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灾民蜂拥南下。”
“我知道,大河挡不住饥民求生的脚步。”宝鼎点头叹道,“中原大劫将至啊。”
“武烈侯难道就不能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我也是有心无力。”宝鼎再叹,“你应该知道,在今天这种局面下,咸阳肯定要责怪我去年救助代北之举。我如今承受了重压,现在我对咸阳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即便我认同邯郸的策略,咸阳会答应吗?”
“咸阳愿意丢失中原?”
“中原丢失,我承担主要责任。”宝鼎摇摇手,“我当然不会束手就缚,但邯郸应该知道我的处境。你带来的这个策略毫无诚意,我没办法答应。”
郭奉没想到武烈侯如此坦诚,他犹豫了半天,问道,“武烈侯的对策又是什么?”
“你我联手,共救灾民。”宝鼎说道,“舍此以外,别无它途。”
“如何联手?”
“我中原倾其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只要我能拿出来的,我绝不吝啬。”宝鼎说道,“邯郸也要倾尽全力,并向齐楚燕三国求助。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关系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苍生性命的紧要关头,邯郸不能背信弃义,在背后捅我的刀子。”宝鼎望着郭奉,神情异常严肃地问道,“你能给我承诺吗?”
郭奉自然明白武烈侯的意思,他连连摇头,“你知道,邯郸控制不了大将军。”
“那就杀了他。”宝鼎厉声说道。
“武烈侯,你这是要挟邯郸。”
“你我根本没有信任可言。”宝鼎说道,“我愿意救助赵国灾民,为此我甚至不惜与咸阳决裂,但邯郸呢?邯郸难道连一个承诺都不能给我?”
郭奉沉默良久,说道,“我即刻返回邯郸。”
“如果邯郸不能给我承诺,你就没有必要再为此事奔走了。”宝鼎说道,“中原的财力毕竟有限,若要确保河北度过这次灾难,最终还得向咸阳求助,所以我最后给你一个忠告,一颗人头和几十万生灵相比,孰轻孰重?”
离间计,公开的离间计,秦人为了诛杀李牧,摧毁李牧的代北军,可谓下了血本。从救助代北到今天救助河北,武烈侯看上去慷慨大方极尽仁义,但实际上目的就是一个,诛杀李牧,摧毁代北军。李牧和代北军完了,赵国最后一支防御力量没了,赵国也就倾覆在即。
邯郸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李牧,正是因为李牧对国祚极其重要,然而,现在邯郸陷入了两难之境,杀李牧则赵国岌岌可危,不杀李牧则赵国可能被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彻底摧毁。
郭奉不再去想这些令人绝望的事,主动向武烈侯提出商贸合作的恳求。
前面这番话就是郭氏向武烈侯示好,以赵国当前的决策来换取未来郭氏的生存。现今赵国的决策其实谈不上绝密,中土诸侯国随便分析一下都能估猜个大概。赵国时运不济,天时地利人和样样欠缺,奄奄一息了,郭氏为了生存,也只有选择在此刻出卖王国机密,不但可以卖个好价钱,还能让武烈侯提前做好对策。假如武烈侯策略得当,搞得不好还能误打误撞阴差阳错,有效缓解一下灾难给赵国造成的巨大伤害。
郭氏在赵国没有倾覆之前,打算把家族的财富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而当前中土最安全的地方无疑就是秦齐楚三国,但秦国实力最为强大,而秦国的武烈侯有天纵之才,攀附在蓼园的巨贾都在短短时间内获得了惊人的财富,所以郭氏急切希望进入蓼园,得到蓼园的庇护。
对于他们这些大世家大巨贾来说,逐利是他们世世代代的生存之道,哪里有利可图,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至于忠诚、节操等等,在他们的世界里永远屈从于利益。这是一个利益至上的时代,利益是基础,有了利益再谈忠诚和节操。
