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千年汉帝国 > 千年汉帝国第4部分阅读

千年汉帝国第4部分阅读

    排行进,还有点窄,一人单骑倒是可以顺利通过。两侧山壁如刀斧削凿,非常陡峭。山壁上原本应该是有树木杂草的,但在这饥荒年月里,树叶树根都被人吃了,这山壁上的草木也不能幸免,现在都成光秃秃的树枝,又正逢深秋,所以看上去非常衰败。

    这地形若是前面有人把路一封,然后往这小道里丢一把火,那可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啊!

    “此乃一线天!天下大旱之后三个月,乐浪郡地龙翻身导致孔泉山山体裂开……一线天里有一汪泉水,我也是一次经过才发现这条小道的。”韩世忠拨开草丛往里钻道,“里面的路很直很平坦,少有石块,所以纵马疾驰完全可以。”

    邝启峰仔细看了一下这里的地形,颇为担忧地道:“若是这里有伏兵……”

    韩世忠忽然不乐起来,细长的眼睛眯起冷声道:“邝伍长,你是不相信属下咯?”

    刘全在后阴阳怪气地道:“你一个新人,不相信你又待怎地?此地地势险峻,如果里面有埋伏,漫说我们只有三百人,就是再多十倍也是必死之局!”

    韩世忠的脸色忽然涨红起来,愤愤地道:“哼,你们爱走不走。老子还不伺候了!”说完一夹马腹就冲进了小道。

    看见刘全如此排斥新人,邹燃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毕竟他也是刚刚加入禁卫轻骑,没准韩世忠现在的情景就是自己往后的遭遇。同情心打起之下,邹燃大喊一声:“老韩,我相信你!”也跟在韩世忠身后冲了进去。邹燃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相信他,也许就冲他叫“韩世忠”吧!

    宋金刚沉默了一会儿,也无声地催马进入。其相信韩世忠的意思非常明显。不过宋金刚知道,与其说相信韩世忠还不如说他相信邹燃多一点。

    邝启峰颇为不满地看了刘全一眼,低声道:“邹燃也是新人,你这么说不是连他一块儿说了么?走吧!赶紧跟上!”

    刘全顿时也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小声道:“我,我其实没针对邹燃……我相信他!”

    赵毅和王通在小道口插了一根火把和做了个标记也跟了进去。

    一行七人缓缓开进小道。一路上众人小心戒备,刀出鞘,弩上弦,随时准备应战。

    邹燃和韩世忠并排而行,后面是宋金刚。

    “老韩,不要介意,刘全就是个大嘴巴,心地还是很好的!”邹燃道。

    韩世忠咧了咧嘴,无声地笑了笑:“没事,俺老韩习惯了!对了,邹兄弟,你刚才说你参加过流寇?”

    邹燃打量了一下这个小道,小道里不算阴暗,抬头正好可以看见漫天星辰在头顶汇成一条银河,星光点点,如此情况下这小道里竟然要比外面亮堂上许多。

    “对啊!昨天之前我跟那些流寇一样,为了一顿饭可以杀官造反!”邹燃无所谓地点点头,忽然又转头问:“老韩,你也参加过流寇吧?”

    韩世忠眼神一亮,嘿笑道:“不错,俺老韩当过流寇!”说着他忽然又压低声音,似乎怕被后面的宋金刚听见一般,道,“其实孔泉县城就是我们打下来的。后来方将军打回来,其他人都退出城了,就我躲在一个井里逃过一劫,出来就做了预备役,接着就混上了这身丘山铠!嘿嘿!”

    邹燃不由佩服这个韩世忠的命好。然后道:“老宋是个好汉子,你不用背着他!”

    韩世忠摇摇头:“不,邹兄弟。你才刚加入禁卫军,不了解他们这些公子哥的脾气……唉,算了!不说这个了!”

