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 > 炮火1906第93部分阅读

炮火1906第93部分阅读

    安琪好呢?

    不过,似乎现实状况并不容得他与美国小妞卿卿我我,长兴岛那边出事了。

    英国炮艇向长兴岛简易码头开枪了,结果,遭到了对方的还击。

    李安生是准备将长兴岛当做基地来营建的,驻有一支特别卫队,江南造船厂的保安队以及商团武装都在长兴岛上接受训练,,更为重要的是,道标部队也在接受着反省。

    李安生教出来的人都是无法无天惯了的,哪里能忍受英国佬的射击而不还手的,当场就打死了两名英国水兵。

    当李安生赶往长兴岛的路上,英国巡洋舰前来助阵,用它那傲视所有长江之中军事舰艇的舰炮将常关所在的地方夷为了平地。

    岸上的家伙一不做二不休,用手头的迫击炮与七五速射炮予以还击,表演起了射击之后转移阵地的好戏,在此起彼伏的袭击之下,英国巡洋舰双拳难敌乱战,被接连的命中了几发炮弹,将上层建筑打了个稀巴烂,仓惶的逃跑了。

    这一战,岸上损失了两门炮,死了三名炮兵,但英国佬却损失更为惨重,十余名水兵身亡,多人受伤。

    遭此重挫,英国方面很是恼火,立即责成朱尔典向外务部发起严正交涉,要求严惩李安生。

    这次英国佬受惊不小,中国人居然敢还击,而且似乎一点都不畏惧,这实在是匪夷所思。

    过去,中国的长江水师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表演,肆无忌惮的追逐游戏,有的时候,来了兴致,甚至故意在长江水师面前撞击中国渔船,以此为乐。

    世道变了,软弱可欺的中国人似乎并不惧怕他们,惊惶未定的他们叫嚣起来,要报复,坚决的报复。

    实际上,长兴岛常关的设置,极大的影响到了上海海关。

    吴淞口反而成为了长兴岛常关护翼之内的海关,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英国人有他们的道理,哪里有如此嚣张的常关设置。

    这明目张胆的是在设立海关,通过一些非法的操作,帮助中国商人逃税。

    正当英国人叫嚣的时候,李安生又再次的恶心了他们一下,道标全面出动,彻底的查禁鸦片,当场在沙逊洋行的几条船上查出了大量的鸦片。

    沙逊洋行走私鸦片这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之前也一直没有人来理会此事,可李安生不一样,什么沙逊洋行,汇丰银行他都不放在眼里。

    不顾沙逊洋行上下的软硬兼施,所有的涉案人员都被带走,沙逊洋行的所有财产全部被查封,当然,与汇丰银行有关的除外。

    李安生也为此更加的痛恨汇丰银行,恨不得将汇丰银行抢个干净。

    租界工部局立即要求公审,绕不过该死的领事裁判权,但是证据确凿,李安生秘密潜伏的密探又得到了大量的其他证据,证明沙逊洋行在鸦片贸易的同时,还存在着大量逃税、恶意竞争的现象,自然更加少不了一些伤天害理之事。

    在强大的压力之下,案情陷入了僵局。

    如今一致的呼声,是要严惩沙逊洋行,与英国方面叫嚣着要武力报复的声音一同直上九天,经久不息。

    2月20日,在吴淞口的两艘英国炮艇忽然发生了爆炸,在巨大的火球之中,迅速下沉,消失在了江面上。

    这个消息也太过劲爆,许多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李安生的手段,这必定是来自他的报复。

    这是个从来就不肯吃亏的角色,哪里会容许英舰欺到门上?