武烈侯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现在需要巨贾和巨贾们的财富做改变历史的大事,虽然谈不上来者不拒,但像郭氏这样的中土顶尖巨贾,蓼园还是热烈欢迎。当然,接纳他们的时机非常重要,比如郭氏,这时候接纳他,郭氏几乎无条件顺从,这可以让蓼园迅速将其融为一体。
郭奉心情复杂地告辞离去,而武烈侯的心情更为恶劣,因为在随后中原军政官长的议事中,面对几乎可以断定要出现的难民大潮,终于有人忍不住指责武烈侯去年救助代北之举是个大大的失策。
紧接着,秦王政十万火急来信。秦王政在信中大发雷霆,怒斥武烈侯因为去年策略的失误导致今年中原陷入了空前危机。
对于秦王政来说,秦国需要的是胜利,是更大的疆域,是统一大业,而不是所谓的仁义虚名。虚名终究是浮云,只有丰功伟业才能名垂千史。武烈侯太幼稚,竟然以举国之力帮助敌国救灾。秦王政对武烈侯的“疯狂”可以容忍一次,但绝不能容忍第二次。
宝鼎急忙回书。此次名为天灾,实为人祸。无论是受灾的赵国还是环伺一侧的齐楚两国,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转嫁灾难。这不以秦国的意志为转移,这场灾难的发生地点虽然在河北,但最终受到致命伤害的却是中原,而最终承担灾难后果的是秦国。
目前秦国有两条路,一是救助中原,无视河北。此策因为对灾难的后果严重准备不足,中原可能得而复失。一是未雨绸缪,集举国之力做好应对灾难大爆发的准备,从而力保中原,把这场灾难对中原、对秦国的伤害降到最低。只要中原不失,则统一大业不会受损。
宝鼎写好书信,让赵高、唐仰、司马昌等人仔细斟酌修改,力求把意思说透,说清楚。
赵高看了两遍,作了几处改动后,忽然颓然叹气,把手上的笔放了下来。
宝鼎皱眉问道,“有什么疑问?”
赵高恭敬躬身,“请恕下官言语不敬。”
宝鼎摇摇手,笑道,“自家人讲话,何来许多忌讳?但讲无妨。”
“武烈侯依旧认为去年救助代北并不是策略上的错误?”
“当然。”宝鼎说道,“如果去年不是先行救助代北,与李牧达成妥协,我大军如何得以迅速进入注句要塞,继而迅速抢占雁门,并在代北牢牢站住脚?我大军进入代北之后,天下局势由此改变,大秦无论是对塞外的匈奴人还是对中土东方诸国,在布局上都取得了先机,占据了优势,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既然如此,武烈侯为什么不在信中对大王的指责进行辩解?在行辕的军政官长议事上不做解释?”
宝鼎冷笑,“有必要吗?我倒想看看咸阳和中原有多少人想假装糊涂,借助此次危机来对付我。我喜欢和对手在阳光下交战,不喜欢在阴暗里下黑手。”
赵高沉吟少许,问道,“武烈侯的对手包括大王吗?”
宝鼎迟疑不语。
唐仰和司马昌却是面显惊色,担心地看着赵高。
良久,宝鼎摇摇头。
赵高手指书信,“那么,武烈侯在信中必须进行辩解,让大王承认你去年的策略没有错误,否则你这封信没有任何作用。”
宝鼎无意解释,他前世的经历告诉他不要和领导辩解,领导说你错了那就错了,更何况这是去年的事,当务之急是解决现在的问题,何必在过去的事上纠缠不休?如果双方关系弄僵了反而坏事,但没想到赵高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
宝鼎摇摇头,“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武烈侯了解大王吗?”赵高问道。
宝鼎再次摇头。他和秦王政接触时间有限,谈不上对秦王政有什么了解,很多时候,他都是依据历史上的秦王政来谋划对策。难道赵高了解秦王的禀性?或者他在宫中通过某种渠道在侧面对秦王的性格进行了了解?
宝鼎不再坚持,“你确定要解释?”
“一定要解释,要让大王认识到你的策略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失误过,这可以坚定他对你的信心。”
“好吧,做的隐蔽一点,口气委婉一点。”宝鼎接着问道,“还有其他疑问吗?”
