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汇丰银行总部,汇丰银行的实力最为强大,不少钱庄又被汇丰银行大幅挖角,经营难予为继,只能倒闭。
这又是一年年底,和平洋行的二楼,噼哩拍啦的传来一阵珠盘拨动声音,十八名账房在叶蓁的指挥下,开始对和平洋行各个产业进行盘点。
目前平洋行名下的产业计有纺织厂、缫丝厂,印染厂、扎huā厂、报社、茶厂、码头、银行八项产业,加上和平洋行自身与各大洋行之间的贸易,单是明面就有九项之多。
而暗中则是斧头帮所有,包括运输公司、船厂、捕捞公司、镖局、饭馆,旅店、si盐公司、大量商铺、摊贩等等,这些帐目会在斧头帮中清理,不会送到和平洋行。
这么多帐目,光是复核一遍就需要不少时间,十二名账房已经清算了三天,今天所有的账目才会清理完毕。
“叶姑娘,扎huā厂的账目已经好了。”
“呈上来吧。”
“是。”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道:“叶姑娘,印染厂的账目好了。”
“呈上来吧。”
“是。”
……
等到快天黑,最后银行账目也清算好,各人才长松了一口气,三天不停的拨打算盘,各人都只觉得手指酸疼。
“大家辛苦了,每人到财务科领二十两银子的赏钱,从今天起,你们就放假了,这些数据都是洋行的绝密,你们都是洋行信得过的老人,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中应该清楚,记住,当心祸从口出。”叶蓁板着脸告诫道,站在那里,全身都散发出nv强人的特质。
“多谢叶姑娘,那我们先告辞了。”这十八名帐房被叶蓁郑重其事告诫,却没有人有反感,大家都已习惯了叶蓁的指挥。
看到众人都已下楼,叶蓁将账本收起,锁进一个巨大铁箱里,只带着一本总账向三楼走去,上了三楼,叶蓁刚才脸上nv强人的气质dàng然无存,脸上柔和起来。
看到叶蓁上来,王韶放下手中正在看的书,问道:“算清了?”
“回东家,已经算清了。”
望着这个男人,叶蓁的眼睛出一丝复杂的目光,即有崇拜,甜蜜,又有一丝不甘。
王韶拍了拍自己的tui:“坐。”
叶蓁脸上一红,看了看楼梯,想起这个时候二楼已经没人,稍微放心,移到王韶身边,坐在他tui上。
王韶并非圣人,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这么一个nv人一直在身边晃dàng,能忍住一年已经不错了,不可能长期忍下去,从杭州回来不久的一个晚上,借着一丝醉意将叶蓁抱上了chuáng,叶蓁也是半推半就,只是两人有了这么一层关系,王韶却迟迟没有娶她,叶蓁自然会有不甘的感觉。
对于王韶来说,叶蓁已经是他的小妾或者情人了,至于婚礼,他根本没有心思考虑。
抱着怀中美人的细腰,王韶一项一项的看着总账,扎huā厂账目最简单,当初不过投资一万两银子,一年也有五千多两的利润,第二就是环球日报,盈利一万二千余两,码头的投资只有七万两,盈利竟然达到九万两之多,印染厂投资十五万两,盈利十万两,茶厂投资二十万两,盈利十一万两。
前面五项加起来合计盈利三十二万两,虽然盈利不多,只是在王韶产业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若说前面五项还是小打小闹的话,下面四项的盈利就算恐怖,缫丝厂丝车增加到二千台,年产生丝二千三百余包,平均利润达到一千两每包,合计盈利二百四十万两。缫丝厂整个投资才五十万两左右,加上每年收丝的本钱,也只有一百二十余万两,盈利却达到二百四十万两,实在是暴利。
纺织厂已经开到五厂,纱绽增加到八万绽,因为人员招聘没有完全,纺织厂并没有一直满负荷运行,即使如此,纺织厂盈利也达到了二百万两,虽然利润率没有缫丝厂那么恐怖,无疑也是一个暴利行业。
明年十万纱绽全部建成,人员也招收完毕,盈利肯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和平洋行贸易收入,两项大头还是生丝和茶叶,共计盈利一百六十万两,加上银行盈利三十万两,四项合计,盈利达到了六百三十多万两。
