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赖富穑谒幌А!彼谆八挡慌虏皇痘酰团禄醣然酢t诳垂澄谰难厦茏橹脱厦骷吐芍螅氐角嗟旱慕厩逶倏此健爸谢锩扯本钡氖焙颍驮趺纯炊疾皇亲涛丁?br />
虽然顶着东北军的名号,但是这支“东北军”并不是在东三省活动。居正在青岛设立了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部后,迅速招兵买马,来者不拒。结果胶东各县的民团和一些来自辽东绿林武装纷纷投靠其麾下,另外还有部分警察、退伍士兵、反正的北洋军和自愿参加反袁运动的热血青年。在这些人中,青年学生是抱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参加护国讨袁运动的,他们的政治热情和思想觉悟都比较高,虽然军事技术较差,但纪律严明,自觉性高,至于其他成分就很难说了。
那些东北的“红胡子”,虽然归顺了革命,可恶习不改,“五大团”则自由行动,到处抢劫,军纪荡然,百姓怨声载道。至于警察、退伍士兵和反正的旧军自不待说,旧中国向来兵、匪一家。
即便是民团,也不单纯,里面即混有不少日本特务。因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即把东北视为其势力范围,在山东派遣了不少特务间谍,其中有些就钻进了中华革命军,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作掩护,从事间谍活动,“经常将东北军的编制、军事部署和行动计划等向日本的间谍大田报告,等等。”反正的旧军,也潜逃成风。
作为军事科班出身的蒋志清立刻发现了革命军的问题所在,首先是总司令部机构不健全。总司令部没有侦察员,参谋处没有侦察科,而侦察科则是部队的眼睛,不侦察敌情就不能知彼知己;整个东北军也没有军医。
其次是规章制度不健全。总司令部各处没有编制表,也没有各师、团的花名册,整个部队有多少确切人数都不知道。总司令部也没有总值日员,各处、师、团也没有值日员,人员进出随随便便。军械科、经理局没有自己的会计制度,各师、团的现有武器也没有报表等等。
再有部队军纪很差。第一师某部发生“在南流附近各村庄抢劫焚掠等事”。随后他又发现官兵们经常身着军装进入民居店铺座谈,一些军官经常体罚士兵,任意罚跪,各处站岗的哨兵口号不明,士兵扛枪时扛枪的姿势也不统一。
为了加强中华革命党对“东北军”的控制和领导,已经升为参谋长的蒋志清开始着手整顿东北军。
他首先建议总司令部“添侦探员数名”,参谋处设“谍报一科”。整个东北军也没有军医,他又建议总司令部设军医科,各师、团队亦应设军医,战时救死扶伤,平时整顿卫生;
他又建议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议总司令部应设总值日员一名,“由参谋与副官各处长轮流担任”,各师、处也要设值日员,以与总司令部联系汇报。各处应建立编制表,各师、团应向总司令部递交所属部队的花名册。军械科、经理局应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军械科的各种军械武器、经理局的收支款项,都应造具表册,以备查核。各师、团现有武器军械,亦应造表上报,各部队的起居和训练时间要统一。总司令部的出入人员应有出入证,“总司令部各物持出时,拟发持出证为凭”等等。