“还有更重要的。”赵高说道,“武烈侯,你在这封书信里并没有拿出一个可以彻底解决这场危机的策略。你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缓解这场危机,并没有确实把握化解这场危机。”
“目前我们无法预测这场灾难到底有多大。”唐仰在一旁说道,“所以我们现在根本没办法拿出一个绝对可以解决危机的策略。”
“事实上就没有这样的策略。”赵高面无表情地说道,“武烈侯拿出的这个对策等于要调集大秦全部国力予以救助。此策看上去算是完美,即便灾难演变为我们所预测的最坏情况也应该可以支撑过去,但大王和中枢大臣们不会像我们一样以确保中原来制定解决之策,他们是从整个王国的利益来考虑,所以解决这场危机的策略必须首先符合大秦的整体利益。武烈侯的这个解决之策是否照顾到了大秦的整体利益?”
宝鼎和唐仰、司马昌互相看看,心里的自信急骤下降。
“此策最终还是为了维护大秦的整体利益。”司马昌说道。
赵高摇摇头,“以举国之力救敌国之灾,这也算照顾到了大秦的整体利益?这样吧,我换句话来说,假如武烈侯的策略在确保大秦利益的基础上可以绝对保证解决危机,那大王和中枢大臣们就没有任何理由反对。”
“此策应该可以解决危机。”唐仰皱眉问道,“目前情况下,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吗?”
“应该?”赵高大摇其头,“大王需要的是保证,而不是应该、或许。”
“这怎么可能?”司马昌苦笑道,“老天的事谁能说准?此事关系到中原存亡,谁又敢说保证?”
“正因为此事关系到中原存亡,关系到大秦兴衰,大王和中枢才会格外重视。”赵高说道,“如果武烈侯拿不出一个可以保证解决危机的策略,大王和中枢绝不会采纳武烈侯的建议。谁敢拿中原存亡、大秦兴衰当儿戏?在没有保证解决危机策略的情况下,大王和中枢宁愿放弃中原,也不会赔上整个大秦的国力。”
宝鼎望着赵高,望着这个从王宫里出来的官吏,终于意识到当足以威胁到大秦安危的危机出现之后,咸阳绝不会再任由自己在中原恣意妄为了,更不会让自己凌驾于咸阳之上对大王和中枢指手划脚。
难道秦王政现在就要对付自己?华阳太后死了,秦王政可以对付楚系外戚了,但偏偏自己从中作梗,设置障碍,谁知老天眷顾秦王政,陡然间降下一场空前灾难,瞬息把自己推进了绝境,却送给了秦王政打击自己的绝佳机会。这对秦王政来说可谓天赐良机。
宝鼎心如重铅,倍感重压。现今内陷困局,外遭灾祸,而咸阳磨刀霍霍,东方则有敌人虎视眈眈,各种矛盾危机一起爆发,让宝鼎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恐惧,难道我被老天抛弃了?老天爷不再眷顾于我了?
宝鼎把书信拿在手中反复阅读,然后换位思考,把自己假设为秦王政,最终他不得不承认,赵高说对了,假如自己是秦王政,自己绝不会拿大秦的全部国力去做这件除了博取仁义之名外再无任何好处的事。
自己是穿越者,穿越前又是最底层的小百姓,从身心到思想都倾向于劳苦大众,而无论是这个时代的贵族还是后世的权贵,都不会把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他们常常高举着国家和民族的大旗,肆无忌惮地欺凌、蹂躏和屠杀百姓。曹操有句震烁千古的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其实也就是这个时代贵族们根深蒂固不可更改的统治观点。
宝鼎把书信扔到案几上,黯然苦叹,“我们不能答应邯郸,那么邯郸最终只能采纳李牧之策。假如百万难民借道齐国进入中原,中原必乱,我们十有八九要丢掉中原。”
“咸阳正好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武烈侯。”赵高小声提醒道。
“早知如此,我还不如不打中原。”
赵高等人苦笑无语。这倒是实话,但人算不如天算,谁能想到今年大河南北会发生大旱灾?大旱灾必然引发大饥荒,其后果之严重,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中原和河北经过这场大灾难的打击,赵魏两国必定奄奄一息,而那时武烈侯再打中原,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救也是死,不救也是死。”唐仰叹道,“如今奈何?”
