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变死了成千上万的人,二十多万无辜庶民受到连累被迁徙到陇西临洮(tao),但结果如何?马上又爆发了嫪毐(o/ai)之乱。宗室中的那些仇恨楚系的对手一次次与老秦人联手,可见他们对楚系的仇恨,对秦王政的仇恨。楚系倒了,秦王政也就倒了,说一千道一万,秦王政和楚系其实就是互为依存的一个整体,谁也缺不了谁。当初昭襄王如此,现在秦王政也是如此。
秦王政与楚系血脉相依,与老秦人有仇怨,如今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王权,利用宗室和老秦人联手的力量,打击楚系,事实上这就是第三个成蛟兵变和嫪毐之乱,只不过这次风暴是秦王政亲自发动的,目标是楚系,发起者和目标都改了而已,但风暴的根源还是一样,争权夺利。
老太后站得高看得远,她根本不担心楚系外戚会因此遭到重创,也不担心秦王政会变成一个六亲不认的暴君,更不畏惧宗室和老秦人联手的威力,她害怕的是芈姓熊氏自取灭亡,这才是最可怕的事。儿孙不争气,非要败家,做长辈的怎么办?当然是把祸害孽种统统清除,竭尽全力扶植一帮新人了。
扶植新人需要时间,但老太后老了,不知哪一天就永远闭上了眼睛,她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而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培植新人更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她只能按部就班的来,走一步算一步。对于楚系来说,当务之急是割掉身上的毒瘤,把毒瘤割掉了,把病养好了,再慢慢调理一段时间,楚系就又生龙活虎了。
这个毒瘤楚系不能自己动手,废物要利用,要把割毒瘤的事做成一个陷阱,一个打击对手的陷阱。
让老秦人主审谋反大案,就是把公子宝鼎和老秦人拉进陷阱。
老秦人不但要割毒瘤,还要除恶务尽,要把楚系彻底打倒。秦王政不会答应,他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他现在夺回了全部的王权,他只要再花费时间巩固就行了,他并没有头脑发热,也没有妄图一步登天。王国的治理需要王权和相权,权力需要制衡,两者的平衡很重要,如果平衡被打破,任意一个权力无限膨胀,权力就会失控,王国就会出现危机。所以王权和相权的斗争要讲究策略,秦王政对此很清楚,他的欲望目前还没有膨胀到吞噬相权的地步,但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相权,不过这是将来的事,不管是换人还是改变制度,都需要合适的时机。
现在老秦人要把谋反定成铁案,要把楚系打得头破血流,甚至就此一蹶不振,这完全违背了秦王政的初衷,一旦楚系倒了,不仅仅会出现权力失去平衡的问题,还有一个谁来抗衡老秦人的问题。
秦王政不信任老秦人,他心里的那根刺除不掉,他需要楚系外系帮助他长期压制老秦人。
目前关东人还没有形成强悍的实力。关东人先天不足,他们在大秦国缺乏深厚根基,不像楚系,与嬴姓王族代代联姻,彼此间有着牢固的血缘关系,楚系中有很多宗室公子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就以华阳太后来说,她没有子嗣,假如她有个儿子,大秦的君王哪里轮得到子楚和赢政父子?所以楚系在大秦有深厚的根基,可以与老秦人抗衡,而关东人不行,即使扶持起来了也不行,这就是根基不牢的恶果,没办法。从商鞅、张仪、甘茂、范睢到吕不韦,每一个关东人最后都没有落得好下场,相反,楚系就能全身而退,不至于身死族灭,这就是根基牢固的好处。从血缘上来说,嬴姓王族与楚系外戚都是一家人,只要不谋反,他们就能保住性命和富贵。
关东人既然先天性不足,而老秦人和一些宗室王族又屡屡觊觎(ji/yu)王位,那么秦王政理所当然需要楚系在朝堂上抗衡老秦人,打击老秦人。这就是目前咸阳的斗争局面。
老太后正是对形势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才能从容反击。她把阳泉君熊宸和昌平君熊启这对叔侄叫到了宫里,三两句话就把两人点醒了。
公子宝鼎才是这场风暴的关键人物。公子宝鼎是什么人?他祖父兴国君当年就是第一储君,如果不是死得早,哪里轮得到安国君做大王?他父亲公子弘也一度是储君人选,假如没有武安君一案,昭襄王归天后,在武安君和一帮老秦人的拥戴下,公子弘肯定登上王位,还是轮不到安国君。安国君没有做大王,就没有庄襄王子楚,更没有今日的大王嬴政。