今年最大的投资就是纺织厂扩建,为止huā费了二百七十万两,只是两百万两是用钢笔厂收益支付,事实上只huā了七十万两,加上其余投资,huā了一百五十余万两,除去各项投资,洋行一年还盈利了五百二十万两之多。
第一卷 规则制定者 第六十一节要爆钢铁了
“好家伙,这么多钱。”合上账本,王韶笑了起来,他终于有一种财大气粗的感觉。
存贷相抵后,银行余款加起来有一千二百万两之多,除了存款外,市面上还流通着汇丰银行价值四百多万两的银票,每发行出一张银票,都意味着有人存入银行银票上面数字相同的真金白银,这部分真金白银完全无息,意味着王韶如果动用这部分真金白银没有丝毫成本,加上王韶各项产业盈利,汇丰银行金库里,有着价值二千一百多万两的白银。
这么多银子,自然不能全部放在金库里发霉,如果换成胡雪岩做生意,最多会留下一百万两银子周转,其余二千万两会全都投出去,王韶自然不会干如此冒险之事,至少五百多万两盈利加上四百多万两通过银票收入金库中的银子可以随便动用,毫无风险。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底,王韶向各家洋行发出一份庞大的订单,这份订单中,大部分是机器设备,包括两家船舶厂、两家钢铁厂、两家机器局,两家水泥厂,以及由此衍生的大批附属工厂,除此之外,还有大批采矿设备,初步估算,其总价值接近一千三百万两白银。
这份订单的总额连阿礼国都吓了一大跳,为了确认,阿礼国亲自来到和平洋行的小楼,拜访王韶。
阿礼国的到来,王韶并没有觉得意外,生意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上升到国家行为了,何况英国人一向重视商业利益。
“王先生,这份订单真的可行吗?”阿礼国开én见山的问道。
“哦,领事先生为什么会这么问,莫非对我的财力不相信,我可是要付一半的订金。”
“王先生,不是这样,你要的钢厂,船舶厂占地太大,租界不可能提供土地,贵国朝廷未必允许王先生筹建如此多的工厂,到时如果朝廷下令停建,王先生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座钢铁厂,价值八百万两,年产钢铁二十万吨,占地至少也要数千亩,把租界全部划给王韶,也未必够用。
“领事先生,多谢你的关心,如果真是这样,那也是我自己的事,我不会拒付剩下的银子。”
明知阿礼国更多是为自己作想,担心失去自己这个大客户,王韶还是有几分感动。
“王先生,我不是这个意思,对于阁下的信誉,我很相信,如果阁下有什么需要帮忙,大英帝国很乐意出面。”阿礼国郑重其事的道,英国人从事商业这么多年,更多会考虑长远利益。
“那多谢领事先生了,这批订单我希望能在半年内到货,而且必须要有足够的工程技术人员随行,否则我不会接收货物。”
“这当然,各大洋行会为王先生所购工厂配齐足够建厂所用的工程人员。”阿礼国道,只是眉间还是有忧sè。
“领事先生,我是商人,以利益为先,若是没有把握,不会轻易发出如此大的订单。”
“即然王先生如此有把握,那我就不担心了,我回去之后催促各大洋行将王先生所需的设备尽快启运。”
“多谢领事先生。”
“王先生,大英帝国将在明年五月份举行万国博览会,我认为继昌隆缫丝厂所产的生丝完全符合博览会标准,我代表大英帝国对继昌隆缫丝厂发出邀请,不知王先生能否带人参加?”阿礼国说出另外一项来意。
万国博览会?这不就是后世的世博会吗。王韶听得很是心动,可惜现在的出行条件,来回一场需要大半年时间,王韶根本没有时间。
“王先生,这是大英帝国第一次举行万国博览会,届时整个欧洲各国都会参加,展示当今最先进的产品。”见王韶脸上有点意动,阿礼国趁势劝道。
“多谢领事先生的邀请,只是我个人可能无法前往,不过,我会派人前去参加。”
