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 > 炮火1906第91部分阅读

炮火1906第91部分阅读

    找我商谈预定钢材的事情,他的嘴倒也紧得很,我不松口说钢材充足,他也不肯说需要多少。我也听说,他最近一直在四处找钢铁购买。难道,难道大人说的是真的?”

    “那还有假?”李大人鄙夷的看了他一眼,就这么点出息?两条三千吨海轮就能让他们两个如此激动?

    “那中华航运公司是新近成立的公司,沪上的虞洽卿先生等人都有入股,我也在其中有些股份,美国财团也投资了一部分,总体来说还是中外合资企业。将来航运公司的业务主要面向南方与东北的近海运输以及美国之星财团的远东业务。”

    听说李安生坦诚自己也有股份在航运公司,两人倒是又吃了一惊,但想到李安生在北方有财神爷的声名,看来的确是身价不菲。

    张士衡幽怨的看了眼李安生,大人啊大人,你居然还得意洋洋,就不知道早点来江南船坞?将订单介绍给求新机器厂,这实在是一大败笔啊。

    可是,他跟薛策又不能当面提出,刚刚两人还在一吹一唱,江南船坞目前发展的挺好,不需要拔苗助长,现在提出要争这订单,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啊。

    薛策咂巴着嘴,半天才回过神来,接连唉声叹气,不住的击掌抱憾,“这朱志尧倒也胆大,成本不占优,准备工作都没有,资金也不足,就敢接这单子?我真的是不敢相信,他有这等豪气,哎,时势造英雄啊。要是给他造成这两艘轮船,以后我都没脸敢在他面前走。”

    的确,作为官办的上海造船界的老二,华人船厂中的老大,他始终在朱志尧等人面前有优越感,可现在,颠倒了,他根本就不敢在朱志尧面前出现。

    要是,要是那两艘三千吨海轮的订单落到江南船坞多好,这样的拔苗助长他很是欢迎啊。

    李安生不急不缓的喝了口茶,面部肌肉酸疼的很,这装腔作势还真不是好装的,缓缓说道:“这有什么?美国之星财团指定中华航运公司将两艘海轮用于近海运输,提供图纸提供技术,甚至还提供技师指导,哪里有这样的好事?朱志尧也胆大,我只是给他引荐了吉祥银行,他就敢贷款,将全部资产都抵押了出去,贷了50万两银子。中华航运公司扶持民族工业是不遗余力的,合同签订时,结算价格是按照结算时钢铁价格来最终定论的。也就是说,如果随着钢铁的涨价,造成这48万两银子的造价超出,那么溢价部分将由中华航运公司来支付。这可是个保险啊,而且人家还预付了一半的预付款,好说话的很。”

    薛策头一晕,这哪里是好说话,简直就是在刻意的扶持求新机器厂啊,哦,不,现在改成求新机器厂了,看来,朱志尧那厮必定是中华航运公司哪个大股东的私生子,亲爸才会这么的体贴入微,完全是在替求新机器厂打算,这根本就是在手把手的让求新机器厂壮大起来。

    这李安生也真是的,对朱志尧也太好了些,还给他介绍吉祥银行的贷款,看来贷款想必也是优惠无比,这根本就不用问。

    只是,朱志尧也的确胆大,他都有些佩服,换做是他,或许还要谨慎些,将全部资产抵押啊。

    但是转念一想,要是江南船坞是他私人的产业,他会毫不犹豫的贷款,甚至全力以赴的扩张,这美国之星财团还提供船舶的图纸与技术,还有技师指导,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求新造船厂,将凭借着这份订单,拥有了巨大的潜力,将来更是江南船坞的一大竞争对手。

    想到前有耶松船厂,后有求新造船厂,薛策眉头又紧皱了起来。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七十五章 这也太激进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这也太激进了

    张士衡很是惋惜,早先没有跟李安生深入的谈一谈江南船坞的事情,否则的话,他倒是很有希望说动李安生将那份订单介绍给江南船坞。

    只是,他有些疑问,为何李安生身为江苏巡抚兼江南制造局总办,不为江南船坞介绍这份订单?