公子宝鼎的背后有强大的实力,都是老秦人的实力,秦王政为了压制楚系夺回王权,竟然想到了流配刑徒宝鼎,想到了他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实力,于是他不顾一切把宝鼎叫了回来,打算利用宝鼎背后的老秦人力量,挑起老秦人与楚系的斗争,以便从中渔利。
秦王政的这个计策成功了,非常成功,但秦王政似乎忘记了宝鼎的身份。如果……仅仅是如果,如果兴国君不是死得早,如果没有爆发武安君一案,今日的大王不是公子弘就是这个嬴宝鼎。换一句话说,老秦人如此不惜代价帮助宝鼎打击楚系,正是因为宝鼎的这个特殊身份,这两者联合,一旦时机合适,彻底击杀了楚系,接下来必然觊觎王位,秦王政的大王也就做到头了。
阳泉君和昌平君豁然顿悟。他们被一连串的突如其来的打击搞得措手不及,焦头烂额之际,倒是疏忽了对手还有这个最为致命的弱点。
宝鼎不回咸阳,大家想不到这事,一旦他回来了,勾起了大家对往事的回忆,那宝鼎的弱点就暴露了,无所遁形,想藏都藏不住。
老秦人在朝堂上拼命地叫,目的是逼着秦王政动手,挑起秦王政与楚系的战争,现在老太后将计就计,顺势一推,等于逼着老秦人出手,挑起老秦人与秦王政的战争。假如老秦人非要置楚系于死地,秦王政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不得不再把公子宝鼎赶回北疆,再把老秦人打压下去。他总不能任由公子宝鼎和老秦人东山再起,抢了他的王位吧?
秦王政出尔反尔,老秦人怒不可遏,秦王政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楚系,这时候楚系不但毫发无损,还能卷土重来,重拾旧地,于是一切又还原了。
老太后这招四两拨千斤用得妙到巅处,把朝堂各方势力玩弄于鼓掌之中。
阳泉君和昌平君敬佩不已,至此才长长吁了一口气。原以为山穷水尽了,谁知老太后轻轻一推,柳暗花明了。
“你们要感谢公子宝鼎。”老太后厉声说道,“没有公子宝鼎的这番重击,芈姓熊氏很快就会败亡。我老了,没有多少年活了,我不可能保你们世世代代。你们自己回去好好想想,不要让芈姓熊氏败在你们手上。”
阳泉君和昌平君心领神会,喏喏连声。家族的毒瘤要割掉,要补充新鲜血液,即使因此受到挫折,也非常值得,相比世世代代的繁衍,这点代价算什么?
就在老太后与楚系外戚商量着如何扭转局势反败为胜的时候,在永平里的宝鼎府邸里,筵席也进入了高嘲,驷车庶长嬴豹与假上将军蒙武以宝鼎长辈的身份走进了这座洋溢着喜庆气氛的豪华大府。
今天来的客人如果穿上官服,让普通人看到他们集中在同一座大府里,恐怕立即会轰动整个咸阳。
宝鼎自己都没有想到,回到咸阳的第一天,竟然有这么多尊贵的客人前来恭贺道喜。
最尊贵的客人就是老将军大上造王陵了,然后就是假上将军大上造蒙武,驷车庶长嬴豹,少上造麃(biao)公,典客王绾,治粟内史冯去疾,内史嬴腾,国尉丞蒙毅,太仆丞西知士,侍御史王戊……宗室王族,在京老秦文武,关东人,林林总总有二十多位军政大员。
桓齮也来了。他已经恢复了大上造爵位。这就是老秦人和关东人联手的威力。老秦人乘着楚系被谋反大案搞得狼狈不堪之际,果断出击,为桓齮鸣冤叫屈。大王和关东人也非常配合,没有放过这个分裂楚系,打击楚系的好机会,当即恢复了桓齮的爵位,不过军职肯定是解除了,秦王政的目的也算达到了,但让他非常郁闷的是,留在晋阳的南部军将率都被王翦拉了过去,白白增加了老秦人的实力。
老秦人跑来,是为了给宝鼎摇旗呐喊;桓齮跑来,是向老秦人表明态度。他若想有个平静的晚年,子孙能够享受荣华,还得靠老秦人的帮助。至于楚系,目前顾不上桓齮了,以现在的咸阳形势来说,宜安大战的结论很快就会下来,桓齮要承担战败的责任,而楚系也将背上决策错误的责任。这一战是秦王政推动的,但总不能让大王承担责任,让大王下罪己诏吧?你做相国干什么?不就是关键时刻给大王顶罪嘛。
楚系又要损失了,朝堂上又要让出几个位置,而它在军方的损失太过惨重,基本上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这也是楚系此次在遭到老秦人的疯狂打击后,没办法立即予以反击的最直接原因。如果桓齮还是北方军统帅,蒙恬哪有机会南下?宝鼎哪来的实力横扫河东?丧失对军队的控制权才是对楚系最沉重的打击,即使它将来反扑成功了,但军中没有柱石级的人物,它拿什么控制军队?