    紧接着,2月23日,那艘受伤的英国巡洋舰在耶松船厂修理的时候,耶松船厂发生了大火,大火蔓延到了巡洋舰上,引爆了弹药库,将整艘舰艇炸成了麻花,沉在了耶松船厂的船坞之中。

    耶松船厂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才平息下来,一切的证据都彻底的消失不见,无法辨明,是人为或是天灾。

    不过,耶松船厂造此大劫之后,想要恢复旧貌,只怕是难了。

    江南造船厂与求新造船厂趁此机会大肆招聘耶松船厂的员工,短短的几天时间就将耶松船厂的千余华人员工挖走绝大多数,让耶松船厂的老板气到了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就此不起。

    谁都知道,耶松船厂是完蛋了,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江南造船厂与求新造船厂则是最好的归宿。

    得到了这批技术力量,两家船厂迅速的具备了扩张的能力,有着充足的资本,扩张的底气也足了些。

    英国佬吃了这个大亏,却找不到任何的证据表明是李安生派人所做,恨的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紧紧咬住长兴岛炮击事件,要李安生道歉赔偿。

    “真是滑稽可笑,你们自己嚣张跋扈,朝我们开炮,就不许我们还击?当时我不在,我要是在,必定要狠狠的训斥他们,平日里的训练都是白费的不成?换做我,要狠狠打,打得你们的军舰从今往后不敢肆意妄为。你们也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太过狂妄了些。要是不清醒,那么不妨来干一下子,看到底是谁厉害。”

    李安生对着英国新任上海领事斯托威力叫嚣着,既然你们要动粗,那么就动好了,长兴岛炮台没有,多的是移动炮塔。

    欺软怕硬的货色,不给他们一点教训,还真以为他李安生是吃素的?

    斯托威力叫嚣着要开战,那么便打好了,大不了将长兴岛的岸上滩涂地轰烂好了,没有任何的损失。

    可是,英国佬真的要这么做,他们就会后悔到屎都出来。

    京城的气氛陡然紧张了起来,胆大包天的李二愣居然招惹了大英帝国,实在是让人头疼万分。

    这李安生果然是个大麻烦,要么不找洋人的麻烦,一找就是大麻烦。

    这个事情可大可小,要是给英国佬利用起来,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外务部为了息事宁人,立即派出了特使前去安慰英国佬,并且表示将赔偿英方的损失。

    斯托威力在得到了中国朝廷的态度之后,立即强硬了起来,三番两次的到李安生跟前来叫嚣,提出各种非分要求。

    “来人,将这个英国杂种扔出去,实在是可笑,难道老子要怕了他不成?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什么东西,居然朝我大呼小叫。”

    李安生不耐烦起来,他真是恼火的很,没那个耐心去处理这种外交纠纷。

    你要硬干,那就来好了,老子都接着。

    想必英国佬也不敢,他们在上海有大量的利益,冒然将事情闹大,只会自取其辱。

    他们面对的不是那个一贯的软弱可欺的上海道台,那个可以随意吓唬吓唬就缴械投降的上海道台,甚至他们在面对江苏巡抚的时候,也是那副恶心的讹诈的嘴脸。

    可是,他们碰到了李安生,只能自认倒霉。

    英国想要凭借英日同盟来震慑其他列强,在略微让日本分享长江流域这个势力范围的好处同时,借重日本的力量来控制中国,他们也想的太过美好了些。

    既然英国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本土,放在地中海,放在北非,与德国全面抗衡,那么就别拿出那副嘴脸来,什么动不动就要开战之类,吓唬鬼啊。

    就算英国太平洋舰队前来,李安生也并不怕,这不是个舰队轰上一阵,派出几千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就能为所欲为的时代。

    英国人自己也没有忘记八国联军那会,要是没有日本的那数万军队,八国联军也没有那么容易就打进北京。

    李安生甚至邪恶的在想,要是英国人敢动手,他第一个就敢将汇丰银行抢了,到处抄没英国商人的财产,从此与英国当个死敌好了,他是半点都不害怕。

    大英帝国的威名或许在这个时代一时无两,但是在李安生眼中,也并不算什么。

    一个注定要没落的岛国,得罪就得罪,李安生想来想去,将来也没有什么地方会借重对方。

    完成工业体系的布局,除了需要德国与美国的帮助外,英国似乎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既然英国佬还认识不到自己世界霸主的名头是多么的虚无,那么就由他来浇一盆冷水好了。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八十章 印度巡捕杀人了

    第二百八十章 印度巡捕杀人了

    新任江苏巡抚与英国人的关系直接降到了谷底,英方向外务部交涉的时候,正如辛丑年南方督抚东南互保一样,朝廷给出的回复是此乃李安生个人行为,一切后果都由李安生自己承担。

