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 > 炮火1906第105部分阅读

炮火1906第105部分阅读

    比如煽动买通土著武装袭击中东石油公司的油田,想要搞破坏,不过武装到牙齿的土著武装远远不是中东石油公司的雇佣军对手。

    在石油帝国的强大野心之下,中东石油公司或者说美国之星财团不惜耗费了巨资,养着一支规模庞大的雇佣军。

    事实上,用了几年的功夫,李安生好不容易才使得在南洋等地的雇佣军基地培养了五千多人手,毕竟土著不可靠,只能依靠华人,而华人在海外的基数太少,唯有南洋基地能够稳定的每年供应千把人的兵力。

    在中东跑马圈地,与土耳其政府打交道,甚至是跟土著打交道,离不开雇佣军。

    德国还好,英国极度的仇视美国之星财团对中东的入侵,要不是美国之星财大气粗,一时不能得罪,只怕英国早就想出绝户计。

    中东还有广阔的土地等着去圈下来,而美国政府的政策跟不上,英国的仇视,对土著的煽动,将会使得中东石油公司对雇佣军的需求越来越大。

    比如沙特与巴林、阿曼等地的石油资源,都等着中东石油公司去圈下来,但是,没有雇佣军是万万不行的。

    那里还是纷乱之地,部族之间的战争,野心家对于建立王国的野心,使得那里还不具有投资价值。

    不然的话,英国佬早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油田圈地中挫败后,转向这些地区。

    中东地区不仅仅是只有美索不达米亚有石油,其他地方必定也要丰富的石油,只是介入战争的代价太大,而且投资也没有保障。

    英国的做法是扶持亲英的部族野心家,将来建立独立王国之后,就能够得到利益最大化的保障。

    目前已经成为英国保护国的阿曼、巴林,还有正在进行顽抗的卡塔尔,都储油能震惊世界的石油。

    但是英国佬运气不好,一直没有在阿曼与巴林找到石油,李安生也搞不懂英国佬怎么会这么衰。

    为了不过度刺激英国佬,李安生也不想步伐跨越太大,暂时从土耳其石油公司获得大量的利润之后,积极培养雇佣军,他的目标是在沙特阿拉伯。

    目前的沙特阿拉伯分为汉志与内志两部分,汉志目前是侯赛因王国统治,而内志则是进行混战,过去拉希德家族从沙特家族手中夺得政权,再次经历了轮换。

    沙特家族于1902年收复利雅得,1906年击败拉希德家族,恢复了沙特家族在内志的统治地位。为巩固已取得的政权,消除部落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今年成立了“伊赫万?陶希德”(一神论兄弟会),而后又建立了伊赫万的农垦区“希吉来”,使加入伊赫万的游牧民转入定居,从事农业。

    而拉希德家族的存在,以及汉志侯赛因王国与沙特家族的摩擦,使得英国人暂时观望,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卡塔尔上头。

    沙特家族就是后世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建立者,一旦让它统一庞大的沙特阿拉伯地域,将来就很难占到便宜,不过占到便宜的好想是美国人,标准石油在30年代拿到了沙特面积932万平方公里的石油开采权,李安生不敢保证自己能不能将这个奇迹转移到美国之星财团身上。

    或许扶持沙特家族,以及暗中支持卡塔尔部族酋长们对英国殖民者进行反抗,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安生的船队刚刚进入到苏伊士运河的时候,伦敦刚好就文莱自治领问题进行了最后的决议。

    原则上,大英帝国承认文莱、沙捞越与沙巴地区的独立,并且愿意接受三地合并为文莱共和国,愿意接受文莱共和国为大英帝国自治领。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爱尔兰与文莱均为英联邦内自由和平等的国家,它们与联合王国一起组成英联邦,共奉英王为国家元首。

    自治领虽然基本拥有独立主权,但是内政与外交要受大英帝国指导,没有宣战权,没有立法权,英国议会所制定的法律自治领必须接受,而且自治领制定的法律必须交由英国议会同意。