    小道很长,跟韩世忠说的那样,纵马疾驰需要十五分钟,像他们这样缓步走,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才能走出去。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戒心越来越少。沉重的开山刀已经放回刀鞘内,手里只抓着近战手弩。

    邹燃原本的那点担心也抛到九霄云外,和韩世忠攀谈起流寇的趣事和正规军队的制式装备来。没看出来,看上去有些憨厚的韩世忠讲起这个来竟然头头是道。

    大汉高祖皇帝立国之初就将大汉军队分为羽林卫和禁卫两种军队。到了圣祖皇帝时,更是将两种军队进行了更加细致和独立的划分。

    禁卫军就一支,常年驻守京畿之地,他们身上穿的都是圆光铠。圆光铠,又称板铠。是由数块磨圆打滑的甲胄组成,分别护住臂、胸、腹、腿四个主要部位。敌人的刀箭袭来时,因为甲胄是圆形的,有弧度,所以没有着力点,能够很好的起到防护作用。但如果遇上狼牙棒和大锤这种重击类武器就有些不好使了。不过禁卫军的圆光铠内层还有一套软甲,禁卫轻骑穿丝质软甲,禁卫重骑就穿铁制的锁子甲。锁子甲,是由许多铁锁片拴紧而成的一种铠甲,一般为上身铠甲,上能护肩臂,下至护膝。铁索片的大小和拇指指甲盖差不多,把诸多铁锁片密集拴紧在一起的锁子甲,对冷兵器有很强的防护能力。虽然有孔,却有“刀枪不入,箭矢不透”之功效。

    羽林卫又分为羽林边军和羽林守军。羽林边军就是驻守边境的羽林军队,穿的都是明光铠。羽林守军就是驻守全国各个城池的地方部队,穿的都是丘山铠。

    丘山铠完全抛弃了板甲和鱼鳞甲的式样,而是大量的使用了“锁甲”这样的甲胄,以等的软钢为主要质地这种软钢在坚硬程度比普通的钢片更坚硬,却还带有柔韧性。使得士卒穿戴之后,不会让身体变得僵硬臃肿,作战的时候不会限制个人身体的灵活性同时还能保证防护力。它是由一个一个细小的软钢片,如锁一样钉在一起,一环勾一环,在遇到正面重武器的砍杀时,可以将承受的力量通过那无数锁环瞬间分散出去。受力扩大,减低损伤。而同时因为紧紧的锁在一起,缝隙密集,对于弓箭这样尖锐的穿透性的狱也具有很强的防御力。

    明光铠是丘山铠的升级版。拥有更强的防御力和灵活性。更重要的是,与丘山铠相比,明光铠在胸背甲上有一椭圆形,称作护心镜的金属板。提高了胸部与背部的防御力。

    正是因为各种军队所穿的铠甲不同,所以一般看铠甲制式就可以知道是那支部队。

    “那就是说,羽林卫的铠甲其实要比禁卫军的好?”听完韩世忠的话,邹燃不禁问道。

    韩世忠嘿嘿一笑:“也不能这么说,各有所长罢了。羽林卫的明光铠和丘山铠比禁卫军的圆光铠要有更好的防护力这是真的,但有一点很重要,穿着圆光铠要比穿明光铠和丘山铠都更有身份!当兵,除了为那点军饷,更多的还不是图个面子嘛!穿着圆光铠才代表你是天子禁军,有面子嘞!”

    邹燃暗暗点头。

    韩世忠看邹燃听的认真,不由兴起,顺口就道:“除了羽林边军和羽林守军,其实还有一支军队,叫羽林暗卫!我告诉你……”

    这时,身后的宋金刚忽然冷声道:“你怎么知道羽林暗卫?这些可都属于军事机密!你是什么人?”

    他话音刚落,忽然“嗖”的一声,一支利箭从前方射来,直扑邹燃的面门!

    帝国飘摇之卷 【第九章 白甲兵】

    话说那支利箭直朝邹燃面门而来时,邹燃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忽然厉声喝问的宋金刚身上,丝毫没注意到来自前方的威胁。等他听见利箭划破空气带出的嘶嘶声时那箭已经射来。

    “完了……”

    邹燃此刻脑子里只有这一个念头。可就在这时,他身旁的韩世忠忽然对着他的战马用力踹了一脚,战马吃痛,迈开了步子发出一声哀鸣,利箭贴着邹燃的脸颊穿进了头盔里,幸好他戴的头盔过于宽大,所以利箭并没有射中耳朵,而是刺穿了头盔,稳稳地卡在耳边,发出“叮”一声脆响,直震得耳膜生疼。

    同时,一声凄厉的叫喊声从韩世忠嘴里发出:“敌袭!是白甲兵!!”

    在喊“敌袭”的那一刻,韩世忠已经揉身钻到了马腹位置,同时还摘下了挂在战马身侧的手弩,翻身就是三连发射出。弩箭叮叮叮都打在了山壁上。

    邹燃摔倒在地上,忽然传来一片叮叮当当的声响。宋金刚坐立于战马之上,手中的开山刀已经挥舞的密不透风,但还是有箭支在他的圆光铠之上!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圆光铠与明光铠的优劣了。在正面搏杀中,圆光铠可能不及明光铠那么具有防护力,但在对待箭支上却有更好的效果,圆形弧面能够卸去箭支的劲道!