    他当然不好问出口,只是,他还是试探着说道:“这也真够可惜的,江南船坞早就完成了技术储备,造三千吨的海轮完全没有问题。其实薛总办刚才都是保守之言,稳妥之言,江南船坞无法像求新造船厂那样行险。”

    李安生微微笑了笑,这两个家伙,终于泄了老底了。

    “中华航运公司还委托我在耶松船厂建造两艘5000吨海轮的,本来我打算肥水不流外人田,便宜自己人。可刚才听了薛总办的未来几年规划,哪里想到,咱们的船坞如此不堪?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赶紧整顿,改革。”

    薛策连忙跳了起来,抓住李安生的衣服问道:“大大大大大大人,此话当真啊,当真啊。5000吨,5000吨的海轮啊,两条,两条?”

    他爱厂如命,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江南船坞,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始终盼着能够将江南船坞继续发扬光大,眼下,他失态了,正因为他太在乎,他失态了。

    李安生也有些感动,感动薛策的真情实感,看得出,他对江南船坞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将江南造船厂交给这样的人,他也放心。

    薛策的嘴唇颤抖着,还没有消化李安生带来的惊人消息。

    忽如其然的巨大幸福感充斥着他的心胸,他忽然有些明悟,李安生刚才一直在故意戏弄他,想到自己刚才的误会,脸上一红,觉得有些对不住。

    不过,他什么都顾不得了,脑子里头全是两条5000吨海轮的信息。

    张士衡见薛策有些失态,不想他错过这个大好机会,帮着他说道:“大人,其实江南船坞正准备给轮船招商局建造一艘四千多吨的长江客货轮,完全不成问题,能够将这艘船的质量造到最好,甚至超过耶松船厂,薛总办可是个精益求精的人。船坞一直在为此准备,甚至还预留了空间,将来能够接更多的类似吨位轮船,甚至将来直接开造万吨轮船。你说的两条5000吨海轮,只怕同时开造都不成问题。”

    他早就盘算好了,这次真接了这个单子,不说李安生这个江苏巡抚会大力支持,两江总督程德全也会锦上添花,至于,朝廷,那是更加会重视的,这对江南船坞来说,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啊。

    求新造船厂必定是李安生在扶持无疑,联想到李安生对制造局大刀阔斧的改革,想必这位巡抚大人早就有了扶持江南船坞的念头,只是他跟薛策不上路而已。

    薛策听张士衡狮子大开口,说能同时开造两艘5000吨海轮,不禁一愣,有些愕然,但很快就明白张士衡在打什么主意。

    这些都不用他们操心,有李安生呢,这位巡抚大人可是正宗的制造局总办,当然也是江南船坞的最高级领导。

    有这位领导在呢,要他们操心个啥?

    “同时开造两条5000吨海轮有没有问题?我是说船坞方面,有困难提出来。两条轮船享受跟求新造船厂一样的待遇,而且,资本不足我可以从江苏与两江衙门拨银,甚至贷款,完全是低息贷款。”

    薛策的眼睛亮了起来,要是真的那样的话,就只剩下船坞硬件方面以及技术人员、工人方面的问题。

    他看了眼张士衡,说道:“材料与零件供应方面,制造局那边有没有问题?”

    张士衡又看了眼李安生说道:“要是立即开造,恐怕钢材还跟不上,李大人可是将制造局弄了个兜底翻。其他木工厂之类、锅炉蒸汽机都还好,这些都不是问题。”

    李安生摆了摆手,说道:“不用急,我从东北调一批钢铁过来,价格就照制造局的出厂价。我还为制造局采购了一批美国先进机床,分一部分给船厂。另外这次我也不能厚此薄彼,制造局有3500吨水压机,江南船坞我也从美国订购了大型吊机与电动抽水机。”

    薛策听了放下心来,仔细思索了一番,说道:“轮船招商局的那艘4000吨长江客货轮可以与5000吨海轮一同建造,没有问题,一边造一边培养技师与工人,也能招募一部分。我是在想,建造这两艘大轮船的时候,同时建一到两个船台,为将来进一步建造大轮船做准备。这些需要大笔的资本,而且,我还打算提高工人的薪酬,并且放出风去,挖耶松船厂的墙角。耶松船厂他们靠的是什么,不过是资本的雄厚,以及那些工人罢了。可笑的是,耶松船厂的工人八成都是咱们的同胞,只要晓以大义,提高他们的待遇,并且由李大人专门让官府提供一些实际的优惠给他们,以行政资源满足他们,他们一定会跳槽到咱们江南船坞来。没有大笔的资本,根本就不够这些安排。只有挖到耶松船厂的大部分工人,船坞才能进一步扩张。”

