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列强路 > 列强路第31部分阅读

列强路第31部分阅读

    建瀛就从外面满面红光的走了过来,自从他负责新朝建立的诸多事项后,一下子仿佛年轻了十岁。

    看到王韶,陆建瀛老远跪下:“下官参见王爷。”

    “陆卿,快起来吧,复兴军已经废除跪礼,不必如此多礼。”

    “这怎么行,礼不可废,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王爷马上就要建国了,下官怎么可以免跪。”

    “也罢,你们愿意跪就跪吧。一对于这个跪礼,王韶早就三令五申,给子废除,可是那些投降过来的官吏仿佛天生膝盖就弯曲,硬是愿意跪。既然如此,王韶索性任由他们了

    恭敬的磕完三个响头,陆建瀛才将一本册子呈上来:“王爷,这是下官与同僚们制定的新朝礼制,还请王爷过目。一

    王韶从陆建瀛手中接过册子看了起来看到内侍这一条时不觉皱眉:“陆爱卿,将内侍去除吧。”

    “王爷‘这怎么行,没有内侍,于王爷宫闱不利啊若是有小人传出什么闲话,朝廷将颜面受损,下官保证找到自愿阉割之人,充入宫中。

    想起自己身边将会被一群太监包圈之后的情景,王韶打了一个冷颤:“本王现在也不过一妾,陆爱卿就不用操心此事了,刻去吧了”

    “是。”陆建瀛看王韶态度坚决不敢再顶,只是他马上又道:“下官正要启禀王爷,王爷后宫单薄,不利子日,可否下令各地遴选秀女,以充后宫。”

    复兴军现在蒸蒸日上,只是让陆建瀛等人担心的是王韶刻现在还没有子嗣,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他们恨不得一下子塞几千女子进宫,好为王韶生下子女。

    “选秀?”王韶砰然心动,天下美女予取予求,这种感觉若是挨了从前只能意滛一下,如今却成了事实不过,他还是压抑住自己的:“此事不急,以后再说吧……

    “王爷?“陆建瀛慌急的叫了一声,连续两项都被否决,他脸上汗水不觉流涛。

    看到陆建瀛的模样,王韶安慰道:“陆解不必菲急,称王之日。本王会封陆琼为偏妃,至于其他,暂时不作考虑。”

    “下官替小女谢过王爷了一陆建瀛抖然轻松起来。

    王韶的思绪飞到另一方不知这个傅善祥会不会当今参加科举。不过无论她参不参加,她的命运已经不由她自己作主了。

    在秦淮河偏南的一个小巷,傅善祥和自己的贴身女婢小朵儿蹑手蹑脚的走近一个青砖小院,此时青砖小院正传来数十名孩童朗朗的读书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明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听到这个读书声傅善祥与小朵儿对望了一眼,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悄悄向小院侧门走去,然练的将侧门打开,两人州走进院子,就听到个声音喝道:“小妹,你又到哪里去了,看看你,一身男不男,女不女,象什么话,简单丢我们傅家的脸。一

    说话的是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男子,此时手中拿着一本论语,脚下毫无移动迹象,看样子等在这里不短时间。

    此人正是傅善祥的大哥,除了这个大哥外,傅善祥还有一个姐姐。只比她大两岁,至今未嫁。

    傅家是书香门第,从傅善祥父亲开始,便在这里开馆授学,只是她父母早死,大哥便接过了这个馆主的职务,并将傅善祥与姐姐傅鸾祥拉扯大。

    所谓长兄如父,傅善样又是大哥从小拉扯大,自然要听从大哥吩咐,此时只能低着头,听着大哥的训斥:“你看看你,年龄也不小了,差不多都可以嫁人,性子也不收敛一点,整天穿黄男辈出去乱晃,若是传了出去,岂不是让人说我们傅家家风不振,谁敢娶你,也不向你姐学学,哪怕只有你姐一半安静,我也可以少操很多心。”

    傅馆长几乎是痛心疾首的模样,奈何这些话傅善祥不知听了多少遍,一向是左耳进右耳出,她的心思早就飞到姐姐傅鸾祥身上,想着与姐姐一起分享今天所发生的事,只是表面却一本正径,仿佛正在听大哥的训导。