宗室长辈前来恭贺,当然不是看宝鼎的面子,而是因为兴国君和公子弘父子的缘故。宗室兴国君一脉的份量还是非常重,二十五年前这一脉的嫡庶全部被赶出了京城,如今这一脉的嫡孙终于重返咸阳,对王室来说是一件大事,无论如何都要来道喜。
关东外系两个权势最为显赫的家族蒙氏和冯氏联袂来贺,这显然就是因为大王的暗示了。这是秦王政巩固王权的关键时刻,他需要老秦人的全力支持,为此借着公子宝鼎重返京师的机会,让关东人上门道贺,加强一下与老秦人的感情非常必要。这是关东人和老秦人的关系最为亲密的一段时间,在大秦历史上还是比较罕见。
一般情况下,大臣权贵们为了避嫌,轻易不会公开聚在一起,有事就书信联系,即使隔着一条街也是这样。碰到同僚的喜庆之事,更要注意分寸了,同级之间派个家老上门送谒(ye)给份贺礼就可以了,免得让御史参了一本,招惹莫名祸事。像今天这样亲自登门,一大群人坐在一起推杯换盏、觥(gong)筹交错的场景还真是难得一见。
蒙氏父子和冯去疾小坐一会儿,率先告辞。接着老将军王陵、桓齮、麃公也告辞走了。嬴豹、嬴腾和另外三位宗室公子倒是吃饱喝足了,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下宝鼎的新府,这才联袂离去。宗室走了,府内就剩下老秦人了,这时气氛就轻松多了,大家坐在一起闲聊了很长时间才告辞而去。
宝鼎很兴奋,到咸阳的第一天,他就见到了这么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眼花缭乱之余也是份外激动。
就在他准备和赵仪、苍头、暴龙、斗钧等人叙叙旧的时候,乌原匆忙来报,巴蜀人来了,郎中令隗状和他弟弟隗藏联袂来贺。
宝鼎有些吃惊,不知道蜀系这是什么意思?现在就要和楚系翻脸?还没到时机吧?
