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1部分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1部分阅读

    秘兵则拥有极大特权,在外你可以调配、指挥黑冰秘兵,对内你可以秘密调查秩俸二千石以下官员。这个权力非常大,相比起来要远胜那些有名无实的上卿了。”

    宝鼎一听,回颜作喜,没想到秦王政对自己这个堂弟还是不错的,不过这份大礼似乎不是白送,而是别有图谋。

    “大王打算调查谁?”宝鼎问道。

    王翦摇头,“大王赐你金牌,寓藏深意。”他从案几上推过那封诏书,“大王把你宗室属藉恢复的日期定在你抵达晋阳的那一日,如此蒙恬在军中公开你的身份,说你是大秦宗室公子便顺理成章,没有任何违律之处。由此可见大王考虑周全,将种种不利之事一一排除。”

    “在这之后的第二天,你与巴蜀人见面,并于当天晚上重拳击伤公子厉。因为你已于斗殴之前恢复了宗室属籍,所以此事也就是两位公子之间的斗殴,但此事刚刚传到咸阳不到一个时辰,事件就由斗殴变成了刺杀未遂。咸阳由此必起纷争,不出意外的话,大王将承受来自楚系外戚的重压,从华阳太后到相国熊启,肯定威逼大王严惩不贷。”

    王翦指指宝鼎手中的金质黑鹰令牌,笑着说道:“此刻,这张令牌在晋阳就有作用了,而且还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给大王以空前助力。”

    宝鼎听明白了,心里顿时涌出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情绪。

    秦王政、老秦武人、巴蜀人和山东外系联手发动了打击楚系外戚的行动,但他们谁都不愿做出头鸟,于是他们又把宝鼎推到了前面。

    宝鼎的任务就是冲锋陷阵,冲在最前面,其他人看形势有利就一拥而上,痛打落水狗。

    秦王政为什么送来黑鹰令牌?说白了就是要宝鼎冲锋陷阵,暗示他不要怕,寡人在后面给你撑着,但事实上假若宝鼎冲错了,把他自己陷进去了,秦王政绝不会伸手拉他一把。

    王翦从这张黑鹰令牌上读懂了秦王政的心思,马上决定改变计策,让宝鼎第一个冲上去。宝鼎雷霆一击成功了,三大派系再随后跟进,如此进可攻、退可守。退一步说,即使楚系外戚疯狂反扑,秦王政顶不住了,没关系,还有宝鼎在前面顶着。宝鼎就是一张大盾牌,秦王政和三大派系躲在后面给盾牌加注力量,有了这道缓冲,形势对各派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

    宝鼎不敢把不满摆在脸上。他现在个人没有实力,某种程度上他就是扯着虎皮做大旗,狐假虎威。既然自己现在只能做只狐狸,那就老老实实做一只合格的让老虎们非常满意的狐狸吧。

    想到这里宝鼎暗自叹了一口气,一种对实力的渴望不禁油然而生。自己要尽快强大起来,尽快建立自己的实力,建立只属于自己的强大实力,像现在这样狐假虎威,游走周旋于各派系之间,巧妙利用各派矛盾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日子不会长久,一旦自己的利用价值被榨干取尽,那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实力?我的实力在哪?兴国君早亡,只有一嫡子公子弘。公子弘二十五年前流配,十六年前离世,他除了给自己一个宗室公子的身份外,一无所有。

    那支配备给自己的虎烈卫,有一半来自白氏的射日,还有一半来自司马氏的敢勇。十六名黑鹰锐士也是一样。而公孙豹这个传奇般的人物让人高山仰止,他站在那里就是一杆猎猎狂舞的大旗,自己只能藏在大旗影子下面接受他的庇护。

    宝鼎思前想后,颓然放弃。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只有扯着虎皮做大旗了,利用各方的力量为自己建立功勋,升爵升职,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招揽人才,积累财富,广建人脉,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实力。等自己有了实力,就像今天的王翦和频阳王氏一样有实力了,才能去掌控别人的命运,去改变王国的命运,去影响历史的走向,否则只能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路要靠自己走,靠别人的扶持终究走不长,最好结局也就是像自己现在这样,但无论爬得多高,都是空中楼阁,一旦遇上狂风暴雨,必定从云层摔落,粉身碎骨。现在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各怀目的,自己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攫取利益的桥梁,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但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有朝一日他们不需要桥梁了,自己也就像芸芸众生一样湮没于历史的洪流。

