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81部分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81部分阅读

    你吗?”宝鼎对熊闵的印象不错,闻言失声而笑,“谁说要把你嫁给我?”

    “那你发誓。”

    “我和夜郎公主已有婚约。”

    “你不可能只有夜郎公主一个女人。”熊闵毫不退让,“你发誓。”

    “我要知道原因。”宝鼎笑道,“否则太后一旦开口,我怎么拒绝?”

    “我有喜欢的人,我要嫁给他。”熊闵的泪水忽然滚了下来。

    宝鼎不好意思再开玩笑了,“我听说你一直不愿意出嫁,是不是因为那个男人?”

    熊闵用力点头,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宝鼎,“你发誓。”

    “那个人是谁?”

    熊闵不说,泪水扑簌簌地流,“你快答应我,你发誓。”

    “姐姐,我要为你的终生负责。你长得这么漂亮,假如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怎么办?”宝鼎忍不住戏谑道,“告诉我,那个人是谁?”

    “我不说,我父亲会杀了他。”

    “我发誓保密。”宝鼎笑道,“如果那个人的确不错,我可以帮你。”

    熊闵低头想了一下,无奈说道,“你在紫府,我不说你也会查到,但你要说话算话,不能伤害他。”接着她面露哀求之色,“你真的愿意帮我?”

    宝鼎郑重点头,“只要我认可了那个人,我可以发誓,一定帮你。”

    熊闵犹豫了很久,但想到宝鼎肯定会查到对方,所以最终还是说了出来,“章邯。”

    章邯?这个名字太熟悉了,宝鼎一直想找到这个人,但没想到今天竟然在熊闵的嘴里听到了。他担心搞错了,急切问道,“这个人在哪?”

    “中尉府。”

    “何职?”

    熊闵脸显难色,但在宝鼎的逼视下,还是说了出来,“司马。”

    司马?宝鼎恍然大悟,对熊闵的看法顿时改观。司马是中尉府的中下级军官,是中尉的属吏。中尉的属吏有长史、司马、车长、骑长等等,他们是行政军官,不是统率军队的官长。司马的官秩相当于军中的军侯一级,名副其实的中下级军官。堂堂国相之女,楚系熊氏的女儿,大秦一等大权贵的女儿,竟然爱上了一个默默无名的中下级军官,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竟然还有这种浪漫的爱情故事发生,太不可思议了。

    宝鼎感叹之余,也被熊闵的叛逆举动所震撼,他那颗从前世穿越而来的灵魂突然间爱心大爆发了。虽然这种故事太俗套,但对他来说是第一次遇到,前世他依稀也做过同样的梦,梦想着得到一个富贵女的爱情,很浪漫的爱情,改变人生命运的爱情,不过这种爱情世所罕见,一般只存在于梦想或者后世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里,现实生活中他从来没有碰到过,谁料想今世却碰到了。既然碰到了,既然自己能帮助那个男人,当然要帮一把,不管那个男人将来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对手,这种事都应该帮忙。

    这个叫章邯的男人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家伙,因为他碰到了一个穿越而来的大权贵,一个爱心大爆发的贵公子。

    “章邯?”宝鼎不知道这个章邯是不是就是历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章邯,他还需要去确认,但眼前的事显然是个大麻烦,在这个时代,身份高贵的权贵女熊闵有婚嫁的选择权吗?有情人终成眷属毕竟是一种奢望,即使在前世那个号称自由至上的时代,又有多少人有情人最终成了眷属?自己不就无法得到爱情吗?更不要说这个时代的熊闵了。

    宝鼎很同情熊闵,问了一句,“你觉得这事可能吗?”

    “你说过你会帮我的。”熊闵哭道。

    “你知道,这事需要时间,很长的时间,但你有时间继续等下去?”宝鼎问道,“即使你有决心等,他有决心等,但你父亲,还有你的宗族长辈,他们有耐心等吗?”