琴氏今天做得也过了。琴氏大匠琴唐在咸阳还是很有名气的,他亲自赶到长亭去接,还把琴玥和赵仪带去了,虽然两位女孩都是女扮男装,但有心人既然看到琴唐,当然不会放过他身边的人。晚上琴氏少主琴珪和家老唐老爹就携带一份厚礼来贺喜。宝鼎不知道贺礼价值几何,但看到唐仰那张吃惊的脸,就知道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琴氏是巴蜀巨商,与乌氏关系深厚,对宝鼎客气一点也说得过去,但隗氏今夜跑来贺喜就显得太显眼了。
宝鼎急速赶到府门外,第一眼就看到了一位风度翩翩、气质儒雅的中年人,他负手而立,身躯伟岸,站在那里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一股高贵和威严。四周的人如同配衬红花的绿叶,黯然失色。
宝鼎的心跳突然加快,他知道这个中年人是谁了,隗状,一个做了十几年的大秦丞相,一个被历史彻底湮没的神秘的大人物。
第一卷 崛起 第114章 同车夜游
第114章 同车夜游
隗藏出现了,方方正正的脸上堆满了笑容,眼里流露出喜悦之色,让人深切感受到他那发自内心的真诚。
宝鼎与其亲热寒暄。隗藏递上拜谒(ye)。乌原恭敬接过,热情相邀。
从乌原的表情上就能看得出来,他对这位隗氏家主充满了敬意。隗氏的历史太久远了,远远超过了这座咸阳城。乌氏不过是北疆的一个义渠部落,被大秦征服后才迅速融入到关西,他们除了财富外一无所有,纯粹一个蛮夷,而隗氏是远古王族的后裔,隗氏家族的血液里流淌着上千年悠久的历史,两者相比,乌氏根本不值一哂,所以乌氏的这种恭敬不是显得过于谦卑了,而应该说是隗氏给足了他们面子,是他们的一种荣耀。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乌氏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在咸阳的地位不知不觉提高了,这不单单是他们自己的感觉,咸阳尚商坊的六国巨商富贾都有同样的感觉,而最为明显的就是巴蜀琴氏突然与乌氏亲热起来。
巴蜀琴氏就如同齐国田氏、魏国白氏和楚国猗顿氏一样,在各自的王国里都是权贵,有很高地位,其它各国也视为上宾,以客卿之礼待之,他们是真正的官商,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他们是这个时代巨商富贾的顶尖豪门。乌氏算是暴发户,还是一个蛮夷暴发户,大秦王室虽然重视他们,但权贵士卿,商贾豪门根本不拿正眼瞧他们,唯恐失了自己的身份。
天下人都知道巴蜀隗琴两氏是一家,既然琴氏纡尊降贵与乌氏相交,那么隗氏自然高看了乌氏,乌氏的身份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在咸阳这座天下商贾云集的都市里,能够被隗氏青睐的商贾“豪门”并不多,而乌氏这个蛮商竟然也是一个,不能不让人大为吃惊,难免浮想联翩,但内中情由,除了巴蜀人和乌氏外,没人知道。
“客人都走了?”隗藏站着没动,没有进府的意思,
宝鼎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心想你不是客人难道还是主人?他抬头看看远处的隗状,问道:“大兄也来了?”
隗藏没有正面回答,微微颔首,然后问道:“公子是否愿意夜游咸阳城?”
夜游咸阳城?宝鼎再次抬头看看远处的隗状,若有所悟。隗状大概有重要的事情与自己商谈,但公开进府拜谒又不方便,于是就邀请自己同车夜游咸阳城。好啊,夜游就夜游,第一天来咸阳就有机会与大秦国未来的第一丞相同车夜游,观赏京城美丽的夜景,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这种事可不是天天都能碰上。
宝鼎对历史上这位神秘的秦国丞相本来就充满了好奇,有机会近距离接近隗状,了解隗状,可以让他探寻到历史真相,让他距离历史的真相越来越近。
事实上随着宝鼎逐渐融入到这个时代,融入到大秦国的历史中,他对隗状的好奇已经远远超过了昌平君熊启。熊启不管怎么说在历史上还留下了几笔浓墨重彩,比如他平定嫪毐(o/ai)之乱,比如他在楚地称王,与项燕一起抗衡秦军,但隗状在历史上却只是惊鸿一瞥,仅仅在琅琊时刻上留下了“丞相隗状”四个字,再无任何痕迹。
一个在大秦国做了十几年丞相的人竟然被历史彻底湮灭,为什么?昌平君没有被详细记载,可以解释为他后来背叛了秦国,但隗状呢?他为什么没有被记载?在他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他和大秦帝国的突然倾覆有什么关系?大秦帝国统一后的几位丞相王绾、冯去疾、李斯在历史上都有记载,为什么独独遗漏了他?
宝鼎在看到隗状高贵儒雅、玉树临风般的翩翩身姿后,他的好奇心突然强烈起来,如此一个风流倜傥的才俊,如此一个卓然不群的远古王国的后裔,他在主掌大秦国政的十几年里,为大秦国的统一、为史上第一个帝国的诞生和成长肯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但他竟然随着咸阳的大火一起灰飞烟灭了,为什么?
