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铁血大军阀 > 铁血大军阀第19部分阅读

铁血大军阀第19部分阅读

    理,极力离间冯与袁的关系,并在冯与宗社党人之间穿针引线,力促复辟大业。

    老于观察的袁世凯已经隐隐感觉到了自己的权利正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所以他才大老远调来了蔡锷和蒋方震。如今,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李默涵。砀山被党卫军夺取之后,为了防止党卫军通过铁路向前线运兵,张勋下令拆除了部分铁路的铁轨,并让败军之将张文生戴罪立功,在阳新集-新井集一带建立防线。这道防线是萧县的屏障,而萧县又是徐州的屏障,所以张勋在这道防线上也下了本钱。为张文生配备了法国克鲁苏七生半陆炮36门,克鲁苏七生半山炮18门,还有马克沁机枪8架。

    张文生又把下了大牢的王世虎提了出来,“世虎,你听好了,这次我们是戴罪立功。要是再有什么闪失,我脑袋保不住,你脑袋也保不住。”

    王世虎向张文生打千,“大人,标下明白。”

    “去吧!”张文生一挥手,王世虎倒退三步,然后转身离去。张文生从抽屉里拿出一支左轮,对着自己的太阳|岤比划了几下,然后把里面的六颗子弹倒出来,一颗一颗仔仔细细地擦拭起来。

    王世虎这次谨慎了很多,他下令所有火炮对着阵前的党卫军阵地就是一阵猛轰。

    法国克鲁苏七生半炮就是法国产1897型75毫米火炮,这种火炮射速高,对集群目标的杀伤力也很大。但是缺点在于射角太小,只有-11°~18°,对集团冲锋的步兵杀伤力很大,可对躲在战壕里的步兵作用就小得多了。虽然王世虎也算前清讲武堂出身,但是受制于当时中国军事教育整体水平的限制,对此中区别却依旧不甚了了,跟别提什么弹道学了。

    在炮侦气球的指引下,辫子军对党卫军的阵地进行了三十分钟的炮击,伴随着凄厉的炮弹呼哨声中,几百颗上千颗的炮弹在党卫军的阵地上到处炸开,按照王世虎的理解,党卫军的阵地一定被打得七零八落了。

    党卫军士兵们有的躲在堑壕的放炮洞里,有的躲在步兵堡垒里,一个个都是张着嘴,捂着耳朵,耳膜忍受着巨大的震动还有刺进人心里的那种炮弹爆炸的巨响。

    地面传来一阵阵颤动,每个人都随着爆炸的震动剧烈地抖动着,好像心肺都要被摇出来一样。刺鼻的硝烟味充满了他们的鼻空和肺,火辣辣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泥土、小石子和炮弹的碎片向下雨一样从天而降,让人避无可避。

    不过,党卫军新下发了一批钢盔,据说是商丘工业园一家生产铁锅的工厂生产的。士兵们普遍觉得这铁帽子样子古怪,戴在头上也不大习惯,一开始还不太愿意戴。但是炮击开始之后,一些不戴钢盔的士兵就被飞溅的泥土、小石子和炮弹碎片砸伤了头。有这样血的教训,士兵们毫不犹豫地把钢盔套在头上。

    “镇守使大人真是有先见之明!”士兵顾大山笑着说道

    “那可是,大人早看出你是个笨蛋,所以才发个铁锅让你顶着。”躲在他身边机枪手朱石头笑道。

    “什么意思?”顾大山皱起了眉头

    “咱们的手榴弹要磕一下才能爆炸,大人怕你手忙脚乱把手榴弹在脑袋上磕,把自己给嗑傻了。”

    “去你娘的~!”顾大山踹了朱石头一脚

    终于,炮击停止了,顾大山拍了拍衣服,抖掉了泥土和石子,推了推头盔,然后爬上了壕沟,架起了枪。

    对面,辫子军已经哇哇叫地冲了过来。

    辫子军营长郝鹏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箩筐银元,抬到阵地上,扯开嗓子吼道:“兄弟们听好了,第一个杀到对面的,重赏五百大洋。”

