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重生之征战岁月 >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23部分阅读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23部分阅读

    ,进度大大加快了,战士们都暗暗称赞指挥长就是聪明,有智慧!

    趁着兴头儿,又挖了几个掩蔽部,上面用挺老粗的松木篷上,盖上树枝,倒上雪,然后浇上水,一层一层,就是飞机炸弹也能扛得住。

    到了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一个完整的阻击阵地构筑完成,交通壕连着主阵地,战壕内侧挖了不少防炮洞,阵地前面的一段道路,被战士们泼上水,滑的就像个溜冰场,胸墙呈一定的坡度,主要是为了消灭鬼子的装甲车辆,连悬崖上的阵地都修了防炮洞。

    针对鬼子的坦克和装甲车,唐秋离特意叫战士们装了许多燃烧瓶,就是弄一个空酒瓶子,装上汽油,留个捻子在外面,这玩意儿对付坦克和装甲车可是效果非凡,唐秋离是受到了二战期间,苏德战场中经典战例的启发,才想出这么个主意。

    一切准备妥当,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张全安排人送来丰盛的晚饭,大鱼大肉管够儿,还给每位战士准备了三天的干粮。

    对于这一点,唐秋离都暗暗吃惊,自己咋没想到呢,张全考虑问题够全面的,自己带领的这支队伍,说不定在以后的几天里,要和鬼子玩儿山林游击战呢,自己部队里的这些负责人,都不简单啊!

    战士们吃饱喝足之后,纷纷裹着皮大衣,躲在防炮洞打盹儿,一会儿,指不定战斗咋激烈呢,抓紧时间迷愣一会儿,养足精神,好狠狠揍日本鬼子。

    这功夫儿,几个指挥员发生了争执,刘铁汉和冯继武都是久经战阵的老行伍,明白这种阵地战的打法,也清楚那是最危险的地方,都要带队做正面阻击的指挥员,一句话,让指挥长上两侧的悬崖,理由是,指挥长是最高指挥官,容不得出半点儿差错,唐秋离明白他们的好心,可最危险的地方能留给自己的战友吗?

    争执的结果是,刘铁汉和冯继武分别去两侧的悬崖上指挥战斗,他和山虎留在正面阻击阵地负责指挥,按照山虎的意见,只留他一个人就行,指挥长也不用留在正面,唐秋离当然不能答应,怎舍得让自己的好兄弟一个人承担危险,最后还是按照唐秋离的部署,各自到了指挥岗位。

    太阳已经落山了,暮色开始笼罩大地,唐秋离站在制高点,手拿望远镜,仔细的观察对面的大车道,看了一会儿,没啥动静,他又把目光投向背后的三岔河。

    镇内依然灯火点点,一条灯光组成的长龙,蜿蜒往山里延伸,秋生他们正在紧张的抢运物资呢。

    夜色渐浓,起风了,松涛阵阵,刺骨的寒气打地面泛起,蓦的,唐秋离敏锐的灵识扑捉到一丝异动,若隐若现的打对面传来。

    他用望远镜紧紧盯着异动传来的方向,山虎忙趴到地上,把耳朵紧紧的贴在地面上,仔细的聆听,片刻,他迅速爬起来,对着唐秋离说:“指挥长,来了!”

    在山虎刚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隐隐传来。

    又过了一会儿,发动机的声音更加清晰,在唐秋离的望远镜镜头里,出现了一点灯光,紧接着,一点、两点……,灯光逐渐连成一趟,就像一条毒蛇,蜿蜒着朝这边游来,紧接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清晰的传进全体队员的耳朵。

    松田联队,你终于来了,全体做好战斗准备,唐秋离下达了命令。

    战士们死死盯着这条张牙舞爪的毒蛇,紧紧抓着手中的枪……

    (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十二章 激战鹰嘴岭(二)

    唐秋离看了看表,鬼子比估算的时间,要晚到了将近两个小时,看来,一路上秋泉他们对鬼子的照顾,迟滞了鬼子行军速度,为运输物资,争取了时间,估计,现在他们正尾随着鬼子呢。(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松田这一路上,很是窝火,明说,就是很闹心!