    宝鼎脑海中闪过了无数念头,这一瞬间他甚至有些失神。

    “公子,你想好了没有?”公孙豹忽然问道。这话他说的忒别扭,过去他都是冲着宝鼎吼来吼去,如今宝鼎病好了,变聪明了,不能再又叫又吼了,他反倒有些不适应了。

    “谢谢大父。”宝鼎躬身为礼,“大父送我一个天大的功劳,小子感激不尽,此生无以为报啊。”

    王翦淡然轻笑,眼内闪过一丝赞许,不过心里却是暗自吃惊。此子才智过人,老夫不过说了廖瘳数语,他竟然就猜出了全部,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但凡事物极必反,太聪明了,事事顺利,少年得志,一旦目空一切,目中无人,败亡的日子也就近在咫尺了。

    “你可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夫相助?”王翦随口问道。

    这纯粹是一句客气话,谁知宝鼎马上拱手说道,“我只有一个要求。”

    “说。”

    “明天天亮之前,我会占据辎重大营,抓捕魏缚。”宝鼎说道,“但迟一天,我要赶赴河北战场。”

    宝鼎不打算在晋阳待了,这地方波谲云诡,危机四伏,一大帮威名显赫的人如狼似虎一般包围着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榨取自己的价值,自己虽竭尽所能,使出浑身解数勉强应付下来了,但已心力交瘁,感觉难以为继,还是尽快脱身去河北战场为好。不管怎么说,自己无论如何要把麃(biao)公救下来,要把宜安守住,否则一场惨败下来,楚系外戚固然遭受重创,但其他派系又岂能幸免?一损俱损,最后受到伤害的却是大秦帝国,是大秦那些勇敢的纠纠儿郎。

    “这么急去河北干什么?”王翦笑道,“即使战局发展如你所料,但要达到李牧合适的攻击条件至少要到半个月之后。公子少安毋躁,在晋阳多玩玩,多看百~万\小!说,等咸阳的命令下来了,我们再一起走。”

    宝鼎想了片刻。在他的记忆里,宜安之战自始至终没有王翦的份,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咸阳最终没有下令或者下令时已经迟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命令到了但王翦在做出救援姿态后动作又迟缓了。

    “不,大父,小子心切,后日务必赶赴河北。如今我有黑鹰令牌,哪里都去得。”

    王翦微笑点头,“大王就给了一块令牌,没有只言片语,其中含义任你揣测,但前提是,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对大王有利。”

    宝鼎恭敬受教。

    “好吧,既然你坚持,那你先去,我让王离带五百骁雄卫随你同赴河北。”

    “谢谢大父。”宝鼎俯身拜谢。

    公孙豹留在了行辕,与老友彻夜长谈。

    宝鼎则带着司马断等人赶到虎烈卫的营寨。暴龙、斗钧等人已经先期把宝鼎放在行辕里的东西搬了过来,其实主要也就是那二十大箱子书简。赵仪却没有跟过来,留在了巴蜀人的营帐里,和琴玥在一起。

    宝鼎今夜要率虎烈卫查抄辎重大营,抓捕魏缚,所以也没时间陪赵仪,是以听到暴龙说起时,只是点了点头,忽然,他想到什么,又急忙喊住了暴龙,“走,随我回行辕,去找巴蜀人。”

    巴蜀人给宝鼎的实力震撼了,不仅仅因为那支气势恢宏的虎烈卫,还有乌氏不遗余力甚至可以说倾尽家财的支持。乌氏的家财当然不止如此,但他们所表现出的态度就是这样,为了宝鼎,乌氏可以不计代价,倾其所有。这说明什么?说明乌氏就像当年卫国巨贾吕不韦一样,把身家性命全部赌在了宝鼎身上。

    乌氏哪来的信心和决心?就因为宝鼎的背后是咸阳的大王?这显然没有说服力,相比较而言,宝鼎背后的郿城孟西白和夏阳司马氏联手支持宝鼎的做法更给人以信心。

    郿城孟西白和夏阳司马氏都是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大家族,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其实力之大,根基之深,远非一般人可以相像,而他们的背后就是老秦人,那是一望无际的大森林。那片大森林,应该才是义渠乌氏的信心之源。

