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 > 炮火1906第114部分阅读

炮火1906第114部分阅读

    生的计划,是在战线上不断的消耗俄军的有生力量,不断的利用缠斗,使得俄军不断的征用农夫与矿工,造成俄国人口在东方的巨大消耗。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三十二章 空爆炸药包

    第三百三十二章 空爆炸药包

    大规模的战争,俄军根本就无法自给自足,只能够从欧俄部分进行运输,但是只能依靠西伯利亚大铁路,如果长期处于东北军的高强度破袭之下,后果可想而知。

    东北军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尽快击溃当面的俄军,而俄军何尝不是如此,只要能够缓过这口气,后面的援军与军械装备就能跟上。

    俄军疯狂的攻势,表面上看,使得东北军“节节败退”,实际上,东北军这是在利用防线的纵深来不断的消耗俄军。

    买卖城也好,恰克图也好,都不是要塞城镇,双方数万人挤在一起厮杀,更像是简单的战术演练。

    双方都是卯足了劲在互相的厮杀,没有玩弄任何伎俩的考虑,俄军并不想支取库伦,绕过这道临时防线,东北军也不想绕过恰克图,直接奔袭库伦,只要吃下当面的敌人,那么对于将来整个局势的发展,将会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子号称有百万陆军,但是从遥远的欧俄调兵过来,谈何容易,更何况,还有更加艰巨的物资运输任务。

    耶尼库上尉高声怒骂着,将进攻受阻的手下官兵们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他更为恼怒的是,这次随着军列发来的军械,有十余箱居然是火柴。

    这真是难以想象,耶尼库不禁想到了日俄战争的时候,在紧急关头,需要大量的炮弹情况下,阵地上弹药箱打开的时候,这才发现居然是整箱整箱的神像,这简直就是让人发疯的错误,不可原谅。

    而这一幕,就在他眼前重演,他忽然之间能够体会到日俄战争时期那些英勇作战的官兵们的绝望与消极。

    买卖城附近没有复杂的地形,只有两个小高坡,而东北军的炮兵阵地就设在那里,东北军的飞机还时不时的从那里起飞,到他们的头上盘旋两回。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东北军炮兵阵地所在,都成为了俄军的主攻之处。

    俄军的炮兵部队之前已经在与东北军大胆的互射中泡汤了,他们太过轻视东北军的炮兵力量,对方的火炮远远比他们威力更大,数量更多。

    “飞艇,他们的飞艇又来了。”

    勤务兵惊恐的叫了起来,跪在地上捂着耳朵,抱着头。

    耶尼库拔出手枪将那个惊恐过度的勤务兵当场击毙,叫嚣起来:“懦夫,凡是懦夫都应该被枪毙。听我号令,向前,向前。一路冲过去,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支那人的防线。”

    飞艇扔下的都是上百公斤的炸弹,的确相当的恐怖,但是由于准头不好,实际造成的杀伤并不大。

    但是,只要给它扔准了重要建筑,那带来的伤亡就比较惨重了。

    海关大楼就是给这么炸塌的,那曾经是恰克图的标志建筑,如今却成为了一片的废墟。

    飞艇用来杀伤军队效果并不好,但是用来对付建筑却是无比犀利,只要扔出去的炸弹数量上去,总会有一定的比例会命中一些重要建筑。

    比如之前的指挥部所在地,同样变成了一堆废墟,许多将校给埋在了里面,成为了今日作战最为惨痛的一件事情。

    现在恰克图都有了经验,东北军的飞艇一来,立马找空地钻,飞艇不会傻到往空地上扔炸弹,即便准头不好。

    恰克图离买卖城还是太近了,甚至有时候不分彼此,被连着一块叫,飞艇往返的速度很快。

    不过,也幸好东北军的这种百公斤炸弹都是试验用的,很快就给扔了个精光。

    而这次飞艇再飞过来,就不是扔炸弹了,而是扔炸药包跟手榴弹。

    炸药包里头塞满了从兵工厂里头检出来的废料,另外还有些铁钉之类,当空爆炸的话,这整个的就是一个杀人利器。

    空爆弹?很好,虽然空炸引信还没有研发出来,但是中国人的智慧是无限的,居然想出了这种定装定引信炸药包。

    这些炸药包给直接往人堆里头扔,一扔一个准,虽然俄军有足够的时间逃开,但是当空爆炸后,高速四溅的那些废铁废钢都能够迅速追上那些逃散的俄军,在这些人体上破开恐怖的伤口。