    也不知说了多久,见到小妹乖乖站立不动,傅馆长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好了,快去换过衣服,下次若再穿男蒙出去,我却不轻饶。”

    “谢谢大哥!”傅善祥如择重负,带着自己的婢女转身就跑。

    “哎,你慢点。”

    “知道了,大哥。”傅善祥玲珑般的声音响起,只是走路的速度丝毫没有放慢,傅馆长只得摇了摇头,向私塾方向走去。

    傅家后院的绣楼里,两名绝色女子并排坐着,傅喜祥已经换回女装,女装的傅善祥脸上还残留着一丝稚气,只是已经是美丽惊人,她与姐姐容貌有八成相似,只是偻鸾祥显得更成热,娴雅,端坐时,如同画中仙子。

    “姐,你说这个人是谁,怎么会知道我名字?”傅喜祥已经将酒楼发生的事告诉了姐姐,她从酒楼出来后越想越不对劲,这个问起一直憋心里。

    “傻妹妹,你见过他都不认识,我就更不认识了。”

    “也对。”傅善祥有点懊恼。对方好象知道自己好多事情,自己却对对方毫地知情,这不是什么好事。

    “不要多想了,以后若是有机会见面直接问就是,若没有机会见面,认不认识又有什么关系?”傅鸾祥安慰道。

    “姐,你说我是不是真应该去报名参加考试?”

    “这个……,那人说得有理,复兴军未必会检查这么严,如果不行,到时退出来就是……

    “姐,你真好,要是让大哥知道了肯定不让我出门,不如你陪我一起去怎么样?”傅善祥想参加考试,不但是因为与人打赌,更多是想为女子争一口气,姐姐的才学不在她之下,有两个人去当然更好。

    傅鸾祥闻言也心动起来:“也罢,就陪你疯一次吧。”

    傅馆长一直都认为自己的大妹傅鸾祥听话懂事,若是听到这番话肯定会气得半死,傅鸾祥平常娴静,只是天性不愿出门而已,反正傅善祥遇到的事都会和她分享,有这样一个妹妹,姐姐又怎会是那种完全听话的乘乘女。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四月初六这一天终于来临,一大早,近万名士子和报了杂项的工匠已经齐聚在贡院外,把原本冷清的贡院弄得象一个巨大的菜市场。

    江南贡院修建于明初,它旁边就是夫子庙,是供奉和蔡祀孔子的庙宇,历代都是举行科考的重要场所,可以同时容纳上万人考试,不过。空间相当狭隘,每个隔间只能容一个人躺着。

    正常的考试,考生要在这个狭隘的空间里待上三天,吃喝拉撒全部在里面,三天之后出来,往往有不少考生如同大病一场。

    这次考试,复兴军减去了许多繁琐程序,只考一天,考生需交一遍策论和答复报考时复兴军发给他们册子上的数十道问题。

    卯时,贡院大门打开,开始迎接考生的进场,傅氏姐妹夹杂着众多考生当中,慢慢向女院大门靠近,她们头上的帽子在一众短发考生中有点显眼,这让两人心中有点七上八下,以至刻了贡院大门时不自觉的将脚步停了下来。

    后面的考生大为不满,开始催促起来,一名守门的复兴军不耐烦的道:“你们挡着门干什么,还不快进去。”

    “啊,这就进,这就进。一两人这才跨进贡院大门,有点不敢相信的拍了拍自己胸口,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进来了。

    等到进了内院、傅氏姐妹才知道为什么复兴军的考试不搜身,原来贡院那些狭小的格子已经被拆除,挨成可以同时容纳近百人考试的大间,如同学校所用教室一般,每个大间前后都有数人监考,对考生的动态一览无疑,这样自然不必对夹带搜查太严。

    唯一让傅氏姐妹不安的是,由于没有单独的隔间,中途方便时要在一名监考的陪同下去外间的公厕,好在只有一天时间,还可以提前交卷,两人只能打算强忍。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六十三 铁路股票