    一听有赏,辫子军们各个象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顾大山所在的第二团第一营第一连连长叫邵剑锋,是保定军校步兵科学生。由于该连布置在阵地的突出部,所以他们距离辫子军最近,一见辫子军开始冲锋,邵剑锋立刻掏出信号枪,对天发射。

    呯

    一颗红色的信号弹飞上了天。

    团属炮兵部队立刻开炮,20多门75毫米山炮一起开炮。装填手将第一波炮弹推进炮膛,关闭了炮闩,瞄准手按炮侦报告的敌军位置设定射击诸元,然后将炮口定位。

    “开炮!”

    轰~轰~轰~

    炮兵阵地发出连绵不绝的炮响,震憾着整个大地,如雷鸣般的炮声撕破了沉闷地天地。炮兵阵地上立刻闪现出一簇簇、一朵朵白色的爆烟和桔红色的火光。声音稍迟才到,是连成一片密不透风的巨响,夹带着炮弹划空地尖啸。 那动静很难形容,好像整个天空是一面大鼓,有无数把大锤在上面不停地擂呀敲呀,震得炮手们地耳朵紧绷绷的疼,脚下的大地也在急促地摇抖。

    如雨而下的弹片准确地落到人群中,象割韭菜一样割倒了一大片。一发炮弹落下来,留下几具尸体后,能活动的人群赶紧散开,接着又一发炮弹落下来,散开的人群再死几个后,又拢在了一起,就象一群马蜂在一起聚散离合,只是能活动的人越来越少。

    许多党卫军士兵们都脸色紧张地靠着战壕壁,刚刚经历过扩编的党卫军之中有很多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他们一面不安地吞咽口水,一面抱着步枪,眼巴巴地看着带队军官的神色。

    每个人都看着他们的军官,而军官也同样地紧张。比如邵剑锋,他自己也是第一次上战场。“怕什么,一群新兵蛋子,待会儿见了血就不怕了。”

    兵孬孬一个,将孬孬一群,邵剑锋虽然自己也很紧张,但是作为军官,他硬是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炮弹的弹幕稍稍向前延伸过去,迟滞了辫子军后续部队的推进速度。而首发的部分辫子军士兵已经冲出了硝烟和尘土,开始不断接近党卫军阵地。

    “机枪开火。”邵剑锋大吼一声,翻身爬到堑壕壁上,指挥战壕上架着的机关枪。阵地上的轻重机枪几乎同时吼叫了起来,弹药手不断地装填子弹,机匣不断向外抛出黄铜弹壳,只几秒钟的时间,就在机枪手身边堆积了起来。

    王世虎这次出动了五个营发动进攻,其中两个营是佯攻党卫军两翼阵地,正面的三个营直扑邵剑锋部的前沿。

    辫子军后面支援的机枪射手也不含糊,他们拼命朝对面机枪发射的火光方向射击,子弹的铜壳转眼就在地面铺了一层。辫子军步兵在死伤,他们要把对方的火力压倒!

    邵剑锋大叫道:“迫击炮,迫击炮在哪里?”

    “来了来了~!”一个迫击炮小组的士兵抬着迫击炮冒着腰来到邵剑锋身边

    邵剑锋指着辫子军的机枪,说道:“给我敲掉它!”

    “是!”迫击炮士兵眯起一只眼睛,伸出右手拇指比划了一下,随即扶好手里的迫击炮,拿出60毫米迫击炮炮弹放了进去

    嘭

    一颗60毫米迫击炮专用炮弹从筒里飞了出去,落在那个辫子军机枪手身边不到两米的地方爆炸了,飞舞的碎片打断机枪手两根手指外加一只眼睛。辫子军机枪手仰面翻过身来,大声地惨叫着

    打得好,邵剑锋在那个士兵的后背上锤了一拳

    “疼~~连长你轻点儿!”那士兵憨笑道

    话没说完,又是一阵啾啾啾啾~

    只见辫子军换了个机枪手,那挺机枪又开始发威了

    “奶奶的~!”迫击炮小组的组长骂了一句,对身边的炮手士兵说道:“二虎,这次打准点,把他的机枪都报效了!”

