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6部分阅读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6部分阅读

    力至今影响着邯郸朝局;这两个人都是各自王国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这两个大人物同时被刺杀,那李牧将其嫁祸给西秦就有足够的说服力了。

    公子恒是平原君赵胜的儿子,在邯郸朝堂势力庞大,现如今虽然远走代北,但他对邯郸的影响难以估量。今日赵国国相郭开的主要对手其实就是隐藏在暗处的公子恒。邯郸羁押赵嘉,真正的目的不是对付李牧,而是威胁公子恒。李牧有武力在手,而公子恒隐居幕后,一般人想当然地认为邯郸是以赵嘉来要挟李牧,其实大错特错。

    不管是废太子赵嘉还是大将军李牧,都属于公子恒一系,将来他们若想控制邯郸,必须得到公子恒的鼎力相助。公子恒如果死了,对其派系的打击可以说非常致命,要不了多久,郭开就能打倒所有的对手,在邯郸为所欲为。

    李牧心再狠,也没有狠到这种地步。公子恒对此却是清楚,所以那天深夜赶赴大将军府,明确告诉李牧,他愿意舍身救国,但他希望李牧不要借着一个黑冰秘兵的供词就诛杀郭开,要知道赵国一旦将相失和,爆发内讧,那不但赵国国祚危险,他也白死了。当初他之所以远离邯郸,也是为了朝局稳定,避免内耗。今日的赵国内忧外患,奄奄一息,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大将军,你必须再杀一人。”张良的语气非常坚决,“否则,你无法挽救邯郸。”

    李牧低首垂眉,沉默不语。其实那夜他已经答应了公子恒,他已经下了狠心,但他下不了手,这件事他万万不能干。

    张良理解李牧的心情,但此刻形势非常紧张,一旦秦军攻克了宜安,邯郸被团团包围,那李牧唯一的办法就是向燕国借兵,两国合兵一处,合力抗秦,否则邯郸必失,李牧必败,而燕国败亡的日子也不远了。强大的西秦会放过燕国?白痴都不信西秦人的谎言。

    “如果你下不了手,我来。”张良拱手为礼,“这个仇怨,大将军记在我的头上。来日大将军击败秦军,我愿意奉上头颅。”

    李牧猛地抬头,两眼圆睁,一巴掌拍在案几上,“中。”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第一卷 崛起 第15章 田光来了

    第15章 田光来了(本章免费)

    张良回到馆驿,首先拜会公子隆。

    张良做为合纵奔走者,地位特殊,他有自己的一套人马,门客卫士加在一起也有几十号人。代城只有一座馆驿,但这座馆驿占地较大,楼园有好几处,各楼园以回廊相连,间以绿树流水相隔,风景优美,幽静雅致。

    张良住在馆驿东侧的临烟阁,公子隆和燕国使团则暂居于馆驿西侧的千叶园,两地相隔百二十步,中间有一人工小湖,湖上有木桥。当张良带着两个铁卫走在桥上的时候,远远便看到从千叶园里走出来几个人。这些人看到张良匆忙而来,随即停下了脚步,为首一位老者玄衣高冠,气度不凡,削瘦的脸庞上有着一双睿智的眼睛,顾盼之间自有一股孤傲之气,他冲着身后卫士摆摆手,示意他们退远一些,他自己则大步走上木桥,迎向了张良。

    张良不待老者走近,深施一礼,态度极其恭敬,“鞠太傅……”

    “子房无须多礼。”老者虚手相招,急行数步走到张良面前,急切问道:“李牧请你过府议事?”

    张良站直身躯,笑着说道:“邯郸形势危急,李牧心急如焚,但他并没有退让的意思。”

    老者神色微凛,眼里闪过一丝忧色。这位老者是燕国太傅鞠武,太子丹的老师,学识渊博,早年曾在齐国稷下学宫与张良父亲张平相识,结为莫逆。张良这次斡旋于燕赵两国,就得到了鞠武的大力帮助。

    张良伸手相请。鞠武先行,张良落个半步,跟在他身后小声说道:“相国还是坚持己见?”

    老者冷笑,脸显鄙夷之色,“老夫警告过你,不要对他抱有幻想。”停了一下,他试探着问道,“李牧打算怎么办?就这样拖下去?”

