共是六十万两白银,较之上个季度,足足要多出了五成!”

    于静官笑道:“多半算是大人你的功劳,制定了那许多规矩,规矩严了,不法的事情少得多,商贾们都愿意过来,是以这银钱,自然便也多了。”

    “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呢,我不过是动动嘴皮子而已,还是你们的功劳大一些。”溶月淡淡道:“传令下去,今儿个所有办差的,一个人十两银子的赏,明日午时,你代我在福寿居宴饮大伙儿,以做犒劳。”

    这等女人家不好出面的事儿,向来是于静官代她出面的,倒也是习惯了,便应了一声是。

    “对了,还有一桩事。”溶月问道:“大人与立花家当初约定,石见银山出产的银锭,应该是每季末运来才是,正德五十二年最后一季的,怎么这么许久还未运来?”

    “这个,我也不知。”于静官尴尬道。

    “立刻着人催一催!”溶月瞪了他一眼,轻描淡写道:“语气强硬一些,他们现在跟北边儿打着仗呢,许多东西都得依仗咱们,不用怕他们,真要是对起来,看谁先扛不住!”

    “是。”于静官之前只所以不派人去催,便是生怕担了干系,这会儿溶月既然发了话,他自然就没什么顾忌了。

    溶月也知道他这点儿心思,只是微微一哂,并不揭破。

    正说着话,外面忽然是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接着,却是一个武毅军的军官大踏步的走过来,品级还不低,乃是个百户,他向于静官微微点头示意,然后向溶月抱拳道:“大人,佥事大人请您过去一趟,有要事相商。”

    “要事?”溶月微微蹙眉,心道你黑了一艘大船自去办就是了,难不成这也要我操心?

    那百户略略压低了声音道:“石见银山的银子,运过来了,不过押运的,乃是立花雷神,他指明要见您。”

    立花雷神?立花道雪要见我?

    为何?

    要知道,之前押运银两前来的,都是立花家的下属而已,而以溶月的身份,要想和立花雷神对话,却是还有些不够格,两人也从未见过面。她很快便意识到,立花雷神的到来,似乎代表着,要出大事了!

    肥前港的后面,其实已经是渐渐抬升成为了山地,地形慢慢上升,越走越高,到了贵族区的末尾,便是一座突兀而起的石山。

    这石山远看着就已经甚是雄伟,近看更是巍然挺拔,垂直高度足有百多米,像是一柄利剑一般,插天而起,三面都是悬崖,只有一面有山道通往。

    地形极为的险峻。易守难攻。只要有数百人固守,再加上足够的粮食清水和武器,便是攻城的人数再多十倍几十倍,那也是枉然。

    整座肥前石山都是光秃秃,寸草不生,表面是大片的白石,山路崎岖。不过是通纳五人并行而已,两侧都是高峻的峭壁,着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

    和扶桑的所有山城一样。位于山上的五岛氏山城是一座巨大的寺庙式建筑物,有着高耸的城墙和其间透出来的一点儿青色的檐角。

    现在这里已经是更名为武毅伯府别院了。

    进入山城,乃是一座巨大的广场。广场前面是一条白石砌成的五丈宽水渠,山泉水在其间流淌,上面三架金水桥明显是模仿的大明紫禁城的规格。若是在大明的话,这是逾越,乃是杀头之大罪,但是在扶桑,可没人管这个。

    广场后面,乃是正殿,此处是仿着中土的建筑风格建造的,檐角高挑。红砖青瓦,大殿两层,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和大明朝紫禁城奉天大殿是同等的规制。不过面积就要小了许多,饶是如此,也足有五十余米宽,二十多米深。大殿前面,是一丈多宽的高大走廊,大红色两人合抱的立柱九根巍然矗立。

    此时。走廊之上,站满了穿着棉甲,手里持着大戟的高大武士,面目肃然。

    这会儿天色已经完全的黑了下来,大雨依旧下着,而且似乎更大了一些,远远的海潮澎湃的声音宏大而炽烈。一片漆黑之中,周围也很是静谧,只有山城城墙上那些冒着大雨巡逻的士卒手中打着气死风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正殿的窗棂之中,也隐隐的揉出来一丝光亮。