    而对于英方提出的撤职要求,朝廷的回复是,要是将李安生撤职,只怕李安生就要造反,甚至会点燃全国的恶劣形势,革命党人正蠢蠢欲动呢,你们英国人要是有能力帮助我们平叛,那么好,我们可以撤职。

    英国人仔细衡量了一下,朱尔典也亲自到河南去询问了一下袁世凯,得出的结论都是李安生很有可能会造反。

    “一支数千人的新式军队做起乱来,对于长江流域的打击是很严重的,清政府想要学东南互保,不过问可能的叛乱,将镇压叛乱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我们英队身上,对于我们在远东的军事存在是一个考验。袁世凯先生已经说过,李巡抚的军队都是善战之兵,曾经多次击溃过俄队。虽然,我并不认为俄队的战争能力有多强,但是作为列强军队,足够显示李巡抚麾下军队的战斗力。”

    朱尔典在发往伦敦的报告上如此谈道,日俄都在反复的怂恿英国对江苏开战,日本甚至信誓旦旦的保证,将派出军队帮助英军作战,这让他颇为担忧。

    李安生在东北有几支亲信军队,日俄巴不得这些军队南下作战,给英军巨大杀伤,这样的话,他们就能够在东北彻底掌控大局,而且日本的势力也能更迅速的向长江流域渗透。

    英日虽然是同盟,但是,日本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对长江流域的争夺。

    既不能敲诈勒索软弱可欺的清政府,又要防范日本的趁火打劫,英国人烦恼透了。

    朱尔典很清楚,之前的几起沉船事件都是李安生所为,这已经不能用胆大妄为来形容了,这是在挑衅,无比蔑视的挑衅。

    大英帝国的尊严给践踏在了地上,如果不报复,对方将会更加的变本加厉。

    李安生绝对不是那种能够吓唬吓唬就能妥协的人,这是个狂妄之徒,用中国话来说,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那种,只能使用武力逼迫他妥协。

    武力,绝对的武力。

    朱尔典很清楚,要是给李安生一直在江苏发展下去,江苏很有可能会给建立起一个强权政治,从而影响到长江流域这个大英帝国传统势力范围。

    清政府很担忧对李安生的过分逼迫,会使得南方出现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叛乱分子,到时出现大规模的叛乱,这是英国也不想看到的。

    一个统一的稳定的中国,更加有利于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

    可是,如果促使清政府将李安生从江苏巡抚任上调走的话,那大英帝国的颜面更加扫地无光。

    大英帝国不惧怕任何对手,不惧怕任何穷凶极恶之徒。

    英国在华海军司令温思乐极力主张对江苏实施军事打击,让李安生知道开罪大英帝国的下场。

    除了向上海增派海军陆战队,各国银行也聘请了水兵护卫,领事馆增加了编制,在华军舰都集中到上海。

    一切的迹象都表明,英国方面倾向于用武力解决争端。

    在汇丰银行举办的舞会上,温思乐当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忘记了上海开埠的历史,忘记了大英帝国舰炮捍卫荣耀的决心,他们许多年没有听到炮火声,1900年,他们的皇宫被大英帝国的士兵们用军靴踩在了脚下,东南互保,并没有使得江苏遭受战火,可是他们现在皮痒了,以为我们会容忍他们的羞辱与挑衅。那么,我要告诉他们,错了,错在哪里。他们永远是低贱的中国猴子,清国奴,他们永远将匍匐在大英帝国的脚下,做一条温顺的狗。先生们,请拭目以待吧,士兵们,拿起你们的枪炮,让这些低贱的支那奴才颤抖吧,将恐惧深深的引入他们的心中,让他们永生不敢反抗大英帝国的威严。

    温思乐的讲话引起了上海各国势力的广泛关注,这被视为最后通牒,要是李安生依然一意孤行,恐怕战火将在上海上空弥漫。

    很多人都不喜欢战争,可是,战争又是件美妙的事情,他会带来许多未知的事情。

    温思乐叫嚣着要炮轰江南制造局以及长兴岛钢铁公司工地,甚至再三命令英国士兵在大街上制造各种冲突。

    局势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许多人都敛声屏气,想要看看李安生如何回应,这位号称“俄国克星”近年来崛起的中国强人,是否能够再次创造奇迹。