    筵散之后,隗氏和琴氏两位大小家主就坐在一起商量。他们和宝鼎的关系如果以亲戚论,那算比较近了,三代以内的姑表亲嘛,但天南地北,二十五年都没有联系,彼此的信任有限,如何重建信任、重建亲密的亲戚关系则成为头等大事。这只是其一。

    其二,晋阳私盐大案一旦爆发,楚系外戚必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他们或许会疯狂报复巴蜀人,或许会不计前嫌继续拉拢,但不管咸阳局势如何变化,巴蜀人做为一个独立派系已经崛起于朝堂了,但巴蜀人的实力明显不足,严重不足,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大派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短期内必须迅速提高实力,而目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宝鼎这位背景深厚的贵胄公子拉进来。

    只要宝鼎靠近了巴蜀人,就等同于巴蜀人得到了老秦人的援助,这个实力的增长就非常可观了,进取不足但自保绰绰有余啊。

    就在这时,宝鼎来了。

    第一卷 崛起 第78章 无间道

    第78章 无间道

    宝鼎深夜来访的消息让巴蜀人不但感觉意外,更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这位公子宝鼎确实是天才,而且还是一位让人畏惧的天才,他的一举一动看似鲁莽冲动,但无不暗藏深机,远不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能够做到的。先期巴蜀人认为他的背后有王翦的影子,每一步棋都是王翦安排的,但住进行辕,观察了解后,他们得出结论,王氏也没有控制住宝鼎,相反,王氏和他们一样,陷入了被动,不得不跟着宝鼎的步伐走。

    宝鼎在晋阳腾挪跳跃,巧妙利用各方的矛盾,一拳打在风暴的风眼上,提前催发了风暴,此举不但激怒了咸阳的楚系外戚,也迫使三大派系不得不在晋阳联手抗衡,至于咸阳的秦王政,估计现在已经是焦头烂额,穷于应付了。华阳老太后的威力,岂是一个年轻君王所能抵御?

    晋阳私盐大案算是先发制人之策,可以打楚系外戚一个措手不及,以抵御楚系外戚发动的如狂风暴雨一般的反击大潮,但问题的关键是,宝鼎本人没有实力,他只是三大派系的桥梁,把三大派系连在一起的锁链,他不能成为扛鼎抃(bian)牛的领军人物,一旦锁链断了,桥梁坍塌了,三大派系也就散了,其后必定被楚系外戚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各个击破。

    一旦形势如此发展,巴蜀人首当其冲。巴蜀人背叛了楚系外戚,又与老秦人、关东外系一向处在对立位置,双方没有任何信任,因此决斗双方都会把第一拳打向巴蜀人,巴蜀人必定成为这场风暴的牺牲品。有了牺牲品,风暴有了着陆地,决斗双方随即消停下来,暂时相安无事。但巴蜀人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们重蹈了山东外系的覆辙。嫪毐(o/ai)之乱事实上就是楚系外戚和老秦人之间的搏杀。当时楚系外戚赢了,但他们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他们把合作了十三年的吕不韦赶出了咸阳。吕不韦背叛了楚系外戚,即刻罢相,追随吕不韦的关东士卿几乎被一扫二净,斗争之惨烈,至今让人不寒而栗

    今日巴蜀人的实力无法与吕不韦时期的关东外系的实力相提并论,所以巴蜀人有心无胆,根本不敢与楚系外戚公开决裂,也就是躲在后面用点阴招、下点黑手而已,谁知到了晋阳就碰到了宝鼎,碰到宝鼎就掉进了陷阱,然后形势一发不可收拾,不得不从黑暗里跳出来,扛着把大刀赤膊上阵,与楚系外戚公开决裂了。

    几天来,他们一直忐忑不安。晋阳的事已经十万火急报送咸阳,隗氏大兄隗状、琴氏家主隗清兄妹应该拿出了对策,但巴蜀人的实力摆在那里,它还没有长成为参天大树,它还经受不起狂风暴雨的冲击,目前它唯一的办法就是庇护于大森林。

    放眼大秦朝堂,只有两片大森林,老秦人和楚系。如今他们既然与楚系决裂,那只有投奔老秦人了。解铃还须系铃人,给巴蜀人带来这场灾祸的始作俑者就是宝鼎,那当然还要靠宝鼎来解决。

