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银子,这让苏州那些先剪辫之人暗暗庆幸。
面积的扩大,加上许多地方是乡下,不象在城中方便,复兴军这次给各地定下自愿剪辫的日期有半个月,半个月后,复兴军将强行剪辫,借着这次剪辫机会,复兴军开始将权利伸向乡下。
对于乡下的农户来讲,即使是一钱银子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复兴军的剪辫令在乡下推行并没有受到太大阻碍,倒是城中发生过数起因为剪辫与复兴军冲突之事,对于这种反抗,复兴军并没有怜悯,全部血腥镇压下去。
复兴军忙于剪辫之时,王韶并没有在苏州停留,而是趁此机会返回上海。
在王韶攻占苏州时,另一路大军早已经攻下嘉兴,打开了通往杭州的大én。留守在上海的军队也没有闲着,一边练兵,一边将金山、浦东、祟明、太仓等地拿下,彻底将地盘连成了一片。
复兴军起事的日期是七月初六,王韶回到上海的那一天是八月初日,短短三十四天的时间,复兴军就拿下三府二十余县,治下之民数百万,人口和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差不多,这引起阿礼国等人惊叹不已,当初复兴军刚起事时,他们还考虑要不要扶持一把,没想到复兴军发展如此之快。
每一次复兴军的胜利,环球时报就会大肆宣染,这让上海百姓信心越来越足,听到王韶回来,当天全城百姓几乎倾城而出,观看得胜而回的大军,虽然随同王韶回来的大军只有数百人,还是得到民众的热闹欢迎。
对于上海百姓来说,他们已经绑在复兴军身上了,只有抢占更多的地盘,才不用担心战火会烧到上海来,一些人看到复兴军的攻事如此凌厉,信心也大增,许多人心中还忍不住想,照这样的情形来看,复兴军说不定真有成事的可能。
上海道台衙én,这里已经改为复兴军的军政中心,前段时间王韶不在上海,王滔、梅鸿吉、黄四木三人组成了复兴军在上海的军政首脑,三人拟定出各种政策,送达苏州,经过王韶批准后,再从这里发出。
张颂贤、顾福昌、吴晋昌等一行人站在衙én外,已有复兴军进去通报,他们只能暂时等待。
一个多月来,道台衙én改变很大,他们所站的地方铺设了水泥路,两边则是钢筋水泥砌成的围墙,里面还有数幢大楼正在兴建,全部采用了新式的钢筋水泥结构。
不过,此时众人都没有心思对这些新建筑欣赏,眼看就要与复兴军最高首领相见,众人心中正翻着百味杂沉。
谁也没有料到,原本和他们一样,以生丝起家的王老板竟然起兵造反了,刚开始时张颂贤、顾福昌等人无不大惊失sè,生怕王韶会牵连到他们身上,心中暗自埋怨王韶做事不知轻重,不但害了自己还有可能连累他们。
只是没想到的是,还没有等到朝廷反应过来,复兴军大举出击,拿下半个太湖流域,他们的老家南浔也成为复兴军的治下,他们和王韶原本地位平等,如今却成为王韶的治下之民,也不知王韶会如何对待他们这些昔日的生意伙伴。
正胡思àn想间,王韶从衙én内大步走了出来,看到张颂贤等人,还没走近,已经发出笑声:“哈哈,原来是张老枪、顾老板,欢迎你们。”
王韶的态度让张、顾等人心中稍安,他们互望了一眼,还是连忙跪下:“小人拜见委员长。”
“张兄、顾兄,你们这是干什么,快快请起。”王韶见状,连忙伸手相扶。
如果是换成别的复兴军首领,哪怕低王韶几级,张颂贤等人下跪也毫无压力,历代朝廷对商人的轻视,能屈能伸的理念早已经深入商人骨髓,只是王韶毕竟是熟人,心中多少有点障碍,王韶这么一扶,众人趁势起身。
“此处不是谈话之处,各位请!”
“委员长请!”