    他在接到三岔河鬼子宪兵大队的紧急报告后,有点儿不敢相信,哪里冒出来的大批武装,竟然敢对重兵把守的三岔河展开进攻,在松田看来,三岔河的防守兵力,在南满这块儿,已经是重兵了,不过,他打步话机里听到的激烈枪声,判断出这回有麻烦了,不敢耽搁,急忙带队出发,三岔河是重要武器装备、物资囤积地,出了岔子,担待不起。

    可部队出发没多久,就遇到了麻烦,先是不断的爆炸声,打行军队列里传来,一会儿崩飞一张爬犁,一会儿又炸死几匹马,接着,道路两旁,不断的射出子弹,枪声虽然不密集,可是,准确度非常高,每声儿枪响,都有一个皇军士兵送掉性命。

    一开始,枪声一响,部队就摆开阵势,枪炮齐鸣,大打出手,可是,打了一阵儿,冲上对方阵地,连个人毛儿都没看着,走走停停,这得啥时候才能到三岔河?

    后来,松田干脆不和小股武装纠缠了,每次听到枪声响起,就派两个小队去清剿,大队赶紧脱离战斗,部队的行军速度大大加快,尽管这样,这一路上,洒满了皇军士兵的鲜血,还没等到目的地呢,就有一个多中队的士兵永远也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了,受伤几十号儿人的还不算。

    中国人,大大的可恶,大大的狡猾,还没等到地方那,就有这么多的皇军士兵报销了,松田气得快要疯了,自从来到满洲之后,啥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

    必须加快行军速度,赶在天黑之前通过鹰嘴岭,老鬼子松田也明白,鹰嘴岭这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要是该死的中国武装分子,在那埋伏,给皇军来一下,皇军可是要吃大亏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没大错!

    好不容易才摆脱了小股武装的纠缠,自己的部队,连四个蹄子都用上了,连滚带爬,跟头把式的紧赶慢赶,可还是在天完全黑透的情况下,才赶到鹰嘴岭。

    松田这个郁闷那,心情不好,有一种想宰人的冲动。

    这不,一个鬼子参谋触到霉头了,被松田一阵“山滨的给”打得脸像猪头一样,打完这个倒霉的鬼子,松田心里的气消了不少。

    揉了揉胀痛的手掌,一挥手,行军队列停下来,他把望远镜对准岭上,转到着褐黄的眼珠子,仔细观察鹰嘴岭上的情况,可黑漆漆、沉静静,啥也看不着。

    松田也是经过战阵的老鬼子,摸着下巴上的短胡茬子,在那琢磨,咋感觉这地方渗得慌呢?心里没底,招手叫过来一个小队长,如此这般吩咐一阵。

    一个小队的鬼子,很快离开大队,朝着黑漆漆的鹰嘴岭上,搜索前进,一个个小心翼翼,如临大敌。

    松田这些把戏,唐秋离在鹰嘴岭上看得一清二楚,不是有鬼子雪亮的车灯晃着吗!他也乐得鬼子在这儿蘑菇,时间越久越好,最好在鹰嘴岭下宿营,不等天亮,老子早没影儿了!

    这会儿见到一个小队的鬼子,打着手电,一步一滑的往岭上走来,忙布置下去,解决这队鬼子,不许开一枪,一律弓箭、匕首的侍候!

    一队战士悄悄的往路两侧的黑暗之中隐去。

    鬼子累死累活的爬上岭,手电筒四下乱照,目标相当明显,这不是给黑白无常引道儿呢吗!“哈尼?路当间儿咋有一堵墙?”没等鬼子琢磨明白,背后一阵冷风袭来,一条条矫健的黑影扑了上来,眨眼之间战斗结束,三十多个鬼子,大部分被弓箭射了个对穿,剩下的被冰冷的匕首割断动脉,得,小鬼子又白送了三十多条枪。

    干完这点儿活,战士们又回到战壕隐蔽起来。

    唐秋离希望鬼子这么一趟一趟折腾,文火慢炖,拖延时间不算,还能消灭鬼子,自己的部队,也不用和鬼子大队正面交战,一本万利的买卖,划算!

