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孙郎啸》
作者:鸿松
内容简介: 问三国谁是英雄? 吕布,一介匹夫而已,有勇无谋,见利忘义;刘备,虚伪小人而已,无才无德,平庸之辈;孙权,无能之辈而已,偏安一隅,刚愎自用。此皆不足为惧。 曹操,乱世j雄,文韬武略,英姿卓绝,然可称英雄呼? 乱世之中,唯有一人,眼光灼炬,文武兼备,以弱冠之龄雄踞天下,小霸王是也! 袁术曾言:“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曹孟德亦言:“狮儿难于争锋!” 可恨孙郎早逝,否则怎会有三分天下之局? 梦回三国,还看孙郎。 写这本书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三国梦,所以本书保证完本,就算没人看也会更新!
三国孙郎啸全集下载
第一卷 江东的精神领袖孙策(转)
更新时间:2011-07-13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谐。奉孙策为江东的精神领袖的目的只有一个:为江东群英正名,形成宏大的吴国气势。
东吴的真正精神在于三个:团结,忠诚,儒雅。在战火分飞,尔虞我诈的三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东吴的团结第一,忠诚第一,儒雅第一。这些都是精神领域的闪光点,使吴国在没有“汉之正,魏之强”的形势下三分天下,并且这些精神在后世仍然有它们的真正价值。
似乎忠诚团结可以放到一起说。仔细推敲起来,有的团队即使每个人都忠诚,也未必团结,两两之间性格,名分和利益的冲突使团队内耗增加,举蜀国关羽和黄忠的例子就可以明了这点。团结也未必忠诚,如果团结起来叛变,那可万事皆休了。纵观三国,魏蜀吴三家忠诚度最高的首推东吴众将,不但一个个忠心耿耿,而且很能识大体顾大局,不会因一己之私而坏大事。无论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甘宁、太史慈还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张昭、张紘、顾雍、朱治、步骘、诸葛瑾都尽心竭力辅佐孙家。吴国的叛变将领远少于魏蜀。因为其它两国人员构成比吴要复杂得多。
看这一段:“饬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公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江东盖多士矣。”(西晋?陆机)识大体顾大局的人们聚在一起,构成了忠诚团结的团队。
周瑜张昭鲁肃陆逊等自不必说了,再举一个吕蒙的例子,邹身城《吕蒙评传》中说:“吕蒙处世的风貌,表现于严于律已,好学不倦,宽宏待人,诚恳敦笃,居安思危,眼界开阔,成当等同僚病卒,遗下子弟细小,吕蒙辅助他们成长,爱护无微不至;蔡遗曾揭发吕蒙部属短处,吕蒙不计私怨,推荐蔡遗升迁;甘宁粗暴好斗,吕蒙宽容为怀,用其所长;袭肃来降,孙权拟将袭肃军并入吕蒙麾下,吕蒙以大义为重,请示保留肃军的编制;吕蒙有三子,直到临死不为子孙谋取福利,遗属把大量金宝上缴国库,身后丧事力求简约。这些朴素的行事,在那个时代里表现出很高的精神境界。史学家陈寿为吕蒙立传,评论他“有国士之量”,可谓‘恰如其分’。”
吕蒙从一个“吴下阿蒙”成长为“国士”,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个团队中耳濡目染的精神面貌。
江东自来出儒将,周瑜,陆逊是三国儒将的代表,魏,蜀两国在这点上逊色。江东名士之盛,列在首位,儒雅之风蔚然。顾雍是这种风尚的代表之一,何启民在《中古南方门第——吴郡朱张顾陆四姓之比较研究》说:“(自顾雍以来,在)责已深,待人厚,侍君忠,为主分忧,而不见已功的门风下,顾氏子弟有一种特殊的风格,适当的收敛,非但仁,而且智。”正因为有这些治理的能手,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自汉末以来,数十年无屠掠之惨,抑无苛繁之政,生养休息,唯江东也独。”
说完上述三种“吴国精神”,目的在于:我们喜爱吴国的根本理由,蜀派喜欢关张马黄赵的勇武及诸葛亮的智慧,魏派喜欢曹孟德的政治力和二荀程郭贾的谋略,吴国不但有与之比肩的智士猛将,更有一种闪光的精神。值得吴派自豪。
这种精神的领袖,是孙策孙伯符。
孙策的个人魅力不但使麾下敬佩,百姓景仰,即使对手也折服。“伯符年未弱冠,已交结知名,转斗江东,士民乐为致死,太史子义一见解缚。孙氏父子、兄弟皆善于招致英雄,据有江东非偶然也。”策传云:“(袁)术大将乔蕤、张勋皆倾心敬焉。”因孙策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不赘述。非凡的人格魅力使孙策成为江东众望所归的精神领袖。
第一卷 孙策的人格魅力(转)
更新时间:2011-07-13