    基本上,自治领还是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光是没有独立立法权就比较坑爹。

    不够,李安生手上有一样武器,能够始终逼迫英国佬不敢过于激烈的压制文莱自治领,那就是石油。

    之前李麦边手中那所谓的3的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股权,迅速的完成了股权置换。

    英波公司获得了中东石油公司15的股份,使得在关于土耳其石油公司重组中不再处于绝对弱势,甚至还能够通过联合洛克菲勒财团来压制中东石油公司。

    在英国高层看来,这笔交易绝对很值得,虽然北部加里曼丹岛的森林资源很丰富,能够种植橡胶,有上百万的土著可供驱策,但是跟这次土耳其石油公司重组以及李麦边让出的股份来比,还是微不足道。

    不过是一片还没有成为殖民地的贫瘠之地,居然卖出了一个好价钱,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自治领,它还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这笔买卖怎么都是大赚。

    那个麦克,海盗头子,投机家,野心家,依靠着劫掠所得,资助美国之星财团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想必并不在乎这些股份的转让,而是想要过上一把瘾,当一群土著猴子的首领,那么,为何不成全他呢?更何况他还是一个苏格兰人,正宗的英国人。

    李安生的船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时候,文莱共和国正式宣布成立,同时也宣布,文莱共和国将会成为大英帝国自治领,正式宣告了这片土地的归属。

    在世界看来,这块土地早晚会从保护国彻底沦为殖民地,眼下只不过是由一个海盗头子推动了一把而已,殖民地跟自治领,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还是在大英帝国的统治之下。

    本来文莱共和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但是作为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就跟当年菲律宾于1898年宣告独立并成立菲律宾共和国之后由美队占领成为殖民地一样,这个共和国也就失去了任何的意义。

    不过,这个文莱共和国刚成立就给大英帝国找了个麻烦,文莱共和国副相兼外相金翰圣向英国方面提出,文莱的固有国土除了沙捞越、沙巴与文莱,还有菲律宾南部的一部分。

    文莱共和国委托大英帝国向美国提出照会,要求对棉兰老岛的主权,这让英国议会简直要集体晕倒。

    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互相不干涉,美国占据菲律宾,英国在马来亚活动,两国也不干涉荷兰人在荷属东印度的杀戮与掠夺。

    现在文莱共和国提出对棉兰老岛的主权,简直就是在打美国的脸,文莱王朝鼎盛时也没有能够占据棉兰老岛全部,只是菲律宾南部的一些岛屿以及沿海的部分国土而已。

    棉兰老岛在这个时代虽然是个蛮荒之地,人口也不足百万,但是,仍然是块面积不小的土地,作为世界第14大岛,也是菲律宾境内仅次于吕宋岛的第二大岛,94630平方公里相当于后世中国的百分之一不到一点。

    要是东占个百分之一,西抢个百分之一,也是相当可观的,总比被列强抢走的好。

    目前文莱共和国就有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凭借国土上的石油与其他资源,只要合理开发,将来未必不能实现强国道路,成为中国在海外的一个强援。

    北部加里曼丹岛除了有火山灰覆盖的地区,其他地区土地并不肥沃,并不能满足大规模的移民,也就是说,李安生要将这里当做一个根基来经营的话,必须要夺取能大量出产粮食的土地。

    棉兰老岛虽然还没有给哪怕是基本的开发,但是土地相当肥沃,拥有大片大片的可以种植的富庶土地,光是这个岛的土地,只要合理开发,将来养活上亿人口完全不是问题。

    文莱共和国可以成为富国,但是要想成为强国,却需要大国战略,而大国战略的第一步,就是要拥有棉兰老岛这样的粮食基地,能够保证将来有足够的人口可以移民到文莱共和国。

    其实美国虽然名义上拥有菲律宾所有国土的主权,但是,却并没有完全掌控菲律宾。

    菲律宾的国土其实也并不真正包括棉兰老岛,甚至是摩洛兰。

    “摩洛兰”的意思是“摩洛人的土地”。“摩洛兰”主要由棉兰老岛、苏禄群岛、巴拉望岛、巴西兰岛以及周围许多大小群岛组成,总面积约有12万平方公里。

    其实菲律宾这个所谓的国家,只是针对殖民者来说的,对于他们来说,菲律宾是一个整体的殖民地,而对于摩洛兰来说,它或许可以被称为南部菲律宾,但是绝对不属于菲律宾。

    慑于摩洛兰或菲律宾南部穆斯林的顽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菲律宾之后,在前后长达350年的时间里,始终不敢与那里的穆斯林大规模对抗,也没有夺取他们的任何一片岛屿。