    可岭下的松田不行啊,急坏了,这帮蠢猪,到底咋回事儿,三岔河那边急的冒火,这边磨磨蹭蹭,是死是活,啥情况,你给个信号啊!他哪里知道,一个小队的鬼子,已经去见天照大神了,这么一等,一个来小时就过去了。

    难道就在这鹰嘴岭下面宿营?这该死的天气,不等打仗,手下的士兵就得冻死一半儿。

    松田实在等不及了,看看自己身边的部队,胆气壮了起来,实力如此雄厚的皇军部队,还有坦装甲车、大炮,还怕区区几个红胡子,自己啥时候胆子变小了,“开路一马斯”,松田下达了继续行军的命令,鬼子大队终于向岭上开过来。

    他不知道,就是这一道命令,整个松田联队就此以后,大伤元气,险些被关东军司令部撤销番号,自己也落得个革职查办的下场。

    当先的是鬼子两辆坦克和四辆装甲车,离开步兵有四百多米的距离,打头的鬼子驾驶员直纳闷儿,油门儿都踩到底了,发动机不是好动静的吼,可就是不动地儿,还左摇右摆的抽风,中国的地面儿是邪性!难道是传说中的鬼打墙?伸头看看,旁边儿的那几辆车,也是犯同样的毛病,集体中邪了?

    这么一耽搁,后面的鬼子大队就跟上来了。

    唐秋离忙让通讯员通知部队,准备手雷和燃烧瓶,听到他开火的命令后,不许露头,可劲儿扔,能扔多少就扔多少。

    前面的鬼子停了下来,傻笑着看坦克和装甲车在那跳舞,后面的鬼子不知道咋回事儿,还一个劲儿的往前走,鬼子一聚堆,当时就把不宽的大车道塞得满满当当,三千多鬼子,越聚越紧,挤成一疙瘩。

    也是鬼子骄横大意,这时候的日本鬼子,还没有遭受过中队大规模的沉重打击,不知道失败是咋回事儿!不知道“死”字咋写!好好的大道当间儿,突然出现一堵冰墙,咋的也是不正常吧?可鬼子指挥官连士兵在内,真还没多想,你说,这不是阎王爷催的吗!

    这功夫儿,鬼子步兵距离战壕也就三十来米远,唐秋离见时机已到,一扬手,两颗手雷就飞向大群的鬼子,紧接着,无数的手雷,就像冰雹一样砸向鬼子头顶,一场激烈的战斗随之打响……

    (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十三章 激战鹰嘴岭(三)

    因为没有任何征兆,鬼子们根本没有注意到头顶落下大批手雷,像死神张开翅膀,露出狰狞的笑容,甚至有的手雷“咣当”砸到鬼子钢盔上,倒把鬼子吓了一跳,意识到脚底下这冒着白烟的东西,是要命的玩意儿时,晚了!

    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大地都为之颤抖,爆炸的火光,映红了漆黑的夜空,就像平地起了一股钢铁风暴。(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二百人,二百多颗手雷,落在鬼子密集的人堆儿里,有的战士也像唐秋离一样,一次扔出两颗,反正不用露头儿,鬼子离得近,可劲儿撇就是了。

    破碎的弹片四下横飞,恣意收割着鬼子的生命,每一颗手雷落下,就有一堆鬼子变成了支离破碎的肉块儿,这地方,躲没地儿躲,藏没地儿藏,擎等着挨揍吧!这还不算完,手雷不断的飞出,每个战士至少扔了五六颗,半空中到处飞舞着鬼子的残肢断体、破枪碎衣和瘪了的钢盔。

    多大个地方,一千多颗手雷,鬼子还有好!经过几轮手雷的反复打击,距离战壕四五十米方圆的地方,没有一个喘气儿的鬼子了,就别说啥重伤了,找到个囫囵个尸体都没门!

    热腾腾的鲜血顺着下坡往下流,马上就被严寒凝固在地面上,这一段雪地,被鬼子的污血铺满。

    那几辆坦克和装甲车往前开履带直打滑,见事不妙,刚想掉头往回跑,那样这么便宜的事儿,几十个燃烧瓶带着火苗,直接就砸在车体上,马上,鬼子的装甲车辆就被熊熊燃烧的火光包围,眨眼功夫就变成了几团火球。

    要是鬼子的装甲车辆,像欧洲国家的那样,装甲够厚,还能抵挡一下,可是,小鬼子的玩意用俗话说,就是薄皮铁棺材,也是日本那个熊地方,缺钢少铁,不敢造的太厚,那架得住这么多汽油的猛烈燃烧,“轰轰”几声,车里面的弹药受不了高温殉爆了,小鬼子本想拿这玩意儿打头阵,欺负中队没有反装甲武器,这下到好,直接还原成零件儿状态。

    刚一接仗,松田联队的前卫部队,就被干掉了五六百人,还搭上两辆坦克、四辆装甲车,连一声枪响都没有,就这一通手雷,就让小鬼子大出血。

    后面的鬼子总算反应过来,这是遭到伏击了,快撤退吧!一大群鬼子掉头就往岭下跑,不跑?开玩笑?没瞧见屁股后头那手雷追着打吗?下坡比上坡快,有的鬼子摔倒了,干脆不爬起来,顺着坡儿往下出溜,总算摆脱了要命的手雷打击范围。

    刚要松口气,猛听着背后传来暴雨一样的狂啸声,那枪声密的,听不出个数来,俺的天照大神唉!那得多少挺轻重机枪打出来的动静?

