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列强路 > 列强路第49部分阅读

列强路第49部分阅读

    是此时英费也长期占据财政收入二成。

    今年军费是三千三百余万,占总支出姐左右,明年预算只占姐,王韶显然对军费进行了压缩。

    四千一百万银元,以汉军水陆两军十九万七千计,军饷差不多需要二千五百万元,加上士兵伙食,衣物等后勤开销至少要六百万,也就是说,除去各种固定开销,实际上用于作战的物资只有一千万元左右,如果扣除平时训练的消耗则会更少。

    这个数目让黄四木、周立春、潘起亮、王亮功四人有点坐立不安,明年军费看起来总数比今年多了八百万银元,可是军队扩充了五万多人,单是这五万多人就差不多抵消了新增的八百万元经费。

    不单是这四人,就是其余人心中也有点疑惑,难道明年王爷不准备打仗了,否则四千一百万银元的预算太紧了。(未完待续。。。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三十节 统一时间表

    若不是梅鸿吉还在讲话,恐怕马上就会有人站起来询问,只是眼下还没有将预算全部公布完之前,黄四木、周立春等人心中就是再急也只得暂时忍耐。

    公布完军费预算,接下来就是地方行政经费的开支,明年行政经费预算为三千六百万元,比上年增加一千三百万元,增加幅度远大于军费的增加。

    地方行政经费增加如此大,一方面是因为地盘的扩大,官员队伍自然会扩大,还有就是汉军开始建立对乡镇的统治,这多出的人自然也需要开支。

    除地方行政经费外,教育经费增加幅度更大,明年拨给教育部的经费将达二千二百万元,此外交龘通部获得了一千六百万元,工商部获得了一千五百万、农业部获得一千二百万、科技部获得五百万,情报部获得四百万、外交部获得二百万、司法、宣传两个部门各获得一百万,总预算为一亿五千五百万,另外一千万作为预留资金。

    从这份预算中可以看出,军费、行政开支还是占预算大头,两项共计七千七百万元,差不多占总预算四成七,教育、交通、工商、农业四个部门紧随其后,共计六百五千万元,刚好占了四成。

    除了军方有所不满外,各个部门都得到了比自己想要的还多,自然比较满意,尤其是教育部,从今年一千二百万元一下子提到明年的二千二百万元,让教育部的主官杨春海乐得合不笼嘴。

    预算公布完,潘起亮再也忍不住,腆着脸问道:“王爷,这份预算,军费方面是不是太低了?”

    “不错,明年的军费是有点紧,不过在不打大战的情况下,还是够用。”王韶点头道。

    王韶确实不准备在明年再扩大地盘,刚起事时,汉军总共才二千余人,如今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占了六省地盘,治下民众接近一亿,这样的发展速度太快,导致汉军根基过浅,实不利以后的发展,如果明年依然不管不顾,继续扩大地盘的话,很可能造成汉军清化不良。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当年李自成若能听李岩相劝,晚一年向北京进军,绝不会一场大败之后就再也没有翻身之地,汉军虽然不可能大败,只是在有洋人虎视耽眈在旁,任何根基不牢都有可能隐藏大患。

    王韶自然不想重犯李自成的错误,虽然会耽搁一年时间,可是一年后,汉军与清军、太平军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到时谁也不能阻止汉军发起对中国的统一战争。

    王韶的回答,比不增加经费还要糟糕,潘起亮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黄四木、王亮功等人也是一阵哑然,周立春硬着头皮道:“王爷,既使我们不打,如果清狗挑起战事又如何?”