    在拿到考卷那一刻,傅善祥放心下来,试券上的每个题目都是她已经记熟的,几乎不废什么夫就可以答完,唯一要花时间的就是策论:“论工商之利敝。”

    复兴军的核心思想就有发展工商四个字,出这样的题目并不偏,要写好就要凭各人自己的本事。

    花了半天时间,傅善祥已经答题完毕,交卷出去,过了一会儿,傅鸾祥也同样交卷出来,两人都露出一丝会心的笑意。她们并没有问对方答的如何,显然都对彼此极有信心。

    宝山县,一座钢筋水泥所建的巨大建筑里,数百人正站在一个平台上,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离平台下方,用红绸盖住的巨大物体,物体的下方则是两条长长的铁道。

    “把绸布掀开。”魏雨农大声道。

    “哗啦。”数十名工人一起动手,长长的绸布被掀去,露出一个粗大的铁疙瘩似的物体。

    “这就是火车啊,不用牛马拉,当真能自己行走。”

    “应该可以吧,顾老板,你们缥丝厂里的机器不是也没有用牛马拉就能拉动其他机器转吗。”

    “也是,那东西力气可比牛马大多了。”

    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站在前方的这些人,多是复兴军境内一些富甲一方的人物,有缥丝厂老板、茶叶商人、以前的生丝收购商、洋行卖办、钱庄老板等,身家最少的也有十几万银元,大的不下数百上千万银元。

    这么多有钱人聚在一起,为的自然是铁路,经过数月努力,从宝山县到上海的铁路终于完工,今天是宝沪铁路第一次通车的日子,邀请这些富商到这里,是为接下来筹集修建京沪铁路的银子而准备。

    从宝山县到上海的铁路仅仅十五公里左右,可是已经花费的二十八万银元,而要修建南京到上海的铁路,里程可是达三百多公里,差不多需要六百多万银元,合四百多万两白银。

    四百多万两白银的预算一出来就把复兴军高层吓住了,这铁路也太费钱了一点,何况委员长的意思不但要修京沪铁路,以后还有修沪杭铁路,京杭铁路……,复兴军打到哪里,最好将铁路修建到哪里。

    这是一个无底洞,复兴军就是有金山银海也不够填,最后还是王韶出了一个主意,复兴军以土地、政府资源等作保,占据铁路股份51%”另外49%,则作为商股,向境内所有商人发行,只要发行完足够股份就可以修建一条铁路。

    这样一来,等于复兴军不出一两银子就可以修建一条铁路,而且还占据了股份的大头,复兴军各个委员当然同意。

    可是商人也不是傻子,要是铁路不能赚钱,他们决不会把银子拿出来,魏雨农这才想出了一个子,邀请这些商人来参加宝沪铁路第一次通车仪式。

    看到这个火车头,魏雨农心中即感自豪又有点忐忑不安,自豪的当然是复兴军也有自己的铁路,虽然只是一段十几公里的路程,可这只是一个开始,他相信,复兴军的铁路会越来越长,最终超过洋人。

    而让他忐忑不安的是如果等下不能打动这帮商人,复兴军的铁路要想短时间发展起来就没有可能‘上面或许可以每年拨一两百万银下来,可是一两百万银子对于修建铁路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今天的试车,对于魏雨农来说也是一次大考。

    看到大家都有点惊奇,魏雨农作了一个请的手势:“各位,火车马上就可以开动,还请上车如何?”

    火车的车门已经打开,众人却是一阵迟疑,这个火车也不知道安不安全,如果出事了那怎么办?

    看到众人不愿上去,魏雨农不由焦急起来,只是又不能强迫,他向贾斯帕望去,贾斯帕也作了一个无奈的手势。

    “怕什么,我先上。”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人群中出来,迈步走上了火车。

    “这是谁?”

