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千年汉帝国 > 千年汉帝国第13部分阅读

千年汉帝国第13部分阅读

    ※※※※※※※※※※※※※※※※※※※※※邹燃问起这些情况的时候,刘全显得非常健谈。只是说了半天都有些不着边际。他好像对国际大势了解的比较多,但邹燃现在想知道的是关于帝国内部的一些情况。

    “这个啊,这个你就要去问赵毅了!”刘全道,“当初在帝大的时候我主修的是国际政治学,他修的是历史学。”

    邹燃不由暗暗鄙视。只好屁颠屁颠去找赵毅。

    没想到赵毅正在和娘子军里的一个姑娘打的火热,根本没空理他。

    说起来,这次在乐浪郡转战千里,虽然斩获颇多,帝国军部最后的安排上也是按照斩白甲兵六百名来计算功勋的。可最后分配下来,每个人头上就才一颗首级的功劳。

    毕竟虽然斩获的多,但最后分的人也多。邹燃又执意要将那些死去的同袍也算功勋,于是他们二十个人到头来并没有累积到多少功勋。不过官爵倒是获得了一个。

    邹燃获得帝国子爵称号,除此之外,其他人都是帝国男爵。起初邹燃并不重视这个爵位,后来刘全告诉他,获得了爵位就能享受一定的食邑和免税的特权,邹燃这才开心起来。

    所谓食邑就是封地的一种。但是与封地不同的是,食邑只是享受土地上的劳动成果,本人对土地是没有支配权的,但如果是封地,那土地就是私有的。

    汉圣祖规定,帝国的非世袭男爵可获得食邑一百户,子爵三百户,伯爵六百户,侯爵九百户,公爵一千两百户。世袭类的官爵则食邑增加一倍。食邑的地点还可以由自己选择,如果选在新州,其食邑要翻两倍。所以很多军人在立下功勋获得官爵后都会选择在新州要食邑户。

    就是说,邹燃现在已经有三百户人家专门为他种粮食了。凡是食邑户,帝国对其免征税,按照帝国老州百税一,新州十税五的税率,所征得的税一律交给食邑主人。

    帝国的羽林九卫中,只要参加了三年以上战争的老兵,几乎个个都是爵士。帝国对军人是非常厚待的,正是有了这些厚待,才让帝国军人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奋勇杀敌。

    刘全和赵毅从帝都雒阳出来的时候只是一介白身,他们不是家里的长子,十八岁以后就要离开家单独立户。如今他们却是帝国男爵,拥有食邑一百户,这在很多单身女子眼中可是香饽饽。再加上他们转战千里,击毙白甲兵上千的事情早就是乐浪郡军民皆知的事情,而且很快就会通过帝国的驿站传播到全国,他们已经俨然是一名英雄。这样的人自然会讨得女人的喜爱。

    那些在娘子军中的单身女人看他们的眼神就开始有些不对劲了。从乐浪郡返回帝都,一路上虽然赶,但不算急,这让赵毅有了很多和那些女子接触的机会。

    面对赵毅的重色轻友,邹燃愤慨非常,气呼呼的不再理他,掉头去找曾伟。曾伟是帝国政务院吏部尚书曾国荃的第四个儿子。原本也是一介白身,如今也贵为帝国的男爵。他正是天生就有逃命的本事,转战千里下来,就数他的伤最轻。

    此刻他正优哉游哉地跟在队伍的中列,和一旁的菱悦聊得不亦乐乎。

    菱悦是一名校尉,军衔和邹燃等同。她所率领的娘子军作战较少,只在龚川一战上有所建树,但所获首级不多。不过她可也是帝国的男爵。自从曾伟回到乐浪府以后,所有人都改变了对他“兔子曲长”的看法,反而把他当成了知进退、懂战术的英雄。再加上菱悦的丈夫就是帝国政务院礼部侍郎,跟曾伟的父亲算是同僚,所以两人才有这么多话题聊。

    邹燃看曾伟谈兴正浓的样子,不忍打扰,只好掉转马头往自己队伍里前进。他这样来来回回跑,其实已经算打扰队伍行军,所以很快就被队伍中段的平阳公主看见。

    平阳公主骑在战马上,看着邹燃来来回回地跑着,顿时觉得奇怪,就唤住了他:“邹燃,你干什么?”

