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是商人,也就是孙策,不然这辈子都不会有人任命他为官的。”朱俊对我提拔一个商人感到很不满,“孙策帐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集结这么多的商人,而且商品如此齐全,除了商人出身的鲁肃,没有其他人可以办到。”
“这么说,那个鲁肃很厉害啊。”朱桓到底还是年轻,不懂太多政治上的事情,虽然也有些歧视商人,但是总归还是看得到鲁肃的本事的。
“哼,你给我记住了,商人总归是商人,这天下是士族的天下,还轮不到一个商人来做主说话!”朱俊的心里充满了对商人的鄙夷,真不知道他自己为什么也要做生意,也不知道他自己给自己定位的是不是商人。
“孩儿谨遵父亲的教诲。”
“恩,还有,他们的价格怎么样?”
“很低。”
“很低?他们不赚钱了?”
“这点我也不明白,他们所有东西的价格比以往的市价还要低,尤其是米盐两物,我们的价格比以往的市价高四成,而他们的价格居然比以往的市价还要低一成,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哼!”朱俊生气的拍桌子,“这个孙策,是诚心的和我们杠上了啊!”
“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
“告诉你也可以,但是你也不要到处乱说。”
“父亲放心,孩儿一定守口如瓶。”
“恩。这次的事情,你不是一直问我为什么要涨价吗。其实这是我和你的顾伯伯、张叔叔他们商量好的,我们会联手起来对付孙策,提高米盐的价格,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罢了,为的就是要让孙策向我们低头,让他知道我们的力量,不敢对付我们,求着我们,这样我们以后的日子才能好过。”
“可是我看孙策做的也不错啊,自从他平定江东一来,对百姓分文不取,还常常开设粥棚,供人取食,我还听说,被他弄去修建金陵城的那些人,每天不仅可以吃饱饭,居然还有工钱拿,要知道他们去服徭役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孙策这么做,我只听到整个江东都是一片叫好啊……”
“糊涂!”朱俊怒道,“那是孙策收买人心的手段,要知道天下是士族的天下,而孙策他呢,大改先祖传统,一切按照他的想法行事,竟然想让那些贱民和唯利是图的商人站在我们的头上,此乃大逆不道之举,你竟然还赞扬他!”
“父亲,孩儿知错了。”看见朱俊生气了,朱桓急忙认错,不愧是儒家的好传人,“那现在我们怎么办?”
“现在?现在孙策和我们杠上了,他看我们涨价,就弄了这么一群外地商人来了,想要就此对付我们,绝了我们的念想。”
“那父亲打算如何?”
“马上备车,我要去你张叔叔家,和他商讨一下。”
“兄长啊,你可是来了,你看,我这都备好了车马,都准备去你家了。”张家的家主张涛知道朱俊来了之后,立马到大门口迎接。
“贤弟啊,事情你可是听说了?”朱俊说道。
“当然了,不然我备车干什么。”张涛笑盈盈的把朱俊迎进大门,到达大厅,“来人,上茶。”张涛马上吩咐道。
“贤弟以为此事如何?”
“我看有蹊跷。”
“什么蹊跷?”
“第一,江东为什么会突然聚集这么多的商人,要知道,天下人都知道,我们一向都是很抵触外来人的。”
“这点啊,我已经派人打听清楚了,是那个鲁肃的杰作。”
“还是兄长高明,我就猜是他!这个可恶的j商!”张涛骂道,“还有第二点就是他们的价格实在是低得离奇啊!”
“是啊,这点我也很疑惑,商人逐利,天下皆知,这些商人又是为什么会不顾自己的利益跑来我们这里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愚弟以为这是孙策吩咐的。”
“我想也是,不然这些商人怎么会集体的这么做,实在是不可思议啊。”
“肯定是孙策许诺了那些商人很多好处,所以他们才会拼命一样的和我们对着干。”
“那贤弟以为孙策许诺了什么呢?”
“不知道,孙策那个人行事很是古怪,平常人很难猜测他的心思,现在江东的上层又没有我们的人,打听不到什么啊。”
“会不会是孙策想夺取我们的势力?”
“怕他没有那么好的牙口,我张家纵横江东百年,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只怕的孙策的钱还没有我的多,我看他拿什么跟我斗!”