    黑暗中,一条条闪光的弹道,就像一把把铁扫帚,扫到之处,成片的鬼子被撂倒,有的倒霉,直接被打成筛子眼儿!不过,相比之下,他们还算幸运,最起码闹个全尸。

    一阵劈头盖脑的弹雨,又有四百多鬼子丧命。

    唐秋离够狠的,在正面战壕里,他布置了八十多挺捷克式轻机枪,这么狭窄的正面,这么密集的火力,再加上聚堆的鬼子,一颗子弹能要两条鬼子的命,小鬼子还不是案板上的肉,随便切,那叫一个痛快。

    每挺轻机枪打完两个弹夹,鬼子跑到射出之外了,战士们停止了射击,这个高兴,真痛快,跟着指挥长打仗,就是过瘾,自己这面儿,连一个轻伤的都没有,简直神了!就是动静太大,自己的耳朵到现在还“嗡嗡”直响,没捞着用轻机枪的战士,羡慕的看着这些机枪射手,自己手中的家伙不顶用,刚瞄上一个鬼子,没等开枪呢,就被机枪打倒了,没捞着开枪,不服气,心里暗暗琢磨,啥时候也过过瘾!

    跟在大队后面指挥的松田,这功夫都傻了,做梦都没想到,在这个地方,自己一个精锐的野战联队,眨眼功夫,就减员将近二分之一,连对方的底细都没摸着,这些可都是骁勇善战的皇军士兵啊!他的心在滴血,太可怕了,面对的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火力如此凶猛,战术如此娴熟!

    跟随自己在满洲所向无敌、战无不胜的皇军精锐士兵,就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鹰嘴岭上,丢掉了一千多条性命,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来得及,这黑沉沉的鹰嘴岭,难道是吞噬皇军士兵的血盆大口?他的牙齿不自禁的打起架来!

    一个鬼子大队长,脚步踉跄的到了他跟前,“联队长阁下,担任大队前卫的本部士兵,全体玉碎,为天皇陛下尽忠了!”鬼子大队长的声音,把松田从无边的恐惧之中惊醒,他看着这个脸色灰白,目光呆滞、惊魂未定的部下,一句话也没有说,那还用说吗?遍地的皇军士兵尸体在那摆着呢!

    随风传来浓重的血腥味儿,抬头看看刚才还像火山爆发的鹰嘴岭,现在又陷入一片寂静,一阵冷风吹来,松田不禁打个冷战,看看周围的士兵,都是一副惊魂未定的模样,他的大脑一阵晕眩。

    还是松田的参谋长提醒了他,老这么耽搁也不是回事啊,阁下还是尽快想办法!消灭在岭上伏击皇军士兵的,该死的中国人!我们不是还有大炮吗?

    一句话提醒了松田,对呀,咋把这茬给忘了,自己不是还有六门野炮吗?还有二十几门步兵炮,对准该死的中国人猛轰,把他们炸成碎片,放解我心头只恨!

    松田又恢复了元气,忙着指挥架设炮兵阵地。

    唐秋离很清楚鬼子在抗日战争中的路数,仗着火力凶猛,飞机、大炮对着中队的阵地猛炸猛轰,中队的大部分伤亡,都是在这上面吃的亏,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望远镜里,见鬼子一阵忙活,知道鬼子要打炮了,他轻蔑的一笑,还是老路数,咱不上当,他留下五十名战士,在正面战壕里留守,监视鬼子动向,主要是怕鬼子借炮击的功夫,突破前沿阵地,其余的战士,统统上两侧的悬崖。

    刚才打的热闹,两侧悬崖上的部队,在唐秋离的命令下,愣是没放一枪、没扔一颗手雷,到现在也没暴露,第一次打击,正面的部队足够了,为的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突然出手,给鬼子毁灭性的打击,估摸着,松田用俩脑袋也想不出,刚才打的这么激烈,唐秋离还留有后手!这一下,可把悬崖上的战士们憋坏了,眼红啊!急的把手雷都攥出汗了,急归急,没招儿啊!指挥长可是下了严令,按个敢违抗!等着吧,待会儿就捞着仗打了,就等指挥长下命令了!