    邹燃赶紧停下,呐呐地道:“报告将军,我,我……我是一个山里的娃,这快到帝都了,想多知道一点关于帝都的事,所以想找人问问!”

    邹燃最后决定还是实话实说。反正他是从嘎村出来的农民,这点谁都知道,他想多了解点东西也属正常。

    平阳公主点点头,刚毅的表情稍微有点缓和,道:“队伍正在行军,不许擅自离开岗位,你先回到位置上,晚上扎营的时候我让秋香去给你讲解!”

    邹燃立即挺胸行礼:“是。谢谢将军!”说完立即回到了自己的队伍里。

    平阳公主英气的柳眉间闪过一丝无奈的笑容,对于邹燃这种求知欲,她有些喜欢但又觉得无奈。

    ※※※※※※※※※※※※※※※※※※※※※一辆马车从队伍后面慢慢赶了上来,和平阳公主并驱时,马车撩开车帘,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秀宁啊,那个叫邹燃的小伙子跑来跑去做什么?”

    平阳公主笑了笑,俯身道:“启禀崔帅,他快到帝都了,有些紧张,想找人聊天呢!”

    崔凯呵呵一笑,道:“嗯,求学好进,是个可塑之才。听说,那首《战行歌》也是他写的?”

    《战行歌》就是邹燃剽窃来的“醉卧沙场君莫笑”,秋香给它取了这个名字。

    平阳公主点头道:“是的,崔帅。”

    崔凯更加满意点抚须道:“年纪轻轻能有如此文采,战术行止又如此果断,的确了得。秀宁啊,你可是捡到宝了!”

    平阳公主显然也对邹燃很满意,毕竟是她发现了邹燃这个人才,而且大力提拔他。不过对于老元帅的赞誉,她还是恭谨内敛地道:“崔帅过奖了,我替他谢过崔帅!”

    崔凯摇着手道:“我说的都是真心话。这个年轻人,我看着顺眼……秀宁啊,此次出征,咱们禁卫军算是丢脸丢到家啦!第一旗彻底打残不说,歼敌数量还没有后来的飞骑军多。我看这次回去,即使军部不提,枢密院、政务院和行政院那帮官僚也肯定会拿禁卫军问罪,毕竟阴河城堡失陷一事需要有人负责……你,要做好准备啊!”

    提起这事,平阳公主的脸色就是一沉。她何尝没有想过这件事。此次战役,羽林九卫被匈奴人牵着鼻子走,若是羽林九卫找到了匈奴人主力并与之决战也就罢了,可问题的关键是他们一直追到了西边的大月州都没有找到匈奴的骁骑军主力。最后阴河城堡还失陷了。可以说大汉帝国丢脸实在丢大了。

    既然丢了脸,肯定就需要有人来承担责任。禁卫军出战不利,损兵折将不说,所获得的首级还没有飞骑军多,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说辞。帝国那些只会相互推诿的官员们肯定会拿这件事大做文章,把所有责任都推到禁卫军身上。

    崔凯元帅是三朝元老,他的地位不可动摇。即使蓟县大败,责任也不全在他一个人身上,禁卫军的软弱是有目共睹。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平阳公主自己。

    禁卫军第一旗原本有十个部,结果呢,就她一个部将得以幸存,其他九个部将全都战死。那些官僚当然不会去拿死人做文章,只好瞄准她这个还活着的部将了!

    “谢元帅提点,希望元帅有以教我!”平阳公主诚恳地低下头,对崔凯道。

    崔凯幽幽叹口气,忽然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何以教?无非是避实就虚罢了。兵法之道,莫过于此。秀宁啊,我与令尊乃是忘年交,等交卸了兵符印信,我与你去一趟太原府祭拜一下他吧!”

    平阳公主显然愣了一下,半晌才从嘴里缓缓道:“是,崔帅!”