    “今夜我悄悄赶赴西园,请太傅先行安排。”张良压低嗓门,以微不可闻的声音说道,“万万不可出错。”

    老者神情不变,眼内却顿时掠过几许喜色。

    “听说你去了大将军府,相国十分不安,久候不至,随即派老夫到临烟阁看看。”老者故意大声说道,“子房,随我来,稍稍快一点,免得国相焦虑。”

    张良连身答应,但谨尊礼节,错后老者半步,不敢逾越。

    到了千叶园正堂,公子隆迎了出来,对张良非常客气。

    张良家世显赫,一门五世为韩相,在诸国中算是顶尖的名门望族,这次张良代表家族合纵山东诸国,凭借的就是家族一百多年来的声望。

    虽然如今韩国式微,实力弱小,但它处在西秦的家门口,好歹也是山东诸国的屏障,如果韩国灭亡,同样被西秦打得奄奄一息的魏国肯定步其后尘,这样一来,燕赵齐楚就与西秦直接对垒,这是各国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此次合纵,各国王侯贵族都很给张氏面子,包括一直与西秦结盟的燕齐两国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毕竟现在西秦把赵国打得丢城弃地,兵临邯郸,假若赵亡,韩魏则不保,这三国被西秦吞并,燕齐楚三国的处境就愈发艰难了。

    “子房,李牧那个老匹夫还是不松口,要死撑到底?”公子隆一边把张良迎接堂内,一边笑呵呵地问道。

    子房是张良的别名,小时候用的,加冠成年就改名了,但与张家交往密切的各国王侯贵族看到张良,还是亲热地叫他子房。公子隆叫得亲热,张良心里却十分不屑,对他那张虚伪的笑脸更是极度憎恶。有时候他真的想不明白,以公子隆的学识和才能,怎会不清楚燕赵结盟携手抗秦的重要性?赵国亡了,燕国岂能独存?燕国亡了,他这个王族成员还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难道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就可以置燕国利益于不顾?但没有燕国,国祚败亡,你公子隆又哪来的权力?

    公子隆身材高大,有些肥胖,保养得很好,面色红润,头发乌黑,脸上几乎看不到什么皱纹,整天笑容满面,很难看出来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牢牢执掌着燕国的大权,也是这个大争之世的风云人物。

    “李牧支持不住了。”张良说道,“他在将军府内气急败坏,破口大骂,大有一副鱼死网破之势。”

    “鱼死网破?”公子隆呵呵笑道,“邯郸失守,赵国基本上就算完了,仅靠一个代北又能支撑多久?”

    公子隆坐上正席,张良跪坐客席,那位老者却没有进屋,和公子隆打了个手势,随即消失。

    “唇亡齿寒。”张良正色说道,“相国,现今韩魏实力不济,赵国自长平大败后至今未能恢复元气,而楚自鄢(yan)、郢(yg)大战后更是一蹶不振,山东诸国也就燕齐尚有与西秦一战之力。”

    这话明显就是恭维公子隆了。齐国早就衰败了,自燕乐毅联合五国大军破临淄,齐国的强盛一去不复返,而燕自昭王振兴之后,先是遭齐国反扑,其后又在与赵国的争战中屡屡败北,尤其在廉颇、庞煖两次反攻之后,燕国实力大减,如今也就剩下自欺欺人的份了。但长平大战后,燕赵两次交锋的失败都在公子隆主政期间,张良不敢揭公子隆的伤疤,只好违心奉承,哄他高兴。

    公子隆主政期间有个最大的业绩,那就是与秦、齐结成了牢固联盟,使得燕国可以全力攻赵,谋取河北之地,可惜未能如愿。不过,齐王建却在这个联盟中受益匪浅。他自登基后便结盟各国,坚决不打仗,一心一意恢复国力,至今已经给齐国带来了三十年的和平。这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齐国三十年稳定休养,其国力恢复到何种程度,齐国军队的战斗力是不是恢复到强盛时期的水平,谁都不清楚,但各国都认为齐国的实力已经恢复到可以与西秦抗衡的程度。

    张良这句恭维话让公子隆听得还舒服,但张良接下来的话让他的笑容有些僵硬了。

    “相国,今西秦大举攻赵,邯郸若失,赵国若亡,燕国的形势也是不容乐观。”张良劝道,“值此危急时刻,保住赵国就等于给燕国建下一道坚实屏障,请相国三思啊。”

    “燕赵两国仇怨甚深,议和结盟非常困难,如果赵国不能答应我们的结盟条件,老夫回到蓟城后如何向大王交待?又如何平息臣民们的愤怒?”

