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听得,咧嘴一笑道:“主公。何须这么久,不用半刻钟,老子”呃,,末将就将此万源城攻下!
张绣听得哈哈一笑道:“兴霸真性情。在本将面前喊一下无妨,不过议事之时还是要守礼
甘宁哈哈一笑道:“主公且在此稍待,宁去去就来。”
完一声招呼,领着三千汉中兵团的士卒就对万源城发起了冲锋。
城上的守军见到甘宁领兵冲来,根本不知道发生何事,万源城这地方几百年没有经历过战事,那些兵卒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敌袭。当甘宁冲至城门处,士卒们用刀架在那些守城兵卒的项颈之间时,他们才醒悟过来这是敌军,之后又变得茫然和不知所措起来。
张绣在城外见得竟然如此顺利。直接愣在了当场,打了十多年仗,张绣根本没有试过如此顺利。最后还是在法正的提醒下才醒悟了过来。立即招呼一声,指挥大军进城。
当张绣到得县衙的时候,见到甘宁大大咧咧地坐在县令办公用的桌案上,旁边一名小老头不住将一摞摞竹简从后卓般出来。
见到张绣之后,甘宇连忙行了一礼。说道:“末将幸不辱命说完指了指那小老头说道:“主公,他就是万源城的县令。”
张绣见得愣了一下,走过去问道:“请问老人家在这里担任了多少年的县令?”
老头显然有些耳背,张绣连问几声都听不到,直到甘宁上前扯着小老头的耳朵大喝了几声之后脸上才露出一丝迷茫的神色,而后摆了摆手,答道:“不记得了,没有五十年也有四十年了。”
听得小老头的话,张绣才明白巴郡西北部有多么的荒凉,一个县令竟然做了四、五十年之久。县令这官职不算大也不算但在中原只怕不到两、三年就要换一个了,无论是以前灵帝在位时期的买官还是现在诸侯混战时期因为战乱而频繁换官都是如此。由此可以知道巴郡西北部这些地方肯定是长期与外间断绝联系。
张绣让两名亲卫将小老头带出去,而后坐在主位之上,甘宁和法正分别坐在下首。
只听见张绣开声说道:“想不到巴郡内的情况比本将之前想像中的要好得了。兴霸,汝可知道巴郡内其余城池大概的情况如何?”
甘宁偏过头回忆了一下之后,拱手答道:“主公,巴东由于有长江流经,若是从荆州溯江而上可直抵江州。故此整个巴郡大部分百姓都住在长江沿岸的城池中,特别是汉人。而巴西之地较为贫穷,山地又多,很多地方都不能种植粮食,故此这些地方都是巴人居住,而巴人又多住在各大山的寨中,故此巴西之地除了必要的几座大城之外,其余城池都比较荒凉
张绣听完,点了点头,亲眼目睹巴郡的情况,张绣心中开始思量,觉得有必要改变之前在汉中时定下的战略。想了一会之后,问法正道:“既然巴西之地比较荒凉,各小城池基本都不设防,本将准备集中兵力只取大城,其余小城则放过,孝直以为如何?”
法正微笑点头道:“主公所言甚是,巴西地形复杂,若是分兵取各城恐怕难以一一照应。如若益州兵来攻,恐怕会被其一一击破。主公所言集中取大城很是有理,正以为可行。”
张绣点了点头,问甘宁道:“兴霸,离此地最近的大城是哪座,行军需要多少天?。
甘宁想了想,答道:“离这里最近的大城应该是宣汉,从万源有一条不曹水流经宣汉,最后与巴水河汇合而入长江。不过河道之中都是山石,若是要行船几乎不能,但大军可以沿河道旁行军,比之走止:一女且容易老许宁估算从万源系富汉应该只需。时间。”
张绣边听,边对照这手中那简易的行军地图,这地图只是标注了益州之中的一些大城,若是没有甘宁这个熟悉巴郡情况的人指点,恐怕张绣也不明道路。
对照了一下地图之后,张绣问甘宁道:“兴霸,汉升一军要进攻的一座城池就是汉昌城巴中,而汉昌城则在巴水河与不曹水交汇处的西北方,如若我军将宣汉城取下,岂不是可以通过水路与汉升保持联系。两军形成呼应?”
