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孙郎啸 > 三国孙郎啸第13部分阅读

三国孙郎啸第13部分阅读

    水贼部队为根基而组建而成的,他们和剩下的一万多步军是最为参差不齐的军队,因为他们之中既有我招收的贼寇部队,又有刘繇等人的残部降军,还有一些是没有见过鲜血的新兵,这些军队至少现在还是散沙一片,要是打胜仗还好,可万一是败了,那绝对是最先逃跑的一批人。

    这一天,我正在和吕范在军营里下棋。

    “主公啊,现在我的实力虽然强大了,但是问题也是暴露了很多啊。”吕范忧心冲冲的对我说道。

    “是啊,尤其是现在的军纪问题最让我头疼啊。”

    “从刘繇那里接收的降卒和各地贼寇的部队,虽然勇武,稍加训练就可以成为精兵,但是他们的现状实在是不堪一提啊。”

    “这也都怪我,我没有在打钱塘和会稽时好好地练一下兵,若是当时我借着打严白虎和王朗的机会,好好地练一下兵,整顿一下,肯定不会有现在的情况的出现,至少会比现在好很多。”我有些后悔的说。

    “主公,当初您的做法是对的,以参差不齐的大部队进行佯攻,以少量精兵作为主力,一举消灭敌人,正是因为这么做我们才能用最快的速度,用最小的代价,抢在所有的诸侯反应过来之前平定江东,否则,我们现在的麻烦会更大。”吕范又给我解释道。

    “恩,子衡说的有道理,但是现在江东初定,我还不能下狠手,破勇军一贯的宗旨和军魂,还有我军的军规,这些东西都没来得及贯彻三军啊。”

    “所以主公千万不要急着出兵豫章等地,眼下,改善我军的军纪和战斗力才是当务之急。”吕范提醒我道。

    “这个子衡放心,现在我的主要目的是休养生息,训练精兵,不会大动干戈的。”我也向吕范保证道。

    “这么一来我就放心了。”吕范松了一口气,“主公,范有一策,可以帮助主公在短时间之内,让这些新兵融入我军,成为精锐。”

    “是什么办法?”我激动道。

    “主公,水军方面有公瑾处理,还有公奕幼平相助,应该不是问题。骑兵方面,有子义统领,缺少的只是时间罢了。现在的问题是出在我们的步军。”

    “听子衡的一席话,策茅塞顿开啊。”我恍然大悟,事实确实是如同吕范所说的那样。

    “主公,范以为,只要我们把破勇军和其余的步军一起训练,让他们同吃同住,不用多时,他们就能感受到破勇军的气势。”

    “恩,这一步可行,但是我军的精锐人数太少了,怕是只有这个,远远不够啊。”我知道吕范的用意,但是破勇军只有两千人,步军有两万人,恐怕只有这两千人做表率是玩玩不够的。

    “当然,只有这个是万万不够的,我们还有下一步。”

    “下一步?”

    “是的,范以为,主公现在实在是太忙了,不可能像当初在寿春一样,凡是亲力亲为,我们也需要给其他人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一个人,一个能够领悟主公训练士卒用意和方法又能严格执法的人,让他来作为都督(不是像周瑜那样的大都督,只是大约等同于后世的监军一样的职务,但是此时这个职务的地位很低),监督三军,严格的执行军法,在有过几次杀鸡儆猴之后,我军的军容必定会大为改善。”

    “恩,子衡说的有道理,只是何人可堪此任?”

    “主公,范不才,愿毛遂自荐。”

    “子衡,如今你是士大夫,又身居高位要职,手下已有大众,立功于外,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碎事乎!”我知道这时的人很在乎面子和名声,我怕吕范的心里实在是受不了,受不了他原本一个高官,突然变成一个小吏。

    “不然。今舍本土而讬将军者,非为妻子也,欲济世务。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吕范很诚恳的说。

    对此,我默不作声,很为感动:江东、东吴,就是因为有很大一批像吕范这样能够不顾其他的一切而一心一意为了君王大业而奋斗的人在,所以才能屹立不倒啊!吕范啊吕范,你可真不愧是孙策的好友啊,虽有小周瑜之称,亦不为过!