    大殿外表看上去恢弘壮丽,内里也是古朴厚重,地面是五尺见方的厚重石板,衔接的严丝合缝,没有一丝的缝隙。墙壁上面只绘刻了一些扶桑上古传说的神话,看上去古朴重拙,透着古老浑厚的气息。殿中十六根巨柱隔开了空间,最北面向南的位置,四根巨柱之间,是一个高高的御台,五级台阶之上,摆放着一张一丈多宽的罗汉大床。

    那里空空如也。

    偌大的宫殿之中,却只是点燃了两盏灯,昏黄的光线下,照的人脸上阴晴不定。

    殿上摆了两个长几,相隔一丈,相对而坐,东边是溶月和陈玉,西边是立花雷神和立花誾千代。

    立花雷神雄浑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着。

    “我要一千匹上好的战马,还有一千副棉甲,一千副马甲,一千副马镫,一千把骑枪,一千把斩马刀!一万把上好的强弓,三十万支箭!我还要一万把燧发枪,一千门大铳也就是你们口中的小样佛郎机炮,还有五百门中样佛郎机炮,一百万发燧发枪的铅弹,五万发小样佛郎机炮的炮弹,三万发中样佛郎机炮的炮弹!”

    “我还要,十万斤铜,十万斤上好的精铁,五万斤铅块。”

    “当然!”立花雷神目光炯炯的盯着陈玉,然后又挪到了溶月的脸上:“如果可以的话,你们能够抽调一些兵力帮我们作战,那我们就更是感激不尽了!另外,还会奉上丰厚的报酬!”

    立花雷神声音落下,大殿之中一片寂静。

    陈玉几乎让立花雷神报出来的一连串的数字给惊呆了,呆了半天吃吃的说不出话来。他身在军旅之中,对这些极为的了解,更是清楚,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这不仅仅是数字,而是一千精锐的骑兵,一万弓手,一万燧发枪手,外加总数超过一万的炮兵!

    这些武器,如果交给任何一位扶桑大名的话,经过长则一年,短则八个月的训练,这位大名手下的军队,立刻可以从一文不名变成整个扶桑也数得着的强军!不敢说统一扶桑,但是称霸一地,绝对不成问题!

    或许这上面缺少了步卒,但是问题是,在扶桑,哪个大名都不会缺少廉价而众多的足轻。

    要多少有多少,要有多炮灰就有多炮灰儿。

    溶月面色沉静,心中却是在思维电转,只是在萦绕着一个问题。

    立花雷神要做什么?

    立花雷神却也是不着急,自从连子宁离开扶桑。已经快要两年了,立花道雪的气质变得更加的霸道雄浑,明明是干瘦只能坐在轮椅上的身躯,却是透着一股子强横的霸气,其中把夹杂着说一不二,一言而定千万人生死的凌厉杀气。那股子杀气,似乎浓郁的都要溢出来。

    显然他这些时日。定然是连番征伐,方才养成了这一股子气势。

    一边的立花誾千代却是瞧着溶月若有所思。

    好半响之后,溶月方才淡淡一笑。道:“小女子虽然才来到扶桑不久,却也听说了雷神大人的赫赫威名。据我所知,正德五十一年。大人您兴兵攻下了出云国、隐岐国、伯歧国,彻底的灭亡了寺内家。而在去年,也就是正德五十二年,您又兴兵东向,攻占了宇喜多氏的浦上国,波多野氏的浦中国和浦后国。过年那会儿,刚刚听说您把三长好友的赤松国给拿下来。现在已经占领了中国(扶桑本州岛的西南角)之地,怎么,最近还要大兴刀兵么?”

    “没错儿!”立花雷神一阵豪爽的哈哈大笑:“也不怕让你们知道,再等上八个月。休养生息一阵子,等冰雪消融,雨季过去,土地变得坚硬了之后,我就准备向关西进军了。”

    溶月微微一笑:“如此履行刀兵。百姓受得了么?再说关西之地,那可是羽柴秀吉的地盘儿,小女子可是听说,他手下是十多万大军呢,足足是大人您的一倍还要多。”

    “你说的不错。”立花雷神倒是毫不忌讳,伸出三根手指头道:“这儿也是我来这儿的目的。废话少说,这笔生意,你们接不接?”