甘宁听完,也上前仔细看了一下地图,才点头确认道:“正是如此。”
另外一边法正也凑了上来,看了一会之后对张绣道:“主公,若是我军与汉升将军一军分别取下宣汉和汉昌两城,只要紧守这两城,就能保有以及巩固整咋小巴西之地。到时汉升将军在汉昌城立足之后就可西取阆中,从东面威胁锋潢,如此一来就可以与在剑阁、葭萌关一线对峙的裴元绍相呼应,对付粹虚的张任。而主公大军则可在宣汉城南下,直取江拜”
甘宁听完法正的分析,又看了一下地图,点头道:“主公,法祭酒所言有理。”
张绣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休息一夜之后明日一早我军沿不曹水南下直取宣汉,另外派人通知汉升,要其大军迅速将汉昌城取下。”
甘宁和法正听得,同时应道:“鼻,”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张绣留下五百人驻防万源城之后就立即率军南下。本来张绣连这五百士卒都不留下,但转念想到这万源城乃是米仓山南面的前哨,是用来与汉中和黄忠一军联络的一个地点,故此便留下五百兵卒在此。
这边太史慈经过数天的急行军,赶回玉垒关上,才松了口气,立即将战败的消息报回南郑城中!又派出斥候去打探益州方面的消息。当有斥候回报阴平大道南端的出口被益州兵封堵,并派了不少士卒在那里驻守之后,太史慈和高顺两人相视苦笑。
之前太史慈还担心张任会率军偷袭玉垒关,怎知道这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在他们大军急急返回玉垒关之后听得此消息,显然有些嘲讽的味道在里面,意思就是你们又中计了。阴平大道一端被封堵,那么从此之后玉垒关就不会有太多的战事。太史慈与高顺商量了一下之后,决定率军返回南郑城中。南郑城汉中太守府中,李儒、太史慈、高顺三人赫然在列,太史慈将此战的经过全部说给李儒知道小并将其中一些不明之处问了出来。
李儒听得,叹道:“唉,将军善于战场决胜,却不知道朝堂斗争。自从主公入主汉中之后,就一直对刘璋和张任施展离间计,张任得不到刘璋信任,怎可能调动如此多的大军。若儒所料不差。除却江油守军之外,张任所部绝不可能超过三千人。如此一来就能解释张任为何不伏击太史将军的中军,而只伏击前军和后军,那是因为张任他兵力不足。张任此次恐怕是私自调动军队。故此火油等物资也不是太多,能有这些物资恐怕是准备了数年之久。”
顿了一顿,李儒继续说道:“至于那万人大军,肯定是敌军的疑兵之计。而太史将军回师进攻江油那一手确实妙,将敌军引出。如若最后不是太史将军犹豫,而是直接进攻江油,以太史将军之勇和破锋营之精锐,恐怕此时江油已经在手中了。”
叹了口气,李儒喃喃地说道:“那一手疑兵之计确实用得妙啊,疑兵的数量恰到好处,若是太多或是太少恐怕都不能逼太史将军退兵。益州之中能有如此才智的,非张松莫属。而孝直曾经与张松交好,张松对孝直极为熟悉。这也就能解释为何这次偷袭江油连中敌计了,张松所设之谋显然都是针对孝直而设的。敌军知己知彼,我军知己不知彼,敌在暗,我在明,败得不冤啊。”说完李儒又长叹了一口气。
太史慈和高顺听完李儒的一番分析之后,之前想不通的地方也明白了过来,听了李儒的感叹,才明白自己真是败得不冤。幸好张绣大军精锐,不然这次损失恐怕更加惨重。但汉中兵团一下子折损了七千余人。这个接失不可谓不重。
叹了口气,太史慈话锋一转,问李儒道:“先生,不知主公那边形势如何?”
李儒答道:“早前传来消息。主公和汉升将军两路大军已经过了米仓山,进入了巴西之地,进展很是顺利。特别是主公军中有熟悉地利的甘将军,大军几乎没有走错路小故此进展神速。”
太史慈听得,喜道:“如此一来。主公大军能攻占巴西之地了?”
李儒点了点头,说道:“若是儒所料不差,这几天应该会传来消息。”
这时高顺开口问道:“先生,袁绍和曹操的大战如何了?”