宝鼎不假思索,一口答应了,“那就有劳大兄了。”
乌原当然不敢发表意见。隗氏兄弟邀请公子夜游咸阳,这事透着玄妙,透着诡异。好在现在留在府内的都是自家人,宝鼎失陪一会儿也无关紧要,而隗氏赶在这个时候出现,显然早就算计好了,也容不得宝鼎不答应。
宝鼎抬脚就走。曝布则向四周的黑鹰锐士做了个手势,命令大家跟上,贴身保护。
隗藏伸手拉住了宝鼎,“公子相信我吗?”
宝鼎莫明其妙,不知道隗藏神神秘秘的搞什么。不就夜游吗?我去就是了,我难道还怕被你陷害了?
“大兄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嘛。”宝鼎笑道。
“我以隗氏向你发誓,我保证你今夜的安全。”隗藏一脸严肃地说道。
曝布的脸色当即就变了,杀气喷涌而出。乌原也吃了一惊,这不行,这说什么也不行。公子出事了,你隗氏不过赔上一个家族而已,而我们就惨了,要赔上整个老秦人,这绝对不行。
宝鼎倒是无所谓。虽然现在咸阳危机四伏,但自己第一天到咸阳,楚系即使要刺杀自己,也不会选择在今天。隗氏既然诚心邀请自己夜游叙话,当然有万全准备,不至于让自己刚刚进了咸阳就化作一缕冤魂。不过这事他做不了主。今天老秦人、关东人和宗室长辈都来了,安全是他们一致关心的问题,曝布更是被他们耳提面命,一再嘱咐。老将军王陵甚至敲着曝布的脑袋警告他,无时无刻不要离开宝鼎,寸步不离。
“大兄,我绝对相信你。”宝鼎苦笑摇头,“但你也知道,有些事我现在做不了主,我上面的长者太多,一个个恨不得把我含在嘴里,我也没办法啊。”
隗藏看到宝鼎愁眉苦脸的样子,不禁露出一丝笑意,“除了黑鹰锐士,不要再带其它短兵了。”
早说嘛,至于搞得这么紧张嘛。宝鼎不满地瞥了他一眼。
曝布神色警备地盯着隗藏,再度举手对锐士们做了个手势,显然隗藏的吞吞吐吐引起了他的怀疑,他要锐士们全副武装,确保万无一失。不过这显然有点多余,隗氏带来的卫士至少有三四十个,其中高手众多。曝布暗自嘀咕,看不出来隗氏家里竟然实力不俗,倒是小瞧人家了。
宝鼎转身对乌原打了个招呼,举步先行。隗藏紧随于后。
隗状站在一辆豪华辒车之前没动,直到宝鼎距离他只有五六步了,才不紧不慢地迎上,然后抢在宝鼎行礼之前微微躬身致礼。
宝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细节。前世他做推销,这待人接物的礼节极其重要,一个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所以他对此颇有心得。隗状后迎,却抢在宝鼎前面见礼,一慢一快,恰到好处。一般人或许注意不到,以为隗状谦恭,但宝鼎却看到了他藏在谦恭后面的傲慢。他本能地第一时间盯上了隗状的眼睛,果然,从隗状的眼睛里他看到了一瞬而逝的轻慢。
隗状现在是郎中令,天天侍奉在大王身边,位高权重,又是巴蜀第一大族的实际掌控着,他这么抢先见礼,虽然不过微微躬身,却迫使对方诚惶诚恐,措手不及之下心理惊慌,这腰不由自主地就弯了下去。腰弯大了,头就得垂下去,这头一垂,气势即刻被压了一头,心理上的优势荡然无存,如果羞恼的话,那正好中计,但即使马上恢复过来,气势已经低了,锐气也折了,接下来的事往往就变得被动。
宝鼎不高兴了,他的反应极其敏捷,正在躬下的腰嘎然而止,正在垂下的头也突然停住,然后在隗状的惊讶之中,猛地站直了身躯。他竟然只行了半礼,而且还是以挑衅的姿态行了半礼。
隗状的眼里掠过一丝恼色,但瞬即消失,脸上已经堆满了真诚的笑容,爽朗的笑声让人如沐春风,深沉浑厚的声音犹如云山雾霭之中的梵音一般冲击着人的心灵,让人不由自主地倾倒在他的神奇魅力之中。
宝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话声音,非常有魅力,仿若踏足空谷之中,倾听着暮鼓晨钟的重重回音,又似踏着月光,在夜色中聆听铜罄的敲击,让人宁静,让人陶醉,让人心旷神怡。
轺车辚辚而行,灯光不时透过纱幔,在车内留下斑驳的残影。