谦让了一下,王韶还是走在前头,他们当中大部分人还是第一次走进道台衙én,虽然很想仔细打量一下道台衙én里面的布局,只是看到目不斜视,笔直站立的复兴军士兵,却没有人敢随便àn看。
到了正屋,王韶与众人分宾主坐下后,王韶才问道:“诸位来道台衙én,不知找王某何事?”
各个互相望了一眼,还是顾福昌先开口:“回委员长,贵军驱逐鞑虏,复兴中华,我等身为汉人,也将尽一份心力,和诸位同仁商量之后,共同拿出三十万两白银,添作军资,还请委员长笑纳。”
三十万两白银不是小数,只是对于张颂贤、顾福昌等人来说不过是九牛一áo,对复兴军来说也不是什么大数字,眼下复兴军占据苏南富裕之地,虽然还没有开始征税,只是光上海海关关税收入每月就达三十余万两,如果加上其余税收,复兴军每月税入七八十万两银子不成问题,三十万两不抵复兴军半月收入,可有可无。
王韶明白,这些商人过来必有所求,绝不仅是捐献军资那么简单,如果不收,反倒是不好,点了点头,道:“如此,那我代表复兴军多谢诸位的慷慨解囊。”
………………
强推期间,求一下大家手中的推荐票,老茅鞠躬感谢!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二十二节一税制
听见王韶将他们捐献的军资收下,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历来每有战事,商人都是jiāo战双方的féi羊,复兴军首领虽然是商人出身,起事之后对商人也可以说是秋毫无犯,只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复兴军会不会对商人来一个狮子大开口,还不如主动送上én,至少可以先取得复兴军好感。
“委员长,这是三十万两的银票。”仿佛是生怕王韶反悔,顾福昌匆忙从怀中掏出一叠厚厚的银票,正是汇丰银行所发的票子。
汇丰银行在南浔开设了分行,短暂撤离后,马上又重新开张,重新开张的第一天,汇丰银行的柜台挤满了前来提款的百姓,不过,这些都是小户头,大户基本没有动,汇丰银行很轻易应对过去,准备的近百万两巨额白银根本没有用上,到第二天时,提款百姓一下少了许多,甚至还有一批人进来存款,汇丰银行的经营马上变得正常起来。
如今顾福昌掏出一叠汇丰银行的银票,固然是银票方便携带,恐怕也不无提醒王韶,他们这些南浔商人早就为复兴军作出了贡献,否则他们一旦提款,汇丰银行至少要填进去数百万两银子才能保证南浔分行的开业。
汇丰银行目前充当了复兴军的中央银行,存款余额高达二千多万两,这笔钱近半投入到了宝山县工业区,根本经不住所有人挤兑,如果当真发生这样的事,王韶恐怕只能壮士断腕,以汇丰银行的倒闭来换取复兴军财政不会崩溃,这样做,等于明显赖账,后患极多,不到万不得以,王韶绝不会如此做。
淡淡的扫了那三十万两银票一眼,王韶嘴角出一丝笑意,命令一名复兴军士兵收下,送到梅鸿吉处,此时的梅鸿吉是复兴军的财政局长,他手中原本产业尽数jiāo到叶蓁手中,毕竟梅鸿吉手中的产业都是王韶的si人财产,虽然眼下复兴军起家的资本完全靠王韶出资,只是以后总要分开,公si还是分明一点好。
看到王韶的表情,一群商人心中更宽,顾福昌还是小心的问道:“委员长,听说复兴军要制订出新的税收方式,不同的货物,税率不同?”
