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者颇为踊跃,甚至有不少秀才应征,可以说,江苏的新军第九镇是一支极具潜力的军队,首批的“上海造”步枪都将在新军第九镇首先使用。
南京城是明代和太平天国故都、江南屏障,清朝在这里不但驻有两江总督、江南提督,还有统领驻防八旗、地位在总督之上的江宁将军。
江南提督张勋并不怎么买程德全的账,尤其是那次跟程德全训斥了一顿之后,就经常阳奉阴违。
程德全根基甚浅,想要把握住军权,旧军是指望不上的,无论是张勋的江防营,还是扬州等地的缉私营,驻防八旗旧军就更不能指望了。
只有徐绍桢的新军第九镇,才是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值得程德全去拉拢。
张勋这个江南提督一支很跋扈,对徐绍桢的新军第九镇也是一直看不起,百般挑衅,要不是徐绍桢隐忍,早就闹起了军队私下里互斗。
由于之前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较为保守,旧军的力量也一直很强大,致使新军第九镇能够得到的阳光雨露很少,始终发展不起来。
无论是经费上还是军械物资上,都供应的不是那么畅快。
长此以往,底下的官兵都闹起了意见,对张勋为首的旧军更是一肚子的气。
这次程德全出任两江总督,李安生出任江苏巡抚,自然跟徐绍桢一拍即合,双方都是一路人。
徐绍桢亲自试用了新步枪,感觉还真是不错,爱不释手,李安生也答应他首批的产量都优先供给新军第九镇,毕竟是江苏自己的军队。
程德全也许诺将新军第九镇的编制略为改变,与北洋六镇一律相同,增加些兵员,将以前的缺额全部补足,官兵待遇上也跟北洋六镇看齐,甚至还要多一些福利待遇,毕竟第九镇官兵都是有知识底子的,很多都是秀才之类的旧文人,自然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生出效忠之心。
北洋六镇的一镇兵力为12500多人,而新军第九镇则只有9000出头,少了3500多人。
程德全将这部分兵力补足,实际上就是想要培植绝对忠于他的官兵。
多了3500多人,整个第九镇上下编制就会大变样,通过一些程德全与李安生招揽的军官来掺杂进去,获取了部分军权。
李安生可不想看到辛辛苦苦的花了本钱培养的一支军队到时投入革命党人的怀抱,白费心思。
故而,他与程德全商量着,逐渐的潜移默化,培养大批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不偏激的开明官兵,而不是一帮只知道武力造反的偏执狂。
所幸徐绍桢对第九镇的控制力还是足够的,这点让程德全很是安心。
徐绍桢这次很满意,收获了一批新式步枪,虽然这些步枪没有在北洋新军中推广开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款步枪必定会成为整个新军的制式装备,到时候新军第九镇就能够拥有一定的优势。
他也参观了李安生从美国购买的新式镗床、磨床等设备,还有那台3500吨水压机,让他叹为观止。
让他更加震惊的是,江南制造局还准备自己制造105毫米榴弹炮,过去中国的几家兵工厂只能造一些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山炮之类。
据他所知,目前德军开始大量装备去年正式服役的克虏伯105毫米轻型榴弹炮,这款榴弹炮比1898年开始大量列装德国陆军的旧型号更为先进,为何江南制造局能够得到这项技术。
江南制造局发生的改变让他越来越心惊,也是越来越激动,这些都将给新军武备带来极大的变化。
李安生在旁边跟他解说起黑龙江新军的炮兵编制起来,除了六炮制对四炮制的优势,还谈到了榴弹炮与迫击炮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当初黑龙江新军依靠新式迫击炮在满洲里等地多次击溃了俄军,使得徐绍桢对李安生所说的新式迫击炮颇为感兴趣。
要知道,现在欧洲的主流是法国75毫米速射炮以及德国的105毫米乃至150毫米榴弹炮,李安生提出了大量使用迫击炮的新战法,但是很对他的胃口。
江南的交通运输要方便些,也是最适合装备105毫米榴弹炮以及迫击炮这个组合的,没有必要配备大量其他的火炮,以免后勤压力陡增。
将来李安生也准备研发更大身管倍径的105毫米榴弹炮,甚至是150毫米重型榴弹炮。
由于海军的没落,岸防压力较大,将来也需要各种大口径的岸防巨炮,向外国进口的话要花费大笔的资金,要是能自己造,当然要尝试一下。
徐绍桢指着制造局新开辟出来的一大片空地有些疑惑的说道:“不知此处可有什么名堂?空了这么大一片地方,难道是有重要的厂局要建?”