    “接!怎么不接?”溶月立刻应承下来,然后话锋一转道:“却是有两桩难处,第一,便是我们武毅军未必拿得出来这些东西!”

    立花雷神却是哈哈大笑,然后两眼一瞪,道:“休要唬我,你以为我不知道么?老夫在大明也有细作,消息流水价的送出来,你们武毅军现在可不比以前了,闯下了好大的赫赫威名!老夫知道,现在你们武毅军镇守东北,至少已经有了十万人的规模,而且以骑兵精强,火器锐利闻名天下,如果说别的军队拿不出来我信,但是你们拿不出来,那根本不可能!”

    “好吧,那这个咱们暂且不说。”溶月谎话被揭穿,却是面不改色,继续微笑道:“据我所知,你们过去,一直是和寿宁侯爷做生意,这次,却是为何找上我们?我们大人和寿宁侯爷交好,可不能抢他家的生意。”

    这才是溶月真正的顾虑,毕竟连子宁能有今日,寿宁侯之提携功不可没,而若是没有他,甚至当初武毅军都无法踏足扶桑。这份情义,断断是不能忘的。

    “不成了,不成了。”立花道雪摆摆手道:“你们还不知道?寿宁侯爷前一阵子不是在安南指挥打仗么?攒了许多的兵甲,要一气儿运给我们,结果刚出海没多远,便碰到了大风暴,连带着几艘护卫的兵船都是一起没了,老夫估摸着,这两年,是不能跟我们有什么生意了。”

    溶月却是不如他消息灵通,才知道这个消息,方自恍然。

    她思虑片刻,一拍桌子,站起身来道:“立花大人,这笔生意,小女子替我家大人做主,接了!但是此去大明,路途遥远,上了陆地之后,还要向东北数千里方才能赶到,怕是没有几个月消息是传不过来的,这点儿,可得事先说清楚。”

    “倒是不用这么麻烦。”立花道雪诡谲一笑,向誾千代招呼一声,道:“把东西给他们瞧瞧。”

    誾千代闻言从怀中掏出一副卷轴来,放在桌子上展开,不情不愿道:“要我说,这一幅海图,就能顶的上我们要的所有的东西了,这一次,算你们占了大便宜了!”

    陈玉顿时是不屑的冷哼一声:“什么图这般值钱?胡吹大气!”

    但是当他和溶月两人接着灯光看到那幅图的时候,以及上面画着的那复杂的路线的时候,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儿!

    誾千代没有说谎,单单是这幅图,就可称之为万金不易的无价之宝!

    在这个时代,海上航行是没有雷达的,仅能依靠星星,指南针,天气来进行船只的海上定位工作。而能干这些活儿的,在欧洲的那些海上强国,一般统称为领航员,在大明,则是简单的一老手称之。而无论是老手还是领航员,在船上都是地位极高的存在,他们从事的绘制航线,制作海图这些都需要十分丰富的经验与专业知识。

    有的甚至干脆就是经验丰富的船长兼任,在西欧,领航员就像是船只的眼睛,引导正确的方向,他们同时因为文化较高要绘制海图的缘故,还会兼任牧师传教士等工作,同感觉到孤单害怕的船员谈心,解决他们的精神困扰,向原始的居民传播信仰。

    领航员的职权就是能够在茫茫大海里面准确找到各种航行的路途,有的领航员甚至可以绘制海图和航行路线,在洗手不干以后卖出一份高价——他们的价值也就在此处,值钱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脑海中的地图。简而言之就是,最值钱的,是地图!

    一副精准,正确的海图,用无价之宝来形容都没问题,像是当年欧洲人探索好望角,一直向南向南,向南到了绝望的程度,为了好望角的一副航线图,前前后后沉没了无数大船,死亡人数以数千来计算。

    一幅海图,便代表着极大减少的人手折损,快速的航行往返,以及更安全的环境,更小的沉船几率和财物的消耗,几种因素加起来,具相当于是无可估量的巨大财富!

    而在誾千代手下摊开的,赫然便是一幅海图。

    东北亚的海图,向南到达大约肥前港的位置,向东是扶桑西部的无尽大海,向西则是大明的漫长海岸线,而向北,向北陈玉就看不太明白了,但是溶月却是博览群书,看到上面标注的地名儿感到有些隐隐的熟悉。

    苦夷大岛,松花江,长白山女真,高句丽,这不是大人所在的东北么?