    看到有人上去,各人连忙向左右询间,一人答道:“这不是胡雪岩吗,有这个幸运的家伙上去,看来咱们是不用怕了,也上去吧。”

    若是提前数月,在场之人绝对不会认识胡雪岩,如今的胡雪岩却是大名鼎鼎,不知被多少人羡慕忌妒。

    这要从复兴军攻下杭州时说起,复兴军攻下杭州后,汇丰银行重新在杭州开业,开业当天,胡雪岩就拿出价值数百万两银子的银票和存单来到汇丰银行转存,将汇丰银行的高层全部惊动,一些人还怀疑胡雪岩造假,检查才发现胡雪岩手中的银票和存单都是真的。

    这么多的银票和存单怎么会集中到胡雪岩手中,经过胡雪岩一番解释,众人才明白其中的原委。

    原来在汇丰银行撤走后,给杭州人留下了数百万两的银票和存单,拥有这些银票和存单之人都以为自己的银子就此打了水漂,根本不相信汇丰银行还能返回。

    胡雪岩却利用汇丰银行暂存在他哪里的银子,以五折,甚至一两折的价格偷偷吸纳汇丰银行的存单和银票,在许多人看己手中的银票和存单都是废纸,有人收购,当然愿意出手,能挽回一点损失也好。

    就这样,胡雪岩利用汇丰银行暂放的一百多万两银子吸纳了价值三百多万两的银票、存单,复兴军打过来之后,这些银票和存单恢复了他们原本的价值,半年多一点时间,胡雪岩不单赚了二十万保管费,还赚了二百多万两银票和存单之间的差价,成为一方巨富。

    消息一出,胡雪岩的大名一下子传遍各地,那些将银票和存单低价卖给胡雪岩之人固然后悔不已,就是手头没有向胡雪岩出售银票之人也是忌妒万分,直接将胡雪岩称呼为幸运的小子,暗叹这个机会怎么没有落到自己头上。

    胡耍岩利用汇丰银行暂存的银子低价兑换汇丰银行发出来的银票和存单,从经营上来说毫无风险,即使以后这些银票当真成为废纸,他付出的也不是自己的钱,反之,他就可以大赚特赚。

    只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却不是没有风险,如果汇丰银行藏银的消息暴露出去,胡雪岩肯定会被打为反贼,不但银子没了,身家性命也要没了,只能说胡雪岩还是傻大胆。

    现在的胡雪岩可谓年少多金,见他上了火车,陆续有人跟了上去,其他人却不过颜面,也一一跟上,看到所有人都上了火车,魏雨农松了一口气。

    “呜。”一声长笛响起,一股浓浓的白烟从车头冒了出来,接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响起,火车开始缓缓移动。

    十五公里的铁路很短,即使是以此时火车速度也不过走了不到半个小时,许多人刚刚才体验了乘坐火车的感觉,火车已经稳稳的停在上海站,从火车上下来后,许多人脸上都露出意犹未尽的表情,当然,也有人脸色发白,仿佛受到极大的惊吓。

    意犹未尽也好,脸色发白也好,经过一次乘坐,无疑有不少富商对火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天之后,魏雨农的铁路募款获得空前成,五百万两白银的股份一下子抢购一空,许多没有抢到的人都纷纷要求魏雨农再发行一部分股份,满足他们的要求。

    政府引51%的股份不能动,魏雨农无,只是再奏请修建沪杭铁路,沪杭铁路比京沪铁路要短,里程只有二百公里左右,预计耗资三百万两白银,这三百万两白银的股份放下去,一会儿就争抢一空,这才稍稍满足需求。

    铁路的修建毕竟是一个长期过程,要等到分红有一段较长的时间,为了不让购买了铁路股份之人等得不耐烦,王韶索性在上海建立股市,让股票能够流通。

    初期的股市能够流通的只有铁路股票,京沪铁路发行了五万股、每股票面价值一百两、沪杭铁路发了三万股,每股价值也是一百两。这么高的价格,注定了股票暂时不是普通人能够参与,只有那些家境不错之人才可以投入其中。

    股市刚开始时,有人试探着以每股110两的价格放出了几十股京沪铁路的股票,很快就被人抢光,又放出数百股后,同样被人一扫而光,然后是111两,112两……,股票的价格开始扶摇之上,最终停在130两之上。