    “好嘞!”二虎也瞄了瞄,又拿出一颗专用炮弹来

    轰~

    这次炮弹在距离辫子军机枪不到一米处爆炸,辫子军机枪手和副射手当场被炸死,马克沁机枪的水桶护套也被弹片打出了好几个窟窿,降温用的水全部流了出来,眼看着枪是不能用了。李默涵接到前线发来的电报,立刻第一时间把沈连凯从前线调了回来。

    在镇守使署门前,沈连凯有些紧张地反复整理自己领口上的风纪扣,在他们这批年轻军人看来,李默涵就是未来中国的希望,是几乎神一般的存在。

    不多时,刘慕圣穿着长衫,摇着纸扇走了出来。“我是刘慕圣,你可以叫我刘师爷。”刘慕圣上下打量了一下沈连凯,一本正经地说道:“别紧张,我家少爷不吃人。”

    沈连凯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紧张的心情一扫而空。

    刘慕圣这才露出笑意,领着沈连凯进了花厅。只见穿着一身便装的李默涵正在摆弄八仙桌上的一个方匣子。

    “这就是沈连凯吧?”一见到刘慕圣领着沈连凯进来,李默涵立刻撇下匣子走了过来。

    “致敬!”沈连凯一踏步,双脚并拢,很吃力地举起还带着伤的右手向李默涵敬礼

    “免了免了,你还有伤。”李默涵制止了沈连凯,拉着他进花厅,亲手给他倒茶,弄得沈连凯紧张拘束地不敢坐下。

    “坐下说话。”李默涵把一杯龙井推到沈连凯面前,“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沈连凯又条件反射地站了起来,“报告~”

    “坐下说话!”李默涵一把把沈连凯拉到座位上

    沈连凯只得在李默涵对面坐下,说道:“其实这也不完全是卑职的主意。”于是沈连凯把如何从安德森医生那里得到启发的事情前前后后地说了一遍。

    李默涵听完之后,感慨道:“到底还是德国人呀。”随即,他又对沈连凯说道:“这样吧,你就不要回到前线部队去了,你就留在商丘,我打算编练一支铁甲战车部队,你就在那里当教习。把这个铁甲战车战术进一步淬炼。”

    “是!”沈连凯噌地站了起来,“我一定不辜负大人对卑职的期望。”

    “对了~”李默涵指着桌子上的匣子,问道:“你以前听过收音机吗?”

    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首次成功的无线电广播是在1906年的圣诞节之夜,美国的费森登使用功率为1千瓦、频率为50赫的交流发电机,借助麦克风进行调制、播发讲话和音乐,许多地区,包括海上的船只都可清楚地收听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许多国家进行无线电广播试验。大战期间,比利时、荷兰和德国出现一些地区性广播节目。但是正规的定时广播是从1920年开始的。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由外国人办一样,最早的广播电台也是外国人创办的。

    1905年7月,北洋大臣袁世凯聘请意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之后,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李默涵可不理他这套,他秘密通过斯特朗从美国购买了一批无线电设备,其中就包括了几台收音机。

    作为穿越者,李默涵甚至舆论宣传的重要性,李默涵已经下令,在商丘、虞城、永城、鹿邑、睢州等地人流最多的街道上竖起公共广播的大喇叭。通过无线电波覆盖着商丘,再李默涵看来,广播电台是一种比报纸、电报更有利方便快捷的宣传机器。

    沈连凯看了看收音机,答道:“听说过,但是今天是第一次见到。”

    “那这个就送给你了。”李默涵把面前的收音机推给沈连凯

    “多谢大人~!”沈连凯赶紧道谢

    “谢什么?”李默涵笑了,“现在广播站还在筹备当中,你就是有了收音机也是什么都听不到,还得再等几个月。”

    沈连凯想了想,说道:“大人,卑职有个疑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说。”李默涵笑笑

    沈连凯说道:“这铁甲战车对付机枪是绰绰有余,但是面对大炮就不够看了,而且铁甲战车需要的油料还需要向洋行购买。目前只有几辆是可以应付,但是规模一旦扩大,我们总不能一直依靠洋行吧?”