    这些废钢废料都是经过加工的,尖、硬、小,这是它们的特点,在高速下,不亚于子弹。

    而发现了炸药包的好处之后,东北军开始紧急的大量加工这些炸药包起来,随军而来的枪械修理设备,同样能够加工简单的零件,也能够制造这些废料。

    甚至,吴禄贞提出了飞艇就这样悬停在战场上方,一个个的往下扔炸药包,在战壕与散兵坑之间战斗的俄军无处可逃,逃无可逃,直接就给一个个炸药包报销掉。

    如此一来,炸药包杀伤俄军的效果猛增,让辎重兵王鹏飞笑得嘴都合不拢,他之前只不过是个下士,如今已经因为屡立功勋,给火线提拔为中尉,这使用炸弹轰塌了标志性的俄国海关,便是他的功劳。

    王大虎兴奋的用大刀在俄军之中纵横来去,仿佛是遇见了难得的喜事,之前的战斗可把他憋坏了。

    在他看来,俄军信奉的刺刀白刃战倒是不差,只有用大刀将子的头给砍下来,那才叫血腥,那才叫汉子。

    先前俄军很难攻的上来,只是在炮火与密集的弹雨面前,就死伤惨重,反观这边,则是只知道麻木的用机枪与步枪扫射。

    随着俄军悍不畏死的进行自杀式的进攻,许多战线上都出现了白刃战,从效果来看,第二十镇拼刺刀明显不如第二十八镇,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李安生下令不断的收缩防线,以利于炮兵部队扩大战果,同时利用进一步的战略纵深来消耗敌军。

    在炮火的打击下,俄军的进攻势头给压了下去。

    不过,四万多正规军,以及三万多拿着各种老式枪支的俄国新兵,还有超过十万的即将从农夫与矿丁转向新兵蛋子的虎视眈眈的子们。

    这些人发起的集体进攻,而且是悍不畏死的自杀式进攻,一时之间还是很难抵挡。

    之前设置的u形机枪战壕没有给全部发挥出来,不然的话,按照李安生的估算,子无论如何都是在送死。

    这也是受到了买卖城地形所限制,毕竟防线扩展不开来,再加上炮兵阵地定点之后,更是只能凭借防线硬抗。

    王大虎就是给第二十八镇派过来临时教导拼刺刀战术的,不过他教着教着,就忘了形,用随身带来的大刀砍杀起来,让一干第二十镇的兄弟们哭笑不得。

    这教官都用大刀杀敌了,他们呢?

    不过幸好还有其他派来的刺刀尖子,在他们的带头下,第二十镇拼刺刀的效果明显好了起来。

    只是这种情形只是在局部,多数情况,还是很少能遇到白刃战。

    这次东北军军械弹药充足,丝毫不用顾忌,有过顾之忧。

    积雪还未消融,机枪一边打,一边不断的往上头抹一把雪,随着俄军攻势加剧,机枪枪管都给打红了,雪瞬间就给变成了水。

    气冷式马克沁重机枪在北方就是好用,尤其是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之下,阵地上有备用的机枪,枪管打红了,一时无法用雪来冷却,便直接往雪里头一捅,换一架机枪继续狂扫。

    论重机枪配备,这次东北军两镇兵力可能是罕有的,就连第二批到达的美国产马克沁都给运了过来。

    从张家口到大同的铁路,以及库张铁路剩余路段在紧急的修建之中,只要这条铁路修好,那么将来东北军只需要在买卖城驻防少量兵力,在库伦也只需要两个团的兵力,随时都能通过铁路运兵运物资。