    难道?

    立花雷神的话解答了她的困惑:“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你们大人负责镇守的,是喜申卫,而喜申卫,就在松花江边上。”

    他叹了口气:“我们扶桑人,用了十几代人几百年的时间,一路向北探索,越过了虾夷岛,不断的向北探索,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沉了多少船,终于找到了这个大岛,就是你们明国人口中的苦夷大岛。还有一处宽大的河口,那个河口,就是松花江的入海口啊!”

    “那个河口,就是送花江的入海口啊!”

    “松花江很宽,很大,海船在里面行驶也毫无问题。”立花雷神继续沉沉道:“所以,其实,是可以从这里,肥前港,一直航行到你们大人镇守的喜申卫,根本不用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九卷 扫荡女真 五九五 白莲出世,日月无光

    他顿了顿,继续道:“如果是这个时节的话,顺风而行,鼓动全帆,一日千里,一路向北,最多也就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到了。其花费的时间,也就是走陆路的三成还不到。”

    溶月问道:“那立花老大人的意思是?”

    “我本来的打算是带着你们武毅军的人一起北上,然后溯松花江而上,来的路上却是听说你们缴获了一艘西洋海盗船,那便更好了,你们的人自乘这艘大船,我派出向导,再派出五十艘商船,直接带着银子,一起北上。到时候去了你们武毅军的地盘儿,银子卸下,把我需要的东西带回来!”

    “好,雷神老大人当真是爽快!”

    “只是,这个价钱?”溶月试探问道。

    “只要你们有东西,价钱一切都好商量!”立花雷神大咧咧道。

    一边的筑前白梅大急,心道早就知道不该让你来,怎么把底牌全给掀出来了?

    见立花誾千代一个劲儿的向自己使眼色,立花雷神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道:“有什么好遮掩的?此乃末世之战,若是赢了,咱们立花家就是西南扶桑之霸主!拥兵几十万,麾下子民数百万,可以与占据关东,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织田信长一较长短!而若是输了,则被人长驱直入,现在的基业,什么都保不住,怕是要退到筑前国来永居一隅,数百年不得翻身!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他转向溶月道:“你们尽可以狮子大开口。我立花家倾尽家产也要拿到这些东西,但是若是我们实在拿不出来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到时候若我们战败。看看在长驱直入的羽柴秀吉面前,你们还能不能保住这一方基业!”

    溶月不由得心里暗叹了一口气,与那等锱铢必较。蝇营狗苟,分离必争的人相比,立花雷神这般做法,无疑是堂堂正正,霸气四溢,但是这等阳谋,却是也是让人无法下狠手抬价,毕竟他说的。也是极有道理的。

    众人又商议了半个多时辰,终于是逐条的敲定了这些物资的价格。

    当然,能够敲定的都是除了燧发枪和佛郎机炮以外的物资,因为上面所说的那两样火器,都是堪称武毅军得以立足的大杀器,除了连子宁之外,是无人能决定其出入价格的。至于那些能够决定价格的。像是铠甲战马骑枪,铜块铁块铅块之类的东西,则是一律在和当年寿宁侯交易时候的价格要高上三成——这也是一个立花家能够接受的底线价格。

    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只需要立花家带着足够的银子去也就是了。

    谈完之后,立花雷神两人也不逗留。上了奢华宽大的马车,在无数护卫的簇拥下,离开了山城。

    站在幽深黑暗的门洞之中,望着那一行逶迤而下的人群,溶月若有所思。

    立花雷神这等人杰,又有了大人的支持,说不得当真是大有可为的。他现在已经是占据了九州岛的一部分外加中国的部分,在扶桑已经算得上是最大的几个诸侯之一,仅次于占据中部的织田信长,占据关西的羽柴秀吉,占据关东的德川家康,占据北陆的上杉景胜和占据了东北的伊达辉宗,绝对是能够派的进前六的人物。而在占据中国之后,扶桑俨然已经是有了六国争霸的一个架势!

    “以立花雷神的雄才大略,说不得真能统一扶桑?”