    “如果清狗挑事,我们当然坚决打过去,不过明年一年时间是大家的练兵时期,多出的一千万元是练兵的费用,一年之后,大汉将发起统一战争,将在一年内统一全国,到时候若有哪支部队落后,可不要怪孤不给情面。”

    个大厅都热闹起来,这还是汉王第一次说出统一的时间表”一年蛰伏,一年统一,区区两年时间而已,谁也不会认为两年时间太长,就是黄四木、潘起亮等人脸上也露出激动的神色”如果能在两年内统一全国,忍上一年又有何妨。

    “王爷放心,臣等一定努力练兵,绝不会让王爷失望。”王亮功、齐谦、周立春等人都连忙表态。

    “那好”孤会一直看着,这样吧”孤这里有一个提议,明年九月份,将会在全军举行一次大的操演,除了集休外,还有个人的比赛,凡取得个人比赛前三名,孤会亲自给他们颁发奖励,集休操演前三名者,除了荣誉外,将成为统一战争中三支前锋部队。”

    起亮等人连忙应道,同时脸上闪出一丝光彩,回去后肯定要督促下面那此兔崽子们往死里练,即使拿不到前三,也不能落得太后,否则整个脸岂不是要丢光了。

    “高明。”

    梅鸿吉、林显扬、陆建瀛等人内心却忍不住赞道,如此一来,军队还不玩命的训练,以期拿到好名次。

    听到汉王解释后,对于对份预算各人基本满意,同时所有人都信心大振,准备着明年的蛰伏,积蓄力气应对下一年的统一战争。

    会议散后,王韶照例将众人留在宫中赐宴,宴会之间,王韶对军方还是作了承诺,如果明年有大战的话,财政部肯定会追加预算,毕竟今年财政部有六千万银元盈余,这让周立春、潘起亮等人更是放心下来。

    二十七日这天,大汉各个衙门正式告假,除了留守人员外,所有官吏一律回家休息。

    不过虽然大部分衙门放假,军队却投入到热火朝天的训练中,新兵营自然不必说,那些老兵也开始严格的训练,各支部队主官都得到明年九月份整个大汉军队举行一场大操演的消息,谁也不想落后,何况集休前三名还会成为统一战争时的先锋,个人则会得到汉王亲自接见,这样的荣誉谁会不想要?

    除了军队外,还一个最忙得就是铁路局,十二月下旬,汉军公布了江北铁路线,这次铁路线有三条,一条是扬州-庐州安庆线,一条是通州淮安线,还有一条是庐州颖州线。

    三条线路都不长,最长的是扬州庐州安庆线,全长三百八十公里左右,最短的是庐州颖州线,只有二百二十公里,而通州淮安线则是二百八十公里。

    这三条铁路的总造价大概需要一千万两白银,这此线路论效益肯定没有江南所修的铁路线好,自汉军大力发展铁路后,一年多时间,沉淀在铁路上的民间资金已经超过四千万两白银,本来王韶已经作了打算,若这次股票发售时不顺利,那么就全部由政府出资,这三条线关系到汉军在统一战争时兵力的调动,必须保证在一年内修好。

    不过王韶的担心显然是多余,股票一上市,依然遭到哄抢,一千万两白银的股票二天内就售空,让王韶不由感叹此时民间资本的雄厚。

    这节少了一千,下次补,又是周末了,求一下十二点后的推荐!(未完待续。。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三十一节 希望的田野

    汉历2057年(西历1855)六月初十,天色刚亮,朱实根推开自家茅草屋的房门,顿时感到一阵凉风吹来,身上舒服了许多。

    走到水缸旁边,朱实根拿起木瓢,从缸中舀了一瓢水,咕咕的喝了起来,喝完水后,看了看自家的水缸,缸中水已经不多了,想到等下婆娘和三个孩子就要起身用水,他二话不说,挑起家中水桶,向外面走去。

    等朱实根挑水回来时,他的婆娘和三个孩子都已经起身了,整个院中变得热闹起来,满院都是孩子叽叽喳喳的声音,看到朱实根挑水回来,三个孩子齐声喊了一声爹,朱实根“哎。…”的应了一声,脸上布满了笑容。