    韩世忠的嘶吼声,邹燃发现已经至少有六支利箭射在了宋金刚的胸口、额头和面门上。幸好宋金刚话不多,一向都是把面罩放下的。所以都一一将利箭击飞!

    “嗬嗬嗬……哟哟哟……”

    数声野蛮的呼喝声在小道的前方响起,又是一片箭雨射来。邹燃不禁大骇,狂叫:“金刚,下马啊!”

    他看见在前方小道上,一匹战马横亘在小道中央,战马上却没有人,反倒是在战马后方有六个穿着银白色盔甲的骑士不断弯弓搭箭射向他们!

    这,就是匈奴的白甲兵?!

    匈奴白甲兵,身穿银白色盔甲,制式和汉军羽林卫的明光铠类似,但不同的是羽林卫的明光铠能够护住膝盖,但匈奴白甲兵只到腰间。他们头顶铁盔,盔上长尾红缨,背上斜插一杆色旗,战马身上也罩着棉甲,手上是一柄长柄挑刀。

    匈奴军体制模仿大汉帝国,分为王旗军和骁骑军。

    匈奴骁骑军分为守兵,步甲兵和马甲兵。普通的匈奴男子,从十岁开始接受训练,每三年考核一次,达到标准就是守兵,接着是步甲兵,然后升到马甲兵。马甲兵再往上就可以成为骑都尉,骑都尉往上就是骑校尉,到了骑校尉就相当于汉军中的部将,足可统领一千精兵。骑校尉再往上就是赞录达,汉人称之为统领。成为统领的就是一方军镇大员,相当于大汉帝国一旗旗主。

    王旗军是匈奴王的守护部队,人数不多,仅一万人,但都是从骁骑军中挑选出来的劲卒。王旗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叫铁血卫,都是至少拥有五年军龄,但没有达到三十五岁的精锐马甲兵。另一部就是白甲兵!

    白甲兵和铁血卫一样,也是从马甲兵中选出,而且都必须有五年军龄,不超过三十五岁的精壮军人。和铁血卫不同的是,铁血卫不着铁甲,类似于大汉帝国羽林卫中的陷阵士;但白甲兵着甲,而且都是上好的银白铁甲。

    白甲兵个个精于骑射,拥有百步穿杨的能力,所用的也是制作周期达三年之久的四石力弓!这种四石力弓,最强射程可以达到一百步,抛射更远。五十步内能够射穿明光铠的护心镜。他们手上的挑刀也是精铁打造,和开山刀的锋利度差不多。但挑刀比较长,在骑兵大规模冲锋时能够抡开了砍,力道很足。而且由于挑刀的锋刃部位有一个圆弧的拖口,所以在战斗中能够有效拖挂对手的身体,使的对手在战马上坐立不稳,从而跌下马背。

    宋金刚却咬牙死撑,死战不退。邹燃这才发现,宋金刚身后就是邝启峰和刘全,一旦他闪开,匈奴白甲兵的利箭就会射在他们身上!

    紧随其后的邝启峰和刘全已经冲了上来,拉开手弩嗖嗖嗖嗖就是四连发。这种近战手弩是禁卫轻骑的制式装备,六十步内能够击穿明光铠,跟四石力弓比起来好上许多。更大的优点就是这种手弩能够连发,每支手弩能够连发三矢!

    邝启峰和刘全陡然发现敌袭,能够在第一时间掏出手弩并且发射两枚暂留一枚,这已经是平时训练有素的精兵了!

    “啊!”韩世忠忽然发出一声惨叫。邹燃望去,却是韩世忠的肩胛中了一箭,一个白甲兵屹立在战马之后拉弓射中了韩世忠。

    邹燃头盔上还挂着一枚箭矢躺在地上,所以怎么看都像是个死人,反倒没有白甲兵光顾他。

    此处正好是小道中央,匈奴白甲兵将一匹战马横亘在路中央,有六个人站在战马之后做精准射击。而邹燃这边却是两人并行,一时间无法转身---其实也不能转身,一旦转身,匈奴白甲兵的利箭就能穿透圆光铠最薄弱的背甲了!

    此刻已经是有进无退的局面啦!

    这不是遭遇,而是伏击!