“说的也是,只要我们四家联手,区区一个孙策根本不在话下。”
“兄长说的极是,这次还有有顾家和陆家帮忙,孙策根本算不了什么。”张涛很豪气的说,“只是,我搞不明白的还有一点。”
“贤弟是想说商会的事吧。”朱俊猜到了张涛的心思。
“不错,这个商会是干什么的?以前怎么从来没有说过,之前我们也没有收到一点有关它的消息啊。”
“是啊,我也是近几天看到了那个新建的写着什么江东商会的房子我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的。”
“想必又是孙策弄出来对付我们的东西。”
“是啊,但是我们也搞不清楚那是什么,眼下当务之急是怎么应对孙策啊,他们的价格实在是压得太低了,这几天我可是一粒米都没有卖出去啊!”
“我又何尝不是,我家也是一颗盐都没有卖出去啊!真是不知道他们还有多少货!”
“贤弟刚才说什么?”朱俊灵感突发。
“我说不知道他们还有多少货。”
“就是这个了!贤弟可是说到要点上了!”
“什么要点?”张涛还是不明白。
“他们大老远的弄来粮食和食盐,存货肯定不多,我们就这么拖着,陪他们耗着,等到他们没有货了,我倒要看看孙策怎么收场!”
“兄长一席话,令愚弟茅塞顿开啊!”
“我们就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四十章 商战
更新时间:2011-07-06
“父亲,今天又有一批商人押运着米盐进城了!”朱桓一大清早在街上逛,看见了自己最不想看见的东西,就立马回来报告给自己的父亲。
“今天又是这样么……”朱俊有些失落的说道。
“是啊,父亲,一连二十多天,每天都是如此,每天都有一批商人押运着米盐进城,而这二十多天一来,我们家和张叔叔家,是一粒米一颗盐都没有卖出去啊!”朱桓对自己家的现状感叹道。
“你确定他们押运的是米盐么?”朱俊的心里燃起了最后的意思希望,希望我只是在虚张声势,那些麻袋凑数量而已。
“父亲,他们的车辙的印记很深,确实像是押运米盐的样子,而且我还看见过,他们一个押运的民夫把车弄翻了,结果搞得车里的米都洒出来了,那个民夫被骂得很惨啊,这是很多人都看见了。”
“这么说,他们的米盐很是充足了。”
“应该是这样的。”
其实,我本来是想效法董卓上洛时玩的把戏的,白天把粮草运进城,晚上再运出去,这样一来别人就不知道我们的虚实。但是周瑜告诉我,运粮草的动静太大,不宜如此,于是就改成了把城外的粮草和沙土以运进城,还故意的撒露了一些,让所有的人都看到,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的粮草充足。其实,早在几天之前我们就粮草告紧了,我把多余的军粮拿了一部分出来,演了这出戏,而百姓在多天以前早就在抢购这些超低价的米盐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是米盐充足,买着是越来越少,所以才没有人识破我们这只纸老虎。
“兄长啊,这是怎么回事啊。”这回是张涛登门拜访朱俊了。
“我也不知道,我们家的粮食是一点都没有卖出去啊。”
“我们家的盐也是这样啊。”
“眼下这些天,买米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看来世人的储粮已经充足了,现在又是盛夏,等到了秋收,就更没有人买了,我的那些米早就已经快扛不住了,都快要烂掉了!”
“是啊,这么下去今年我们怕是血本无归啊!”
“难道我们得把这些销往外地?”
“恐怕不行,那些商人就是外地来的,这说明今年外地的收成也很好啊,我们怕是很难插足啊!”
“说道这些商人我就奇怪,他们居然用赔本价格,把自己的货卖了这么多,这个孙策到底给他们许诺了什么,能让他们这么玩儿命似的卖力!”
“对了,兄长。”张涛又说道,“我们能不能按照老方法,派人把这些外地商人给抓起来,或者是把他们的妻儿抓起来,让他们听我们的吩咐。”
“不行,万万不行。”朱俊急忙说道。
“为什么不行,以往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以往是因为各地的太守是我们的人,我们只要跟他打声招呼就行了。现在,若是我们这么做了,岂不是给了孙策派兵剿灭我们的口实!”
“那我们该怎么办?今年的血本无归怕是已成定局,民年若是又这样该怎么办?难道我们真的要降价销售?”