    崔凯元帅的话虽然有些不着边际,但平阳公主何等聪慧,一点就透。他这是让自己主动承担下责任,反正依靠那些战功,她也罪不至死,大不了就不带兵了而已。崔凯元帅说要和她一起去太原祭拜唐公李渊也正是这么个意思。

    只是可惜了邹燃这些出色的禁卫军曲长。一旦自己罪名落实,那禁卫军重新改组或者整编都势在必行,新任将官是肯定会将他们调离禁卫军,以方便自己指挥。他们被调离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地方守备部队,或者是地方羽林卫。

    想到这里,平阳公主就是一阵长长的叹息。

    这时,他看见自己妹妹李珊兴致冲冲地从前面跑了过来,对她道:“将军,抵达雒阳城了!”

    李珊的确有资格高兴。因为她也获得了男爵爵位。获得爵位,在大汉帝国就代表已经是一个贵族,而且有了一百户的食邑,她的母亲也不用再过那种清苦的日子。虽然离她封侯败将的日子还远,但最起码已经有了盼头。

    看着李珊那兴奋的模样,平阳公主真的很不忍心告诉她自己即将离任,她想成为将军的梦想也即将遥远的事实!

    “哦,好,全军前往西山军营!”平阳公主压抑住自己的感情,平淡地道。

    李珊奇道:“将军,我们不入城吗?”

    在李珊等人看来,自己斩杀了这么多白甲兵,其实是有功之人。有功之人当然要大张旗鼓的入城,以示炫耀。但平阳公主知道,这点功绩仅仅只能保住禁卫军不被解散而已。想要朝廷大肆宣传是不可能的。毕竟皇帝最想要的结果并不是斩获多少多少匈奴白甲兵,而是整个匈奴人的崩溃!在没有完成这个目标之前,多少的斩获都不会得到朝堂上那些官僚们的认同的!

    “不入城,去西山军营!”平阳公主说完这句话不敢再看自己的妹妹,而是策马离开。

    李珊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过还是乖乖的去传令了。

    ※※※※※※※※※※※※※※※※※※※※※雒阳城,占地九百九十九平方汉里,城高十九丈,周长上千里。城上可供九骑并跑,宽敞无比。每隔一里便有碉楼一座,斗楼一间。城上的垛口每隔九步便有一台床弩,射程可达四百步,三百步之内人畜皆死,无可防御。雒阳共有九个城门,每个城门都可供十九骑并行。

    这绝对是世界上最难攻克的城池之一。

    更可怕的是,雒阳城共有居民一百多万户,近七百万人口。这绝对是世界之最!要知道,世界第二大城罗马,其人口也不过三百万。雒阳竟然比它足足多了一倍。

    至于里面的情况,邹燃无从揣测。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入城,而是沿着城墙向西而行,径自前往雒阳城西的一座拱卫城---西山军营。邹燃只来得及向雒阳城投去一瞥。

    那如山伟岸的城墙,在落日的余晖中散发着一种古老帝国所拥有的雍容和威严。

    但在这落寞的夕阳画卷下,不知怎么,邹燃却闻到了一丝陈旧的气息!

    虽然还没有腐烂,但那股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沉闷却让邹燃心里猛然一沉,乐浪府中的歌舞升平和乐浪府城外的饿殍遍野立即浮现在他眼前!

    难道,这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么?

    ※※※※※※※※※※※※※※※※※※※※※西山军营说是一座军营,但其实是一座城池,又叫西山卫城,面积差不多和孔泉县一个大小。西山卫城的主要职能是拱卫京都雒阳。从汉圣祖开始,西山卫城就是禁卫军的驻地。在这个城池里,住的都是禁卫军军士,也包括禁卫军的家眷。

    这点邹燃觉得很合理。因为禁卫军大都是贵族子弟十八岁以后混吃等死的地方,他们也是要娶妻生子的,军队供给他们吃食,还给他们分配房子,的确不错。

    西山卫城一共驻扎着禁卫军四个旗。军士和家属加起来差不多有七万人。

    西山卫城的西边是秦岭的支脉,莽莽的原始丛林,军营就立在这里。

    城西有一排排两层的房屋,楼上住人,楼下是休息区。每栋楼住十个人,也就是一伙。当然,如果有家眷的可以在休息日的时候住在城东。

    城东是军属住的地方。那里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城市,酒肆、茶舍、饭馆、商铺、赌场无所不有。甚至还有几栋雅致的青楼。

    城北是马场,城南是训练场。

    这么说吧,禁卫军在这里的待遇简直比现代的美军士兵还要好。美军士兵除了一年中固定的休假外还没有一个星期放两天假呢,可这个时代的禁卫军就有。他们不但有休假,而且平时的练时间也比较短,军饷还足额发放,粮饷又不用心,每个月定时会有军部的人押送过来囤积在城北的马场。

    邹燃刚一进城的时候都分不出这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军营。因为道路两边林林总总的酒楼商铺,入夜依然灯火通明,街上行人如织,而且大部分都是穿着圆光铠的禁卫军士卒。他们进城时是骑着马的,马蹄铁击打在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滴滴嗒嗒!