李儒答道:“先是颜良、文丑两路大军被曹操击破,传闻关羽重伤颜良,文丑则是在乱军之中被伤,却是被刘备救了性命。之后曹操屯兵驻防官渡,袁绍大军则是渡过黄河在官渡前扎下大营,与曹军对峙,双方攻守,一直持续到现在。”
太史慈说道:“两雄大战,恐怕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分出胜负。”
李儒点头道:“太史将军所言不差!袁绍和曹操没有大的动作。倒是刘备此人可虑。”
太史慈和高顺听得,奇道:“刘备?”李儒点了点头,便将太史慈袭取江油这段时间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且说当日刘备将文丑救回袁绍大营。袁绍听得刘备在战场之上亲冒箭雨救下他的爱将文丑,便开始对刘备信任有加。袁绍这人性格比较主观,一旦喜欢某介,人,就会对他言听计从,而一旦不喜欢,任你说得再有理也不会听。
第五卷 三打益州 第四百一十二章 离河北刘备收将
只见坐在主位之上的袁绍问刘备道:“玄德可认出曹营之中那红脸大将?”
刘备点了点头,坦言道:“正是备二弟关羽。”刘备见到袁绍脸上闪过一丝不喜,连忙说道:“备与二弟情同手足,恐怕也也是一时被曹贼所瞒骗,才助纣为虐。只需备修书一封与二弟,他就会立即赶来河北。到时袁公得二弟相助,胜过颜良多矣。”
方才已经说过袁绍由于刘备亲冒箭雨救下他的爱将文丑,开始对刘备信任有加,加上颜良只是重伤未死,而刘备的解释也不差。听完之后脸上露出微笑,说道:“既然如此,玄德且立即修书一封,本将让孝起陈震字亲自跑一趟。”
刘备点了点头,当着袁绍面前立即写了一封书信交给陈震,袁绍见的。脸上喜色更浓。
刘备得到袁绍信任,能参与很多要事的商讨,同时也见识到了袁绍军中谋士每次会议的对骂。刘备乃是精明之人,同时他也在曹操内部和袁绍内部呆过,见得袁绍内部竟然是如此模样,远不如外表看上去那般强大,刘备就开始觉得袁绍恐怕也非曹操的敌手,于是便开心寻思脱身之策。
正巧简雍收到消息,汝南袁家那边准备起兵支持袁绍,从后方攻击曹操,不过缺乏大将,请袁绍派人去指挥。刘备听到之后立即便看出这是自己的脱身时机,于是立即去见袁绍。
当刘备去见袁绍之时,袁绍恰好在为此事烦恼,他手下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不少,但威望都不是太高。骤然去指挥一支不熟悉的部队恐怕难以服众。网好见到刘备进来,想起了这段时间刘备的表现,还有刘备的到天子承认大汉皇叔的名头。立即便觉得刘备是最佳的人选。
袁绍与刘备一拍即合,袁绍便让刘备去汝南指挥袁家交给他的那支部队进攻曹操的后方,由于刘备缺少大将,袁绍也不舍得将自己的大将交给刘备使唤,便让刘备带同准备来投的关羽去汝南。
袁绍可不知道,他这一着正正是放龙入海,纵虎归山!