    “你刚刚发过誓的。”熊闵干脆赖上宝鼎了。

    宝鼎翻着两只大白眼,彻底无语。出了王宫他就叫唐仰派人去查,到了紫府再派秘兵去查,结果证实这个章邯就是大秦历史上那个赫赫有名的章邯。

    此人出生普通官吏之家,寒门之子,十七岁从军,在张唐麾下征战多年,因为作战勇猛连续加爵升官。张唐出任中尉后,章邯随之到中尉府出任司马一职,是张唐非常欣赏的一位部下。张唐是蒙骜麾下的猛将,属于关东一系,章邯后来官运亨通,在陈胜吴广举旗反秦之前,官至少府卿,与蒙氏的大力提携肯定有直接关系。章邯在帝国末年率军平息各地的叛乱,但屡屡受到咸阳的掣肘,可见他和李斯、赵高都不属于同一个派系,由此也可以证明他的确是关东系的一员得力干将。

    历史上章邯和熊闵肯定没有成为眷属,因为两者的身份地位悬殊太大,最近几年章邯根本爬不起来,而几年后熊启就被赶出了咸阳,接着熊启就叛国了,叛国就要株连九族,熊启是楚国公子,大秦外戚,株连九族不太可能,株连三族勉勉强强,但熊闵是他女儿,肯定要杀头,这样推算下来,宝鼎的誓言纯粹就是一句空话。

    宝鼎打算劝劝熊闵,正好熊闵这段时间都在宫中陪侍老太后,所以第二天宝鼎见到熊闵,委婉地说了一下。

    熊闵沉默良久,对宝鼎说,“我嫁给你,然后自杀。”

    宝鼎顿时傻了眼。你自杀?你自杀我就惨了,楚系恨我入骨,章邯恨我入骨,我招谁惹谁了?

    “老子死也不娶你。”宝鼎扔下这句话就走了。

    谁料想当天下午熊闵就跑到了载雪巷,堵在紫府门口,和宝鼎耗上了。

    宝鼎欲哭无泪,爬上熊闵的轺车,哭丧着脸,悲愤不已,“明天晚上,一川云。”

    结果今天到了一川云,推门一看,熊启霍然在坐。熊启跑来干什么?提亲还是谈判?无论是提亲还是谈判,老太后肯定要给自己一个暗示,但老太后至今没有暗示,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楚系意见不合,所以熊启先来探探路?

    这一家老的是个麻烦,小的更是个麻烦。宝鼎暗自骂了几句,转目望向熊启。熊启三十七八岁的年纪,相貌俊朗,温文尔雅,看上去更像一个饱读诗书的文士。宝鼎与他同殿为臣,对他很熟悉,这位丞相公看上去虽然没有什么魄力,能力似乎也不足,但实际上肚子里自有乾坤,属于那种绵里藏针的人,非常不好对付。

    这次乌氏的危机就是熊启一手炮制的,如今更是把宝鼎逼得要丢卒保帅了。谈?谈什么谈?你要是继续为秦王政冲锋陷阵,老子就杀了你。宝鼎冷笑,轻轻喝了一口热茶,然后不动声色地说道,“我得到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楚国令尹李园到了魏国大梁,与赵国大将军李牧秘密会晤,商谈合纵之事。”

    熊启仿若未闻,依旧处在沉思之中。

    “据说李园联合楚赵韩魏四国秘兵要刺杀大王。”宝鼎继续说道,“假若大王遇刺,那咸阳的楚人都将成为紫府调查的对象,包括右丞相。”

    熊启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听说,右丞相是楚国考烈王之子,今日楚王的庶兄。”

    熊启神色一僵,一双眼睛瞬间闭上。

    威胁,公子宝鼎在赤裸裸地威胁楚系。他要反击了,他可能要炮制一场惊世骇俗的刺杀,然后嫁祸给楚国,嫁祸给咸阳的楚人,雷霆震怒的秦王政肯定要借题发挥,乘机穷追猛打,直到把楚系外戚赶出咸阳为止。公子宝鼎果然是个血腥残暴之徒,竟然要与楚系玉石俱焚,他是个疯子,彻头彻尾的疯子。

    楚系商定的第一个对策是绝无可能了,只有用第二个对策,示敌以弱,答应公子宝鼎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把公子宝鼎打造成咸阳最大的权势人物,挑起他和秦王政之间的战争。这是老太后在去年就拟定的对策,现在看来要加快实施速度了。

    公子宝鼎的身份太特殊了,现在他在塞外又闯出个天子骄子的名声,如果他在咸阳继续以匪夷所思的速度迅速崛起,秦王政压制不了他,那秦王政只有像过去成蛟兵变和嫪毐之乱一样,紧紧依靠楚系的力量打击对手。

    同样的计策,同样的手段,会不会发生同样的效果?

