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41部分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41部分阅读

    们就能以五十万人的军队去攻打漳水长城。”

    “五十万大军能否攻克长城,包围邯郸?三十万灾民转为军队,其他灾民为军队运送粮草辎重,我们是不是解决了灾民的生存问题?”

    大帐内鸦雀无声,人人目瞪口呆,谁也没想到武烈侯竟然拿出了这么个疯狂的策略,而这个策略偏偏一举多得,解决了当前所有的难题,唯一的麻烦就是中原的安全怎么办?按照武烈侯的这个策略,中原的军队、灾民都去河北打仗了,中原没有镇戍军队,岂不把中原拱手送给了齐国和楚国?但再一想,秦军一旦攻克了邯郸,灭亡了赵国,近百万大军一泻而下,齐国和楚国还能守住中原?

    这就是赌博了。如果秦军在最短时间内灭了赵国,齐楚两国当然守不住中原,反之,如果秦军久攻不下,在邯郸城下耗尽了力量,那就是最悲惨的结局了。

    “叔父,中原丢了怎么办?”公子扶苏忐忑问道。

    “现在中原还有什么?大饥荒爆发,粮食颗粒无收,灾民都跟我打仗去了,齐楚两国即便夺取了中原,拿到的也就是一块荒芜之地。”宝鼎不屑地说道,“齐国攻打中原,必然停止支援赵国。赵国缺少齐国的支援,败亡得更快。我倒是希望齐楚两国攻打中原,这样就可以在中原击败他们的主力,由此我们可以大大加快统一中土的步伐。”

    公子扶苏神色惊惶,犹豫良久问道,“叔父,父王会不会答应这个策略?”

    “咸阳宫还有更好的策略吗?”宝鼎冲着众人挥挥手,“马上按此策略拟定详细的实施办法,然后即刻执行。”

    或许是武烈侯的威信发挥了作用,也或许是眼前的危机压得中原的军政官长们喘不过气来,除了公子扶苏外,竟然没有其他人质疑武烈侯,这个策略就这样一致通过了。

    当天夜里,军政官员们经过反复商讨,拿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武烈侯下令,急奏咸阳,同时命令军政官长们以最快速度招募灾民组建军队,而镇戍秦楚、秦齐边境的军队则十万火急赶赴大梁集结。

    灾民们期待武烈侯拯救他们的生命,武烈侯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几天之后,武烈侯的命令传遍新郑及其周边地区,青壮入伍,老弱妇孺运送粮草辎重,大家一起渡河北上,到河北杀出一条活路。

    灾民们没有选择,如其坐以待毙,不如去河北打仗。去年武烈侯带着河北灾民南下江南杀出了一条活路,今年武烈侯同样可以带着中原灾民渡河北上杀出一条活路。只要跟着武烈侯,就有生存的希望。

    =

    武烈侯一声令下,上百万中原灾民跟在他的大旗后面,向大河急速飞奔。

    与此同时,中原镇戍军队弃守边镇,赶赴大梁集结。

    十二月上,武烈侯抵达白马津,三十五万新军在桓齮、司马锌和蒙武的统率下,开始分发武器,整军训练。这三十五万人的战斗力极其有限,因为武器暂时不足,至少有一半人的手里拿的都是木棍。

    咸阳迟迟没有答复。武烈侯到了中原就逼迫中枢改变河北攻击策略,这让中枢措手不及,更令秦王政十分恼火。如果中枢同意武烈侯的奏议,那事实上等于承认自己的攻击策略错了,这让秦王政和中枢无法接受。

    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原局势的变化传递到赵齐楚三国,赵国震骇,齐国和楚国则是惊疑不安,武烈侯竟然置中原安危于不顾北上打河北,目的何在?

