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铁血大军阀 > 铁血大军阀第28部分阅读

铁血大军阀第28部分阅读

    通电辞职。可陆征祥又不想承担全责,于是在自己的辞职通电中写入“曹次长误签”条约几字。

    结果曹汝霖大怒,也通电辞职了。他也在辞职通电上毫不掩饰地为自己辩护说:“此案和平了结,大总统之独断,一出于各部总长之公意。日使要求第5项尤甚,经用电话请陆总长向主座请示后,方敢加注容日协商。”

    这话一经公开,轮到袁世凯恼羞成怒了,他拍着桌子大骂陆征祥和曹汝霖混账。还不曾亡国,就把自己的主子出卖了。

    之后,中国在一个漫长的岁月里.一方面是人民的反日情绪与日俱增,一方面是袁政府对爱国人民镇压的升级。爱国有罪,成为中国人民最痛心无不皱眉的现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志愿军和党卫军了,在许多有志报国的年轻人看来,全中国只有长江巡阅使李默涵敢和日本人来真的。要报国,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把自己的热血和生命献给祖国的话,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那就是商丘。

    在居仁堂的一个密室里,坐在袁世凯对面的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父子俩都在沉默着,相比之下,袁世凯的眉头锁得更紧。那个惹祸的《二十一条》签定之后,整个中国都像开了锅一般,反袁反日.反日反袁,一股愤怒的反潮,波及到中国的所有阶层:工人、农民、学生、商人、士兵,连军官、地方官、名流绅士也都卷子进去,华侨更是行动积极。

    袁世凯成了过街老鼠,他连洞口也不敢出了。这些天来,自发起来的游行队伍,由队伍中呼喊出来的愤怒口号,像决了堤的洪水一般包围着中南海,从早晨到傍晚,从傍晚到深夜,有时通宵达旦;高高的红墙却无法挡住怒潮的冲击。袁世凯焦急不安了,他没有估计到贫穷落后的中国人,竞有如此高昂的爱国热情。

    袁克定同他老子的心情不尽相同,《二十一条》他不放心上,他认为中国眼下弱,人家要什么条件你都得答应。有朝一日我强了,他小日本来进贡我还不一定收呢!

    中国土地上出现的反袁反日怒潮他没有当成多大的事,就当是几只鸦雀在枝头吵闹,影响不了参天大树的枝繁叶茂!

    袁克定想得远,有心胸。“果然有一天闹到中南海来了,大不了开开杀戒,动动刀。我不信中国人都不怕死。”袁克定宽慰自己的老爹

    最近,就在袁世凯跟日本人交涉”二十一条”的时候,袁克定集中精力为他的老爹抓军权,想造一支袁家的御林军,保袁家的江山。

    袁克定雄心勃勃,自从他得悉在他老爹示意下修改成的总统选举法,他更增大了雄心。那个法上规定,以后再新诞生总统必须是在原总统提出的三个候选人中选举之。他老爹是总统了,有一天他老爹不能干了,还有提名权,莫说提三个,就是提一个,也得是他袁克定。

    父子俩对坐了好长一段时间,袁克定从老爹的低沉情绪上看明白了一切,不待老爹发问先开了口:“父亲,眼下的事你也不必犯愁。照我想,一事解决了,百事都定了。“

    袁世凯心里很乱,他瞪儿子一眼,问:“哪样事解决了,百事都定了?”

    袁克定说道:“还是老话,强干弱枝,抓军队。”

    袁世凯回想自己在天津小站练兵起家的往事,一时间唏嘘不已。往事历历在目,只是今非昔比。

    袁世凯忽然想起了一个人——孙文,心中暗自想到:“不知道这个孙大炮现在在干什么,是不是还在处心积虑地对付,或者是看我袁某人的笑话。”

    ……分割线……

    孙文在二次革命失败赴日后,一直致力于谋求日本对中国革命之支持,虽然得到犬养毅、头山满、板垣退助等的同情和支持,但军部和内阁一直表现冷淡。随着形势的演变,1915年,日本的对孙政策开始变化。

    袁世凯断然不会想到,孙文为了借助日本的力量反袁也和日本人签订了一份《中日盟约》,内容如下:

    第一条 日中两国提携,对于其他外国有关东亚之重要外交事件,先行互相通知之协定事项。

    第二条 为便于中日协同作战,中华所用之海陆军兵器、弹药、兵具等,宜采用与日本同式者事项。

    第三条 出于前项同一之目的,若中华海陆军聘用外国军人时,宜采用日本军人事项。

    第四条 为实现日中政治上提携,中国中央政府信地方官府聘用外国 人时,以彩日本人为主事项。

    第五条 为期日中经济上之共同发达,在日中之重要都市敲门中日银行及其支行事项。

    第六条 出于前项同一旷日持久,中国为经营其矿山、铁路及沿海航线等需要外国资本或与外国资本合办时,应先与日本协商,如日本不能办理时,方与其他外国协商事项。

    第七条 日本为中国之弊政改良给予必要之援助,以速其成功事项。

    第八条 日本协助中国改良内政,整顿军备,使建设健全之国家事项。

    第九条 日本赞助中国之条约个性、关税独立及废除领事嘉善权等事业事项。

    第十条 属于前各项范围之约束,非经两国外交当局呀本盟约为避免者之许可,不与其他人缔结之。

    第十一条 本盟约自签字之日起,十年内有效,并可按照两国之希望予以延期。

    这份所谓的盟约 与《二十一条》比较,有些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富有喜剧性的是,这份盟约的签约方分别是孙文、陈其美和前满铁株式会社理事犬冢信太郎和满铁社员山田纯三郎。说穿了根本不是一份国与国之间的有效协议,更像是赌徒之间的借条。

    济南被志愿军收复之后,日军驻青岛守备军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海军。他们卖力地嘲笑陆军无能,居然被支那人杀得大败,真是丢光了大日本帝国皇军的脸。神尾光臣也觉得很丢脸,打算调动军队进攻志愿军。但是立刻就被国内内阁来的命令制止了。

    原因是由于国内反袁运动高涨,袁政权摇摇欲坠;加上袁世凯在二十一条交涉前后日益靠拢欧美列强,日本决定改变对袁政策,推翻袁政权。在这种形势下,孙文与日本军部、财阀往来密切。

    孙文与久原财阀签订借贷契约,以四川省的矿山权为担保,获得70万日圆的借贷。之后孙文携戴天仇往访福田雅太郎,随后两人交往甚密。再后来,在福田雅太郎的穿针引线下,孙文、戴天仇、秋山定辅在秋山定辅宅第与田中义一长谈,

    会谈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日本军部同意孙文购买武器;二为日本在中国驻军对革命党举兵之配合。尤其是在山东日军控制之胶州湾和青岛之东北军起事。孙文离日之交通亦由参谋本部全权安排,具体由参谋本部中国班长本庄繁中佐负责。

    当然,由于这份《中日盟约》十分秘密,此时的国人根本无从得知。不然,还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接受这位革命先驱和袁世凯比赛卖国的事实。从制药厂出来,范旭东和侯德榜两人神色尴尬地在门口,他们神色有些复杂,杵在那里走也不是,站也不是。

    “有事?”李默涵示意两人和自己一起上车。司机很识趣地开着车往郊外去,绕着商丘城兜圈子。

    范旭东从包里掏出两个小纸包,打开后是两团颜色差异很大的烧碱,指着褐黄|色的烧碱团叹气道:“这是上月新投产的化工厂造出来的。”

    煤化工,石油化工和三酸两碱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强国的一只脚,另一只脚就是以钢铁为原料的大型金属重工业,只有当这两只脚一起站稳后,才能称为真正的世界级强国。

    作为国内第一个化工基地,商丘已经建造了制碱厂、硫酸和盐酸厂,煤化工的设备还在采购中,至于石油么,商丘暂时还没有开发出油田。制碱厂、硫酸和盐酸厂还好说,国内原材料不缺,而且老汉阳厂就生产过硫酸,所以建成后不仅挖了不少老工人去指导,还从国内搜罗了一批留过学的化学工程师充实力量,但烧碱就出问题了。

    《索尔维制碱法》是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的,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的同时,又组织索尔维公会 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封锁保密,所以连一向大方的美国在此项上也直摇头,市场上也根本采购不到制碱设备和工艺配方。与色白质纯的国外烧碱相比,这一团泛着焦黄|色的东西实在是太刺眼了。所以,范旭东和侯德榜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高薪和李默涵的信任。