他还发出了一系列条令,加以改正。他要求第一师旅长赵中玉对所部在南流附近的抢掠事件进行认真查处,规定嗣后兵卒不得身着军服在各铺户座谈,及行路时不得向商民恫吓、敲诈等。各站岗的哨兵口号要一律明确,官兵扛枪的方式要一律枪身向右,以归统一。兵士有过,不准罚跪,以保军人体面,等等。此外,鉴于部队士兵高矮悬殊,老少不齐,他还建议裁汰老弱,以后征兵时,对于应征者的年龄、体格和文化程度都要有一定的要求。
蒋志清的这一系列整顿措施,对于建设一支有坚强战斗力的革命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他的这些整顿措施,只是停留在向部队发布一些条令的水平上,并没有认真加以落实,实际都成为一纸空文,而且,他对部属的态度也很粗暴,喜欢和人争吵,到部队不几天,即与好几个同事闹过了。各中下级军官纷纷反映,说他刚愎自用,太不和气,作威作福,目中无人。
后来又发生擅自撤查团长王贯仁一事,更使得蒋失去人心。王贯仁为朱案青师的一名团长,行伍出身,原系旧军,护国讨袁运动兴起后,加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可他虽然加入了中华革命军的东北军,但军阀作风未改,平素对部队的训练很不认真,纪律松弛,蒋志清对此已十分恼火。后来王贯仁用手段抢了贾姓少女为妾。
事情发生后,蒋志清擅用许崇智的名义革除王贯仁职务。王贯仁事件在东北军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引起许多旧军人和“红胡子”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此后不久,蒋志清就离开了东北军。总计他在东北军中担任参谋长的时间前前后后一共十三天。
蒋志清的仕途不顺利,李默涵这里也发生了一些插曲,是关于兵工厂仿制火炮。
话说李默涵的兵工厂试制成功了105毫米和115毫米口径的两种火炮,后来又得到一门日军的120毫米口径火炮样品。于是全厂人就开始全力以赴地仿制120毫米口径的大炮。不过,由于技术力量的限制,试验可谓一波三折,报废了好多120毫米的特种钢管。
中国人素来有勤俭节约的传统,工厂里有个叫胡胤德的工人看到好多报废的特种钢管觉得很可惜,于是就截下还能用的部分,利用业余时间和一些边角料做出了一门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
这事正好让正在受处罚的裴余庆发现了,“胡胤德,你知不知道做私活儿是要被开除的?”
胡胤德赶紧告饶,“裴管事,我这用的都是废料,也不是为自己做的。我只是看这些材料报废了可惜~~”
“哈哈哈~”裴余庆拍了拍胡胤德的肩膀,笑道:“吓唬你的。你也知道我们大帅,金子银子对成山,但一向不喜欢铺张浪费。你能做到变废为宝,我要在大帅面前给你请功。”
“真的?”胡胤德转忧为喜
“那还能有假。不过,你这功劳要分我一些。”裴余庆摸出一包烟,递给胡胤德一支
胡胤德想了想,说道:“成。要是大帅真的有赏,咱们一人一半。”
裴余庆得意地笑了笑,说道:“要么我引荐,你要见大帅可难了。这样吧,这门炮性能怎么样?”
经过一番测试,这门迫击炮全重350斤,射速:6~15发/分,最大射程:5580米,最小射程:450米,高低射界:+45度~+80度,弹药基数:80发。
裴余庆摸了摸脑袋,说道:“才5580米的射程,会不会近了一些?”
胡胤德说道:“就迫击炮来说,不算近了。你要上万米的远射程大炮,那就不是几个大头兵能背得动的了。”
“那倒是。”裴余庆想了想,又说道:“这样吧,我给你配齐人手,再用厂子里的好工好料把这门炮再拾掇拾掇,整个弄好了,咱们再拿给大帅过目。”
胡胤德问道:“这样的话,那几个洋人能答应吗?”