    “太后说,公子要封君了。”熊启的声音有些干涩,“但公子太年轻,有些事还是不要着急,毕竟公子的身份太特殊。”

    “年纪轻,并不影响建功立业。”宝鼎说道,“当年长安君以弱冠之年率军攻打赵国,我也可以。”

    熊启摇头,“长安君是前车之鉴。”

    “我不是长安君。”宝鼎笑道,“我是武烈君。”

    第一卷 崛起 第183章 初见章 邯

    第183章 初见章邯

    公子宝鼎表现得非常强势,在自身处境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依旧咄咄逼人。

    熊启则表现得很大度,既然你提出了条件,那就满足你,至于后果我也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如果你一意孤行,那后果自负。

    两个人寥寥几句话便完成了谈判,坐在一边的熊闵觉得父亲和公子宝鼎谈得很融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几句话背后的刀光剑影。

    不管将来如何,双方现在要合作。话题随即转到了国政上。宝鼎在离开咸阳之前给秦王政上了一道奏折,提出了一些政经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于官制的改革建议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内廷权力,以大秦目前的政治现状没有实施的可能,外廷绝不会做出让步,秦王政也不敢在这个时候与外廷闹翻,所以这个集权方案就此搁置。在经济上宝鼎建议由少府出面组建联合商社,以最大程度发挥商社的作用,增加朝廷的财赋收入和各种物资的囤积数量。这个建议的原则就是农商并重,已经偏离了法家坚持的“崇本抑末”的治国原则,所以秦王政并不积极,丞相府和少府也实施不利,尤其是丞相府,更是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官营之策,接着乌氏受到打击,琴氏和墨家及时退避,导致联合商社名存实亡,事实上此策已经以失败而告终。

    学宫建设为秦王政所重视,他有心把咸阳打造成中土的文化学术中心,以便为统一中土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因为大秦是“法治”王国,法家地位崇高,法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遗余力地排斥其它诸子百家,所以学宫建设步履艰难,至今还停留在无休无止的争论之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就是统一后的中土有没有必要在学术上实施“百家争鸣”之策,这个策略必然会导致私学泛滥,私学泛滥又与官学的权威性产生激烈矛盾,所以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对维护统一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唯一顺利实施的只有学室制度的改革,这个改革符合各方利益。今年学室降低了招募学子的条件,有三千多名来自豪门和寒门的子弟进入学室学习,开始为未来统一后的帝国储备官吏。

    宝鼎没想到自己一番心血打了水漂,最后竟然只有一个奏议得以顺利实施,这让他非常失望,对权力愈发地渴望。

    如果历史轨迹不变,距离中土统一只剩下十年了,这十年非常关键,尤其统一形势明朗化的最后两三年,大秦要拟定和推行一系列的统治整个中土的策略,这时候自己假如不能掌控大权,假如不能改变既定国策,那等到帝国诞生后就基本上无计可施了,也就是说,利用国策来改变历史轨迹前进方向的办法基本上算是失败了。

    宝鼎脸色很难看,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几次与熊启发生激烈争论。

    熊闵专注地听着,眼神渐渐有了变化,宝鼎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忽然颠覆了,眼前这位年轻的公子不但嗜血好杀,竟然还有一身治国的本事,这倒是大大出乎她的预料。

    双方的争论最后集中到联合商社。联合商社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楚系打算利用这个联合商社把一些中小商贾集中到商社里,以便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实际上就是把少府的财富用一种隐蔽的手段“偷窃”到自己的私库里。联合商社之所以现在还存在于咸阳,就是因为楚系从开始之初便有了这个谋划。

    宝鼎在前世所学的知识让他立即便猜到了楚系的意图,将来秦王政一旦发现联合商社成了权贵们偷窃王室财富的工具,那可想而知,秦王政不但要狠狠打击这些权贵,还要追究公子宝鼎的责任,因为联合商社就是公子宝鼎出的主意。

    “商贾自身实力如果不够,与少府的联合就不是互利互惠,而是借助少府雄厚的实力发大财。”宝鼎当然不会点破楚系的阴谋,他冷笑道,“你以为大王不知道?他身边那些近侍大臣会对此一无所知?”