    1898年,根据西、美双方在巴黎签订的停战条约,西班牙从南美洲和太平洋的岛屿退出。在菲律宾问题上,西班牙人虽未曾占领摩洛兰一带,但在停战条约上把该地划给美国。

    在菲律宾问题上,西班牙人为了讨好美国,竟然在图纸上把他们从来没有能够征服的摩洛兰也作为礼物奉献给美国。于是,新、老两个西方帝国,在摩洛兰的主人完全无知的情况下,把他们的土地作为战争的筹码变更了“产权”。

    美国佬那个意气风发呀,狭击败西班牙之余威,横冲直撞的进入菲律宾北部,同时也想进入摩洛兰这南半个菲律宾土地,可是,他们发现,他们错了,摩洛兰并不认为他们属于菲律宾,并不属于美国。

    吕宋等地的菲律宾人很快就恭顺了,可是,摩洛人却桀骜不驯,美国佬那个恼火啊,他们决定以武力征服摩洛人,征服南部菲律宾,进而达到占领全部菲律宾的目的。

    但是,美队在那里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顽强的抵抗,伤亡惨重,美国人甚至还加大了步枪的口径(更换了原先配备的38口径柯尔特式步枪),仍然无法在丛林之中与土著人抗衡,那个伤亡就承受不了。

    之后,美国人不得不转而借助于外交手段,与南部的穆斯林进行政治谈判,先后与摩洛苏丹及马巾达瑙的苏丹签订条约(吉兰姆-白茨条约)。

    按照条约规定,美国人不进入菲律宾的南方,那里的一切事物由摩洛人自治管理。

    但是,为了达到控制菲律宾南部的目的,1903年,美国占领者宣布菲律宾土地法。土地法宣称,菲律宾南方未被美军占领的土地属于非法土地。土地法还规定,菲律宾北方的天主教徒迁移进入南部者,政府允许其占有土地16公顷。

    这些围绕南部土地的一切歧视性措施,均旨在压缩当地穆斯林的生活空间,改变那里的人口构成状况,以实现占领者对菲律宾南部的统治。

    就李安生所知,哪怕是后世菲律宾独立后,依然没有办法镇压得了南部菲律宾的反抗,美国在911之后即便加大了对摩洛兰的扫荡,依然没有使这些穆斯林屈服。

    不过,他更清楚一点,那就是这些穆斯林更能够接受华人。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一十章 文莱大屠杀

    第三百一十章 文莱大屠杀

    英国当局并不清楚菲律宾复杂的历史背景与殖民遗留问题,更加不清楚南部菲律宾实际上并不属于菲律宾,美国虽然名义上拥有主权,但是在事实上,一个美国大兵都进不了菲律宾南部。

    美国人是有苦说不出,他们弄不明白为何这些摩洛人会如此的强烈要求独立主权。

    显然他们是上了西班牙人的当,当初西班牙对菲律宾进行过血腥的统治,但是,他们在摩洛人面前也是始终毫无办法,连半点土地都没有能够占领,350年殖民统治,摩洛人用尸骨来向殖民者证明,他们不会轻易屈服。

    西班牙人吃了无数的亏,有了一个机会能阴一把美国人,自然不会放过,想要让美国人吃点苦头,果然,美国佬撞的头破血流。

    美西战争美国人实际死亡不到500人,但是在与摩洛人的作战中,他们损失了不下五千人,即便其中大部分是北部菲律宾保安队。

    就算现在文莱共和队,是的,文莱共和国立即组建了一支为数三千人的陆军,就算他们进攻棉兰老岛,美国人也是无动于衷的,摩洛人是他们的敌人,他们总不见得帮助摩洛人去对付文莱共和队。