“不,你错了。”赵高说道,“不救肯定是死,所以肯定要救,问题是如何救,用什么办法才能在救活难民的同时让中原稳定,让咸阳受益,让赵国甚至其它东方诸侯都遭遇重创。比如我们去年救助代北,就达到了这个效果,所以咸阳采纳了武烈侯的策略。”
宝鼎望着案几上的地图,陷入沉思,忽然,他在冥想中好像看到什么,但就是看不清楚。
第一卷 崛起 第271章 但你得到了我
第271章 但你得到了我
武烈侯苦思未果,黎明前夕才疲惫不堪地闭上了眼睛。正在昏昏欲睡的时侯,东方无畏却叫醒了他,说少师残月有急事禀报。
南山子和黄依刺杀李园之后,随即避难于中原,但他们的手下依旧潜伏于寿春,随时密报楚国之事。
宝鼎匆匆梳洗了一下,刚刚喝了一口热水,黄依就跟在东方无畏后面进了军帐。
或许是杀了李园,血仇报了大半,心愿得偿的原因,这位少师如今看上去神采奕奕,艳光照人,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魅力,高贵而优雅,即便是宝鼎也是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会儿,这才略显尴尬地站起来,伸手相请,“少师匆匆而来,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武烈侯可以猜一猜。”黄依和宝鼎接触多了,彼此较为熟悉,说话也就不甚拘谨。
“恐怕没有好消息吧?”
黄依黛眉微皱,脸上的笑容瞬间消散,眼里露出关切之色,“你要注意休息,我看你好像非常疲惫。”
宝鼎心情恶劣,对黄依的关心一笑置之,“先说好消息吧。”
“淮阴君公子负刍因为有功,被授予武官职,统率京畿卫军。”黄依笑着说道。
宝鼎略感惊讶,没想到楚国政局发展如此之快,看得出来,临武君和项君已经与阳文君达成妥协,两大派系连同中间力量开始联手压制李太后和楚王,这才导致公子负刍一步便升到了京畿卫军统率的位置上。这个位置太重要了,过去京畿卫军就是由李园控制,只是让人想不到的是,李园一死,这个位置竟然落到了公子负刍手上,由此可以估猜到,楚国贵族已经有意要更换王统了,他们的当务之急是打击和铲除李氏外戚势力,逐渐把太后和楚王架空,接下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阳文君现在怎么样?”宝鼎问道。
“寿春需要一个替罪羊,另外他还背上了谋杀李园的黑锅,所以只能引咎请辞。”黄依说道,“但因为秦国华阳太后突然薨亡,楚国正在盛传阳文君的女儿和外孙有可能成为秦国的王后和太子,导致阳文君现在在楚国炙手可热,最终降职了事,由令尹降为司徒。令尹一职正如武烈侯所推测,则由司徒夏侯屈无诸出任。”
“我说过,阳文君实力太强,靠这件小事根本扳不倒他。”宝鼎看到黄依说到阳文君的时侯神色悲愤,语气里隐含杀气,于是劝道,“等到公子负刍篡位成功,做了楚王,楚国军方贵族必定乘势而起,阳文君的实力肯定要遭到打击,到那时我们再想办法击杀阳文君。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你不要着急,暂时安心待在我这里,等待时机。”
黄依对武烈侯感激涕零,如果没有武烈侯的全力相助,她根本杀不了李园,更不要说为黄氏一门报仇雪恨了。黄依躬身致谢,她甚至想用自己的身体来报答武烈侯的恩情,但武烈侯沉醉于统一大业,至今不近女色,她非常担心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会弄巧成拙,最终不但未能打动武烈侯,反而让武烈侯看轻了,那就得不偿失。
踌躇良久,她还是以愿意给武烈侯做侍婢为借口,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报答武烈侯的想法。
这个时代的贵族身边最起码有两个忠实的随从,一个是武技高强的剑士,一个是漂亮聪慧的侍婢,剑士可以兼领管家的角色,帮助贵族打点一切,而侍婢的作用不言而喻,有时候甚至可以用来交换利益。武烈侯身边剑士如云,其中不乏荆轲、遏云这样的奇人异士,但侍婢却自始至终都没有。
黄依是春申君之后,出自大贵族,本人绝世之姿,才华出众,如此佳人却自降身份,要心甘情愿做贴身侍婢,这对武烈侯来说可谓是个惊喜,是男人都不会拒绝,但武烈侯却不敢答应,倒不是惧怕南山子找他的麻烦,而是此女有大价值,把她的价值发掘出来,利用起来,可以让秦国在征服楚国的过程中得到难以估量的帮助。
宝鼎为什么开始之初就不遗余力地伸以援手?就是因为他看中了黄依背后的春申君遗留力量。这股力量一旦重新崛起,那必定可以影响到楚国政局。把黄依收为私人禁脔,那等于彻底断绝了这股力量崛起的可能,宝鼎无论如何也不会做这种赔本的买卖。
宝鼎望着黄依,脸色渐渐转冷,眼神也渐渐变得严厉,“这是坏消息之一吗?”