    按理说军队出征归来,这些路边的禁卫军士卒不欢迎也就算了,最起码应该肃静一下,立正行礼,保持最基本的礼貌吧?

    但是没有!他们只是很随意地站在边上,让开一条路,拿一种看傻瓜的眼神看着他们。只有看见平阳公主旗帜的时候会稍稍抬起右臂横在胸前,然后很快地放下。

    邹燃甚至看见好几个士卒搭在几个美艳少女的肩上,连横胸礼都懒得做,远远看见平阳公主的旗帜就装作没看见,搂着姑娘进了身后的店铺。

    等快要进入城西军营时,邹燃还看见有一个禁卫军士卒喝的酩酊大醉,伸手去调戏路边的姑娘,结果被人家甩了一个耳光后还恬不知耻地凑上去说笑着什么,从怀里掏出几个金币塞到姑娘手里,然后两人钻进了路边的小巷中……

    这就是当年圣祖皇帝一手建立的禁卫军?

    这就是号称帝国精锐的禁卫部队?

    这就是全帝国军饷拿得最多,待遇最好的军队?

    邹燃算是彻底失望了。说他们是兵痞都是在侮辱“士兵”这个称呼。他们压根就是一群无赖、流氓、地痞!

    刘全就在邹燃旁边,看见邹燃眼中透露出的愤怒,他轻轻一笑道:“别生气,这就是禁卫军!你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殿下在蓟县会大败了吧?”

    赵毅也并排走在一起,道:“我们第一旗这些还算好的,都是前年刚入伍的新兵,还算有些锐气,所以殿下才会带第一旗出征。至于第二、第三、第四旗,呵呵,早就被这歌舞升平的盛世腐化到骨子里了!”

    韩世忠跟在邹燃身后,冷漠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鄙视笑意。

    曾二牛则满脸通红地看着街角进进出出的姑娘---她们穿的太少了,在这隆冬时节,这些姑娘竟然只穿了一件淡薄的白色绸衣,路边店铺隐约朦胧的灯光下,显得更加神秘和飘渺!

    邹燃深深吸了一口气,不再说话,一夹马腹,快速冲进了城西军营。

    (ps:写了这么久,也应该求一求票了。大伙看着若是还行,就给投几张呗?!在下谢过了!)

    帝国飘摇之卷 【第二十八章 官制】

    城西的军营和城东的繁华区仅有一道两米高的砖墙相隔。城东的丝竹之声常常在响到半夜依旧不会停止。

    禁卫军第一旗的驻地在城西的东北角上,正好和灯红酒绿的城东仅有一墙之隔。这是有传统的,只要新兵来了,大部分都是住在这里。据老兵说是要让新人多感受一下盛世的华丽景象。但刘全说,这是老兵晚上潇洒过后,白天回营休息时不想被城东的声音吵到。

    禁卫军第一旗原本有一万人,这里的房屋也是供一万人居住的。但如今回城的不过四千余人,很多房屋都空荡荡的。平阳公主下令还是以伙为单位入住。这就导致很多房屋空着,或者有些楼里只住着一个或者两个人。

    房间倒是有军营的样子,楼上的房间都是一溜通铺,十个床位,曲长可以有单独的床位,一般在窗前。通铺的对面是整齐摆放的桌椅。

    邹燃和刘全、赵毅、韩世忠、曾二牛共睡一个屋。第一曲一共有十个小楼,但其他九个小楼都是空着的。没办法,第一曲到现在就算加上李珊也只有六个人。

    当然,李珊是不可能和他们睡一起的,她有自己的房间,独立的小楼。不过今晚她被平阳公主找去了。

    到了夜里亥时两刻,也就是现代十点钟左右的时候军营就必须熄灯。邹燃发现其他旗驻地的灯火就没亮过,不由问道:“其他旗的驻地里到底有没有人?”