    第一卷 崛起 第307章 赵国长城

    第307章 赵国长城

    武烈侯拿出的策略看上去是一次性解决中原危机,尤其把中原灾难转嫁于河北的做法明显可以改善中原的困局,但这一策略风险太大,一旦秦军未能在河北战场打破僵局,大秦极有可能丢掉中原。河北没有拿到,中原又丢了,这个损失咸阳无法承受,所以中枢经过反复商议,就是不敢拿出决策。

    丞相隗状和王绾对此非常慎重,此策失败,倒下的不仅是武烈侯,武烈侯背后的势力都将遭遇重挫,尤其老秦人和熊氏外戚,必定首当其冲。

    隗状和王绾因此劝谏秦王政,从大一统的长远利益出发,大秦必须确保中原,所以还是考虑撤离河北战场,全力救助中原为上策。此仗打了快半年了,赵齐燕三国损耗惨重,尤其赵国,奄奄一息,倾覆在即,即便给它一年时间,邯郸也恢复不了元气。以隗状和王绾的预测,这场席卷大河南北的大饥荒至少要延续两年左右的时间,时间拖得越长对赵国越不利,所以只待大秦稳定了中原,随即可以再攻河北,那时必定可以一鼓而下,如此大秦可用最少代价赢取最大战果。

    隗状和王绾的建议在中枢占据了上风,但秦王政和关东人却不能接受。

    现在撤离河北战场,这一仗算是无功而返,但显然为下一次攻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加上席卷大河南北的大灾难,秦王政和关东人可以找到充足的理由推卸此仗失利的责任。然而,假如形势如此发展,他们打击武烈侯的目的就无法实现,相反,武烈侯到了中原就迫使咸阳宫做出了撤离河北战场的决策,这令咸阳宫颜面大失,让秦王政和中枢的威信遭到重创。等到武烈侯缓解了中原危机,稳定了中原局势,武烈侯的威望就更高了,咸阳宫岂肯做这种搬石头砸自己脚的事?这不是自取其辱吗?既然如此,把武烈侯调到中原干什么?拱手送给他一个大功劳?

    秦王政和关东人反复权衡之后,最终一咬牙,决定宁愿丢掉中原,也要打倒武烈侯。

    假如按照隗状和王绾的建议,那么武烈侯在这次决策之争中等于重挫了咸阳的威信,接着他又拿到稳定中原的功劳,其后他还要拿到吞并赵国的功劳。一两年之后,武烈侯及老秦人等势力功勋盖世,实力暴涨,必然会对咸阳宫造成重大威胁。到了那个时候,咸阳宫就很难与武烈侯抗衡了,一旦武烈侯及其所属势力控制了朝政,必然会以他们的利益需求来修改国策,咸阳宫不仅被动,而且王权会受到严重掣肘,至于中央集权的设想,基本上可以永久搁置了。

    这关系到大秦的未来,国祚的存亡,相比起来,丢掉中原一块国土算什么?

    “如果武烈侯攻克了漳水长城,包围了邯郸,打破了河北战场上的僵局,我们怎么办?”

    太尉尉僚提出了一个让众人都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假如武烈侯取得了河北大战的胜利,那对咸阳宫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一场后果远远超过大饥荒的灾难。

    武烈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攻克了邯郸,灭亡了赵国,可谓功高盖世,咸阳宫拿什么去抗衡武烈侯?

    当年昭襄王与武安君白起矛盾激烈,两者公开相斗。武安君控制了军队,邯郸大战一打就是两年,这对大秦国力的消耗可想而知,但昭襄王在上决不屈服,毅然杀了武安君,而付出的代价就是大秦终止了统一步伐,大秦国力倒退,在其后的三十年里一蹶不振,直到武烈侯崛起,才在中原战场上打开了局面,取得了突破,一扫三十年来的颓势。

    今日河北一战假如武烈侯打赢了,大秦将再度重演君臣对峙一幕,昭襄王和武安君打得两败俱伤的悲剧必将在秦王政和武烈侯之间重演。

    历史何其的相似。

    宫内的老太后死了,熊氏外戚被赶出了咸阳,大王依靠关东人独揽权柄,但大王未能控制军队,大王和以老秦人为首的军中统率们形成对峙局面,而代表老秦人利益的武烈侯向咸阳宫提出了分封的要求。当然,武烈侯和当年的武安君一样,没有公开要求分封,但迫使咸阳宫修改国策以分封功臣的愿望是一致的。

    分封诸侯违背了国策,但功勋盖世的文臣武将们面对统一大势,谁不想乘机攫取足够的权力和财富?