    所有购买了铁路股票之人都欣喜若狂,这意味着他们什么也不做,只是倒倒手就能赚三成的利,对于股票越发惜售起来,结果股票价格一飞冲天,最高时达到二百多两一股。

    只是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很快,股票又从二百多两一路下跌,最终在一百三十两左右才稳住,如同坐了一个过山车,给那些炒作股票之人狠狠的上了一课。

    股市有风险,刚开始建立的股市风险更大,为了不让普通民众陷入股市的狂热中难予自拨,王韶才故意将股票面值设计如此大,以后股市日渐规范,才会对普通人放开。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六十四节 称王

    铁路股票的发行顺利,对复兴军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这意味着境内的富商们不但认同复兴军的政权,而且相信复兴军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否则他们投资在铁路上的银子就会成为泡影。

    当然无论是京沪铁路还是沪杭铁路,一旦建成都会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若非如此也不能引得那些富商心动。换了其它地方,铁路股票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王韶的打算是能用民间资本修建铁路的尽量用民间资本,不能用才改为政府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发展铁路,追赶上列强的脚步。

    四月十八日这天终于到来,这天是王韶称王和正式建国的日子,整个南京街头都挂满了红色的灯笼和各式彩布,将气氛装扮的喜气洋洋。

    国号已经正式确定,以大汉为名,号大汉帝国,这无疑告诉大家,下一步王韶就将会正式称帝,而王韶眼下的称呼则为汉王,纪年从西汉元年开始计算,今年为大汉历二千零五十五年。

    汉王府内,陆琼和叶蔡两人正在为王韶整理刚刚换上的汉王服,明黄|色的王服上,一只四足金龙跃然其上,王韶身材本来高大,此时配上一身王服,充满了威严,两女看得目醉神迷。

    “汉王殿下,时辰已到……”外面一名负责典礼的官员提醒道。

    “好,本王马上到。”王韶回了一声,牵着陆琼和叶慕两人的手,一起走出房门,登上停放在外面一辆由八匹马拉的大车上。

    “汉王起驾!…”一名侍卫高声喊道。

    “驾。…”车夫吆喝了一声,马车鳞辨而行,来到前院,已经等待许久的武大臣连忙将道路让开”等马车通过后”他们有的骑马,有的乘车,跟随在后面,而两边则由两队内卫官兵护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向外面街道前进。

    街道两旁,早已站满了密密麻麻观看的百姓”看到汉王的车驾过来,所有人不约而同跪了下来,大声喊了起来“汉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阿礼国、敏休尼、吴利国等人作为邀请观礼的嘉宾也随同在王韶马车身后,看到一路跪伏的百姓,忍不住睁大眼睛,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们无理解这些百姓为什么会作出如此举动,复兴军统治南京也不过区区五个月而已,这些百姓难道真会如此爱裁复兴军?他们睁大眼睛,想看看这些百姓是否受到强迫,可惜什么也没有发现。

    表面上看复兴军做得并不多,似乎不值得百姓归心,事实上复兴军只做了两件事就足可以使百姓感激淋漓,一是免了漕粮,二是免了火耗。

    单是漕粮,苏州半省之地就需要一百二十万石,这只是正税,还要加上运输损耗,这个运耗基本和漕粮一样多,也就是说苏州半省之地负担的漕粮事实上高达二百四十万石”复兴军一来,此项税收全免。

    而火耗更离谱,地方普通收到正税的五成,复兴军改用银币缴税,不收火耗,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三分之一”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谁好谁差一目了然,对于复兴军自然心存感激。

    马车一直前进,又出城走了十余里,这才在钟山脚下停了下来,这里已经建好了一座祭台,祭台被官兵团团围住”见到汉王马车驾到,所有士兵都大喊起来“汉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王韶从马车上站起”伸出双手往下一压,士兵的呼声才渐渐平息下来,此时的他即感到热血涌动,又感到责任重大,自己已经统治了三千万民众,辖下数万将士,自己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到无数人的命运。