    邹燃脑子里忽然闪过这个念头。他看见匈奴白甲兵就站在离他们不过二十米的地方,一块凸出的山岩就横亘在原本笔直的小道上,显然是后来搬过来的石头。他们是有预谋的在这里等待邹燃他们走入陷阱!

    说起来话长,其实也就是三拨箭雨的时间,在短短一瞬之间,匈奴白甲兵已经射出了三枚箭矢,而邹燃这边却是两人倒下,只有宋金刚一人抽刀抵挡,其他四人被挡在了身后,根本放不开手脚。

    “哼!”

    宋金刚忽然发出一声闷哼。

    一滴鲜血洒在了邹燃的脸上。他悚然回头,一支利箭堪堪插进了宋金刚的左手手肘上---好准的箭!那个部位正是圆光铠手臂铠甲的链接处,匈奴白甲兵竟然能在这种仅依靠星光照明的环境里一箭射中,端是神射!

    而在这时,又是一拨箭雨袭来,邹燃和韩世忠原本受惊的战马立即轰然倒地,它们的眼睛里正插着一支贯脑长箭!

    韩世忠忽然一声发喊,从地上跳了起来,举刀大喝:“冲啊,不然我们全要死在这儿啦!”

    可是韩世忠才跑起来两步,一支利箭就射中了韩世忠的大腿,立即把他掼倒在地,“砰”一声,是韩世忠健硕的身体与大地相接触发出的!

    “跟他们拼了!”邹燃听见刘全大喊一声要往前冲,却被宋金刚挡住。

    宋金刚刀式稍缓,立即有四支箭矢如饿狼一样扑咬在他身上。

    “走,走啊!发响箭!”宋金刚忽然一夹马腹,坐下经过训练的战马忽然高高跃起,跳过邹燃和韩世忠倒地的马匹,然后冲向了匈奴白甲兵。

    “不要我白死啊!快走!!”

    一阵疾风掠过邹燃的面前,宋金刚如天神一般杀了过去。他清晰地听见白甲兵那边发出一阵马蚤动。然后就是铁器交接的刺耳摩擦声!

    邹燃心头好像被什么电了一下,原本有些麻木的身体一下恢复了知觉。一股熊熊燃烧的怒意在他怀里腾起。他跳了起来,抽出腰里的开山刀,嘴里发出一声没有任何意义的嘶吼,扑了上去!

    “啊!!!”

    宋金刚猛扑的身体很快倒下。他的战马刚刚迈开步子就被白甲兵精准地射中,所以宋金刚才扑过去不到十米就跌落战马。但他迅速从地上爬起来,抽出战刀大吼一声冲了上去。

    宋金刚又挨了两箭之后竟然冲到了那匹横亘在路中间的战马身前,他不停留,双手紧握开山刀,高举过顶,借着前冲的力气奋力一劈:“开!”

    硕大的马头竟然被他一刀给剁了下来!这批战马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哀鸣就轰然倒地!

    鲜血激荡间,两个凶悍的匈奴白甲兵已经抽刀扑了过来,锋利的挑刀砍在宋金刚的战甲上,呲出一团团火花!

    邹燃已经扑了上来,迎面看见一个白甲兵砍在宋金刚臂甲上的挑刀滑落在一边,他想也不想,一个箭步冲了上去,腰力一扭,锋利的开山刀在空气中划出一个半圆,砍在这名白甲兵的脖颈处!

    “唔……”

    这名白甲兵原本在攻击宋金刚,一刀劈下却被圆光铠的臂甲滑了一下,所以身体有些弯下前倾,正是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时候,却没想到从后面扑来的邹燃正好赶上,一刀砍在脖子上。他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就佝偻着身体倒下了。

    这时,白甲兵似乎疯狂了,他们丢弃四石力弓,纷纷抽出挑刀冲上来叮叮当当一阵乱砍。宋金刚占着膀大腰圆的便宜,始终挡在最前面,邹燃就在他的侧后,奋力架住一个白甲兵的挑刀劈砍。

    “狭路相逢勇者胜!跟他们拼啦!”邹燃忽然想起这么一句话,仰天大吼。

    在这狭窄的小道里对峙起来,显然禁卫军要占优势。因为禁卫军使用的是开山刀,刀身仅有七十厘米,腾挪空间相对充足,但是白甲兵的挑刀包括刀柄在内有一米六的长度,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很容易劈出去以后没等收回来就被人砍翻在地了。

    但不可否认,这些白甲兵都很凶悍。他们常常挨了一刀之后还要反击一下,哪怕是用拳头和牙齿。

    邹燃力劈一人后连续挡住两名白甲兵的四下狂砍,脚下顿时一软,往后倒地。宋金刚则一名白甲兵都没有杀死,反而因为身中数箭,在架开三把挑刀之后被一脚踹中腹心也倒在了地上。

    面对这个局面,邹燃已经准备闭目等死。

    忽然身后的马蹄声传来,刘全的鬼叫声连天:“邹燃,我们来救你!”