    刘全道:“当然有人。一个伙一般会留下五个人,其他五个人放假。反正我进禁卫军两年了,就没见过其他旗满员过!”

    “那他们会不会把家眷或者别的人带进军营?”邹燃显然对禁卫军的纪律很是怀疑。

    刘全道:“这倒不会。军营里禁止携带家眷或者闲杂人等进入,一经发现轻则开除,重则砍头。刑罚很重,一般没人去冒险……再说了,他们也没必要这么做。禁卫军请假很随意,只要你讲得出原因,都可以放假。在城东潇洒还不比冒险带人进来强么?!”

    听的出来,刘全对禁卫军如今的腐败情况也是颇为不满的。话语里充满了对西山卫城禁卫军的讽刺。

    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更加坚定了邹燃要去参加羽林九卫的想法。不过他对考试的问题很朦胧,不太清楚,于是就问赵毅。

    “赵毅,参加羽林九卫有什么要求没有啊?”

    赵毅已经有些困意,白天跟那么多女人聊天,现在不困才怪呢。他迷迷糊糊地道:“有啊,看你想以什么身份进入羽林九卫啊!如果你以禁卫军曲长的身份,那就去找将军申请调职,不过羽林九卫一般不收禁卫军的人。还有一种就是辞去军职,以平民身份去考羽林军校,这个比较难……”说着,赵毅的鼾声也慢慢起来了。

    邹燃正听的起劲,发现他已经睡着,无奈之下又不好去打扰他,只好也和衣睡下。

    第二天,邹燃是被军号声吵醒的。他赶紧起床穿衣,速度极快。刘全、赵毅、韩世忠、曾二牛也应声而起,不到两分钟就全部搞定,拿上武器铠甲快速跑到楼下的集合场集合。

    这个角落是禁卫军第一旗的集合地。邹燃发现其他旗的驻地甚至没有这样的起床集合。

    集合完毕之后就以曲为单位自由训练。邹燃看见,这次起床集合中并没有娘子军,后来刘全告诉他,娘子军不是禁卫军,她们是唐公家的私军,是不需要集合的!

    第一旗刚刚参战归来,按照正常来说,上级领导应该来鼓励一下什么的。但邹燃发现,在集合过程中,平阳公主甚至没有露面。反倒是一个戴着鹤形剑章的仆射将在队伍前面对大家喊了几句话,无非是努力训练,报效帝国之类的话,接着就解散了。

    “哎,那个人谁啊?”邹燃忍不住指着那个瘦高个问刘全。

    刘全道:“那个是禁卫军军官处处长杨少霆。专门负责禁卫军的军纪问题。若不是有他在,估计禁卫军早就乌烟瘴气了!”

    这个杨少霆简单说了几句之后就解散了。邹燃甚至都没看见第一旗的旗主。

    自由训练说的好听,但实际上就是自由活动。特别对于现在连部将都没有的第一旗来说更是如此。很多编制都打残了,很多曲甚至连曲长都没有。怎么练?所以大部分人都回了房间继续睡回笼觉。连邹燃看了看自己手下仅有的四个人,也只能无奈地挥手回到小楼。

    刘全这才告诉邹燃,禁卫军四个旗其实没有旗主,只有军官处处长。在营地的时候,全军都归军官处管。军官处只有管理权,没有指挥权。一旦要作战,军部会指派一个人过来担任旗主或者是军团主帅。益公崔凯就是这种情况。平常的训练都是由部将自己负责。但现在的第一旗,部将全部战死,只剩下一个平阳公主,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训练。

    邹燃就觉得奇怪,平阳公主去哪儿了?不但她,连李珊也不见了。

    “没准是进雒阳论功行赏了吧?”韩世忠乐的清闲,军靴都没脱就躺到了床上,翘着二郎腿悠哉地道。

    邹燃摇头:“不像。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咱们第一旗自从作战回来没有庆功和嘉奖不说,连个像样的欢迎仪式都没有,这不像是要论功行赏的样子。”

    被邹燃这么一说,刘全忽然跳起来道:“对,我也老觉得怪怪的。第一旗损失了那么多部将和曲将,早在乐浪府的时候就应该重新整顿,不管是委派也好,升调也好,最起码要把架子重新搭起来,不然第一旗根本无法继续作战。

    可你们看,直到今天第一旗当初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这就很不对劲啊!不行,我要回家一趟,探探风声去!曲长,你得准我假!”