    “公子打算出面干涉?”熊启不动声色地问道。

    “官营之策符合大王的意愿,他为了尽快统一中土需要大量的财赋,官营之策正好满足了大王的需要。”宝鼎说道,“但你想过没有,大王一旦把乌氏的草场和墨家、琴氏的大兵作坊收归官有,那盐铁的官营还会远吗?”

    “盐铁目前并不具备官营的条件。”熊启淡然笑道,“大秦本土所产的盐铁远远满足不了大秦的需要。”言下之意盐铁还要从国外大量购进,这样就给了盐铁商贾赚取财富的机会,而大秦盐铁商贾的背后就是楚系,虽然去年的盐铁大案给了他们沉重一击,但依旧没能摧毁楚系对大秦盐铁的实际控制。

    宝鼎摇摇头,对楚系的贪婪无厌极度憎恨,只是现今他没有能力扭转这一局面。

    “不要涉足太深。”宝鼎告诫道,“盐铁之利才是少府的主要收入,一旦大王下决心整治盐铁,事情会变得非常麻烦。”

    “公子有意出面?”熊启追问道。

    “丞相府是否继续坚持官营之策?”宝鼎讨价还价。你既然想保证楚系的既得利益,那就不能损害我的利益,要发财大家一起发,否则鱼死网破。

    “如果乌氏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大王和朝廷自然要安抚一下乌氏。”熊启笑道。拿什么安抚乌氏?当然是满足乌氏的要求,不再图谋侵占义渠人的草场了。

    宝鼎笑着向熊启伸出一只手,“互利互惠。”

    熊启迟疑了片刻,与其伸手相握,“我先在这里恭贺公子了。”

    尚商坊,红翎社寓。

    少师残月每天晚上都在固定的时间内出场。她的队伍庞大,从乐工到女伶,大约一百多人,既有宫廷乐舞的表演,也有民间新声的演奏。每当少师出场,红翎社寓便会陷入疯狂。

    咸阳人对于中平肃庄的雅乐不感兴趣,偏好郑卫之音,桑间濮上之乐。儒家认为郑卫之音使人心滛,桑间濮上之乐是亡国之音,认为新声破坏了雅乐,乱了礼仪,但大秦人不管什么礼仪雅乐,只要好听就行,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楚国乐舞灵秀,带有浓厚的江南特色,与西秦乐舞的简朴、燕赵乐舞的粗犷、东齐乐舞的古雅、中原乐舞的奢华有着鲜明的区别。咸阳人雅俗共赏,尤其看到水灵灵的吴越美女,看到她们盈盈一握的纤腰,更是难以自持,疯狂叫号。

    残月出场,表演进入高嘲。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精彩乐舞中的时候,一个身材高瘦的中年人匆匆穿过表演现场,走到了一个偏僻的院落附近。他放慢脚步,一边四处张望,一边缓缓靠近院门。院门上的两盏灯笼在夜色里发出朦胧光芒。中年人站在阴影里,转目四顾。

    院门忽然拉开了一条缝,从里面伸出一只手,冲着门外的中年人做了个手势。中年人突然身形如电,像鬼魅一般冲向院门。院门半开。中年人一闪而逝。

    几十步外又是一座庭院。庭院里欢声笑语,推杯换盏之声不绝于耳。

    宝鼎站在院门后面,透过门缝把刚才的一幕全部看在眼里。等到那半扇院门关上之后,宝鼎对站在身后的苍头说道,“这应该是最后一个人了。”

    “再等等。”苍头说道,“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老家伙果然厉害,这种消息都能打探到。”宝鼎笑道,“我就是想不明白,他是怎么搞到这个消息的。”

    “残月不过是个诱饵,她不可能知道赵楚韩魏四国秘兵的头目今夜会在红翎社寓秘密聚集。”苍头略略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我怀疑他和赵国黑衣一直保持着联系。”

    “他会出卖赵国黑衣?”

    “能够赢得公子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我会信任他?”

    苍头笑了起来,“你如果不信任他,今天上午你会亲自去中尉府和内史府求助?”