刘备独自一人率领着数百兵马连夜离开袁军大营南下,由于曹操大军几乎都屯驻在官渡,故此充州和豫州境内除了许昌、陈留这些大城之外。其余地方和小小城皆没有曹军,这让刘备成功地越过曹操治内之地至达汝南。而刘备又怕关羽不知投了袁军大营。故此派孙乾去寻关羽告知此事,让其直接去汝南见刘备。
关羽前往汝南的途中,却是遇到聚众占去了古城的张飞以及闻讯来投的糜竺、糜芳兄弟二人。如历史上一般,当关羽与张飞见面之时,张飞却是不信关羽,当关羽斩了曹操大将蔡阳的时候,兄弟二人才释疑。
之后张飞留下一些兵马在古城之后,便同关羽和糜家兄弟等一同前往汝南去见刘备。
当兄弟三人相见之后,刘备却是见到关羽身后跟着三人,前面两人皆很是年轻,其中一人脸容清秀小微笑的时候带着几分羞涩,应该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年轻人。不过刘备注意到这个年轻人身材高大雄壮的关羽身边也不显得瘦而其双手上布满老茧,应该是长期练武所致,其双眼灵动有神,并不木讷。可见其乃是聪明之人。刘备一见到这名年轻人就很是欢喜。
关羽见得,连忙介绍道:“兄长,这是弟新收的义子。与弟同宗,名曰关平。”说完转过头对关平道:“平儿,见到你大伯。”
关平看到刘备,眼神之中带着炽热的色彩,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关平见过大伯。”
刘备见得关平有礼,就更加喜欢了。一把将其扶起,赞道:“二弟却是好福气,收得如此少年郎作义子。”
关平不好意思地笑道:“大伯谬赞了。”
刘备哈哈一笑道:“看平儿应该是爱武之人,可要努力随父学武,若是将汝父手上的本领学得六、七分,天下大可去得。”
关平认真地点头道:“谨遵大伯教诲。”关羽抚着长髯,微笑道:“学过六、七分怎么够,最起码都要八、九分。”说完眼中露出慈爱的神色,可见对关平的喜爱。
关平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平儿定不会辜负父亲和大伯的期望。”
刘备和关羽同时点头微笑,道了一声:“好!”
之后关羽又指着另外一名年轻人。说道:“此人名曰廖化,字元俭。以前虽从贼,但乃是义士。”
廖化年纪也就十多岁,比之关平可能还要小一些,一脸忠厚的模样。不过可能经历过很多事的缘故。所以看上去比关平要成熟了许多。刘备见到廖化忠厚的样子,当即就喜欢上他,笑道:“好!日后须随关君侯多立战功。”
廖化重重地点了点头,答道:“诺!”话虽然不多,但那一声应诺却是给了人信任的感觉。
刘备对着廖化微微一笑,让廖化倍感亲切。当刘备将目光投向第三个人的时候,眉头不自觉地皱了一下。只见这第三个人匪里匪气,与关平和廖化二人的气质完全是格格不入,刘备观人之术了得,一眼就看出此人绝对是当惯大盗,本性并不太好。于是皱了皱眉问关羽道:“二弟,此是,”
关羽向刘备行了一痢,继而淡淡地介绍道:“杜远,元俭的朋友。”介绍简单至极,显然也不太喜欢杜远,如若他不是廖化的朋友,只怕关羽看都不会看他。
杜远听得关羽简单的介绍,眼神之中透着一丝不喜,但很快就散去。恭敬地对刘备行礼道:“杜远见过刘皇叔,远以前无奈从贼,如今决定痛改前非,随皇叔匡扶汉室,请皇叔收留。”
刘备见得杜远有礼,也微笑着扶起他。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若是真心匡扶汉室,实在是喜事。”
杜远拱手说道:“谢皇叔信任。”
之后关羽又简单地说了一下收得关平三人的过程,关平和廖化与历史上的表现一般无异,倒是历史上不肯放刘备妻子的杜远这里却是听从了廖化的劝说,可能是心关羽威名大盛的缘故。由不得杜迄不怕六”
刘备见到关羽、张飞,且又汇合所有旧臣,发现一个也没有死伤,心中欢喜。而关羽收得三将使得刘备手下实力增加了不少。而由于得了袁绍的命令,刘辟、龚都以及之前送信给关羽之后一同来到汝南的陈震而万余兵马都唯刘备马首是瞻,就更让刘备觉得欢喜。之前兵败徐州的郁闷一扫而光。
在汝南聚众之后,刘备却是以士卒太过散乱为由,让关羽和张飞整士卒。开始时关羽和张飞二人还每日轮流练,而后分出一人去保护刘备。不过后来当刘备新收得一名小将之后,二人将放心将刘备的安全交给此人负责,他们也安心整刮兵卒使得大军战力不住提升。
而刘备每日则处理汝南的政事,有了糜竺、孙乾和后来赶到的简雍帮忙,不到一月时间,整个汝南就变得整整有条。除了处理政事之外。刘备一有闲暇就去与陈震说话。这里不得不赞一下刘备的个人魅力。没过几天,陈震已经对刘备心服口服,并甘心认其为主,连收五人且又汇合所有旧臣,让刘备睡着的时候都是笑着的。
这边刘备在汝南聚众,在官渡的曹操却是心感不安,连忙将手下心腹悉数叫来。
只见主个之上曹操神色有些凝重地说道:“如今大耳贼在汝南举兵。正在整袁家那些乌合之众。假以时日必成夫患,务必尽早除之。大耳贼在汝南亦有万余人马,战力虽然不足道,但若是据汝南城而守。却是可以拖延不少时日。加上我军现在大部分兵力皆在官渡,孙坚长子孙策领兵进攻合肥甚急,子孝在淮南根本抽调不出兵力佰讨伐大耳贼,不知诸位有何破敌良策?”