    他隐隐猜到,李安生绝对不会仅仅给江南船坞介绍这份两条5000吨海轮的订单,所以,他还是留有余地,希望能让李安生看到他的设想。

    李安生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先造一条5000吨海轮,另一条等新船台建造完毕之后再行开建。小轮船的订单也不能丢,全部将他们分包出去,交给民间的小型修船厂,让他们拥有造船的能力,将来上海要形成这样的局面,江南造船厂专门造中大型轮船,求新造船厂造中小型轮船,大批的小型造船厂造小轮船。你说的新船台,要同时修四个。将周围五里之内的地方都买下来,范围最起码要比局坞分家时大上两倍。新建的四座大船台都仿照我在美国吉祥造船厂看到的,每座打桩基地长396英尺,宽36英尺,桩深20英尺,可置500英尺长的万吨船舶;船台两旁新树起重架10座,每座吊重10吨;机器设备也尽可能购买最新式的先进型,绝对不能落于人后。同时,我还打算在上海开办内燃机工厂,统合江南船坞、求新造船厂以及上海几家民营机器厂的部分技术资源,全力研发柴油机与汽油机,相关的技术东北的拖拉机厂与葫芦岛造船厂已经有了底子,加上美国方面的技术,足够使得我们的内燃机技术世界领先。将来的船舶将是内燃机的天下,如今柴油机与汽油机已经能够应用在小型船只上头,所以,掌握了这项技术,在造船业上又能迎头赶上。”

    他推出了水泥船,使得到处都在造水泥船,江南船坞也好、求新造船厂也好,只怕今明两年都要受到影响,为了弥补过失,他所以要不遗余力的支持上海的造船业。

    “四座新船台?”薛策有些不可置信,他算是胆大了一回,谁知道李安生比他更为激进啊,看来这位巡抚大人的心还是足够的大,胆气够壮,他从哪里能找来这么多的订单?

    “不错,明年,要同时开造四艘万吨轮船,全部由中华航运公司购入。等到轮船招商局的那艘长江客货轮以及两艘5000吨海轮完工,就立即开工新建第二座船坞,用一年的时间完工。新船坞照样使用美国最新的电动抽水机,能够比原来节省九成的时间,旧船坞也要全部改造,吊机也要改造。从后年开始,咱们要有同时开造八艘万吨轮船的能力。”

    李安生也不藏着掖着,一股脑的全透露了出来,将薛策震的晕了又晕,幸福感强烈到几乎让他的心脏停止跳动。

    “这,这要投入多少钱啊?”

    李安生满不在乎的说道:“去年咱们那位年轻气盛的海军筹办大臣载洵郡王甫一出任,就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海军七年规划,五年的时间添造头等战舰8艘,巡洋舰20余艘,各种兵轮10艘,编制第一、第二、第三各队水鱼雷艇;编定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及闽省等各洋舰队;成立各洋军港和船坞;设立海军大学,等等。朝廷让度支部及各省分筹开办费1800万两,咱们江苏就摊到了360万两,这怎么行?扣下,全部扣下,今后几年的都要扣下。而且,这上海江浙的关税流失也太严重了些,我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管管,海关难啃,就从常关着手,收点税上来。另外,鸦片贸易依然猖獗,每年仍然有数千万两银子的鸦片流入,上海可是个鸦片中转基地,查禁,严格查禁,将鸦片卖到日本去,卖到外国去,这些银子都拨入造船厂。”

    张士衡与薛策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位巡抚大人也太过胆大包天了,连海军筹办费都要扣下,这朝廷还不撤了他的职?而且税收与鸦片都要跟洋人起冲突,从洋人嘴里夺食,这也是大事,马虎不得啊。

    两人尽力劝说,可哪里说的动李安生?他的决心已下,就是要从上海江苏生生的挖出一大快资金来。

    甚至,他还动了反贪的念头,江苏富庶啊,富甲天下,贪官也多,哼哼,很好,感谢你们的聚敛,老子要杀人了。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七十六章 庞大的计划