    不过,很多人都不看好江苏的形势,朝廷似乎对英国的军事威胁听之任之,保持中立,而且李安生的军队再怎么能征善战,还是缺乏工业体系的支持,没有强大的兵工厂为后盾。

    上海各界人士都开始恐慌起来,尤其是华商们,对李安生开罪英国的强硬手段很是不满,这不是自取其祸吗?

    连朝廷都忍气吞声,为何一定要执意与英国人对着干,妥协不是很好吗?

    2月28日,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今天是安琪的生日,安琪邀请了许多孩子们,到纽约饭店做客,参加她的生日宴会。

    为了安琪的第一个在外国度过的生日,杰克费尽了心思想要讨好小姑娘,对于安琪与李安生之间的情愫,他似乎视而不见,毕竟丹皮尔家族很难接受一个来自东方的女婿,更何况,李安生已经有了两名夫人。

    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都是安琪为他们订制的,这或许是他们这辈子最体面的衣服,最漂亮的装扮了。

    “嘿,站住,站住,你这个小坏蛋,别以为穿了这身衣服我就不认得你,你这肮脏的龌龊的小混蛋。”

    印度阿三巡捕撒兴狠狠的揪住了一名叫做王小二的孩子,用力的扇着耳光,将唾沫星子故意溅到他的脸上。

    撒兴认识王小二,过去一直在租界推黄包车捡垃圾为生,有时候还偷点东西,忽然之间穿了这么一件崭新的衣服,让他真是不可思议。

    “说,你是不是到哪里偷了钱,不然的话哪里有这样漂亮的衣服?或者,你是偷了哪个富贵人家的小少爷的衣服,快老实招供,不然有你的苦头吃。”

    对付这些小瘪三,撒兴最有心得,那就是狠狠地揍对方,将对方当成一条癞皮狗。

    每当撒兴痛揍那些不敢还手的中国人的时候,他总是发自内心的感到快意,回想到当年在印度街头给英国人如此痛打的时候,他总是没来由的手下加重,要狠狠的在这些中国贱骨头的身上找回当年的痛楚。

    王小二死死的攥着自己的衣服,惊恐的看着撒兴,浑然不顾脸上的疼痛。

    他拼命的扭转身子,扳着撒兴的手,不使脸上的鲜血滴到他的衣服上,这是安琪姐姐特意为他们找上海最好的裁缝做的,这是他们唯一体面的衣服,而且还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是安琪姐姐的生日,他一定要让自己最好的一面出现在安琪姐姐的面前,他发誓,从明天开始用功的读书,再也不去捡垃圾,也不去偷那些洋鬼子的钱包,他要做一个体面的孩子。

    安琪姐姐告诉他们,他们将会到学校去上学,不用担心学费与食宿,他们可以快乐的成长,就像美国小朋友们一样,像美国小朋友们一样吗?他们充满着无限的憧憬,想象将来的日子。

    他们不用在忍受饥饿与寒冷,也不用再忍受印度巡捕的毒打,更不用忍受那些外国人鄙夷的目光。

    “放开,放开我,我没有偷,这,这是安琪姐姐给我的衣服,放开我,我要去参加安琪姐姐的生日聚会。”

    安琪姐姐告诉他们,要有礼貌,有修养,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所以他没有对撒兴又抓又咬,他希望,对方能够听懂他的意思。

    撒兴狠狠将王小二的手反剪起来,解开他的纽扣,想要将他的衣服剥下来,他家的孩子有一个与王小二身形差不多,正好将这件新衣服给他的孩子穿。

    “强盗,你真是强盗。快来人啊,巡捕抢衣服,红头阿三抢衣服啊。”