继昌隆所出产的机丝品牌早已经打响,参加只能是锦上添huā,不过,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啊,派人参加也好,至少可以让一些人出去见识一下。
王韶不去,让阿礼国稍微有点失望,如果王韶愿意参加博览会,以王韶对英国工业的贡献,说不定会得到nv王的接见,他也有荣焉。只是此事毕竟不能强求,阿礼国只得稍留遗憾,告辞而去。
送走英国领事后不久,美国领事吴利国也赶了过来,与王韶东拉西扯半天后,忍不住问道:“亲爱的王,听说你给英国各大洋行下了一份很大的订单。”
“不错,吴领事消息很灵通,我确实下了一份一千三百万两白银的订单给英资各大洋行。”
“嘶。”吴利国倒吸了一口凉气,一千三百万两,他虽然听到王韶下了一张大单,却没有想到是一张如此大的单子。
“亲爱的王,你真不够意思,这么大的单子,为什么不分一部分给旗昌洋行?”吴利国抱怨道。
“吴领事,据我所知,美国尚需要大量向英国进口机器设备,钢轨等物,还有余力承接我的订单吗?”
吴利国脸上显出一丝不自然,辩解道:“亲爱的王,虽然如此,只是只要你能够下单给旗昌,旗昌洋行必定会满足你的要求。”
“好吧,我这里还有一份单子,希望旗昌洋行也能按时jiāo货。”王韶chou出另一张单子给吴利国。
钢笔厂去年还留存有四百多万美元利润在美国,今年利润分成更有可能超过上千万美元,这么大一笔钱,如果换成银子运回国,不但不合适,恐怕还会引起美国政fu的反感,倒不如全部换成设备回来。
吴利国只是扫了一眼单子的各项设备,脸上马上笑开了huā,这笔单子粗粗一算,起码也价值五百万两白银以上,虽然不如英国人一千三百万两白银那么多,只是英国人是多家洋行瓜分,而这张单子却是旗昌洋行一家所有,算起来,旗昌洋行还是吃到了最大的一份。
不过,吴利国马上又头疼起来,这张单子虽然接下来了,要完成却并不那么容易,虽然所有设备美国都能自己生产,只是美国自己正热火朝天搞建设,设备满足国内尚且不足,又哪有份额出口,大部分设备还是要向英国人购买,白白让英国人赚一笔钱,让吴利国颇为不甘。
……………………
感谢fd_,jiang1one两位书友的打赏,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求推荐!
第一卷 规则制定者 第六十二节无奈的选择
王韶给吴利国的订单上,同样有一家钢铁厂,单是这家钢铁厂及附属工厂,价值就达四百万两,建成后,年产钢铁同样可达十万吨,加上英国人订购的二套钢铁厂设备,全部建成,可年产钢铁三十万吨,远远超过清廷此时的钢铁产量。
洋务运动中的汉阳钢铁厂,前前后后huā了五百余万两银子,年产只有七万吨左右,王韶自然没有张之dong那么冤大头,四百万两银子足可以建一家年产十万吨的钢铁厂,建设成本只有张之dong一半左右。
即使是汉阳钢铁厂七万余吨的产量,也占据了亚洲第一钢铁厂美誉数十年之久,如果王韶将三座年产十万吨的钢铁厂建成,对亚洲不知会造成多大影响。
至于清廷的阻拦,王韶一点也不担心,现在订购,等到各种设备运来,差不多是咸丰元年的六七月,太平天国已经起事数月,那时朝廷注意力都会转向太平天国,只要吴健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拖一两年不成问题,一两年之后,清廷即使想阻止,王韶已准备起兵造反了,又何必担心。
唯一担心的就是吴健彰会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吴健彰不能说通,大不了再联合英美两国领事,将吴健彰赶下上海道台的位置,将时间拖下去,时间拖得越久,对王韶就越有利。
要建大型钢铁厂,自然要有充足的煤铁来源,王韶之所有急着建钢铁厂,那是他以前身为地质勘探员,对全国资源分布了如指掌,深知无论上海附近还是浙江全省,根本没有什么大型铁矿资源,既然如此,早建晚建都一样,不如就建在上海,采用海运,让钢铁厂先运行起来。
钢铁厂全部建在上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放松英国人的警惕,即使王韶起兵造反,至少英国人会认为这个新政权对他们暂时无威胁,否则只要出动几艘兵舰就可以摧毁王韶的钢铁厂。