    公子隆一句话就把张良的劝说堵了回去。

    燕赵两国的仇怨的确很深。自秦昭襄王以范睢(sui)为国相,实施“远交近攻”之策后,秦燕联盟就非常牢固。秦若想东扩,必须灭赵,而燕若想称霸东方,同样要灭赵,秦燕两国有共同的利益诉求,这导致很长一度时间以来秦燕两国的军队一直在对赵作战中遥相呼应,这仇也就越结越深。

    长平大战后,燕王喜遣六十万大军南下攻赵,这摆明了就是趁火打劫。赵人大怒,同仇敌忾,白发老者、羸弱少年纷纷上阵,勉强凑齐了十几万人,在廉颇的指挥下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翻身战,就是这一仗把燕国精锐歼灭大半,四十万军队给打没了,主将粟腹也给斩杀了,最后京都蓟城都给包围了。燕国遭遇空前重创,自此也是一蹶不振。

    这一战就是公子隆策划发动的,是他一生的耻辱,为此他时时刻刻都想报仇,更想在有生之年完成报仇的夙愿。几年前,他看到廉颇被赶出赵国,于是马上发动攻击,结果却给八十岁的老将庞煖打败了,五六万人马全军覆没,主将剧新被斩,再次给了公子隆沉重一击,而这次失败差点让他丢掉了相国之位。

    这一次,机会又来了,而这显然是最后一次机会。只要秦国攻克了邯郸,灭亡了赵国,他就能不费一兵一卒拿到半个河北,几十座城池,这个功劳足以洗刷他所有的耻辱,足以让他将功折罪,告慰在战争中死去的几十万幽魂。

    为此,公子隆亲自赶到代北与李牧谈判,表现出燕国议和结盟的决心和诚意,以此来欺骗李牧,帮助秦军攻打邯郸。

    张良看到公子隆的态度非常坚决,彻底失望,再不想浪费唇舌,于是和公子隆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谈判,随即告辞离去。

    张良刚刚离去,公子隆就把宗越喊了进来。宗越是他的客卿,现在是燕国秘兵,虎骑剑士的统领,对他非常忠诚。

    “还没有和黑冰联系上?”公子隆不满地问道。

    宗越跪坐席上,不敢抬头。这人三十多岁,身材较高,体格精瘦,一张黑褐色的脸庞,一双阴沉的眼睛,尤其突出的是他那双大手,骨骼粗壮,老茧层生,一看就是个擅长剑术的高手。

    “离开蓟城前,你们是怎么约定的?”公子隆有些生气了。这都过去四五天了,还没有与代北的黑冰联系上。太子丹送不走,使团的危险性也就越来越大,一旦事情泄漏,李牧肯定要出手。燕国太子和相国如果被其羁押,边境方向的燕军还敢攻击吗?燕王喜不敢动,李牧的代北军随即可以飞速南下,如此一来,所有谋划全部失败。

    “李牧在代城内外大肆搜捕黑冰,搞得人心惶惶,气氛紧张,估计他们为了自身安全,也不敢主动联系我们。”宗越低声说道,“李牧的旅贲军以保护使团安全为由,包围了馆驿,限制我们出入,因此事情变得非常棘手。”

    “我再给你一天的时间。”公子隆冷声说道,“你今天晚上必须联系上黑冰。”

    宗越答应一声,但没有离去,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有困难?”公子隆的语气更加不善。

    “田光来了。”宗越回道。

    公子隆面色微变。

    “蓟城消息,田光和秦舞阳在我们离开京都的第二天神秘消失,不出意外的话,这对师徒就跟在我们后面,准备援救太子。”

    公子隆眉头微皱,冷哼一声,“想刺杀老夫?”