    王小二拼命的叫嚷起来,他决不能让安琪姐姐给他的新衣服被肮脏的红头阿三给抢去,他开始又抓又咬,与无耻的强盗战斗。

    红头阿三撒兴见四面八方都有人围过来,恼羞成怒,用棍子将王小二抽翻在地,狠狠的踹上几脚,捡起地上的衣服就要开溜。

    “拦住他,拦住那个红头阿三,他抢东西。”

    虽然租界街头随处可见红头阿三对华人的毒打,也经常有红头阿三敲诈勒索,当场抢劫华人的东西,但是今天不一样,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学会了捍卫自己的尊严。

    红头阿三撒兴眼睛都红了起来,几个半大孩子的衣服都是新的,这是怎么回事啊。

    但是,贪婪已经使得他顾不得许多,他家里有三个孩子,凭借他微薄的薪水,实在是养不起,只能靠着平日里欺压中国人,才好过些。

    于是,利欲熏心的撒兴挥舞起警棍来,将两名孩子打倒在地,想要抢夺他们的衣服。

    上海滩上出现了如此滑稽的一幕,红头阿三巡捕居然抢劫中国孩子的衣服。

    王小二从地上爬了起来,看到他的伙伴给红头阿三打倒,眼睛都红了起来,发一声喊,捡起一块石头,狠狠的砸在了撒兴的头上。

    撒兴愤怒的叫喊了起来,鲜血从他的手指缝中渗了出来,天哪,我受伤了。

    他像一头发情的公牛一般,狂吼着冲向王小二,用力的击打在了王小二的头上,将他砸飞出去,溅起一蓬鲜血。

    “红头阿三杀人了,阿三杀人啦。”

    周围的几个中国人再也忍耐不住,这印度阿三也太过残忍了些,这是在将孩子往死里打啊。

    撒兴挥舞着警棍想要威吓对方,可是义愤填膺的路人哪里是他能吓的住的,被个人一涌上前,揪着一顿暴打。

    附近的红头阿三赶来增援,给路人围着,始终不能过来救助撒兴。

    恶有恶报,撒兴终于付出了代价,路见不平的路人之中居然有精武体育会的人,三两下就将对方打得吐血。

    大队巡捕赶来的时候,精武体育会的人早就带着孩子逃脱了。

    精武体育会的两名出手之人一个叫梁有成,另一个叫李思敏,身手都相当不错,听着孩子们的叫嚷,一路将受伤的三名孩子送到了纽约饭店。

    安琪看到浑身是血的王小二,顿时流下了眼泪,天哪,这是要有什么样的仇怨,才能使那些印度巡捕如此残暴的毒打一个孩子。

    “安,安琪姐姐,他,他们要,要抢我的衣服,我,我不能给他们。”

    王小二有气无力的说着,看着盖瑞手上属于他的新衣服,他微笑着,合上了眼。

    很可惜,他无法参加安琪姐姐的生日聚会了,他太累了,他需要好好休息。

    是的,他需要好好休息,稍小点的孩子给这样哄着,他们目送着王小二给抬进酒窖里头,心情有些难过,王小二哥哥是他们之中最仗义的,不能跟他们一起参加聚会真可惜,希望他明天就能尽快好起来。

    安琪无助的看着盖瑞,眼中满是祈求。

    盖瑞手微微的颤抖着,他的眼中蓄满了泪水,内心久久的无法平静下来,印度巡捕当街打死人,这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

    他跟安琪都深深的内疚,要是没有安琪的生日聚会,也就没有王小二的悲惨命运,这些都是他们的过错。

    “是我太天真了,将这个世界想的太美好。我,我错怪了李,他的铁石心肠,就是在给这些悲惨现实中磨砺出来的。”

    安琪只觉得自己无法面对王小二的家人——如果他有的话,也无法面对李安生,她一直在怪着李安生,将这个世界想象的太过灰暗。

    可是,现实给她上了一课,这真是她最好的生日礼物啊。

    生命是多么的珍贵,却又那么的脆弱,尤其是这些可怜的中国人,他们的生命可以给任意的剥夺。

    在西方世界眼中,中国人都是低贱的,可以任意践踏,无视这一条条的人命,是与他们同样的生灵。

    要报复,一定要报复,盖瑞美国牛仔的血液又了起来,他此时恨不得挂上短枪,出去跟红头阿三拼个你死我活。

    许多懂事的孩子都在默默的流着眼泪,他们已经习惯了,习惯了遭受非人的对待。

    安琪心里很痛,这些孩子都会留下阴影,伴随他们一生,他们将深刻的认识到,他们的命运随时可以给人所践踏。

    “不,盖瑞,我们一定要替他们讨回公道,那个杀人的英国巡捕一定要受到惩罚。并且,我也要向租界工部局陈述我的观点,他们应该得到尊重。”