王韶马上明白顾福昌等人的来意,这些人最担心的是复兴军对生丝的税率吧,税收定的越高,他们的损失自然越大,难怪会这样急匆匆来找自己。
以gdp计算,清朝在以后的几十年都一直会保持第一,直到1895年才会被美国超过,只是比起英法等国来,税收总额却远远不如。
这并不是说百姓负担低,相反,百姓的负担相当重,否则也不会到流民四起,太平军更是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地步。
朝廷的税收低,一方面相比于英法等国,此时中国完全是农业国,其庞大的产值大部分被农民自身消耗,二是落后的税收制度,巨额的税收被庞大官僚阶层一级级剥皮,上缴到中央的税收,不过是实际税收的五六分之一。
满清的税收制度延续明朝,十分粗漏,虽然不象明朝那样商业税到基本没有的地步,实际定的并不高,除了盐、铁专铁外,其余货物分坐税、过税两种。
过税为国家正税,是货物经过各个关口所课之税,分工关和户关。顾名思议,工关隶属于工部,户关隶属于户部,工关所收关税,其实是供皇帝si人所用,清朝一大批皇家建筑如圆明园等修建的费用,一部分就来自于工关,而户关所课之税,才是为国家所用。
过税税率一般在二十税一,竹木则为十税一,道光年间,朝廷一年过税只有五六百万两左右,占田赋十分之一,无论是从税率还是税额,都不算高。
但你要以为商人每年真的只jiāo这一点税就太天真了,事实上,各地税吏中饱si囊严重,与地方官府勾结,他们所收税收是朝廷所收正税数倍。
除了过税,还有一项就是坐税,坐税为货物到店发卖时课征的落地税,这部分不归中央,完全归地方所有,无统一税率,收多少全凭地方官决定,因此非常hunàn,各地官员巧立名目,恣意索取,这部分税收每年到底有多少,根本无法统计,亦全部被地方官吏消耗。
除两税之外,各种摊派,捐纳层出不穷,毫无定数,如同压在商人头上的数座大山,一不小心就会破产破家,商人所付出的远不止二十税一。
对这种粗漏的税收制度,复兴军自然要重新疏理,反正也不差几个月,王韶与复兴军高层商议后,干脆推倒重建,以复兴军现在所占地盘,每月税收六十万两左右是按清朝税收制度收税,推倒重建后,预计税收会大幅增加,而商人,百姓非但不会有压力,反而会轻松许多,其中的原因就是要扫除大部分寄生在中间的地方官员和税吏,断了他们在中间上下其手的可能。
王韶坦然的回道:“不错,确有这样的事,大家做生意都知道,货物不一定,利润率也不一样,如果税率相同,对于那些做低价之物生意之人很不公平,因此复兴军才会有将货物分开定税的做法。”
尽管报纸上有宣传,但听到王韶亲口证实,众人心中还是紧张起来,生丝现在的利润多高,大家心中都有数,按复兴军这种说法,那以前贩卖生丝岂不是要jiāo高税?
镇定了一下,顾福昌才紧张的问道:“那不知生丝的税率定在多少?”
王韶扫了众人一眼,见到所有人都紧张万分,才慢慢的道:“生丝是复兴军要大力发展之物,税率会比较低,为十税一。”
“嘘。”众人松了一口气,十税一,虽然比原先清廷所定税率高,却并有超过大家的承受极限,一些人心中却隐隐失望,复兴军表面上讲发展工商,事实上比满清还要黑,税率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高。
“各位,我要说明的是,新的税收将会实行一税制,除了正税外,不会再有额外的税收,另外捐纳,摊派等都会取消,大家尽管放心做买卖,如果有人原意投资建厂,复兴军的税收会更加优惠。”
“委员长,此话当真,复兴军当真会实行一税制?”张颂贤等人一下子ji动的站了起来。
“各位,请坐,不用ji动,复兴军言出必践,我在此郑重承诺,只要是在复兴军境内行商,如果你们jiāo过一次税后,还有人敢向你们要求缴税,你们可以直接禀报我,我亲自来处理。”
“太好了,这下我就不用担心了。”
“委员长英明啊。”
……
各人悄声议论起来,谁都知道,清廷的附加税是正税数倍还多,如果能只jiāo一次税,哪怕税率再高一点他们也可以承受。
………………
今天第二更,求推荐!