引语:孙策是汉末一位伟大的英雄。说他伟大决不是溢美之辞,因为他具备孝,义,明,智,勇,毅的人格魅力,说他是英雄,他从弱冠之年领军,成功摆脱袁术的控制(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兵马还是借来的),领袖群英,建立了后来吴国的基业,英勇善战却英年早逝,这仿佛是英雄们的宿命,他们没有享受到灿烂的秋光,自然也没有冷酷的冬天,昏庸的晚年,但却生如夏花,在最绚烂夺目的时刻倏然如流星般隐去。
1,孝:孙策事母至孝,而这仿佛寄托着对虎父孙坚的怀念。而少年的伯符,还重孝在身,担当着为父报仇血恨的重任。孙策可以因为母亲的一句话,毫不犹豫地去做一件事,或释放一个人(如释放魏腾)。对三个弟弟的妥善照顾,也体现了一种孝悌之情(在中国,兄弟的友爱是孝的一种表现,所以孝,悌连用),孙权事母也极孝,是受了长兄的影响,而三弟翊对兄长的佩服导致他的为人也和孙策相似,骁勇果敢。一个失去父亲的兄长,能照顾好母亲,弟弟,并能影响他们,受到爱戴,这就是一种人格魅力。
2义:孙策在17岁左右就领袖群英,靠的是什么?父亲的余威?财力?武艺?手腕?这都不是重要因素,靠的还是义,对朋友的义,对老臣的义,对人才的义,对属下的义,无论对周瑜(公瑾不是亲易屈居人下的人中之凤),鲁肃(三国中最明智的人才之一,只有蜀国,魏国贾诩可与比肩)这些朋友,还是对程黄韩这些老将,甚至是太史慈这样的对手,没有旷世英主的人格魅力,谁能把最聪明的奇才揽下?谁能把父亲的部下也变成自己忠诚的部下?谁能使一个英勇的敌手去而复返变成部属?这需要什么样的人格魅力才做得到?不是浑身充溢着英雄之气的人中之龙绝对无法达成。
3明智:明比智要重要,因为明是洞察和判断,权衡,和决定,智只是基础,孙策从寄人篱下到遨游江东,绝对是明智的巨大体现,而妥善处理和曹操的关系,使江东在立足之机不与强大势力发生正面冲突,利用曹操和袁术之间的矛盾进行斡旋,远交近攻,在策略上是高明的。实际上孙策的目光注视的是刘表和荆襄。所以高明的人所见略同,诸葛亮,周瑜,鲁肃也都是这么看的。(只有刘表傻子般不知进取,那时荆州的人才多啊)。孙策的明智还在于对自己和孙权的正确认识,对属下的正确认识(如对张昭),体现了知人善任的英明君主的魅力,也是一种极难得的素质。说道三分的“人和”,江东才俊绝对在蜀国之上,诸葛亮分析天时地利人和时所说的没错,但指的是刘备在无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只能(注意是只能)讲人和,而不是刘备的人和第一。(下面还会讲到孙策的人和)。
4勇毅:对此已经无庸赘述,但是小霸王(即堪比项羽)的称号,而且是当时的人们所赠,就可以看出其骁勇善战的魅力。“孙策勇武骠悍,战术简练实用,常常能准确地洞察到战场的形势,并寻敌弱点,各个击破。加之其继承了其父孙坚爱兵如子的光荣传统,每次征战均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军士们愿意为他拼效死力(注意:人和)。故此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历史上孙策几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是真正的常胜将军。”(引号中引用了“假设孙策周瑜不英年早逝”这个帖子中的内容)
5人格魅力熠熠发光的直接证据:
(1)曹操:“狮儿难与争锋”。
(2)孙策从寿春起兵,兵至江南,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因此而深受人民欢迎,人们不叫他孙将军,而亲切地称他“孙郎”。起初跟随他的宾客有几百名,等走完三百里路程到达历阳时,队伍已经由于沿途有人不断参加,最后竟然多达五六千人!(注意:人和)
(3)袁术:“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4)陈寿:“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
结语:如果在群雄纷争的年代,孙策这样的君主绝对是首选的君主。他善于战斗,并且明智果断,开疆拓土不在话下。一个将领在他的手下,不必担心猜忌(如曹操),懦弱(如刘璋),犹豫(如袁绍),寡恩(如吕布),消沉(如有时候的刘备),无为(如刘表张鲁),跋扈(如袁术)所带来的致命后果。神武,信义,爱才的英主,三国中当数孙策。有人说他杀人较多,那些都是小人而已。
ps:之所以把孝义,明智置于勇毅之前,是因为前者对于一位明君已经足够,具备勇毅,则近乎,再加上出身名门(绝无藐视出身草莽市井英雄之意),仪表非凡,娶妻绝色(亦无哂笑娶妻无盐之意),难得有一个英雄这样。的英雄,领袖群英的英雄,让人景仰,令人扼腕。
第一卷 陈琳讨曹操的檄文
更新时间:2012-02-05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銮驾返旆,群虏寇攻。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国。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