    从马车下来,王韶一步步登上祭台,展开一篇祭,大声念了起来,祭中,先是向上苍禀报此次祭天的原因,然后是请求上天同意大汉帝国成立,最后才是道出了大汉帝国的目标“誓要扫清胡虏,恢复中华!”。

    当最后一个字念完,王韶将祭投入火炉中,随着火焰熊熊而起,同,刚才的祭顿时化为灰烬。

    看到祭焚烧完毕,王韶才对着各人大声喊了起来“现在我宣布、大汉帝国成立!…”

    “大汉万岁!万岁!万万岁!”。

    无数人的呐喊声一下子响起,这个喊声穿过重重云层,到达苏州、上海、杭州…,………每一个复兴军统治的城市都响起了万岁的喊声,甚至远在淅江的前线,同样如此。

    从上个月开始,复兴军的无线电终于进入了实用,王韶在各个主要城市都设立了无线电房,目前仅限于军事用途,大汉帝国成立的消息正是通过无线电传送到达复兴军统治的每个区域,刹时间,复兴军境内的民众都陷入欢乐之中。

    淅江前线的清军听到复兴军万岁的喊声,还以为复兴军将要进攻,将清军吓得半死,白白紧张了一天。

    祭天完毕,接下然是那臣的封赏,王滔、黄四木、李七等最早跟随王韶的一批人封为伯爵,还有一批人则封为子爵、男爵、除了爵位外,各人的官职也都得到了提升,局升为部,科升为局,普通士兵则得到了三个月的加薪,总之人人有份,皆大欢喜。

    封赏完众人,接下来就是盛大的阅兵式,一支支军队用整齐的队列从祭台走过,让参观的百姓看得如痴如醉,又充满着自豪感。

    看到这支军队时,吴利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眼下美国从复兴军的合作中得到了许多利益,复兴军是一个开放的政权,并不拒绝美国的商人和商品进入内地,复兴军越强大,以后统治的区域也就越大,美国的机会更多。

    倒是东面还有一个叫日本的国家,一直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为了商业利益,国内有意派几艘兵舰去日本造访,将日本的市场打开。

    而阿礼国、敏休尼则有一点心惊,在他们眼中,这支军队火枪手只占五分之一,长矛手占到五分之四,火枪手严重缺编,大炮也不多,只有数十门,只是精神状态非常好,眼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这样的军队最难对付,即使是武器差一点也是如此,两人暗暗与自己国家的军队作了一个比较,相信五比一,自己的军队取胜不成问题,如果超过这个数目,胜利就有可能难予确定。

    五比一的比例,阿礼国与敏休尼两人认为已经给复兴军极高评价了,在他们以前的殖民当中,常常击溃数十甚至数百比一的敌人。

    复兴军目前有五万多大军,也就是说如果要击败复兴军,他们至少要出动一万以上的军队,复兴军发展不到一年,等几年复兴军发展到数十万时,那岂非要出动五六万军队?

    得出这个结论,敏休尼感觉到分外沮丧,英国人的殖民地已经够了,而国却还感到不足,而远东无疑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宣饶殖民地,可是要国内出动五六万大军来远东殖民,根本是不可能之事。

    要么抓紧时间赶快出兵,要么国永远失去远东殖民的机会,看来回去后要马上写信回国内,让国内作出决定,只是信不知什么时候才会收到,这该死的远东,若是有电报线就好了。

    费力克斯的脸上却一直露出微笑,他已经看到远东的一个强国正在崛起,这对普鲁士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普鲁士不但可以得到商业利益,而且远东的崛起,可以分散英两国的主意力,减少普鲁士统一德国时的因难。

    请各国领事来参加称王典礼,即是出于礼节,也不无向各国展示一下复兴军实力之意,王韶倒是没想到还会刺激国领事马上写信回国要求出兵,不过,就是知道也不会在意,国人的实力在远东还差,要出兵至少也有一两年时间,到时克里米亚战争早打响了,国人哪还顾得上向远东出兵。

    复兴军的阅兵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之久,王韶才重新乘车返回王府,一路上自然又接受了无数百姓的欢呼。