本书会在下月一号上架,命苦的是下月上架大神无数,以《列强路》现在的收藏来看,几乎不要想争新书月票榜前十,只是不战而逃从来不是老茅的风格,还有一周免费时间,希望大家能多投推荐,使《列强路》能够让更多人能看到,多增加收藏。
手中还有推荐票的书友都投出来吧,老茅万分感谢!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二十三节新税公布
在王韶明确复兴军将实行一税制后,张颂贤等人高兴的离开。
数天之后,复兴军在环球时报上公布了新税收政策,新政策对于田赋并没有多加改动,只是将正税之外各项杂税统统免去。
清廷号称永不加赋,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正税虽然没有增加,可是各项附税却多如牛毛,单是火耗一项,每两征二三钱、四五钱,甚至有的地方税轻耗重,数倍于正额,此一项就让农民负担增加了三四成。
除了火耗、还有漕粮及漕粮附加,这一项也是重要的杂税,其数额和漕粮总额相差不大,加上其它乱七八糟的杂税,清廷的杂税至少占到正税五成,一些地方超过正税也不奇怪,复兴军将杂税统统免去,等于一下减轻农民三分之一的负担。
汇丰银行已经在铸造银圆,以后在复兴军境内,银圆将会代替银子流动,火耗一项自然没有必要,至于漕粮,复兴军自然不会给清廷再送什么漕粮,因此减去这两项,复兴军在田赋这一块不会比清廷以前征收的少,通过清丈田亩,甚至还可能增加不少。而对于商税,复兴军则进行了大幅度改动,将商品分成三大类,一类是侈奢品,一类是一般商品,还有一类则是优惠商品。
奢侈品的税率最高,最低百分之二十,一般货物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九之间,优惠商品的税类则在百分之十以下。
鸦片、贵重珠宝、酒、绸缎、皮毛等一类定为奢侈品,一般奢侈品的税率以底限征收,为百分之二十,唯独鸦片税率定为百分之五十,加上进口时逢百抽五,鸦片的税率将会达到百分之五十五。
以复兴军现在的实力,不可能阻止禁止进口,唯有增加吸食者成本来减少鸦片量,此项鸦片税针对的不是洋行,而是烟馆,虽有可能会引起洋人抗议,不过,只要复兴军坚决执行,洋人也无可奈何。
这项措施执行后,最坏的可能就是鸦片馆全部搬到租界,这样复兴军无法收税,吸食者照样可以买到便宜鸦片,不过进入租界吸食鸦片之人终究有限,至少可以减少鸦片流入苏南等地的数量,多少也算成功。
一般物品则包括盐、铁、丝、茶、醋等等生活必需品,取消了盐铁专卖,复兴军在盐场直接征收盐税,盐税税率定为百分之十九,其余商品多定在百分之十至十五之间。
优惠商品则包括粮食,各种工业品,为了鼓励大家开办工厂,凡是新开工厂出产的产品五年内都减半征收。而粮食,尽管复兴军不缺粮食,没有了漕粮的负担,复兴军境内的粮食还会有剩余,不过,战争时期,谁也不会嫌粮食多,复兴军不但将境内粮食的交易税降到百分之五,而且免除粮食的进口税,对出口则征收重税。
除了商税,复兴军还颁布了各项服务业的税收,青楼、赌场重税、车、船等轻税。
无论是哪一个团体,税收都是基础,除非是甘愿做流寇,复兴军新的税收政策一公布,马上引起各方关注。
对于复兴军的税收政策,地主和农民无疑是最为满意,如果复兴军对田赋改动,无论是加税,减税都难免有疑虑,生怕复兴军是借机敛财。可是复兴军只是取消火耗和漕粮两项,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地主和农民都不是傻子,自然对复兴军感激起来。