李安生哈哈大笑道:“这个是自然的,这可是将来咱们对付闯入近海与长江之敌舰的最大利器。”
这片空地已经开始修建部分房屋,而且还修起了几个简易跑道,临时库房里头还堆着一大堆从美国运送过来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组装起来,可是能够装配出一台飞机的。
冯如即将赶到上海,在旧金山登船的时候,他已经将飞机拆卸下来,先行打包发送到上海来,成为制造局的一份财产。
冯如他本人将出任制造局属下的飞机厂的主管,他本来就是个机械发明天才,李安生甚至在考虑,让冯如发挥更大的作用。
眼下飞机制造正当其时,进行大量的研究,从而不断的开发各种新式飞机。
李安生在未来的五年之内,也没有太多的野心,只要能够使得飞机厂出来的飞机能够准确无误的将炸弹扔到外国舰艇的头上。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八十二章 英国鬼子来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英国鬼子来了
李安生可是一直将日本视为生死大敌的,尤其是他的根基在东北,自然要时刻以日本为假想敌进行演练,暗中积蓄实力也是以日本军队作为目标。
日本的陆军他并不在乎,只要给他几年的时间,将基本工业体系完备,将来在东北开战,他也有信心不给日本陆军任何的机会。
唯一难办的是日本联合舰队,这个时代的日本依然在进行着规模宏大的造舰计划。
如果说联合舰队不可怕,那么真正可怕的是日本战舰国产化得进程。
到建造无畏舰“河内”级时为止,日本海军自制主力舰的国产化比例已经大幅度提高。前无畏“萨摩”级全舰有60左右的部件是从英国进口的,而“河内”级的这一比例已经降至20,其中锅炉、主机等关键部件都是日本自制的。其时海军吴工厂已可生产45倍径305炮(四一式),并已安装于萨摩、安艺、筑波等舰上。(河内级是日本第一款全部采用305毫米口径主炮的无畏舰)
去年,英国开工建造搭载343主炮的“猎户座”级战列舰和“狮”级战列巡洋舰,宣告了“超无畏舰时代”的来临。日本海军不甘落后于时代的潮流,迅速修改了造舰计划,进入“超弩级舰队”时代。
而大清呢,有着庞大的七年海军计划,却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日本的“萨摩”级两艘战列舰还没有竣工,“河内”级两艘无畏舰又在紧锣密鼓的建造,而且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中国将来与日本作战,注定要局限于近海防御,岸防炮台、海防舰、潜艇,最大的利器则是潜艇与飞机。
即便受限于技术,飞机给舰艇造成的杀伤有限,但是以数量与重量来取胜,还是可以办到的。
中国注定只能走发展潜艇与飞机的道路,以此来对付日本的巨舰大炮。
日本的巨舰普遍皮薄,发展相应的航空炸弹,还是能够给对方造成致命威胁。
冯如在美国大获成功之后,终于还是答应了加入江南造船厂,研发更为先进的飞机。
作为将来中国复兴的希望所在,江南造船厂以及宝山钢铁基地都是需要重点保护的,除了岸防炮台、潜艇,飞机也将是一大杀手锏,这是专门用来对付日本战舰的。
不一定要俯冲轰炸机,以量取胜,密密麻麻的飞机飞到日本联合舰队上空扔炸弹,总有一款适合您。
李安生对飞机研发的规划,足够使得中国的飞机技术能够凌驾于日本的防空手段之上。
程德全自然亲自坐过黑龙江的飞艇,也知道国外开始研制飞机,对于在军事上的应用,他还是心知肚明,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兵器。