黄依鼓足的勇气顿时化为乌有,她的心骤然冰冷,立即意识到自己还是不可挽回地做了一件错事。
“公子负刍正在谋划篡位大计,而帮助他实施大计的正是春申君的遗留力量。”宝鼎冷声说道,“一旦他做了楚王,第一件事就是给春申君昭雪沉冤,这可以让他在短短时间内赢得楚人之心,另外他还要借助此事沉重打击以阳文君为首的庞大势力。你是春申君唯一的后人,你在公子负刍的谋划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但今天我却听你说,你打算从此放弃一切,甚至背弃自己的先人,到我的身边做一个侍婢,你说我会相信?你目的何在?有何居心?”
黄依花容失色,委屈的泪水霎时涌了出来。爱一个人没有错,报恩之心也没有错,冲动更不算错,但关键是选择的对象不能错,否则一步错步步错。
“我给过你承诺。”宝鼎看到黄依泪眼婆娑,心里顿时便软了,但语气依旧不带丝毫感情,“我也曾告诉过你,什么叫报仇。对你来说,一切都是刚刚开始,等到你大仇得报,你接下来会想什么?是国事还是家事?对你来说,无论是国事还是家事,你首先需要楚国,但你了解我,我无法给你一个楚国。所以,你现在必须告诉我,这是你个人的想法,还是公子负刍的谋划,或者,这是你背后那股力量打算择机杀我的计策吗?”
黄依愤怒了,这一刻当真是恼羞成怒,她蓦地瞪大眼睛,尖声质问,“如果你要赶我走,我现在就走,但你不能羞辱我。”
宝鼎默默地望着黄依脸上的泪珠,良久,他自嘲一笑,“不是我羞辱你,而是你在羞辱我。楚国的政局已经变了,你的身份马上也要变,这种时侯,你提这种荒诞的要求,我会相信?你以为你把身体给我,我就会放弃统一大业?放弃攻打楚国?”
黄依愣住了,忽然,她发现自己为什么做错事了,因为楚国政局变了,自己身份变了,自己现在需要楚国,没有楚国,自己便什么都没有,所以下意识地希望用身体来换取一些东西。这种内心深处的变化自己尚没有察觉,但武烈侯却从这个小小的冲动中就把自己的内心看得一清二楚,这个人太可怕了。
“你这个残忍、卑鄙、贪婪的……”黄依樱唇颤抖,手指宝鼎,想骂个酣畅淋漓却发现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
宝鼎笑了起来,“想不想和我做一笔交易?”
黄依想通了,心里也迅速平静下来。武烈侯是秦国的封君,她是楚国春申君的后人,这两者之间只有利益上的博弈,永远也不会有纯真的感情存在,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她的心很痛很痛,痛得她几乎窒息。过去是为了报仇而求助于武烈侯,将来呢?将来是不是战场上的生死仇敌?
黄依轻轻擦去泪水,抬起头,望着宝鼎,眼神变得异常坚定,“什么交易?”