    德高望重的昭襄王付出了惨重代价诛杀了功高盖世的武安君白起,赢得了这一场事关大秦存亡的斗争。今天的秦王政距离“德高望重”很远,他的“文治武功”与他的先祖昭襄王有天壤之别,而武烈侯的战绩虽然不能和武安君白起相比,但一旦拿下河北,武烈侯的战绩也极其显赫了,这种情况下,秦王政在与武烈侯的对抗中,就没有他先祖昭襄王曾经拥有的巨大优势了,所以,他的上的“败北”是可以预见的。

    蒙嘉、冯劫等人面面相觑,在这个问题上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武烈侯屡创奇迹,谁敢说这次他就不会再创奇迹?

    秦王政想了很久,问尉僚道,“在你看来,武烈侯的胜算有多大?”

    “我们之所以对河北大战失去信心,是因为我们没办法救助中原灾民,而等到大河封冻,河北灾民大量涌入中原,中原局势陷入大混乱之后,中原旦夕不保。基于这种分析,我们认为河北大战已经没有取胜的希望了。现在武烈侯把中原灾民带到河北战场,利用中原灾民扩建军队攻打邯郸,此策不但可以有效缓解中原危局,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阻止河北灾民涌入中原,因为我们攻得越猛,赵人死得越多,河北灾民就必然要更多地补充到战场上,最终也就没有多少人渡河南下逃荒了。”

    “大饥荒导致我们在的河北战场上难以为继,导致我们的中原岌岌可危,但武烈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中原灾民整编为军队投入河北战场作战,转眼就把劣势转化为了优势,一举扭转了中原和河北的困难局面。”尉僚抚须轻叹,目露钦佩之色,“武烈侯既然能在短短时间内扭转危局,当然也有办法攻克邯郸,所以在我看来,武烈侯至少有五成的胜算。”

    秦王政脸色微变,蒙嘉和冯劫更是暗自惊骇,沉默不语。

    “太尉可有对策?”蒙嘉问道。

    “此仗如果打输了,我们当然可以轻松自如地掌控大局,但此仗给武烈侯打赢了,武烈侯的功勋和威望自不必说,而咸阳的威信必遭重挫,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事。”尉僚抬头望向秦王政,郑重说道,“所以,臣的建议是,新年之后,大王便择机赶赴中原,始终牢牢控制大局。”

    “御驾亲征?”蒙嘉吃惊地问道。

    尉僚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御驾亲征。此仗假如打输了,大王亲临中原,可以激励将士们的士气,可以指挥将士们不惜代价守住中原。反之,假如此仗打赢了,大王亲临前线,不但可以激励士气,还可以拿到灭赵的功勋,狠狠压制武烈侯。”

    秦王政和蒙嘉、冯劫相视无语。

    这不就是“打劫”吗?武烈侯辛辛苦苦围住了邯郸,胜利的果实唾手可得,突然,秦王政到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果实摘走了。这事做得不地道,但舍此以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秦王政考虑良久,断然挥手,“准了。”

    =

    在秦王政的强势压制下,丞相隗状和王绾等大臣最终未能阻止秦王政的决定,武烈侯的攻击策略获得了中枢的认可。

    秦王政随即下令,命令武烈侯即刻扩军攻打邯郸,巴蜀和东南的粮草武器全部转送中原。

    秦王政又急告北部军统率王翦,命令他筑垒死守,牢牢牵制李牧和赵军主力,以策应武烈侯在漳水长城一线的攻击。

    很快,武烈侯再奏咸阳,恳请秦王政调集北疆军一部火速南下上党,出壶关,从滏口陉方向越过太行山,直杀邯郸城。

    滏口陉距离邯郸不过两百余里。当初冯氏率上党郡投靠赵国,随后便爆发了秦赵长平大战,赵国就是从滏口陉向上党运送粮草辎重。其后赵国在滏口陉修筑了关隘,因为地势险要,秦军一直未能突破此处。

    秦王政再次采纳了武烈侯的建议。他已经决定御驾亲征,当然没有必要阻扰武烈侯的攻击之策。现在形势变了,凡武烈侯所需要的,咸阳都无条件支持。秦王政决心已下,不惜代价也要拿下赵国,否则他功勋不足,威望不足,未来何以驾驭天下?