这种头顶上悬着一把利剑的滋味并不好受,不过,不好受也得忍着,至少十年内,王韶会保持和英国人的友好关系。
和平洋行的厂卫人员已经招收第三期,第三期人员远比第一期,第二期多,总共三百人,第二期人员也有一百二十人,三期厂卫加起来四百八十人。
这支四百八十人的队伍,清一sè拿着英国人制式步枪,每天在租界内训练,喊声震天,nong得租界内不少人为之侧目。
吴健彰得到消息也是忧心不已,不过,和平洋行招收的厂卫人员并没有超过租界和约的限制,吴健彰也是无可奈何。
缫丝厂扩建后,人员达到二千五百人,而纺织厂更是达到了九千人的规模,加上印染厂、扎huā厂、码头等,和平洋行直接雇佣的人员超过一万五千人,按照比例,可以建一支七百多人的厂卫队伍。
好在王韶无论是纺织厂还是缫丝厂,都是nv子居多,如果是一万多jg壮男子,又有数百名持枪厂卫,吴健彰恐怕饭也要吃不下了,在刘丽川的建议下,吴健彰还是加强了上海衙们的力量,甚至也向英国人买来枪支对标兵和衙役们进行训练。
吴健彰不知道的是,无论是他的标兵还是衙役,起码有一半是斧头帮人员,还有四分之一则是小刀会,真正忠于他的人员,连四分之一都不到,他买的枪支越多,只是增加了反清的力量。
缫丝厂和纺织厂员工的来源,一部分是去年江南受灾的人群,还有一部分却是被纺织厂挤压无法生存下去的织工,将纺织厂扩大到五万绽时,王韶对棉布的价格调整为土布二分之一,此举一下将上海和松江方面土布打垮,如今上海市面上,棉布九成都是恒顺纺织厂所产,苏州、南京等地也受到冲击,恒顺纺织厂出产的棉布畅销,而原本许多有名的土布只能滞销起来。
土布滞销,那些原本生产土布的小工纺主纷纷破产,织工没有了活计,也难予维持生活,一部分人不得不加入纺织厂,成为纺织厂织工,让纺织厂力量更加壮大。
正如后来那些主张严禁机器生产的满清官员奏报一样,一机可抵十工,增加一机,意味着有九人失业,纺织厂能招收的人只有被bi破产织工十分之一,松江号称衣被天下,从事纺织之人数十万计,恒顺纺织厂员工接近一万,意味着江南差不多有近十万织工失业,一下子这么多人失业,加上他们的家庭,受影响的至少有数十万人,江南已经出现不稳的迹象,其中以松江府最为严重。
松江府同样归苏松太道吴健彰管辖,面对这种情况,吴健彰却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他明白,除非是将恒顺纺织厂关闭,松江府那些织工的生活才会恢复正常。
只是关闭恒顺纺织厂这个念头刚一想起,他马上就否认掉,不要说他没有权力进租界关闭纺织厂,就是有权利也不敢,当初和平洋行实力还小,就让关闭缫丝厂的道台麟桂滚蛋,如果他要关闭纺织厂的话,吴健彰相信,和平洋行肯定会找到办法让自己也滚蛋。
奈何不了恒顺纺织厂,吴健彰只得多派人马驻扎松江,以防生àn,贸易额逐年上升,海关收入ji增,道光三十年,上海进出口总值已超过五千万两,虽然只是逢百chou五,海关依然有数百万两白银收入,随便截一点就足够吴健彰养军,吴健彰倒是不差钱。
新的一年很快来到,新年一到,就是咸丰元年,咸者,都、全也,爱新觉罗奕詝将自己的年号命名为咸丰,自然是希望天下丰足,如此他才能做一个太平天子,可惜太平军就要出来,他的太平天子注定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王韶这个年过得比以前都热闹了一些,李七已经娶了妻氏,他的妻子是梅鸿吉张罗,南浔镇上一个小丝商的nv儿,相貌端正,略通文字,这让李七很满意。
叶蓁的弟弟妹妹也搬进了和平洋行,叶蓁的妹妹名叫叶莹,已有十三岁,经过一年多时间休养已是亭亭yu立,与姐姐谨小慎微不同,叶莹xg情非常活泼,弟弟叶柘,只有十一岁,为了让弟弟成才,叶蓁请了一名si塾先生教授其四书五经,nong得小小年纪就象一个老头。
……………………
感谢大刘氓书友的打赏。
又是新的一周,这章先更,求推荐!
