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铁血大军阀 > 铁血大军阀第31部分阅读

铁血大军阀第31部分阅读

    成果。

    上海王岳记机器厂仿制出国内第一台3号万能铣床。

    上海万昌机器厂仿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冰棍机。

    上海 瑞昌机器厂仿制出国内第一台汽水机。

    无锡人钱镛森创办钱镛记电器铺造出供电镀用的小型直流发电机。

    上海大隆机器厂仿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单级离心泵。

    上海裕康洋行会计杨济川按照美国奇异电扇仿制成功国内最早的一台国产电扇。

    上海荣锠泰机器厂、协大机器厂制造45、8、11英尺和12英尺车床。

    这时的李默涵不可谓不轻松,生意上有穆湘玥管理;政务上有刘慕圣、段庆熙、王士骅等人处理;军队训练有蒋方震负责;马迁安兢兢业业地管理着军情处;肖文龙、刘世杰、胡承训、王启年等一帮军校也恪尽职守。这让李默涵可以抽身出躺远门,他打算去上海一次,为自己的兵工厂添置一批设备。

    眼下中国各路军阀拥有的步枪型号繁多口径不一,涵盖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各种现役制式步枪,口径从65毫米到792毫米不等。李默涵目前使用的都是792毫米口径的步枪。但是事实上李默涵更加青睐762毫米口径。具体的枪型则在春田式和莫辛纳甘式两者之间难以决断,同是受毛瑟设计理念影响巨大的两型步枪各有优劣,不能武断的评介两枪孰优孰劣,两枪综合性能相差不大。

    近代中国可算得上是军火进口的大国了,从清末的时候开始,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由于清王朝的覆亡和民国的先天不足,国内政局的持续动荡,地方政权和军阀势力迅速形成恶性膨胀之势,军阀割据、群雄纷争的混沌社会,必然造就了当时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军火进口国,就如同今天亚非那些战乱频仍的国家一样,几乎成了当时西方列强最重要的军械军火倾销巿场。据史料记载,清宣统3年中国净军火入口的总金额272万海关两。德国曾是向中国输出军火的头号国家。1911年至1913年间,从德国的军火超过中国输入军火总值的608。除此之外,由于清末民初基于革命、内战等国内原因,对进口军火的需求量越来越多,革命党人、南北方政府、各省军阀都以走私、偷运等各种方式,大量进口数量相当的外国军火。

    近代中国经营进口军火的贸易洋行,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天津两地。据史料记载,上海在1843年至1846年间,洋行数目由11家增至25家。其中销售进口军火的洋行主要有地亚士洋行、麦登司洋行、新泰来洋行、拿能洋行、马德隆洋行、琼记洋行、太古洋行、泰来洋行、德生洋行、香港南利洋行、美国“林明敦”制造厂,等等。

    此时的上海,已是整个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城市。街道上大厦林立,花红酒绿,人流熙攘。让一群铁罗汉一帮乡下出身的警卫们瞪大双眼,甚至舍不得眨眼,生怕错过了什么。李默涵平静地看着这一切,虽然他从未来过上海,但无论是上海,还是中国,都还要面临几十年的深沉苦难。

    李默涵要买美国货,自然是直接到设在上海的办事处,要去林明敦制造厂一定要经过乍浦路。就在昆山路和乍浦路交叉口附近,几个日本人似乎在和人打架。和他们对打的,一个是洋人,一个似乎是租界的华人巡捕。

    “不要多管闲事~!”李默涵对看热闹的铁罗汉等人说道:“办正事要紧。”

    “哦~!”铁罗汉应了一声

    “八嘎~支那人也敢打我?”一个正在围殴洋人和华人巡捕的日本人用日式中文大声嚷道

    才迈出一步的李默涵顿时像被人点了|岤一样的定住了

    铁罗汉也听见这话,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帅,啥叫支那人?”

    李默涵扭过头来,看着那帮平均身高不到一米六五的日本人,答道:“那是日本鬼子专门用来骂我们中国人的话。”

    “什么?”一帮警卫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一听这话顿时无名火起,铁罗汉的拳头握得咯咯直响,“大帅,让我去揍死这帮孙子。”

    “那怎么行?”李默涵直摇头

    “可是~?”铁罗汉额头上青筋都暴起来了

    “打死当然是不行的,但是你可以不打死他,只打断他的手脚什么的~!”李默涵慢悠悠地说道

    “是~!”铁罗汉大喜,朝其他警卫员一招手,“兄弟,揍他姥姥的。”警卫员们一声欢呼,蜂拥而上。这帮警卫员基本都是山东大汉,那些个三寸丁似的小鬼子站直了都直到他们胸口。有了铁罗汉这帮生力军的加入,局势立刻发生了一边倒的逆转,几个小鬼子被打成了猪头,一个个被警卫班的小伙子们踩在脚下直哼哼。