    第二百七十六章 庞大的计划

    “张总办,制造局仿造出来的1200吨水压机先供给造船厂,满足他们加工船体所用。另外,新船坞最好是设立在长兴岛上,要尽量考虑到将来扩建的困难,事先都设想好。新船坞最好能够在长与宽上满足两万吨轮船修造,设备都要用新型设备。只有拥有不断建造大轮船的能力,凭借廉价的人力成本,才能在国际市场形成竞争力。另外,明年试着建造一艘油轮,就是运送成品油或者原油的专用轮船。目前美国之星财团对石油的运输很头疼,从荷属东印度运输的都是原油,运送到美国的炼油厂去。如何设计一款专门用于运输石油的轮船,我会提供一些建议与帮助,但最主要的是要靠我们自身的研发能力。油品运输将来也是一大重头,咱们的航运公司后来居上,就要在这上头下功夫。希望到时候全世界的油轮大半都是由我们制造。而且我们永远不能满足,将来咱们还要造军舰,造自己的军舰,造自己的战列舰。”

    油轮基本都是大吨位,后世数万吨十数万吨的油轮很普遍,有了造大型油轮的经验,将来造航空母舰也有帮助。

    中国太缺乏大型船只的建造经验,在中国暂时还没有能力建造大型战舰的时候,在国内还没有大型轮船需求之下,或许向美国之星石油公司乃至洛克菲勒等大型石油托拉斯提供大型油轮的建造方案,依靠建造大型油轮来累积大型轮船的建造经验,锻炼培养技术人员,这是最好的办法。

    张士衡与薛策简直就要兴奋到发抖,造自己的军舰,战列舰,这是所有中国造船业上下的梦想,他们已经等待了多年,渴望了多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一天。

    今天李安生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太大了,简直难以想象,之前将李安生当成贼一样防着,此刻却恨不得向他跪拜。

    二期船坞才是重中之重,将来很有可能会承担建造战列舰的任务,所以,对于船坞设在长兴岛,薛策也是认同的。

    “我正在向美国方面争取美国太平洋海军的订单,哪怕从千余吨的炮艇起步,逐渐造巡洋舰,重型巡洋舰,然后造战列舰,不急,一步步来。在这个过程中,咱们的内燃机工厂要迅速发展起来,将来民用的千吨以下的小轮船全部分包给民间造船厂,以此来扶持一大批的民族造船业,我们光是卖内燃机,获利也不会少,还节省了人力物力,能够专注于大中型轮船的建造,专注于军舰的制造。”

    美国太平洋海军的订单,这是什么概念啊,哪怕是常驻在吴淞口与菲律宾的美舰前来维修保养,改造,也是一笔相当大的利润啊,更何况美国每年都要订造些炮艇、巡逻艇、鱼雷艇之类的小舰艇,耶松船厂就接到过美国太平洋海军的订单。

    薛策的眼眶都热了起来,眼神滚烫,要是李安生说的都能实现,那么他虽死无憾。

    可是,李安生还提到了三期船坞,他的意思是将来要考虑到造船业迅速发展,出现十万吨以上的船舶,甚至是更大吨位的巨型轮船,所以船坞要尽量留足余地。

    “长兴岛地方够大,咱们最起码要圈出3里左右的海岸线来,任何方面都要放宽余地。将来技术更新换代频繁,我们需要在码头上建各种工厂与技术局,这些也要考虑在内。”

    长兴岛南岸有深水岸线近20公里,水深十二至十六米,最深处达二十二米,宽度为1000米左右。水情稳定,没有泥沙淤积,适合建造码头、港口机械、造船、修船、物流中转基地。后世可是能够停靠30万吨级轮船,而且进出方便,这里是个天然的可以发展海洋装备产业的重要基地。

    将新船坞开办在长兴岛,能够更好的保密,将许多手段隐藏起来。

    在张士衡看起来,长兴岛与宝山相望,李安生要在宝山办一个年产50万吨粗钢的大型钢铁基地,对于江南造船厂也很有帮助。

    从今后的发展来看,制造局的钢铁产能将逐步满足制造局本身所需,江南造船厂的钢铁需求都将依靠宝山钢铁基地——如果这个钢铁基地能够顺利开办起来的话,张士衡始终抱着怀疑态度。