    “相国,小心为上。”宗越谨慎说道。

    公子隆稍加考虑,挥手说道:“太子那边加派人手,以防万一。”

    第一卷 崛起 第16章 紫铜钥匙

    第16章 紫铜钥匙(本章免费)

    代城西南有三过坊,坊中塞笳里的东侧有一片占地极广的恢宏建筑,这里就是故平原君赵胜的别居。他的长子赵恒现在就定居于此。

    平原君病逝之后,府中三千门客剑士大都改换门庭,另投明主,留下来追随公子恒的不过数百人而已。二十年弹指一挥,公子恒远离庙堂避居代北,无怨无悔追随而来的不过百二十人。这百二十人的忠诚经过了漫长时间的考验,某种程度上算是平原君显赫一生的最后荣光,但这最后荣光也即将灰飞烟灭,平原君一脉就要成为历史。

    公子恒站在高楼之上,俯视着这片曾经寄托着无数梦想的园林,黯然魂伤。

    几百年来,一代代的“士”用它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曾几何时,“士”的忠诚也留下了催人泪下的千古绝唱,然而,赵魏寒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士”撕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把肮脏的“利”放到了圣坛顶礼膜拜。自此以后的二百多年里,一代代的“士”肆意践踏忠诚,他们高声唱诵着理想和事业,用这块华丽的遮羞布掩盖自己对“利”的贪婪追求,用他们留在历史上的灿烂辉煌来歌唱“利”的至高无上。

    私利也罢,公利也罢,只要把它们放到崇高的理想里,肮脏就变成了圣洁,卑鄙就变成了高尚,“利”随即成为历史公正与否的最后裁决者。

    大争之世,争的是疆土,争的是功名,争的是利,无论谎言如何华丽,都无法掩盖这最后的肮脏。

    公子恒仰天长叹,缓缓闭上了眼睛,心里掠过阵阵痛楚。我的王国,我的嬴姓赵氏,你还有生存的希望吗?

    楼梯上响起脚步之声。公子恒稳定了一下情绪,慢慢走到席上坐下。

    家老带着卓家少主卓晃走了进来。家老随即告退。卓晃恭敬施礼,然后微微躬身站立一旁,静待公子恒问话。

    卓晃年近四十,身躯高大,肚腩凸起,白白胖胖的一张脸,一双眼睛晦暗无光,眼袋肿大,给人一种精枯气竭的颓废样子。

    公子恒看了他一眼,目光下垂,盯着案几上的一封羊皮书信,久久无语。这是李牧刚刚派人送来的密信。事情有了变化,张良为了促成燕赵结盟,决意帮助李牧,如此刺杀行动不得不做出重大调整。李牧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最佳方案,同时刺杀两个人。

    公子隆这个国相对秦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张良明确告诉李牧,黑冰武士在暗处秘密保护公子隆,刺杀难度非常大,他希望李牧在实施刺杀之前,最好能把代北的黑冰武士解决掉,否则刺杀行动极有可能失败。为此,李牧请公子恒出手相助。

    平原君在世的时候,赵国秘兵一直控制在平原君手上,赵国黑衣武士的名气一度很大,隐约凌驾于其它六国秘兵之上。平原君一死,树倒猢狲散,而接手黑衣的公子恒也没有大智慧,结果导致赵国秘兵迅速衰落。随着邯郸朝争不断,公子恒主动退避代北,赵国黑衣随即为郭开所控制,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力量依旧控制在公子恒手上,这也是邯郸忌惮公子恒的原因之一。毕竟这股力量对邯郸很重要,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

    上次李牧设下陷阱诱捕黑冰,就是公子恒帮的忙。这次帮忙让公子恒损失较大,现在李牧再次求助于公子恒,一方面是想捕杀更多的黑冰,另一方面则是想得到公子恒手上的这股力量。公子恒的一帮儿孙如今都在代北,全部退出了朝堂,如果公子恒死了,平原君一脉再无杰出人才可以掌控这股力量,所以李牧也不客气,向公子恒做出了明显的暗示。

    公子恒想到李牧那张盛气凌人的脸,想到他那骄横跋扈的性格,暗自苦叹。这股力量给了李牧,邯郸哪里还有安宁之日?

    “回家了?”公子恒忽然问道。

    “昨天下午回家的。”卓晃恭敬地回道。

    “最近有什么打算?”

    “最近代北局势紧张,除了继续给代北军运送粮草辎重外,其它事情暂时全部停下。”

    “你父亲有消息吗?”