    溶月脑海中忽然冒出了一个她自己都感觉到荒谬绝伦的念头,失笑一声,心道:“怎么可能。”

    立花道雪在这几家里面,势力乃是最小的,起家也是最晚的,根基乃是最为不稳固的,就好比是先秦之时中原战国七雄之中的韩国一般,要说它能一统天下,当真乃是痴人说梦!只是,成长为一方诸侯,甚至绵延子嗣,雄踞天南,却也不是不可能。

    到了那时候,肥前港必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大人这般做,岂不是养虎为患么?

    她摇摇头,这些问题,大人自有计较,却是不必自己多想了。摆摆手,看守的士卒关上了大门,溶月也在几个侍女侍卫的簇拥下向着自己的住处行去,忙活了这一整日,他也有些乏了。

    过了正殿,便乃是一座面积颇大的花园儿,扶桑南部的气候较为温和湿润,便是冬季,也不甚冷,是以花园之中很是生长了不少长青的树木,在夜色中也是郁郁葱葱的,洒下一团团巨大的阴影。

    走过一间亭子的时候,溶月却是忽然听到一声异响,她立刻是极为警觉的冲着大约七八步之外的一座假山喝道:“什么人?出来!”

    寂寂无人回应。

    溶月眉头一簇,摆摆手,便有两两个侍卫挡在了她的面前,把她遮掩的严严实实,而另外两个,则是微微弯着腰,向着假山逼了过去。他们都是陈玉选出来的武毅军中武功颇强的精悍士卒,身体里充满了x爆x炸x般的力量,这会儿微微弯着身子,手摁在了刀柄上,随时都能暴起发难。

    等他们摸到了假山的阴影中的时候,过了片刻,然后里面便是传来了一声女子惊恐的尖叫。

    又过了一会儿,那两个侍卫便是面色古怪的带着一个少女走了过来。

    那少女浑身上下都给淋得湿透了,头发一缕缕的粘在了脸上,看上去颇为的狼狈,只是细细打量的话,也能发现,她的长相颇为的清秀可人,虽然才十四五岁的样子,但是身材已经是完全的长开了,前凸后翘的,很是窈窕。

    三人来到亭子里面,那少女一把挣脱了两个侍卫,拉着溶月的手。满是委屈道:“姐姐!”

    “清秋,你怎么在这儿?”

    溶月看清了她的面貌,微微错愕问道。

    原来这女孩儿。却是当初溶月还在官道刘镇京南钞关的时候,买回来的那些小丫头之一。她教她们读书识字,算数记账。也是为了培养一批心腹,免得在钞关上的账目,被谁坐了手脚。几年的相处,她和这些女孩儿可以说是情同姐妹一般,这一次来到扶桑,便也一起带了来,在各处都占据着一些看似不高,但是实则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这这个名叫清秋的女孩儿。便是其中的一个,聪明伶俐,只是被溶月宠的有些娇惯了。

    清秋还没来得及说话,溶月的脸色刷的一下便是冷了下来——借着灯光,她赫然看到在清秋的脖子上有着几处淡淡的吻痕。而这几处吻痕,显然也是最近方才印上去的,她接着便是想到了最近听到的传言。然后一双锐利的目光便是在清秋身上扫了一遍。

    如此刻意为之,便是看到了刚才忽略的许多细节——她的脸上似乎还带着一抹潮红,衣衫似乎也有些不整,脚步甚至还有些虚浮,胸口露出了一抹雪白……

    被溶月冷冷的目光逼视着。清秋不由得身子一颤,极为勉强的一笑,脸上已经是微微发白了。

    溶月使了个眼色,那两个侍卫会意,便又是凶狠的向着假山扑了过去。

    接着,里面便是传出来了一阵夹杂着扶桑话和汉话的喝骂声音,还有肢体碰撞以及人的痛呼,少顷,两个侍卫便是押着一个人出来了——一个扶桑人。

    他大约二十来岁的年纪,长的倒是很俊秀,也算是一表人才了,脸上满是桀骜不驯的神色,哪怕是被两个侍卫反剪住双手也是一脸凶狠的向着溶月这边儿看过来,他身上穿着典型的扶桑浪人的装束,脑袋上一根冲天辫,周围的头发茬子都已经刮得发青了。他腰间一把武士刀晃晃悠悠的,显然是没来得及拔出来,当然,也不排除是不敢当真动手的因素。

    看到这扶桑浪人被押出来,溶月的目光在他的脸上一转,再看看清秋已经是变得惶恐不安的样子,顿时是心中了然。

    她也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自然是到,十四五岁的女孩儿,最喜欢的便是这等看似风光,一怒便是打打杀杀的浪人游侠儿,就像是后世许多初中高中的女生喜欢找个校外的小混混儿做男朋友一样,觉得这样特有面子。

    “跪下!”