就算中国拼命购买建造战舰,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与日本抗衡,就连外国舆论也一致评论清政府海军计划的大而不当,不说资金匮乏,就连舰艇有没有足够的人手来操控都是个问题。
李安生所说的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日本这个大敌没有彻底覆灭之前,中国都只能走近海防御的道路,这是真知灼见。
花费民脂民膏到国外大肆购买战舰,还不如投入到潜艇、飞机上头,就算不重视潜艇与飞机,也要多投入在造船厂上,造舰工业一直落后于人,别说造,连大型舰艇的维修保养都无法做到,这不是坑爹么。
日本人几年前随便什么舰艇都要进口,到如今的吆喝着要给大清造炮艇造巡洋舰,甚至还自己建造两三万吨的无畏舰,这步子跨的也太大了些。
反观大清朝廷,昏庸无能,止步不前,再让这帮满洲种掌权下去,国家早晚灭亡。
故而李安生才要截留海军开办费与税款,甚至想尽办法,不惜狠狠地得罪朝廷,也要将江南造船厂扶持起来。
“江南造船厂明年将独立开设舰炮工厂,研发150毫米与203毫米两种中小口径舰炮。如今当世海军战舰舰炮统一化、标准化乃是至理。其实去年英国人强力要求我们在德国等国订造的战舰都使用阿姆斯特朗舰炮,也是理所应当。反观我们海军现存之战舰,舰炮型号各种各样,始终不能统一,使得与之相关的后勤也是杂乱不堪,这比陆军所用火炮型号驳杂更为可怕。欧美战舰主炮正在向大型化发展,305毫米口径的舰炮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英国的345毫米口径舰炮也很快就会被赶超。趁此机会,我们加紧储备在中小口径舰炮上的制造经验,凭借这些中小口径舰炮的利润来获得宝贵的发展机会。”
江南造船厂一开始的定位是为美国之行财团与中华航运公司建造大型海轮与油轮,毕竟中国自身并没有能力购置大型战舰,所以想要建造大型战舰,还是要等待时机。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如何能够大肆扩张海军?
李安生的打算是先从舰炮入手,然后是蒸汽机与锅炉,在这些技术上头,凭借这些年的积累,中国落后的还不算离谱。
至于舰炮,他准备走日本道路,小日本的大胆是出了名的,刚能自己造305毫米舰炮,也不管炮管寿命低的厉害,就要急吼吼上马356毫米舰炮,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就要直接410毫米舰炮,“大和”号更是达到了六万多吨,460毫米主炮的疯狂地步。
但不得不承认,正是小日本的疯狂跳跃,才最终使得“大和”号成为了世界战列舰历史上设计与建造艺术的顶峰之作。
徐绍桢看着江南制造局那些崭新的设备,以及那台庞大的3500吨水压机,心中感慨万千,李安生实在是好手段,这么快的时间就将制造局彻底的革除了前弊,虽说手段血腥残忍了点,也容易犯朝廷的忌讳,为官场所诟病,但细细想来,沉疴已久的大清,何尝不需要这样的雷霆手段。
正在制造局内说说笑笑,外头传话进来,说是英国人有了异动。
原来李安生的人一直在监视着上岸的英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举一动,谁都知道江南制造局购买了大批的设备与材料,要是能够打劫一把,那也是小发一笔。
英国人从来就不做亏本买卖,要让他们动武,也要足够的利益才行。
这次他们把美国人卷了进来,自然恼羞成怒,想要拿李安生教训一番,挽回些颜面。
“看来,咱们这江南制造局树大招风,连英国佬都惦记上了,这不,急不可耐的就要来抢上一把。他们也不想想,这里又不是圆明园,也不是紫禁城,他们急什么急呢。”
李安生随意的说着,徐绍桢的脸色却郑重其事,这可是英队,不是随便就能抗衡的。