    “他在咸阳,来信说正在渭水河南岸一带买地建屋,恐怕要到年底才能回来。”

    公子恒微微点头,抚须说道:“今天叫你来,是要托付一个人给你。”迟了片刻,他又补了一句,“也是托付给你卓家。”

    “万死不辞。”卓晃神色不变,但那双晦暗的眼睛里却突然闪过一丝精光。

    公子恒从案几上拿过一根泥封铜管,郑重说道:“拜托了。”

    卓晃撩衣跪下,伸手接过铜管,然后匍伏在地行了个大礼,一路倒退了出去。

    卓晃坐着轺车刚刚离开,公主赵仪就在西门老爹的陪同下赶了过来。

    还是在高楼之上,公子恒还是坐在原来的位置上,唯一变化的就是案几上摆着一个黑色布衣包裹的盒子。

    公子恒冲着西门老爹笑了笑,把案几上的盒子推了过去。西门老爹蹲居几旁,解开布衣,不知他用了什么手法,轻易便打开了铁盒。

    铁盒里只有一把紫铜钥匙。

    西门老爹霍然色变,两道白眉顿时紧缩,眼睛里更是射出凌厉寒光,“李牧要动手了?”

    公子恒没有说话,从盒子里拿过紫铜钥匙递给了疑惑不解的赵仪,“这把钥匙,以后就归你保管。”

    赵仪把钥匙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好奇地问道:“大父,这是哪里的钥匙?”

    “这是黑衣之钥。”

    赵仪大吃一惊,玉脸霎时雪白,樱唇颤抖,半天才挤出一句话,“大父,为什么?”

    “西门从十三岁开始就追随君父(平原君),几十年来一直帮助君父和我操持黑衣秘兵。”公子恒手指西门老爹,笑着说道,“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问他。”

    “大父要我主掌黑衣秘兵?”赵仪难以置信,她怎敢承担如此重任?

    “这是君父的黑衣秘兵,不是赵国的黑衣秘兵。”公子恒淡然说道,“现今赵国的黑衣秘兵由郭开控制,我交给你的黑衣却是由你一个人控制。”

    赵仪更加不懂了,公子恒的话让她如坠迷雾,一片茫然。

    西门老爹却是一脸悲愤,但看到公子恒从容淡定,知道他决心已下,再劝也是枉然。

    “告诉她吧。”公子恒目示西门老爹,笑呵呵地说道,“她还小,不经事,以后就拜托你了。”

    西门老爹不敢违背,随即把当前形势,燕赵结盟对邯郸的重要性,李牧诛杀公子隆的原因详细解释了一番。他当初就估计到李牧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要铤而走险,但没想到李牧如此心狠手辣,竟然连公子恒都要一块杀,但从大局考虑,杀了公子隆,的确对各方有利。

    公子隆、公子恒双双被刺,李牧杀人的嫌疑就给剔除了,秦人的黑锅就算背定了,而燕国也得到了背秦联赵的理由,邯郸因为去除了一个心腹大患也很高兴,至于李牧,只要他能在河北击败秦军,他就是居功至伟,足以震慑邯郸。

    赵仪不待听完,就扑到公子恒的怀里失声痛哭。

    公子恒轻拍赵仪的后背,低声说道:“你和西门要陪着老夫一块死。我已经逼迫李牧发誓,与郭开携手,将相齐心,共护国祚,所以,只要是危及到邯郸稳定的人和事,李牧都将连根铲除。”

    赵仪当即吓得花容失色,泪水更是滚滚而下。

    “不要哭,只是诈死嘛。”公子恒笑道,“我会安排妥当。你和西门从此消失,不要再回赵国,更不要返回邯郸。”

    赵仪心里害怕,哽咽问道:“大父,我们躲到哪?”

    “西秦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你们当然要潜伏到咸阳,全力打探各方面的消息,然后通过卓家或者其它渠道,把消息送给李牧。”公子恒伸手擦去赵仪脸上的泪珠,正色说道,“切记,消息只给李牧,只给他一个人。”

    赵仪突遭剧变,心里一时无法承受,恐惧至极,一边哭,一边拼命点头。

    “只有三天时间了。”公子恒转头望向西门老爹,“你带公主去秘室,用这把钥匙打开暗门,让公主在三天时间内记下所有东西,然后一把火全部焚毁。”

    西门老爹点头答应,“沙丘秘藏的五万金如何处置?”