    当晚,汉王府举行盛大的宴会,直到半夜才收场,整个复兴军称王大典才告结束,复兴军正式改为汉军,中原的土地上也多了一个大汉帝国。

    汉军的封王大典结束了,余波却开始向四周漫延,不少以前反清的民间组织都对大汉帝国颇为心动,民间也开始有人主动迁往汉军境内。

    洪秀全对于大汉帝国的成立,派人带来礼物表示了祝贺,王韶同样也回了礼物,并重升双方的盟约。

    消息传到北京,自然又引起咸丰一阵暴怒,他只能下旨命令向荣进剿,却无给向荣增加一点兵力,太平天国的北代大军离京城越来越近,他只能全力堵住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满清上下都有一种焦头烂额的感觉。

    王韶称王的十天后,从禅臣洋行订购的的军火终于运到了上海,汉军将迎来一次大规模换装,增强实力的机会。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六十五节 新一轮扩张

    复兴军虽然全力发展火器,只是由于军队扩编太快,火气一直不足,以至五万多人的大军火枪才一万余支,在之前复兴军说是一支火器部队,实际上还是冷兵器居多。

    正因为如此,复兴军在前期与清军的作战中,虽然占有优势,依然会与清军形成拉据战,不能迅速克敌。

    禅臣洋行的这笔单子,包括二万支德雷泽步枪、三十门火炮的军火物资,对于刚刚由复兴国转化而来的汉军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有了这批军火后,不但可以将军队中的火器比例比升到五成,而且由前膛枪换成后膛枪,威力远增。

    这批军火太过重要了,王韶甚至亲自到上海迎接这批军火的到来,看到一箱箱步枪从船上运下,撤运的复兴军的战士都心花怒放。

    王韶握着费力克斯的手使劲摇晃:“费力克斯先生,非常感谢!”

    尽管王韶此时非常高兴,不过对于先前费力克斯将自己许多军火生产的设备划去还是充满怨念,故意握的非常。

    费力克斯感觉到自己的手被握得生疼,只是却不好抽出来,勉强笑道:“汉王殿下,这是我们之间的交易,我非常愿意看到殿下的军队能够采用普鲁士制造的优良武器一统中国。”

    “借你吉言,对于这一点,本王深信不疑,本王这里有笔更大的订单,不知费力克斯先生有没有兴趣?”此时,王韶才放开紧握费力克斯的手。

    费力克斯大喜,一时连手腕的疼痛也忘记了:“汉王殿下,这简直太好了,我当然有兴趣。”

    最终,王韶与费力克斯又达成了二万支德雷泽步枪、一百门火炮的军火采购协议,除了这些外还有众多生产军火的附属工厂或许是看到汉军有统一中国的可能,这次费力克斯大方了许多,对于王韶的要求丝毫没有打折扣。

    等这些设备都远来,汉军将会形成年产二万支德雷泽步枪,三百门小型火炮的能力。

    花了一个月左右时间,汉军完成了换装工作刚刚建国,将士得到大笔封赏,又更换了新的装备,汉军士气高涨,再也不满足眼下所占的土地。

    大汉历二千零五十五年五月份(公元一八五三年)五月份,汉军分两路出击,一路由潘起亮统领,进入江西、一路由王亮、祝景两人统领,继续进攻淅江。

    此时曾国藩的湘军组建虽然已经有五个多月,不过由于军费筹集因难招募的士兵只有五千余人,并没有对江西驰援,江西总共兵力只有万余人,分散在各城,汉军在江西进攻的第一座重城九江兵力不足二千,被汉军一日攻克。

    攻克九江后,潘起亮并没有急于进攻省城南昌,而是先花时间扫清外围,面对汉军的凌厉攻势清军兵败如山倒,对汉军望风而逃,潘起亮与其说是打仗不如说是行军,十日后,汉军已经扫清了饶州等府,兵锋抵达南昌。