    最好的办法是让文莱共和队去跟摩洛人拼个你死我活,只是,文莱共和队也太弱小了一点。

    英国拒绝了文莱的要求,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英国议会还在担心文莱共和国根本就无法应付当前的局势。

    文莱只不过是个弹丸之地,将沙捞越与沙巴并入之后,忽然之间成为了一个国土面积超过了英国本土的国家,甚至许多英国高层等着看笑话,说不定这个文莱共和国很快就会给土著推翻,然后,便是英队平叛,恢复统治,将自治领重新变为殖民地。

    有人开出了赌局,赌文莱共和国什么时候倒台。

    没想到,这个自身摇摇欲坠的国家,还狮子大开口般的要向美国争菲律宾的土地。

    真是可笑,那个海盗出身的劫掠者真是愚蠢之极,没有将自己的内政稳定下来,居然想要对外扩张?他以为这是海盗的时代来临?

    文莱共和国目前由于人口问题——土著虽然也被承认为共和国公民,但是显然土著们自身并没有将自己视为文莱共和国的一员。

    文莱想要将国家建设起来,不是一般的困难。

    虽然文莱共和国目前总共有一百二十多万的土著与华人,还有各国侨民,但是这么大的地方要治理起来,很成问题。

    麦克是一个外来者,没有土著基础,根本就不会给认同,华人对于西方殖民者,尤其是麦克这样的海盗只会避之不及,光是靠那帮海盗手下与雇佣军,这个国家简直就是一盘散沙。

    文莱共和国成立的当天,就宣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包括鼓励移民开发,吸引外国资本,以及帮助本地土著进行独立自主的种植、养殖,建立橡胶园与棕榈树园。

    在这之前,所有外国殖民者的财产全部被没收,由文莱官方掌握,哪怕是英国资本家的产业同样如此,外国殖民者不被允许对文莱的人民进行殖民掠夺。

    自治领是一个国家,不是殖民地,少拿过去的那套来对待文莱。

    这些没收的产业都由国家经营,利润纳入国家福利体系,所有文莱共和国的公民都能够享受到福利。

    政府也积极扶持土著的农业生产,包括扶持民间橡胶园、木材加工厂以及棕榈油加工产业。

    几个华人家族以及文莱土著头领给扶持了起来,并且接收了过去外国资本家留下的产业。

    这让文莱人欣喜若狂,他们期盼已久的终于实现了,他们成为了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不被压迫不被剥削不被掠夺。

    当然,李安生可不屑于剥削这百多万文莱人,他甚至要拉拢这些文莱人,将来为了统治东南亚上亿人而打下基础。

    文莱共和国地广人稀,如果进行有效开发,必然能够使得文莱人摆脱贫困,关键是启动资金以及现代开发经验,当然,资金并不是问题,只要拉拢南洋的无数华人富商,移民文莱,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为此,麦克首先宣布,在文莱的诗里亚地区发现了油田,并且成立了国有的文莱石油公司。

    麦克利用自己手头带出来的资金,其中的大约百万英镑成立了一家文莱银行,还联合了几个英国人以及华人股东,将所有从文莱苏丹那里抢来的大肆贩卖,换得了30多万英镑资金,以及原有的价值40多万英镑的黄金,作为文莱国有资本,总计两百万英镑的股本。

    这家银行成立的第一个业务,便是向文莱石油公司贷款,并且控股。

    北部婆罗洲本来就是一条石油带,后世马来西亚的石油资源基本上都来源于此,二战时更是引起了日本的贪欲,导致日本入侵。

    原本的历史上,后世诗里亚地区石油的发现和开采,不但给英国殖民者带来巨额利润,也为文莱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财政基础。

    不仅文莱成为了富国,连马来西亚也实现了经济腾飞,一度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都是拜石油所赐。