    “我已经委托卓文秘密运到咸阳,以后就由你们全权处置。”公子恒向西门老爹伸出手,两人紧紧相握,“拜托了。”

    入暮,五更巷。

    宝鼎被几个卫士带出屋。荆轲站在草地上,白衣高冠,双臂环抱,仰头望着夜空,不知他在想什么。

    卫士解开宝鼎的手镣脚镣。有人递过来一把长柄无锋阔剑,入手份量很重,但宝鼎拿在手中却感觉轻若无物。有了上午的经验,他刻意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爆发杀意,以免陷入疯狂状态。

    走到荆轲面前,宝鼎轻轻喊了一声。荆轲冲着他微微颔首,然后从怀里拿出一块黑布递了过去,“蒙上眼睛。”

    宝鼎也不问原因,拿过来就把眼睛蒙上了。

    “记住两点。”荆轲说道,“用你的耳朵去判断对手的攻击方向,用你的双手牢牢抓住长剑,至死不要松手。”

    宝鼎答应了。

    “你只有三天时间。”荆轲倒退五步,轻声说道,“没有更多时间了。”

    三天?宝鼎愣了一下,三天后就要杀人了?事情有了变化?李牧到底要杀谁?

    注释:战国前的姓氏。

    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战国以后姓氏逐渐合一,现在的姓,在那时绝大多数叫氏。比如秦国是嬴姓秦氏,赵国是嬴姓赵氏,楚国是芈(i)姓熊氏,春秋时齐国是姜氏吕姓。由此推及,秦始皇不是叫嬴政,而是叫秦政;姜子牙,即姜尚,应该叫吕尚。

    后人在记载先秦史料时,常常以姓代替氏,如今已经形成习惯。

    第一卷 崛起 第17章 盖聂,大师也

    第17章 盖聂,大师也(本章免费)

    宝鼎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这一瞬间,他仿佛又回到了穿越时空的霎那,灵魂被黑暗所吞噬,巨大的恐惧让他魂飞魄丧,身躯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明明知道自己站在战国时代的一个时间点上,脚下就踩着松软的草地,但他的心神却完全失控,只能无助的等待着命运的判决。

    荆轲奇怪地看着手足无措的宝鼎,眉头微微蹙起,凝神沉思。

    宝鼎期待着万道金光驱散黑暗,期待着无尽的勇气撕裂恐惧,他下意识地握紧了剑柄,将它竖立胸前,这一刻,他忽然发现体内再也没有热血爆裂的迹象,他竟然没有勇气去挥动手中的长剑。

    这时荆轲从容淡定的声音传入宝鼎的耳中。

    “用你的心去熟悉黑暗,了解黑暗,直到和它融为一体。”

    荆轲说完之后,慢慢闭上眼睛,用自己的心灵去探视另外一个美丽而静谧的世界,渐渐的,他在黑暗中看到了一张和蔼的笑脸,这个人就是名震天下的东墨钜子田襄子。当年从师学艺之时,自己曾在泰山偶遇东墨钜子田襄子。田襄子和师父有莫逆之交,出于对后辈的呵护,田襄子在剑艺上给予了点拨,教授了“内视”之术,自己的剑术因此突飞猛进。

    荆轲在黑暗里看到了已经故去的师父,师父还是那样精神矍铄,手中的剑还是那样飘逸,他爽朗的笑声回荡在黑暗里,如涓涓细流淌入荆轲的心田,抚平了他那疲惫而忧伤的心灵。

    荆轲蓦然睁开眼睛,冲着宝鼎大声喊了一句,“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一招足矣。”

    宝鼎正在黑暗中挣扎,他感觉自己就象坠入咆哮漩涡的溺水者,看不到方向,看不到天地,更看不到希望,他的眼前只有死神狞狰的嘴脸和阴冷得意的狂笑,突然,荆轲的喊声就象晴空一个霹雳,重重打在宝鼎的心头,让他霍然顿悟。

    “杀……”宝鼎大吼一声,猛地挥动了长剑,剑如长虹,破空厉啸。

    一道闪电在黑暗中闪耀,跟着惊雷炸响,万道金光轰然射出,霎时撕裂了重重黑暗。宝鼎体内的热血突然爆开,仿佛所有的血管都在这一刻碎裂,无穷的力气瞬间贯穿了全身。宝鼎腾空飞起,长剑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剁向了荆轲。