    秦王政下令,羌廆(hui)率三万北疆军火速南下上党,从滏口陉方向攻击邯郸,与北线王翦、南线武烈侯形成三路夹击之势。

    =

    大河南北,大雪纷飞。

    武烈侯和公子扶苏率十三万中原主力渡河北上,直杀漳水河。

    与此同时,巴蜀、东南的粮草辎重转送中原,白马大营的三十五万新军全部配备了武器,而几十万老弱妇孺做为大军的民夫,在死神来临之前终于得到了救助,他们的生命被武烈侯从死神的手里夺了回来。

    武烈侯命令桓齮、司马锌统率新军于新年之后渡河北上进入战场,刚刚从江南赶来的魏起等护军府官员则全权负责组织几十万老弱妇孺为大军运送粮草辎重。

    =

    秦军南线大军于漳水河一线布阵。

    南部军统率行辕位于漳水河北岸五里外的武城。这座城池实际上就是进出长城和漳水河的要隘,秦赵两军为争夺武城曾数次拼杀,秦军屡屡攻克武城,却屡屡受阻于长城。眼见邯郸城就在百里之外,却可望而不可及,徒呼奈何。

    杨端和、王贲带着各军统率出迎三十里。听说武烈侯重返中原后,众将都已经在期待这一天了,如今看到武烈侯带着五十万大军北上,当真是又惊又喜。无疑,有战无不克的武烈侯,有近六十万大军,邯郸城可以说是囊中之物了。

    进了行辕,杨端和、王贲向武烈侯禀报军情。

    今夏杨端和、王贲、辛胜、冯毋择、章邯等人率七万大军北上攻击,激战数月,却一直受阻于漳水河,寸步难行。最近两个月,戍守长城的赵军统率赵葱,齐人颜聚展开了凶猛反击,与秦军血战武城。赵军损失惨重,但秦军也为此付出了近万人的代价。

    “进入隆冬之后,漳水河封冻,形势转而对我有利。”杨端和指着地图对众人说道,“漳水河封冻,冰面坚硬,漳水河随即不再成为阻碍,我攻城大兵可以直接推到长城脚下展开攻击。”接着杨端和把大军的大兵数量,各军所属位置以及攻城部署做了详细解说。

    “目前长城守军虽然数量众多,但缺乏粮食、武器和防寒衣物,战斗力锐减。”杨端和笑道,“以我现有兵力,强行攻城损失肯定很大,但武烈侯今天带来了十三万大军,新年后两位大上造还要带三十五万大军赶到战场,不出意外的话,半个月之后,我们就可以越过长城,包围邯郸。”

    宝鼎笑笑,转头望向公子扶苏,“你是大军统率,你看看这一仗怎么打?”

    大帐内霎时安静下来,众将的目光齐齐望向了公子扶苏。

    宝鼎这句话提醒了众将,公子扶苏地位特殊,此仗过后,公子扶苏肯定要封君,也极有可能在武烈侯的帮助下问鼎储君。一旦公子扶苏做了大秦的储君,那在坐诸将的未来就和这位年轻储君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公子扶苏的神色十分紧张。虽然在这之前武烈侯已经做了详细交待,但此地就是战场,他的话一言九鼎,直接决定了战斗的胜负,决定了他自己和大秦未来的命运,所以他没有理由不紧张。

    宝鼎冲着他微微一笑,目露鼓励之色。

    公子扶苏站了起来,深深吸了一口气,大声说道,“大饥荒正在大河南北蔓延,这一形势对敌我双方都不利,但相比起来,我大秦形势更为严峻,因为我们的对手不仅仅是赵国,还包括齐楚燕三国。此次中原集结全部力量北上,其目的就是毕其功于一役,失败在此一举。”

    公子扶苏随即把中土大势和中原面临的深重危机做了一番解说。中原秦军这次是破釜沉舟了,置之死地而后生,赢了就此奠定统一大业,将士们加爵升官,输了可能会丢掉中原,遭遇重创。

    公子扶苏的紧张情绪渐渐消散,一股指点江山的豪迈之情逐渐展露。宝鼎望着眼前这位慷慨激昂的少年,心里很有一股成就感,此仗过后,就把他推上储君之位,大秦的历史终究还是在自己的手中一点点地改变了。

    “时间是重中之重。”公子扶苏最后说道,“攻克长城包围邯郸并不难,难的是攻克邯郸。长平大战后,我几十万秦军南北夹击邯郸,前后鏖战了两年多的时间,但最终功亏一篑,大秦因此遭受重挫,直到今天才再一次逼近邯郸。但此次形势对我非常不利,如果我们像上次邯郸大战一样,久攻不克,其结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不但要在半个月内包围邯郸,还要在未来两个月内攻克邯郸。也就是说,在春耕之前,我们必须拿下邯郸,否则,我们就没办法组织人力进行春耕。没有春耕,我们就没有秋粮。没有秋粮,大饥荒必定要延续到下一年。可以想像一下,连续两年的大饥荒将造成何种可怕的后果。”