曹操网说完,下首郭嘉就笑道:“主公何须烦恼,嘉有一策,可让主公不费一兵一卒灭杀刘备。”
曹操听得,惊喜地问道:“奉孝有何良策?”
郭嘉微微一笑,指了指西边。
曹操疑惑地问道:“奉孝说的是张绣?”
郭嘉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刘备。枭雄也!张绣手下贾文和、法孝直、陈公台都是有识之士,自然看出刘备的不凡,他们必会劝张绣出兵。加上汝南与南阳相距不远。张绣出兵甚是方便,况且现在的刘备龙困浅滩,乃是灭杀他的最佳良机。相信张绣定不会放过如此良机。”
曹操听完,沉吟了一下,点头道:“奉孝言之有理,不过本司空该用何理由让张绣出兵呢?”
郭嘉微微一笑,说道:“主公莫不是忘了嘉向张绣献计之时。让其答应出兵一次,这是最好的理由。主公只需禀明天子,让天子下诏给张绣出兵讨伐刘备即可。”
曹操摸了摸下巴的短髯,笑道:“好计,本司空立即修书一封与文若。让其禀明天子,下诏给张绣讨伐刘备。另外妙才,汝立即率领五千精兵先回许昌,若是张绣出兵就与其一同夹攻刘备。若是张绣不出,就留守许昌,以防刘备偷袭,待本司空打败袁绍之后才回师平刘备。”
夏侯渊听得,立即出列应道:“诺!”
这边曹操计较已定,那一份天子诏书刘协本人也没有看过就直接送到去长安的膘骑大将军府中。
张绣南征益州,膘骑大将军府的事务一般都是由贾诩处理,见到天子诏书上的内容,贾诩立即就将钟鲸、赵云、陈宫、杨卓、马超、庞德六人叫来。众人按照自己原来的位置坐好,并将主位空出。
坐在上首的贾诩并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将天子的诏书先给众人传阅。待得众人看过之后,却是说道:“诸位以为如何?”赵云看过天子诏书之后就一直在皱眉,此时却是第一个开声道:
“天子去年才亲自认下刘玄德为皇叔,如今将其定为反贼,又下诏要主公出兵杀他,只怕这是曹操的阴谋。”
贾诩点了点头,说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诏应该是出自曹操的手笔。”
赵云听得,问道:“如此贾长史也不同意出兵对付刘备?”
贾诩听得,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赵云的情况久随张绣的贾诩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当初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时,刘备就曾经拉拢过赵云。若非童渊将赵云拉来长安跟随王越学剑。恐怕赵云也不会投到张绣的麾下。
虽然现在赵云投在张绣麾下,也是忠心耿耿,但是赵云对于刘备还是有一定的好感在里面,反而是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非常反感。故才有此一问。
赵云网说完,那边陈宫就立即大声说道:“刘备,枭雄也!其屡战屡败,屡败屡起,从一编履小儿到现在一方诸侯,大汉皇叔,名声传遍天下,可见此人之厉害。如今天下皆盛传刘备乃是仁主,诸位却不知道刘备本性并非如此,仁慈只是其伪装的外表。其人心性险恶,又善于忍让,他日若是被其得势。当为主公大患,如今刘备正如龙困浅滩。宫以为必须趁此时将其剿灭,不可将此龙放归大海,留为大患。”
吕布的死刘备也是祸首之一。陈宫主张杀刘备众人也不知道陈宫所言是否有为吕布报仇的意思在里面。赵云听得陈宫对刘备如此恶评,立即就紧皱着眉头。
这时一向沉默的钟繇忽然开声问道:“为何公台言刘备的仁慈乃是伪装?”