“我也不清楚,但是此时我们还不能向孙策低头啊。”
就在此时,朱家的管家来报:“老爷,顾家家主请老爷和张老爷过府一叙。”
“走吧,贤弟,咱们去看看顾老兄。”朱俊说道,“他怕是看出什么门路了,这才叫我们过去商量啊。”
没多久,朱俊和张涛就来到了顾府,除了顾家,连孙家家主也到了。就此,四家的家主都聚集在这里了。
“三位,客套的话我就不说了,今天请三位来,是为了告诉你们一件事情。”顾家家主顾繁说道。
“不知兄长找我们来是为了何事?”朱俊问道。
“我想,你们一定都想知道,孙策搞出来的商会是个什么东西吧。”
“诚然,但是我更想知道,为什么那些外地商人会不顾一切的压价和我们作对,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张涛说道。
“昨日,我宴请了鲁肃。”顾繁说道,“他酒后失言,从他的口里,我知道了有关商会的事情。”不要以为鲁肃真的会酒后失言,这当然是我授意的。
“那么,那个商会有什么奥妙吗?”陆家家主、陆康的族兄陆庭问道。
“孙策真是奇才啊!这种办法当真是前无古人啊,你们朱张两家输在他的手里也不算冤枉啊!”顾繁感叹道。
“兄长,你怎么还赞扬起孙策来了?”朱俊奇怪的问道。
“且听我慢慢道来……”顾繁接着就把从鲁肃嘴里听到的有关商会的消息告诉了其余的三人,结果弄得这三个人都是冷汗直冒啊。
“难怪这些商人会玩儿命似的和我们作对,我粗略的算了一下,这么下来,他们不仅不会亏本,还能大赚一笔!”朱俊惊叹道。
“不仅如此,这些商人这么做,其利有三啊!”顾繁顿了一顿说道,“其一,就像贤弟说的一样,他们可以大赚一笔;其二,他们可以借此开拓江东市场,打压我们,谁都知道,江东一直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外人是没有进来的机会的,而他们这次就可以就此杀进江东;其三,他们可以就此交好孙策和江东的上层官员。”
“有此三利,那些商人需要做的只是来回的奔波一下罢了,难怪啊,难怪我们会输的这么惨!”张涛感叹道。
“兄长,那我们该怎么办?”朱俊急忙问道。
“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加入商会。”
“什么!加入商会,孙策早就已经掌握了商会,那我们岂不是向孙策低头认输了!”
“你们家怕是只能如此啊!如果不加入商会,你们肯以这种亏本价卖东西吗?”
“当然不会,亏本的生意谁会做。”
“那就是了,今年的损失还是小的,若是年年如此呢?只要有这个商会在,除非遇到大的灾荒,否则你们的米盐是别想卖出去了。”陆庭也明白了。
“那我们就只能如此了吗?”张涛问道。
“我也不想连累你们遭受这种损失啊。”顾繁说道。
“我看我们还是再等等吧,反正今年的损失已成定局,也不急于这一时,我们还是看看你们两家的效果吧,若是你们胜了,那我们还有一战之力,若是你们也……”朱俊无奈的说道。
“若是我们也不行,那我们四家就只好暂时像孙策低头了。”陆庭说道。
奈何,一个小小的商战,已经让四家动摇的和我作对的决心。
“各位不要灰心啊。”顾繁说道,“好戏才要开始呢,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说的对,我们是绝对不会轻易地向孙策服软的!”