    将来文莱石油公司的前景可想而知,故而一定要对这家石油公司实行控股。

    当然,文莱石油公司并没有在沙捞越与沙巴大肆勘探石油,以免过度刺激英国。

    诗里亚地区的石油储量,根据估算,少说也价值十多亿美元,这让英国当局后悔莫及,看来,他们的确是没有石油运。

    本来壳牌公司在沙捞越是拥有十来口油井的,但是文莱共和国政府将这些油井全部收归国有,这也得到了英国政府的默许,作为麦克提供美国之星石油公司股份的补偿。

    现在壳牌公司也懊恼无比,很是责怪英国政府当初的选择,说不定沙捞越地下同样有大油田,只是没有能够勘探到而已。

    现在当世顶尖的石油勘探技术在美国,洛克菲勒与美国之星都是此道高手,英国已经远远落在后面,而且石油提炼技术也是无比落后,他们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当打产品依然是煤油。

    为此,海军大臣费舍尔向内阁提出,要保障文莱石油公司的利益,扶持文莱石油公司,毕竟,这是除了英波石油公司之外,英国资本占得最多的石油公司。

    那位海盗再怎么说也是英国人,自然会为母国的利益考虑。

    澳大利亚当年的移民都是罪犯、名誉不良者以及冒险分子,也有海盗之类,总之,现在已经没有人诟病这些。

    这不是英国的传统,只要能够获得利益,什么都是次要的。

    海军正在考虑促成对文莱石油公司出产石油的优先购买权,一旦得到实现,那么又是一项保证,确保大英帝国在远东与太平洋有充足的原油保障。

    内阁普遍担忧文莱共和国的政权不会长久,以及英国人在文莱共和国的比例也太少,担心以后英国的利益不能得到保证。

    对于内阁的担心,费舍尔认为太过保守,似乎多余。

    今年5月英国将开普省、德兰士瓦省、纳塔尔省和奥兰治自由邦合并成南非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地。

    白人在南非的比例也没有超过10,其中有英国血统的白人在4左右。

    南非自治领已经是一个先例,什么条件决定英国的利益被保证?大英帝国强大的实力,巨舰大炮。

    而人口比例,根本不是问题。

    文莱共和国目前一百二十万人口,其中土著一百零几万,华人十多万,亚洲其他国家侨民五千多人,英国人不过两千多人。

    英国过去一直没有吞并北部加里曼丹岛,而是逐步渗透,也是因为怕步伐太大,导致损失过重。

    最好是能够不动用武力,或者少动无力,毕竟陆军登陆作战也好,战舰调动也好,都是要军费的。

    费舍尔的意思,既然文莱有石油,那么就要保证麦克这个海盗头子在文莱的统治权,苏丹的时代已经过去。

    而10月7日从海峡殖民地发来的一封电报,则加重了费舍尔的疑虑。

    文莱苏丹残余势力统合了沙捞越与沙巴的几个部族,以文莱共和国政权完全沦为西方殖民者以及华人家族的工具而发起叛乱。

    这次叛乱涉及人数超过二十万人,其中掌握武器的有六万人,他们不甘心北婆三邦沦为西方殖民地,也不满勤劳的华人再次轻松赚取比他们多的财富。

    “这些黄皮猴子,简直就是找死。他们懒惰无比,脑子又愚蠢,不会各种技艺,自然只能暂时落后于华人与西方人,难道,他们真以为,我们建立这个国家就是要跟他们一样,躺在果树下等着果子自己掉进嘴里吗?”