    此时就只能依靠飞艇,之前李安生制定的那些关于鼓励飞艇订造的措施,终于出现了效果。

    当时许多人都在笑话东北,居然敢让民间出一半的钱,就卖这个飞艇用来运输,只是在战争时期拥有征用权,而且征用了还给运输费。

    就因为这个,一时之间订造飞艇的商户不计其数,飞艇公司的订单都排到了几年之后,加班加点,迅速的扩张产能,依然无法满足需求。

    到今年为止,等级在案的几种飞艇已经有六十八只,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这种能过载货十五到十八吨的飞艇。

    东北军是在抢时间,毕竟运输不易,飞艇与骡马以及卡车,这三种方式仍然无法确保将来在蒙古打大仗所需。

    只有尽快歼灭当面的俄军,才能赢得时间,赢得宝贵的后勤补给空挡。

    “冲,冲上去,支那人撑不下去了,胜利就在眼前。”

    耶尼库疯狂的喊叫起来,他亲自在后督战,悍不畏死,事实上,俄国其实这次并不轻视对手,派出了许多当年参加过日俄战争的老编制,像他就是一个。

    要不然,这次俄军的攻势也不会如此的犀利。

    换做新兵蛋子,只怕一次进攻受挫,之后就会产生心理阴影。

    这时一枚子弹准确的找准了头,将他的额头敲出了一个大洞,血水冲起了数米高,还夹杂着白色的脑浆。

    周围的俄军士兵们惊恐的看到了这一幕,陷入了惊呆之中。

    天哪,这是,什么?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三十三章 哥萨克的表演

    第三百三十三章 哥萨克的表演

    在步枪射程之外,能够很远的瞄准,并且精准的射击,威力惊人,带来的震撼效果相当够劲。

    这就是大口径狙击枪的功劳,凡是冲上前来,在射程之内的子军官都给下达了绝杀令。

    这就是俄队的弱点之一,只要不断的加大中下层军官的杀伤,那么俄军就会渐渐的因为失去战场临时指挥而茫然失措,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此时的俄军,就会从北极熊变成羊羔,可以任意屠宰,一战的时候,德国就是因为坚决的进攻与杀戮,使得俄军心理防线崩溃,而出现大规模的投降。

    这次李安生除了给哥萨克骑兵们准备了反骑兵战壕,以及密集的迫击炮弹雨,还给俄国的基层军官们准备了狙击枪。

    这次跟随而来的教导队两个营的兵力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能够帮助进行战场决策战场指挥,而且能够帮助完成各种技术活,比如这狙击。

    从教导队出来的,才有资格到南洋以及南美的战场上去,才有资格成为雇佣兵,真正的雇佣兵。

    南洋与南美等地的那些雇佣军兵营,出来的那些华人士兵都要接受考验,合格的才会给送到黑龙江去,而那些土著,则纯粹是成为了工具。

    恰克图的城墙是用木桩建造的,所以不叫城而叫栅。栅内中心有三层阁楼一座,和内地的钟楼形式相同。恰克图的栅墙共有八座门,南门、北门各三座,东门、西门各一座。中巷子南段设有加古庆衙门一处,其形状与内地的县衙门府衙门相同,其东边建有规模宏丽的关帝庙一座。西巷子南段有电报局,北段有邮政局。中巷子北门上悬有匾额一方,上题北方雄镇四个大字。

    北门外无商业,也无蒙古居民,仅有驻守边界的兵营一所,之前的战斗基本都集中在北门以及两个坡地附近。

    而随着战斗的白热化,俄军逐渐的凭借人数优势,开始四面合围。

    尤其是哥萨克骑兵开始大规模的出动,在此时就显得无比的重要。

    之前哥萨克们憋坏了,一直没有派到大用场。

    俄军对哥萨克的使用,刚开始还是很有效率的,也很高明,那就是哥萨克成排成队的冲锋,后面由炮兵火力以及机枪火力进行掩护,步兵跟在后头冲锋。

    这种作战阵形与战术是最为犀利的,可惜的是,遇到了东北军,头前设置的便是反顿河马战壕,然后是迫击炮弹雨对哥萨克的集中打击,榴弹炮用于压制俄军火炮,而步兵炮则用来定点清除俄军的机枪点。