    甚至,有一刹那间,她想到了李安生所一直念念不忘的排华法案,“每一根美国铁路钢轨下面,都有一条华人的生命埋葬着,他们付出了太多,却给无视,总有一天,累积起来的债都要讨还”。

    安琪擦干净了眼泪,尽量微笑起来,她不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带着悲伤,度过这难得的一天。

    于是,安琪的生日聚会平淡的进行着,气氛给压抑着,一直在沉闷中进行。

    到了下午,租界工部局给出的回复再次的激怒了安琪与盖瑞。

    工部局拒绝赔礼道歉,赔偿王小二家人的损失,也没有答应惩办那几名巡捕,还劝告纽约饭店不要为中国人出头。

    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命都是贱的,死上一个中国小孩,就要工部局大费周章,这也实在是小题大做了。

    “看看,安琪,我们用礼仪相待,用公理说话是没用的了。看来,李有时候时对的,暴力并不是一无是处。”

    李安生回到纽约饭店之后,听说了王小二的遭遇以及工部局浑不在乎的态度,顿时怒火中烧。

    大概是老虎不发威,将我当成病猫了。

    “给我调集人马,将租界巡捕房给我夷为平地,将凶手捉拿归案。”

    胖叮当前些日子陪着王喜儿在江南好好的玩了一圈,才刚刚回来,听说了此事,立即亲自带队,找英国人的麻烦去了。

    这种事怎么能少了胖叮当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好战分子,暴力哥。

    当天晚上,租界老闸跟静安寺路两处巡捕房大火冲天,陷入了火海之中,无数巡捕哭爹叫娘,从里头跑了出来,却给一一打倒,他们要怪就只能怪自己倒霉,选在这一天来执勤。

    撒兴这个混蛋也给洪老六从家中揪了出来,直接吊死在了巡捕房不远处的二层楼上。

    既然工部局拒绝惩办撒兴等人,那么就由这边来动手,也不来跟你扯皮,直接弄死,这个时代就是赤裸裸的强权。

    什么会审公廨,什么中外会审,都是哄哄人的,李安生可不想去浪费时间与精力。

    凡是对中国人犯下罪行的,一律弄死,有不信邪的尽管来试试看。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八十一章 飞机厂

    第二百八十一章 飞机厂

    “安生,这种暴力事件越少越好,将来只会成为争相仿效的恶行。要是举国上下,都不寻求正当途径解决问题,而是直接打打杀杀,恐怖威胁,终究不是正道啊。”

    程德全秘密赶到了上海,与李安生商讨对策。

    这些时日,因为长兴岛常关以及沙逊洋行等事情,跟英国人的关系跌入谷底,甚至有动武的态势,程德全也是急在心头。

    “按照目前英国在华军事实力,根本就打不起仗来,小规模冲突或者有,但绝对不会大打,所以,还请程公放心。”

    程德全赶到上海的时候,刚好是火烧英国巡捕房事件发生,李安生也顾不上其他,连忙向程德全解释。

    “恐怖袭击可一不可二,不可成为主要手段。若是长此以往,只会给洋人以恶劣印象,不敢与我们正当交往。”

    的确,后世的西方世界对于那些恐怖国家还是很痛恨的,铁拳政权一个个的被瓦解。

    李安生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在这个时代建立极权政治,但是,只有让列强畏惧中国,才能够震慑对方,不敢肆意欺凌。

    这个时代与后世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就是比谁更凶残,谁更加的不顾一切。

    总不见得,让你们在中国剥削掠夺,欺压中国人民,还要将你们奉为上宾,丝毫不敢得罪?