新一轮的战火又将燃起。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四十一章 开考前夕
更新时间:2011-07-07
在商战告一段落之后,江东的第一次科考就此开始。
与以往的科考不同的是,虽然也要考试,但是与历史上任何的一次考试都不同。不会像隋唐一样考一些大、空的话,也不会像明清一样考一些要死人的东西,更不会像二十一世纪的高考一样,考一些完全没有用的东西,最后考出一群书呆子。
本次的考试是考生自己选择考题的。
由于科考初建,现在还只有文举和武举。文举分为几个考题,分为政、法、谋三项,只要其中的一项合格就可以为官了;而武举并不是只有武人才能参加的,文人一样可以为将,不然历史上的儒将都是怎么出来的,武举分为兵法、武艺、角力三项,只要这三项之中有一项合格就可以在军中效力。换句话说,我要的是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不管他们的是什么本事,只要有就行。
为了这次科考,张昭还特地的建造了一所贡院,但是此时的贡院还不叫做贡院,被他称作招才馆,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算了,但是这所招才馆最特殊的地方是他出现了大汉的第一幅对联,准确点说,是我名人在招才馆的大门口刻了两句话,历史上清朝的聊斋先生蒲松龄的话‘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为的就是要表明招贤纳士之心,给考生吃一颗定心丸。
开考的这天终于到了,由于是第一次考试,来的人并不多,但是还是有很多被诸葛瑾的告示所吸引,满怀希望前来的寒族和平民子弟。
“子山、孔休,听说这次是孙丹阳亲自主持的考试,只要开始通过就可以为官了。”一个年纪轻轻,意气风发的男子说道。
“是啊,德润,我也是这么听说的,所以我带着一丝希望来了,不然像我们这样的寒族子弟,想要有出头之日怕是难上加难啊。”又有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说道。
“不知道孙丹阳又在玩什么把戏,前段时间他弄出的个什么商会的,可是让吴中四姓吃了不少的亏呢。”还有一个二十岁上下的男子说道。
“那个商会啊,确实是很厉害啊,想当初朱张两家提高米盐价格,我家都见底了,哪里有那么多钱去买啊,多亏了那个商会,不然我不知道要吃什么呢。”那个表字德润的寒酸学子说道。
“子山兄啊,你就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了,这里谁不知道你是淮南大族子弟啊,恐怕那个商会什么的,你家也有参与吧。”那个表字孔休的说道。
“也罢,就告诉你们吧,我父亲确实是听了鲁子敬的话,加入了商会,而且这次我们也狠狠地赚了一笔,所以听说了这次的科考,家父才会叫我过来参加的。”
“子山兄啊,你家是淮南大族,只要令尊的一封信你就可以位居高位了,何必过来与我们这些人一争呢?你看看,今天来的百余人,除了你之外,有谁不是寒族和平民子弟?你是过来凑得什么热闹啊?”
“那没办法,我可是听说这位孙丹阳古怪的很啊。”
“哪里古怪了?”
“其一,他本是袁扬州手下小将,却在初露锋芒之后,摆脱袁术,独自征战江东,居然还就在三个月之内打下了江东。”
“这点我们也是很惊讶啊,要知道孙丹阳也仅仅只有二十一岁,年纪与我们差不多,能有如此的见解和能力,实在是太厉害了啊。”
“其二,他虽有霸王之名,却不行霸王之事。”
“何以见得?”
“就拿这科考和商会来说,那个商会的点子真是堪称一绝(商会的规矩已经逐渐的让世人知道了),你们是不知道,我可是听说,那个商会是整得顾繁都没了脾气,直道好呢!还有,这个科考,简直就是为了寒族和平民而量身定做的。楚霸王能有如此的谋略吗?”
“这么一说还真是,就算这位小霸王的武艺不如楚霸王,但是孙郎的谋略绝对不是项籍可以比拟的!”
“不错,孙郎的礼贤下士之风,在淮南可是出了名的。”
“这个,我等寒族子弟,孤陋寡闻,未曾一听,还请子山兄赐教。”
“德润言重了,世人都说阚泽求知如饮水,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步骘佩服。”步骘又说道,“你们可知道为什么孙丹阳一起兵就有江东二张、美周郎和豪商鲁肃举家相投吗?”
“我只知道,周郎和孙郎有总角之交,还是结拜兄弟,所以周郎举家相投并不奇怪,但是二张和鲁子敬我就想不明白了。二张乃天下名士,连袁公路他们都瞧不上,怎么会看上一个刚刚及冠的少年?鲁子敬是名动淮泗的豪商,虽有乐善好施之名,但是变卖全部家产投靠孙丹阳,这就太不可思议了。”吾粲吾孔休说道。
“你们可知道张门立雪和榻上策?”步骘问道。
“这个,粲只在江东游学,淮南之事,未曾得听,只知道,孙郎在打败王朗之后,亲自去请虞仲翔出山,还说了那个什么人生三镜——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粲是佩服得紧啊!”
“是啊,此言振聋发聩,难怪连虞仲翔那种耿直的人都招架不住啊!”阚泽说道。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罢了。”步骘说道,“在淮南,谁不知道,孙郎为了请二张,冒着大雪在二张的家门口站着变成了一个雪人。鲁肃指仓相赠,借给周郎粮草,孙郎亲赴鲁府求教鲁肃,鲁肃献榻上策,二人一见如故,鲁肃遂堪孙郎所驱使。事实也证明了,二张和鲁子敬的眼光也是不错的,孙郎的成就确实惊比天人,只是可惜,我等不能得知那个榻上策是为何物啊。”
“子山切莫挂怀,那个榻上策我们总有一天会知道的。”阚泽感叹道,“张门立雪,对名士如此;榻上策,敬重一届商人。孙郎真有周公之风也!”