    吕范见我默不作声,认为我是默认了。于是,吕范出,更释褠,着袴褶,执鞭,诣合下启事,自称领都督。

    我也不含糊,立刻就拟了一封任命书,任命吕范为都督,整顿三军。

    “子衡啊,我还有一个要求。”

    “主公请讲。”

    “我想把叔弼他们几个人也调过来。”

    “三将军他们?”

    “是的,最近他们总是吵着我说要见识一下军队是什么样的,我也有这个意思。”

    “主公是想……”

    “一来嘛,我可以借此培养一下他们,老是呆在家里读书习武也是不好,该要见识的也得要好好的见识一下。”

    “那是自然,我定会让三将军他们好好的学习军中事物的。”

    “不光如此,我把他们送来不仅是为了这些。”

    “难道主公是要……”吕范大致的猜出了我的心思。

    “不错,他们我是送来当鸡的,给那些猴子看的。”

    “这,恐怕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当初我在寿春还不是以身作则的,他们既然要为将,若是连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谈什么其他的。而且正是因为他们的身份特殊,平日的骄横跋扈惯了,第一次来到军营里肯定会犯事的,正好用他们的身份来警示三军,若是诸将士看见我连自己的亲弟弟都处罚了,子衡处罚起其他的人也就不用顾虑了,不用担心了。三军必定会为此一震,这是整顿军纪最好的手段。”

    这种要求吕范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身为人臣的,哪里敢向自己的主公提出这种要求呢,现在我主动提出了,他也就不用顾虑了。

    “那,范就谢过主公了。”

    次日,孙翊、朱然、凌统、孙瑜、孙皎都来到吕范这里报道,孙瑜和孙皎还好,毕竟是在我身边呆过一段时间的人,还是懂得军纪的。但是孙翊他们三个人果然不负众望,没有多久就闹事了——在军营里斗殴(其实就是私下的比武动静大了点),结果吕范给了他们三个一人一个三十大板,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三十五章 整顿吏治

    更新时间:2011-07-03

    “主公,这笔款子需要你批一下。”诸葛瑾对我说道。

    “哦,这事啊,去问子布,如果子布认为可以,那就批了吧。”我笑道。

    “诺。”诸葛瑾只能这么说。

    看着诸葛瑾远去的背影,鲁肃又来了:“主公,这件事需要你的认可才行。”

    “去问子布吧,只要他觉得可以就行了。”我又把问题丢给了张昭。

    “这……”鲁肃最后也无奈的走了。

    “子瑜、子敬,你们怎么有兴致来了,我交代的事情你们都办好了吗?”张昭看见诸葛瑾和鲁肃不约而同的前来,威严的问道。

    “子布啊,主公说这笔款子只要你同意就行了。”诸葛瑾摇着头说。

    张昭倒是喜笑颜开的说:“那好,你就抓紧时间办吧。”