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细致惨苛,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
幕府方诘外j,未及整训;加绪含容,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袅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今乃屯据敷仓,阻河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
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震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出自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其余兖豫之民,及吕布张杨之余众,覆亡迫胁,权时苟从;各被创夷,人为仇敌。若回旆方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圣朝无一介之辅,股肱无折冲之势。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勖哉!操又矫命称制,遣使发兵。恐边远州郡,过听给与,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
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现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第一卷 磨刀三年 第一章 梦回三国
更新时间:2011-06-21
睁开眼睛,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帐篷、木桌、盔甲当我还在疑惑时,有一人大叫:“德谋、义公,大公子醒了!”
我脑子里一片空白,隐约间闪烁着一些莫名其妙记忆。脑子里闪过一个人被杀死的场景,这是一个威武雄壮的男人,一身鲜红的的盔甲照亮他的英姿。而我,却在叫他父亲!一种替父报仇的念头充斥的我的大脑。
“大公子,大公子。”猛然间,我被这强烈的呼声唤回,看着眼前的三人,脑中竟然冒出了他们的名字“黄盖、程普、韩当”,于是我突然意识到这里是汉末。
脑子里的记忆告诉我,如今是初平三年,我的名字叫孙策,字伯符,年十七,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之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并在讨伐割据江东的各军阀的过程中增强自军实力,终于统一江东。后因被刺客淬毒刺伤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称帝后,追谥他为长沙桓王。孙策用兵如神,似飘逸潇洒的快剑,当觉察利刃至时,已见血封喉。古人赞曰:“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振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历史上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他仅用了几年时间,便开拓出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六郡,招揽了大批人才,为日后东吴开国奠定了扎实的根基。确实是难得的人物。但他有时过于轻率武断,以致英年早逝,也真让人叹惋。
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寿春一见,便推诚相待,结为好友。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以便往来,孙策应允。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互通有无,年幼相知,结为昆仲,世称为“总角之好”。
当时孙郎勇周郎谋雄冠天下,曹操畏惧孙策如虎,始终不敢与之交锋。袁术曾言:“使人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曹孟德亦言:“狮儿难于争锋!”可惜孙郎死后曹操视江东为草芥,尚不及刘备,江东也彻底失去了一争天下之心。
未来的小霸王!我被这震惊了,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然而,事实摆在我眼前!