    “噗”一支弩箭射中一名挥刀要砍邹燃的白甲兵。邹燃不知道那里来的力气,扭身躲过白甲兵的劈砍,然后整个人跳起来用力撞向了那名受伤的敌人。

    邹燃的开山刀不知道丢哪里去了,随手就把头盔摘了下来,将头盔当大锤使,抡圆了往白甲兵脸上砸去。直砸的自己都鼻涕横流才作罢。

    白甲兵已经轰然退去,他们的战马就藏在巨石之后,所以跳了两下已经逃走。

    等刘全和邝启峰迫近时,白甲兵已经全数撤走。等他们再把手弩装好箭,仅剩的四名白甲兵早就跑没影了。

    邹燃无力地坐在地上,发现前来救他的是邝启峰和刘全,王通和赵毅却没有了踪影,想必是退出去通知平阳公主了。

    “邹燃,好样的!”邝启峰用力拍了一下邹燃的肩膀,邹燃这才醒悟过来,赶紧跳起来道:“快,看看金刚!”

    宋金刚没事,但已经昏厥了。半个身子都被鲜血染红,也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那匹无头战马的。身上中了六箭,若不是圆光铠够结实,而且里面还有一层丝质软甲他早就死了。韩世忠也身中两箭,肩胛一箭,大腿一箭,失去战斗力。

    此番苦战,七名禁卫骑兵对战六名白甲兵,两人重伤,无伤亡。白甲兵两名阵亡。而严格来说,这两个白甲兵竟然都是邹燃斩杀的!

    大功!

    帝国飘摇之卷 【第十章 骑都尉】

    “匈奴白甲兵?!”窦曲长脸色一下变得煞白。

    白甲兵的威名都快赶上羽林九卫在匈奴人眼中的杀神之名。一般来说,白甲兵是匈奴王的亲兵,相当于帝国的禁卫军。当然,人家的禁卫军可比大汉帝国的禁卫军要骁勇善战的多。

    汉元990年,先皇汉烈帝在位时,曾经出动了羽林九卫中的飞鹰卫、暴熊卫、猛虎卫三大军团北伐匈奴,结果在匈奴王庭所在乐丹城与匈奴的王旗军相遇。此役,以飞鹰卫折损一千四百余、暴熊卫伤亡三千六百余、猛虎卫几乎折损一半的代价,才换取了当时守卫乐丹城的白甲兵全军覆没。

    虽然这与当时猛虎卫要抵挡骁骑军的合围,没有直接参加对乐丹城的进攻有关,但白甲兵可以说以一己之力力扛了大汉帝国两大主力军团的围攻,而且最后的战损比达到了1比1!这种战斗力已经超出了帝国情报部门对白甲兵的战力估算!

    最后匈奴王在铁血卫的保护下突出重围,不久便病死在大漠。其子疏林格勒继任匈奴王位,重新组建了白甲兵。在这个时候,匈奴白甲兵的威名可以说已经震惊世界!

    大汉帝国的羽林九卫历来就被公认为世界最强军队之一,和罗马的公民军、阿拉伯的马克留木军团被誉为世界三大支柱。即使是罗马人和阿拉伯人都非常敬畏这支由汉圣祖创立的军队。但在乐丹城一战中,匈奴这个不被世界各国承认的游牧民族竟然和羽林九卫打成了平局。不论是谁都会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是大汉帝国变弱了,还是匈奴人变强了!?