    “子布,主公也是这么跟我说的,只要你同意就行了。”鲁肃也是这么说道,只是他在听到诸葛瑾的话之后忧心更重了。

    “这……”张昭顿时眉头紧皱,一件事还可以说得过去,两件就太不可思议了,张昭隐约的觉得这当中有问题。

    “子布啊,依我看,你最近是不是太过大权独揽了。”诸葛瑾担心的说。

    “是啊,主公虽然把政务交给你统领,但是,这样总是不好啊。”鲁肃也很忧心。

    “是啊,父亲,孩儿也觉得这样不好,连主公的私人信件都是由你处理的,搞得现在外人只知道江东有张子布,而不知道有主公啊。”张昭刚满十七岁的二儿子张承也是忧心的说道。

    “这……”张昭无语,但是眼里满是忧虑。

    “子布,仲嗣(张承字)说的很对啊,你这样难免会引起主公的猜忌啊,恐怕近日之事,主公乃是有意为之啊。”鲁肃说道。

    “那我马上去向主公请罪,免得日后更说不清楚。”张昭马上就奔向我的府中而来。

    “子布,你来了。”看见张昭来了,我倒是很高兴地出门欢迎。

    “主公,昭有罪啊。”张昭立马就来请罪,搞得我还是云里雾里的。

    “子布这是何意啊?都来到我这里了,哪里有不先见过我母亲的道理啊。”说着我就牵着张昭的手,走进后堂升堂拜母。我知道这个时候的升堂拜母是非常高的礼节,只有至亲和好友之间才会这么做,是用来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和情谊的。

    “主公……”不等张昭说话,我就把他拉到后堂拜见我的两位母亲。

    “张昭拜见两位太夫人。”张昭此时只好对她们俩行礼道。

    “子布先生快快请起。”大夫人说道,“总是听策儿说,子布先生是他手下的第一重臣,今日有幸一见,实乃妾身生平之幸啊。”

    “是啊,子布先生,我还要多多谢谢您平常对策儿的教导呢,要是没有您,哪里会有策儿的今天啊。”二夫人也说道。

    “二位太夫人、主公,张昭有罪啊!”听了两位吴夫人的话,搞得张昭更是战战兢兢的,冷汗直冒,我也是不明所以。

    “子布,你这是何意啊?”我很疑惑。

    “主公,请主公处置昭的擅权之罪啊。”

    “子布如何擅权了?你做的事不都是我吩咐的吗?”

    “主公,正是因为如此啊!”

    “子布这是何意啊?”我已经大致明白了,张昭是害怕功高震主。

    “自主公起兵以来,大小政务皆是由昭置办的,就连主公的私人信件主公也交给昭处理,为此昭感谢主公的信任。”

    “子布乃王佐之才,行辅国之事亦未尝不可啊。”我是真心说的,像张昭这样的人才,不当丞相都可惜了。

    “主公,昭感念主公知遇之恩,但是,最近流言四起,昭惶恐不已啊。”

    “什么流言?”

    “世人皆美于昭,言安定江东皆昭之功也。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于昭,昭欲嘿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是以进退不安。”

    “我当是什么事呢,原来是这个啊。”

    “还请主公恕罪,夺昭之权。”张昭立马跪下说道。

    “子布快快请起,策一直听说子布遍览全书,莫非子布忘了齐桓管仲之事乎?”

    “还请主公赐教。”

    “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主公高见。”张昭算是松了一口气。

    “子布啊,你我之情,可比齐桓管仲否?”

    “齐桓乃春秋霸主,非主公不能及也;管仲乃古之圣人,昭愚钝,岂敢与古之圣人相提并论。”张昭这明显都是在拍马屁了。

    “子布啊,齐桓管仲乃是君臣之宜、父子之情,今子布与策亦有君臣之宜,升堂拜母之礼,还有师生之情,何不可及齐桓管仲耶?”

    “主公过誉。”张昭的脸色算是恢复了正常。

    “在策看来,齐桓制霸,因其善用管仲;高祖制霸,因其善用萧何;项羽兵败,乃是因其疑亚父也!今子布之才,远在管仲萧何亚父之上,策虽有霸王之名,亦不行霸王之事也!子布何以惶恐啊。”

    “主公知遇之恩,昭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

    “子布言重了,策还等着你百岁寿辰那天,亲自给你倒酒祝寿呢。”

    “昭也期盼那一天,只是,眼下还有一件事。”张昭终于彻底的解开了心结,立马就要办正事了。

    “子布是想说整顿吏治之事吧。”

    “主公高见,正事此事。”

    “是啊,眼下我江东有两大难,一是军士的素质大为下降,二就是这吏治。”

    “是啊,主公,眼下昭手下可用之人太少了。”