    如此多管齐下,不仅俄军的炮兵部队被打的损失惨重,到现在一直没敢继续露头,只敢偶尔用最新式的野炮架起来轰上两炮就转移,而且哥萨克骑兵也损失惨重。

    俄军对哥萨克的迷信也是有道理的,试想一下,一大片浩浩荡荡的哥萨克骑兵在雪地里奔袭而来,手里挥舞着寒光凛冽的军刀。背负着倒插的马枪纵马冲锋。他们的马队井然有序、行列分明,每行八人八骑,始终保持着一个整齐的方阵。

    这便是哥萨克冲锋时的标准阵形,数十年来俄军一直如此,没有改变过,可见他们对这种阵型的迷信。

    大片大片的雪花给溅了起来,夹杂着雪水与泥土,数千匹战马纵横驰骋,数千把军刀交错挥舞着,让人心生寒意。

    即便不看实际效果,如此的心理震慑,也是相当有效的。

    不过迫击炮与机枪形成的弹雨打破了哥萨克们的耀武扬威,他们迫击炮弹雨的泼洒下,阵形四分五裂,人马尽亡,机枪与步枪甚至是狙击枪枪弹形成的交叉火力形成的弹雨,如同波浪一般的打在了哥萨克骑兵阵形之上。

    哥萨克骑兵的冲锋队型给狠狠的阻滞下来,子弹与炮弹破片在哥萨克骑兵的队列中收割着生命,如同割麦子一般的收割,被子弹击中后的顿河马发出了悲鸣,连人带马都摔倒了下去。

    哥萨克们并没有给吓坏,他们依然执着的冲锋着,希望凭借血肉来堆砌出一条通道,希望尽快打开胜利之门。

    他们知道南门处的电报房便是东北军指挥部所在,他们希望凭借他们的马刀与马枪,为陷入危机的俄军赢取一次辉煌的胜利。

    人仰马翻,鲜血与断肢横飞,大片的雪团跟泥土如同浪花一样的击打在附近的哥萨克骑兵身上,如此一来,他们的卖相就很不好看了,甚至有些狼狈。

    而这些显然并不能阻挡哥萨克们的冲锋,那些哥萨克们操马跃过前面的障碍继续着他们的冲锋,等到他们冲近反骑兵战壕的时候,顿河马的长处就显露了出来,有些顿河马依然能够冲过战壕,而大部分的则是在战壕中筋骨折断。

    但是,哥萨克们依然乐此不疲,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向前,迎着炮火与弹雨向前。

    顿河马的高速带给他们宝贵的生存机会,即便是在如此密集的弹雨之下,他们依然不断的冲到了战壕边上,他们重复着一个动作,那就是飞跃。

    如果稳妥的话,可以填土,但是这有损哥萨克的威严。

    已经冲过战壕的,或者是越过战壕的哥萨克骑兵——他们的马摔倒在战壕内哀嚎呢,他们开始组织起对东北军阵地的冲击,尤其是机枪阵地。

    买卖城的地形不大,但是东北军将整个防线围绕买卖城扩张了五倍还不止,如此带来的战略纵深就很可观。

    许多炮火都能够覆盖半个战场,能够有效的将炮火集中起来。

    这次哥萨克骑兵们全线出击,集中了从东西伯利亚到赤塔的六千多名骑兵,这是一支赫赫武力,俄军还从来没有在一场如此规模的战役中使用如此多的哥萨克骑兵。

    之前阿季穆尔的目标,是在尽快的歼灭买卖城东北军的情况下,快速的利用哥萨克骑兵推进到库伦,乃至是大同,将大同变为租借地。

    只要这股东北军一灭,将再也没有任何力量阻挡俄军南下大同,这次要么就来次狠的,将整个蒙古都拿下,另外还要深入中国境内,多捞取好处。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三十四章 1911型轻机枪

    第三百三十四章 1911型轻机枪

    如果如此密集的火力,还不能使已经给历史淘汰的哥萨克骑兵冲锋打退,那么李安生与吴禄贞等人也没脸见人了。

    虽然都坐在地下掩体之中,但是还是能够清晰的听到那震耳欲聋的火炮声音,以及成千上万顿河马奔跑起来时,大地的震颤。

    哥萨克骑兵曾经是俄国的荣耀,扩疆拓土,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可是,随着现代战争火力的逐渐密集,骑兵注定要退出主力战场,只能作为辅助。