    唐秋离转过身,用望远镜观察三岔河镇内的情况,在茫茫夜色中,一条灯光组成的长龙,头伸向大山,尾巴已经离开三岔河,渐渐隐没在无边的林海之中,直到在望远镜里看不见一点迹象,他的心里顿时轻松下来。

    物资全部运走了,没有了负担,就好好陪松田老鬼子玩玩儿,其实,趁着鬼子还没弄明白咋回事儿,现在就脱离战场,也不是不可以,相对来说还安全些,最起码不用挨鬼子的炮弹了,可是,唐秋离不放心,担心鬼子在三岔河扑空以后,循着痕迹往山里追,毕竟那么多的辎重,行军的速度快不了,要是被鬼子追上可就麻烦大了,把鬼子挡在这多一会儿,运输物资的部队,安全系数就大一些,再说了,这么有利的地形条件,不好好教训一下鬼子,也不甘心哪!那找着机会去?

    他趁着鬼子还没有炮击,把刘铁汉、山虎他们四个召集到一起,简短的开了一个小会,告诉他们运输物资的队伍已经进入山里,并告诉了部队撤离的时机和撤退的信号,安排完这些,他就要去正面阵地,这几个指挥官拦也没拦住,只好揣着担心,让他和山虎下去了,刘铁汉和冯继武内心很钦佩自己的指挥长,小小年纪,浑身是胆,有勇有谋,不简单啊!

    他和山虎下到战壕里,告诉留下的战士们马上进防炮洞隐蔽好,没有他的命令,不许开枪。

    这功夫,鬼子开炮了,好家伙,就像疯了似的,野炮、步兵炮、迫击炮震天的响,炮弹像雨点儿似的落在阵地上,炸的冰块儿四下乱飞,唐秋离坐在防炮洞里,就觉得地动山摇,脚底下的地面都在忽忽悠悠的晃悠,也亏得是冰冻成的,要是土的,这会儿怕不是得震塌了。

    小鬼子真是急眼了,炮弹像不要钱似的,可着劲儿往阵地上扔,不过,只有不是直接命中洞口,啥事没有,这一通炮击,足足打了有二十分钟,炮火轰隆隆的往后面打去,开始延伸射击,鬼子的步兵要冲锋了。

    唐秋离打出暗号,隐蔽在两侧悬崖上的部队,顺着交通壕悄悄的进入阵地,靠着内墙站好,每个战士手里都握着两颗手雷,静静的等待着指挥长的命令。

    鬼子的轻重机枪开火了,子弹像刮风似的打战士们的头顶飞过,溅起的冰屑落在脸上凉嗖嗖的,小鬼子下了本钱,火力准备够猛的,鬼子冲锋的喊叫声传来。

    唐秋离静静的捕捉鬼子的脚步声,心里默默计算距离,五十米、三十米、二十米,“打”他大喊一声,铺天盖地的手雷朝着冲锋的鬼子们当头罩去,二十米的距离,对于冲锋的鬼子们来说,也就是几步的事儿。

    一个加强中队的鬼子,嗷嗷叫着扑上来,皇军的炮火这么猛烈,对面的中国人应该给炸成碎片儿了,刚才是不小心,才吃亏,要是幸运的话,抓到一两个俘虏,送到联队长跟前儿,那奖赏是少不了的,所以,这群鬼子玩命儿的往前冲,最前面的鬼子都看见战壕边儿了。

    可就这二十米的距离,那是一条死亡线,几百颗手雷炸出一片火海,炸出一道立体火墙,凡是跨进这个范围的鬼子,立马被撕扯成碎片,这还不算完,手雷根本没断流,不断的飞出来,唐秋离彻底的贯彻了八路军的近战打法,二十米距离,鬼子连卧倒的机会都没有,不打则已,打就往死里揍!

    鬼子冲锋来的快,退的也快,开玩笑,瞧这手雷爆炸的尽头,就是块儿儿铁疙瘩也得炸成几瓣儿,还冲?那不是傻子吗?