    李安生来来去去都是大手笔,在制造局便是如此,只是还没有看到实效。

    说来说去,还是那台3500吨的水压机震慑了他,让他彻底信服,李安生有这个手段与魄力。

    但愿李安生建立的一个庞大的框架,不要因为根基不足而倒塌,如果真的能够一步步实现,国家富强有望。

    薛策此刻却在盘算着,需要多少资本才能够完成如此庞大的计划。

    即便不算三期船坞,一期的四个船台,以及二期在长兴岛的新船坞,光是如此就能使得江南船坞的资产增值二十倍。

    光是一期四个船台以及配套设施的投入,就起码在500万两银子往上,这实在是笔大数字,光是江苏与两江衙门拨款,截留朝廷的海军开办费,以及从洋人那里抢税收,或许银子是够的,但还要造船,还要添置其他家当,林林总总,都是钱。这可是个无底洞,一般人还真坚持不下来。可想到李安生是个能人,薛策多少有些期待。

    “一期船台赶紧建,资金不足,上市融资。我准备结束上海并无证券交易所,股票却大行其道的零乱局面,正式开办上海证券交易所,让华商企业都能逐步上市融资,得到全社会的助力。”

    的确,光是凭借拨款、贷款等方式,根本就无法满足大型工程大型项目的资金需求,也不稳妥。还是上市融资比较有效果,虽然比较新式,但是最起码已经有了橡胶股票的先例,上海富余资本对于橡胶股票的追捧,也让李安生看到了在上海成立证券交易所的契机。

    虽然橡胶股票崩盘之后,会极大的打击上海的投资股票热情,但是低潮之后正式一个破而后立的良机,若是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在现在开业,股票上市,很容易给热潮吞没,外国资本兴风作浪,扰乱整个市场秩序,如此反而得不偿失,李安生不想去凑这个热闹,还是低调点好。

    开始股票市场必定萧条,但这正是李安生所需要的。

    这对一些小型民族工业是很有好处的,也让他们多一个融资渠道。

    除了向亲朋好友借债,银行借款也是民族工业开始常用的融资渠道,但银行的基本做法是“嫌贫爱富”,以风险控制为原则,这是由银行的业务性质决定的。

    对上海滩的华商银行来讲,由于资本薄弱,它主要是针对熟悉的企业有信誉的企业,包括同乡等各种关系户,它一般不愿冒太大的风险,因为银行借款没有利润要求权,所以对风险大的企业或项目不愿借款,哪怕是有很高的预期利润。

    相反,实力雄厚、收益或现金流稳定的企业,比如打出名气的,虞洽卿、张謇之类,是银行欢迎的贷款对象。

    因为以上特点,银行借款跟其它融资方式相比,条件苛刻,限制性条款太多,手续过于复杂,费时费力,另外主要也是借款期限相对较短,长期投资很少能贷到款。

    即便能贷款成功,对于一些想要大跨步发展的民族工业来说,额度相对也小,通过银行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金是很难的。

    特别对于在起步和创业阶段企业,贷款的风险大,是很难获得银行借款的。

    像朱志尧,即便有了那份两条3000吨海轮的订单保证,华商银行依然疑虑重重,不敢一下子贷出与求新机器厂资本额度相当的资金,还是李安生替朱志尧介绍了吉祥银行,才借到了款子。

    “其实上海、江浙等地的富余资本很多,大部分都要么存在外国银行,要么放在地下银窖里头家中库房里头,只有小部分在华商银行、钱庄都金融机构之中。如何将这些富余资本从外国银行挖出来,从国民手中挖出来,加以利用,就要想各种办法。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十余家华商银行与钱庄、票号,准备联合成立一家规模能够与外国银行抗衡的上海银行,中华钢铁公司的资金都将存入上海银行,带动上海富裕资本向上海银行的流入。同时,上海银行还将发行金融债,进一步壮大规模,挤压外国银行的生存空间。中华钢铁公司、中华航运公司甚至我们江南造船厂都将通过上海银行与大通信托公司来发行公司债,贷款、交替控股、公司债、持有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债,企业发行信托产品,企业内部募股,社会私募债,各种金融方式都要运用起来,使得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互相依托,打造上海乃至中国最为庞大的资本集团。”