    公子扶苏涨红着脸,用力挥动手臂,“从明天开始,我们就展开攻击,展开最猛烈的攻击,拿下长城,直杀邯郸。”

    众将轰然应诺。

    =

    大雪停了,但大战爆发了,将近二十万秦军向长城发动了猛烈攻击。

    宝鼎身先士卒,亲自带着黑鹰锐士冲杀在最前线。

    武烈侯武技高超,代北的惊天一刺一直是将士们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这次亲眼看到武烈侯冲上长城,与敌人浴血厮杀,秦军将士们的热血了,在震耳欲聋的鼓号声里,一批批悍卒前赴后继,像潮水一般冲向城墙。

    赵军誓死捍卫长城,与秦军以命搏命,战况极其惨烈。

    新年就在惊天动地的厮杀中,在鲜血四射的搏斗中悄然度过。

    新年过后,桓齮和司马锌两位老将军带着三十五万新军进入了战场。

    赵人望着城外黑压压的秦军战阵,彻底绝望了。

    这一天的战斗秦军占据了绝对上风,但赵人还是依靠自己的勇敢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入暮时分,秦军撤出战场,准备明天的决战。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大军就可以攻克长城了。

    行辕里,公子扶苏和公子婴冲进了帅帐。

    宝鼎赤着上身站在大帐中间,两位墨家医匠正在给他清洗身上的伤口,丢弃在地上的盔甲和战袍上沾满了血迹,浓烈的血腥味弥漫在冰冷的军帐里。

    “叔父……”两位少年停下脚步,躬身施礼。对这位叔父,两人崇拜到了极致,恨不得一夜长大,也跟在叔父后面冲锋陷阵,浴血杀敌。

    宝鼎微微皱眉,问道,“何事匆忙?”

    “叔父,对面来人了。”公子扶苏兴奋地说道,“赵人坚持不住,要投降了。”

    “信使在哪?”

    “在行辕外面。”公子婴说道,“他自称是叔父的故交,坚持要拜见叔父。”

    “叫他来见我。”宝鼎冷笑道,“他今天才跑来见我,我倒想听听他给我什么条件。”

    第一卷 崛起 第308章 势如破竹

    第308章 势如破竹

    郭奉在赵高的陪同下心惊胆战地走进了帅帐。

    帐内的血腥味让他窒息,而高踞上座的武烈侯披着一件锦袍,正冷森森地盯着他,好似一头择人而噬的猛兽,杀气凛冽。郭奉两腿打颤,如坠冰窖,脸色霎时变得异常苍白。

    郭奉跪倒在案几之前,大礼参拜。

    武烈侯冷“哼”一声,手指坐在身边的公子扶苏,“你认识他吗?”

    郭奉急忙点头。自从和武烈侯达成约定后,郭氏在白氏、孔氏的帮助下,暗中把一部分财产已经转移到了中原。武烈侯离开中原前,曾把郭氏介绍给了昌平君熊启,而熊启也一直与郭氏保持着联系,得到了邯郸的很多机密讯息。

    郭奉又大礼拜见公子扶苏。扶苏倒是很惊讶,不知道这个陌生人是何种身份。熊启与郭氏虽然保持着联系,但事关蓼园机密,熊启也是非常谨慎,并没有向扶苏透漏分毫。

    “他的族兄就是赵国国相郭开。”赵高低声向扶苏介绍道。

    扶苏更感吃惊,他万万没想到赵国郭氏竟然与武烈侯是故交,这里面所隐藏的秘密就多了。不过想到武烈侯至今还挂着秘军统率的官职,是紫府黑冰台的官长,此事也就不以为奇了。

    宝鼎又手指站在身后的公子婴,“这是长安君成蛟之子。”

    郭奉诧异地看了一眼公子婴。公子婴急切想知道父亲的生死,但这种场合轮不到他出言相讯,所以神态看上去既紧张又忐忑。郭奉可以猜到武烈侯向他介绍公子婴的意思,是以再行大礼,但并没有说话。

    “你是代表郭氏还是代表邯郸?”宝鼎问道。

    “郭氏。”郭奉毫不犹豫地说道,“武烈侯,我们曾有约定……”

    宝鼎伸手阻止郭奉继续说下去,“我给你的承诺,我自会兑现。你现在告诉我,邯郸是什么状况?”