    一个加强中队、二百来名鬼子,除了十几个连瘸带拐的、屁滚尿流的捡了一条小命之外,剩下的,全部都躺在冰冷的雪地上,蒙天照大神的召见,回日本老家了。

    鬼子步兵跑了,可轻重机枪还在那不停的吼,唐秋离让通讯员告诉后面的炮兵,每门迫击炮三发急促射,打完立刻转移到山上,防止鬼子炮兵报复,务必把小鬼子的轻重机枪给敲掉,这玩意儿烦人。

    片刻,阵地后方一群炮弹黑老鸹似的扑向鬼子机枪阵地,鬼子的机枪当时就哑巴了,在这种猛烈的打击下,鬼子的机枪怕是成废铁了。

    没等战士们撤出阵地,鬼子的炮击就来了,这回,因为在阵地上的战士多,鬼子的炮弹给部队造成了一些伤亡,不过,情况不是很严重,趁着鬼子炮火延伸,步兵还没有冲锋的空当,唐秋离清点了一下部队,牺牲三名战士,重伤、轻伤五六个,赶紧把伤亡的战士抬下去,鬼子的冲锋又开始了。

    除了又挨了一顿手雷,留下一地尸体之外,鬼子啥也没捞着,鹰嘴岭就像一道铁门栓,卡住鬼子的咽喉。

    接着又是炮击,又是冲锋,每回的结果都一样,这么着,接连折腾几回,松田受不了了,自己来时带领的三千多士兵,现在能喘气儿的也就一千多人了,其余的,都躺在前面冰冷的雪地上,一个精锐的野战联队,彻底打残了,自己成了葬送皇军士兵生命的罪人,天照大神、天皇陛下,不是俺松田无能啊,是中国人太狡猾!

    孤注一掷,所有的炮弹都打出去,全体士兵都冲锋,自己打头阵,为了大日本帝国,豁出去自己这百十来斤了,松田在自己头上扎上白布,其余的鬼子都明白,也纷纷效仿。

    鬼子的炮火比每次都猛烈,时间都长,唐秋离知道,松田是要拼命了,本来,凭借鹰嘴岭的地形,能把松田的最后一滴血拧干,松田联队就要在鬼子序列里除名,看看时间,再也两个多小时就要亮天了,天一放亮,松田就会招来鬼子飞机助战,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自己讨不着好,再说了,困兽犹斗,犯不上跟鬼子拼消耗,见好就收吧!

    唐秋离收拢部队,全部撤出正面阵地,上了两侧悬崖,把事先准备好的几大桶汽油放在悬崖边上,并且在汽油桶上绑了不少手雷,给鬼子准备的最后大餐,一定要丰富!

    鬼子又冲锋了,这回比那次都疯狂,唐秋离一挥手,几个汽油桶落地悬崖底下唉,顺着山坡往鬼子的方向滚去,他命令几个神枪手瞄准汽油桶开枪,几颗子弹准确的击中汽油桶,立刻,一片火海,顺着下坡路流去,把鬼子大队淹没了。

    部队趁着黎明前的黑暗,脱离战场,消失在茫茫林海、巍巍群山之中,走出好远,还看得见刚才那地方的冲天大火,映红了半边天际……

    (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十四章 部队整编

    风声萧萧,松涛阵阵,启明星升起,一抹鱼肚白显现在东方的天际,天要亮了,又一个新的黎明即将开始。(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在一处山坳里,唐秋离带着战士们默默伫立,掠过的晨风吹拂他额边的黑发,修长的身躯如苍松般挺拔,黝黑的眸子眺望东方的天际,沉静如水却又惊涛万丈,初露的晨霞映在他的眼眸之中,如两团跳动、燃烧的火焰,英俊、白皙的脸颊,如雕塑般凝固。

    这是部队第一次出现牺牲的战士,就在几个小时前,他们鲜活的生命、矫健的身影还如身边活着的战友一样在战斗,可是现在,他们却躺在冰冷的大地,再也见不到初生的阳光。

    没有办法把你们的英魂送回家乡,青山处处埋忠骨,安息吧,我的战友、我的兄弟!

    掩埋了牺牲的战士,唐秋离让刘铁汉和冯继武带着大队先回基地,他和山虎带着十名队员悄悄潜回昨晚的战场。

    初生的阳光温暖了他的内心,也疏散了心中积郁的块垒,牺牲的已经远去,活着的还要继续战斗,说不定那一天,自己也和他们一样,静静的躺在祖国大地的某一个地方,所有的功绩,只能留给后人凭吊!