陈宫叹了口气,说道:“此事世人皆不知,而且宫也答允了那人,不与世人提及此事。不过为了让诸位了解刘备的为人,宫决定破了此誓。”
杨阜听得,奇道:“公台之言何解?”
陈宫对着贾诩拱了拱道:“此事由宫来说诸位可能不信,贾长史且派人到宫家中将管家叫来,冉他来说就最好不过。”
弟明天要去参加高中同学的毕业典礼所以明天请半天假明天只有一更刃力字小弟从6月开始都没有放过假了希望大家体谅谢谢
第五卷 三打益州 第四百一十三章 刘备的面目!王耶?贼耶?
第四百一十三章 刘备的面目!王耶?贼耶?
众人听得陈宫之言,皆疑惑不解,陈宫也不多解释,只以目光望向贾诩。贾诩会意,点头吩咐道:“且去公台家中,将其管家请来。”
半刻钟之后,只见士卒将一名年近四十的中年人领了进来,只见此人虽然名为管家,但外面穿着的衣衫并不寻常,虽然没有世家大族那般华贵,但亦不是寻常百姓可比。这里众人之中家里皆有管家,就算是张绣、钟繇这两个长安城内最有权势的人,家中管家穿着打扮也远不如此人,更莫说贾诩和赵云这些节俭之人。
除了穿着打扮之外,此人脸皮白净,双手细嫩,显然不是经常劳动的人,就算是贾诩、杨阜、陈宫等人闲暇时也练些防身武艺,手上不少地方也有老茧。
只见此人半低着头,来到厅中向着贾诩、钟繇等人行了一礼,道:“在下陈应见过贾大人、钟大人、赵将军……”
等得陈应一一行过礼之后,贾诩将目光扫向陈宫,说道:“公台,人已经来了。”
这陈应听得贾诩之言,身体震了一震,而后将目光投向陈宫,说道:“先生……”
只见陈宫摆了摆手,叹了口气道:“如今情势已经不同,此地又非徐州,公子又何须再隐姓埋名。只要将身份说出,凭借汝父之名,无论是主公还是贾长史、钟大人都会保你一个富贵。”
陈应叹了口气,说道:“先生,应年轻时少不更事,数年已经过去,应也不想再重滔当年之覆撤。如今每日在先生家中读书,闲时照料一下花草,无人知应身份姓名,更无人打扰,先生又怎忍心打破应之平凡生活。”
陈宫叹了口气,说道:“此地乃是长安,又非徐州,就算公子身份被众人所知,亦不会如在徐州一般。公子一样可以每日读书,照料花草,而且以公子身份,更可到长安学宫听大儒讲课,何乐而不为。”
陈应不知如何答应,只能苦笑以对。
众人听得陈宫与陈应一番对答,却都不解,赵云比较关心刘备之事,便问道:“公台先生,这位隐姓埋名的公子究竟是谁?与刘玄德有何瓜葛?”