    郭奉黯然苦叹。邯郸已经绝望。虽然李牧在宜安一线挡住了秦军主力的攻击,但武烈侯重返中原,短短时间内征募五十万大军北上攻击,给了邯郸致命一击。邯郸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督请齐国攻打中原,但大饥荒已成狂飙之势席卷齐国大部,尤其随着隆冬的来临,齐国即便动用储备也只能勉强支撑,临淄丧失了攻击中原的最佳机会。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齐国不但向赵国提供了大量的粮草武器,还有成千上万的义士节侠赶赴河北战场合纵抗秦,灾情爆发后,齐国甚至暗中驱使十几万青壮灾民帮助赵国抵抗秦军。

    齐国合纵抗秦的最终目的虽然是利用赵国消耗秦军,让秦赵两国打个两败俱伤,以便齐国从中渔利,但这一次齐国不遗余力的帮助还是让赵国顽强支撑到了现在,也的确达到了消耗秦赵两国的目的,然而,天不遂人愿,齐国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合纵战场上,把大量军队部署在秦赵齐三国的边境之处,打算随时攻击河北和中原,结果忽视了这场灾难的严重性,等到大饥荒随着冬天的寒风席卷齐国的时候,齐国再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

    大半年时间对赵国的支援是个惊人的数字,但齐国有四十年的储备,临淄上上下下都充满着自信,期待着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横扫大河南北,重建中土霸主地位,可惜的是,过度的自信终究酿成了大祸,这场大饥荒犹如决堤洪水,突然间就摧毁了临淄的强国之梦。

    武烈侯重返中原,征募大军,集结中原所有力量北上攻打邯郸,摆出了一副宁愿丢掉中原也要拿下邯郸的架势。这个消息在武烈侯的蓄意安排下,很快传遍大河南北。赵人在恐惧绝望的同时,也掀起了一逃亡的高嘲。邯郸和河北各地的贵族、官僚、富豪们纷纷逃奔齐国,而这股逃亡大潮迅速演变为一轮逃亡大风暴,河北庶民们也纷纷加入了逃亡大军,结果赵人以死护国的信念瞬间摧毁,而齐国却迎来了铺天盖地的难民。

    齐国当前的局势可谓雪上加霜。无奈之下,齐国不得不停止了对赵国的援助,转而集中所有力量赈济灾民,稳定郡县,确保齐国在最短时间内度过这场灾难。春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只要确保春耕,齐国就能在秋收后彻底摆脱大饥荒的打击。

    齐国局势直接影响到了赵国,邯郸陷入绝望,赵王迁和文武大臣们不得不开始谋划逃亡大计。往哪逃?逃到什么地方才能求得生存,延续国祚?

    有大臣建议北上入代。代地还在赵国的控制之中,李牧手上还有代北大军,在李牧的卫护下,赵王迁和中枢可以暂时避难于代地。只要赵王和中枢还在,李牧和军队还在,赵国就还有机会反攻河北。

    但是代地处在匈奴人和秦人的包围之下,代地又是李牧的老巢。赵王和中枢入代,犹如羊入狼群,只有挨宰的份,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于是有大臣建议避难于齐国或者燕国。燕国地处东北陲,财赋贫瘠,人口较少,国力较差,而且其北长城外有匈奴人和东胡人,南长城外马上就有秦人的军队,避难于燕国不但让自己深陷绝境,也会连累燕国败亡,所以,最后只剩下一个选择,避难于齐国。

    谁料想这个计策遭到了大将军李牧的强烈反对。李牧认为只要赵王和中枢与将士们齐心协力,以死卫国,一定能守住邯郸,守住国祚。赵国坚持不住了,秦国又能坚持多久?退一步说,就算邯郸守不住了,赵王和中枢也只能北上入代,退守代地。代地是赵国的国土,赵王只有坚守自己的国土,才能激励士气,带着赵人奋勇作战。避难于他国,指望他国的帮助守住国祚,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即便有一线希望,赵王所受的屈辱和赵国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难以想像。