    事情发生时,巴蜀人以为背后的操控者是王翦,但等到他们发现判断失误时,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而且他们让咸阳的隗氏兄妹在错误的讯息上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事情变得万分危急。隗藏再次十万火急报于咸阳,同时设法打探宝鼎的底细,以便果断定策,就在这个时候,宝鼎的虎烈卫到了。

    宝鼎终于揭开自己神秘的面纱,露出了真实面目。他的实力惊人,凭借这份实力,足以让巴蜀人高悬的心放下了。

    这时候,就算宝鼎今夜不主动过来拜访,明天一早巴蜀人也要过去。此刻,双方要把话说清楚了,要建立牢固盟约了。

    宝鼎站在军帐外,仰头望着天上的星星,看上去神色平静,心里却是波澜起伏。

    前世有句俗话,叫屁股决定脑袋,说得好听一点叫地位身份决定行为准则。地位越高,身份越显赫,他的价值观、他的思维、他的做事方法都不一样。先前宝鼎的地位身份说白了就是一件华丽的外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所以还是以生存为第一目标。现在虎烈卫来了,实力有了,华丽外衣里面有点货真价实的料了,他的想法也就不一样了,首当其冲就是有了建立自己实力的想法。

    就他目前的基础来说,非常高,积聚实力比较容易,但最关键的地方也在如此。古往今来,一蹴而就者比比皆是,尤其在权力场上,一日富贵者多如牛毛,比如外戚,比如宦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太多了。就这个时代来说,大贤云集,瞬间登顶者更多,比如吕不韦,由商贾到相国,眨眨眼间的事。但无一律外,都是昙花一现,原因无他,没有基础,或者没有夯实基础,说倒就倒了。

    反观楚系外戚,从宣太后开始崛起,直到如今,除了中间有短暂十几年的衰落外,一直主宰着大秦朝政。七八十年了,基础夯实了,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即使狂风暴雨也休想将其连根拔起。

    宝鼎就要建立这样庞大的实力,他不需要华丽的空中楼阁,他需要的是一棵参天大树,这样即使将来狂风暴雨一个接一个,他也夷然不惧,照样巍然挺拔,屹立不倒。

    家老唐老爹第一个迎出帐外,恭恭敬敬地行礼。

    宝鼎本能地就想还以重礼,一则敬老,二则可以表示谦恭,但旋即想到了赵仪的告诫,不禁挺直了身躯,微微颔首以做回应。

    礼制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区分等级的。这是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上位者礼贤下士可以,你可以给他高官厚爵,给他信任重用,但你不可以失礼。当年信陵君魏无忌为了请到侯赢,亲自执辔牵马。礼贤下士是做到了,但礼也失了,遭人耻笑诟病。上位者为求贤失礼,勉强还能说得过去,但除此以外,失礼就是一种过失,一种不可饶恕的过失,轻者遭人耻笑,名声受辱,重者遭受惩处,像宝鼎这种宗室甚至会失去属藉。

    隗藏和琴珪联袂迎出。两人躬身施大礼。

    宝鼎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微微躬身,然后便在两人的相请下,大步走了进去。

    已经有人告之了赵仪和琴玥,两人还没有歇息,也匆匆出迎。琴玥礼重,赵仪不过微微颔首而已。她既然恢复了公主了身份,再像过去那样与宝鼎亲密无间百无禁忌是绝无可能了。

    “今夜我想留在这里。”赵仪以为宝鼎是来接自己的,玉脸微红,低声说道。

    宝鼎沉吟了片刻,柔声说道:“迟一天我去河北战场。在我回咸阳之前,你就待在琴家好吗?”

    赵仪呆了一下,目露惊色,随即玉脸转白,眼里忽然蒙上一层水雾,一抹浓浓的悲伤瞬间涌了出来。

    “公子尽管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公主。”琴玥高兴地说道。

    宝鼎冲着她感激地笑笑,然后侧身望向隗藏和琴珪。两人同时躬身承诺。这种拉近彼此关系,加深彼此感情,建立信任的机会仅此一次,巴蜀人怎可错过?