仰天长啸,终于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汉末三国时期,还成为的第一英雄孙策,如何能不让人兴奋?突然间,一个念头闪过“虽然此时的孙策只是最潦倒的时候的孙策,但是,我一定不会辜负这个小霸王的身躯,要开创比历史上小霸王还要雄伟的江东大业!”
“大公子,主公的尸首已经要回来了。”黄盖心情沉重的说道。
“大公子,我誓要为主公报仇,你为什么拦我?主公、主公他惨不忍睹啊!”一旁韩当满眼泪水的说道。
已经从短暂的沉迷中清醒过来的我道:“韩叔,我了解你的心情,我和你一样,我比你更想替父报仇!可是,我们现在没有实力啊!如今战船俱损,兵不过千,如何再战?刘表现在的实力强过我们太多了,如今我们要忍啊!”
一旁的儒将程普也劝道:“是啊,义公,君子报仇十年未晚,荆州,我们迟早还会回来的!只是不知大公子有何打算?”
我的脑中迅速的转过一些事迹,认为按照历史上孙策的脚步发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作为一个穿越者,我有一争天下的雄心,最主要的,孙策那么做实在太慢了!
于是,我道:“三位叔叔先带父亲的灵柩回江东,安顿好剩下的士卒,待我回丹阳招募人马,再举兵复仇!”
程普闻言马上说:“大公子,此事只怕难办啊。主公再世之时中了小人j计,而今主公已逝,孙氏声望已经大不如前,只怕”
韩当闻言大怒:“德谋,枉你还是主公手下第一大臣,竟然不思报仇雪恨,你到底要怎样?”
黄盖急声说道:“义公,其实德谋说的也不无道理,忍一时之辱啊!”
程普正欲言,我道:“三位叔叔别再说了,莫要伤了和气,我孙氏已经再也经不起任何损失了,我孙策誓要把父亲的基业发扬光大,到时还要三位叔叔鼎力相助才是啊!”
“那是自然!”三人齐声道。
“就这样吧,我想休息一下了。”
“是”
帐外,黄盖问程普:“德谋,为什么不说了,你明知大公子这么做是行不通的,江东盗贼林立,各个势力犬牙交错,非主公这样的人是不行的啊!”