    像之前成立的唐努乌梁海骑兵师,那是因为特殊情况才建立的,蒙古需要一支或者数支快速反应部队,等到条件允许,李安生甚至要在蒙古首先设立机械师。

    他也向玉蜂儿展玉伯许诺,会尽快给唐努乌梁海骑兵师配备大量的卡车,作为拖曳火炮以及运输物资所用,玉蜂儿志向不小,将来反攻欧俄,他可是要打头阵的。

    听着外头的动静,不断的有战况汇总进来,吴禄贞等人忙得脚不停顿,而李安生则坐着跟锡良闲聊着,他们只负责具体的战略,在具体的战术安排上头,他们还没有吴禄贞他们专业。

    “要是我们的唐努乌梁海骑兵师也有如此声势便好了。”

    李安生还是忍不住赞叹了一句,他也有古代情结,无比钟爱那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情节。

    锡良哈哈笑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摇头说道:“老弟,你还是小看了咱们自个儿。咱们蒙古的骑兵,可并不比哥萨克差,以前也不是没打过,哪次哥萨克都是吃了亏的。”

    李安生的眼睛亮了起来,“此话当真?”

    “那还有假?我这个老头子还轻易诳你不成?”

    以往的边境冲突不断,但是都是给瞒报了下来,尤其是在瑷珲与满洲里等地,也是李安生到了黑龙江之后,才好了许多。

    但是在蒙古等地,唐努乌梁海等处,仍然每年都有无数起边境冲突,只是外界并不知情罢了。

    真正起到作用的,还是蒙古骑兵,凭借简陋的武器,与哥萨克骑兵们反复争斗,打得哥萨克不敢小觑蒙古骑兵,从此只敢小规模的马蚤扰。

    锡良将他知道的几个经典战例讲给李安生听了,让李安生无比神往。

    “如今你给咱们的骑兵师装备了最好的武器,还怕他们吃亏不成?”

    过去蒙古骑兵的确是吃了武器装备不如人的亏,可现在马刀是锻造而成的高级货,马枪也是自主产权的黑龙江造,甚至,还装备了轻机枪。

    中国首支装备了轻机枪的便是唐努乌梁海师,首批研发出来的一百二十架轻机枪全部给装备到了展玉伯手中,算作试验。

    至于是不是世界上第一款正式的轻机枪,李安生就不知道了。

    马克沁重机枪太过笨重,哪怕是水冷型,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不方便。各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

    各国都在研制轻机枪,而中国首先研发出来,也是占了穿越的便宜。

    这可是真正的轻机枪,可不是丹麦生产的麦德森机枪。

    麦德森轻机枪固然是军火市场的抢手货,但李安生却并不想使用。

    价格太贵是一个原因,另外供货期也太长,还不如自己研发。

    麦德森轻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实用的轻机枪,从1905年至1950年间,麦德森机枪大量生产装备本国及出口,有不少于36个国家装备过麦德森机枪,并在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中被广泛使用,而且直到21世纪,仍然可以看到麦德森机枪的身影。

    但事实上,麦德森机枪的设计原本是来自于一种半自动步枪,全重10公斤,仍然不是太轻便,李安生需要的是能够拎在手中进行运动战的轻机枪。

    将来中队将会广泛的开战运动战,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这是由于东北以及俄国的地形决定的。

    其实早在1908年的时候,广东制造军械总厂就已经开始仿制麦德森机枪,当时称之为“轻机快炮”,中国各地也开始仿制,或是购买。

    唯一没有装备这种麦德森机枪的便是东北军,而现在,黑龙江造的1911型轻机枪终于能够大规模量产,首批的三千挺已经在运来的路上。

    江南制造局,以及汉阳兵工厂都将取得制造许可,大规模的制造这种1911型轻机枪,而且,除了自己使用的792毫米口径的型号,黑龙江兵工厂还开发了许多外销型号。

    这是准备跟麦德森轻机枪抢生意的,说实话,外销型号的性能并不比麦德森机枪出色多少——麦德森轻机枪还是一款性能相当优越的可靠机枪,但是胜在价格便宜。

    在1904年,丹麦军队正式装备麦德森机枪,而且许多欧洲国家也争相购买使用,比如奥匈帝国、法国、荷兰、芬兰、英国、俄罗斯、瑞典、葡萄牙和其他一些地方,在南美洲和亚洲也有一些国家有购买和使用,尤其是拉美地区,客户相当多。