    金融债券这个设想是李安生深思熟虑之下做出的,并不是他想要标新立异,而是反复思考当前华商银行的生存问题,以及壮大问题,面临的强大的外国银行可能的阻挠与压制,必须要想出奇招来。

    上海银行发行金融债的话,能够较有效地解决银行由于大规模周转以及向民族工业提供贷款导致的资金来源不足和期限不匹配的矛盾。

    李安生设想,上海银行的资金有三个来源,即吸收存款、向其他机构借款和发行债券。

    就目前来说,吸收存款以及向其他机构借款暂时还行不通,至少大笔款项还不现实,外国银行牌子老信誉好,其他机构借款的话只能向户部银行等这样的官办银行来借款,一时之间上海银行孤军奋战,得不到太多的支援。

    存款资金的特点之一,是在经济发生动荡的时候,易发生储户争相提款的现象,从而造成资金来源不稳定。

    上海银行开办之初就会遇到这个问题,要防备外国银行的恶意挤兑之类的阴谋。

    向其他小型华人商业银行或户部银行借款所得的资金主要是短期资金,而上海银行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期限较长的投融资,比如新兴的民族工业,甚至是江南造船厂,这样就出现了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的矛盾。

    想来想去,还是发行金融债比较妥当,债券在到期之前一般不能提前兑换,只能在市场上转让,从而保证了所筹集资金的稳定性。同时,发行债券时可以灵活规定期限,比如为了江南造船厂、民族机械工业、民间钢铁厂等一些长期项目投资,可以发行期限较长的债券。

    因此,发行金融债券可以使上海银行筹措到稳定且期限灵活的资金,从而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扩大长期投资业务。

    至于金融债的市场前景,李安生还是很乐观的,他之所以要将中国通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到牵扯进来,除了是要抱成团共同发展,还是想要利用这些中国富豪大族背后的影响力与人脉。

    靠着这些大家族的影响力与威信,自然有民间信誉存在,到时加以引导与宣传,自然会有效果显现。

    李安生虽然没有见到张謇,但是在南通的张謇还是主动的拍来电报,支持上海银行的成立,表示将会全力配合。

    像张謇这样的企业家有很多,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他们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靠山,需要有强大的银行支撑,上海银行寄托了他们的希望。

    他们要想不小打小闹,想要放开手脚的扩张,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上海银行给予支持。

    对于李安生提出的公司债,他也很感兴趣,企业融资需要多方面的渠道与办法。

    如何让地窖与库房中的死钱变成活钱,就需要更多的办法,来引导民间的投资。

    过去张謇这样的有信誉的大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宗族相借,向钱庄等金融机构短期融资,快速便捷,向华商银行融资同样如此,缺乏一个中长期的融资方式。

    不是不想,是张謇他们没有这个实力,银行与钱庄也没有这个实力,至于向外国银行融资,那只是在找死。

    像他们这样的大企业有时还寻找战略合作者,向关系亲近的个人或家族招商引资,这也是一种股权融资,但它不通过公开市场发售,是一种私下寻找战略投资者的融资方式。

    企业想要做大,必须要有中长期的融资方式,无论是信托产品也好,公司债也好,或者其他手段,这个时代能够立即应用的,李安生都想要拿出来尝试一下。

    不大胆拼命,怎么能搏得过那些财大气粗的外国银行?尤其是汇丰银行这样的巨无霸。

    公司债是由企业发行的债券,企业为筹措长期资金而向一般大众举借款项,承诺于指定到期日向债权人无条件支付票面金额,并于固定期间按期依据约定利率支付利息。

    李安生的打算是先让求新造船厂之类的优秀民族企业上市,然后发行公司债,凭借求新造船厂这些企业的迅速壮大来起到示范效应。

    不仅是激励那些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民族资本家,也是在激励那些有富余资本的国民,将钱拿出来,让钱生钱。

    有个稳妥的吃利息之处,总好过于将钱变成地产房产以及古董等死物,也好过于外国银行的超低存款利息。

    关键如何来诱导这些死钱一步步的让那些保守的土老财们肯拿出来,这是个大问题,总要有个几年的时间,让土老财们看看各种金融债券的红利。

    李安生想要在一战前大力扶持民族工业,来获取战争红利,但是没有战争的刺激,又无法使得民族工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良机,大量的盈利,使得他们能够轻松融资。