    邹燃知道刘全的父亲是镇国公,虽然他不是世子,还还算有点人脉关系在。反正禁卫军管理的这么松,也就没有反对。

    这件事一时半会儿也每个消息,于是邹燃又继续关心起加入羽林九卫的事情,缠着赵毅仔细再给说说。赵毅也就仔细对他说道说道。

    仅以帝国老州子民来说,年满八岁就必须送到最近的学堂进行小学学习,为期五年。这五年小学是国家强制的,每个人每年只需要缴纳两个铜币。即使要饭的乞丐也能供得起子女上小学。

    小学毕业之后,视各人情况而定,可以选择回家,也可以选择继续读中学。但中学就不是免费的了,每个学生一年需要两个银币。这个价格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比较高。中学也是五年。中学毕业之后就算是成年人了。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要去服兵役。但有一点可以不用去,那就是参加大考,成为大学生。

    大考类似于现代的高考。大考成绩通过可以就读帝国的最高级别教育机构---大学。全国拥有很多大学,最出名的当然是位于雒阳的帝国中央大学!

    大学为期四年,毕业之后就可以选择是入仕还是入伍,又或者是经商。都可以由自己选择。如果有大学生毕业后想要入伍,那就要去考帝国的三大军校。他们去参加军校考试可以不用考文试。

    帝国军校一共只有三所,分别是大汉帝国禁卫军校、大汉帝国羽林军校、大汉帝国军官学校。其中最有名的是羽林军校。因为从羽林军校毕业出来就能获得校尉军衔。帝国最强的羽林九卫每年都会从羽林军校挑选大批军官。

    当然,如果平民只要年满十八岁也可以考军校。但如果不是大学生,就必须参加文试。文试过关之后就要参加武试过关才能成为军校的一份子。

    军校分骑军系、步军系、参谋系三大系。此外还细分很多类别,比如骑军系还分为重骑、轻骑、游骑三种。步军系又细分为重甲士、轻甲士、陷阵士、跳荡士、海军士、后勤兵等等。参谋系细分为战略、战术、后勤、器械、绘图等等。

    禁卫军校如今大都是贵族学校,很少平民会去考。帝国军官学校大都是大学生们的首选。而羽林军校则相对平衡,它有公平的招收学员,只要文试和武试过关,皆可进入。毕业之后要直接上前线,所以非常严格。

    “那邹燃和俺怎么就参加禁卫军了?他还当了军官呢!”韩世忠也在一旁听着,大咧咧地对赵毅道。话语里的嘲笑意味很明显。

    赵毅听见他好像看不起军校,顿时不满起来,涨红了脸道:“那也是有特例的。这几年帝国接连旱灾和水灾,东西部一般的郡县都糟了灾,帝国的很多政策自然无法有效的贯彻。将军会在乐浪郡破例招你们这也是无奈之举!”

    邹燃不去和赵毅争辩这些,只是奇怪地问道:“你怎么这么清楚这些啊?”

    赵毅道:“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本来想去考羽林军校的。”

    “那怎么进了禁卫军了?”韩世忠问道。

    赵毅脸颊一红,有些尴尬地道:“呵呵,我没想到羽林军校的武试那么严格,没考上。后来我娘担心我身无长技,到了外面会吃苦,就央求着我爹把我弄进了禁卫军!”

    邹燃奇道:“羽林军校武试有多严格?”

    说起这个,赵毅更加不好意思了,他道:“其实,如果现在再让我考一次,肯定能过关!唉,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看赵毅这么坚持的样子,邹燃虽然很想了解,但也实在不好意思再问。

    不过听了这些之后,邹燃更加迫切地想去参加羽林九卫了。禁卫军已经腐朽,要拯救这个帝国,不让匈奴人再残害大汉子民就必须加入羽林九卫。想起邝启峰和华文天,邹燃心里就像有一团火在烧!还有乐浪府的那些百姓……

    想起乐浪府,邹燃忽然想起一个萦绕在他脑海里很久的问题,于是立即问道:“对了,赵毅,听刘全说你大学读的是历史系,我想问问咱们大汉的官制是怎样的?月俸又如何?”