“德润兄,刚才我问过了,那里的门卫说,那副字也是孙郎写的。”吾粲说道。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说得好!虽然不知道这种文体,但是对仗很是工整,孙郎求才之意已经十分明了!”
“子山兄啊,别顾着在那里感叹了。”吾粲说道,“你说了这么久,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要来呢!”
“很简单,因为我对孙郎很感兴趣。”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而且,我也相信江东二张的眼光。”
“所以我们这位不惜违背父亲,拒绝出仕袁公路的步子山,就跑到这里来了?”
“正是如此。”
“好!子山兄慧眼独具,在下祝子山兄心想事成。”这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文人打扮的大约十几岁的丑汉说道。
“借兄台吉言。”步骘抱拳说道,但是居然也不问此人姓名,恐怕是嫌弃此人长得实在是太丑了吧。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四十二章 科考
更新时间:2011-07-07
随着门卫的一声大嗓子,考场之中的钟被敲响,中考生选好了自己的考题,就坐下来开始作答。
“考试已经开始,今天是第一次科举,参加的人数怎么样啊?”我问道。
“今天参加的人数有一百一十三人,大多都只报考了一个项目。”张昭回答道。
“有什么特别的人吗?”
“倒是有几个。”
“什么人?”
“那边有四个人很特殊,在众人之中显得很不一样。”张昭指着四个人说道。
“他们四个是什么人?”我看见那四个人,有三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其中两个比较寒酸,有一个看起来很富有,还有一个人穿着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有一条——奇丑无比,让人简直是看不下去。尤其是在江东这么一个由大帅哥——孙郎周郎,组成的团队之中,这个人更是很让其他人厌恶。
“左边那两个,分别是阚泽阚德润和吾粲吾孔休,他们俩都选了政务和律法两项做考,右边那个是步骘步子山,他选了政务、律法和谋略做考,至于中间那个,就是那个长得最丑的,是龙一,尚未及冠,顾无表字,他倒是所有人之中选的最多的,选了政务、律法、谋略和兵法做考。”张昭小声说道。
“那就看看他们是不是有真才实学吧。”我满怀欣喜的说道。
步骘步子山,日后的东吴丞相,文武兼备,还做过将军,素有德行,是难得的文、武、德兼备的贤才;阚泽阚德润,这位就不用多加介绍了,看过演义的都知道,是向曹操献上诈降书,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还是夷陵之战之前,以全家性命保举陆逊做东吴大都督抵御刘备人物,其重要性不言而谕;吾粲吾孔休,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后遭二宫之变,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以上三个,都是东吴政权的重要人物,但是他们本应该晚些出仕,由于这个科举的,就提前出场了。至于那个叫什么龙一的,历史上是没有记载过这个人的,现在一时还不知道他是谁。
这次是捡到宝了啊!
“主公,主公……”看见我看他们四个人看得出神了,张昭只好提醒道。
“不好意思,子布,我失礼了。”我只好笑道,“到时候,他们面试之时,我会好好地注意的。”
第二天,面试开始,首先是由张昭、张纮、周瑜、鲁肃、诸葛瑾、程普、黄盖、韩当、吕范、孙河几个人,拿着每个考生写的东西,一一的对他们的本人进行提问,觉得好的就留下,不好的就只能给一笔钱打发走了,最后,他们送到我跟前的就只有步骘、阚泽和龙一他们三个人,因为他们觉得这三个人是最出色的。
“你们三个都有何所长啊?”我对着这三个人问道。
“以术数之道,处理政务得心应手。”龙一的年纪最小,但是心高气傲,也许是因为他其貌不扬,从小到大在心理上总是比别人矮一截的缘故,所以他更喜欢展露自己的锋芒,不让别人因为自己的丑陋而看不起自己。
“术数之道,我等亦精之。”步骘紧接着说道,也许他是看不惯龙一的那个样子吧。
“好,来人,去拿本账册来,就由子敬来考察他们的这一关吧。”我笑道。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他们三人靠得是心算,已经是很牛叉了,让人瞠目结舌了,但是,在鲁肃舞起算盘面前,实在是不堪一击。
“敢问鲁先生,此乃何物?”龙一并没有因为自己输得很惨而灰心,相反,他是三个人之中算得最快最准的,也是最先发现算盘的猫腻的人。