    不管怎么说,白甲兵算是打出了名气。所以窦曲长一看见匆忙跑回的王通和赵毅禀报前面有白甲兵阻挡时,他才惊呼出声。

    “将军,匈奴白甲兵出现,那就说明匈奴王大军离此不远了!咱们,咱们撤吧?”窦曲长颇为担忧地道。

    没有人说窦曲长贪生怕死。甚至没有人这么想。在这里出现匈奴白甲兵,那就说明匈奴王不远了。这是基本常识。连华曲长也点头附和:“对啊将军,凭咱们这三百新兵无论如何也不是白甲兵的对手,刚才面对流寇就已经这样……”

    华曲长这话直说的身边所有禁卫军将士都面有羞愧。

    但平阳公主却迟迟没有说话。她反而松了一口气一般,面罩下的眼睛似天上星辰闪亮。

    她终于想明白自己刚才为何会觉得心神不安了。原来就是没有看见匈奴人!刚才在孔泉县城时韩世忠就报告有匈奴人相随,方将军也说北门有少量敌人,但是他们出城这么久却没有遇到一点阻挡,她当时就隐隐觉得不安。只是惯性思维让她把拥有两万饥民的流寇当成了最大对手,却忽略了仅有两百骑的匈奴人!

    “将军,不能撤啊!邝伍长他们还在跟白甲兵浴血搏杀!”王通单膝跪地叫道,“还请将军速速派兵救援!”

    赵毅也跪了下来恳求道:“将军,请速派援兵!”

    “胡闹!”窦曲长喝道,“前方已有白甲兵,而且地势如此险要,如何能救?快快退下!”

    平阳公主星目一闪,正要说话却听见前面传来马蹄声。

    “戒备!”华曲长大吼一声,已经抽出了手弩。

    “是我,将军!”刘全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

    不多时,两骑飞奔而来,战马上正是刘全,只见他单骑在马上,而另外一匹战马上却背负着浑身插着箭矢的宋金刚和韩世忠!

    平阳公主心下一惊,忙驱马上前问道:“就剩你一人了吗?其他人呢?”

    王通和赵毅赶紧上前把宋金刚和韩世忠抬下马,只听韩世忠骂骂咧咧地道:“妈的,颠死老子了!”

    王通喜道:“将军,宋金刚重伤昏迷,韩世忠负伤。”

    窦曲长一看这状况赶紧道:“将军,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出去七人回来三个,还两个负伤,这仗打不得了!”

    平阳公主没说话,而是盯着刘全。刘全赶紧大声道:“启禀将军,我等奉命为全军探路,在一线天遭遇匈奴白甲兵六名,经过苦战,老宋和老韩负伤,但已击退敌白甲兵,并斩首两级!邝伍长带着邹燃驻守一线天,属下刘全特来复命!”

    说着,刘全从马后提出两颗尤带血迹的人头丢在平阳公主马前,胸脯挺的高高的,眼神里充满了自豪。

    全军大哗。

    窦曲长和华曲长看向刘全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这绝对不是作伪,看刘全圆光铠上犹存的血迹就能想象的出刚才的苦战有多凶险。

    “好!”平阳公主忽然如男儿般放声大笑起来,豪爽不让须眉。“以五人击退敌六人,还能斩首两级,自己却无一人阵亡,真乃猛士也!刘全,速速通知邝伍长和邹燃,立即退回来,我们撤回孔泉县城!”

    “啊?”刘全纳闷,“将军,我们打赢了为什么还要撤?”

    王通和赵毅也纳闷地看着平阳公主。但平阳公主却不多话,冷冷丢下一句:“听命行事!”

    “是!”

    所有人轰然应诺。窦曲长巴不得赶紧回去,于是立即整队,全军后撤。华曲长则是看了已经变得垂头丧气的刘全一眼,捡起地上的两颗首级也跟着队伍后撤。

    王通和赵毅带着负伤的宋金刚和韩世忠跟随大队走,刘全心情郁闷地去通知邝启峰和邹燃。

    “将军下令撤回孔泉县城是对的!”在回去的路上,邹燃对刘全道。

    “为什么?我们打赢了啊,全军通过一线天就是了!”刘全愤愤不平。

    “因为已经打草惊蛇了。我们出击一线天,目的就是要打流寇一个出其不意。现在匈奴人都已经派人在一线天守候,那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防备。这个情况下全军没有必要再冒险通过一线天。再说了,逃走的那四个白甲兵肯定会带更多人过来,你觉得在那种地形下我们有胜算吗?”邹燃耐心地解释道。

    刘全承认邹燃说的有理,但是心里还是觉得颇为可惜。辩驳道:“刚才我们还不是不利,但最后还是我们赢了。”

    “别争了!”邝启峰道,“刚才我们是占了便宜。若不是金刚勇猛,邹燃机灵,咱们可能全都要死在那儿……别说那么多了,赶紧赶上大队才是真的!”