车内隗状侃侃而谈,宝鼎已经沉醉在隗状那独具魅力的声音里,早已忘却了刚才的不快。坐在隗状的对面,看着他丰神俊朗的外表,真诚和善的笑容,聆听着他魅力无穷的声音,还有从他言辞中不经意见流露出来的卓绝才华,宝鼎自惭形秽,有一种天上地下的感觉。如此才俊,放眼天下,恐怕也是凤毛麟角,怪不得他在大秦丞相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几年,果然不同凡响。
“公子看这咸阳的夜景如何?”闲聊了一会儿,隗状透过纱幔望向车外,随口问道。
宝鼎扫了几眼,了无趣味。以他前世的经历,对这种夜景当真是半点兴趣都没有,但他还是装模作样地看了一下,敷衍了事地说了句“很好”。
隗状再露惊讶之色,一个从北疆蛮荒之地走出来的少年第一次到咸阳,第一次看到咸阳美丽的夜景,竟然就是这样一副不以为然的淡漠神情,实在是难以想像,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他不得不再次重新审视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少年公子。
先前的一幕再度浮现,宝鼎敏锐的反应和强横的态度让他在那一刻很尴尬,他难以理解,宝鼎怎么可能会有如此丰富的人生阅历?他才多大?他没有游历过天下,没有上过朝堂,他甚至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乌氏,他怎么可能对人性有如此深刻的了解?难道就是因为天赋异禀?
宝鼎却没有想那么多,他虽然被隗状的个人魅力所倾倒,但这种情绪仅仅持续了很短时间,然后他就被隗状的未来所吸引,因为那是他需要探寻的历史真相。
宝鼎预知未来的能力让他失去了很多人生的乐趣,比如对人的崇拜,对未来的期待,他都没有,他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挖掘历史的真相,而隗状的未来应该就是大秦帝国历史上隐藏得最深的秘密。
宝鼎看待隗状的眼光随即就变了,他觉得隗状就是一个被深埋地底的古老文物,而自己是个考古者,拿着扁铲毛刷,戴着放大镜,正在一点一点的发掘。
宝鼎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件“古老文物”的兴趣,他放肆而无礼地一直盯着隗状,那眼神让隗状渐渐忐忑,忽然便有了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他感觉自己在宝鼎面前无所遁形,感觉宝鼎似乎已经看穿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感觉,但的确真实,因为宝鼎的眼神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宝鼎知道他的一切,包括他的未来。
“公子觉得咸阳的夜色如何?”隗状强自按捺住心里的不安,徐徐问道。
宝鼎摇摇头,“我对隗藏大兄亲自御车倒是更有兴趣。”
隗状笑了起来,“隗氏要确保你的安全嘛。”
“我一介庶民而已,担当不起。”宝鼎面露浅笑,眼里露出戏谑之色,“盐池之行,没有让大兄失望吧?”
隗状微微颔首,“有些事要么不做,做了就要承担责任。你也一样。”说到这里他颇有深意地看了宝鼎一眼,“做个小夫门监,过个平静日子,也很不错嘛。”
“我本流配刑徒,回到咸阳做个小夫门监已经很满足了。”宝鼎笑道,“对于王族公子来说,这或许是一种羞辱,但他们可曾想过,我老嬴家的祖先不过是个御戎(马夫)而已。老嬴家的祖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今日的大秦国,做为子孙,岂能忘本?我愿意做个小夫门监,愿意像先祖一样,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守护王国,守护大王。”