第一卷 规则制定者 第六十三节工厂选址
看到叶柘小小年纪竟然成了一个老头模样,王韶才恍然,亏自己一直对厂卫训练,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给孩童办学校,不过,现在还不为晚,过完年再办不迟。
只是建学校容易,教师却不好请,自己huā钱办学不可能任其教出一批忠于满清,只会说之乎者也之人出来,实在没有办法的话,只能从厂卫中选出一批人暂时充当教师。
厂卫经过两期扩招,素质已不如第一期,只是好在招收进来的厂卫都识字,又多少接受过王韶的一些思想,做一些孩子的启éng完全没有问题。
说干就干,十五一过,王韶就开始对学校进行筹备,在租界新买了一块五十亩的地作为学校地址,此时租界土地已经大幅涨价,五十亩地huā了九千两银子,是和平洋行刚买地时价格的五倍。
这个价格对于王韶来说,依然便宜,一亩地才一百八十两,换成后世人民币也不过十万块左右,若是后世jiān商,一亩地十万块那简直做梦,这个位置,一平米还差不多。
买好地后,王韶一边派人施工,一边宣布招生,这次招生对象并非针对整个上海,而是作为和平洋行子弟学校,只招收与和平洋行产业有关人员的亲属,年龄限定在八岁至十五岁之间,学校授课内容不包括四书五经,只以千字文和实务为主,免学费,提供一顿午餐,学员毕业后,可以进入和平洋行工作。
这样的条件,若是后世学生恐怕会挤破头加入,与和平洋行有关的人员高达一万五千人,他们的家属适合这个年龄段的男孩不下万人,最终报名人数只有三百余人。
这自然是与学校开篇申明不教四书五经有关,虽然科场竞争ji烈,只是大部分父母让自己孩子读书,还是期望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王韶直接说不教四书五经,等于堵死这条路,少有人报名也是正常。
那些报名之人则多是被安排洋行工作这一条吸引,他们的父母更现实一点,不指望孩子能做官,孩子毕业后能分配在洋行工作,就当孩子在学校当了数年学徒工,至少能识字,这一点又比学徒工强。
有三百多人报名,王韶已经很满足了,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即使是叶蓁,听说要把自己的弟弟送到不教授四书五经的学校去,也是大为不乐,因为王韶的强制要求,叶蓁才不得不答应。
等到自己打下地盘,自然也可以要求地盘上其余孩童也接受新式的教育,现在却不着急。
王韶从厂卫里先期挑选了二十人作为这些孩子的启éng,这二十人各期厂卫都有,除了厂卫外,王韶还聘请了三名洋人作为外语教师,由一期学员陈亚林暂任教导员,做完这些,王韶就对学校暂时放手,只是偶尔去看看。
二月份,由梅鸿吉带队,开始出发前往伦敦参加首届万国博览会,这次随行人员有一百多人,除了参加万国博览会的人员外,一批是王韶从各期学员中选出的优秀者共三十人,他们纯粹是到英国旅游,感受一下世界第一强国和中国有什么不同,人数最多的一批则是王韶派出英国的留学人员,一共八十人,他们将进入英国各个工厂学习三年,三年后返回,这是与英国一千三百万两白银jiāo易达成的协议之一,同样,有四十人将进入美国人的工厂学习三年。
对于这首批一百二十人,王韶充满期待,等这批人回来,自己应当占领浙江,到时正是这些人出力之时。