    等他将水桶放下,最小的老三马上将原本缸里舀的水泼到地上,拿着木瓢从水桶里舀了一飘水,美滋滋的喝了数大口后才刷洗起来。

    朱实根三个孩子老大、老二都是丫头,只有老三是小子,被朱实根夫妻当成心肝宝贝,老大和老二却是不敢如此浪费刚从缸里刚舀出来的水。

    将水倒进缸里,朱实根在老三头上摸了一下,扛上锄头,向里屋喊道:“他娘,我先下田去了。”。

    “哎,当家的,你去吧……”婆娘应了一声,并没有出来,屋中炊烟已经袅袅升起,显然正在做早饭。

    朱实根又向三个孩子嘱咐了几句,无非是要他们在家听娘的话,到学校后听先生的话,不可以调皮捣蛋,三个孩子嘴里都应得非常爽快,朱实根才放心的向不远处地里走去。

    朱实根的地靠近长江边,原本是一片滩涂,去年和平洋行在滩涂和盐碱地种植棉花均大获成功,超过所有人的预计,平均亩产达到四十五公斤。

    四十五公斤的亩产按去年棉花价格平均每担三十二块银元计,一担六十公斤,四十五公斤棉花价值二十四块银元,比种粮划算多了,即使是江南最好的良田,种植两季才比得上棉花一季的收成。

    今年汉军开始在境内对滩涂、盐碱地种植棉花的技术进行大规模推广,朱实根原本是南京效外一户贫农,家中并无半分土地,靠租用村中朱老爷七亩地过活每年累死累活,除去租子外还不够一家嚼喝,反而拉下十余两银子的债务。

    今天听到朝廷的宣传,朱实根一咬牙退了朱老爷家的租田,成为和平洋行的雇工租包了十亩地的滩涂,按和平洋行的要求种植棉花,虽然朱实根一辈子没有种植过棉花,不过和平洋行承诺所有技术指导,朱实根要付出的仅仅是劳力罢了。

    本来朱老爷借口朱实根欠了十二两银子的债,不允许朱实根退佃的,随着各处工厂的建立,南京周围已经出现佃户不足的情况,一旦朱实根退佃,原本的七亩地一时之间难予找到佃户耕种就是找到人耕种肯定也要减租。

    不过和平洋行对此早有应对,凡是成为和平洋行雇工之人,可以向和平洋行免息借款五十块银元,最高借款可以达到一百银元,超过五十银元到一百银元部分,需要支付一成年息。

    五十块银元不是小数目,即使是一般地主人家也不一定拿得出五十块银元,一般百姓欠债最多就是五六两,七八两银子象朱实根欠下十二两银子已经是欠债较高之人了。

    无他,对于一般穷苦人家来说一家下来也挣不到十几两银子,欠得再多就超过他们的偿还能力,借贷的地主士伸又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一旦借贷过多,早就逼欠债之人卖田卖地偿还如果没有田地就是卖儿卖女也要偿还,根本不会再借。

    象朱实根这样的佃户,家中已无半分田地,若明年收成不好要继续借债度日的话,大丫、二丫当中肯定要卖掉一个这才能将窟窿堵住。

    朱实根与和平洋行签订的与期说是雇佣合同其实更象承包合同,和平洋行提供土地、种子,技术,还有一部分先期投入的借款,朱实根出劳力,等到棉花收获后,和平洋行用市价收购朱实根手中棉花,双方三七分成,和平洋行收三成作为平整土地,提供技术的投入,朱实根得七成,作为劳力、工具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偿还向和平洋行的借款。

    朱实根承包了十亩地,根据去年的经验,如果获得丰收,这十亩地的收入将会超过二百银元,以七成计,朱实根一家将会有一百四十元以上的收入,故此和平洋行才敢承诺借给每户农民最高一百银元的款子。

    不过,不要说一百银元,就是五十银元朱实根也感到战战兢兢,以前十二两银子的债务就将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五十银元可是相当三十多两银子,只是在和平洋行的工作人员再三劝说下,朱实根还是咬牙写下了五十块银元的借据。

    与向朱老爷借钱要折扣不同,这五十块银元不但免息,而且还是实付,写下借据后,五十块银元就直接交到朱实根手中,拿着这五十块银元,夫妻两人当晚一夜没睡,只是看着五十块亮闪闪的银元发呆。

    第二天,朱实根赶快取出十八块银元,将朱老爷的十二两银子还了,当初借朱老爷的银子其实只有六两,不到二年时间已经翻了一倍,再等下去不知会高到多少,看着朱实根拿着白哗哗的银元还债,又有和平洋行的合同在手,朱老爷虽然不愿,也只得乖乖放人。