    外务部不敢得罪,或许你们去叫嚣去交涉,多有妥协,但老子在江苏,就是不理睬。

    若是日本人在上海,说不定他还会慎重对待,不会如此决绝。

    你英国佬虚弱的本质又不是没有认清,在华的势力也是薄弱的可怜,根本就没有能力独自向中国发起战争,为什么要来迁就你们?

    李安生将每一条分析都详细的向程德全解释,希望得到对方的全力支持。

    “这次也是一个试探,看看英国人到底会有什么反应,摸到了他们的底线,今后万事就有个底。比之前几年的互斗事件,这次是对方吃亏,看看他们准备如何处置。”

    1905年十一月,因上海英国副领事无故判押华人官眷,并唆使印度巡捕打伤差役,激起民愤,引起互斗,结果3名印度巡捕、3名英国人被打伤;12名华人被杀,引起外交事件。

    当时的两江总督周馥赴上海查办,组织会审公堂审理。他一面缉拿肇事人犯,安抚中外受害之家,一面将应撤副领事、应征西巡捕两事移交外务部处理,最后也是略微向对方妥协而平息事件。

    那次英国人之所以老实,实际上还是他们理亏,而且还占了便宜,打死了12名华人,只不过有几名巡捕受伤而已。

    这次同样是你们英国人理亏在先,但是吃了大亏,巡捕被打死了十几个,巡捕房烧掉了两间,而且还遭受了羞辱,撒兴被吊死在大庭广众之下,工部局的颜面何在?

    “这次朱尔典并没有态度强硬,反而是上海的英国在华舰队司令温思乐极力主张动武,看来英国人的态度并不一致。如果能够解决温思乐这个麻烦,换做朱尔典,说不定事情能够和平解决。”

    这次程德全秘密赶来上海,主要也是想要看看江南制造局的新枪与新火炮。

    李安生重整江南制造局的速度很快,在大棒加金元的政策下,上下效率都很高,使得订购的新机器尽数安装完毕,并且积极调试。

    除了钢铁厂暂时还无法投用新设备,其他的很快就能够生产,而样枪也试制完毕,发往新军第九镇试用。

    正如李安生所说的,新式“上海造”步枪要是性能优良,能够达到欧美一流水平,那么对于整个中国新军的影响将是相当重大的,只是产量要保证。

    要是年产量基本上能够满足自身需求,那么意义更为重大。

    汉阳造与其他兵工厂制造的步枪之所以无法一统新军江山,就是因为产量问题。

    国产步枪没有外购步枪好用,经久耐用,保养与维修都不易,要是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将来对于新军对外作战时的后勤相当重要。

    制造局内,徐绍桢仔细的把玩着刚刚试制出来的“上海造”,久久没有说话。

    “这是用旧式设备生产的,若是用新的生产线生产,质量只会更好,产量也能保证。等到今年生产稳定,明年的产量基本能够保证在八千到一万支之间,而后年则能翻倍。”

    一家成熟的国家兵工厂,每年所出产的光是步枪,最起码要在三万六到六万支之间,而在战时,则要迅速提升三倍到四倍的生产效能,江南制造局暂时还远远无法达到这个地步。

    但是将来两三万支步枪的年产量还是要保证的,基本能够满足正规军所需。

    汉阳兵工厂如今要是满负荷运转的话能够年产毛瑟1888步枪——改进后的型号,一万七千余支,只是由于质量并不完全能与外国洋枪抗衡,所以没有开足马力生产,只是逐渐的小批量供应给新军。

    不过,汉阳造基本上已经流传到了全国,泛滥成灾。

    李安生笑着说道:“德国的毛瑟1888再怎么改进,也已经是一款淘汰步枪。汉阳兵工厂的产量要逐渐降下来,枪支用途也逐渐的改为民用。将来我国新军,都要以上海造为制式步枪。”

    他对“上海造”很有信心,甚至可以说是当世第一步枪,若是这么说有些狂妄的话,那么最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一款先进步枪,这还是合适的,这也是该款步枪最大的特点。