送走这批人,和平洋行的各项事业都步入正轨,王韶将大部分时间huā在实验上,实验室进行了严格保密,除了王韶挑选的十余名助手,谁也不知道王韶在实验室时做些什么。
到了六月份,从英国订购的设备陆续到来,因为这批订单是分给英资各大洋行,设备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旗昌洋行的设备则还没有到来。
第一批到来的设备是向怡和洋行订购的全套十万吨钢铁厂,钢铁厂厂址王韶已经选好,全部放在宝山县,包括以后的船舶厂、机器局也是如此,宝山县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面临长江,与崇明岛相对,后世宝钢、东海船厂、上海柴油机厂、彭浦机器厂、上海重型机器厂等无不在宝山选址,既然如此,说明宝山县适合兴建大型工厂,王韶又何必另外选址。
宝山知县为金衍照,此人是道光十二年进士,为官近二十年依然只是一个知县,官场不得志已久,逐渐将兴趣转移到钱财上,王韶huā了一万两白银,彻底将其买通,明知不妥,依然在宝山县划了一大片土地,任由王韶使用。
所谓有钱可以鬼推磨,非但是知县,整个宝山县衙上下都被和平洋行买通,这么多的设备,不可能走si进入,为了使上海道晚一点察觉,和平洋行全部以进口钢材为名报关,将海关官员喂饱之后,海关根本不检查就给予放行。
设备到达后,宝山县开始进行大举建设,除了在当地招募工人外,斧头帮给予了全力支持,近二万名斧头帮成员参与了建设,厂房如雨后chun笋般在地面上崛起。
虽然和平洋行进行了严格保密,到底是纸包不住火,数月之后,宝山县大兴土木的消息还是传到吴健彰耳中,而且传言愈演愈烈,吴健彰终于在上海道衙én坐不住,不得不亲自来宝山县视察。
此时王韶在各家洋行购买的设备均已到货,三家钢铁厂、二家船厂、两家水泥厂、两家机器制造厂加上其附属工厂已经建成大半,成片的厂房在原本是荒野之地立了起来,钢铁厂高大的烟窗更是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
看到这一切,吴健彰只惊得目瞪口呆,他指着县令金衍照,气得结结巴巴的道:“你……你好大……好大的胆子?”
吴健彰哪还不明白,他竟然被宝山县令欺骗了数月之久,对于吴健彰的指责,金衍照脸上丝毫没有害怕之sè,他堂堂进士出身,根本瞧不起吴健彰这样的捐班,脸上一片愕然,道:“大人为何有此言?”
“哼。”看到金衍照若无其事的样子,吴健彰心中怒火更胜:“好,好个宝山县,你等着听参吧。”
金衍照皮笑脸不笑的道:“大人要参尽管请便,不要忘了宝山也归大人管辖,若是朝廷降罪,本县固然有罪,却不知大人是否能逃脱?”
吴健彰一窒,也想到了这种可能,再看看工地上来来往往,起码数万人,其中还有数百名洋人,即使朝廷对他不治罪,单是下旨让他取消这些工厂就会让他进退两难。
“哼。”吴健彰甩了甩袖子,再也不看宝山县上下一眼,转眼离开。
看到吴健彰带人离开,师爷面带忧虑:“老爷,吴道台会不会当真参老爷一本。”
金衍照哈哈一笑:“放心,只要他不发疯,是不会参我们的。”
……………………
感谢jiang1one、书友1101101651的打赏,谢谢支持。
第一卷 规则制定者 第六十四节吴健彰的决定
返回上海道衙én,吴健彰装了满肚子气,即使一天没吃也不觉得饿,他心中其实更多的是惶恐,实在不知道和平洋行要干什么?