众人明显见到陈应听到赵云说到“刘玄德”三个字时,身体颤了一颤。赵云说完之后,对着陈宫苦笑道:“原来先生要应说的是此事。不过应以为,此事说不清,也道不明,孰对孰错,应今日也分辨不出。”
陈宫摇了摇头,说道:“宫只想公子将刘备的真实嘴脸说出来,他并非真正的君子。”陈应听完,叹了口气,无奈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这边陈宫向众人拱了拱手,说道:“公子本不姓陈,实姓陶,乃是已故徐州牧陶公之幼子。由于在徐州时发生了不少事,后被宫所救,在宫安排之下易姓在宫家中当了管家一职,刘玄德为人如何,陶二公子就最清楚不过。”
众人听得,表情各异,贾诩最是镇定,不动声色,连眼都没有眨一下。钟繇听得的眉毛轻轻挑了一下,杨阜则是露出感兴趣的神情。马超和庞德则是拿着小瓷杯,一副看戏的样子,只有赵云一脸关切的神情。
众人的表情如何陈宫悉数看在眼中,转过头对陶应说道:“陶二公子,且说一下刘备夺徐州之事,以及你后来的情况吧。”
陶应叹了口气,说道:“承蒙先生一直对应照料,又将应带来长安逃离战火,应感激不尽。既然先生问到,应就将当年之事都说出来吧。家父三让徐州之事恐怕诸位皆有耳闻,世人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家父糊涂,有人说刘玄德狡诈,骗取徐州。此事内情如何,恐怕只有应最清楚,就连大哥也不知道。”
只见陶应双目有些迷茫,好像是在追忆当年之事一般,之后叹了口气,说道:“当日曹贼率兵伐徐州,杀徐州百姓以数万计,每到一城皆屠之,真可谓尸横遍野,泗水沦为血河,更为之断流。本来我们都以为徐州会守不住,怎知道刘玄德来相助,其两个兄弟英勇善战,初阵就逼得曹操退却。后来温侯袭取兖州,曹贼退兵,在刘玄德进城之前家父就将大哥和应叫了去说话。家父那时候身体已经不太好,特别是经曹贼屠徐州一事,真可谓心力交瘁,只不过那时应和大哥皆是少不更事,乃是徐州出名的纨绔子弟。家父将应和大哥叫去,其实是想让大哥日后接手徐州之后重用刘玄德,要应好好辅助大哥。而那时刘玄德还不是现在的大汉皇叔,仅是贫寒出身,大哥自然看不上眼,于是与家父闹翻离开。应劝了家父一阵无果,却不料在刘玄德进城之后,家父在宴上欲将徐州让给刘玄德,这事却是完全出乎了我们之料。”
顿了一下,陶应继续说道:“之后刘玄德不接,家父便将其安排在小沛屯兵。大哥那时候对父亲的举动甚是愤怒,回到家中与父亲争吵了一次,这次应也站到大哥一边。后来刘玄德知道此事,特地来见应,他说有办法劝服父亲将徐州交给大哥,于是就和应一同去见父亲。那时候应就在他们身旁,刘玄德也确实在劝父亲。不过他更多的是说徐州百姓之事,那时候应还以为刘玄德是真心帮助大哥。”
说到这里,陶应话锋一转,情绪已经不似方才那般平静,转而变得激动起来,只听其继续说道:“刘玄德其实早就摸透了父亲的心思,而且知道大哥和应皆无才。而家父心中也一直觉得是他的缘故才让徐州百姓遭到曹贼的屠杀。刘玄德劝父亲之时事事以百姓为先,明着是说只有大哥接管徐州才能在父亲故去之后稳定徐州,安抚百姓,其实他早就知道若是大哥接管徐州,徐州才会大乱,此事父亲心中亦知。加上其虽然屯兵小沛,但经常去拜访徐州各大世家,其目的自然是想得到徐州世家之助暗夺徐州,可惜那时父亲卧病在榻,对于此事仅略有耳闻罢了。”
说到这里,陶应的情绪不再激动,转而变成迷茫,只听他说道:“后来刘玄德来寻应,与应说了很多,那时候应觉得由刘玄德接管徐州,的确比大哥要好。后来刘玄德秘密见了父亲一次,那次应也是无意之中见到,他与父亲说了很多,应只听了一些,但大意都是大哥和应都不适合接管徐州。”
说到这里,陶应叹了口气,说道:“刘玄德确实厉害,短短数月,三言两语,就影响了父亲的决定,最后将徐州交托到其手上。不过也正如刘玄德所言一般,徐州在其治理之下确实恢复了不少,百姓也很拥戴他。”