    还掉朱老爷的债后,朱实根又陆续将以往邻居家的一些债务还清了,最后还剩下二十七块银元,用这二十七块银元,朱实根在离江边不远的地方盖起了现在的茅屋,剩下的钱就是今年一家老小的生活费。

    让朱实根欣喜的是,由于与和平洋行签订了承包合同,在和平洋行推荐下,朱实根的三个孩子都可以上学。

    让孩子上学是朱实根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事,让朱实根大为欣喜,让他遗憾的是,家中三人只有一个是小子,在他看来,女儿最终还是别人家的人,若不是让女儿上学家中可以省下一顿中饭的话,朱实根说什么也不会答应。

    等朱实根到达棉田里时,发现旁边不少人比他来的还要早,这是一片大的滩涂地,总共有数千亩,和平洋行将之分害承包给数百户人家,统一签订合同,统一派驻技术人员指导。

    看到朱实根过来,不少人纷纷向他打着招呼:“朱大哥,你来晚了,是不是在家抱着嫂子舍不得起来。”。

    “朱大哥,眼下才吃饱饭没几个月,当心闪了腰。”。

    “去,去,臭小子,你懂什么,都老夫老妻了哪会闪了腰,倒是你们这些小子,等今年棉花摘了,一个个也该找媳妇,年轻人不知节制,到时腿软腰软,成为一支软脚虾。”。

    “哈哈……”众人哄笑起来,不过只是一会儿大家的笑声就停下了,将精力放在农活上。

    种植棉花是一件极费劳力之事,播种、松土、除草、捉虫、施肥样样离不开人工,种植十亩棉花,比起他以前种植的七亩粮食,劳力起码要多出一倍左右,只是朱实根却是毫无怨言,从播种开始,他每天几乎都是起早贪黑的在地里干活,其他邻居0半也是如此。

    每天看到棉株茁壮成长,他们脸上更是充满了笑容,这块土地,让他们心中充满希望。

    土地虽然是和平洋行所有,可是收入的七成归他们自己,而且和平洋行还提供种子,提供技术,又借贷了大量款项给他们作为先期投入,与以往只是租地,地租就高达六七成的东家相比,和平洋行简直是菩萨心肠。

    七成,如果真能象和平洋行的技术人员所言,种的好的话,每亩地棉花可以卖上二十多块钱,十亩地就能卖上二百多块,七成最低也有一百五六十块钱,到时候即使还了今年的借款还剩一百多块,那日子不知会有多美。

    虽然和平洋行可以提供最高一百块银元的借款,与朱实根一样,大部分人都只借了五十块银元,这不仅仅是利息问题,和平洋行一成年息不算多,只是大家都没有那么大的胆量,敢一次借款一百银元而已。

    虽然眼下还没有收获过一次,可是有了和平洋行前期的借贷,大家日子比起以前都好过了许多,孩子也正在上学,不象自己一辈子不识字,只能做个睁眼瞎。

    听说和平洋行就是汉王的产业,也只有汉王他老人家才会如此为百姓考虑,不少人家中已经供起了汉王的长生牌位,保佑他老人家长命百岁。

    “一二一,一二一……”一阵洪亮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数百名身穿绿色军装的士兵正在一边跑步,一边喊着号子。

    每当棉农下地时,这些士兵也开始了一天的训练,棉农们已经习惯这些士兵的存在。

    对士兵们如此玩命的训练,棉农心中还是有些奇怪,以前的绿营兵一直都是懒懒散散的样子,从没有过一天象汉军士兵一样训练,不过,正是有如此训练的士兵,才能将那些辫子军赶走吧,希望清军永远不要来,大家的日子一直这样过下去。

    未完待续。。。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三十二节 二十万公里

    每天在长江边训练的这支部队,隶属于近卫师三团二营,自从汉王在年前公布将在今年九月份举行秋操,对各支部队进行评比之后,军队之中没有谁敢有丝毫懈怠。

    近卫师承担着保护京城和汉王的重任,即使抢到前三排名也不可能作为先锋出战,只是却不妨碍近卫师争取荣誉之心,近卫师师长李七已经下达命令,近卫师的目标就是第一。

    近卫师人员最多,又是驻扎在京城,待遇也是最好,而且军中都是起码一年半以上的老兵,其他各师多少有一部分新兵,近卫师有什么理由不拿第一?