    这时候,那个挨打的华人巡捕挣扎着爬起来,吹了几遍哨子,然后一瘸一拐地来跟铁罗汉道谢。

    铁罗汉笑道:“都是中国人嘛~路见不平拔刀相救,那是应该的,不过你别谢我,要谢就谢我们家大帅。”

    华捕又要一瘸一拐地往李默涵这边走,李默涵看他受伤便主动走了过去,说道:“兄弟,你受了伤,现在一边坐下休息。铁罗汉叫个人去周围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巡捕,叫他们过来帮忙。”

    然后李默涵扶着那华捕慢慢在街边坐下,又问他道:“你好坏是租界巡捕,日本人也敢动手打你?”

    华捕苦笑道:“我看这些日本人在追打那个洋人,便上前盘问,哪知他们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打。对了,我叫马福安,请教这位先生的高姓大名?”

    “李默涵~!”李默涵答道

    “李默涵?”马福安暗自嘀咕,这个名字似乎听过

    这时,更多的巡捕在李默涵警卫员的带领下赶到了这里,他们把闹事日本人带走了。

    李默涵又注意到那个正在吃力地爬起来的洋人,于是他也上前几步,把那个洋人扶了起来。

    “谢谢你。”那洋人用英语说道

    “不客气,你是英国人?美国人?”李默涵用英语问道

    那洋人回答道:“我是美国人,我叫法兰克恩。”

    “你怎么会和日本人打架的?”李默涵问道

    法兰克恩整理了一下头发,说道:“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约午夜零点,虹口捕房829号华捕正在街上巡逻,忽然1名日本人持利刃从背后猛刺过来,华捕负痛转身,准备自卫反击,却被一群围上来的日侨死死抓住,然后被推倒在地,一顿暴打。另一群日人想拦下电车,袭击华人司机,砸毁电车。司机果断开足马力,向前疾驰,吓得众暴徒四散躲避。此时,数十名西捕(欧美籍巡捕)、印捕(印度籍巡捕)及日捕闻讯赶到,众暴徒才渐渐撤走。受伤华捕被送入附近同仁医院救治,医生检查发现其身中4刀,两处在头部,一处在右肩,一处在背部,流血极多,生命垂危。

    同时遭到日本暴徒袭击的还有780号华捕,他在鸭绿路与密勒路转角处巡逻,被一个日本暴徒从背后抱住,无力反抗,遭到数名日本人的轮番攻击,头部被木棍打伤,流血不止。后经拼死挣扎,才逃出魔爪。不料,又在吴淞路上遇到另一伙日本暴徒,780号华捕再遭厄运,几乎被打得昏死过去,最后被同伴送入同仁医院抢救,才捡回一条性命。事后查明,当晚日本人有备而来,专门袭击华捕和中国平民。深夜,大批巡捕赶到现场,驱散闹事人群,吴淞路一带才慢慢恢复平静。捕房唯恐再起事变,下令只驱散人群,不得拘捕肇事者。

    寓沪日侨中的不法之徒连续数天在虹口地区挑起事端,打伤中国平民和巡捕,引起上海民众的愤怒。双方数天来的零星冲突,终于在19日夜演变成大规模的流血事件。

    当晚10点钟,虹口吴淞路一带已聚集大量中、日平民,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华人因前两天日侨殴打华捕、同胞,早已愤愤不平,随时准备奋起反击。而日侨以水兵被捕辱及日皇尊严,颇有不驱除虹口中西巡捕决不罢休之意。数十名日侨携带刀剑、棍棒等武器从乍浦路与昆山路口出发,沿乍浦路往南而行,遇到华人或华商店铺就打砸一番。沿途又有不少日侨从商店、茶馆中出来,加入这支队伍,奔向虹口菜市场附近示威。

    有人用汉语高呼:“虹口者,日本租界也,故仅需日捕。”

    有的辱骂道:“中国人豚豕也,我辈不愿有华捕在虹口。”

    “日本人都是兄妹的孽种~”忽然,中国人人群中有人大声喊道:“你们的《古事记》开篇中,记载了日本人事两兄妹结为夫妻生下的孽种。”