    “欲速则不达,这事儿一时半会儿急不来。”李默涵反过来安慰范旭东和侯德榜,“反正烧碱暂时还能买到,你们只管静下心来做研究。”

    李默涵的确还有时间还有机会,等到1918年德国战败,各种工矿企业挥泪大甩卖就会开始,只要能统一国家,到时候绝对有希望采购到十个甚至几十个大型工厂需要的设备。如果等到1920年经济大萧条时期,更是可以从英美以白菜价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问题是眼看着白白浪费掉近四年的宝贵时间,这让李默涵很是不甘心。所以必须采购来几套设备先实验摸索,培训工人,这样等扫货回来就能迅速建立起初步齐全的工业能力,不然即使采购回来还需要几年磨合,时间就没有了。

    范旭东和侯德榜一脸感激,范旭东说道:“既然大帅这么信任我们,我们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不不~”李默涵打趣道:“鞠躬尽瘁可以,‘死’这样不吉利的话就不要说了。”汽车绕了一圈之后,又把范旭东和侯德榜送回制药厂。

    汽车绕了一个大圈子,正好路过机车厂,厂门口的站岗士兵一见到李默涵的专车,立刻上前一步拦住汽车。

    吱嘎

    一阵急刹车,李默涵在车里一个踉跄。

    “不长眼的东西。”司机骂骂咧咧地下了车,“大帅的车你也敢拦?”

    那拦车的小兵赶紧讨饶,“大帅赎罪,小的我一时情急。是沈长官说如果看到大帅车,就务必请大帅来机车厂巡阅。”

    李默涵从车里走出来,用一贯的语调问道:“怎么?你们沈长官有什么急事吗?”

    小兵说道:“具体情况小的不知道,沈长官只是说造出了一辆新式铁甲战车,想请大帅参观。”

    “那直接打电话来官邸好了,干嘛半路拦车?要是撞了你,多危险?”李默涵径直朝机车厂里走去,走过那小兵身边的时候,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兵一阵莫名的感动

    李默涵走进了机车厂,门房赶紧打电话给沈连凯,沈连凯在试车场测试新式铁甲战车,接电话的是副官郑广全。放下电话机,郑广全赶紧跑到试车场去找沈连凯。

    装甲车在试车场上慢慢吞吞地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发出的噪音大的吓人。

    郑副官赶紧跑到装甲车前,不断挥手示意装甲车停下,装甲车停下来之后,他又很费力地爬上车体,用拳头猛敲了几下装甲,大叫道:“沈长官,大帅来了。”

    装甲车中部的一块装甲盖板被顶开,沈连凯神情懊糟地从里面爬了出来,“干嘛要停下来?”沈连凯说话的嗓门很大。

    “大帅来了。”郑副官大叫

    “什么?”沈连凯的耳朵收到了噪音的影响,听力受损还没有恢复过来。

    郑副官凑上前去,在沈连凯的耳边大叫道:“大帅来了。”

    这下沈连凯听清了,“快,快去迎接啊。”

    沈连凯刚刚跳下装甲车,就见到李默涵已经披着风衣,不急不慢地走到了试车场边。

    沈连凯整了整衣服,小跑到李默涵面前,立正敬礼,“致敬。”

    沈连凯敬礼的嗓门很大,李默涵眉头微微一皱,向沈连凯回礼。然后问道:“连凯啊,你有什么急事要找我汇报,打个电话就行,不要让士兵来拦车这么危险。”

    李默涵说话的声音不是很大,刚从大噪音环境里出来的沈连凯根本听不清,他不敢乱答话,只能望向郑副官。

    郑副官赶紧向李默涵解释,“沈长官刚才在试车,车里发动机声音很大,所以可能一时听不清。”

    “哦,是这样。要注意保护听力啊。”李默涵说道:“以后试车的人,都要带个耳罩保护听力。”

    沈连凯还是一脸茫然,无奈之下,郑广全只能写在纸上给他看。

    “多谢大帅关怀。”沈连凯看了李默涵要他们保护听力的指示之后答道

    “好了,这就是你们要给我看的东西吗?”李默涵指着那辆装甲车,由于郑副官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所以改由他来向李默涵做汇报。