    郭奉说到这里已是黯然垂泪。亡国之痛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难以接受,就算郭氏早有心理准备,此刻也是痛彻入骨。不过没办法,人都要生存,郭氏也要生存,郭氏还没有高尚到要与赵国共存亡的地步。在亡国之刻,郭氏必需为生存而挣扎,为此郭奉到了秦军大营拜见武烈侯,打算为郭氏谋一个最好的出路。

    “郭相国的决策是什么?”宝鼎问道。

    邯郸的现状和宝鼎的估猜大致差不多,但狗急了还要跳墙,不要说亡国之刻的赵人,虽然此刻有些人想着逃命,有些人想着投降,但更多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有拼个玉石俱焚,像李牧和一些热血军人,还有一些情高尚的有志之士,他们在最后之刻爆发出来的力量必将给秦军造成重大伤亡,这是宝鼎必须防备和竭力要避免的事。

    郭奉迟疑未语,目光从公子扶苏、公子婴和赵高的脸上迅速扫过,显然是想和武烈侯私下商谈。

    宝鼎微微摇头,示意郭奉不要担心,无论是公子扶苏、公子婴还是赵高,都是宝鼎绝对信得过的人,何况这种事牵扯到的蓼园利益有限,宝鼎也无意与郭氏做私密谈判。

    “如果咸阳能保证郭氏的利益,相国愿意献城投降。”郭奉低声说道。

    宝鼎当即摇头,“我在离开中原前就曾对你说过,必须杀了李牧,否则我不会保证你郭氏的利益完好无损。”

    郭奉无奈叹息,“武烈侯,形势发展到这一步,诛杀李牧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就算我们想杀他,但杀得了吗?现在秦军大兵压境,李牧手握重兵,直接决定着赵国的存亡,你可以想像一下,现在李牧的权威有多大?赵王的命令对他又有多大的作用?李牧否定了中枢决策,要坚守邯郸,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退守代北,邯郸可敢反抗?赵王和相国可敢坚持决策?”

    宝鼎冷笑,“你以为我会相信?李牧不死,代北大军不散,我即便拿到了邯郸,最后也要与李牧决战。我并不是不敢与李牧决战,而是我没有足够时间与其决战。你知道目前大饥荒所导致的后果,不管是河北还是中原,若要尽快摆脱大饥荒对无辜生命的,我们就必须在春耕之前结束战斗。目前距离春耕不足两个月,你说我有没有足够时间与李牧决战?”

    郭奉低头不语。

    “你抬头看着我!”宝鼎用力拍了一下案几,厉声说道。郭奉惶恐抬头,目露畏惧之色。

    “是打仗死得人多,还是天灾死得人多?”宝鼎怒声质问,“如果我们不尽快阻止大饥荒,让大饥荒延续到明年,你自己想一想,河北还能剩下多少人?难道在你郭氏的眼里,芸芸众生的性命还比不上你家的那点财富?杀了李牧,郭氏就有拯救数百万苍生的功绩,如此功绩,咸阳岂会视而不见?”

    “武烈侯,请你给我们一点时间。”郭奉哀求道。

    宝鼎断然摇头,“明天我将发动全面攻击,我六十万大军将向长城发动最后一击,明天黄昏之前我肯定能拿下长城,两天后我将包围邯郸。”

    “武烈侯……”郭奉跪倒在地,痛声哀求,“武烈侯,请你给赵人一条生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根本杀不了李牧。”

    宝鼎冷笑,考虑良久后说道,“好,你回去告诉郭相国,从我包围邯郸那一天开始,半个月之内他必须杀了李牧,否则,后果自负。”