    这次徐绍桢能跟着程德全一同过来,看来程德全还是有些雄才大略的,能够这么快就将徐绍桢拉拢。

    事实上,比起后世真实历史,程德全在李安生的全面影响下,基本上思想更为开明,更为先进,对清政府的前途看的更加清晰。

    他不遗余力的拉拢徐绍桢,也是听信了李安生的话,手上有军队,乱世也不怕。

    他自然没有称霸一方的野心,他只是想要在乱世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够护一方平安,留一时名姓。

    李安生在上海与苏州,他在南京,两人就像一双铁拳,将中国最为富裕的几个省份占了大半,将来即便乱世来临,也大有可为。

    李安生在上海编练商团武装、道标、护厂队等武力,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他也很赞赏李安生的手脚之快。

    快刀斩乱麻,到了上海基本上滚汤泼雪,左冲右突,迅速的打开了局面,手段之大,让他瞠目结舌。

    李安生如此的卖力强劲,他程德全哪里能够坐的下去,自然也要努力些,跟李安生呼应起来。

    南京的新军第九镇也是支革命军势力强大的新军,各级军官中散布着革命党人,这和武汉第八镇中革命党几乎没有军官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大量征收新青年、知识分子,又鼓励官兵了解讨论时务,第九镇成了革命党人聚集的地方,革命党领袖赵声、熊成基、柏文蔚、倪嗣冲、林述庆等在军中担任军官或学员。

    李安生跟程德全详细的介绍过新军第九镇的情况,这是一支完全倾向于革命的军队,从军官到士兵,思想都比较先进,只是需要正确的引导。

    程德全到了南京之后,亲自多次视察新军第九镇,对徐绍桢礼敬有加,并且对官兵也很是亲厚。

    他也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淡化了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军队应该忠于国家,忠于信仰,忠于荣誉。

    他也多次将黑龙江新军与俄军的多次交手拿出来作为案例,激励新军第九镇,勤练兵多训练,将来争取在对外战争中能够取得荣耀。

    不管国家将来会到哪一步,军队要始终成为中流砥柱。

    这些话都很明显,革命党人都很容易就能听出来隐含的意思,就算是心有不轨的,也抓不到程德全的任何把柄。

    程德全过去是有些犹豫的,但是他现在没有任何的迟疑,李安生便是他的坚强后盾,如果说过去他一直想要将自己的衣钵传授给李安生,那么他现在将目标更进一步,希望由李安生来实现他心中的立宪理想。

    新军第九镇的官兵还是很受鼓舞的,对于这位新任的两江总督,他们本来就倍感亲切,与那些迂腐保守的满清大员不同,程德全开明、刚强、锐意进取又不摆架子,跟那些誓与朝廷共存亡的迂腐官员是不同的。

    更让他们感到亲切的,是程德全过去在黑龙江的名声,“抗俄英雄”,他治下的黑龙江接连创造了奇迹。

    程德全自己没有居功,也向新军第九镇介绍了李安生的功劳,事实上,李安生在南方的名头不比他小,甚至他对洋人的跋扈性格,成为了新军上下敬佩的对象。

    总督也好,巡抚也好,都能调动新军第九镇,所以第九镇官兵对李安生也很是期待,既然程德全亲切宽厚,那么李安生也必定是个好官。

    新军第九镇本来就是一支相当有战斗力的军队,前年,清廷举办“太湖秋操”,江南第九镇和湖北第八镇互为假想敌,结果人数少得多的第九镇获胜,徐绍桢名声大振,不仅获得慈禧接见、慰勉,还被提拔为副都统(中将)军衔。

    这次程德全将徐绍桢带来上海,也是想要让李安生认识一下他,短短的时日,他已经对徐绍桢颇为熟悉,而且,较为信任。

    徐绍桢并不是革命党,甚至连立宪派都不算。他曾经上书朝廷,力陈忠君爱国思想,还极力主张先实行征兵制、后推行立宪。

    筹建新军第九镇的时候,徐绍桢定下一个原则,尽量招收有文化、头脑新的青年入伍,采用征兵制,兵员来自淮、徐、海、宁、镇、常府属各地。徐绍桢制订了入伍优待办法,士兵入伍后与秀才享有同等待遇,报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