    近卫师要拿第一的理由很多,不过要想真正拿到第一,光凭嘴吧里说说当然不行,需要日夜不停刻苦的训练。

    淮安之战后,清军上下面对汉军已经下破了胆,这半年多时间,前线一直非常平静,汉军不攻,清军只会庆幸,根本不敢主动进攻汉军,以惹起汉军的报复。

    倒是太平军与清军战事激烈,先后在湖广、山西爆发两场大战,这两场大战都以太平军胜利而告终。

    湖广之战,天国翼王石达开对战湘军统帅曾国藩,双方交战地点在武昌,结果曾国藩一败涂地,损失惨重,差一点跳江自尽,好在被部下救起才仓皇撤离,太平军顺势重新占据了武昌。

    而山西之战,双方的统帅分别是林凤祥、和春,林凤祥顺利返回洛阳后,为表彰他的功劳,被封为求王,在面对太平天国这名勇将,和春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最后守在太原不敢出战。

    和春因为对汉军和太平军屡战屡败,清军将领已经私下称和春为败春”不过人家出身正,依然担任着钦差大臣,咸丰只是轻描淡写的责备了几句,根本没有受罚。

    因连续两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让太平天国上层极为兴奋,洪秀全、杨秀清两人对局势的估计都非常乐观,随之对权利的争夺也激烈起来。

    两场战役的接连失败,令咸丰朝上下颇为慌乱,不得不将全部精力放在太平军身上”他们巴不得汉军一直不动,清军各级军官严令部下不得越界行动,这让一些盼望清军挑起战事的汉军将领颇为失望,只能将精力全部放在训练中,准备争夺秋操时的排名。

    如今离秋操不到三个月”各支军队的训练更加刻苦,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棉农看在眼里自然感到惊奇。

    听着这此士兵的口号,朱实根在棉田中干了二个多小时,不自不觉太阳已经高悬在空中,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朱实根只觉全身冒汗。

    “当家的,当家的。”。

    棉田外传来一阵喊声,朱实根马上听出是自家婆娘的声音,才从棉田中直起身”抹了一把汗,走出棉田,接过婆娘递过来的碗筷,开始吃饭。

    朱实根吃的是稀饭,外加一碗青菜,稀饭是杂粮熬成,今年没种粮食,朱实根将借贷剩下的大部分钱都购买了粮食,虽然够全家老小吃得年底”不过在早上时,朱实根还是习惯喝稀饭”只有中午和晚上才会吃干饭,比起以前只吃一干一稀,现在每天能有二干一稀,朱实根已经很满足了。

    两大碗稀饭,朱实狠狠快就吃完”他抹了抹嘴就拿起锄头重新开始干活,他的婆娘并没有马上回去,也开始在棉田里干起来,直到快中午”婆娘才会提前一个小时左右回去为朱实根准备午饭再送过来,吃过午饭后”在阴凉处稍稍休息,两人就有接着干活,要一起干到天黑前才会回家,然后再吃饭,休息,第二天接着重复。

    在朱实根夫妻两人起早贪黑干活时,庐州一线,吴五、吴六兄弟两人和十余名工人一起抬着一根巨大的铁轨,沿着石子路向前走去,连走边喊着号子。

    今年上半年,铁路局陆续传来喜讯,广东、福建、江西铁路线先后贯通,汉军境内铁路运行的线路由去年七百公里左右,今年一下子猛增到近四千公里。

    从铁路里程来看的话,汉军已经超过法、俄两国,仅排在美、英、普鲁士三国之后,以现在汉军对铁路的进展,三年之内有望超过普鲁士,仅排在美英两国之后。

    随着江南各条铁路主干道的建成,江北这三条铁路线就成为铁路局重点建设单位,本来三条铁路线的建设工期为一年,不过得知今年秋操的消息后,铁路局长魏雨农已经向汉王下了军令状,保证三条铁路在秋操前通车,一下子将铁路工期由十二个月变成了只有八个多月。