“来的英军只怕有六百多人,包括了近期上岸的海军陆战队与北京、天津等地的驻军,宝山那边只怕是租借的商团武装。看来英国佬还是太小看了我们,以为几百人就能将制造局吃下来。”
李安生很清楚英国人的打算,不就是抢上一票,打上一打,出口气的同时捞上一笔,甚至还能敲诈勒索上一笔呢。
事实上,这次温思乐亲自带队,就是看中了江南制造局的许多机器设备。
在他看来,那数百名的道标与缉私营,还有制造局组织起来的安保武装,在大英帝国的军队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
制造局的铁门前头一大片的空地给清了出来,围着铁丝网,将来这里可是军事重地,自然要小心防卫。
几个哨所给铁丝网连接在一起,都是新造的混凝土结构,每个哨所能够容纳一个班的战士。
不过,战斗暂时还不用不到他们。
英国兵们还没有走到近前,就给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吓呆掉。
制造局在铁丝网外头的禁区埋了不少地雷,只容正门进出,而正门则彻底是两个碉堡,用重机枪住敌军前进的道路。
温思乐脸色铁青的看着铁丝网外头的禁区边上,插着用英文写就的“英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简直就要气晕了。
难道,难道对方算准他们会来偷袭?难道前面等着他们的是一个陷阱?
为铁丝网与地雷所阻挡,英军只能选择向正面的大铁门发起进攻,但是大铁门两边的碉堡,实在是他们难以想象得到的杀人利器。
四挺重机枪彻底的终结了他们的前进步伐,温思乐不住的跳脚骂娘,这制造局什么时候居然修了这么一个外大门,外加铁丝网,实在是太阴险了。
他们的小炮居然轰不开那两个碉堡,铁大门是给砸倒塌了,但是两个碉堡不拔掉,根本就无法进入制造局。
温思乐左右无法,知道自己太过轻敌,连忙让人去将那几门七十五毫米口径的野炮拖了来,又让英舰抵近炮轰制造局,如今声势大些也无所谓了。
反正事情闹大就闹大,也不用再遮遮掩掩什么。
英国人也狡猾,收集了不少的牛羊骡马去趟地雷,毕竟制造局的地雷不可能埋得太多,又将铁丝网用砍刀铁钳破了几个大口子,英军一跃而入,如潮水般的向着制造局的内门冲去。
制造局连忙放弃了那两个碉堡,退守内大门,十几条重机枪组成的火舌将英军前进的道路给封死。
洪老六带着人冲杀了一阵,将英国佬仓促设置的炮兵阵地都给掀翻,英国官兵哪里见到过如此火力迅猛的冲锋队,一下子就给打蒙了。
要不是李安生生怕冲锋枪流落到外国人手中,反过来出售给中国赚取暴利,他早就将冲锋枪捣鼓出来,也好给他的特战队装备。
有了冲锋枪这样的快速火力,才能让特战队如虎添翼。
眼下特战队的任务也不多,毕竟火力不够迅猛,等到江南制造局稳定下来,李安生就打算安排冲锋枪生产线,全力生产设计中的冲锋枪。
英国巡洋舰与炮艇的调动早就在李安生的眼线监控之内,李安生将能够收集到的大炮全部集结到了江滨,其中还有两门305毫米口径的克虏伯老炮,加上他从美国与德国购得的八门203毫米岸防炮,足够对付英舰。
不过,虽说军舰与岸防炮较量只能是军舰吃亏,但是李安生哪里肯让制造局毁于炮火,他有着更好的办法对付英舰。
就像是在试验一般,缓缓向着江滨驶去的英舰“塞勒”号被一枚鱼雷拦腰正中,整个舰身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用力的摁到水中,然后又猛地借助浮力腾空起来,碎成了两截。
巨大的火球飞扬起来,将舰体之中还残存的英军官兵的嘶吼声释放了出来,他们被挤压的变形的舰体给伤害,知道自己要随着海水逐渐下沉,接受死亡。
没有人知道鱼雷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也没有看到潜艇。