    金翰圣简直要气疯了,在叛军的口号中,他成为了j相,首相麦克反而因为西方人的身份,没有给过多的作践。

    他成为了众矢之的,叛军们宣称要打到斯里巴加湾,擒杀祸害文莱的权j金翰圣,重新改选政权。

    在叛军们看来,华人家族的迅速崛起,以及越来越多的华人进入北婆三邦,都是这位华人j相促成的,要是让华人源源不断的涌进来,只怕将来土著们的日子更加难过。

    在南洋,华人历来是财富的象征,北婆三邦的华人虽然不多,也没有富得流油的华家族,但是许多华人还是凭借着橡胶园与种植园拥有着远比土著舒适的生活。

    北婆三邦华人与土著的矛盾其实并不尖锐,这些都是有人在背后故意推动的。

    麦克这些日子忙着文莱石油公司的事情,将大小政务都交给了金翰圣,本来这小子终于大权在手,得意洋洋的准备一展抱负,谁知道遇到了叛乱,真是扫兴。

    其实叛乱分子并不是日子过不下去,而是跟随着苏丹残余势力想要抢上一笔,他们眼红了,油田、种植园,还有许多加工厂的建立,似乎会涌现一大批富豪,他们的贪心是没有止境的。

    “给我杀,既然给他们好日子过,他们不需要,我们就送他们到西天去见真主阿拉吧。”

    解冷刚刚押送了两船的军火以及一千余名雇佣军过来,将来以文莱为跳板,向棉兰老岛等地进行扩张,需要早做准备。

    这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文莱国防军立即出动,对叛军进行阻击。

    虽然国防军不过三千多人,但是,对付那6万多使用落后武器,大部分只是拿着大刀长矛的部族武装,似乎有些欺负人的感觉。

    目前文莱共和国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对文莱全境建立各级政权,只是在石油公司、几个繁华的城镇以及首都斯里巴加湾有驻军防卫,而叛军的兵锋直指斯里巴加湾。

    海峡殖民地总督安德逊爵士第一时间组织了四千多人的殖民地军队,从海路增援斯里巴加湾。

    不过,等到殖民军抵达斯里巴加湾的时候,他们得到了一个不敢置信的消息,叛乱平息了。

    在数十门火炮以及一百多挺重机枪的轰击下,在如此强大的火力面前,叛军很快就溃败了,经受过丛林作战训练的雇佣军追击叛军的决心很强烈,丛林曾经帮助摩洛人坑害了不少美国大兵,但是文莱国防军却完全没有这些顾虑。

    金翰圣信奉的是斩草除根,除恶务尽,要一战打出上百年的太平来,让土著们从此不敢生出反抗的念头。

    叛军成建制的被打散之后,撒出去的四千余名雇佣军便成为了四千多个死神,收割生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雇佣军训练营永远是以华人为主要对象的,当然也有一些白人亡命之徒,以及部分土著。

    这些人对于屠杀来说,并没有什么概念,现在他们属于文莱国防军编制,那么,国家需要他们进行杀戮,他们当然无条件执行。

    10月11日,沙巴的山打根地区,文莱国防军屠杀叛乱分子以及支持者4万人。

    10月13日,沙捞越的古晋地区,文莱国防军击杀了苏丹残余势力,消灭了负隅顽抗的叛军三万多人,坑杀叛乱分子六万人。

    叛乱分子大部分得到了应有的教训,虽说文莱国防军的手段过于残忍血腥,但是西方殖民者向来就是这么干的,金翰圣不介意模仿一回。

    本来金翰圣没有下达屠杀的命令,但是有十余家迁移而来的华人移民,在沙巴的山打根遭受了虐杀,这让他立即陷入了疯狂。

    华人是来做这片土地的主人的,结果还没有享到福,就飞来横祸,这让金翰圣如何向华人移民交代。

    一个字,杀,唯有杀戮才能够让这些土著从此以后不敢再轻易的杀害华人。

    其实屠杀的土著远远不止这么多,许多什么黑暗森林的吃人部族之类的生蛮野倒了大霉,还有其他之前有些不太肯听从号令的土著也一并给杀了,许多村镇给屠了个干净。

    这次屠杀维持了十天,在这十天之内,超过三十万的土著死于非命,血流成河,无比血腥,当年西班牙对菲律宾华人以及荷兰殖民者对华人的杀戮仿佛都给宣泄了出来,雇佣军之中,有接近半数的华人是从南洋各地招募的,心中自然有着强烈的复仇欲望。