说到这里,陶应眼神之中带有一些惊惧,继续说道:“如果是这样,刘玄德虽然狡诈,但亦不失为一个好官,最起码他是为百姓着想,如若他仅是这样,应也不会怪他,怪只怪应生于乱世,能力又不足。但他不是,他不仅仅狡诈,他还毒辣。后来大哥在一些不满刘备的世家怂恿之下秘密聚集兵卒准备对付刘备,但是他仿佛一早就知道一般,安排关羽、张飞两人对付大哥,大哥刚出手就被关羽和张飞伏击,大哥被关羽亲手杀死。而应则在好友的提醒之下及时离开,那时温侯刚好入徐州,应亦在那时被公台先生所救。当应回到徐州之时,我们陶家已经被刘备满门杀尽,后来应的好友打探到当日那些鼓动大哥起兵的世家,其实都是刘备在幕后指使的,他真正的用意是要灭我们陶家满门。”
说到最后,陶应心中戚戚,叹道:“刘备刘玄德,应实在不知道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待百姓仁厚,但对我陶家为何要斩尽杀绝。刘备之狠辣,绝不逊色于曹操,特别在斩草除根之上,比之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王耶?贼耶?只怕世人没有一个能看清他的真面目。”
听完陶应的话,只有贾诩一人神色不变,马超和庞德虽然觉得惊讶,但也做出无所谓的神情。钟繇和杨阜神情严肃,特别是钟繇,眼神之中透着一丝了然。只有赵云,一脸震惊,口中喃喃地重复那一句:“王耶?贼耶?……”
贾诩扫了赵云一眼,忽然说了一句:“乱世之中岂有王贼之分,只有胜者!胜者为王,败者则为寇!至于是非黑白,是王是贼,自有后人评论!刘备,枭雄也,诩以为此次当如公台所言,必须出兵将其除之,不然日后让其龙归大海,实在是主公之心腹大患!”贾诩此言前半部分是说给赵云听得,后面则是表态了,赵云听完沉默不语。
这时钟繇忽然开口说道:“其实诸位对于刘备之事亦不必多论,主公早留下书信安排了此事。”说完施施然地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将其拆开之后给众人传阅。
看着众人一边传阅,钟繇说道:“主公书信有言,若是刘备在汝南举兵,务必出兵将其剿灭,不可让其逃到荆州,不然后患无穷。”
众人听得钟繇所言,又看到张绣的亲笔书信,均惊讶道:“刘备逃到荆州?”
陈宫和陶应听完相视一眼,陶应喃喃地说道:“他一定会,一定会如同夺徐州一般将荆州夺去的!”说到最后声音极其洪亮,厅中众人全部都听得清清楚楚。
陈宫很是惊异地看着空空如也的主位,他有种感觉,有些事情张绣仿佛早就知道一般。汝南毕竟是袁家的地方,刘备一个新投靠之人竟然能取得袁绍信任到汝南举兵指挥,的确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
而刘备去汝南众人还在讨论出兵出兵之事,张绣就留下书信要出兵,并且绝不可以让刘备逃往荆州,这里面就更让陈宫感到惊异。
不过贾诩脸色还是一片平静,仿佛司空见惯了一般,将张绣的书信扬了扬,说道:“既然主公有令,那么诸位将军就出兵吧。”
顿了一顿,贾诩借着说道:“袁曹之战胜负未分,我军必须留有部分兵马在长安,静观变化,以待形势扭转之时立即出兵攻取河内。故此从长安出兵对付刘备不能太多,诩以为以公明的南阳兵团为此次出兵汝南的主力为佳,而长安再配合出动一万骑兵,另外再回信曹操让其一同出兵,以曹操之能,定看出刘备的不凡,不然也不会借天子诏让我军讨伐刘备。”
贾诩说完,众人一同点头,这时杨阜问道:“刘备手下关羽、张飞骁勇善战,若仅是公明将军一人,恐怕难敌关张之勇,阜以为需派大将相助。”
杨阜说完,那边马超大笑道:“对付刘备,就交由超去办吧,上次在虎牢关早就看那个环眼贼不惯,这次正好让超将他结果了。”
马超说完,旁边的庞德亦开口道:“温侯曾言那关云长的刀法在德之上,这次正好去分个胜负。”
杨阜听得,点头道:“有孟起将军和令明将军出手,加上公明将军,此次刘玄德插翅难飞。”
陈宫这时开口说道:“贾长史,宫这次想随军出征。刘备此人狡诈如狐,若是当真被其逃到荆州,只怕真会成为主公之心腹大患。”
贾诩将目光望向赵云,又望向钟繇,三人乃是现在长安主事人,故此贾诩要看一下他们的意见。
赵云首先点了点头,说道:“有孟起和令明出手,当无妨。孟起率领本部一万羌胡骑兵,再让公明出两万南阳兵团的步卒,全歼刘备在汝南的一万乌合之众当无问题。”既然张绣已经下令要对付刘备,赵云自然听令行事,不会手软了。
钟繇亦点头道:“粮草方面并无问题,可放心出征。”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