    这真是上面一动嘴,下面累死腿,现在已经是六月,离铁路要求的竣工时期只剩两个月而已,好在三条铁路线都不长,又可以分开施工,不然,还真不一定有把握在八月底前完工。

    江北铁路施工队是今年年初才组建而成,为了将铁路提前完工,除了从江南各铁路线抽调了三千名老工人外,铁路局在江北招收了三万多名工人,吴五,吴六兄弟两人只是江北数万名铁路工人当中微不足道的两人。

    铁路是什么东西,刚开始吴五脑中根本没有概念,难道是把铁铺到地上就成为路吗,那岂不是扯谈,哪来的那么多铁?

    带着这个疑问,吴五还是报名参加,而且还拉着自己的兄弟吴六一起报名,吴五参加铁路建设的原因很简单,被每月高达八块银元的高薪吸引。

    从他们的名字就可以看到,吴家兄弟姐妹众多,而家中只有三亩多地,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不要说每月有八块银元,就是一块,二块甚至没有钱,每月只包吃包住都会有大把的劳力抢着去。

    此时江北相对于江南而言,实在是太穷了,或许是幸运,在众多人竞争的情况下,吴家兄弟两人都被招进铁路局。

    在铁路局干活一个月后,吴五顿时有种洗然大悟的感觉,所谓铁路,铁路,还真是用铁铺在路上,不过不是他想像的用整块铁铺在路上,而是用两道长长的铁轨铺在地上。铁轨地下还要用石子打上地基,而且中间要用一狠狠的水泥柱固定,在铁路一个月,吴五感到自己眼界大开。

    不过说起来在铁路的工作还真是辛苦,每样都是重活,若不是他这样的年轻汉子还真有点难予承受,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弄伤自己,好在铁路上的伙食极好,不但白米饭管饱,而且是顿顿有鱼有肉,就冲着这样的伙食,再重的活也要咬牙干下去。

    当第一个月真的拿到八块银元的工资时,吴五更是坚定了在铁路干一辈子的决心,他和弟弟两人一人拿出四块钱寄给家中,这样家里再也不会挨饿,另外四块钱他与弟弟两人要攒下来,给自己娶媳妇用,只要存上一年差不多每人就有五十块,在农村娶媳妇足够。

    “到了。”前面领头的工人喊到,各人的脚步停了下来,众人嘴中一起道:“一二一,放!”

    一声,巨大的铁轨放在一狠狠排好的水泥柱上,吴五的肩膀顿时一阵轻松。

    扛完这根铁轨,已经快到吃中饭时间,大家可以乘机歇一歇,不由天南地北的聊起天来。

    “哎,你们知道,为什么上面一直催着我们要在八月底完工吗?”一名工人突然神神秘秘的道。

    “为什么啊?”果然,他的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纷纷询问起来。

    “为什么,因为要打仗了,我听说,只要铁路线一完工,咱们汉军就象是天兵天将一样,沿着这铁路线,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直打到紫禁城,把清廷皇帝拉下龙椅,换咱们汉王上去坐。”

    因为是分段施工的关系,火车并没有通过来,各种材料先是由船运到附近地点,然后再由工人用小车或者肩扛手提,运到工地,这些工人虽然是铁路工人,只是火车是什么样子大家都还没有见过,只能凭想像来猜测。

    “哦,原本如此,我说,这天下也该汉王来坐才是。”

    “对头,清妖只知道逼老百姓交税,交税,那象汉王,居然可以修建铁路,一日千里,以后啊,大家出门也就方便了。”

    “好,咱们早日修好铁路,也好早点让汉王坐上龙廷。”

    众人纷纷嚷道,许多人心中却慢慢多了一份自豪,原来自己干的事情是如此重要,早日修好铁路,汉王就能早日打败满清,坐上龙廷,让其他省份的兄弟也不再受满清的压迫,过上和他们一样的生活。

    一个怯怯的声音问道:“赵大哥,若是修好了这条铁路,接下来咱们怎么办?”