    “不要叫她公主了。”宝鼎想了片刻说道,“咸阳危机四伏,倘若让人探查到她的秘密,将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麻烦。”

    琴玥伸手揽住赵仪,看她已是泫然欲泪,心里不忍,于是对宝鼎说道:“公子,那你总要给她一个身份,否则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尤其现在琴氏已经到了风口浪尖上,自身也是岌岌可危啊。”

    宝鼎惊讶地看了她一眼,心里对她愈发看重了几分。这个女子,果然不是寻常人,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却是有意提醒自己双方已经上了一条船,要同舟共济,不要惹了祸事后,拍拍屁股跑了,却把巴蜀人扔在咸阳的风暴里独自挣扎。忽然一个念头闪过宝鼎的脑海。琴玥既然话里有话,是不是琴家已经有了安排?

    “我在边疆长大,远离咸阳,不知道的事太多,所以急切间也想不到办法。”宝鼎笑道,“玥儿可有什么妙策以解燃眉之急?”

    琴玥眨了眨那对美丽的大眼睛,娇笑道:“公子可曾听说过夜郎国?”

    夜郎国?夜郎古国?宝鼎霍然想到了那个湮没在历史中的古老王国。记得夜郎古国是被汉武帝所吞灭,如今正是鼎盛时期。这样一个古老的王国和隗氏、琴氏有什么关系?

    “听说过。”宝鼎说道,“那是西南遥远之地的一个古老王国。”

    “公子也不是孤陋寡闻嘛。”琴玥笑道,“隗氏、琴氏与夜郎国有九代联姻。现在夜郎国的老王后是我母亲的姑姑,王妃则是我的姑姑,如果公子同意的话,公主可以摇身变做夜郎国的公主。将来公子冠礼成|人,迎娶夜郎国的公主就是顺理成章之事,更不会有人怀疑公主的真实身份了。”

    夜郎国的公主?宝鼎顿时明白了巴蜀人的意思,这是要利用赵仪拉近双方的关系啊。好聪明的巴蜀人,拿我的女人做交易,左手进,右手出,一个钱不出,白赚啦。

    将来与赵仪如何发展,宝鼎目前顾不上,暂时也还没有那个想法,这纯粹是王离那小子口没遮拦闹出来的误会,但让赵仪摇身一变,以夜郎国公主的双方出现在咸阳,却是一着妙棋,无论是赵仪本人,还是隗、琴两氏和自己,都能从中受惠,可谓一举多得啊。

    这时宝鼎的目光从隗藏和琴珪脸上扫过,发现两人并无任何惊讶意外之色,可见此策是巴蜀人早就商量好的,不过借着琴玥的嘴说出来而已。再看赵仪,也是一样,不过她很紧张,一双泪水涟涟的眼睛望着自己,似乎担心自己一口拒绝。

    直娘贼,巴蜀人拿一个蛮荒小国的公主身份就把赵仪收买了,真是太便宜他们了。宝鼎暗暗骂了一句,旋即做霍然顿悟状,嘴里更是夸张地发出了一声惊呼,“好,好主意,好办法。”宝鼎冲着琴玥轻轻拍了一下手,“玥儿,你这个情,表叔记下了,以后一定给你找个好人家……”

    赵仪神情一松,暗自吁了一口气。隗藏和琴珪相视一笑,目露喜色,公子既然接受了巴蜀人的这份人情,那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这个头开得不错。

    琴玥却是玉脸绯红,娇羞地啐了一声,“好不羞,哪有你这么小的表叔?以后不要提了,晓得无?”

    宝鼎哈哈大笑,也不管什么礼仪了,当着众人的面拉住赵仪的手,凑在她耳边低语道:“你愿意吗?虽然这个蛮夷国的公主不值一哂,但好歹在咸阳也有个身份,不至于太过委屈了你。”

    赵仪羞赧不已,轻声“嗯”了一下,“谢谢。”

    宝鼎心里的担忧总算放下了,也是高兴,松开赵仪的手后,又对琴玥说道,“玥儿好好照顾她,表叔回到咸阳后送你一份重礼,如何?”