事实上,释放鱼雷的,是岛礁旁边,略微被水给淹没的一个潜水舱,正是它发射的鱼雷击中了这艘倒霉的英舰。
既然移动的,上浮后很容易给发现的潜艇袭击英舰有些凶险,但是,固定的,预先埋伏好的潜水舱来发射鱼雷,英国鬼子要是躲得过,那还真是奇迹。
李安生这次在周围放了九个潜水舱,都是针对这次英舰而设置的,他们被伪装成为大型岛礁。
制造局外围的水域就这么大,加上李安生人为设置的一些障碍,英舰只能接受固定的路线,接受潜水舱的袭击。
李安生的秘密潜艇基地设在了库页岛,可笑的是,俄国与日本两国都没有发现这个潜艇基地的存在,它的保密工作很细致,也很成功。
李安生不想让自己拥有潜艇的秘密泄露出去,也不想潜水舱的技术给人发现。
于是,落水的英国水兵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人在水里等着他们,趁着英国炮艇在绕开岛礁前来救援的时候,水鬼们迅速的摸了上去,用尖刀解决了这些挣扎的英国水兵。
除恶务尽,既然你们的军舰都给打沉了,那么这些英国海军官兵也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八十三章 钱庄三人组被抓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钱庄三人组被抓了
李安生怎么都没有想到,这次英军来袭,哪里是来打仗,简直就是一出闹剧,英军自己犯下的错误数不胜数。
这就好像是简单的电脑游戏一样,技能放出去,英军就跟npc一样的自己过来送死来了。
英军的战术素养有这么差吗?而且,貌似这些英军怕死的很,部分印度阿三总要比英军不怕死一点吧,胆子比英国人还小。
结果打着打着,就变成了印度阿三跟英国佬争相比钻泥巴谁钻的厉害,最好整个人钻进去,子弹打不着,炮弹砸不着。
温思乐也过高的估计了英军的战斗力,让他们去欺负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或许牛逼哄哄,可是真要打仗,成了软脚蟹。
这些英军在远东过惯了奢侈享乐的生活,早年的军旅风气都给磨灭了,更加因为体制问题,使得整个军队上下腐朽不堪。
海军陆战队稍微能打一点,但是在刚才的战斗中也吃了亏,过于轻视对手,加上战术的陈旧,给清军打得一败涂地,连炮兵阵地都给端掉。
这也难怪,一点都没有应有的防护措施,大喇喇的拉来了炮,摆开了就想轰击敌人,这简直就是在找死。
幸好英国本土的军队不会如此熊包,否则的话世界大战根本就不用打。
“我相信,当年的鸦片战争,英军就是采用的这样的战术,表现大同小异。真是不可置信,这就是一支列强军队。”
徐绍桢听着李安生的牢马蚤,微微笑道:“李抚台,英军的确太过陈旧了些,而且还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只是这支英队基本上不能算是精锐,在英国只怕连二流都算不上。他就只能摆在远东,依靠着大英帝国的名头来吓唬人。英国人不是傻子,会拿真正的精锐到远东来生锈。”
李安生点了点头,看着溃败而逃的英军,毫无章法可言,惊慌失措,又摇头道:“在我看来,即便是英国本土的军队,都精锐不到哪里去。真正现代战争的精华还是在日本,这倒不是我在夸大日本,小日本鬼子的战术是可以的,战略上却是个矮子。将来现代战争的引领者将是我们中国,我们自古以来就是个战略之国,数千年的积累,以及数次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之战,使得我们民族尚武的精神并没有消失,对战争的认识仍然深深的刻在许多老百姓心中。战争一定要你死我活,一定要见血。这些年列强都没有打过你死我活的战争,注定无法领会现代战争的精髓,固执与单板将会让他们吃大亏。只有日本与俄国,在数年前的战争中经受了锻炼,血与火的洗礼,使得两国的军队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至少,他们明白现代战争是怎么回事。”