    荆轲吃了一惊,身形电闪,遽然横移一步,一根两尺长的黑色铁棍突然神奇般地出现。

    “当……”金铁交鸣,火星四射。

    宝鼎倒飞而出,一股强悍的力量从撞击之处炸开,当即把宝鼎震得虎口酸麻,手中重剑差点脱手飞出,跟着踉跄几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荆轲望着铁棍上的痕迹,眼里掠过一丝喜色,然后慢慢收回铁棍,两手负后,转头望向宝鼎,“再来。”

    宝鼎坐在草地上,脑海中回味着刚才那疯狂一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神智竟然是清晰的,竟然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那一剑的攻击过程,这个发现让他欣喜若狂,原来蒙上眼睛竟然有如此神奇的效果,由此推测,自己只要在黑暗里凭借心灵感应发动攻击,那神智就不会失控。

    宝鼎不敢确定自己的判断,他翻身跃起,再度举起长剑,心里涌起强烈战意。体内热血即刻,跟着热血在四肢百骸爆裂,他的神智当即陷入疯狂状态,迅即进入失控的边缘。

    就在这时,荆轲的声音又在他的耳边响起,“用你的耳朵,你可以听到风的吟唱,听到心的跳动,听到血在身体里奔腾。”

    宝鼎立即用尽全身的力气去聆听耳畔风的呼啸声,聆听心跳的撞击声,聆听血液的奔腾声。渐渐的,他身体里的热血还在如脱缰野马一般狂奔,但他疯狂的神智却慢慢从失控的边缘倒退而回。

    “用你的心去感知天地万物。”荆轲的声音再度响起,“如果有一天,你能在黑暗里看到金色的太阳,看到一望无际的美丽草原,看到气势恢宏的大河大山,你就拥有了一切。”

    宝鼎一时心潮澎湃,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心神霎间失控,手中长剑雷霆劈下。

    “当……”荆轲铁棍再度迎上。

    金铁交鸣声惊醒了宝鼎,他的神智蓦然清朗,但旋即又直奔失控状态。宝鼎咬牙切齿,试图用耳朵去聆听体外的世界,用心去窥视体内的世界,以此来延长清醒的时间。

    荆轲蓦然长啸,身形如电,向宝鼎发动了凌厉攻击。

    耳畔的风声变了,宝鼎立即意识到荆轲在主动进攻,他随即用尽所有的力量去聆听风声的变化,这一变故导致他不得不一心二用,在判断荆轲进攻方向的同时准备发动反击,如此一来战意稍减,他的神智又一次从失控的边缘退了回来。

    宝鼎全力反击,虽然很多时候判断错误,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金铁交鸣声越来越密集,神智失控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宝鼎再也没有进入过第一剑那玄妙而神奇的境界,不过宝鼎知道,只要自己坚持这种练习,终有一天可以彻底控制自己的神智。相信到了那个时候,自己的武技恐怕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黑衣悄然出现。

    荆轲示意几个卫士上前攻击,继续陪同宝鼎练习,自己则退到了黑衣身边。

    “这小子不知道累吗?”黑衣看看荆轲额头上的汗水,笑着问道。

    “他是个练武的奇才。”荆轲从他手上接过汗巾,一边擦汗一边说道。

    黑衣的目光转向草地中的宝鼎,摇了摇头,“他的状态还没有恢复。”

    “即使恢复了也没有任何把握。”荆轲说道,“他在疯狂的时候虽然势不可挡,但碰到高手还是不堪一击,因为那时候他的神智完全失控。”

    黑衣微微皱眉,“张良说得不错,这只能做个诱饵,必须另外安排人,确保万无一失。”

    “的确不能指望他。”荆轲说道,“公子隆本人就是个剑士,他身边的虎骑武士也都是高手,宗越更有燕国第一勇士的美誉,所以此趟刺杀难度非常大,若想成功,最好还是寄希望于张良的韩国铁卫。”

    黑衣沉默不语,良久,他指着宝鼎问道:“你看他有多大的潜质?”

    “再练十年,就算他的剑更快,实力也有限。”荆轲指指自己的脑袋,“他这里有问题,这里的问题不解决,他的实力就没有突破的可能,但假如他的病好了,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神智,那前途就不可估量。”

    “嗤……”黑衣哂(shen)然一笑,揶揄道,“荆卿认为他有盖聂那等天纵之才?”