    三人赶紧牵着马跑了起来。没办法,战马只有一匹,他们三人谁坐都不合适,只好牵着马跑了。

    “对了,老宋以前是不是当过兵,打过仗?”邹燃忽然问。

    邝启峰点点头:“嗯,金刚五年前跟他母亲去安河牧场见他外公。没想到那一年正好匈奴人南下侵略,第一站就是那里。结果他舅舅一家,还有陪他母亲一起被匈奴杀害了!可怜阁老临老还要承受丧子之痛。也正是因为这个,今上颁布红色讨伐令的时候,阁老才力主赞同,使得红色讨伐令获得内阁通过。”

    “嗯?”一番话说的邹燃有些云山雾罩。宋金刚不是直隶郡郡守的公子么?怎么又跟什么阁老扯上关系了?还有,听邝启峰的意思,这个大汉帝国还有内阁,好像权力不小,能够限制皇权?

    “看来自己该找个机会好好补一补这个时代的常识了!”邹燃暗暗道。

    ※ ※※※※※※※※※※※※※※※※※※※回到孔泉县城已经是黎明时分。

    此时邹燃发现,流寇竟然没有再攻城了!不但没有继续攻城,而且已经完全撤退!

    城中的羽林守军派出斥候侦查,范围扩大到周边三十里,流寇已经四散,连匈奴人白甲兵也不知所踪。

    城中军民自然欢欣鼓舞。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禁卫军出城夜战,打败了匈奴白甲兵,这帮饥饿冲昏头竟然和匈奴人勾结的流寇才会四散奔逃。

    邹燃和邝启峰、刘全是最后进城的。进城时周围都是百姓拿一种敬佩和感激的眼神望着他们。还有几个系着围裙的妇女冲过来给他们怀里一人塞了张烙饼。几个年轻的姑娘更是拿着粗瓷碗给他们倒了杯水递到眼前。

    乡亲们的热情让刘全的胸脯挺的高高的,倍儿精神地接受着乡亲们发自内心的欢迎。邝启峰和邹燃也是一路作揖地走回西门马场。

    西门马场现在是军营,到了门口,守在门口的两个禁卫军非常开心地冲他们喊了一句:“好样的!”

    刘全跟他们认识,鼻孔朝天地道:“呵呵,老赵、小葛,服了吧?”

    那个叫小葛的禁卫军朝刘全呵呵一乐,翘起大拇指:“服了刘哥,真有你们的!”

    老赵也冲他们翘拇指,道:“快进去吧!对了,邝伍长,将军说等你回来立即去一趟衙门公署。想必是论功行赏呢!”

    “嗯,好嘞!”邝启峰也觉得非常开心,毕竟立了功嘛。

    倒是邹燃此刻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不就杀了两个白甲兵嘛!至于这么大张旗鼓么?那以前看电视上,动辄斩首数千上万,还有活埋四十万的呢!那怎么算?

    后来听刘全一解释,邹燃才明白两个白甲兵的首级有多值钱。

    自汉元900年以来,匈奴就开始不安分。但那时候帝国国力强盛,加上那时候整个匈奴人口加起来不足三十万,青壮军力更是只有一万余。并不足为患。可到了汉元930年之后,匈奴人的人口便开始跳跃式增长,到了汉元950年时,匈奴人口竟然达到了两百万,青壮军力也上升到了十万人。这已经足以威胁北疆的安全了。当然,以当时大汉帝国的国力,若是肯痛下心来割掉这个毒瘤并不是办不到,大不了损失几年积蓄就是了。但当时在位的汉纯帝不够心狠,加之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好像有意支持匈奴马蚤扰帝国北疆,所以不时在西边搞点动作,导致帝国最终没能下决心铲除这颗毒瘤。

    到了汉元985年,匈奴开始正式脱离帝国控制,并开始拉开阵势和帝国硬扛。这个时候,匈奴已有人口四百万,青壮军力三十万,而且摆脱了帝国的控制后,他们的兵力能够源源不断的产生。为了和大汉帝国抗衡,匈奴组建了十支兵团,并对军团进行改编,模仿帝国军制,建成王旗军和骁骑军。汉元990年,帝国开始遭遇大规模自然灾害,匈奴人开始频频南下劫掠。帝国正式宣布跟匈奴开战。