宝鼎看到黄依在几句话的时间里便恢复了理智,心志再度坚强,蓦然想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思绪顿时有些恍惚。楚国,楚地,楚人,二十多年后,正是楚人灭亡了大秦,所以,如何提前谋划,把楚人对大秦的隐患彻底铲除,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是关系到帝国存亡的大事。
宝鼎的脑海里浮光掠影般冲出一系列二十多年后的画面,这些画面让他心神颤栗,旋即又想到当前迫在眉睫的危机,种种困难,让他思绪大乱,一时间竟然痴呆呆地望着黄依,久久无语。
“武烈侯……”黄依不知道宝鼎为何突然失态,心中不免忐忑,轻轻喊了一声。
宝鼎霍然惊醒,这时一个念头闪电般掠过他的脑海,昨夜看不清的东西突然清晰起来。
“公子负刍做了大王后,会不会娶你为妃?”宝鼎忽然问道。
黄依玉脸立变,一双俏目顿时瞪大,显然宝鼎这句话让她非常吃惊。
“我不是他的女人。”黄依似乎担心宝鼎误会,本能地叫了起来。
“你进了王宫,不就是他的女人。”
“这怎么可能?”
“这是必然。”宝鼎说道,“是男人都想得到美女,尤其像你这样艳绝人寰的美女,我也想,所以公子负刍肯定要把你收入后宫,除非你先嫁了,但现在你身不由己,你想嫁给谁必须符合利益最大化这个原则。很显然,你进宫做楚王的王妃,完全符合这个原则。”
黄依脸色剧变,急切间根本无法接受这种残酷的现实。她不喜欢公子负刍,更不像嫁给他做王妃,但一旦春申君沉冤昭雪,春申君的旧部纷纷出山,遗留实力重新崛起,她就成了权力博弈的工具,一切都不是她所能控制的了。
“有得必有失,天道法则。在你帮助春申君翻案的同时,也帮助春申君的旧部重新获取了权力和财富,而你却一无所有,你的身体甚至还成了他们进行权力博弈的有力武器。”
宝鼎的话就像利剑一般刺进了黄依的身体,刺得她鲜血淋漓,痛得她歇斯底里般地叫了起来。
“你不是人,你怎能这样残忍?你怎能这样待我?”
宝鼎没想黄依的反应如此激烈,吃惊之余看到黄依面色苍白,娇躯颤抖,似乎不堪忍受这般巨痛,吓得一跃而起,急行两步冲到黄依的身边,紧紧握住了她的双手。
黄依泪如雨下,无力倒在宝鼎的怀里,痛哭失声,“你怎能如此残忍?”
我残忍吗?宝鼎扪心自问,觉得这不算什么残忍。既然矢志复仇,当然要有粉身碎骨的心理准备。公子负刍做了大王后,若想为春申君翻案就要扳倒以阳文君为首的庞大势力,为此他当然需要付出巨大代价。黄氏以一个女人做为报答,理所当然嘛,但现在这个女人我不能给公子负刍了,我必须抢到手,否则我将来拿什么控制楚地和楚人?
“我如果不残忍,不把未来的真相告诉你,我如何才能得到你?”宝鼎把黄依抱进怀里,凑在她耳边低声说道,“我要的不是你的身体,而是你的心。我得到了你的心,就不怕你会离开我,所以我必须残忍,我必须撕开那些人的真面目,让你看到他们帮助你报仇的真正目的,让你知道他们最终将把你吃干榨尽,连一滴血都不会留下。”
黄依心神混乱,死守着最后一丝理智,哭着说道,“你比他们更残忍,你帮我报仇的目的更可怕,你要把我连皮带骨头一口吃下。”
宝鼎轻轻吻了一下黄依的面颊,柔声说道,“但你得到了我。”
黄依霎间崩溃,哭得撕心裂肺,也不知道是悲还是喜。
宝鼎紧紧地抱着黄依,任其在怀内痛哭,心里却似翻江倒海一般,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新谋划。
=
赵高、魏起、曝布、熊庸、唐仰、司马昌等人一早就赶来军帐,谁知被东方无畏挡驾了。听到帐内传出的女子悲戚哭声,众人面面相觑,脑海里不约而同地掠过一个念头,武烈侯终究是长大了,也知道需要女人松弛一下紧张的情绪,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武烈侯怀里抱得是女人,但心里想得却是阴谋。
黄依逐渐平静下来,止住哭声,哽咽问道,“你要的是春申君之后,还是少师残月?”