“公覆,你的话我又何尝不知啊!但你发现没有,大公子变了,变得冷静多了,但他还缺乏历练,做事情太过天真了,我想,让他吃吃苦也好啊,有我们三个人看着应该不会出事的,但愿他能继承主公遗志吧。”
江东富春,孙氏的老家,江东猛虎孙坚的葬礼正在举行。
我心情沉重的看着孙坚的灵柩,不由自主的想起我这个英雄一世的便宜父亲。
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他的孤军奋战却使藐视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仓皇西窜。他的英雄气概,也使得别的军阀心生忌限。当他的孤军杀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对董卓赶尽杀绝之时,联军中的群雄却各怀鬼胎,故意按兵不动,天下之势已经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群雄自己的领土。而即使孙坚再勇不可挡,也难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讨董联盟。董卓讨伐战在没有得到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便匆匆宣告结束。
初平二年(191)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将星就此陨落。
《三国志》评论孙坚,说他“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史学家裴松之也说他“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
陆机:权略纷纭,忠勇伯世,威棱则夷羿震荡,兵交则丑虏授馘,遂扫清宗祊,蒸禋皇祖。……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
王夫之:孙坚之始起,斩许生而功已著,参张温之军事,讨边章而名已立,非不可杰立而称雄也;奋起诛卓,先群帅而进屯阳人,卓惮之而与和亲,乃曰:“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吾死不瞑目。”独以孤军进至雒阳,埽除宗庙,修塞诸陵,不自居功,而还军鲁阳。当斯时也,可不谓皎然于青天白日之下而无惭乎?故天下皆举兵向卓,而能以躯命与卓争生死者,孙坚而已矣。其次则曹操而已矣。
洪迈:董卓盗国柄,天下共兴义兵讨之,惟孙坚以长沙太守先至,为卓所惮,独为有功。故裴松之谓其最有忠烈之称。然长沙为荆州属部,受督于刺史王睿。睿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及睿举兵欲讨卓,坚乃承案行使者,诈檄杀之,以偿囊忿。南阳太守张咨,邻郡二千石也,以军资不具之故,又收斩之。是以区区一郡将,乘一时兵威,辄害方伯、邻守,岂得为勤王乎?刘表在荆州,乃心王室,袁术志于逆乱,坚乃奉其命而攻之,自速其死,皆可议也。
不由自主的感慨:“讨伐董卓皆是孙文台之功也!可恨后世居然还把什么斩华雄败吕布的大功推到了刘备的头上,着实可恨!孙坚一生效忠汉室,为国尽忠尽力,无怨无悔,堪称一世英雄。若在治世,当比卫霍;生逢乱世,亦不失为一个汉朝版的岳飞!只是可惜,终为袁术所用,至死也不过是袁术手下一个小小的武将,成为了诸侯争霸的工具。也许他的早逝也是他的幸运吧,因为他不用再为诸侯效力,不会看到四分五裂的大汉,他可以到地下去为他的大汉尽忠了,只在人世间留下一个威武忠义之名!”
拜别我的便宜父亲,不,应该是亲生父亲吧,毕竟他是这具身体的创造者。
发自内心的给孙坚磕了三个响头。
父亲啊父亲,我对你是由衷的敬仰!霸王的武略一定会超过你!
送走诸侯的使者,告别送葬的亲友,看着不远处的亲人——两位母亲、孙权、孙翊、孙匡、孙朗、孙仁、发妻、幼女(历史上二乔是孙策周瑜的妾室,正妻不明,孙策长女是陆逊的妻子)。
我在心中大声地对自己说:“天下,我来了!”
第一卷 磨刀三年 第二章 丹阳募兵
更新时间:2011-06-21
葬礼之后,我拿上家中财物(没说的,孙家经商多年,家中颇有积蓄)风风火火的赶到丹阳,开始募兵之旅。
丹阳兵意思是指出身于丹阳一带的精壮兵士,袁术曾经以:那地精兵辈出而闻名。来评价丹阳。后来,吴国的丹阳太守岑莹对晋作战里面,仅仅率领500余丹阳兵,头绑青巾,只执刀盾。数次向晋军的阵地冲锋,突破晋军的坚牢防守。丹阳兵之勇令人闻风丧胆。
另外,李陵五千死士也是来自丹阳的精兵,在李陵进袭匈奴时,以五千人抗击匈奴八万精骑,在援兵不至的情况下竭力死战,最后只剩四百人撤回关内,主帅李陵被迫投降,副帅韩延年战死。以匈奴骁骑之勇,五千丹阳兵竟然能令单于丧胆,几乎要撤退,最后探知李陵无援才敢进攻,丹阳兵善战可见一斑。
因此,丹阳兵被我视作翻身的筹码。
“走吧,阿蒙。”
“公子,我看这里有点不对头啊”我的小书童阿蒙说道。
“怕什么,不入虎|岤焉得虎子,丹阳兵素来以勇武闻名天下,若是连这点勇气也没有,还想招募丹阳兵?我现在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私自募兵乃是违法的事情,但是收服山贼就不一样了,任何人都无话可说的。只要收服两三个山寨,那便足以组成一支雄师。”再加上我的二十一世纪的战略远见,刘表区区一个守土之贼算什么,我心中暗暗想到。
“这位小兄弟,我叫孙策,我想见你们大当家。”说罢,递给他一串大钱。
过了一会儿,“进来吧,我们大当家的同意见你了。”
“乌程侯孙坚长子孙策见过大当家的。”
“你是孙策?你来有何事?”一个满脸刀疤面目狰狞的丑汉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只顾着他怀里的女人说道。
“早听说这是全丹阳最有名的山寨,人数超过两千人,只是弟兄们的手头有些紧,我来是想改善改善弟兄们的生活,顺便向大当家的借点人,组建一支雄师,这是我的一点小小的心意。”说罢,我递给他一袋珠宝。
看见珠宝,这家伙顿时眼冒金光:“你想借多少,干什么?”