要造反,可是和平洋业那么大的家业,图什么?不是造反,和平洋行为什么屡屡要与朝廷对着干?如果将宝山县的情况报上去,朝廷绝不会允许聚集数万人的工厂出现,解散是肯定的,和平洋行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头痛啊,头痛,吴健彰只感到自己仿佛坐在火山口上,或许王韶当真如报纸所言,只是想发展实业救国而已,他总算为自己找到一条理由开脱。
正当吴健彰愁肠百结时,一名衙役过来禀报:“大人,和平洋行的华洋大班来访。”
吴健彰一愣,很想说不见,只是最后还是无力的挥了一下手,道:“把他们带进来吧。”
“是。”
不一会儿,在衙役引导下,王韶和马克威尔两人来到了吴健彰面前,同时拱了拱手道:“见过道台大人。”
吴健彰眼睛紧盯着王韶的脸,仿佛王韶脸上有什么huā纹吸引他一样,良久,他才用沙哑的声音道:“光华老弟,你可真行,瞒得本官好苦。”
王韶一脸坦然:“道台大人,你是一个聪明人,jg通英文,与洋人多有打jiāo道,应当知道大清和洋人相比落后太多,如果不奋起直追,后果不堪设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强国家实力,完全出于一片爱国之心,有所隐瞒,也是迫不得已。”
“好一个爱国之心,好一个迫不得已。”吴健彰脸上不由冷笑:“我看后一句才是你的真话,如果朝廷下旨,让你的工厂停建,又如何?”
“正所谓胳膊扭不过大tui,朝廷真要如此自削实力,和平洋行不可能硬抗,只能遵旨而行。”
王韶脸上显得一片真诚,仿佛真是如此,吴健彰却一点也不信,他虽然不知道这片工厂和平洋行huā了多少钱,却知道肯定数额巨大,没有谁会把这么一大笔钱就这么白白往外扔。
“若是如此,那本官就马上写公文,向朝廷奏报了。”
“道台大人且慢。”
看到两人说僵,马克威尔连忙打着圆场:“前面我们隐瞒了道台大人,是我们的不对,不过,眼下各个工厂已经建了一半,如此朝廷下令停止,和平洋行将会损失惨重,数万人失去工作,重新变成流民,我想道台大人也不想看到这个情景,为表歉意,和平洋行愿意为大人作出补偿。”
说完,马克威尔从怀中掏出一张帖子,递给吴健彰,吴健彰打开贴子,贴子里赫然放着十张汇丰银行开具的银票,每张票面高达一万两,总共就是十万两。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huā银。”和平洋行当真大方,一出手就是十万两,不过,吴健彰还没有把十万两银子放在眼里,一是他本来就是宝顺洋行的股东,家资丰厚,二来江海关日进斗金,他可以贪污的数目绝不止区区十万两。
想了想,吴健彰没有把银票推开,只是道:“纵使本官不向朝廷上奏,朝廷终究有一天会知道,不知到时两位如何处理?”