“这个啊,是主公做的专门用来计算的工具,只要熟练时候,仅仅一个时辰就可以完成以往数日的清算工作。”鲁肃怀着对我的佩服说道,倒是要我有些无地自容。
“竟有此物!”这三个没见过世面的家伙这次倒是口风一致的惊叹,“不知道这个算盘怎么使用啊。”阚泽率先问道。
“这个算盘是这样的……”鲁肃当着我们的面,就手把手的教起来。
“没想到天下之间,居然会有如此神物!倒是我等夜郎自大了!”龙一人小鬼大,率先的明白了鲁肃深层的用意。
“三位不必如此,一会儿我就让人送你们一人一个。”我就借花送佛了。
“多谢孙丹阳,只是孙丹阳难道不怕此物外露吗?”因为现在市面上还没有算盘的出现,拥有又会用的只有江东的官员,这件东西的重要性是在座的所有人都明白的,所以他们的心里已经知道,我在心里已经很看重他们了,在江东为官已经是势在必得的了。
“外露也无妨,这件东西迟早都会让世人知道的,只是迟早的问题,况且策也相信三位不会因此做出什么不利于江东的事情来的。”
“多谢太守信任。”三人齐声道。
“好了,我们继续,你们说,还精通大汉律法?”
“正是,这一项张子布先生已经考察过了,我等均是熟知大汉律法。”阚泽说道。
“光是知道是没有用的,要能学以致用才行,读书重在实践,不然读的东西都是没有用的,我不希望我的手下出现一群书呆子或者是出现一群酷吏,利用大汉律法来为非作歹。”我很严肃的说道。
“我等谨遵主公(太守)教诲。”众人齐声道。
“现在我的手里有一件案子:甲方是个捕鱼的,乙方是个种田的,现在甲方控诉乙方,说乙方偷了他的蓑衣,你们以为这件案子该如何审判啊。”我笑盈盈的按照历史上的一件著名的案子照猫画虎的给他们来了一个。
“这个嘛,只要传召双方的家属和朋友询问双方是否有这么一件蓑衣就可以了。”阚泽率先说道。
“在下以为,双方都不是富裕的人,只要做出把蓑衣砍成两半的样子,会真正的感到心疼的那个真正的蓑衣主人。”步骘的回答比阚泽要高明一点。
“在下以为,只要闻一闻蓑衣上的味道就行了,渔夫常年捕鱼,蓑衣上定会有鱼腥味,而农人就不会,这样很快就可以区分开了。”龙一的回答最好。
“说得很好,从你们三个人的回答之中,我可以看出你们的性格:阚泽,为人定是很正直,刚正不阿,与虞仲翔是一类人;步骘,才学是很高的,但是还有些性急,需要历练;龙一,很是聪明,完全不像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不过有志不在年高,我想你若是用兵,一定是喜欢出奇兵,险中求胜。”
“孙丹阳说得极是。”三人面面相觑,因为我把他们说得太准了(有结合历史的成分)。
“这样吧,阚泽,你到会稽做虞翻的副手,半年之后,若是你干得很出色,就由你接替虞翻的位置,我好把他调上来。”
“多谢主公赏识。”阚泽很激动,因为他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步骘,你先去做个县令历练一下性子,若是半年之后有所长进,我可以任命你为太守一职,你可愿意?”
“多谢主公。”步骘很激动,因为他很有可能成为最年轻的太守之一。
“其他合格的人的职务,我等下会安排,均以半年为期试用。”
“诺。”
“至于你龙一嘛……”我一时还想不到安排他什么职位,很显然他是军政两用的人才。
“统有罪,还请主公恕罪。”龙一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四十三章 考场丑汉
更新时间:2011-07-07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不解的问道。
“这个……还是让我从头说起吧。”
“好,来人,上茶。”
“谢主公。”龙一谢道,“其实我的本名不叫龙一。”
“那你叫什么?”
“我的本名是庞统,字士元,是荆州名士庞德公的侄子。”
“啊!”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因为庞统此时还不是很有名,但是庞德公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了,庞德和荆州的司马徽、黄承彦三人并称三君子,以素有德行名动天下,因为乱世都隐居在荆州,世人若是能得到这三个人之一的赞扬,那就和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的月旦评的效果一样了。
天哪!这是未来的凤雏先生啊!居然就跑到我这里来了(历史上庞统早年一直在江东游学,而且他最先出仕是出仕的周瑜,直到周瑜死后,因为他太丑不得孙权重用他才转投刘备的)!现在世人都不知道庞统的本事,若是我能在此时收服庞统,那么将来的江东又会多了一大奇才,没有孙权借荆州,庞统献计取益州,刘大耳朵想要发迹是不可能的事,而且有了庞统将来对付曹操又会多了几分胜算!