    宝鼎笑笑,“还好张唐和公子腾给面子,一口就答应了,否则凭紫府这点人手根本抓不住人。”

    “其实公子可以向鼓角楼求助。”苍头说道,“钜子肯定会出手相助。以鼓角楼的实力,出动三十名墨者剑士就能将关东秘兵一网打尽。”

    “我要抓人,不是要杀人。”宝鼎摇手道,“再说现在形势特殊,贸然借助鼓角楼的力量,对我和墨家都不好。”停了一下他又说道,“老家伙也警告我了,叫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调用墨家的力量,以免给鼓角楼和蓼园都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老家伙是担心自己暴露了。”苍头不屑地撇撇嘴,“这次他不遗余力地帮你,说白了就是要牢牢捆住你,让你受制于他。”

    “你担心他要挟我?”

    “今夜公子抓住了关东秘兵,一夜之间彻底扭转了不利形势。”苍头面露忧色,“但请问公子,当大王询问你,消息从何而来,你如何回答?跑来看残月四绝无意撞上的?你的运气竟然好到了这种地步,跑来看美女都能撞上关东秘兵,而且还将关东秘兵的几个头目一网打尽,大王会相信?”

    宝鼎抓抓头,他也头痛这件事。此事因为有南山子的配合,一切很顺利,但顺利的背后就不免让人产生很多联想了。

    “我坚持自己的看法。”苍头继续说道,“大王让你主掌紫府是个陷阱,国尉肯定怀疑你控制了潜伏黑衣,所以他们才把你放到紫府,逼着你出手。你为了摆脱困境,必然要利用潜伏黑衣的力量。这次你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大王和国尉可以据此判断你确实控制了潜伏黑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了。”

    宝鼎摇摇手,“现在不合适讨论这件事,先把人抓住再说。”

    两个人正在说着话,曝布带着一个年轻人匆匆走了过来。这位年轻人大约二十五六岁,竹冠玄服,身材健硕,一张刚毅的英俊面孔,神态自信而沉稳,气宇轩昂。

    “公子……”曝布手指年轻人介绍道,“中尉府司马章邯。”

    宝鼎正在想着这个人看上去气度不凡,不知是哪家的子弟,耳畔忽然就传来章邯两个字。果然是个人物。宝鼎神色更为关注,两只眼睛盯着章邯上上下下的打量。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章邯,曾经可以力挽狂澜于即倒,以一己之力拯救帝国的章邯?

    前世读历史,宝鼎把帝国败亡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李斯和赵高,对章邯这个人物倒是满怀同情。章邯尽力了,但李斯和赵高一个比一个疯狂,在帝国存亡的最后时刻,还屡屡想剥夺章邯的兵权,处处掣肘,最终导致巨鹿决战失败,导致王离和北军全军覆没,章邯被围,帝国轰然倾覆。如果章邯拒绝投降,结果如何?结果是一样的,因为刘邦已经进了咸阳,章邯生机尽绝,他死定了。只不过投降项羽,让项羽坑杀了二十万秦军,这是章邯最大的罪责。

    无论是太史公还是后来的班氏父子,在修史的时候都没有给章邯一个评价。怎么评价章邯?对大秦帝国来说,他当然不可饶恕,但对大汉帝国来说,他在推翻秦国的过程中还是有功绩的,总之,章邯是一个特殊时代的悲剧性人物。

    宝鼎很同情章邯的命运,历史没有给章邯拯救帝国的机会,否则历史就要改写了。现在宝鼎望着章邯,眼神中就充满了同情,甚至还带着几分怜悯之色。

    宝鼎的眼神让章邯忐忑,心里没来由地涌出一丝恐惧。他知道自己的要害在哪,而宝鼎偏偏是楚系的死对头,现在还是黑冰台的统率,黑冰台虽然负责外事,但宝鼎是什么人物?他要利用秘兵调查楚系,谁还能阻止?自己那点事显然没有可能瞒过公子宝鼎,否则公子宝鼎断然不会用那种目光望着自己。

    “下官拜见武烈侯。”章邯不敢再与宝鼎对视,惶恐躬身,恭敬施礼。

    宝鼎微微颔首,虚手相扶。

    “一千中尉军已经就位,随时可以发动攻击。”章邯低声禀报,声音里竟然露出一丝慌张。

    “内史府的五百卫军已经封锁了整个尚商坊。”曝布接着禀报道,“五百虎翼卫全部到达预定位置,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控制整个红翎社寓。”