    从1903年至今,俄罗斯就从丹麦购买了超过1000挺麦德森机枪,用于日俄战争以及这次的买卖城战役。

    幸好东方俄军配备的不多,故而也没有看到麦德森机枪的出彩之处。

    李安生可是打算要尽快研发出更轻性能更可靠的班用机枪的,1911型就是借鉴了许多捷克式的原理,他也在考虑,是否提前将捷克式给发明出来。

    马上就是军火生意大旺特旺的时代,从今年的巴尔干战争开始,或许光是做军火外销,就能够使得东北的军工生产能力再上几个台阶。

    正在闲聊的时候,哥萨克的冲锋终于给打退了,间或响起的俄军火炮也听不到轰鸣声。

    手榴弹这次立了大功,使得阻击哥萨克骑兵冲击的步兵伤亡少了许多。

    手榴弹同样是对付哥萨克骑兵的利器,将来等到轻机枪大量装备到连级排级,甚至是班级的时候,试问如此强大的火力,别说是哥萨克骑兵冲锋,就算是列强各国的陆军,又有什么可怕。

    随着哥萨克骑兵的败退,持续了一整天的战斗也落下了帷幕。

    从清晨到黄昏,俄军一直在进攻进攻再进攻,不知疲倦,不畏生死,堪称铁军,但是,似乎勇敢与果决在密集火力面前,终究还是变成了悲剧。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三十五章 惨烈的战场

    第三百三十五章 惨烈的战场

    夕阳照在了买卖城阵地,积雪也给映照成了昏黄|色,也说不出是夕阳与晚霞的印染,还是到处都是鲜血将积雪染红。

    硝烟仍然在弥漫,只是枪炮声忽然都悄无声息,静悄悄的,这阵地上阴森的可怕。

    到处都是死尸、废弃的军械、断肢、死马、以及断木碎石。

    战壕破碎,地面坑坑洼洼,在积雪之中无比显眼,不过,有积雪的地方已经很少,到处都是露出的草地与泥土,丑陋不堪。

    战场上,东北军的士兵们在沉默的打扫着战场,遇到有正在哀嚎的俄国伤兵,也是沉默着补上一刺刀。

    还是那句话,东北军没有医药资源留给俄军伤兵。

    没有忍心与不忍心,这是东北军的思想教育,对待任何敌人都要凶残,战场上没有脉脉温情。

    列强之间的战争或许还讲人道主义还讲国际准则,还讲怜悯弱者——躺在战场上露出哀求眼神的伤兵们便是弱者。

    但是列强与大清交战的时候,也没少干过那种卑鄙龌龊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跟他们讲什么道义。

    将来要夺回外东北与远东,甚至是夺占西伯利亚,那数百万的俄罗斯人始终是个难题,李安生是主张要杀戮的,说白了就是种族灭绝。

    争夺如此庞大的土地,况且这片土地之下还有着无比丰富的资源,只有这片土地上全部生息着中国人,才能够世世代代的安心下去。

    种族灭绝,将是一战与二战的主题,都是以最大限度的消灭敌国的人口为主。

    战场上到处都是俄军废弃的军械与旗帜,而始终竖立不倒的,是中国的五色旗与十八星铁血旗。

    东北军承认中央政府,属于中国陆军序列,自然要树这两面旗帜,李安生并不想标新立异,军阀可不是这么当地。

    五色旗之创意根据中国文化用五数之习惯,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之至德,寓义甚当。且外国人视五色彩旗为虹旗,虹现而雨霁,虹旗出则象征一扫封建政治制度之阴霾,以实现政治清明。

    从各方面看,五色旗都比青天白日旗显得温和,于是,就在上个月,参议院认为“本院为全国立法机关,于国旗统一当然有议决之权”,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十九星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