    “他们一定是武大郎的后代,要不然日本人怎么都是三寸丁矮冬瓜?”中国人也毫不示弱,坚决地骂还日本人

    话说这天上夜班的华捕预感今晚日本人必来马蚤扰,出于自卫需要,就向虹口巡捕房小捕头庆恩请求携带枪支巡逻,如不发枪械,生命将受到威胁,因此拒绝上岗。庆恩听罢,感到事关重大,立即打电话向上司请示,遭严词拒绝。捕房派员前来劝慰,称不发枪械是为了避免冲突,保护巡捕的安全。劝告良久,华捕依然不肯上岗。过了一段时间,当班华捕见无人来替换,便纷纷来到虹口菜市场附近。

    忽然,文监师路(今塘沽路)与吴淞路交叉口警笛声大作。这是华捕事先约定的暗号,即遇到日本人来犯,以警笛为号,集合起来予以反击。74名等待上夜班的华捕闻此警笛声,迅速冲入办公室,准备领取短枪,被庆恩等人拔枪制止。大家只好退出捕房,携带警棍跑向菜市场,和当班华捕会合。 这时,大队日本人正杀气腾腾而来,内有不少手持枪支的日捕。双方相遇,混战开始,枪声、警笛声和殴打声响成一片。

    很快,华捕675、964号被子弹击中,先后负伤倒地。3号日捕脚踝被击穿,血管破裂,当即一命呜呼。26号日本巡警也受伤倒地,日籍原山吴服店主被打伤。此外,双方还有许多人在混战中受轻伤。

    与此同时,南浔路与文监师路转角处为第二战场,参战双方各有数十人。最初,1名身穿西服的高个子日本人站在高处演说,声嘶力竭,唾沫四溅。讲毕,他高呼:“莫管理由,往打华人!”

    日本听众大声附和:“好!好!”于是,这些日本人挥刀携棍冲向街头,或追打华人,或捣毁华商店铺。

    远处,铁罗汉从窗口冷冷的看着这里,他见到日本鬼子拿着棍棒刀子追打中国人,眼睛直冒火,醋钵大的拳头握的嘎巴巴响。“大帅,我们去帮忙吧!”

    李默涵慢悠悠地喝着茶,答道:“那不成,打死了日本人,事情就闹大了。”

    铁罗汉怒道:“大帅,你怕日本人,我不怕,出了事要抵命,我自己上。”

    李默涵道也不生气,笑道:“我说老铁,你怎么这么一根筋。我说打死了日本人事情要闹大。你不打死,只是打伤打残,不就没事了吗?”

    铁罗汉恍然大悟,他赶紧向李默涵道歉,“大帅,我误会你了,刚才~~”

    李默涵定定心心地放下了手里的茶碗,说道:“有什么话回来再说,现在给我狠狠打这些小鬼子。”

    “是!”铁罗汉朝警卫员一招手,“兄弟们,跟我上。”

    警卫员们也是一阵欢呼,跟着铁罗汉冲了下去。

    这次血战历时两个多小时,双方损失惨重。凌晨1点左右,大批西捕、印捕赶到事发现场,费尽周折才将双方隔开,下令收缴华捕枪械,并由持枪印捕护送华捕回到捕房。日捕的枪械也被同时收缴,人员被送往日捕寄宿处。租界工部局总巡捕麦高云、副总巡捕约翰生到场指挥,维持秩序,直到凌晨2点,局势才得到有效控制。

    据捕房调查,日本人死2人(1名日商被流弹击毙)、伤9人;华捕受重伤2名,另有多名平民受轻伤;数十家华商、日商店铺被捣毁,货物损失不计其数;又有10多辆华人黄包车被砸坏。流血事件发生后,寓沪日侨在文监师路日本居留民团楼上连续开会商议善后办法,要求日总领事向租界当局交涉,增加虹口日捕人数,抚恤遇害及受伤日人,处分开枪华捕等。

    铁罗汉和一班警卫员则带着满足而疲惫的神情回到酒店里,当天夜里,这帮壮汉们一个个呼噜声震天。

    虹口马蚤乱事件发生后,上海西报评论说,日本方面以此次马蚤乱为借口,向租界工部局和中国政府提出扩大权益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希望在虹口全用日捕,可见日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

    果然,上海日本居留民团又几次向日本领事呈文,要求其向公共租界工部局交涉,答应虹口地区全用日捕,并赔偿死伤日人的丧葬费、医药费和子女教育费等。日本领事署知道这些要求必然遭到工部局和中国民众的反对,不敢全部答应。日侨中的暴烈分子对此非常不满,曾公开扬言,说日本总领事如不向工部局提出在虹口全用日捕的要求,他们将焚毁日本领事署。有的干脆煽动说:“总领事不称职,不能为虹口日人谋最好利益。”