    宝鼎转目望向苍头。

    “今夜红翎社寓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关东秘兵。”苍头对章邯和曝布说道,“对方肯定做了万全准备,所以我们不发动则已,一旦发动,必定雷霆万钧,不给对方任何反抗的机会。”

    章邯和曝布郑重点头。

    “事情非常仓促,我们准备的时间太短。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各部都是刚刚进入指定位置,行动的时候难免有些乱。”苍头继续说道,“一旦让关东秘军跑了,再想抓住的机会微乎其微,所以紫府的要求是,宁可错杀,误杀,也绝不能放走一个。”苍头的口气突然凌厉起来,“如果有人逃离红翎社寓,格杀勿论。”

    章邯和曝布没想到紫府的命令竟然如此血腥,不约而同地望向了公子宝鼎。

    宝鼎挥挥手,“号角响起,各部同时发动。”

    章邯躬身领命,急速离去。宝鼎望着他矫健的背影,心里不由得再度发出感叹。熊闵的眼光不错,可惜这段姻缘注定没有结果。宝鼎想到熊闵再过几年就要死在屠刀之下,心中蓦然颤栗,一种难言的悲哀缠绕心头,忍不住发出一声黯然叹息。

    “公子认识他?”苍头奇怪地问道。

    宝鼎下意识地点了点头,随即又摇摇头。

    “公子为什么用那种眼神看着他?”苍头愈发疑惑,“你那眼神让人感觉章邯马上就要死了。”

    宝鼎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苍头迟疑了片刻,以非常肯定地语气说道,“你认识他。”

    “你一定要知道?”

    “当然。”苍头说道,“你刚才那眼神让我非常不安。章邯是张唐的人,张唐和蒙氏的关系非常亲密,而蒙氏又深得大王的宠信,虽然章邯现在是个小人物,但将来就难说了。你既然如此关注他,肯定有原因。”

    “我看你做秘兵做出了毛病。”宝鼎笑道,“我觉得他英姿勃勃,多看几眼不行?”

    “什么原因?”苍头追问道。

    “这事和熊闵有关。”宝鼎也不想隐瞒,大概说了一下,“熊闵的年纪越来越大,她死活不出嫁,这事迟早要暴露。”

    苍头恍然,“还有这种事?章邯完了,怪不得你用那种眼神看着他。”

    “他死了,熊闵可能也会死。”宝鼎苦笑道,“那个女人虽然可爱,但不可理喻。”

    苍头想到最近几天宝鼎四处躲着熊闵,不禁笑了起来,“你想帮她?”

    “我想帮她。”宝鼎叹道,“我真的想帮她。”宝鼎忽然涌出一个念头,如果我阻止熊启叛国,那岂不可以救她一条性命?

    苍头哈哈大笑,指着宝鼎揶揄道,“你也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子。”

    突然,夜空中传来一声悠长而嘹亮的号角声,紧接着远处那座庭院里爆发出激烈的厮杀声,曝布带着黑鹰锐士发动了攻击。

    虎翼卫冲进了社寓,中尉军四面围上,鼓号声霎间撕裂了黑暗。

    第一卷 崛起 第184章 韩非有难

    第184章 韩非有难

    紫府、中尉府和内史府三府联合出击,成功抓捕了关东秘兵。那些在社寓内负责接应的关东秘兵虽然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最终都变成了冰冷的尸体。

    宝鼎连夜审讯赵楚韩魏四国的秘兵头目,经过一番严刑拷打,四国秘兵的藏匿之处全部暴露。

    紫府随即会同中尉、内史两府在咸阳城内外展开了紧张的搜捕行动,数日之内,潜伏到咸阳的四国秘兵大部分被抓获,只有极少数人乘乱而逃。

    三府会审之后,上奏大王,潜伏到咸阳的关东秘兵来自赵楚韩魏燕五国,前期他们营救了太子丹,后期他们刺杀了大秦三公,并谋杀了大量的楚系权贵,这次他们聚集到一起,预谋刺杀秦王,不料机密泄露,被黑冰台一网打尽。