裴余庆白了他一眼,说道:“这点事儿我还能做得了主。再说了,大帅不是一直说要培养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工程师吗?你胡胤德无师自通,大帅知道有你这么一号人,高兴还来不及。”
胡胤德乐了,喜滋滋地搓着手,说道:“那裴管事,我以后就靠你关照了。”
“包在我身上。”裴余庆拉起胡胤德,“走,我这就给你安排人手去。”
正如裴余庆预料的那样,李默涵知道这件事之后十分高兴,不光重奖了胡胤德,把他从小工升成了工程师,还提前恢复了裴余庆的职务,只不过裴余庆不再兼管机械厂,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兵工厂的建设,专管枪炮设计和生产。
其实李默涵支持这个项目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自然是因为自己的技工们已经有了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是一样值得鼓励和欣慰。第二是因为120毫米迫击炮发射的榴弹全重159公斤,杀伤面积:56x28平方米,威力相当可观。而且在射程上5580米的最大射程和日本38式120榴弹炮的5650米相差不大,但是造价仅为日本38式120榴弹炮的五分之一。
只要想到日本造一门的钱自己却能造五门,威力和射程相差不大,就让李默涵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唯一遗憾因为国内没有光学瞄准仪制造能力,自己的工厂暂时又无法生产,所以可能在精度上有所欠缺。但是这个问题不大,李默涵可以通过数量的优势来弥补这个不足。
于是,这门出身卑微 ,却被寄予厚望的迫击炮被命名为15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作为团级步兵火力支援武器存在。连岛,古称鹰游山,与连云港港隔海相望,连岛如一道天然的防波堤一般,阻挡了来自东海的海浪,使得鹰游门内即便是在暴风雨中,也是一片风平之地,连岛很美,众所周知,连岛美在海中央,云腾雾绕,似海上仙山浮座于万顷波涛之上。
风景秀丽如画的连岛,虽说是连云港的一景,可是这座岛上原住民被巡阅使署的人一船一船的运出了岛,然后被安排在陆地上,取而代之的是大批工人和穿着黑色警察制服的人。
早在李默涵刚刚当上豫东镇守使的时候,就以武装警察、护矿队、护厂队、城市治安管理队等各种名义组建了许多准军事组织。同时,还在工人、学生和农民之中组建民兵组织和定期军训,这种藏兵于民的策略为党卫军准备了许多后备军事力量。这种方法并不算高明,但是袁世凯醉心于称帝,疏于防范的他还以为李默涵的兵力只有七八个团左右。
武同举带着大批工人上了连岛,开始将岛上原有的几个渔船小码头扩建成可以停泊大船的临时码头,随时可以接应大批基建物资上岛。
其实李默涵可以利用的时间不多,因为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发来电报,说明年的三、四月间,就可以为李默涵的钢铁厂提供年产能力80万吨的炼铁高炉,考虑到高炉基件重达500吨,所以,刚刚走马上任的海州港务公司总经理、负责码头工程的武同举必须要在明年四 月份之前修建完成工业码头,并且安装起重能力至少5oo吨的大吊车。因为时间紧迫,在武同举的建议下,李默涵只能暂时放弃从美国寻找建筑公司的计划,转而委托荷兰治港公司尽快开工建设。
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李默涵现在缺的是时间,而最不缺的就是钱和人力、物力。
荷兰治港公司的代表范佩特西第一时间从上海赶到商丘,他拍着胸脯表示:“荷兰治港公司,曾于荷兰、法国、比利时、德国、美国、日本,以及贵国承建港口一百多处,无论是施工经验、施工能力还是专业水准,都是世界一流的。用中国人的话讲,事情交给我们操办,你就放一百个心。”
敲定施工公司之后,马上就由武同举和范佩特西签署了《建造连云港港口合同》,合同规定了工程总价和各期工程的完工时间。同时,合同还规定海州港务公司从每月的工程款中扣除5作为担保金。到工程竣工,保修期满,付给承包商;全部工程工期三年整,计36个月,限于民国7年即1918年8月31日以前完成。每拖延1天,承包商就必须按照每天1万华商票作为赔偿,至完全交工日为止。如遇天灾(比如地震、海啸、战争)等延误工期,可适当延期,但是最长不超过半年;承办人每提前一天完工,亦可获得1万华商票的奖励。
范佩特西对这份合同很满意,因为德国入侵比利时,使得比利时法郎大跌,同时许多比利时人逃入中立的荷兰避难。荷兰治港公司可以用很低廉的价格雇佣到大批有经验的比利时工人为他们工作。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听到李默涵有这么大笔的投资却不找自己,收到消息的斯特朗特地从天津来到商丘。“老朋友,你有这样的大的投资项目却不找我?用你们中国人的话来说,真是太不够朋友了。”
李默涵一脸无奈地耸了耸肩膀,说道:“这能怪我吗?谁较你们美国的商人和政治家们一直不关心中国市场的?”李默涵给斯特朗倒了一杯葡萄酒。
斯特朗无言以对,李默涵说的确实是事实,好不容易搞个合作项目,还遮遮掩掩地以《伯利恒合同》这样的民间商业合同来掩饰。
李默涵说道:“你应该回去指着那些工业家的鼻子训斥他们:想想吧,如果十年内中国每人消费10美元的美国商品,那就是4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美国国民产值多少倍?这还没算十年内的人口增长率!”