    一个侍卫厉喝一声,摁着那扶桑浪人便是要让他跪下来,却没想到这小子还真是倔得很,就是硬挺着不跪,嘴里还叽里呱啦的说着什么,那侍卫狠狠的一脚踹在他的膝弯里,这浪人一声痛呼,给摁倒在地,膝盖骨撞在了青石板上,发出一声让人牙碜的声音,显然是痛彻心扉。

    清秋眼中已经是涌出了大颗的眼泪,猛地也跪倒在地,哀求道:“姐姐,不管健一的事儿,是我带他进来的。求求你……”

    她后面的话,已经不敢再说出口了,溶月的眼神冷厉的吓人,让她浑身一哆嗦。

    “竟敢私自带人进入府邸,还是个扶桑人!”溶月冷冷一笑:“好,好啊!长进了你,出息了你!”

    她一扬下巴,冲着那两个侍女吩咐道:“你们两个,把她拖下去查一查,是不是已经破身了。”

    “是!”两个侍女应了一声,便是不顾清秋的奋力挣扎把她给拖了下去,少顷,回转过来,低声向溶月道:“已然不是处子了。”

    清秋羞得满脸通红,只是在地上哀哀的哭着,那唤作健一的扶桑浪人冲着溶月大喊大骂。

    溶月幽幽的叹了口气,清秋顿时便是心里一凉,也不哭了,怔怔的抬起头来看着溶月。

    溶月瞧着她,淡淡道:“你犯了三大罪!其一,私自带人进入府邸。其二,私通。其三”

    她顿了顿:“你们的命,你们的人,都是伯爷的,你既然叛了伯爷,那也就没必要再活着了。”

    说罢,转身便走,冷厉的声音随风飘来:“女的斩了,男的凌迟,头颅悬挂于山城门口,训示众人。以儆效尤!”

    “姐姐,不要啊!姐姐!”

    那清秋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受到这等惩罚,哀嚎一声。但是声音戛然而止。

    一个侍卫已经挥刀剁下了她的头颅。

    ——————分割线——————

    章节名——白莲出世,日月无光!

    关外,东北。奴儿干,辽北将军辖地。

    兀者卫,洞庭山镇。

    这座名字中充满了楚地风情,江南韵味的小镇,坐落在呼喇温江之泮。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乃是因为移居此地的民众,在几十年前,便是居住在江南洞庭湖之泮。被迁移来此处之后,为了缅怀故乡,而特意起的名字。

    说起来,洞庭山镇的所在,和他们世代居住了几百年的洞庭湖畔还是颇为的相像的。

    呼喇温江在此拐了一个大弯,水流变缓,江面变得很宽。形成了一个面积颇大的河湾,也可以理解成面积不小的湖泊,在河湾的东边儿,便是一片宽阔的平原,再往东北十余里。才是起伏的丘陵。

    洞庭山镇便是依山傍水,坐落于此。

    这里的土质极为的丰厚,几乎是把种子撒下去庄稼就能长得极好,虽然一年只有一季的产量,但是悉心伺候着,每年都能有相当不错的产量。再加上人少地多,每家每户都能匀上几十亩田,每年农忙时候,虽然辛劳,但是打下来的粮食满囤儿,却是让人心里很是踏实。除了上交皇粮国税之外,总还能剩下不少,卖些粮食,换些银钱,每当走村的货郎来了,给婆娘扯上几尺花布,做几件儿新衣裳,给娃儿买点儿红头绳儿,买上两块儿发黄的方糖,就能乐呵呵的看着孩子高兴好些时日。