    当以五色旗为国旗交付表决时,“议员全体起立,三呼万岁”,一致通过。

    目前袁世凯还没有以大总统身份发布命令颁行全国,但是这并不妨碍李安生挂出这两面旗帜,东北军是为国而战。

    这两面旗帜都是临时赶制出来的,在国旗与军旗之下战斗,对于军队的士气来讲难以估量。

    李安生与锡良等人就站在旗帜之下,远远的望着对面的恰克图,并且扫视着整个战场。

    到处都是触目惊心的断肢血块,尸体成片成片的伏倒,加上那数千匹的顿河马尸体,仿佛置身于修罗杀场。

    这个修罗杀场,便是李安生的杰作,这仿佛是凡尔登绞肉机的提前上演,只不过规模小了点。

    小时候李安生特别喜欢看那些战争纪录片,尤其是关于一战跟二战的,看到那千军万马,炮火肆虐,军队推进,无不热血。

    可是,如今他亲手导演了一场大战,却差点让他心神失守。

    抛开穿越者这个坑爹坑娘的开着圣骑士光环的身份,他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小老百姓而已,多年的治政磨砺,让他迅速成长,但是面对如此血腥残忍的战场,他还是心有戚戚。

    李安生印象当中的那个凡尔登战役,在10个月交战中,德法双方共投入200万兵力,发射了4000万发炮弹,伤亡人数近百万,创造了战争史记录,使凡尔登成了骇人听闻的“绞肉机”和“人间地狱”。

    而仅仅是一天之内,买卖城战役同样惊人的数据。

    经过初步的清点,东北军两镇兵力战死一千三百余人,受伤三千二百余人,其中重伤有九百余人,在准备充分并且火力远胜于对方的情况下,还出现了如此难以承受的伤亡,只能有一个解释,这便是战争。

    结合买卖城的建筑与地形,李安生除了将部分建筑当成了临时的“永备工事”,还煞费苦心的营建了一个整体野战工事,防线相当可靠。

    唯一不足的,便是受限于买卖城的原本规格,以及地形,还有便是营建工事的时间还短,没有能够全面。

    李安生也打算在此战之后,总结当前的经验,将买卖城打造成为一个永备工事与野战工事完备的要塞。

    将来,对俄全面作战,这里不但是前沿阵地,而且也很有可能会遭到最为猛烈的打击。

    这里同时将设立一个大兵站,为将来攻入西伯利亚,甚至是欧俄部分作准备。

    李安生环顾着战场,心里觉得有些冷,不自觉地紧了紧厚棉衣,仿佛如此才能让心里暖和些。

    这也太惨烈了,战场上起码有一万多具尸体——包括马尸在内,如此看来,俄军的死伤绝对超过万人,其中战死的,应该在七千到八千人左右。

    其实今天主要的杀伤手段还是炮火,尤其是密集的迫击炮集中轰炸,铸铁片高速飞舞起来的杀伤力还是非常可观。

    而主要的伤员也是由迫击炮轰炸造成,俄军的医疗条件相当的差,不出意外的话,俄军的伤员大部分都没有办法得到救治,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死亡。

    黑龙江医药公司其实赚的是黑心钱,披着中成药外皮的抗生素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居高不下,根本就是在坑全世界的钱。

    军队之中哪里能够具备这个条件,购买如此昂贵的药物?

    也只有东北军才有这个实力,黑龙江医药公司“捐赠”了三十万支抗生素,让吴禄贞当时兴奋得手舞足蹈。

    要知道,这三十万支抗生素在黑市上,能卖到千万美元的高价,而且不会因为量大而打折扣,全世界都缺药。

    前段时间,德皇向李安生表示了感谢,因为黑龙江医药公司向德国免费赠送了一万支抗生素,并且以一半的价格在三年内向德国出口五百万支抗生素,以换取德国的贷款承诺,以及工业援助。

    虽然德国的参谋本部并没有完全采信李安生关于战略储备的建议,但是在粮食与药品上,德国还是很认同这一储备方案的。

    如果李安生愿意将整套“中成药”生产以及中药种植的技术提供给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在电报上许诺,愿意提供第三笔低息贷款,抵押便是黑龙江医药公司的药品优先供给权。