    这辆战车从外观上来看,基本就是党卫军现在使用的美国产道奇卡车,车身外面加装了一个钢板铆接外壳,顶部有方形炮台,第一层炮台装1挺37毫米机关炮,可以左右旋转45度。第二层炮台两侧各安装一挺机枪,配有t字型设计孔槽。动力装置为4缸水冷汽油机,50马力,装甲板的厚度为3毫米,机枪塔部分和发动机部分加厚为4毫米,最大速度达到40千米/小时。由于是铆接装甲,所以整车重量将近3吨。

    随后,郑广全指挥士兵演示了战车前进倒退,行进间射击和停止间射击。在37毫米机关炮的猛烈火力下,沙包、木材临时堆砌起来的工式被打得象豆腐渣一样。

    看完了演示,李默涵提出了两点修改意见,一是要在车头前装一个铲子,用来推到铁丝网和鹿角之类的路障,或者是把大堆的泥土推到堑壕里去,为步兵铺平道路;二是要改用一个噪音更小的发动机,免得将来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装甲车驾驶员都弄成了聋子。

    郑广全说道:“我们用的发动机就是工业园里机械厂自产的发动机,如果要换好的,只能去买洋人的。”

    “什么?自产的?”李默涵火了,“老子投入这么多钱,给工程师和工人们这么好的待遇,就造出来这么一个专管打雷的雷公啊?”说罢,李默涵怒气冲冲地拉上郑广全,“走,跟我去机械厂。”青岛的春天通常来的挺晚,但是青岛的春天一般却很长,三四五月都可算作春天。青岛的春天,最先爆发的是花。青岛人喜欢花,也喜欢种花,在楼宇间、巷道旁,甚至在高高低低的路边,不经意间会探出一簇簇花丛,黄成一片云的迎春,红成一帘锦的桃花。

    当然了,红花需要绿叶衬托,无数无名的小草们也不甘落后,纷纷奋不顾身地从黄|色褐色的冬装里探出头来,开始星星点点,不经意间,大片大片的草坪便更换了绿色的装束。风吹来,又似乎因为怕冷,紧紧地偎在一起,让人心生爱怜。

    到了春天,青岛的树木也跟冬天不一样了,树干和枝条开始呈现淡淡的绿意,内部蓄满了水分,呈现与干枯的冬季不一样的润泽感。而迎春、法桐等性急的花木,早在料峭的风中鼓出了圆滚滚的叶芽。一俟时节到来,便纷纷争着爆开。

    一艘挂着日本太阳旗的货轮在青岛码头缓缓靠岸,船舷上,几个穿着中山装的男子手扶栏杆遥望大陆,他们和周围要么是穿着日式军装,要么是穿着日式和服的人一对比,显得十分格格不入。

    “祖国,我们回来了。”说话的人名叫居正,他的原名居养浚,字之骏。留学日本时更名居正,号觉生。湖北武|岤市梅川镇居文胜垸人,他的大哥酿香,二哥乃容,四弟定贤、五弟励今。居正原配夏氏生有一女,在日本时,生有二女,后又在上海娶一钟姓女子,生有两儿一女。

    居正和很多国民党人一样,在二次革命失败之后,流亡日本。这次回国是奉了孙中山的命令,回到国内组织革命军反袁的。

    随着袁世凯卖国称帝阴谋日益暴露,中华革命党掀起更大规模的反袁斗争。1915年夏末,孙中山先生集合各部部长研究军事进行办法,经过10多次开会讨论制定出新的讨袁计划,决定组织武装力量,成立中华革命军东南军、东北军、西南军和西北军。在上海、青岛、广州、三原等地设立司令部,开展讨袁军事斗争。孙中山以中华革命军大元帅名义任命陈其美为东南军总司令,居正为东北军总司令,胡汉民为西南军总司令,于右任为西北军总司令。孙中山先生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这批军事领袖身上,特别是对东北寄予厚望。因为对东北军的倚重,孙中山选派辛亥革命的元勋人物居正统领军队。与居正同来的还有吴大洲、薄子明、吕子人、刘溥霖等人。

    “居先生,你说我们这次回国反袁能成功吗?”刘溥霖问道

    “当然能成功,虽然革命的道路注定是坎坷的。”居正望着大海,信心满满地说道:“中山先生特别叮嘱:?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