商人则褒贬不一,对于大部分商人来说,还是高兴的居多,复兴军虽然提高了税率,但是承诺只收一次税,比起以前正税,杂税加起来却要轻松许多,尤其是撤消了各地关卡,使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各处关卡税吏的敲诈勒索,成本大大降低。少部分商人对这份税收政策则破口大骂,尤其是鸦片商人,对复兴军的税收政策攻击的更厉害,只是他们并非主流。
士人则是冷眼旁观,虽然复兴军的口号动听,可是象刘懋功这样直接靠上去的士人还真是不多,满清两百年的统治,让这些读书人大多敬畏到骨子里,在复兴军还没有显示出可以与满清分庭抗礼的力量前,他们不可能偏向复兴军,复兴军政策再好,他们也不会理会。
新的税收政策利益损害最大的是原地方官员,衙役和税吏等等,不过,这些人都是复兴军的敌人,没有被复兴军砍头已经侥幸了,复兴军自然不用考虑他们的利益是否受损。
发布完新的税收政策外,复兴军新成立的税务局也开始运作,除了税务局,复兴军还一口气成立了警察、情报、工商、财政、农业、交通、组织、外交、司法、宣传十个局,因为缺少人才,复兴军高级领导,往往是一人身兼二局以上局长职位。
不管怎样,复兴军的各项内政终于开始走上正轨,以后只需要慢慢再补充扩大即可,这让王韶松了一口气,抽出时间去宝山视察各个工厂情况。
“见过委员长。”
王韶刚从船上下来,刘墉带着盖尔等人已经在码头等待,看到王韶,急忙行礼。
“贯经不必多礼,盖尔先生,这一年过得如何?”王韶笑着问道。
盖尔一本正经的回道:“委员长阁下,谢谢你为我们所建的俱乐部,小伙子们下班后终于有地方可去了。”
王韶上次来到宝山县还是年初钢铁厂第一次开炉时,如今与以前相比,宝山县已经大变样,码头和通往工厂的道路都铺上了水泥,各种生活设施的配套也已经齐全,工业区不但新建了俱乐部,而且还建了一家大型纺织厂,雇用女工一万五千余人,使得工业区不再是清一色男性。
新建的俱乐部取名为和平俱乐部,不但有酒吧,还有餐厅、客房、游泳池、射击等娱乐设施,至于价格吗,反正一般工人绝不会进去消费,倒是那些洋人乐此不疲,除了洋人外,俱乐部的客户还有一些外来客商,开张才数月,居然有数万两银子的盈利。
“那就好,盖尔,以后工业区会越来越好,希望你们可以把工业区当成自己真正的家,以后把家眷也带过来。”
“委员长,这可以吗?”盖尔兴奋的道。
清廷不允许洋人带家眷过来,来中国的洋人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大多还没有成家,可谓光棍一条。
这些人大本国多混得并不如意,开始的想法都是到中国赚一笔钱后再回去,只是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后,他们在中国过得远比回国好,许多人已经舍不得离开。
而盖尔等一些人则早已成家立业,他们早想把家眷接来,只是顾忌清廷不许,这才没有行动。
“当然,我说允许就允许,不过,这里我不是什么委员长,你还是叫我老板吧。”
盖尔这才想起,如今眼前之人才是上海这片土地的统治者,不由大喜:“委员长阁下,不,老板,多谢。”
………………
第三更,大家还有票的不要留啊,求推荐!
感谢书中神仙投的催更票,不过,老茅的速度一直没提升,一万二实在太为难老茅了,只能辜负美意。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二十四节铁路设想
“委员长,先请上车吧。”看到王韶与盖尔两人一直在码头交谈,刘墉在旁边提醒道。
“好,贯经,你和我一起同坐吧。”
“是。”刘墉应道,带着王韶一行出了来到十数辆大车旁,请王韶登上一辆大车,他才跟了上去。
工业区所使用的马车都是四轮大马车,即使是十余人也可以同时坐下,因此两人乘坐显得非常宽广,刚在车上坐好,马车已经启动,这是新式的马车,又是走在水泥路上,显然非常平稳,几乎感觉到什么震动。
“贯经,工业区如今生产状况如何?”