她实在是看不透宝鼎,不知道宝鼎是不是在蓄意欺骗她。
“这取决于你。”宝鼎笑道,“我愿意现在就把少师残月娶回家,只是你必须要考虑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你在公子负刍没有登上王位之前嫁给我,就会失去给春申君翻案的机会,也就是很难诛杀以阳文君为首的那帮谋害春申君的人。”
黄依愣了片刻,“我对公子负刍来说,有那么重要?”
“不是你有多么重要,而是我很重要。”宝鼎解释道,“你嫁给我,做了秦国武烈侯的女人,那么当公子负刍给春申君翻案,在一般人看来,就是公子负刍迫于秦国的重压,不得不给春申君翻案,如此一来,公子负刍就无法实现利用给春申君翻案的机会赢得楚人人心的目的,相反,他的声名反而受到了重挫,所以,他绝不会做这种对自己有害无益的事。”
“我的真正身份没有多少人知道。”
“公子负刍知道。”宝鼎说道,“一个大王敢拿自己的声名冒险吗?当然不会。”
黄依陷入沉默。她无法选择。她为报仇雪恨而活着,她不会因为这世上有自己心爱的人就放弃报仇,但问题是,她现在报仇的前提是给春申君翻案,而给春申君翻案的前提是,她极有可能做为交易的工具被送进王宫。公子负刍给春申君翻案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要打击政敌,他更需要春申君的遗留力量以增大他的实力,牢牢控制朝政,而要得到春申君遗留力量的支持,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联姻。
“我该如何选择?”黄依无助地问道。
“很简单。”宝鼎说道,“你嫁给我,我义不容辞帮你报仇。”
“你怎么帮我报仇?”
“更简单。”宝鼎笑道,“我把楚国灭了,你想杀谁就杀谁,想怎么杀就怎么杀。”
黄依吃惊地望着宝鼎。的确,这个问题对于宝鼎来说,就是这么简单。
“我是楚人。”黄依痛苦地说道。
“你嫁给我,你就是秦人。”宝鼎说道,“当年宣太后、穰侯魏冉、华阳君熊戎都是楚人,但武安君南下攻楚,他们不但鼎力支持,甚至还命令武安君把楚国宗庙一把火烧了。你做了秦人,楚国就是你的敌人,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黄依彻底无语。有大秦宣太后这个铁例,黄依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反驳。
“你真的能灭了楚国?”黄依没办法说服自己相信宝鼎的话,秦国能灭楚?就算能灭,那又要多少年?相比起来,这个报仇办法的难度太大了。
“十年,最多十年。”宝鼎信誓旦旦地说道。
黄依踌躇不决,总觉得这里面有阴谋。武烈侯家里有个天姿国色的公主,他本人虽然年轻但不风流,更不好色,再说他一直都有机会得到自己,今天自己甚至主动暗示献身,所以他根本就没必要花费这么一番心思。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第一卷 崛起 第272章 选择
第272章 选择
宝鼎从黄依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怀疑。的确,这世上有多少人相信中土会在未来十年内统一?事实上现在距离宝鼎与秦王政约定的时间只有八年多了,以今日中土局势,谁也看不到统一的可能,相反,四国或者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倒是非常清晰。
“你不相信我?”宝鼎把怀里的黄依松开,扶着她坐好,然后转回了案几之后。
他觉得自己很卑鄙,心情有些复杂,甚至有些忐忑不安。前世他不过是个从山区里走出来的普通人,他的思想传统而守旧,三妻四妾的美梦可以想想,真到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时侯,他又本能地畏惧,感觉自己违背了道德,背叛了守在家里的赵仪。他又想到了学姐,负罪感更为强烈,患得患失之中对自己刚才的行为更为不齿。
黄依看到宝鼎神色异常,以为他不高兴,因为自己怀疑他的承诺而生气,心里也是十分不安,有心想解释,但实在是无法说服自己相信他,一时间不禁有些恍惚,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个不可挽回的错误。
回到楚国嫁给公子负刍做王妃,报仇希望很大,反之,嫁给武烈侯做个秦人,与自己的王国为敌,不要说报仇希望渺茫,就算报仇成功了,但楚国灭了,也是一个至死都不能原谅自己的伤痛。我该如何选择?我是选择报仇还是选择武烈侯?