是啊,现代战争就是尸山血海,就是钢铁与火药,就是整个国家的力量体现。
俄国在一战中十个士兵才有两个士兵有步枪,这种情况贯彻始终,但是即便他们的军备远远落后,但是他们还是凭借着日俄战争时的磨练勇于面对,俄罗斯农夫们用生命告诉了敌人,没有武器,他们照样能用精神战斗。
这伙英军的装备并不差,也有火炮,但是他们那种散漫不羁杂乱无章的气势,根本就不适合来打仗,他们只适合被打。
李安生后世也从一些资料上了解到,英国在一战中曾经尝试过调集一部分远东等地的军队作战,结果给德军打得哭爹叫娘,再也没有信任过这些殖民地军队。
他们或许用来吓唬人还不错,用来做仪仗队之类,放放礼炮,还算是有些空架子。
徐绍桢听李安生说道将来现代战争的引领者将是中国的时候,胸中也是有一股豪情在激荡。
刚才的接战虽然有些像闹剧,但是还是能看得出,制造局这边很有章法,有板有眼。
只不过制造局刚才使用的马克沁机枪有些让他觉得奇怪,似乎射速更快,样子也要小一点。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江南制造局准备自己生产的一款重机枪,由于进行了多处修改,性能比北洋新军使用的马克沁重机枪更为先进。
这倒是让他大开了眼界,这次江南制造局是雄心勃勃,也生出了向程德全与李安生靠拢的心思。
过去新军第九镇的待遇并不好,受到了一定的排挤,这次他倒是生出了些希望。
他当过多年的幕僚,并不是正规陆军学校出身,能够做到一镇统制,可见他的能力。
李安生也清楚,辛亥之后徐绍桢一直追随孙中山,知道南下仍然辅佐,实际上是孙中山最重要的依靠之一。
如果能够成功的拉拢徐绍桢,倒是能够在江苏拥有了雄厚的根基。
他与程德全也商量好,将来时局有变,他北上关外,立足东三省,而程德全则在两江地面上呼应,即便程德全一时根基浅,一个江苏还是能够掌控的。
将来出现乱世,他们两人组成的政治团体,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任凭是袁世凯与革命党人,都要争取他们的支持,立于不败之地。
温思乐满脸是泥,刚才他一不小心摔了个狗吃屎,撒开了腿逃跑,被左右的士兵狠狠的在身上踩了几脚,成了肉垫子,真是颜面扫地。
真是奇耻大辱,大英帝国的军队居然连一群乌合之众都打不过,这真是一大败笔。
他愤愤的想着,接下来如何善后,倒是个大问题。
如今之计,只有劝说朱尔典,将武汉等地的英军都集中到上海来,再做打算。
等他回到驻地,这才知道,出动的一艘巡洋舰与一艘炮艇给击沉,清军岸防火炮密集,再派军舰也占不到任何的便宜。
朱尔典得到电报,顿时傻了眼,没想到清军还真敢打,看来袁世凯的劝说没错,李安生果然是个吓不倒的强硬派。
清廷之前已经再三申明,无耻的保持所谓的中立,也无法拿清廷出气。
针对上海的第一次武力手段,就此宣告失败。
这次战斗的详情并没有流传出来,给双方都了消息,但是谁都知道,英军在制造局吃了个大亏。
英国国内开始叫嚣起来,要调集印度等地的军队,彻底占领上海与江苏。
李安生也不去管他,陈逸卿等几个钱庄老板的举动已经触及到了他的底线。
钱庄三人组不但违反了他的禁令,私自拆借资金,还联结了一大批的买办与资本家,要走啊伦敦市场上大肆投机,这简直就是不把她放在眼里。
再放任下去,只怕这陷入橡胶股票风潮的钱庄要越来越多,他正着手整合上海的华人金融势力,这群害群之马已经到了必须清理的时候。
一声令下,钱庄三人组立即被抓捕了起来,并且三家钱庄的资产尽数被抄没。