隗状已经不再惊讶了,他微笑点头,一语双关地说道:“大王听到你这番话,一定非常高兴。”
“怎么?他还担心我不高兴,一怒之下拆了长阳门?”宝鼎大笑起来。
“你敢拆了长阳门,寡人就打断你的腿。”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在辒车响起。
宝鼎骇然心惊,猛地回头看去。
第一卷 崛起 第115章 秦王政的愤怒
第115章 秦王政的愤怒
这是辆四轮四马的豪华辒车,车厢很长,里面装饰华丽。车厢前面有张小案几,宝鼎和隗状相对而坐。车厢后面则设有软榻,中以帷幔相隔。
此时那帷幔霍然中分,一个玄衣高冠的年轻人端坐于锦榻之上,英气勃勃的面孔在昏黄灯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一股令人惊栗的威严,一双炯炯有神的眼晴里杀气凛冽,将他的霸气表露得淋漓尽致。他坐在那里就像一座山,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山,雄伟陡峭,渊渟岳峙,让人不得不抬头仰视,让人畏惧,让人颓丧,让人从内心深处涌出一种无力感。
宝鼎瞪大了眼睛,匪夷所思地望着这位英俊的年轻人,心跳在这一瞬间仿佛停止了,脑中更是一片空白,蓦然,一股奔腾咆哮的思潮席卷而至,狠狠撞在他的心灵上,跟着传来一声惊天动地呐喊。
秦始皇,我看到秦始皇了。
宝鼎呆若木鸡,傻了吧唧地看着秦王,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我看到秦始皇了,我看到秦始皇了。宝鼎整个脑子里都塞满了这句话,根本不知道这一刻该干什么,该说什么,他就那么张大着嘴巴、瞪大着眼睛,傻傻地望着秦王。
隗状笑着摇摇头,眼里露出一丝得意之色。这小子,终究没见过世面,这下痴了吧?我看你还嚣张。
“你都干了甚?你说,你从走出乌氏到现在,半年多了,你都干了甚?”秦王政手指宝鼎,厉声责叱,“你一路闯祸,从代北到晋阳,从晋阳到河北,又从河北到河东,你说,你闯了多少祸?你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寡人足以斩你十次。你告诉我,你有没有十颗头颅?你想要多少人为你陪葬?你是不是也要把寡人拉进地府?”
宝鼎还是那副白痴神情,一点反应都没有。
“你瞪着眼睛干甚?寡人说错了?目无法纪,无法无天,哪有一个宗室公子的模样?你告诉寡人,为什么要自以为是、为所欲为?你以为我不敢杀你?”秦王政须发戟张,怒目而视,似乎要把宝鼎一口吃了。
宝鼎晕乎乎的,完全懵了,张口结舌,眼里露出恐惧之色。他曾无数次想像第一次见到秦王的场景,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秦王政竟然在一辆辒车车厢里,尤其让他想不到的是,秦王政竟然躲在车厢后面观察他良久,然后突然冒出来,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臭骂没关系,反正自己做得事都有利于秦王,而秦王也不过是装腔作势过过嘴瘾,其实心里乐开了花,否则何至于在自己返回咸阳的第一天,他就忍不住微服出宫跑来看自己?
秦王高兴,对自己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要看到自己,但碍于老太后和熊氏家族与自己之间的仇怨,他又不好公开召见自己,免得让老太后误会了,毕竟暗中支持和公开支持还是有很大区别,公开支持就等于与熊氏撕破脸,这岂不让老太后伤心落泪,平白无故留下一个不孝忤逆的罪名?但秦王显然对自己太好奇了,无法按捺住先睹为快的想法,于是做出了这种不可思议的举动。微服出宫不稀奇,稀奇的是出宫后躲在辒车里装鬼吓人啦。
假如自己刚才说错了话,说了让秦王不高兴的话,得罪了秦王,秦王还会露面吗?假如自己说了大逆不道的话,让秦王愤怒了,秦王会不会在一怒之下杀了自己?