    张昭这话倒不是假话,现在帮他处理政务的现在只有诸葛瑾鲁肃等少数几个人,本来还有张纮、周瑜、吕范等人的,但是张纮正在忙着筑城、周瑜在忙着训练水军,吕范在忙着整顿军纪,所以,张昭那边是极度缺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不然也不会把自己才十七岁的儿子带上阵了。

    “最主要的是眼下的世家不怎么配合啊,世家的人才都不肯出仕啊!”张昭又说道,但是我们还都不知道,这个结果是袁术的杰作。

    “这个子布不必担心,策已经想到解决的办法了,世家不肯配合那我也懒得找他们要了。”我倒是豪气冲天的说。

    “主公是想重用寒族,用寒族来打压世家?”

    “不错,我要用寒族士子的力量来制约世家,来整顿整个官场,到时候豪门世家在我江东必无立足之地!”

    “这是他们自食恶果的。”张昭这段时间遭受了不少的白眼,虽然他很有名气,但是在袁术的作用下,世家众人几乎没有答应张昭的邀请而出仕的,搞得张昭很没有面子,而且很生气,还起了整顿世家之心。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三十六章 草创科举

    更新时间:2011-07-03

    “主公,只是按照汉制,需先举孝廉才能为官啊。”张昭看到我要重用寒族,就给我提醒道。

    “那现在的寒族是怎么为官的呢?”我又问道。

    “多半是被好友举荐的,比如像诸葛子瑜那样,这是主要门路;或者是被上司发掘的,比如鲁子敬那样,但这种人是极少的;再或者是主动来投的,就像子烈叔至那样,但是这些人多半会因为没有名气、没有人推荐而被拒绝。昭知道的寒族士子出头的方法,就只有这么多了。”

    “看来,寒族很难得出头啊。”

    “是啊,寒族虽为寒族,好歹还是士族,还有出头的希望,但是那些平明百姓之中的有才之士,几乎全部都是永无出头之日了。”

    “天下有才之士,岂是只在豪门大族,寒族和百姓之中也不乏有识之士啊,如果能够让这些士子为官,我们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主公,这些人当中的确有有才之士,但是,这些人因为没有名气,天下几乎没有知道他们才干的人,我们想要重用寒族,恐怕很难啊。”

    “恩,这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我想到了隋文帝的科举制度,但是绝对不是明清那样的八股科举。

    “主公,这也有办法解决?”张昭从来没有听过这种办法。

    “是的,我可以架起一个让所有人都能通往朝堂的梯子。”

    “什么梯子?”

    “科举。”

    “何为科举?”

    “简单地说,我要举办一个考试,考察每一个参加的人的能力,然后根据他们的能力和成绩授予相应的官职,让他们在我的手下为官,当然,我是面向所有人的,所有人都可以参加这个考试。”

    “这么一来,不论是寒族还是平民,甚至是贼寇都可以有出头之日了!”张昭很激动地说道,因为他看到了科举的好处。

    “不仅如此,科举还是用来制衡世家的武器。”

    “制衡世家?”

    “是的,想想看,世家为什么可以那么猖獗,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天下的智慧和官职,朝堂之上都是世家的人,这么一来,其他的人怎么会有出头之日!”

    “是啊,世家独大的状况是日益加剧了,要想解决世家的问题,就得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这样才能打消他们的猖獗,制衡世家。”

    “不仅如此,自黄巾之乱以来,汉灵帝的一道诏书,现在世家,哪个没有几千部曲的,而这些部曲却不会记录到官府的藉册之中,因此,世家拥有了大汉绝大一部分的人口和税收,实乃蛀国之虫。”

    “在朝堂之上有了寒族和平民的势力之后,世家就不可能只为了他们的利益行事了,到时候世家所拥有的权力也会大大减小。”张昭已经很兴奋了。

    “主公,恐怕现在还会有很多问题啊。”张昭不愧是张昭,江东的谋主,短暂的兴奋之后,马上就发现这个制度执行起来会有很大的阻力。

    “什么问题?”