    说起这个赵毅更加侃侃而谈。

    事实上,大汉帝国的官制是从汉圣祖时期开始大规模改变的。高祖立国之初,继承的是大秦的官制。后来汉圣祖改制,将帝国的官制变为内阁制。

    帝国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和内阁手中。最高的权力机构是内阁。

    内阁以下分为:行政院,检察院和枢密院。

    行政院设丞相,执掌百官行政;检察院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全国官员和治安问题;枢密院设太尉,专司军事。同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人还是内阁的大学士,他们三人组成内阁。他们在内阁还有另一个称呼,内阁首辅、次辅、俊辅。

    此为一品大员。领两份月俸。一份是内阁的,每月380金币;一份是各院的,每月也是380金币。

    行政院以下分为尚书、侍郎两个职位,设有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工部。检察院以下也分为检察长,检察侍郎两个职位,设有风闻处、盗摄处、缉拿处,后来又增设报纸处,专司掌管全国各地的报纸发行。枢密院设参将、参谋两个职位,设有军官处、监察处、间谍处,后来增设特工处,专司掌管对内对外的一切情报侦查。

    此三院的尚书、检察长、参将是二品上官,月俸320金币。侍郎、参谋是三品上官,月俸280金币。

    全国各地的州郡,内部结构和这个类似。郡守、郡丞、郡尉构成郡府的三驾马车。郡守管一郡的行政,郡丞主管检察和治安,郡尉专司兵事,此为四品郡官,月俸220金币。

    县里也一样,分为县令、县丞、县尉。此为五品县官,月俸180金币。

    再往下细分就是镇、亭、村了。月俸最低也在30金币以上。

    可以说,帝国的俸禄是极其优厚的。只要当官,一般不会发生一贫如洗两袖清风的状况。哪怕是当嘎村的村长,一个月也会有30金币的俸禄。

    “那,经常听你们说的军部是怎么回事?”邹燃奇怪地问道。在刚才赵毅的介绍中好像并没有提到军部这个部门。

    “军部是汉烈帝在位时单独设立的一个军事机构。专门掌管对外征战。只有军队出征了,军部才会成立,人选由帝国枢密院的参将和参谋组成,人数由十人到二十人不等,主要作用是分析和策划,其实就都是做给皇帝看,让皇帝不会觉得自己对放出去的军队毫无所知!”赵毅解释道。

    “那评定军功是谁在评?”韩世忠忽然从床上坐了起来。他问了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赵毅笑道:“军功是由部将上报给旗主,旗主再上报到军官处,军官处经过评定后会拿出大致意见再交到枢密院给太尉审核,太尉审核完毕后交到内阁,最后由皇帝批红生效。如此层层申报,程序很严格的。”

    程序严格,也就代表处理时间会变慢。不过这个构成倒是非常合理,很有点类似现代政府架构的感觉了。而且行政院、检察院和枢密院三院并立就能达到相互制衡,的确很不错。唯一让邹燃感到不安的就是那个军部。这军部很有点当年满清军机处的感觉,这可不是好兆头,很可能会导致集权严重的局面出现。

    “内阁对皇帝的旨意有否决权吗?”邹燃忽然问道。一开始的时候邹燃还对赵毅直接叫“皇帝”有些不习惯,他觉得应该叫皇上,或者陛下才比较正式和尊重。后来发现其实“皇帝”才是真正正统的称呼,皇上或者陛下只有面君的时候才会用到。

    “有!”赵毅干脆地回答,“皇帝的旨意必须得到内阁的蓝批才能生效。同样,内阁的中旨也必须得到皇帝的批红才能产生效力。这是汉圣祖规定的!”

    邹燃松口气,如果内阁对皇权有所制约这样才能起到平衡作用。不过接下来赵毅的话又让他的心莫名地提起来。

    “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军队。汉圣祖规定,全国的军队只有一个统帅,那就是皇帝!军队的指挥权由皇帝一人掌握!内阁只能申请调兵,不能直接调动军队!