“不多,就五百人,事后另有报酬。”我满脸真诚道。
“现在天色已晚,你们先下去休息一下吧,待我和几位当家考虑一下,明天给你答复。”说罢,我和阿蒙便被押送到了客房。
“你在想什么呢,好好睡觉不懂啊!”我佯怒道。
阿蒙:“公子,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我想我们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呵呵,你这个胆小鬼,杞人忧天。”
“那公子睡吧,我去探探风声。”
另一间房内,“老二,你觉得这事怎么样?”“大哥,我觉得孙策这人挺豪爽,长得也很帅,咱和他做生意应该不会吃亏,况且最近管得严,弟兄们都两个月们讨生活了。”
“大哥,我不同意二哥的话,大家跟着您混了半辈子,您把我们借给一个黄毛小子算什么回事?况且那边袁术和刘繇就要开战了,一旦他们打起来咱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何必去听一个小孩子的差遣。”一旁老三祖风道。
“三弟,那你说怎么办,我们已经收了他的礼了。我们兄弟三人就你最聪明,你倒是想想办法啊。”一向憨厚的老二祖权又道。
“是啊,老三,这就我们兄弟三人,你就放心的说吧。”老大祖朗道。
“二位哥哥,要我说咱们一不做二不休,他们二人身上还有不少财物,足够弟兄们过一阵子了,咱们不妨做了他们两个,抢了东西,反正这杀人越货的事咱们也没少干。”祖风一脸滛笑。
“这只怕是有些不厚道吧,他们大老远的跑来求咱们,咱们却”祖权满脸不忍。
看到大哥还在犹豫,祖风又道:“孙坚在时,咱给这猛虎三分薄面,如今嘛这孙策不过是绣花枕头一个,中看不中用,莫非大哥是给这孙坚的名字吓怕了?”