    真相大白于天下。

    太子丹逃亡、三公遇刺和楚系权贵惨遭谋杀的真相就这样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谁都知道这三个大案最好的承担者就是关东秘兵,只要抓住关东秘兵,想怎么栽赃就怎么栽赃,黑的可以说成白的,假的也可以变成真的,但到哪找关东秘兵?谁能抓获潜伏在咸阳的关东秘兵?三个大案分别由三个府署负责,事实上咸阳根本抓不住关东秘兵,或者以最坏的心思去揣测咸阳宫,咸阳宫根本就是无意破案。

    公子宝鼎再一次创造奇迹,他不但成功联合三府携手破案,还把潜伏在咸阳的关东秘兵一网打尽了,于是,赵国巨贾卓氏的冤屈得以雪洗,乌氏也摆脱了叛国的嫌疑,秦王政的清白也得以证实,唯一麻烦的就是韩非。

    关东秘兵在咸阳肆无忌惮地救人杀人,必定有为他们提供消息的内应,这个内应是谁?

    公子宝鼎为此正在绞尽脑汁想办法,但秦王政不给他时间,接到三府联合奏报后,当即质询上奏的内史公子腾,紫府从何处获悉关东秘兵聚集红翎社寓的消息?公子宝鼎为什么要故意隐瞒消息来源?难道紫府还有什么秘密竟然连大王都要隐瞒?

    公子腾匆忙出宫赶赴紫府,他已经从秦王政的连番质询中察觉到了秦王政的愤怒,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大王的反应过于强烈了。黑冰台的消息来源当然是个秘密,公子宝鼎没有在奏章中说明也是出于保密的需要,秦王政可以另找机会单独询问公子宝鼎,有必要当着一帮近侍大臣的面质问自己吗?他想通过自己向紫府传递一个什么样的讯息?

    公子腾想到了老太后。老太后的身体正在一天天恢复,这对秦王政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整个咸阳都知道老太后的病正是在公子宝鼎回来后逐渐有了起色,这未免让人产生一种联想,公子宝鼎天天进宫探视,和老太后都说了些什么?最近公子宝鼎和熊启的女儿熊闵走得很近,据宫内传出来的消息,两人每天在老太后的榻前左右侍奉,关系处得非常融洽,再联想到夜郎公主自南下后便杳无音讯,咸阳的权贵们便浮想联翩了。

    秦王政把公子宝鼎打发到紫府,意在压制,但老太后的身体正在恢复,她还有干政的权力,在楚系遭到秦王政的凌厉打击下,老太后必然会扶持公子宝鼎,以联手老秦人携手抗衡,如此秦王政就压制不了公子宝鼎,咸阳的局势就愈发复杂了。公子宝鼎呢?他当然不甘心被压制,他被压制了,老秦人东山再起的可能就不大,即使重新复出了,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双方都需要对方的支援,于是公子宝鼎和熊闵就非常自然地走到了一块。

    秦王政当然愤怒,尤其让他出离愤怒的是,公子宝鼎偏偏在这时候抓捕了一大批关东秘兵,一夜之间逆转了形势,让惶恐不安的咸阳突然稳定下来。

    一个奇迹接一个奇迹,一个功勋接一个功勋,秦王政越是想要压制公子宝鼎,公子宝鼎反弹得越厉害,眼看就压制不住了。公子宝鼎在老太后的扶持下必然可以掌控一部分权力,再加上楚系在背后的推波助澜,咸阳将迅速崛起一个强大的新势力。秦王政又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这怎能不让他愤怒?

    宝鼎听完公子腾的述说后,头痛欲裂,他至今还是找不到办法,本来想把奏报拖一拖,但中尉张唐和内史公子腾都承受着重压,眼看年关将近,一个比一个着急,迫不及待就上奏了。结果如其所料,秦王政果然直指要害。

    “叔父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宝鼎脸色凝重,恭敬地问道。

    “这还用说吗?”公子腾苦笑道,“你从塞外建功归来,大王马上把你打发到紫府,甚至连与月氏人的谈判都不让你参加,足以说明大王的意愿了。”

    “我能怎么办?”宝鼎摊开双手,忿然说道,“大王命令我年底前必须破案,必须替他把这些破事全部解决掉,我如果阳奉阴违,后果可想而知,我恐怕连紫府都待不住,年后直接被他赶回北疆了。好,我现在破案了,替他把咸阳稳住了,他又不满意,他到底想怎么样?”