吴健彰没有把银票返回,气氛顿时轻松下来,王韶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道台大人不必太过忧心,说不定到时朝廷政策一变,鼓励大家办厂也未可知。”
吴健彰不置可否,他明白,没有什么重大刺ji,朝廷政策不可能作大转变,只是这又关他什么事,大不了到时不做这个道台,重新做自己宝顺洋行的股东罢了,宝顺洋行这次连他这个股东都隐瞒,让吴健彰有点心寒,只是以后还要靠着宝顺洋行,他甚至连责问的勇气也没有。
若换了第一次做道台的吴健彰,绝不可能轻易就答应将此事隐瞒,只是经历过一次道台罢免之后,吴健彰已非刚开始一心想要报答朝廷的官i,反而更多的考虑到自己的退路,默认了下来。
摆平吴健彰,和平洋行在宝山县的建设更无半点阻碍,索xg在上海开始大规模招人,单是三个钢铁厂建成后就需要超过一万工人,加上其余工厂,人数将达到三万以上。
斧头帮虽然有数万人,只是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去工厂工作,那些老弱在工地干干活还可以,招进工厂完全不合格,单是斧头帮,能招满一万人就算不错,加上宝山县本地招募之人,缺口达一万五千人左右。
无论是钢铁厂、机器厂、水泥厂还是船厂,这些多是重体力活,王韶开出每月普通员工六两,技术人员翻倍的高薪,这个工资只相当于美国同期工人的三分之一,不过,还是吸引了上海众多流民和一些原本有工作之人前往应聘。
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各家工厂一概只招收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青壮,将上海市大部分流民中的青壮招收一空,让吴健彰都不知道是该高兴好,还是担心好。
十月份,梅鸿吉和一干前往欧洲开拓视野的厂卫回来了,继昌隆生产的双鹰牌生丝毫无悬念获得了金奖,有趣的是,除了和平洋行外,宝顺洋行的徐润也带着自己产的生丝参加了这次万国博览会,只是因为包装、质量两方面都不如继昌隆,只能屈居银奖。
双鹰牌生丝获得金奖,梅鸿吉等人却没有什么高兴的神sè,一干厂卫更是低头垂气,仿佛是打了败仗回来一样。
这些厂卫原本都读过儒家书籍,虽然接触洋人多后,并不认为洋人都是蛮夷,一些地方还比中国先进,只是天朝上国的影子还是难予从脑中根除,以为洋人只不过暂时领先一点而已。
只是欧洲一行,却完全推翻了他们以前脑中根深蒂固的念头,沿途烟窗林立的工厂,飞驰前进的火车,瞬息千里的电报,英国人全钢结构建成,用来展览的水晶宫……
凡此种种,无一比不中国先进,中国的落后并非在一些小地方落后,而是全面落后,鸦片战争被英国人击败也就完全不稀奇,英国人随时可以发动第二次,第三次鸦片战争。
王韶平日有意无意的对这些厂卫贯输了许多爱国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厂卫心中难免悲观,对中国的前途i茫起来。
………………
感谢jiang1one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一卷 规则制定者 第六十五节窗户纸的捅破
问清这些人垂头丧气的原因后,王韶心中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马上命令三十名厂卫在广场前集合训话:“怎么,这点打击就受不了,你们能够选中去欧洲,说明你们是厂卫当中的jg英,本来应该给其余厂卫作出表率,我送你们出去,是为了给你们开阔视野,防止坐井观天,并不是让你们变成这幅垂头丧气的模样,看看你们,现在还哪有一点军人的样子,又如何给其他人作表率?”
各人被王韶骂得都低下头,听到王韶说到军人时,一些人眼中却闪现出一丝光芒。
“不错,我们和英国人有差距,只是这个差距却并不是想像那么大,二千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中国就一直领先于世界,英国人现在所有的火yào、纸张、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无一不是中国人所发明。四百年前,郑和下西洋时,率着二万多人的舰队一直抵达非洲,那时英国人还守着一个小岛,欧洲落后了中国二千年,不过huā二百年就迎头赶上,我们落后英国人就算有二百年,只要知道差距所在,用二十年完全可以赶上。”
此时中国的四大发明还没有人提,王韶一说,不少人信心稍复,中国真要奋起直追二十年,说不定当真可以超上英国。
“报告总教官,学员王亮功有话要说。”
“请讲。”
“教官说中国奋起直追二十年,可是这需要举国之力,如今可能吗?”
王亮功的话无疑问出了大家的心声,所有人都默不作声的看着王韶,盼望总教官能给出答案。
“不错,以眼下的条件,不可能举国追赶。”王韶的声音低沉,说到这里,马上又高昂起来:“可正因为如此,你们才应该加倍努力,一件事,只要有人去做,就有成功的希望,不去做,则永远不会成功。”
“报告总教官,学员祝景有话要说?”
“请讲。”
“总教官,请告诉我们,我们该怎么做?”
“很好,该怎么做,我暂时不会告诉你们,你?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