“够了,我意已决,干了,我祖朗自出道以来还没有怕过谁!”门外好奇偷听的阿蒙飞速跑回我的房里。
月黑风高杀人夜,几把银刀直冲我房里而来。
“公子,公子,你快醒醒。”阿蒙急忙将我推醒。
“干嘛呀。”我一脸不满。
“我刚刚听到这群山贼要杀我们,我们快跑啊。”
“怎么可能,你听错了吧。”
“千真万确,”一支短箭从窗户飞进房间,“公子快从后窗跑。”
我和阿蒙急急忙忙地爬出窗外,这是,一支箭正中我的后心,还有一支之中我的右臂。在二十一世纪没有丝毫社会防范意识的不争气的我一下子就吃痛滚下了山,然后晕倒。
“大哥,他们滚下山了。”祖权道。
祖朗大发慈悲:“算了,财物我们已经拿到了,他们受了伤,又是黑夜,没理由能活下来的。”
在我昏迷之时,我被这个年紧十三岁的半大孩子拖到山下,结果,他也晕倒了。
此时三个中年人闻声快步走来。
“德谋,公覆,大公子怎么样了。”
“没事,大公子身体好着呢,箭上没毒,入肉不深,休息半个月就好了。相信此事之后大公子会有所成长吧。只可惜主公看不见大公子建功立业的样子了。”此人满脸泪痕的说道,“也罢,公覆,义公有何打算。”
“我们听你的。”另外两人毫不犹豫的说道。
“我已经和袁术说好了,袁术借给孙家一千丹阳勇士,我们可以暂时投到他的帐下,待时机成熟时再为主公报仇。”
“好吧,我答应你,但我们还是先把大公子送回富春老家吧。”
第一卷 磨刀三年 第三章 或得或失
更新时间:2011-06-21
回到老家已经一个月了,我至今也不知道阿蒙是怎么把我弄回来的,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一个月里我几乎没有说过话,什么人也没见,想了很多,我终于想通了几点:
我太狂妄太自以为是了,这是汉末三国,不是二十一世纪法治社会,这里有这里自己的生存法则,而我,却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连字都不认得几个。
我总以为我读过几本书,我熟知这里的历史和发展方向,我就可以像一只小蝴蝶一样,煽动自己的翅膀,便可以轻而易举的改变世界,改变历史,这实在是太天真的想法了。来到这个时代,我还只是一只小蚂蚁,没兵、没粮、没地盘就妄想改变世界,实在是可笑!当下,只有发展壮大自己才是正道。
自己能力太差,在二十一世纪的高考大省湖北省的应试教育之下,除了学了几天数理化语文英语以外,自己什么都不会,而这些被二十一世纪奉为神明的东西,在这里完全没用……幸好小时候读过几遍廿五史,才不至于对这里的事情一无所知。然而,在这个时代赖以生存的兵法、谋略、政道、论语、庄子、厚黑学……我从来没看过。因此,强化自身能力才是当务之急。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凡是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的人,都不是小角色。就算是被称作傻子的刘表刘璋等人也一样,都是雄霸一方的诸侯,都有自己的能力。
总而言之,现在的我还只能被这个世界所同化,我还没有与天下群雄交锋的力量和气度。此时,恐怕只有按照历史上孙策的脚步发展才是最好的办法。
如今我应该分为双管齐下:一面派老管家俞河为我屯粮蓄财,另一面我要不断的强化自己。只有自己有能力了才能征战天下。不过孙策这身体真没话说得,实在是好,相貌英武帅气以至外人见到我都叫孙郎而不叫孙伯符,武艺根基扎实,是难得的练武奇才,孙坚再世是就曾说假以时日孙策的武艺必在他之上……
想到这里,我又兴奋起来,一扫这些天以来的不快。
“芸儿,我饿了。”我在房中大喊。
不久,发妻端着盘子破门而入:“太好了,夫君,你终于开口说话了,你这几天不吃不喝,我们都怕你会出什么事啊。”
“我这不好好的吗,我已经想通了,不会再让你们担心了。”我在一旁狼吞虎咽道。
“那就好,夫君,我这里还有些财物,你先拿去用吧。”
看着这古代的娇妻,不由感慨,古代的女人真好啊,相夫教子。
“不了,我想先放下父仇,对了,你把家中的兵书和史书都拿来,我想我还欠缺很多东西。”
“恩。”吴芸(史书上没写孙策周瑜的正妻是谁,这里把她定为历史上吴国太吴家的小侄女)一脸激动。
“母亲。”看见孙坚的两位夫人走进来,我大声喊道。
“策儿,你没事了?”
“姐姐,我早说过策儿福大命大不会有事的,你看。”不等我答话,一向被孙坚和大夫人宠坏的二夫人后来的吴国太急忙说道。
“两位母亲,孩儿没事了,到是有件是想和你们商量一下。”
“你还要去给你父亲报仇?”大夫人急忙问。
“不,儿?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