    “第一,现在必须遵守汉制,主公此举不合乎汉制。”

    “这……天下诸侯又有哪个还把大汉放在眼里呢?个个不都是顶着一个大汉忠臣的帽子,做一些难以启齿的勾当,区区汉制,还有谁放在眼里。”

    “主公,事情虽然是这么做的,但是话不能这么说啊,若是这么明目张胆的,这和举旗造反也差不了多远了,到时必会引起天下群雄,群起而攻之啊。”

    “恩,有道理,看来我们还得给这个科举加上一层衣服。”我想到了历史上袁术的下场,就是因为袁术太狂了,明目张胆的造反,才会惹得一群人来打他,而且最重要的是袁术一称帝就失去了称霸的雄心,整天沉迷享乐,所以不能重蹈袁术的覆辙。

    “主公,我们可以说,这个科举是为主公招收‘门客’的,不是录取官员的,然后主公可以自己再组建一个内府,让这些‘门客’做内府的官员,这样主公是招收门客,不会违背汉制了。”

    “好,就这么办。”

    “主公,还有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世家的阻力。”

    “世家的阻力?”

    “不错,世家之中的有识之士,不用多久,甚至是科举要开考的消息刚刚传出来之后,就会有人发现科举是针对世家的一把利剑。到时候,世家之人肯定会竭力反对主公的科举制度,让科举死于襁褓之中。”

    “这……这该怎么办?”

    “要快,要在世家反应过来之前就行动,而且,我们的态度要强硬,尽全力的打压世家,必要的时候,可以收买一些世家,让他们为我们所用,然后,借机除掉那些豪族大家。”张昭说的可是一点都不手软,充满了杀气,完全不像那个会劝孙权投降曹操的那个胆小怕事的张昭,而是不愧管仲之能的张子布。或许,这是因为孙策和孙权不同的原因吧,孙策的江东是不统一天下就学霸王自刎乌江的江东,是不成功就成仁武略;而孙权,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只是个见利忘义盼望着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自己的日子的小地主罢了,所以赤壁之前,张昭才会劝他投降。

    “好,就按照子布说的办!”

    “主公,还有一事,就是科举取士的范围。”

    “我不是说了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吗?”

    “主公,士族大夫的后人瞧不起寒族士子,寒族士子瞧不起平民中人,平民众人又瞧不起贼寇,若是让他们一起考试,定会搞得众人心中颇有怨气啊!”

    “这个啊,没有这些平民,哪里会有这个大汉!他们要怨就让他们去怨好了,我可管不了那么多。”

    “可是……”

    “只要保证我们取士的公道,凭借个人的才干取士,然后把这些公之于众,还有谁会有所非议!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是不要想在我这里混口饭吃的!”

    “那,也只能如此了。”张昭一时也没有办法改变当代人的观念。

    “好,子布,你和公瑾子敬、子瑜几个要员一起商讨科举取士,然后拟一个章程给我,我要尽快的在江东执行科举。”

    “诺,昭这就去办。”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三十七章 江东商会

    更新时间:2011-07-04

    “子敬,科举的事情你看怎么样?”这一天我把鲁肃叫过来,因为还有有一件大事要和他商讨。

    “主公,肃以为科举是制衡世家的好方法。”

    “你也这么认为就好,今天我找你来还有一件事。”

    “是什么事?”

    “有关商人的事。”

    “商人?”