    公子腾低头想了片刻,郑重问道:“你相信叔父吗?”

    “当然。”

    “那你告诉我,你和熊闵是怎么回事?”

    公子腾这话问得很含蓄,其实就是询问宝鼎,你和楚系是否握手言和了?

    宝鼎不假思索地说道,“如叔父所想。”

    公子腾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你糊涂啊?这种事你也能做?”

    “我能怎么办?”宝鼎一脸委屈,“老秦人都在看着我,我怎么办?我能让他们失望吗?大不了我回北疆,但老秦人一定要回来。”

    “事情没有想像的恶劣。”公子腾说道,“我们也在努力。蒙氏和冯氏既然在河北打了败仗,当然要受到惩罚,老秦人肯定要回来。”

    “但事情的发展远比叔父想像的恶劣。”宝鼎反驳道,“老太后一旦不在了,楚系外戚给赶出了朝堂,大王一言九鼎,老秦人还有机会回来?想想当年武安君一案,叔父还是不要抱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为好。我真的不明白,大秦的大王竟然不相信老秦人,为什么?叔父能告诉我为什么?”

    公子腾无言以对,仰天长叹。良久,公子腾问道,“我能帮你什么?”

    “叔父现在不要介入。”公子宝鼎摇头道,“我可以死,但叔父不能死。大秦是我们老秦人的大秦,是我们老嬴家的大秦,任何人都不能在大秦这块土地上羞辱和屠杀我们老秦人,武安君的事不能再一次重演。”

    停了片刻,他躬身说道,“我师傅公子非关押在西浦大牢,我已经失去了保护他的能力,请叔父妥为照顾,千万不要让人杀了他,更要防止他自杀。叔父必须知道,此刻公子非死了,我将极度被动,基本上失去了回旋余地。”

    公子腾微微颔首。韩非假若死了,关东人只要伪造一份悔罪书就能把宝鼎直接打入地狱,就连老太后都未必救得了他。

    “西浦大牢隶属于廷尉府,我能做的也非常有限。”公子腾说道,“你能否通过楚系……”

    “楚系绝对不能信任。”宝鼎用力摇手,“请叔父和驷车庶长一起想想办法,我现在唯一信任的只有你们了。”

    公子腾沉吟少许,问道:“你有死士吗?武技高超的死士?”

    宝鼎脸色微变,立刻领会了公子腾的意思。事态的发展一旦失去控制,秦王政必定痛下杀手,杀一个韩非对他而言算什么?公子腾的意思很明白,不要抱什么指望了,干脆预设人手潜伏牢中,随时准备救走韩非。

    “这是下下之策。”宝鼎叹道。救走韩非固然让秦王政失去了一个重创宝鼎的“武器”,但宝鼎还是身陷危机之中,回旋余地非常小。

    “这可以给你赢得更多的时间。”公子腾说道,“当你告诉大王你的消息来源后,大王肯定要拿韩非来打击你,他只剩下这一招了,否则等你封君后,他就无法有效压制你。”

    宝鼎躬身拜谢,“如此有劳叔父了。”

    公子腾起身告辞,“我也是为了老秦人。”

    送走公子腾,宝鼎马上把司马昌叫了过来,“你即刻回蓼园,请宗越去一趟鼓角楼,就说我晚上和公主去红翎社寓观赏少师残月的乐舞。”

    司马昌答应一声,正要离去,宝鼎又把他叫住了,“我的那位表姐可来了?”

    司马昌笑了起来,“公子放心,黄昏之前,她的车驾肯定会停在载雪巷。”

    宝鼎当即写了一张帛书递给司马昌,“派个人候在巷口,看到她的车驾就把这封书信递上去。”

    接着他又写了一封信,“把这封信送给中尉府司马章邯,我晚上要见他。”

    章邯?司马昌疑惑不解。他也是因为这次行动才认识章邯,一个年轻军官而已,公子为什么如此重视?难道打算收为己用?

    章邯属于关东一系,是张唐的亲信,而张唐和蒙氏的关系非常不错,如今蒙氏深受大王的宠信,所以章邯的前途应该还不错,值得期待。相反,公子宝鼎的处境并不好,章邯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公子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