    听到这个声音,吴五心猛的揪起来,他心中也存在这个担心,眼下他才存了一半的钱,如果修完这条铁路就没事做的话,他存钱的计划就要泡汤了。

    “怎么办,自然是接着修铁路,上面已经宣布了,中国需要修二十万公里的铁路,我们才修了多少?”赵大哥笑着道。

    二十万公里是多少,吴五心中并不知晓,只是却知道很多很多,起码够他一直修到老,顿时放下心思。。。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一百三十三节 汉斯五七式

    二十万公里铁路,是王韶当初鼓励魏雨农担任铁路局局长所说出来的数字,没想到一层层传了下去,如今连底层铁路工人也已经知道了。

    这个数字如果被洋人知道,恐怕会被笑掉大牙,认为汉军自不量力,据今为止,大英帝国发展了三十余年的铁路,不过修建八千余英里,换成公里是一万三千余公里,而中国,竟然妄想修建二十万公里的铁路,这不是自不量力是什么?

    事实上,王韶所说的二十万公里铁路并非无根据,而是从历史上美国所修建的铁路里程来衡量的,美国人铁路最长时达到四十余万公里,从1850年到1910年的六十年间,一共修筑三十七万余公里的铁路,平均每年修筑六千余公里,修建铁路最长一年达了二万余公里。

    中美土地面积差不多,美国人可以修建四十余万公里,中国修建二十万公里实际上并不多,事实上,王韶心中想修建的铁路里程会远远超过二十万公里,只是怕说出来会吓坏别人而已。

    不管是二十万公里或者更多,最终还是要脚踏实地,一公里一公里的去建,今年上半年汉军修建的铁路里程已经完成了一千五百余公里,下半年再完成这个数,一年修建的铁路会达到三千公里。

    现在美国还没有经历南北战争的统一,目前修建铁路的速度差不多也只有如此,不过,美国人已经建成三万公里的铁路线,不但远超汉军,就是英国人也被远远拉下。对于美国人得天独厚的条件,王韶眼下只有羡慕的份,却不会妄自菲薄,论人口,汉军是美国三倍还多”论经济总量,汉军现在也超过了美国,只是在工业方面,汉军还有不少的差距。不过,汉军充其量只是发展几年时间而已,而美国人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差距虽大,却还没有到难予追赶的地步。

    南京制造局,又迎来了汉王的视察,以一年前相比,南京制造局的厂房扩大了不少,约纳斯正在满面红光的向王韶介绍南京制造局的情况。

    经过汉军挽留,约纳斯和其余十五名普鲁士人都留了下来,与制造局签了最低五年的合约,其中数人更是加入了中国国藉,如今约纳斯是南京制造局的总工程师,这样的殊荣无疑满足了约纳斯的自尊。

    有了这批普鲁士人和本土技工的努力,南京制造局的产量日益上升,目前每月能够生产出六千支步枪、大小火炮七十门,子弹五十万发、各式炮弹八千发,是去年同期产量的三倍。

    再加上海制造局的产量,目前汉军步枪产量已经上升到月产九千支,火炮一百门、子弹一百三十万发,炮弹九千发,一个月的产量完全可以武装一个师,正是凭借日益扩大的枪支产量,新编六个师已经完成了换装。“汉王殿下,你看,这是南京制造生产出来的最新型步枪。”约纳斯拿出一支步枪出来,向献宝一样向王韶展示。

    无论是南京制造局还是上海制造局,现在生产的步枪都是仿德雷泽步枪,看到约纳斯如此郑重其事,王韶将步枪接过,仔细看了起来,这支步枪与德雷泽步枪相比有明显不同,枪管更短,枪身却更粗壮,在板机上方,多了二前一后三个凸--《138百~万\小!说网》--。

    看到这支步枪,王韶心中已经有数,只是嘴里还是装作不解的问道:“纳约斯先生,这款步枪和以前的步枪有何不同吗?”