    “对,无商不富,我和其它的士族之人不一样,我很看重商人的力量。”

    “主公此话当真?”鲁肃很激动,因为他是商人出身,而商人的地位一直都很低下,他本人也总是因此被人瞧不起。

    “不错,商人才是可以使得国富民强的最有效的武器。”

    “可是,主公,江东的商业大多都被世家所把持,现在世家又不配合我们,我们想动员商人恐怕很难啊。”

    “找你来就是因为这个,我想要打破世家在江东的垄断行为,他们把从仕途到工商的行业全部垄断了,这是非常不利于我们日后的发展的。”

    “主公,但是这种垄断的局面已经形成,要想打破这种局面甚是困难啊。”鲁肃对现状很担忧,因为我虽然打下了江东,但是江东还并不是完全的掌握在我的统领之下,世家拥有江东的绝大一部分的权力。

    “所以我才找你过来啊。”

    “主公,请恕鲁肃愚钝,肃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啊。”

    “很好办,我要你动用你以前的人脉资源,把各行各业的商人都招来江东。”

    “主公,这怕是很难啊。”

    “无妨,你可以告诉他们,在我这里经商,两年不用缴税,两年之后再行征税。至于这个两年嘛,不是他们来了之后的两年,而是从现在开始的两年,换换句话说,来晚了,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主公,这么做对他们会很有吸引力的。”鲁肃赞道,“可是就这样的话,商人是可以招来的,毕竟他们也一直想来江东做生意,只是因为世家的垄断,导致他们在江东没有立足之地,所以现在江东的商人稀少,基本上都是世家的生意,但是,就算他们是来了,可是我们没法解决世家垄断的事情,他们还是会走的啊。”

    “这个嘛,我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一把利剑。”

    “利剑?”

    “对,是一把可以见血封喉的利剑。”我笑道,“它的名字叫商会。”

    “商会是什么东西?”鲁肃虽然擅长经商,还有因此培养出来的超人的战略眼观,但是这种领先世界几百年的东西他还是搞不清楚的。

    “就是,我要把这些商人都聚集起来,组建一个商会。”

    “可是光是聚集起来也没有什么用啊。”

    “聚集起来之后,所有的商会会员都要遵守商会的规定。”

    “规定?”

    “不错,我们可以这样,就规定商会会员之间的买卖要以低于市价两成的价格进行,而对外的价格则略低于市价。”

    “主公,此举甚妙啊!”鲁肃不愧是鲁肃,马上就发现了门道,“这么一来,会员之间的买卖虽然利润低了,但是相对的成本也因此而降低了,这样一来就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卖给其他的人了。”

    “不错,我要他们在价格上打败世家,同样的东西,在这里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你说世人会买哪个。”

    “当然是会买我们的东西。”

    “就是这样,我要凭借商人的力量把世家的势力挤出商场。”

    “主公,但是这么一来,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什么新的问题?”

    “就是管理的问题,要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商会,恐怕需要很多人手啊,我们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的官员啊,就算拿得出,恐怕那些官员也不屑与去和商人打交道啊,毕竟商人还是让人瞧不起的职业。”

    “那就不要派人去管理了。”

    “怎么能就此放纵商人呢,况且主公要是不派人打理,商会也不可能起到我们预期的那样的效果啊。”

    “我不派人管,可以让他们自己管自己嘛。”

    “商人怕是不会那么自觉啊。”

    “无妨,我们可以这样,每隔三年举行一次选举,让商会所有的会员自己选出一个商会的会长和协助会长管理商会的三个管理员。而我们,只需要管住这个会长和那三个管理员不就行了嘛,何必劳神费力的去管理商会呢。”

    “商人的本性是逐利,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会做啊。”

    “子敬啊,当会长和管理员的好处有两条啊。”

    “哪两条?”鲁肃早就被这种超越时代的想法给深深地迷住了。

    “其一,他们在各个会员商人的心目之中会有一定的威望,不然他们也是不可能做到这个位置的,这对他们的好处是无疑的;其二,做了会长和管理员之后,他们就会有了很多接触上层官员的机会,这对他们的生意也是好处多多啊。”

    “原来如此,可是主公就不怕这么一来,商人的势力太过强大了,有一天会强大到我们不能控制吗?”

    “这个啊,我也有一个布置,就是这三个管理员。”

    “他们有什么用?”