“委员长,工业区目前生产还好,只是运力不足,钢铁厂目前只能满足六成产能。”刘墉回道。
“六成,差这么多?”王韶不由挠头,三十万吨的钢铁厂只能满足六成,那就有十二万吨的产能白白闲置,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只建两座钢铁厂。
这点刘墉也没有办法,上海没有煤铁,钢铁厂原料都需要外运,铁矿来自海南,煤炭来自越南广宁省,两者离上海都有二千多海里,船只来往一趟需数天时间。要满足三座钢铁厂的原料要求,每月需要运输近十万吨物资,能够保证六成供给,刘墉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
复兴军已经起兵造反,只是铁矿的运输却没有受到什么阻碍,海南山高帝远,清廷上下甚至没有人知道复兴军在昌江县兴建了一个大型铁矿厂,而昌江县那点人马,连给复兴军铁矿守卫塞牙都不够,昌江县害怕自己收贿赂之事被发现,不敢上报,只能任凭复兴军矿场继续生产。
而煤炭则还是在刚订下钢铁厂设备时,王韶派人去广宁买下一大片地方作为探矿之用,满清尚是越南宗主国,王韶又砸下大笔金钱的情况下,越南官方同意将广宁一片山区划给了和平洋行探矿。
广宁为越南煤矿中心,后世探明储量高达三十亿吨,而且出产的都是无烟煤,是世界三大无烟煤产区,又恰在海边,正是和平洋行煤炭来源理想之地,在卖下此地不久后,和平洋行派出的员工在所划区域轻而易举的挖出煤炭,开始源源不断供上海使用。
无论煤还是铁,这两处的资源以现在工业区的产量计算,即使是一百年也使用不完,可惜运力不够,再多资源也是白搭。
王韶只得询问道:“目前我们有多少船只在运输?”
“回委员长,大概有五百艘,不过,船只太小,最大的船只才二百吨左右,许多只有数十吨。”
这些船不但小,而且速度还慢,多是由渔船改装,来回一次需要七八天时间,工业区使用最大的船只还是由青浦造船厂建造的海豚型,这种船只速度快,一次可以载重二百吨,到海南三天就可以打一个来回,到广宁来回也只需要四天,目前为钢铁厂运输原料的海豚型船只有二十艘,如果能够扩大到六十艘,即使把几百艘小船全部放弃也够用了。
只是青浦造船厂即使是用了吃奶的力气,一个月也只能建造三艘,要等到钢厂有六十艘海豚号运输船,至少还要一年多时间,而且还要青浦造船厂所建的海豚型船只全部供给钢铁厂才行,这绝不可能。
好在除了青浦造船厂,工业区还有另外两家造船厂,分为宝山第一和第二轮船厂,这两家造船厂王韶各投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如今快两年时间,一直没有听说过建造什么船只出来,王韶正想问问两家造船厂如何时,马车一顿,停了下来。
“委员长,到了,我们先下去吧。”
“好。”王韶应了一声,从马车上下来,打量了一下,马车停在第一钢铁厂门口,刚下马车,各种巨大声音就从钢铁厂里传了出来,仿佛里面困着无数巨兽一般。
在钢铁厂里转了一圈,王韶就满意的出来,目前钢铁厂一切生产正常,困扰钢铁厂生产的只是运力不足而已,而运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解决。
出了钢铁厂,王韶直接道:“贯经,钢铁厂生产的铁轨暂时不卖了,全部储存起来。”
刘墉大为惊讶:“委员长,为什么不卖?”