    “休要再提,晓得无?”琴玥大为羞恼,狠狠瞪了宝鼎一眼,拉着赵仪走了。

    几个人分宾主坐下。宝鼎再次感谢了赵仪的事,虽然觉得自己吃了亏,但没办法,这个亏只能以后再找巴蜀人补偿了,当务之急是与巴蜀人建立亲密关系,而赵仪这个“桥梁”来得非常及时。巴蜀人有意,宝鼎有情,双方再坐在一起,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心理上无疑亲近了几分。

    “公主到了咸阳,还请表兄和小少主,还有唐老爹多多照抚。”

    隗藏、唐老爹一口应诺。琴珪更是拱手说道:“公子宽心,公主现在是我们隗家和琴家的人,咸阳谁敢对她不利,就是和我们巴蜀人作对。”

    “巴蜀人现在可以在咸阳为所欲为?”宝鼎一语双关地问道。

    琴珪白净的面孔上立即泛起一抹羞红,双唇嗫嚅了数下,马上反问了一句,“大兄深夜前来,该不会是为了安置大嫂吧?”

    宝鼎笑着点点头,看到琴珪毫不示弱的样子,让他不禁想起了前世的“谈判”。前世自己小人物,谈判的时候处于绝对弱势,没有底气,腰也直不起来,每到那时候就特别羡慕大公司的业务员。大公司有实力,实力决定一切,就连小小的业务员都趾高气扬,轻轻松松就能掌控谈判的主动权。如今自己不一样了,有实力了,虽然这个实力名不符实,目前还是处于借势状态,吓唬咸阳的大佬不行,但吓唬小鱼小虾绝对没问题。

    坐在对面的隗藏、琴珪算不上大佬,但也绝不是小鱼小虾,谈判的艰难可想而知。自己的底细在他们面前无所遁形,若想打动他们,把他们拉过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帮助自己,必须抛下一个让他们无法拒绝的诱饵。

    宝鼎最大的本钱就是对未来历史的把握,他知道隗状将成为大秦帝国的丞相,而这位丞相的执政时间非常长,他直接影响甚至改变了帝国的命运。随着隗状的崛起,巴蜀楚系也水涨船高,在未来一段时间甚至直到帝国败亡的那一刻,巴蜀楚系都在影响甚至控制着帝国的政局。

    把自己与这艘大船捆在一起,或者直接登上这艘大船,利用或者控制巴蜀楚系这艘大船在历史的洪流中劈波斩浪,自己才有可能实现今世的抱负,把帝国从败亡的巨大漩涡中解救出来。

    抱着这样的想法,宝鼎深夜拜访巴蜀人,并决定借助自己背后的强大实力,直接掌控谈判的主动权,让巴蜀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事,最终让巴蜀人和自己都能利益最大化。

    换句话说,宝鼎就是在既定的历史轨迹上顺势推一把巴蜀人。现在巴蜀人处境艰难,眼前云山雾罩,看不到未来,这时候如果宝鼎带着他们冲出迷雾,把他们推到既定的历史轨迹上,宝鼎从中得到的利益可想而知。在巴蜀人最困难的时候,当然了,这个困难是宝鼎蓄意制造出来的,但宝鼎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和他们同舟共济,共度难关,这比巴蜀人走出迷雾后再去攀附,那获得的利益根本就是天上地下,不可相提并论啊。

    今日咸阳,楚系最大,朝堂称霸;老秦人其次,横行军中;山东外系因为有大王的支撑,勉强维持;独有巴蜀人的实力严重不足,姥姥不痛,舅舅不爱,典型斗争的牺牲品。比如过去成蛟之乱中,以夏太后为首的韩系;嫪毐(o/ai)之乱中,以赵太后为首的赵系,都是属于不自量力,自寻死路的牺牲品。这些牺牲品之所以被人牺牲,就是因为贪婪,因为贪婪而被人利用,最终灰飞烟灭。

    巴蜀人和过去的韩系、赵系相比差远了,但他们也是外戚,而且是双重背景的外戚,在朝堂上属于天生的“墙头草”派系,只要时机把握的好,做个“不倒翁”型的权力派系,还是大有可为。

    宝鼎就是看到了巴蜀人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才蓦然想到了隗状之所以上位的原因,于是他马上想到了对策,匆忙返回到行辕找巴蜀人商议。

    “我当然不是为了安置公主而来。”宝鼎笑道,“我马上要去河北战场,估计还要一段时间才回咸阳。这段时间咸阳风起云涌,你们既有危难又有机遇。危难你们自己当然清楚了,但我不知道你们可曾看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机遇。”

    机遇?隗藏三人面面相觑,目光中不约而同的掠过一丝喜色。难道公子要在关键时刻给巴蜀人以助力?