    比如三十年前,大月州曾经受匈奴人蛊惑反叛帝国,当时的汉乐帝主张以抚为主,剿为辅,不肯用兵。当时的内阁首辅刘敬全上了两次请求出兵的申请都被皇帝拒绝。结果叛军越闹越大,最后还是内阁三位大员集体请求皇帝发兵,汉乐帝这才出动三支羽林军团平定了大月州的叛乱!”

    邹燃理解,这是为了防止官员和将军勾结起来造反,他又问:“羽林守军也是这样吗?”

    “是的。太尉虽然掌管全国兵事,但大多数也只是负责军事情报的搜集和整理,一旦出事,还是需要皇帝下令才能调动军队!”

    邹燃蹙眉,这好像就有点不近人情了。毕竟这个时代可不像现代,通讯和交通都不是很发达,万一有个什么紧急情况,比如皇帝病危,不能下令,那该怎么办?

    当然,这个疑问他是没有问出来的,要是被别人知道自己现在在咒皇帝病危,那就很不好了!

    这时,沉默了半天的曾二牛说话了。

    “曲长,你们叨咕了大半天,俺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啥时候吃饭啊?俺饿了!”

    听了这话,所有人不由失笑。

    韩世忠跳下床,拍了拍憨厚的二牛肩膀一下道:“对,俺也有些饿了,走吃饭去!”

    “哎!”曾二牛欢天喜地地下床。邹燃和赵毅也跟在身后,到了楼下,曾二牛忽然回头对邹燃道:“曲长,俺们的军饷和赏赐啥时候发啊?”

    一说到这个问题,韩世忠也转过头来。

    上次作战,曾二牛也被分到一颗匈奴白甲兵的首级功勋,这样算下来他已经是校兵,又是帝国男爵,另外还有一百钱的赏赐。这个一百钱不是金币,而是一百枚铜币。但对于曾二牛来说也不少了。

    说到这个,邹燃只能苦笑道:“你看我整天跟你们混在一起,我哪打听消息去啊?还是等刘全回来问问他吧!哎,对了,赵毅,咱们的军饷是多少啊?”

    赵毅道:“咱们禁卫军的军饷是全军最高的。都兵每月5金币,校兵每月10金币,尉兵每月20金币。骑都尉每月50金币,骑校尉每月100金币。仆射将每月200金币,执金吾每月400金币,已经超过了一品大员,骁骑将是每月420金币,元帅每月500金币。除此之外,曲长以上军官每月还有10到100不等的津贴补助。”

    邹燃一听不由就喜笑颜开起来。大汉帝国的消费水平控制的这么低,但是军人的工资却这么高,这不是摆明鼓励人家当兵么?!只要当上执金吾,竟然拿得比朝廷一品大员还要多,这简直太棒了!

    不过后来邹燃才知道,不但军官有津贴补助,人家文官也有,而且津贴的幅度比军队要大,不然怎么平衡军政系统的稳定啊?!反正总体来说,帝国实行的是高薪养廉政策。不过效果嘛……邹燃还不能作出评断。

    西山卫城的食堂是没五个曲共用一个。就建在集合场后面的排房里。走过集合场边上的一排柳树就到了。

    他们到的时候才巳时三刻,军队里供饭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午时正到午时三刻,来早没有,过期不候。

    他们来早了,只好在长方形的餐桌上等。

    这个食堂很大,可容纳六百人左右一起用餐。一排排长方形的餐桌整整齐齐排列,整个食堂空旷旷的,除了最角落里有一群禁卫军士卒端着饭盆在等待外没有别人。邹燃和赵毅他们就坐在了门边的餐桌上等候。

    由此都可以看出禁卫军的纪律有多松散了。按照军规来说,饭点时间没到,那是不能来这里等候的。可看看,他们在这里坐下来也没人管。

    在他们右手方向的餐桌上,那群禁卫军大概有十几个人,大声呼喝喧哗不说,还有一个尖下巴的士卒摘下头盔放在桌上,随手从兜里拿出三两个金币丢了进去,往桌上一盖,大喝一声:“猜猜,里面有几个金币?猜中这些钱就是他的,猜不中就要按头?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