与钱庄三人组有关的几家小钱庄与华商银行都给控制了起来,勒令整改。
陈逸卿等人给抓起来的时候,还在做着发财的美梦呢,他们刚好将所有的股票都抵押给了汇丰银行,筹集了大笔的资金,准备电汇到伦敦去,大干一场。
可哪里想到,李安生的行动正好将他们的投机美梦生生掐断。
三家钱庄筹集的资金达到了800万两银子,加上抄没的钱庄三人组的所有家产,这次李安生倒是有上千万两银子的进账。
陈逸卿等人被抓的当天晚上,就有许多人前来说情,更有朝廷大员拍了电报,前来劝说。
这些人根深蒂固,也有着他们的人脉,都有着背景靠山,可李安生哪里来理睬这些,反正陈逸卿等人的罪名确凿,那就是违反禁令,蓄意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犯有阴谋叛国罪。
所有的说情都给冷冷的挡了回去,李安生要的是彻底的扫清上海滩上的异己力量,在金融上完全的消除漏洞。
三月初橡胶股票的一股涨势,就此给停滞住,股票的价格还只是刚刚的涨回到之前的水平,汇丰银行为首的外国银行团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
为了刺激橡胶股票进一步的上涨,以麦边等人为首的洋骗子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包括股票分红在内的多种手段都给应用了起来。
有了洋骗子们的动作,股价再次的开始上涨。
李安生之前的举动遭到了汇丰银行在内的外国银行一致批判,认为这将使得上海出现越来越复杂的情况,那就是华人的资产并不具有不可侵犯的私人绝对拥有权,让许多有意购买橡胶股票的华商心生惧意。
保罗刚到上海,就听到了许多对李安生的抨击与诋毁,这让他很是兴奋。
这个东方小白脸居然跟他抢女人,刚到上海就听到不利于东方小白脸的风声,让他解气极了。
安琪一直呆在上海,迟迟不回美国,听说还办了慈善机构,这是要在中国常驻吗?
为了打探究竟,他决定亲自到上海来,他已经有许久没有见到安琪,真是让他保守相思之苦啊。
保罗的声势很浩大,一到上海,几家外国银行与洋行就撺掇租界工部局对他表示了隆重的欢迎,举办的仪式很,让保罗抬头挺胸,很是得意。
他可是世界石油帝国的掌权者之一,理所当然的要享受到如此礼遇。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八十四章 张謇的决定
第二百八十四章 张謇的决定
洛克菲勒家族的公子哥到了上海,实在是件了不得的大事,这些财团关键人物一向是深居浅出,轻易不到国外,如今来到了上海,说什么也要由苏松太道乃至江苏巡抚来见一见,表示尊重。
可李安生哪里愿意去理会这些,即便蔡乃煌亲自与保罗会晤,他也没有任何的想法。
他反正已经跟英国人闹到难以收拾,不介意跟洛克菲勒家族的公子哥摆摆架子。
你要是来上海大把花银子,说不定我还愿意来见你一见。
自从制造局外头打了一仗之后,伦敦立即作出了反应,再三叫嚣要发动战争,惩罚邪恶的江苏巡抚。
缅甸与印度等地的几个师殖民军的确在集结,但是,很多人都怀疑英国是在做做样子。
英国反复的交涉,提交最后通牒,要求清廷立即将李安生撤职拿办,否则英国将要对中国宣战。
这自然遭到了中国南北各省的嗤之以鼻,要是大英帝国真的不容挑衅,那么就应该直接出兵,哪里用的着在这里上蹿下跳。
李安生自然不去理睬英国佬的动作,而是专心于几家厂子的建设。
“安琪,你应该回到美国去。听说这里的人很残暴,很不好相处。他们动不动就要喊打喊杀,而且,他们还仇视西方人,比如那位李先生。”
保罗百般的劝说着,想要将安琪带回美国。
“不,不,保罗,我在这里很开心。这里的孩子太需要帮助了,他们常常饿肚子,没有衣服穿。保罗,你愿意为他们捐赠一些钱吗?”