    看到三人都沉默不语,宝鼎继续说道:“你们是不是恨我把巴蜀人拖进了风暴?但没有风险哪来的机遇?以你们这种保守求稳、瞻前顾后的做法,若想让巴蜀人崛起,无异于痴人说梦。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因为不管是楚系外戚还是老秦人,包括大王所信任倚重的关东外系都不会给你们崛起的机会。机会要靠你们自己去争取,富贵险中求,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利益。”

    “愿闻其详?”隗藏躬身为礼。

    “那夜在东篱寓,你曾提到左右丞相的事。”宝鼎说道,“其实你自己也知道,你名义上为巴蜀人争取,其实是想把机会送给老秦人或者关东外系,当他们和楚系外戚为了丞相公的位置大打出手的时候,你巴蜀人就能自保了。这不过是一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计,因为你们马上就要遭到楚系的疯狂报复,假如老秦人和关东外系不全力相助,你们必定被赶出朝堂。”

    隗藏、琴珪、唐老爹骇然变色。如此隐秘之策,竟然给宝鼎猜出来了?这小子到底多大年纪?十五岁还是五十岁?怎么会有如此慎密的心思?

    看到三人的表情,宝鼎知道自己猜对了。他淡然一笑,郑重说道,“你们错了。如果依此计而行,巴蜀人必遭重击,全军覆没。你们以为老秦人和关东外系会在乎一个丞相公的位置?他们在乎的是削弱楚系的力量,而挑起楚系内讧,让楚系自相残杀,正是他们乐于看到的事。”

    “请公子赐教。”隗藏再度为礼。他当然知道此事的严重性,但宝鼎一拳打伤公子厉,王贲又来了一个刺杀未遂,摆明了就是要把巴蜀人拖下水,他能怎么办?措手不及之下只能见招折招,走一步看一步了,谁叫巴蜀人实力不济呢?

    “咸阳已经乱了,风暴正在肆虐,巴蜀人不妨乱中取胜。”宝鼎也不隐瞒,直接说出对策,“楚系肯定不想自相残杀,只要没人给出巴蜀人背叛他们的证据,楚系外戚即使知道你们背叛了,也只有哑巴吃黄连,自吞苦果。以你们和楚系外戚的关系,澄清误会,重修旧好完全不成问题。”

    “公子刚才不是说老秦武人和关东外系要乘机打击我们吗?”琴珪问道,“你如何保证他们不会拿出证据?”

    “那是因为你们的眼睛被强大的楚系外戚所蒙蔽。在你们看来,楚系外戚就是大秦国的掌权者。”宝鼎笑道,“错了,你们大错特错,请你们擦亮眼睛,看仔细了。在大秦国,至高无上者只有君王。”

    隗藏、琴珪和唐老爹霍然顿悟。说到底,此计的关键是巴蜀人投靠秦王政,向秦王政效忠。只要秦王政坚决维护巴蜀人,那么老秦人和关东外系自然不会出手打击。楚系外戚没有巴蜀人背叛他们的确切证据,当然不会傻到挑起内讧,自相残杀。

    “你们名以上属于楚系外戚,暗底里却效忠于大王。”宝鼎笑道,“那么晋阳私盐大案爆发后,当大王提出改相国为左右丞相时,老秦人和关东外系会鼎力支持,而楚系外戚会坚决反对,当两派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大王提议由巴蜀人出来当任丞相公,试问,楚系外戚还会反对吗?楚系外戚不反对,老秦人和山东外系还会反对?大家都不反对,隗状大兄顺利做了丞相公,那么大王分相国之权,削弱楚系外戚的目的就顺利达到了,试问大王会不会感激你们?大王既然感激你们关键时刻的支持,自会投桃报李,那么巴蜀人的崛起还需要怀疑吗?巴蜀人崛起了,朝堂上就有四股强大的势力,大王随即可以固干削支,一步步压制楚系外戚,夺回权柄。到了那个时候,楚系外戚即使要对付你们,也是有心无力,忘天兴叹了。”