    开战之初,帝国就下达了“杀奴令”,即获得一枚匈奴首级者,赏钱一百。若军士斩得一个匈奴军首级,则进爵一级,斩得两个首级则提升一级军职。

    这个“杀奴令”在一开始的时候对民间的刺激很大。很多有钱人家的家丁都偷偷自行组队深入草原获取匈奴人首级。可到了后来,匈奴人渐渐强大,匈奴首级就不那么好拿了。而且匈奴人重视尸体的完整性,每战撤退时都会尽量把同袍的尸体带走,即使不能带走也会就地焚烧。在最近三年来,汉帝国对匈奴的战争虽然胜多败少,但首级斩获却没有增加。乐丹城一战后,匈奴白甲兵闻名天下,白甲兵的首级更是千金不易得的稀罕物。

    “我算算啊,一个首级晋爵一级,两个首级则升军职一级,由于是白甲兵首级,那就要翻倍计算……哇,这么算来,邹燃你很快就要做骑都尉了!”刘全哈哈大笑地给邹燃算着即将到手的军功。非常开心。

    邹燃看得出来,刘全的这份开心不是假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替他高兴。这点让邹燃很感动。

    “别这么说,人虽然是我杀的,不过没有老宋和你的帮忙,我也砍不死这两个白甲兵!这份军功应该你们拿才是!”

    刘全嘁了一声,笑道:“自家兄弟,别说这个。你可别忘了,咱们可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啊!领了赏钱回到京都记得请我去八仙楼好好吃一顿就好了!”

    邹燃呵呵一笑,想到吃,他就倍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他是饿怕了。不过很快他就想到一个问题。

    “哎,你刚才说骑都尉,是什么官?”

    刘全一愣,拍了拍脑袋道:“哦,我忘了,你没读过书不知道这个。我告诉你啊,我们大汉帝国的军队是有军衔制的,新兵一入伍称为都兵,胸甲上佩戴横纹剑章,喏,像你现在戴的就是。入伍三年,则自动升为校兵,胸甲上佩戴双纹剑章,你看,我这就是。一般士卒到了校兵就要退役。只有立下军功或者向军官处申请得到批准成为常备兵才能升为尉兵,胸甲上佩戴波水剑章,如火长级别的就是带这个。都兵、校兵、尉兵都是最基本的士卒。

    再往上就是骑都尉,骑校尉。这是军官层次的。分别佩戴棱甲剑章和赤炎剑章,到了这个级别就算是小军官啦,可以当曲长,甚至是部将。骑校尉之上是仆射将、执金吾和骁骑将,分别佩戴鹤形剑章、长戟剑章和狻猊剑章,可以任部将甚至是旗主。最后一个级别是元帅,佩戴龙纹剑章!

    匈奴人甚至是阿拉伯人都是模仿我国军制,不过略有删改。比如匈奴人就没有仆射将、执金吾和骁骑将,直接就是元帅衔。”

    邹燃听的喉咙打了个结,乖乖,这不是跟现代的军衔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吗?不,不是异曲同工,压根就是一模一样,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这个制度,是谁发明的?”

    “当然是我们伟大圣明聪睿神武的大汉圣祖皇帝咯!”刘全忽然露出崇拜的目光,抬头望天,并且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这个时候,邹燃已经可以肯定,这个圣祖皇帝肯定是跟他一样来自现代的穿越者了。

    不过说起来,这个九级军衔制好像挺不错的。

    邹燃心里美滋滋地想:嘿嘿,骑都尉。妈的,没想到老子还能当官呐!再努把力,没准我还能混个将军当当!

    帝国飘摇之卷 【第十一章 骑校尉】

    邹燃不得不承认一件事,那就是这个国家的军事制度绝对是冷兵器时代的翘楚。就他所了解的这个军衔制就远远要比他以前古书上看的那些王朝要好得多。

    当然,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有过这么一些类似的制度,比如秦朝的二十级军功授爵制。但它们都没有很好的流传下去。而这个被改变过历史进程的大汉帝国却很好的将军衔制流传了下来。

    好的制度就必须有相应的保障体系,不然只会是一纸空文。军衔制被汉圣祖皇帝立为祖制,万世不替。同时还在军队中设立军官处作为监督。

    军官处,全称是大汉帝国军队官员管理处。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纠察部队,专管军队里的贪污受贿以及军队的军纪作风。它也有连带的功能,比如替义务兵专为常备兵等等。

    军官处每个郡县每支部队里都会设立。以流动制来实行管理和委任。在孔泉县也有军官处,就在军医署的旁边。

    军医署也是大汉帝国创建的军事制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