    等攒上几年,几个十几个的庄户人家这么一凑,便能去县里的集市上买头耕牛,买上几只猪崽儿,回来砌上猪圈,好好将养着,过年的时候逮一头肥的杀了,炖上一大锅猪肉猪下水,美美的过一个肥年,从过年吃到二月二龙抬头还有余,个顶个儿的脸上冒着油光。

    面前就是一座大湖,自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耕地之余,便是下河捞鱼,天天饭桌上鱼肉是不断的,便是冬日严寒之时,也可以凿冰捕鱼,味道反而是更加鲜美。

    是以洞庭山镇的百姓们,但凡是稍微能吃一些苦受些累的,日子过得都是很富足。便是那等寻常百姓家里,也是圈了个大院儿,五间正房,三间南屋,还有东西柴房厢房之类的,院子里面修了一个大大的粮囤儿,里面粮食堆得高高的,看着便是喜人。在前院儿的角落里,多半是圈出来一个鸡舍,周围一圈儿篱笆,养上x八x九x十只鸡,寻常时候做鸡蛋,到了年节便宰了杀了。后院儿里则多半是圈了猪圈和牛棚,里面肥猪耕牛。

    这会儿才正月,正是猫冬的日子,若是往年的这个时候,天光擦黑了,家里的女人刚刚往鸡舍前头的地里洒了吃的,那鸡理当是迈着蹒跚的步子,晃晃悠悠的在地上啄食着,一边吃一边发出一声声满足的喔喔,而在后院的猪圈里,几头肥猪一边舔着猪圈里面的浆糊糊,一边发出哼哼,耕牛则是懒洋洋不慌不忙的啃着自己的干料,时不时的甩甩尾巴。

    在屋子里,则是借着外面透进来的那最后的一些天光,已经在土炕上摆上了桌子,灶火烧得旺旺的,坐在炕上浑身暖和舒泰,女人端上一大碗炖的稀烂的猪肉,炸的喷香的鱼块儿,小咸菜儿,竹子编成的篦子上放着自家蒸的大馒头,有些发黄,但是吃起来绝对是喷香。在外头疯玩儿了一天早就饿坏了的孩子已经是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男人跐溜一口自家酿的土烧,虽然浑浊,却是醇香够劲儿,哈一口气,再夹一口大肥肉,吃的满嘴流油儿,舒坦的叹口气。

    这日子,过得可是比在关内老家的时候强太多了。平心而论,如果是抛开国人故土难离的情感和关外横行的马贼和异族的话,这儿的百姓的生活,绝对是大明朝数得着的好。

    原因就是地多。

    可是这会儿,全没了!

    猪没了,牛没了。鸡没了,屋檐底下挂着的一串足有上百斤的风干的鱼干儿没了,院子里那满满一囤儿的粮食没了。甚至连家里已经做好的饭菜,乃至于家里这些年攒下来的银钱布匹,略微值钱点儿的东西。都没了!

    甚至不少人的墙给推倒了半截儿,门窗都是给砸的稀巴烂,有的院子的地上,还有一滩滩的令人触目惊心的血迹。

    每家每户都像是被无数只硕鼠给光临了一遍的粮仓一般,干干净净。

    不少人家都是传出来一阵阵的哭声,凄凄切切的,随着冷冷的夜风传出去很远,宛如女鬼夜里在井栏边幽幽的哭泣。让人听了都是心里一阵发毛。

    镇上北边儿,是一个祠堂,大明到了县这一级,再往下,就没了政府机关了,都是乡老在管理约束,有什么事儿。几个乡老凑起来一合计,便是给办了。有时候甚至像是把通j的女人侵猪笼啊,打死俩小毛贼啊,把未婚先孕的给生生烧死啊,这等事儿。根本就不用经过县上,这儿直接就给办了。

    这会儿全镇上哭声最大的地界儿就是祠堂。

    祠堂外头,不少抱着孩子的农妇都是嚎啕大哭,他们一哭,孩子也跟着哭,更是不少庄稼汉子都是蹲在地上,捂着脑袋痛苦。

    而在祠堂门口,则是摆了三具尸体。他们身上的伤口已经是凝固了,地上不少乌黑的血迹,看起来触目惊心。

    一群汉子则是挤在祠堂之中,朝着坐在首位上的族长七嘴八舌的道:“老太爷,你可是给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