    隗藏、琴珪和唐老爹怦然心动,两眼发光,尤其唐老爹,更是神色激动,连声呼好。

    “公子,我们如何取信于大王?”隗藏问到了最关键的地方。假如秦王政不相信他们,那宝鼎的这个计策就是空谈。

    宝鼎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了那面金质黑鹰令牌。

    “你是黑冰?”琴珪骇然惊呼。

    “你有黑鹰令牌?”隗藏显然比琴珪更熟悉神秘的黑冰台,他一眼就看到了黑鹰令牌的材质,那可是一面金灿灿的黄金打造的黑鹰令牌,整个大秦国也不过只有寥寥数枚,而能拿到这块黑鹰令牌的人,绝对是大王的亲信。

    宝鼎把黑鹰令牌递给了隗藏,“你拿着这块令牌,还有我写给大王的密信,马上回京,依计实施,确保隗状大兄在形势最为混乱的时候,脱颖而出。”

    隗藏的手有些颤抖,心里更是窒息难当。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公子宝鼎和秦王政的关系竟然如此亲密,而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足以保证秦王政相信巴蜀人的投奔。隗藏接过了黑鹰令牌,“公子,信呢?”

    “这封信至关重要。”宝鼎说道,“如果你们同意我的计策,我们就商量出一个详细的办法,然后禀奏大王。”说到这里他望着隗藏问道,“你有办法把黑鹰令牌和这封信亲自交到大王手上吗?”

    “我没有办法,但我大兄可以做到。”隗藏强自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沉声说道。

    “好。”宝鼎断然一挥手,“写信。”

    第一卷 崛起 第79章 斩首

    第79章 斩首

    宝鼎只是根据历史轨迹和目下自己所掌握的咸阳局势做出了隗状乘乱上位、巴蜀人乘乱崛起的推断,至于历史的真相是什么,他不知道,隗状何时成为丞相公,他也不知道,此计能否如预期一样成功,他同样不知道,但他凭借前世的人生经历,牢牢掌握一点,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追到的,或许自己的计策就与历史的轨迹相重合,历史的这个节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改变。

    宝鼎踌躇满志,他的信心、背景、实力尤其与大王的亲密关系,成功影响了巴蜀人。隗藏、琴珪和唐老爹在扑面而至的重压和彷徨无计的情况下,几乎没有过多考虑就接受了宝鼎的计策,他们的思路不知不觉就为宝鼎所牵引,走向了历史所注定的本来就是应该由他们所走的路。

    隗藏迅速拟定了一个具体实施方案。黑鹰令牌不过是引介所用,敲门砖而已,若要让大王相信并接纳巴蜀人,这份具体方案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其中不但要体现巴蜀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出巴蜀人对大王、对王国的忠诚。

    隗藏、琴珪和唐老爹颇费了一番心思,宝鼎则一直沉默。一则他写不出来这时代的文章,开口就露馅;二则他不熟悉咸阳,不熟悉大秦津法,更不知道咸阳派系间具体的复杂人事关系,至于大大小小的朝争内幕更是一无所知,他有心无力,想插嘴都插不上。

    宝鼎拿出了大策略,然后自始至终一言不发,这让巴蜀人愈发觉得他莫测高深,思量着如何用更多更好的办法拉近彼此的关系。

    这封密信写了很长时间,修修改改,最终誊抄完毕,已是夜中已过了。宝鼎装摸作样看了一下,隗藏又逐字逐句解释,唯恐宝鼎有误解。这封密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关系到巴蜀人的生死存亡、巴蜀人的未来,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错误。

    “好。”宝鼎就一个字,接着他看看三人,笑道,“我写不出这样的文章,下次在大王面前露馅了,受到责罚,我可要找你们。”

    隗藏三人大笑,心里的紧张不由稍减了一些。宝鼎当着三人的面,将羊皮密信放进铜管,烧上泥封,然后郑重交给了隗藏。

    “表兄打算何时返京?”

    隗藏恨不得马上就走,但他知道现在还不能走,还要帮助宝鼎做一件事。

    “公子打算何时动手?”

    宝鼎微微一笑,“黎明之前。”

    “那就天亮之后吧。”隗藏说道,“天亮后我就日夜兼程返回咸阳。”说完他把金质黑鹰令牌递还宝鼎,“公子用完之后再给我吧。先前我就在想,王翦哪来的胆子擅自查抄辎重大营,没有大王的诏令冲撞辎重大营可是诛灭三族的重罪。想来想去,或者也只有公子才敢冲撞。公子刚刚从北疆蛮荒而来,将来可以用不知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