    在雇佣军训练营的教程里,有专门针对华人的,那就是华人在南洋遭受的西方殖民者以及土著的双重迫害。

    将来华人要在东南亚开疆辟土,必须要通过无比血腥的杀戮来实现,土著是最大的敌人,他们有庞大的人口基数。

    种族灭绝是对待他们最好的办法,李安生曾经估算过,起码要在南洋灭绝一亿以上的土著,然后移民千万的华人,才能够在南洋打下坚实的根基。

    屠杀,将是将来文莱共和国的主旋律。

    海峡殖民地总督隐约得到了屠杀的消息,立即了这个消息,笑话,作为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大英帝国也是需要为此承担代价的。

    文莱共和国或许不介意声名狼藉,但是大英帝国的脸面还是要的。

    安德逊爵士颇为无奈,前去增援的英国殖民军居然同样参与了屠杀,沙巴州的屠杀他们便是主力。

    英国殖民军这次劳师远征,好歹也是增援来的,金翰圣自然要让他们分一杯羹,在某些大家都懂的明的暗的示意下,殖民军参与了对土著的屠杀,搜刮了大量的财富,土著虽然穷,但是矿产丰富,也有些金银,铜器之类。

    这个世界也不知道有多少大屠杀给掩盖在了历史的尘埃下,世人无从得知,比如弱势的华人群体,或许也是受害者之一。

    在英国的刻意之下,屠杀的消息并没有流传到外面去,只是这次文莱共和国铁血镇压叛乱的形象,已经进入到了世人的视线之内。

    金翰圣迅速的委任华人与白人,甚至是之前表现恭顺的土著家族,让他们掌控文莱各州市的政权。

    目前文莱一分为三,沙捞越州、沙巴州以及斯里巴加湾首都,而州的下面为市,市的下面是一些繁华的小村镇。

    有大量华人的地方,永远都能够轻松建立起各级政权来,也能迅速的稳定局势,这就跟当年西方殖民者重用华人来管理殖民地是一样的,不过,跟殖民者拿华人当成背黑锅的替罪羊不同,华人将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一十一章 德国需要战略储备

    第三百一十一章 德国需要战略储备

    美国对于菲

    律宾的利用,是作为它对远东的前进基地的,以菲律宾为跳板,美国可以轻松进入中国、东南洋甚至印度。

    菲律宾并没有太多的矿产资源,美国的殖民方针,同西班牙截然不同。

    西班牙是一个经济上落后、有浓厚封建残余的国家,它对菲律宾的剥削主要是采取贡税和徭役的形式,进行赤裸裸的掠夺,它的殖民体制完全是封建的、主义的。

    美国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在菲律宾统治的目的,是要迅速变菲律宾为它的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而美队多年未能进入南部菲律宾,自然对于这个毒瘤心生厌弃。

    南部菲律宾又没有市场,投资也没有保证,进行矿产开采的话根本就不可行,只能凭借着吕宋等地的菲律宾人南下,让菲律宾人自相残杀。

    这招很是毒辣,后世菲律宾独立后,南部菲律宾的摩洛人没少遭受屠杀与。

    英国正式向美国递交了照会,代文莱自治领提出对棉兰老岛的主权要求,表示愿意出钱购买棉兰老岛。

    棉兰老岛大概有八十万左右的人口,是一片完全没有得到开发的土地,只在沿海有几个城镇,作为小型港口之用。

    这些人口也全都是摩洛人,桀骜不驯的穆斯林。

    棉兰老岛对于美国来说,就是个鸡肋,始终无法染指这个大岛,而且这个岛简直就是生蛮之地,想不明白文莱共和国为何执意要这块土地,还不惜出钱购买?