斯特拉点了点头,表示对李默涵的说法的认可。
李默涵又说道:“如果这个目标太远的话,你就只需要想想我现在统治的人口就有近千万,而且你可以看到,他们的生活在一天比一天富裕,他们的消费能力难道不值得挖掘一番吗?”
“好吧,老朋友,你说的都是对的。但是你已经把合同给了荷兰人。”斯特朗依旧有些懊恼
“别难过,我的老朋友。”李默涵说道:“这么大的码头建设工程,你们昌盛洋行根本吃不下来。但是,建设码头是需要很多东西的,如果你们能提供,我依旧会优先考虑你们昌盛洋行。”
最后,远道而来的斯特朗依旧得到了一份二百万美元的大订单回了天津,并承诺尽快在国内为李默涵做广告,争取为他吸引更多资本家和财团的目光。
“走好,不送。”李默涵笑着举了举酒杯。
送走了斯特朗,李默涵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一摞不算太厚的公文都等着他签阅。
笃笃笃
李默涵刚刚签了几份不是太重要的文件,秘书尚逸夫就敲门进来,他小心翼翼地说道:“有一份文件错放了,我是来取回的。”
“哪一份文件?”李默涵翻看了一下面前的文件,只有最底下一份还没签,他随手翻开文件一看,原来是新成立的广播电台录用播音员的文件。“咦?这不是尚家小姐吗?”
贴着尚逸夫的小妹尚芸芝证件照的人事文件放在第一张,“哟!尚小姐也参加了广播站的招聘吗?我怎么不知道?”李默涵笑着问尚逸夫,“逸夫,你不会是要拿回这份文件吧?”
尚逸夫有些尴尬,说道:“正是。家父对小妹做播音员一事,有些不满。”
李默涵微微皱眉,半开玩笑地说道:“尚老爷愿意送女儿去读书,怎么还这么保守?”
尚逸夫答道:“其实我和弟弟都觉得没什么。但是家父那里~~老人家的想法我们做子女的也得顾忌。”
李默涵想了想,说道:“既然你们兄弟没意见,尚小姐也乐意,那就好办了。”说罢,李默涵尚芸芝的人事档案上签了名,“逸夫,要是你爹再反对,我就亲自去跟他老人家谈心,尚老爷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一定会听劝的。”
尚逸夫这下反倒有些释然了。他疼爱妹妹,又敬畏父亲,正不知道如何处置。现在正好,李默涵借口都帮他想好了,老爷子要是再反对,就让他找大帅论理去。
……分割线……
“各位听众,各位听众~这里是华夏广播电台,这里是华夏广播电台。大家好,我是播音员尚芸芝。”当尚芸芝甜美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经过商丘的广播塔传出的时候,几乎全城的人都聚拢在几台收音机和大街上的公共广播大喇叭下倾听着的尚芸芝柔美的官话。
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首次成功的无线电广播是在1906年的圣诞节之夜,美国的费森登使用功率为1千瓦、频率为50赫的交流发电机,借助麦克风进行调制、播发讲话和音乐,许多地区,包括海上的船只都可清楚地收听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许多国家进行无线电广播试验。大战期间,比利时、荷兰和德国出现一些地区性广播节目。但是正规的定时广播是从1920年开始的。
中国在1905年由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1915年4月袁世凯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因为袁世凯目前还是中国唯一的合法领袖,所以李默涵暂时也不打算把这个实验性质的广播台搞得太过高调,因此只在商丘、徐州、海州和兖州以及下属几个县里架设了电台,进行了几次区域性的广播而已。不过,这已经打破了原本历史上中国第一个广播电台由外国人创办的历史,也算有所收获。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