    目前谈判还在进行,不过,李安生可不介意开个高价,这抗生素早晚要大白于天下,能够继续以中成药的面目装下去,自然没有问题。

    德国表示愿意用战舰换药品,这买卖做得,大概是跟李安生学精了,但是李安生心动是心动,可想来想去只能作罢,现在即便订造了战舰,一战爆发之后,也必定会给德国征用。

    于是便有了这个药品换贷款与工业援助的计划,李安生现在可是手中有药,心头不慌啊。

    战场上的医疗队从开战后到现在一直忙个不停,正是在他们的救治下,才使得伤员得到了妥善的处置,许多重伤员都脱离了危险,轻伤员则没有加剧的可能。

    库伦作为大后方,已经设立了一个军区医院,那里有更加完备的医疗条件。

    飞艇也没有闲着,运送了许多伤员回库伦,返程的时候再捎带些物资过来,尤其是炮弹,之前准备了海量的炮弹,吴禄贞本来以为能够坚持一个月只用,看来像今天这般的战斗多来上几回,只怕就要断粮了。

    吴禄贞等人也在旁边观察着战场,不断唏嘘着,颇为感慨这血腥惨烈的战争,他们也都是菜鸟一个个,都没有经历过战争,更加没有经历过如此骇人的激烈战事。

    打仗的时候不觉得,此刻站在土坡上看着,却是有另一番感受。

    不过,后面的战争将会更加的残酷,更加的考验他们的战斗力与坚强决心。

    俄军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如此庞大的伤亡损失,已经使得俄国无法回避,无法退缩。

    哪怕是为了维持他们老大帝国的脸面,也要将买卖城战役继续扩大。

    “北洋军真的会北上参战?”

    吴禄贞走到了李安生的身边,低声问道。

    他手中夹着香烟,却任凭烟头给风吹的忽明忽暗,他本来是不抽烟的,可最近一直在研究着战略战术,研究买卖城战役打法,给李安生带坏了,也开始吸起烟来。

    其他人也大多抽烟,多抽点二手烟也无所谓,不过吴禄贞的几个亲信手下就受不了了,之前吴禄贞这样级别的,每个月都会特供三条东北相对高档的“长白山”牌香烟,以往吴禄贞都是刚领了,随手就散给了他们几个。

    可现在吴禄贞也抽上了,这份福利自然是没有了。

    幸好,李安生这次在随军的后勤补给之中也加上了香烟一项,跟饷银一样,战时按双倍的发。

    要不然,这些老枪还真是受不了,怨天尤人,看着李安生的眼神都是相当的幽怨。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夜幕降临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夜幕降临

    前几天袁世凯拍了电报,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伸手要山海关与张家口,提出北洋军北上参战。

    这与袁世凯向来藏着掖着,老谋深算的风格很是不符,让吴禄贞反复思量,都得不出要领。

    其实,老袁也只是对李安生才是这种风格,老狐狸都成了精,了解李安生的性格,不喜欢弯弯绕绕,直接开出条件。

    不过吴禄贞即便不喜欢袁世凯,但也多少了解袁世凯的品性,说得出就做的到,不然也不会折服无数北洋军骨干,忠心追随他。

    但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北洋军会真的北上买卖城,顶多在张家口驻屯,并且到库伦摇旗呐喊,

    这个疑问也在张绍曾等人心头盘桓,不敢相信袁世凯会这么的大公无私。

    “绶卿(吴禄贞字),你还是不够了解老袁。北洋军这是来分荣誉的,我从来就不做没有把握的事,这点给老袁摸的很透。北洋军上来,必定会到前线,但是却碰不上硬仗。当前的态势,我们与俄军很快就会分出胜负,不会有持久战。说不定等北洋军来到这里,我们已经打赢了。接下来的局势对俄军很不利,若是在买卖城又有大战役,北洋军自然也不怕打硬仗,只不过,硬仗苦仗是不会有了。老袁作为军事统帅,还是相当有魄力的,换做是我,也愿意借着这个机会磨砺北洋军。东北军将会越打越强,将来只会让老袁更加难过,还不如将北洋军拉出来打,千锤百炼的同时也近距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