保罗的唠叨戛然而止,他有些尴尬的看着安琪,觉得不可思议。
“捐款?为了那些中国孩子?”
看着安琪认真的点了点头,保罗真的是彻底无语。
就为了这些低贱的中国孩子,安琪居然滞留在上海,迟迟不肯回美国。
不,这不是真的,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与耳朵。
一定是那个李先生将安琪给带坏了,这个混蛋,万恶的清国奴,他咒骂着,心想一定要好好的教训一番李安生。
“那位李先生最近一直在平抑橡胶股票的价格,他可是上海滩上所有投资家的仇人。这个保守的邪恶的清国人,他居然因为自己对橡胶股票的恐慌而扰乱市场秩序,不惜想出了许多邪恶的办法。”
花旗银行的经理向保罗谄媚,这次花旗银行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是除了汇丰银行之外炒作橡胶股票的最大银行。
他们与正金银行一样,各自拥有一批热衷于橡胶股票的拥埠,坚决的看好橡胶股票的走势。
保罗也听说了橡胶股票的火爆,在美国还不觉得怎样,到了上海之后也感受到了那股狂热。
“那个自以为是的中国人不是希望橡胶股票下跌吗?那我们就让它涨好了。”
保罗混不在意的笑着,对于他来说,花上一些资金,将橡胶股票托上去,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洛克菲勒过去没有少干过这样的投机,操纵许多债券与股票的价格,从中牟利。
只不过保罗随兴的小手段,并不值得他自己放在心上而已。
他痛恨李安生,坚持认为这个东方人用邪法迷了安琪的心。
根据花旗银行在上海的人员确认,安琪的确跟这位东方人关系密切,还因为中国孩子的事情,跟工部局闹的很不愉快。
李安生并不清楚洛克菲勒家族的公子哥准备给他找点不痛快,眼下他可是遇到了一件让他啼笑皆非的事情。
英国人居然买通了青帮人员,想要让这些地痞流氓暗杀自己,而且据说请动了陈其美。
陈其美,这个见风使舵的家伙,居然有胆量接下这笔生意。
这段时间,青帮大佬与大买办支持的钱庄不甘心李安生在上海地位日益稳固,开始兴风作浪。
李安生可不管这些地头蛇有多么的团结一致,强势出击,坚定不移的铲除黑恶势力。
上海的嫖赌毒也该到了彻底清理的时候,上次沙逊洋行走私鸦片的事情,如果说是雷霆一击的话,那么针对上海许多与赌博,则是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态势。
他允许一定程度的与赌博,毕竟在这个时代一时难以禁绝,但是决不能触及他的底线,让这些产业滋生腐败与黑暗,成为黑恶势力的温床。
许多青帮大佬凭借着这些产业吸血,并且像滚雪球一样,想要越滚越大。
最可恨的是,青帮不仅不思悔改,而且还在背后搞事情。
前天张謇族侄在上海开办的针织厂发生罢工,厂方殴打工人导致数人重伤。
青帮分子借此机会生事,围攻针织厂。
李安生陷入两难,如果镇压青帮,势必导致自己包庇张謇族侄的名声,如果与张謇交恶,之前的许多合作计划就将搁浅。
考虑再三,李安生还是决意主持公道。
查出了张謇族侄过去不良资本家的劣迹后,李安生决定从严查办。
让他感激万分的是,张謇亲自赶到上海,并且向李安生保证,大义灭亲。
李安生感激之余,对青帮铁腕镇压,并且揭露对方贼喊捉贼的面目。
同时,上海道台衙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上海劳资双方关系,并且救助社会贫困群体,建立最低保障制度,积极帮助底层人民就业。
李安生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张謇这位闻名遐迩的实业家,这位老人可是亲手将南通打造成了一个近代的发达小城,旗下的产业雄霸一方,经济实力不容忽视。
虽然张謇从商之后,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经营,却很少有人简单地把张謇称为“商人”。这或许是因为他的政治和社会声望实在太耀眼了。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被称为“绅商”。
他可是国?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