前些日子,刘墉刚刚与英国怡和洋行签了一个大单,怡和洋行一次性购买了一万吨铁轨,总价白银三十四万两,成为工业区第一笔对外销售的大单,形势如此之好,委员长却突然说不卖了,刘墉如何不感到突然。
“不为什么,因为我们也要修铁路。”
“我们也要修铁路?”刘墉呆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随即大喜,从洋人口中听到铁路的种种便利后,刘墉早就在想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有铁路,没想到委员长如此英明,现在就想到修铁路。他急忙问道:“委员长,我们的铁路建在哪里。”
“嗯,先建一条宝山与上海的铁路,然后再建上海到苏州,以后我们的队伍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王韶毫气干云的道。
二十世纪下半叶,是钢铁的世纪,也是铁路的世纪,铁路不但是发展经济的命脉,也是军事,政治的命脉,孙中山有一句名言,中国只要修二十万里铁路就一定会成为强国,这句话传出,孙中山马上有一个孙大炮的外号。
要知道,直到王韶穿越前,中国铁路里程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里,从这点看,孙中山确实是在放大炮,只是和美国相比,中国铁道部实在应该感到羞愧万分,1850年到1880年,美国人的铁路总长就由9020英里增加到93670英里,换算公里就是15万公里,孙中山不过是拿几十年前的美国铁路相比而已,而中国以后追了一百年,所建铁路还不到人家三十年时间所建里程三分之二。
王韶实在应该感谢老天送自己到这个时代,此时即使是美国人铁路总里程也刚则达到一万英里,英国人则不到八千英里,德国人四千多英里,法国人才二千英里,俄国只有数百英里……
奋起直追十年,超上美英两国或许无望,超过俄国是必然,还有超过德法两国的希望,二十年,赶上英国人也不是不可能。
………………
头一次日推荐过千,感谢大家支持,也感谢李圣天、唐云两位书友的打赏!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二十五节小火轮
既然复兴军自己要修铁路,刘墉当然不愿意再卖铁轨,宝山钢铁厂所用的煤矿,铁矿都是最好的原料,加上使用的技术基本也是最先进,所出生铁质量非常好,英国人检测完宝山钢铁厂生产的铁轨质量后,大为惊讶,这些生铁质量已经超过英国本土生产的铁轨,加上运输便利,怡和洋行才会一次xg下达一万吨铁轨订单。
“委员长,要修铁路,必须要有修铁路的人才,不知委员长要谁来负责?”刘墉忍不住问道。
“这……”刘墉这一问,顿时把王韶给问住了,按道理铁路应该由jiāo通局负责,jiāo通局局长是梅鸿吉担任,只是梅鸿吉还兼任了财政局、工商两个局的局长,如果再由梅鸿吉负责铁路,先不说他是否懂铁路,就是懂也根本没有那么多jg力。
“盖尔,你可有好的人选?”王韶只有把目光转向英国人。
“老板,你可是设计铁路的人才,我有一个朋友刚到上海,他参与了印度孟买的铁路设计,不知是否符合老板的要求?”盖尔回道,心中却有点不安。
这个朋友其实是来投靠盖尔的,刚刚在印度失业,想来到上海碰运气,听说盖尔hun得不错,就写信要求盖尔替他在宝山县找一份工作,只是如今华人技工已经成长起来,他的朋友在技术这一块却没有什么优势,如果同样的工作却要安排一个华工十余倍工资的洋人,一定会遭到刘墉的否决,若是不帮,恐怕于自己名声有损,盖尔正为难,没想到王韶正需要懂铁路的人员,盖尔连忙替朋友推荐。
印度孟卖的铁路,是英国人在印度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长度只有三十四公里,事实上要在明年才会动工,铁路还没有动工,盖尔的朋友就离开,估计也不会是什么主要设计人员。
只是此时王韶也没有挑选资格,哪怕盖尔的朋友根本没有设计过铁路,对铁路的认识至少比现在中国任何人都强,反正从宝山到上海的铁路也不长,就当是练手。
“那好,你可以叫他来上海衙én来找我,如果合适,我会任命他为铁路总工程师。”
铁路总工程师啊,这在英国可是一个了不起的职位,盖尔暗暗为朋友高兴,连忙回道:“是,老板。”