    荆轲脸色微凛,半晌无语,眼里悄然掠过一丝苦涩。

    盖聂,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剑术大师。传说他天赋异禀,少年时便窥得剑术大道,年轻时曾游历天下,而让他声名鹊起的一战却是在齐国稷下与东墨钜子田襄子论剑。双方坐于松下,煮茗论剑。事后盖聂飘然而去,田襄子则回山面壁三年。三年后田襄子出关,齐王建派人问询,东墨钜子说了一句话,“盖聂,大师也。”从此盖聂闻名天下。

    荆轲少年气盛,曾找到盖聂,打算和他比试一下,但等见到盖聂,仿若看到汪洋大海,心生恐惧,掉头就走了。此后荆轲发奋苦练,又得田襄子点拨,但自问在剑术大道上,与盖聂还是有天壤之别。如今荆轲也算是剑术大家,不过窥破剑道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寻找盖聂一比高低的念头了。

    “荆卿是不是有了怜才之意?”黑衣看到荆轲不说话,又问道。

    “生死由天。”荆轲淡然说道,“你敢肯定他会死在这里?”

    “那你敢肯定他一定会遵从我们的命令?”

    荆轲愣了一下,想到宝鼎复活后的一系列反常表现,心里蓦然涌出一丝不祥之感。

    “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这是一个陷阱。”黑衣冷笑道,“这贼子的背后或许就藏着一个阴谋。”

    荆轲看着他,想到他的赵国黑衣秘兵的身份,嘴角处不禁露出一抹苦笑。这个整天在黑暗里搞阴谋的人果然与众不同,他竟然从这个半痴的黑冰武士身上联想到了对方可能藏匿着阴谋。

    “长歌,很多事情,还是想简单一点好。”荆轲劝道,“想得越复杂,事情越难办。”

    长歌是黑衣的真名,黑衣则是他的别名。长歌是个孤儿,无名无姓,自小在黑衣长大,与他经历差不多的黑衣非常多,这些人对外一般都自称黑衣,很少用真名。荆轲最近与他来往密切,酒酣耳热之际,长歌就把自己的名字漏了出来。代北黑衣都在长歌手上,而长歌自平原君去世黑衣分裂后,随即效忠于李牧,为李牧效命。

    荆轲这句话长歌根本听不进去,他阴阴一笑,然后伸出了五指,用力一抓,紧紧握成了拳头,“这一次,不管黑冰有什么阴谋,都无力施展,最终会被我碾成一团齑粉。”

    宝鼎终于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他把重剑插在草地上,解开了蒙在眼睛上的黑布,然后就看到了黑衣那张冷冰冰的丑脸。

    荆轲冲着宝鼎招招手。宝鼎走了过来,眼睛却一直盯着黑衣,神情十分戒备。

    “明天清晨,我带你跑一趟,熟悉一下刺杀现场。”黑衣冷声问道,“你有什么要求?”

    宝鼎看了一眼荆轲。荆轲微微点头,示意没有危险,遵从就好。

    “我要一把重剑。”宝鼎回头指着插在草地上的铁剑说道,“比这把更重的剑。”

    宝鼎经过这番练习,已经发现了重剑的好处。自己力气大,但只有一招,用重剑正好可以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为自己寻找保命的机会增加了一份胜算。

    注释:

    钜子,又称巨子,墨家领袖。

    墨学,在先秦时代和儒学同称显学,在秦以后逐渐沉寂了。墨家有着严密的组织,其领袖就称之为巨子(钜子)。

    学者夏增民在《秦汉墨学发微》中认为墨子之后,墨家后学分离为东方、南方和西方三派。《韩非子·显学篇》言:“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由此也可以侧证一二。墨学在战国后期继续发展,其中尤其在秦国,墨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东方之墨的活动区域大致在宋鲁齐地区,对东部地区影响至深。墨子晚年游楚,卒于楚之鲁阳(今河南鲁山),楚是墨子最后的活动中心,南方之墨者由是兴盛,成为南墨。然而,势力最盛的还是西方之墨,也叫秦墨。

    第一卷 崛起 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质危机

    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质危机(本章免费)

    公子隆担心李牧狗急跳墙,做出非常举动,于是请鞠?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