    “商会的规矩当中,凡是会长要在商会采取的行动,需要三个管理员之中的至少两个人同意才能实施,否则就是无效的。”

    “主公这招很高明啊,用商人自己来制衡商人!”

    “不仅如此,但凡商会成员有七成以上的人都不同意的举措,也不能够实施。”

    “这么一来,除非他们把商会的几乎所有人都收买了,不然他们是不可能会有实力和我们叫板的。”

    “当然,我们还可以在商会之中安排我们自己的人,这样一来,他们要是想闹事,我们在第一时间就可以知道。”

    “收放自如,如此商人必定会在主公的掌控之中。”

    “不仅如此,我还会减少对商会成员半成的税收,而对于不是商会成员的商人和店铺,我可以增加半成的税收。”

    “这么一来,入商会好处多多,不入商会寸步难行,恐怕世家的财路也就就此断了。”

    “到时候,我倒要看看世家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嚣张!”

    “恐怕他们会哭着喊着要让主公同意他们进入商会吧。”

    “听你这么一说,为了避免商会被别人控制,我还得加上一条,凡是家里三代以内有人为官的,不得参与会长和管理员的竞选。”

    “主公高论,肃不及也。”鲁肃心悦诚服。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三十八章 世家的逆袭

    更新时间:2011-07-05

    一晃眼就过了三个月(已经进入公元195年),这三个月所有人都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这一天,他们都齐聚在一起。

    “公瑾、子布、子纲、子敬、子瑜,你们今天都来了?”看着这原本应该各自忙得不可开交的却不约而同来的五个人,我预感这有大事发生了。

    “兄长,世家首先采取行动了。”周瑜首先说道。

    “哦?我都还没有出手,他们就先采取行动了?”

    “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他们所期望的利益。”鲁肃是个商人出身,首先就由这个利字入手来分析世家的心理。

    “什么期望的利益?”

    “当初吴中四姓举吴郡投降,主公虽然保证了不动他们分毫,但是并没有因此给他们多少好处,还把吴郡和会稽的太守给换成了自己人,所以这些世家都坐不下去了,现在都组织起来反抗我们了。”诸葛瑾说道。

    “他们是怎么反抗的?”

    “主公可知道吴中四姓?”张纮问道。

    “顾陆朱张嘛。”我不加思索的说道。

    “看来主公对吴中四姓没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啊。”张纮笑道。

    “兄长,这个朱家,是最大的地主,拥有江东最多的田地,掌握了整个江东的米业;这个张家,则是掌握了整个江东的盐业;顾家,在士林之中的口碑最好,威信最高,而且他们的下一代家主又是大儒蔡邑的徒弟,因此顾家在世人心中的威望很高,很有号召力,若顾家举旗,怕是整个江东都会跟随;至于陆家,陆家很多人都在外为官,手上都有兵马,就想当初的陆康一样。所以四姓之中以朱家粮草最多、张家财力最厚、顾家威信名声最高、陆家的军事实力最强。”

    “原来如此,今天我才知道吴中四姓的实力有多么强大。现在知道了,看来不除掉他们我会寝食难安的。”我感叹道,“对了,米盐已经被他们掌握了,那铁呢?不是说盐铁不分家的吗?”

    “主公有所不知,这铁矿都在山中,而这大山是山越的地盘,连四姓也不敢轻易地和山越抢地盘,只能和他们以物换物,所以这铁业,各家都有涉及。”张昭说道。

    “看来要真正的平定江东,我们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兄长,眼下的问题是四姓已经开始反抗了。”

    “说说看,他们是怎么反抗的。”

    “当然是用他们所长的了。”张昭说道,“首先是朱张两家,现在市面上的盐价和米价都在一夜之间上涨了三成,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弄得百姓都苦不堪言。”

    “这是在和我叫板啊,逼着我向他们低头啊!汉制明明对米盐的价格有所规定的。”

    “如今乱世,汉庭已经无力统治各地,谁还会管得了那么多,朱张两家又垄断了米盐,他们是料到了主公不能跟他们动武啊。”张昭很是不满的说道。

    “他们两家我自有办法对付,先除掉他们一臂,子敬,你那里准备的怎么样了?”