    经过调查,租界总巡捕房完成调查报告,上报工部局讨论。日本驻沪总领事有吉明获悉后,致函工部局,对报告中有关内容提出异议,并竭力否认日方欲在上海开辟势力范围的说法。工部局原来已与日方达成协议,准备增加虹口地区日捕数量,但遭到华人的强烈反对。此次流血事件发生后,工部局认为部分寓沪日侨希望借此机会使整个虹口地区处在日捕保护之下,排挤工部局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因此暂时终止扩充日捕的计划。不久,工部局采取低调处理的态度,给予死亡日捕600元抚恤金及相当于西捕的160元丧葬费。对参与枪战的华捕也未作严厉处置,只给予降级处分。

    铁罗汉等人早就乘乱回到了租借酒店,这帮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直呼过瘾,纷纷攀比自己打残了几个小鬼子,毫不避讳旁人。

    李默涵哭笑不得,只能赶紧再换一家酒店,免得被人盯上。

    话说李默涵在法兰克恩的介绍下,和雷明顿在上海办事处的经理戴维斯见了面,原则上达成了从美国引进3套莫辛纳甘步枪和子弹生产线的协议,还草签了一份合同。期间,李默涵故意露出还要去其他洋行订购机器设备的意思,戴维斯赶紧和法兰克恩一起撸袖子上阵,连哄带骗想尽办法要李默涵放弃这念头,李默涵也不含糊,照着脚后跟和这两个美国佬还价。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戴维斯和法兰克恩终于成功地说服了李默涵把所有的订单都给他们做,而李默涵也把他们的报价生生地砍掉了将近三成。

    和洋人谈完生意,李默涵还想去上海拜访一个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青年富豪刘鸿生。不过很可惜,李默涵找到他在上海的合伙人秦先生之后,得知刘鸿生此时不在上海而在天津。于是,李默涵只能留下一份邀请信,请秦先生转交。“什么情况?”李默涵忙问

    “大帅你看。”裴余庆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子弹,“这是用新机器和配套模具造的子弹,这不是水连珠的子弹啊。”

    包东升也拿出加工好的枪机,说道:“这也不是水连珠的零件。”

    “什么?”李默涵赶紧抓起一颗子弹,借着灯光仔细看了看,“这是的斯普林菲尔德030-06步枪弹,是美军斯普林菲尔德1903步枪用的子弹啊。”

    “这什么普什么德的,是什么枪啊?”裴余庆问道

    当时虽然中国的军火是万国牌,但主要以德式和日式为主,还有少量奥匈和法式步枪,美式军火在中国并不流行,也不多见,裴余庆不知道也不奇怪。

    李默涵更加青睐762毫米口径。具体的枪型则在春田式和莫辛纳甘式两者之间难以决断,同是受毛瑟设计理念影响巨大的两型步枪各有优劣,不能武断的评介两枪孰优孰劣,两枪综合性能相差不大。

    1903式步枪,因其生产厂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而得名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也有译成春田步枪。作为美国军队制式步枪,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制式装备。同时也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久经考验的老枪。

    难道自己歪打正着,买来的是生产春田1903步枪的生产线?仔细想想其实这样也蛮好,自己反正本来就打算找美帝国主义当靠山,那么在武器上和美帝保持一致也是理所当然。不过,要调换武器可是一件大工程,从机枪到步枪都要调换,那是涉及几万支枪几亿发子弹的大事。

    李默涵想了想,对裴余庆和包东升说道:“此事暂时不要声张,你们先秘密生产,之后怎么做,我到时候自然会告诉你们。”

    “这样行吗?”裴余庆有些担心,“子弹和枪不合,那几万党卫军手里的枪不都成了烧火棍?”

    “怎么不行。我都不着急,你着什么急?”李默涵拍着胸脯说道:“就这么办,但是千万注意要保密。另外,轻重机枪都要按照这个子弹的口径来,还没生产的就按照这个生产,已经生产的就改口径,要是改不了的,就卖掉。”

    裴余庆和包东升点了点头,便又匆匆赶回工厂去了。

    李默涵整了整衣领,又回到宴会厅去,只见法兰克恩已经有些喝高了,说话舌头都有些大了,一口南方腔的美式英语更加让人听不懂了。

    李默涵心想你这个老美坑人也坑的真到家,于是一发狠,给法兰克恩灌了一瓶地瓜烧。这种土造白酒酒精含量不比威士忌差,结果法兰克恩被直接放到,吐得一塌糊涂。

    “哈哈哈。”李默涵象打了胜仗一样,“送他去休息。”

    李默涵自己喝的不算多,不过也微微有了点醉意。他给林鉴秋报馆挂了一个电话,“喂,还在忙啊?”

    “嗯,在忙呢,什么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