    多亏每个战士都有档案,在那上面,记载着他们的家乡地址和亲人的姓名,一定要找机会给牺牲的战士们的亲人丰厚的抚恤,现在部队不缺钱。

    站在昨晚激战的地方,爆发的火山已经熄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洁白的雪地上,那片片凝固、冰冻的鲜血触目惊心,破碎的衣片,残破的枪支,提醒着人们,这里刚刚经历过的激战,这里是收割二千多个日本强盗生命的地方。

    在唐秋离的望远镜里,远处的三岔河一如往常的平静,沐浴在初生的霞光之中,没有冲天的狼烟,没有肆虐的枪声,没有凄厉的号叫。

    见到这些,他放下心来,这也是他坚持回到这个地方的原因,内心里,他实在担心鬼子在鹰嘴岭吃了大亏,对三岔河的中国居民进行血腥报复,按照鬼子的秉性,极有可能这么做,君不见,八年抗战,日本鬼子所到之处,桩桩惨案,用鲜血写满史书。

    应该是鬼子松田联队遭受如此严重的惨败之后,无力也无心采取什么行动,关起门来做军事检讨,查办责任人去了,就让鬼子在窝里斗一阵子吧!

    唐秋离在第二天中午,带着小部队回到了基地,在进入基地密道口,完全正确的对上暗号之后,封闭密道口的那块沉重的巨石,缓缓升起,队员们鱼贯而入。

    类似这样的机关巨石,在进出基地主密道上,并不仅仅就这一块儿,而是多处都有,在设计之初,唐秋离就特别强调这一点,要绝对保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在仅容一人通过的长长密道上,不仅有这样的巨石,还埋有大量的炸药,紧急关头,引爆炸药,密道就完全封死,就算用一万人来进攻也是白费力气,这还不算,通过了第一道关口后,后面还有好几道关口,你就一道一道啃吧。

    当然,还有另外一条密道,比这宽敞多了,那是方便运送物资出入的,防守严密不说,进出密道的机关位置和暗语,仅限几个核心成员知道。

    进入基地,刘铁汉和先期回到基地的秋生等人,已经在洞口恭候多时,见到指挥长安全归来,大家都喜笑颜开,原来,基地内部的通讯系统,在王旭的指挥下,已经全部安装完成,他们就是接到密道第一个关卡哨兵的电话,才在这里等候唐秋离的。

    小玲笑颜如花,一件洁白的衬衫,整齐的扎在军裤里,漆黑的长发,披散在圆润的肩头,明眸里是无法诉说的思念,俏生生的沐浴在正午的阳光下,身后是葱绿的野草、蓬勃绽放的鲜花。

    唐秋离一愣,明显是一瞥后的惊艳,恍惚间,有一种时光倒错的感觉,换下了农村女孩儿的装束,小玲给唐秋离的感觉就是,行走在原野上的现代女孩儿,飘渺出尘、翩然若仙,怎能不令他心旌摇荡,恍若失神!

    见唐秋离像呆头鹅似的,直愣愣的看着她,晓是小玲再大方自然,也不禁,面带红晕,狠狠白了他一眼。

    身边的几位就更不用说了,哄堂大笑起来,其实他们内心,都对唐秋离有一种兄长般的关爱,对善解人意的小玲,更是当做小妹妹看待,也由衷的祝福这对儿小恋人。

    在大家伙善意的笑声中,唐秋离回过神儿来,这丫头,简直要了我老命!太勾人了。

    大伙说说笑笑的簇拥着指挥长进到了基地里面,这下可热闹多了,原来就六百多人,现在一下子增加了一千七八百人,都在忙忙碌碌的做着手头的工作,在三岔河加人部队的那些新战士,见到基地的几大巨头,簇拥着一个年纪明显比大家都小,英气逼人、潇洒俊逸的年轻人走了过来,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唐秋离,这人是谁?敢情,这些新战士还没见过他们的最高指挥官。

    等向老战士打听完之后,尤其是知道三岔河之战,就是那位年轻指挥长的杰作,不由得大发感慨,“人比人得死,货比货的扔!”瞧咱们,都二十往上奔三十的人了,被小鬼子捏吧得像面团儿似的,扔进监狱,要不是指挥长,到现在还在鬼子监狱里呆着呢,指不定那天就没命!指挥长也太年轻了,打仗更厉害!