    没想到这个沈连凯倒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让李默涵更加欣赏他。李默涵说道:“你放心,我们中国也是有石油的,只是一直以来上位者只顾着争权夺利,而无心开发罢了。这些个后勤保障的问题,自然有我来解决,你只安心操练队伍就可以了。另外,至于你说的铁甲战车经不起炮击的问题,你也可以集思广益,有空多到工厂里去走走,看看那些工程师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改进。”

    “是!”

    李默涵留沈连凯吃了晚饭,送走沈连凯,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自从来了民国之后,原来越夜越兴奋的李默涵养成早睡的习惯。到不是他修身养性,实在是可以娱乐的东西太少。

    临睡前,李默涵特地问了一句:“有没有美国来的电报?”

    佣人跑去电报房询问,不多时之后回来,答道:“回老爷的话,没有。”

    “哦,如果有的话,第一时间拿来。”李默涵笃悠悠地往后院走去。

    这天夜里,李默涵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己回到了现代,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第二天一早,李默涵刚刚醒来,就听见佣人在外面轻轻敲门,“老爷,您起了没有?”

    李默涵把喜鹊放在自己胸口的手轻轻移开,坐起身来,说道:“起了。有事吗?”

    佣人答道:“美国来的电报。”

    “哦?”李默涵立刻穿上鞋子下地,走到门口开了门,从佣人手里拿过电报一看,“果然是好兆头啊。”

    原来这是一份从美国洛杉矶发来的电报,发报人署名是周明浩。周明浩字江冉,松江人,是最早跟随李默涵去商丘发展的老部下之一,也是被李默涵的国家主义理论洗脑洗得最彻底最成功的一个,在他的心目中,李默涵的话就是真理,是一切。所以,李默涵也猜放心地让他去了美国。

    与周明浩同去美国的还有四个对李默涵一样忠心耿耿的年轻军官,他们到了美国之后直奔洛杉矶,并在当地注册了一家公司——巨杉石油公司。公司注册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李默涵提供的一份据说是北美油田分布图的秘密文件在美国和墨西哥按图索骥的购买土地。

    两天前,巨杉公司刚刚在美国洛杉矶勘探处了一个大油田。消息一经发布,美国多家石油公司和大财团主动上门,要求合作。

    洛杉矶1781年,洛杉矶成为西班牙殖民地。1818年,美国人首次到此。1821年,洛杉矶归属墨西哥。1846年,美墨战争中墨西哥失败,后将加利福尼亚割让给美国,洛杉矶成为美国领土。1848年,西部“淘金热”吸引来大批移民来到洛杉矶。1850年,洛杉矶正式设市,同年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第31个州,而当时的洛杉矶人口仅有1600人。到了1910年,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洛杉矶人口增加到30万人。

    几年前就有人说在洛杉矶发现了石油,发现石油的是几个住在城里的居民,他们在自己家里面打水井,结果淌出来的是石油。但却被当成小油田,因此,没有得到重视。拥有更多石油储量的洛杉矶盆地石油,还没有任何人知晓。事实上,谁也不能猜想到这是超过一百多亿桶的超级油田,这 些石油正沉睡在洛杉矶的地下呢!如果按照市场低价把每桶石油价值估算成1美元,这也相当于如今美国一年的gdp的50,相当于摩根个人身价的10倍,相当于已经做到全国铁路摩根化、银行摩根化之后的庞大的摩根体系拥有总资产的30!光是洛杉矶当地的可开采石油储量就相当于半个墨西哥的石油储量!后世甚至经过百年不断的开采,洛杉矶的许多百年油井依然能够高产开采出石油!

    “好吧!”李默涵拿着电报穿着睡衣在院子里得意洋洋地踱方步,“摩根也罢,洛克菲勒也好,又或者是卡耐基,我手里有这样的一副好牌,还怕你们不来和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