宝鼎窒息难当,阵阵恐惧像潮水一般袭来,冷汗更是涔涔而下。太可怕了,老天保佑,自己幸好没有说错话。
事出突然,隗氏兄弟估计也是措手不及,毫无准备。隗藏不敢给自己任何暗示,但亲自御车其实就是一种暗示,而自己也的确因此心生警觉。其后隗状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有心试探自己,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结果让自己还以颜色“顶”了回去。现在再回头一想,隗状不是要给自己下马威,而是有意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嚣张而得意忘形,以至于让秦王高兴而来,败兴而去,坏了大计。
“公子……”隗状看到宝鼎似乎真的给吓坏了,急忙喊了一声,“公子,快给大王见礼。”
宝鼎骇然惊醒,手忙脚乱地想爬起来行大礼,因为太紧张了忘记这是狭窄的车厢,结果“嘭”一下撞倒了车顶,心里更慌了,两只脚踩到一起,身体顿时失去平衡,一个趔趄,“砰”一下撞到左厢,然后“扑嗵”摔在了案几上,跟着连人带案几撞进了隗状的怀里。
隗状苦笑不迭,伸手帮忙。宝鼎羞赧不已,面红耳赤地爬起来,心慌意乱之下一脚没踩实,被翻转的案几绊倒了,身躯再度失去平衡,一个狗啃泥,“扑嗵”栽倒,结结实实地摔在了锦榻上。慌乱之中他两手乱舞,逮什么抓什么,结果把半幅帷幔硬生生扯了下来,正好盖在他的脑袋上。
秦王政忍俊不禁,再也装不下去了,哈哈大笑。
隗状连连摇头,哑然失笑,心里却是如负释重。宝鼎这番不堪入目的表现拙劣到了极致,但歪打正着,偏偏把宝鼎最真实的一面表露无遗,正合秦王政的心意,这第一次见面总算有惊无险的度过去了。
辒车骤然停下,急促的脚步声从四面蜂拥而至。车厢外传来隗藏惊慌的叫声,“大兄……”显然车内的动静传了出去,车外的卫士们已经飞速扑来。
隗状掀开纱幔,冲着车外的卫士们摇摇手,示意大家不要紧张,稍安勿躁,然后对隗藏微微一笑。隗藏心领神会,高悬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侥幸,这一关总算过了,谁能料到,秦王政不但急于见到宝鼎,还用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这要是传出去,咸阳势必轰动,而了解内情的人更是倒吸一口凉气。秦王政既然如此看重公子宝鼎,那么可想而知,接下来咸阳形势将向何种方向发展已经一目了然。
隗状把纱幔重新拉上,俯身把小案几也摆放好了。
宝鼎趴在锦榻上“装死”。丢人啦,丢到家了,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始皇帝,竟然就是这种表现,将来还混个屁啊。这一摔反倒把他摔醒了,脑子不再晕乎乎的了,心里也不再窒息了,很快平静下来,虽然还是忐忑不安,但不至于像个白痴一样懵懵懂懂手足无措了。
秦王政伸手掀开盖在宝鼎头上的帷幔,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起来起来,坐好说话。”说到这里他又笑了起来,“寡人这张脸给你丢光了,幸好这里没有外人,否则传出去,寡人这张脸往那搁?”
宝鼎涨红着脸,低着脑袋,手忙脚乱地爬起来坐好,然后行了大礼,自始至终,不敢看秦王政一眼。
“寡人又不是老虎,你怕甚?”秦王政故意唬着一张脸说道,“把头抬起来,好好说话。”
宝鼎鼓足勇气,壮着胆子抬起头,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大王……”
“都是一家人,不要太生分了。”秦王政笑道,“刚才是不是吓着了?”
宝鼎苦笑。他人也摔了,脸也丢了,第一次见面太糟糕了,全搞砸了,和先前的设想差了十万八千里,如果在前世搞推销,那么这次糟糕的见面就意味着一切结束了,如今秦王政还没有赶他走,他还有机会,还可以努力表现一下,设法扭转一下秦王政对自己的恶劣印象。
“王兄,这,这……”宝鼎豁出去了,反正自己在秦王政心里的印象已经是差得不能最差了,无所谓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死马当活马医了,“王兄,我天天都在想着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谁知……”宝鼎龇牙咧嘴,做出极度痛苦状,“王兄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大大的意外,大大的……”
“不高兴了?”秦王政的脸色顿时就变了,口气骤然凌厉,“你千里迢迢的回咸阳,一路攻城掠地,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是不是?寡人是不是应该在咸阳宫隆重地召见你啊?”
宝鼎骇然变色,心脏“砰砰”地一阵狂跳,强烈的窒息感再度将他淹没。不好,又说错话了,这下彻底完了。这位秦王的脾气似乎很暴躁,说翻脸就翻脸,太可怕了。
隗状吓了一跳,脸上的笑容顿时僵硬,不知道大王是真的生气,还是在恐吓宝鼎。
“寡人没有砍了你,把你的首级挂在长阳门上就很不错了。”秦王政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你自己说说,你都干了甚?你小子,在乌氏的时候就开始欺骗寡人。痴儿?你自己看看,你哪点像痴儿?你蓄意欺骗寡人,惹得寡人不高兴?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