    从此以后,唐秋离在这些战士心目中,就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和不败的传奇。

    吃过午饭,稍做休息后,血手团召开了核心成员会议。

    唐秋离先要了解的就是现在的家底儿,到底多少,他心里也没个准数。

    张全叼个烟袋,笑眯眯的翻开账本,血手团现在的家底儿丰厚的惊人,计有金砖、金条、金首饰、金沙共折合黄金一万五千多两,银元一百三十多万块,绝对是个超级大富豪。

    枪支方面,三八步枪一千八百条,驳壳枪九百把,九二式重机枪三十五挺,捷克式轻机枪二百六十挺,日式歪把子轻机枪五十挺,掷弹筒八十具,迫击炮七十五门,九二式步兵炮二十门,野炮五门,各种子弹有二百多万发,各种炮弹有五万多发,汽油一百桶。

    唐秋离听完吓一跳,乖乖,这些武器,装备一个加强师绰绰有余,还有那么多的重武器,自己的部队,满打满算不过两千五六百人,现在是人少枪多。

    粮食储备够五千人吃一年多,被服三万套,食盐六万多斤,至于其它生活必需品,什么油盐酱醋茶,花椒、大料,针头线脑、布匹等等,那就多了去了,绝大部分是打劫小日本商人的,一小部分是在三岔河购买的。

    小型野战医院一个,医生五名,护士十八人,医疗器械和药品正在统计之中。

    被服厂正在筹建之中,目前有裁缝师傅十五人,可完成部队日常被服需要。

    豆腐坊已经建成,就是原材料黄豆不太多,可每天向战士们提供新鲜豆浆和豆腐。

    另外,修建了几栋猪舍,准备养上几十口肥猪,供应部队副食。

    还有开垦出几百亩荒地,种上庄稼,一句话,除了自己不能生产的之外,部队后勤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张全刚说完,大家伙“轰”的笑了,也是,张主任负责的是部队后勤,那是千头万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这个岗位有违重要,也就是他能支起这个摊子,换别人还真不行!他自己也在其中找到了自身价值所在,四十大几的人了,整天精神焕发,干劲十足!

    接下来是王旭汇报,小型兵工厂一个,机床五套,技师加熟练工人共计二十八人,烈性炸药十五吨,特种金属和原材料正在统计之中,现在机床正在按装,可先进行弹药复装,汽油发电机三台,小型水利发电机组一套,也正在按装,发电成功后,可供应整个基地的生产和生活用电。

    听完这些,大家伙儿,包括唐秋离在内,脑子有点儿发木,光知道这回收获不小,可没想到收获大的出乎意料,其他人纷纷把目光投向唐秋离,这家伙,够狠的,把三岔河的地皮都刮低三尺,不!是三丈,犯愁啊,替小鬼子愁啊,小鬼子可咋活啊!

    唐秋离吧嗒吧嗒嘴儿,有意思,这趟也太值了,他必须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历史上,东北抗联在鬼子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之中,加上鬼子的严密封锁,抗联的武器弹药、给养几乎断绝,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杨靖宇临牺牲前,吃的是身上的棉絮和草根、树皮,他可不想自己的部队面临那样的绝境,以后有机会,还要向这样干几把,小鬼子的东西连他们的命都一起要!

    他暗暗琢磨,自己是否具备当胡子的潜质,不,是胡子中的胡子,极品胡子!要不,咋一看到小鬼子的东西就眼红呢?

    接下来,秋生重点汇报了人员情况,基地的所有人员都建立了完整的个人档案,作战部队现有人数为两千六百人,后勤人员为四百八十人,都是年纪比较大,身体有伤残的人,不适合在一线作战部队,没有征得指挥长的同意,就先这样安排了,也就是说,现在这个基地的人数儿将近三千多人。

    唐秋离听秋生这么说,一摆手,以后这样的事情,我就不过问了秋生哥你本来就是管人事的,这样的事儿,你做决定就可以了。

    秋生还着重谈了一个情况,就是在监狱营救出来的那些人当中,有那么十八个人表现异常活跃,苦活、累活抢着干,不讲究待遇,和战士们走动的很近,战士们也乐意和他们交往,秋生观察了几天,发现他们是在和战士们谈心,做思想工作,话题也都是打鬼子、不做亡国奴的事儿,这和指挥长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也就没有制止。

    其中一个男的叫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