从钢铁厂出来,王韶下一站就是机器厂,第一机器厂主要是生产蒸汽机,从数十马力到数百马力不等,功率最大的蒸汽机已经达到三百马力,目前已经得到缫丝厂、纺织厂、船厂、铸造厂等客户的广泛认同,生成出来的蒸汽机可以说供不应求。
第二机器厂则偏重于机械,生产各类机chuáng、轴承、起重、运输等,产品同样供不应求。
王韶并没有在两个机器厂耽搁多少时间,他只是简单的看了看,就转到了宝山第一造船厂,此刻宝山第一造船厂的船坞平台上正停放着四艘船只,两大两小,奇怪的是,这四艘船完全没有看到桅杆和风帆。
第一造船厂总工是一名叫詹姆士劳思的英国人,曾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工作过,他兴致勃勃的向王韶介绍,指了指两艘小船道:“老板,根据你的要求,这两艘船采用了全钢结构,安置两台可以产生一百马力的锅炉,总排水量二百吨,经测试最高速度可达二十节,适航速度十六节左右,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即使是欧洲国家也没有几家船厂能够造出这样全钢的蒸汽轮船。”
“这么说,这两艘船已经造好了,那为什么不jiāo付给客户使用?”王韶有点疑huo的问道。
“老板,这是全新的船只,虽然早已经造好,但我们需要进行各项测试,为了慎重起见,我们测试的时间是半年。”
“目前测试了多久。”
“已经半年了,它们的xg能非常bāng,可以随时jiāo付使用。”詹姆士劳思的神情说不出的骄傲。
为了建造全钢的蒸汽船,造船厂付出了很多,世界上第一艘蒸汽铁甲船法国人在1849年才下水,距此不过三年,即使是请来的英国技师,他们也完全没有建造全钢蒸汽船的经验,一切全靠建木质船的经验和模索,这样建造出来的船只,质量可想而知,造船厂第一次造出来的铁船不过数十吨,下水之后还没有开动蒸汽机,船只已经倾斜,好在抢救及时才没有沉没。
接下来,造船厂又接连失败了数次,直到半年前才造出了这二艘二百吨的蒸汽铁船。
“太好了。”王韶大喜,当初不造木船,而是让两家船厂同时造全钢的蒸汽船,就是抱着趁现在铁甲蒸汽船刚刚起步之极,不落后于各国列强,没想到真造了出来。
二百吨的蒸汽船,在海中只能算小不点,不过在长江却可以大显身手,胡林翼因为看到外国人小火轮在长江上不用风帆而能飞快逆行而上,吓得大病一场,如今复兴军的小火轮提前年出来,如果让满清官员看到,不知会不会吓个半死。
不过有得就有失,如果两家船厂开始就造木船的话,现在钢铁厂恐怕也不会因为运力不够而苦恼。
王韶兴致勃勃的登上一艘铁甲蒸汽船,这艘船是客货两用,中间凸起的巨大锅炉显得有点丑陋,只是全钢铁的船体却非是木船可比。
如果不能时间宝贵,王韶很想让人开船到江面转一圈,只是此时只能作罢,很快就从船上下来。
“劳思,那两艘船如何?”王韶指了指旁边还在晒装的两艘大船。
“老板,那是两艘新船,还有二月即可以建成,建成后可达六百吨,如果顺利的话,下一次造船厂将会建千吨以上的大船。”詹姆士劳思神采飞扬的道。
在宝山第一造船厂的日子,是詹姆士劳思过得是愉快的时候,他在阿姆斯特朗船厂不过是一个中级技师,上面被无数人压着,如今在宝山第一造船厂却是总工,更主要的是,造船厂资金雄厚,可以任由他折腾,詹姆士劳思相信,只要一步步提高,造船厂将会造出数千吨,甚至上万吨的钢铁蒸汽船,到那时,他詹姆士劳思将会成为世界名人。
………………
搞了一个小调查,大家投一下票吧。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二十六节火枪
王韶当然希望造船厂造的船只越大越好,恨不得现在就有几艘万吨巨舰,到时哪个列强还敢打中国主意。
可是现在复兴军急需大量船只,尤其是这种蒸汽推动的铁船,有大船当然好,如果没有,小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詹姆士劳思的这种做法,对于提升造船厂技术水平非常好,只是却阻碍了复兴军快速得到大量铁甲蒸汽船的机会。
“劳思,你的想法很好,不过,现在我们需要大量马上可以用上的蒸汽船,你明白吗?”
詹姆士劳思顿时急了:“老板,难道你要中断铁甲蒸汽船的研究?”
“中断,当然不是,铁甲蒸汽船可以继续研究,不过,要兼顾生产成熟的蒸汽船,一个月建造两艘两百吨蒸汽船,能不能完成?”
听到可以让他继续研究,詹姆士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