蓦然,黄依想到当今秦王最宠爱的夫人就是阳文君的女儿,假如这位王夫人被立为秦国王后,那么秦王政驾崩之后,新太后和新秦王还会继续攻楚吗?更重要的是,武烈侯还敢杀阳文君吗?他就不怕未来的秦国太后和大王报复他,置他于死地。由此推测,武烈侯十有八九在欺骗她,同时从楚国未来的局势来推测,任何一位楚王也不敢诛杀阳文君,那等同于和秦国宣战。看来无论留在楚国还是嫁到秦国,杀阳文君以报灭门之仇的可能都不大。
其实,在武烈侯出现之前,自己报仇的对象就是李园,至于那些隐藏在黑暗里的仇人,一来没有真凭实据,二来牵连太广,无论自己还是南山子,包括那些春申君的老部下,都没有想过要查清真相诛杀元凶,因为事实上绝无成功的可能。武烈侯出现后,通过秦国熊氏确定了杀害春申君的元凶就是阳文君,但阳文君是楚国宗室,势力太大,杀了他及其所有参与者,基本上要杀掉楚国一半大贵族,这可能吗?除非楚国灭亡,否则想都不用想。
由此来做出选择就很简单了,要报仇就要灭楚,要灭楚就要放弃自己的王国,投身于强秦,心甘情愿死心塌地地嫁给武烈侯。武烈侯抱负远大,志在天下一统,如果他真的能灭楚,能帮自己报仇,能创造奇迹,此生自己又夫复何求?即便报仇不能成功,但自己已经杀了李园,马上还要置整个李氏于死地,这个仇也算报了一半,勉强也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先人了。
冥冥之中或许自有天意,老天让我以身报答武烈侯,而武烈侯则想得到我,双方不谋而合,这就是天意吧。
黄依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她想了很多,权衡了许久,最终还是选择了武烈侯。
“我相信你。”黄依说道,“你本身就是个传奇,而且你一直在创造奇迹。”
宝鼎把心里纷繁复杂的情绪暂时搁置一旁,郑重其事地问道,“你可以考虑更长的时间。”
黄依摇头,“我没有更多的选择。黄氏世世代代为楚国尽心尽力,但最终却落得个灭族的下场,九泉之下的先人们死不瞑目,或许也有灭楚之心。我不想看到楚国灭亡,但我更不想死后去面对先人们愤怒的目光。”
宝鼎微笑点头,“我唯一可以给你的承诺是,你的选择不会错。”
黄依迟疑良久,小声问道,“我可以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
“很简单。”宝鼎说道,“我要灭楚,灭楚就要混乱楚国的局势,尤其是楚国的朝政,所以我不希望公子负刍利用含冤被杀的春申君以博取声名,更不愿意看到他继承春申君的遗留力量。”
“公子负刍篡位自立,名不正,言不顺,而自身的实力又没有得到迅速增长,那么他必定无法有效控制权柄,如此他就无法打击以阳文君为首的主和派。主和派不能受到压制,以临武君和项君为首的主战派必定对公子负刍极度不满,与主和派之间的斗争也会愈演愈烈。”
“就大秦目前的政局来说,我需要秦楚之间的连横盟约,为此我需要阳文君在楚国朝堂上屹立不倒。华阳太后薨亡,咸阳形势正在向不利于楚系熊氏的方向发展,但我若要在统一战场上连续获胜,就必须最大程度地争取楚系力量的支持,而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让王夫人楚国公主登上王后之位,从而让她迅速取代华阳太后,重新控制和发展楚系。”
“这个难度非常大,我虽然想方设法,但至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而楚系熊氏却这个关键时刻走上了下坡路。未来一段时间,只要楚国阳文君继续影响或控制楚国朝政,那么便可以间接起到帮助咸阳宫王夫人的作用,也可以帮助逐?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