    郭奉再不说话,急速返回邯郸。

    =

    当夜,宝鼎召集各军统率,详细部署攻击之策。

    桓齮和司马锌不仅带来了三十五万新军,还带来了近五千架大型攻城器械,这样整个长城一线仅攻城云梯就有近八千架,可以一次性让五万将士同时攻城。

    天一亮,五十多万秦军将士全部出动,在大约十里长的战场上展开了疯狂攻击。

    激战到午时,秦军在十几个地方成功突破了赵军的长城防线,各突破选锋军随即向纵深,对戍守长城的赵军展开包围。赵军长城守将赵葱、颜聚果断下令,弃守长城,撤回邯郸。

    黄昏时分,秦军攻克漳水长城防线,公子扶苏率军连夜向邯郸杀进。

    此刻武烈侯已经与蒙武、杨端和、王贲、辛胜、冯毋择等人各率突击大军逼近了邯郸城,章邯和蒙毅更是在邯郸城三十里处与赵军激烈交战。

    =

    正月初七,秦军杀到邯郸城下,从东、南两个方向逐一扫清外围堡垒。

    邯郸大乱,城内赵人纷纷逃亡,从北门方向直奔东阳郡。东阳郡在邯郸以北,再往北就是中山郡。李牧的大军就在中山和东阳两郡的交界之处呼沱水与秦军激烈厮杀。

    赵王迁和文武大臣连夜逃离邯郸,暂避于东阳郡首府鄗(hao)城。

    赵王迁命令李牧分兵支援邯郸,死守邯郸。李牧赶到鄗城,当面劝谏赵王重返邯郸,与邯郸军民据城死守。大王离开了邯郸,邯郸士气低迷,还守得住吗?李牧愿意陪着赵王重返邯郸坚守。

    赵王迁当然不会再回邯郸。邯郸城下有几十万秦军,一旦被包围,城内军民拿什么坚守?中枢大臣一致反对,相国郭开更是建议北上入代。李牧坚决反对,现在形势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什么要撤离河北?

    正当赵国君臣还在为是否坚守邯郸激烈争论的时候,武烈侯指挥秦军扫清了邯郸城东南方向的所有堡垒,接着命令杨端和和王贲各率一部同时向西、北两个方向展开攻击,邯郸城随时都有可能陷入秦军的全面包围。

    赵王迁和中枢至死也不愿重返邯郸。就在此刻,王翦在宜安一线发动了攻击,前线形势异常危急。李牧无奈之下,只好返回宜安前线。

    李牧刚刚离开鄗城,赵王迁就急令邯郸守将赵葱和颜聚,马上撤离邯郸,率军赶赴鄗城汇合。既然李牧要坚守河北,那就让李牧坚守吧,他要带着军队火速北上入代。

    然而,这个命令刚刚送到邯郸,邯郸城就被包围了。北疆军统率羌廆(hui)率军突破了滏口陉要隘,杀到了邯郸城下,与武烈侯顺利会师,这大大加快了包围速度。

    赵葱和颜聚无心再守邯郸,指挥大军连夜突围而逃。

    =

    正月十二,秦军四面攻打邯郸城。半日之内,攻克邯郸。

    入暮之后,各军统率齐聚行辕,兴奋激动之余,对武烈侯更是钦佩到了极致。武烈侯再一次创造了奇迹,短短时间内不但逆转危局,还攻克了邯郸,基本上完成了灭赵大业。很多统率至今还陷在这种惊天逆转中,不知道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个惊天逆转背后的秘密知者甚少。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攻击策略的改变,而策略之所以改变,就在于武烈侯有决心放弃中原。谁愿意放弃中原?咸阳中枢不愿意,中原的军政官长们更不愿意,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大秦的兴衰。

    不愿意放弃中原,导致中原二十万大军有十三万兵力用作镇戍,投到河北战场上的兵力不过区区七万人马,这导致河北战场陷入僵局。

    武烈侯奉命重返中原,对于他来说,他也想守住中原,但守住中原的唯一办法是主动出击,以河北战场的胜利来确保中原的安全。继续被动防守的结局是两者皆失。此策一般人提出来咸阳不会同意,偏偏咸阳要乘机打倒武烈侯,于是抱着宁失中原也要打倒武烈侯的决心,咸阳也就顺势改变了策略。

    其实到目前为止,在前方攻城拔寨的就是中原二十万大军,那三十五万由灾民组建的新军至今一箭未发,纯粹是扯着虎皮做大旗,跟在后面狐假虎威,但其威慑作用却是发挥到了极致,彻底摧毁了赵人以死卫国的信念。

    大帐内,武烈侯站了起来,拍拍手,示意众将安静下来。

    现在武烈侯的威望太大了,即便是一帮老将军对他也是心服口服。帐内顿时安静下来,众将都兴致勃勃地望着武烈侯,等待他讲解下一步的作战部署。长城攻克了,邯郸也拿下来了,但众将心里都清楚,赵国的主力大军还在,只有击败了李牧,围歼了代北军,才算真?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