    “万事俱备,只等着主公一声令下了。”

    “好,会议结束之后你就去办,到时候我要看着朱张两家来求我的样子。”

    “诺,主公,只是怕我联系的那些商人手中的米盐不够啊,怕要是朱张两家死撑的话,我们最后会顶不住啊。”

    “这个就需要我们来造势了。”

    “造势?”

    “对,我们可以这样……”我对鲁肃耳语道。

    “主公,还有顾陆两家。”张纮看我和鲁肃说完了就说,“他们两家也很是棘手啊。”

    “哦?他们又做了什么?”

    “辞呈。”

    “辞呈?”我很疑惑这是会有人辞职。

    “是的,现在各地的县令大多都是四姓的人,在顾陆两家的指使下,各地的县令都递交了辞呈,还有些不辞而去。”诸葛瑾说道。

    “好一个釜底抽薪之计,这是想让我们的政局彻底的陷入瘫痪啊!”我想起了各代臣子和皇帝叫板的事情,臣子最大的武器就是集体辞职,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皇帝一个人他是玩不转的,但是,有一个例外——朱元璋。

    “兄长,我已经派人拖着了,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各地不能缺少官员,那样江东又会陷入盗贼林立的局面的。”周瑜对这件事很是担心。

    “先给我拖着,不准他们的辞呈,暂时安抚住他们,那些不辞而别的家伙,全部派兵给我抓回来杀了!”

    “兄长要怎么安抚?”

    “一些人给我提升,他们空下来的职位给我安排自己人。”

    “但是我们的人实在太少了!”

    “子布,你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万事具备,就等主公发出通告了。”

    “好,子瑜,你马上去拟一封告示,就说我要在一个月之后举行科举。”

    “诺,我马上去办。”诸葛瑾立马提笔。

    “这次是他们自掘坟墓,等科举结束之后,我就准了他们的辞呈,我倒要看看,这些世家还能怎么转!”

    “兄长,还有一事。”这件事其他人都避而远之,只有周瑜敢说。

    “是什么事?”

    “有人在江东三郡蛊惑人心!”

    “什么人?”

    “不清楚,只知道他自称太平道人,平日里给一些百姓施放些符水什么的,还搞些什么点铁成金的法术来收买人心。”

    “他是想做张角第二吗?”

    “不,他是顾家派来的。”

    “这么说,他们是想彻底的把我架空了?”

    “不,他们的目的只是想让兄长低头,给他们他们所想要的利益。”

    “哼!人心不足蛇吞象,若是这次从了他们,日后肯定会变本加厉,到时候江东名义上的主人是主公,但是实际上掌权的却是吴中四姓!”鲁肃狠狠的说道。

    “绝对不能让他们得逞,我要借这次机会,彻底打消他们与我作对的念头,这是他们自己送上门来的,休要怪我心狠手辣!”

    完了,霸气外露——找死?不,看看是谁找死。

    “主公,诏书已经拟好了。”诸葛瑾呈上一块布帛。

    “子瑜写得很好,就照这样,在各地散发,我们的第一步是招笼江东的才俊,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看到告示前来了。”

    第二卷 席卷 江东 第三十九章 不变应万变

    更新时间:2011-07-05

    “父亲,听说孙策那个家伙弄了一个什么商会的。”朱家的大少爷朱桓对自己的父亲说道。

    “怎么,孙策把外地的商人弄来了?”

    “好像是的,不过早上我去打听了一下,他们几乎什么都卖,我们卖的他们卖,我们没有卖的他们也卖。”

    “肯定是鲁肃那个家伙搞的鬼!”朱家家主朱俊恶狠狠的说道。

    “父亲何以如此肯定?”

    “那个鲁肃本来是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