    九江被克时江西巡抚张蒂就知道南昌危险,他一方面向湖广求援,一方面从各城调拨军队增援南昌。

    这正合潘起亮之意他正想在南昌一战而定江西,可惜清军太过草包,或者是换装后的汉军太过强大,数府之地竟然没有挡住汉军数天时间才十日不得不将目标放在南昌。

    此时各路援军大部分来不及到达,南昌城的兵力勉强达到五千余人与汉军近万人相比差距不小,不过,自古以来守城与攻城部队相差五倍、十倍也是常事,张带还想借着南昌城墙坚固守上一段时间,只是他明显高估自己手下兵丁的战斗力。

    汉军的炮火一起,守城的清军当即四下逃散,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南昌城,绝望之下,张节想悬梁自尽,只是到了最后关头却因为害怕,迟迟没有踢掉垫脚,最终被俘。

    南昌被克,江西其余各地的清军官员都陷入恐慌中,天地会趁势在江西各地发动大的起义,王义潮、刘晋云占领泰和、周逢春占领武宁、刘通义占领龙泉、黄蜡犁进攻兴国…………

    各路义军多如牛毛,这些义军攻城掠地,杀官造反,固然对清军进行了打击,可是军纪也是极差,烧杀抢掠是常事,一时之间,江西群魔乱舞,汉军不但要与清军交锋,还要对各路义军进行收编,对不愿收编的只能坚决到灭,进军的速度不得不慢下来。

    潘起亮一部在江西所向披靡时,王亮和祝景在淅江也取得极大进展,向荣部很快就吃到了换装之后汉军新式武器的苦头,面对汉军的弹如雨下,向荣部不得步步后退,很快将衢州、温州等地丢失,最终带着残兵退入福建,整个淅江划入汉军的版圆。

    整个五月份,前线战火纷飞,汉军的地盘飞速扩大,而清军则一再丧师失地,双方强弱之势已显。

    地盘的扩大对汉军也带来了一些麻烦,由于汉军进展太快,新占领区尚没有建立完整的统治,使得治安急速恶化,汉军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宝贵兵力在后方维持秩序,稍弱了前线的进攻力量,使得汉军进攻速度放慢。

    五月份时,第一次科考的成绩已经出来了,参考的一万余名士子,共录用了五千三百余人,这个录取率前所未有,不过,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并非官员,而是将成为教书育人的老师。

    最终成为官吏的只会有三百余人,这个录取率也并不低,他们经过一定时间培记后,进入基层工作,补充汉军基层官吏的不足,特别优秀的才会留在上层,担任文书之类的工作。

    这次新科前三名分别为博善祥、傅鸾祥、李少农三人,而与傅善祥打赌的张若成虽然高中一榜,不过排到了数十名外。

    新科状元身份万众瞩目,傅善祥、傅鸾祥两人的女子身份很快暴露,状元、榜眼竟然都是女子,还是一对姐妹,消息传出,一片哗然。多数人抱着看热闹的心理议论此事,录取的士子颇为不平,认为应该取消两人成绩,重新排名。

    不过胳膊扭不过大腿,放榜的官员一句反问就让想闹事之人哑口无言,你们既然考不过女子,又有何资格要求改榜?

    最终,傅善祥、傅鸾祥两人的成绩得到确认,她们两人调入汉王府,担任女官,这让不少士子反而释然,原来汉王也是寡人有疾,难怪不愿削去两人的成绩。

    剩下的五千人是补榜,他们原本应该落榜,只是汉军给予了他们一份教师的工作,如果不愿接受也可以放弃,对于这一点,倒是没有惹出什么风波。

    大汉帝国对教育作出了每年四百五十万银元总预算,其中二百万将为新建校舍的费用,以五百银元建一所学校计算,可以兴建四千所学校,即使是这些人全部成为教师,每所学校的教师也不过一到二人,这五千人无疑还远远不能满足汉军对人才的需求。

    汉军给教师开出了每月十二银元的高薪,这个薪水比私熟的收入要高很多,虽然有人认为这个薪水不过与汉军一级士兵的薪水相同,有点有辱斯文。只是对于那些没有取得名的士子来说,这份薪水还是有很大吸引力,起码可以让全家过上不错的生活,不会被人骂成穷酸什么的,大部分人还是接受了汉军的安排,成为教师。

    四千所学校如果全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