    约纳斯从王韶手中重新接过步枪,得意洋洋的道:“汉王殿下,请允许我为你解答这款枪支的不同之处。”说完”他一声,打开了机匣顶部,露出两排弹仓,此时两排弹仓中空空如已,每边都有四个孔洞。

    约纳斯向旁边伸了一下手,一名工人递了一颗子弹过来,约纳斯将子弹压进弹孔中,就这样一颗颗压进,直到八颗弹孔全部装满,才一声,重新闭上弹仓。

    “汉王殿下,这支步枪最大的不同就是一次性可以安装八颗子弹,省去士兵中间安装子弹的时间,射速比原来至少要快上一倍。”

    “好,非常好。”王韶赞不绝口的道:“不过,不知道发射时性能如何,会不会有卡弹之事发生?”

    王韶有点担心的道,他记得历史上这种弹仓是毛瑟步枪首先采用,初期应当只是一个弹仓,容纳五发子弹,怎么约纳斯一下子就发展到双弹仓模式,竟然一次容纳八颗子弹,那岂不是比早期的毛瑟步枪还要厉害,这样飞跃发展会不会导致问题产生?

    “殿下放心,这次步枪我们已经测试了五百余次,其中只有七次卡壳之事发生,一旦卡壳,士兵可以快速将卡壳的子弹退去,重新安装。”。

    五百次测试只有七次卡壳的话,一次八颗子弹,总共射击次数就是四千次,卡壳几率不到千分之二,已经可以视为一款成熟的枪械。

    “约纳斯,这款枪械真的如此优秀?”。“当然,事实上,这款枪械能研发成功,还得多谢汉王殿下提点,若不是汉王殿下提出可用弹夹供弹,这款枪械也不会问世……”

    有测试枪械的场所,王韶等人很快移到测试所在,他亲自拿起步枪,向前方瞄准,随着“砰枪响,八颗子弹一下子就射了出去,只见靶上多了六个弹孔,只有一颗射在七环,其余五颗都在六环以下,还有二颗子弹不知道飞到了哪里。王韶脸上忍不住一红,这不过才八十米的距离,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太差了,不过,周围的人都紧绷着脸,谁也不敢露出笑意。

    将弹匣打开,王韶重新上好子弹,将枪丢给了身边的胡汉先,道:“你来试试。”。

    “是。…”胡汉先接过枪支,只是瞄了一下,“砰声响起,靶子上顿时多了八个弹孔,二颗落在九环与十环的中线,其余八颗全部落在十环内。

    “好小子,枪法不错……”王韶在胡汉先肩膀上重重一拍道,不顾其爱不释手的表情,重新从他手中接过枪支。

    虽然只是两人试过,不过,目前已经这支枪已经表现的足够优秀,王韶彻底放下心,双弹仓就双弹仓吧,让该死的单弹仓见鬼去。

    事实上,毛瑟步枪前期虽然是单弹仓,不过发展到后来就是双弹仓。单弹仓、双弹仓其实只是一层窗户纸,只要捅破了就是豁然开朗,双弹仓明显比单弹仓有优势,不但可以容纳更多的子弹,而且能更好保持枪支的平稳。

    “对了,约纳斯,这款枪械可已经取了名字。

    “回王爷,还没有,正等着王爷赐名……”显然约纳斯并不是不通人情,学会了拍马屁。

    “这样,我看就叫汉斯五七式吧……”王韶道。

    “多谢王爷……”约纳斯顿时大喜过望,他的全名是汉斯约纳斯,王韶如此取名,等于尊重了欧洲对武器命名的习惯,以后随着这款枪支的普及,汉斯约纳斯的名字肯定流传开来。

    五七式自然很好理解,今年正是汉历二零五七年,有了这款汉斯五七式,恐怕以后就没能毛瑟兄弟什么事,好在汉斯约纳斯也是德国人,毛瑟兄弟估计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约纳斯,孤有一个提议,既然一个弹仓可以装四颗子弹,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给四颗子弹再加一个槽,那么士兵装弹时可以一次性装四颗子弹,不需要一颗一颗的安装。”1

    约纳斯想了想,脸色一下子激动起来:“汉王殿下,你真是天才,不错,一次性装四颗子弹,天哪,我迫及待想作出改进。”。

    “此事可以慢慢来,孤现在问一下,如果将德雷泽步枪的生产转换成汉斯五七式,每月可以生产多少支?”。

    问起生产,约纳斯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