    美国只是名义上拥有棉兰老岛,实质上棉兰老岛始终处于摩洛人的控制之中,这意味着,即便将棉兰老岛的主权出让,文莱共和国也没有办法真正拥有棉兰老岛,相反,它只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美国无法办到的事情,就凭一个弱小的可笑的文莱,简直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美国毫不留情的拒绝了这个要求,甚至不屑于去玩什么手段,让文莱共和国的军队去跟摩洛人玩玩捉迷藏。

    在他们看来,文莱共和国根本就不具备攻占棉兰老岛的能力。

    其实,美国人完全想错了,他们与西班牙人一样的愚蠢。

    极端的宗教歧视与种族歧视,只能让这些穆斯林忍无可忍的起来反抗,一个民族的信仰无法被强行剥夺。

    如果说个人或者一批人的生命容易剥夺,但是要想剥夺整个族群的信仰,那么将会使得整个族群为了信仰而战,不惜生死的苦战。

    要想解决南部菲律宾问题,在李安生看来,只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尊重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尊重摩洛人作为国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摩洛人平等自由的生活,想办法让他们逐渐的看到希望。

    华侨移民在南部菲律宾是最受当地摩洛人土著欢迎的,苏禄人是摩洛人之中比较庞大的一个种群,古代曾经建立过苏禄苏丹国,与明朝有过很深的联系。

    明朝初年苏禄国王曾经亲自来晋见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归国途中染疾,病故并安葬于中国德州。除了长子返回苏禄继承苏丹王位以外,其后人如次子、三子及随行大多留在中国生活,后世山东德州的回民很多便是他们的后裔。

    摩洛人对华人有好感,因为华人也是曾经遭受过殖民者与吕宋土著屠杀的族群,他们有着相同的命运,相同的苦难遭遇,让两个族群很有共同语言。

    而华人也是天生具有民族融合性以及宗教包容性的人种,让他们与摩洛人平等的生活在同一片国土上,彼此都作为自由平等的公民,完全没有任何的危险性。

    后世数千万华侨在海外低调安静的生活,便是个明证,即便在遭受屠杀与,依然默默的忍受。

    金翰圣已经派出了人员,前去与棉兰老岛的摩洛人接洽,如果对方不愿意并入文莱共和国,那么他也不介意使用武力,将这片还未开发的地犁个遍。

    而李安生的主张,是动用在美国的势力,试图影响美国政府,购买棉兰老岛或者租借成功的同时,潜移默化影响棉兰老岛对文莱共和国的看法。

    如果能够在文莱干出政绩,让文莱的国民享受的平等自由的公民权利,并且过上好日子,那么作为无意建国的摩洛族群来说,想必并不会顽固到底。

    李安生刚刚踏上了德国的土地,他与载洵等人受到了德国方面的隆重欢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还发出了邀请,希望李安生与载洵能够在德国的名胜景点游览一番。

    威廉二世对于李安生很感兴趣,居然有如此魄力与手段,让财政上毫无能力的中国能够购买两艘主力战舰,即便是用粮食付账。

    更何况,李安生目前在中国的地位以及实力,也是他所看重的。

    “也许在远东,唯一能够给我的俄国表弟找点麻烦的,只有这个年轻的中国人。”

    在一次下午茶会上,威廉二世似乎那个来自远东的年轻人印象很深刻。

    要不是碍于身份,威廉二世甚至想亲自接见李安生,详细询问一下对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他们的农业生产太棒了,要是我们也能如此,我想,要是我能多添上两艘战列舰,说不定能成功哦。”

    威廉二世带着些埋怨的口气,他的语速很快,咬字也很重,似乎情绪很高涨,是啊,一谈到造舰就很生气,他要更多的战舰,但是预算却无法安排到最好。

    本来想要提税的,可是给容克地主们抵制了,德国的农业远远无法满足工业需求,更加受不了高昂的税收。

    威廉二世说的倒是真的,如果德国的农业生产也能够有东北那般的高产优质,那么加税根本不成问题。

    “这次中国人真是让我意外,他们居然会如此大胆且激进的选择订造战列巡洋舰?他们的那个亲王好像去年刚刚来考察是吧?不过,想想他们的确有这个底气,粮食。”

    威廉二世用手指头在松木条桌上敲了敲,再次重复了一下,“粮食。”

    “我们的粮食生产必须要尽快提高,难道就一直这么下去?看看,去年我们进口了多少粮食,粮食价格涨了多少。”

    这个问题要问小毛奇,他向来事无巨细,仔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