“既如此,你不在荆州好好地呆着,跑到我们这里来干什么?居然还敢欺骗主公!”张昭很是生气的说道。
“恕统不得已而为之。”庞统此时倒是很谦恭。
“士元相比是有什么隐情吧。”周瑜出来开解道。
“确实如同周郎所说。家父早逝,统是被家叔庞德公带大的,这次我是好不容易才得到了叔叔的允许出来游学的。”
“原来如此,想必令叔在你出门之前对你有所要求吧。”我也说道。
“正是如此,家叔说,如今天下大乱,外出游学时,不得用真名,要像一个寒族士子一样好好地学习,而庞字从龙,统者一也,故就此易名龙一游学江东。”
“令叔真异人也!”众人反而对这种事情极为赞赏。
“庞统更名参加科考,触犯了主公的威严,还请主公恕罪。”
“士元不必自责,一来,令叔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策没有理由去责备他老人家;二来,你这么做也是奉了令叔之命,乃是至孝之举;三来,若是你一上来就报上庞德公的名号,那这里还有谁会知道你的真才实学呢。”
“多谢主公谅解。”
“只是,策还有一事不明,还望士元告知。”
“统不敢。”
“士元,令叔既然让你更名游学,那你为什么要告诉我你的真名呢?”
“因为今次科考,令统大开眼界,还有这些时间以来,统在江东游学时掌握的资料可以得知,主公乃是明主,非荆州刘景升可比!所以统已经决定出仕主公,既然决定出仕主公,就算是因为家叔的命令,统也不敢再欺瞒主公。”
“说得好!”众人大赞。
“好小子,算你还说得过去,这次就算了,若是以后还敢欺瞒主公,我定不饶你!”张昭满怀笑意的对庞统警告道。
“多谢子布先生教诲。”
“好了,以后你就安心的为主公效力吧。”张纮也宽慰道。
“这……统还有一事相告。”
“何事?”
“就是,统虽然奉主公为主,但是现在还不能出仕。”
“这又是为何?”我生怕跑了一个奇才,众人也是眉头紧锁,很是不满。
“这也是家叔之命。”
“莫非庞德公对策有何不满?”我急忙问道。
“这不关主公的事。”庞统急忙说道,“是两年前统外出游学之时,家叔吩咐的。家叔说,这次游学以五年为期,五年之间,要好好地学习,而且不能出仕任何一方诸侯,以免耽误了学业,等到学业有成之后再待价而沽。现在统求学已经过了两年,与家叔的约定还有三年之久。而这次是因为统从来没有听过什么科举,很是好奇,才会来参加的,谁曾想竟在这里遇到了伯乐。”
“那士元打算如何?”
“统打算就按照和叔父的约定,继续游学,等到了约定的时间,统学业有成了,统再来投主公帐下,只望到时候主公不要嫌弃才是。”
“好!我等你!”我想都没想的说道。
“多谢主公!”此时不光是庞统,所有人都是既惊讶又感动,还有不少等着看我发怒的家伙都大吃一惊。
“只是不知士元何时出发啊?”
“现在就走。”
“现在?这么快?不如士元在我这里多休息几日,让我以尽地主之谊啊!”
“承蒙主公厚爱,统万死难报,只是家叔寿辰将近,统不得不回葫芦口。”
“那好吧,公瑾,一会你去让水军腾出一条船来,送士元回葫芦口。”
“诺。”
“来人,拿酒来!”
“主公酒来了。”一个士兵端着酒就上来了。
“来,士元,既然要走,就满饮此杯!”我亲自给庞统倒酒。
“多谢主公,统一去也就三年,还望主公保重!”庞统一饮而尽。
“士元,这是我的令牌,拿着它你可以任意的出入江东的任何地方。”我把自己的贴身令牌交给庞统。
“主公,不可啊!”程普叫道,但是又急忙解释道,“主公,我是怕这块令牌落到荆州人的手上,到时候我们就危险了啊!”
“无妨,一来刘表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二来,这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