    这倒是个可笑的矛盾,人家土老财们不见兔子不撒鹰,可李安生又希望先让鹰飞起来,自己抓兔子,多抓兔子。

    也幸好从橡胶股票上头能狠狠的捞上一大笔,获得了宝贵的资金,不然他的大手笔还真的大不出来。

    美国之星财团的反哺必经也有限,自身也需要发展,李安生更多的只能靠自己的力量。

    想来想去,除了证券市场,还是扶持自己的银行更为关键。

    上海银行必须尽快壮大起来,向外国银行发起冲击,挖外国银行的墙角,此消彼长,然后战而胜之。

    汇丰银行鼎盛时有两亿多两银子的存款,这想想就叫人眼红发疯啊。

    上海银行要是有这两亿多两银子的存款,别说是中华钢铁公司、中华航运公司以及江南造船厂这样庞大的融资,就是其他的民族工业,李安生也能大力扶持一番。

    这两亿多银子可基本都是中国人的民脂民膏啊,就这么的给洋鬼子利用起来,反过来成为剥削与压榨中国人的工具,这怎能叫人忍受下去。

    不过,李安生辛苦设下的陷阱,汇丰银行已经一只脚踏了进去,中华橡胶公司的股票基本上完成了转手,汇丰银行为首的银行团花费了四千多万两银子的代价,得到了中华橡胶公司手头剩余的所有股票。

    消息传出,橡胶股票立即止跌反弹,连续上涨三日。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七十七章 股票又涨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股票又涨了

    前段时间的出货打压橡胶股价,主要是中华橡胶公司的股票,南洋橡胶公司与海南橡胶公司只是做了做样子,又在低位吃进了大批股票,等待这这波反弹。

    历史上原本会疯涨三月与四月,然后在五六月份依然涨势不减的橡胶股票,开始了新一轮的狂涨,这是谁都打压不住的。

    李安生就等在三四月份的时候陆续出空能够出手的股票,不仅如此,他还准备将汇丰银行等外国银行狠狠的坑一把。

    股票出货主要集中在伦敦市场,上海市场的容量毕竟有限,李安生就是要造成上海市场橡胶股票稀少的假象,来配合捏紧股票等待大涨势的外国银行。

    等到自己的股票出干净,将全上海的橡胶股票全部烂在外国银行与外国投机者的手中。

    外国银行团捏紧了股票,价格节节上涨,整个上海再次陷入了疯狂之中。

    汇丰银行董事托纳斯较为遗憾的是,上海的钱庄三人组只是向汇丰银行抵押了一小部分股票,还是将手头的大部分股票留到了现在,让他们赚了一笔,不过,还好,钱庄三人组暗中将几家钱庄拖下了水,更有几家华商银行推托不过这些钱庄的苦苦纠缠,还是拆借了部分资金出来。

    钱庄三人组将股票全部抵押给了汇丰银行、华比银行、华俄道胜银行等几家外国银行。

    获得了大笔的资金,除了从典当行赎回部分财产,他们再次狂热的将资金集中起来,准备大肆抢购股票。

    不过,股票价格节节上涨,哪里肯有人轻易的出让股票?

    陆达生等人急红了眼,这购买不到股票,就没有办法去抵押换取进一步的资金,让钱不断的生钱啊。

    这橡胶股票抵押,实际上就是后世的次级债,这个时代的次贷危机爆发出来,可不是等闲的。

    “他姥姥的,现在是有钱都买不到股票啊,价格节节在涨,这可如何是好啊?”

    陈逸卿再次火爆起来,急得眼睛充血啊,这可是大笔大笔的钱在眼前飘,却捞不到啊。

    “要不,咱们拉一批人到英国伦敦去购买股票如何?我看许多人都买不到股票,想必咱们登高一呼,定然能够一呼百应。”

    陆达生脑袋灵活,立即想出了一个馊主意。

    “只是,伦敦路途遥远啊,咱们大笔的的钱财电汇过去,也不知道那边的人敢不敢出手,还是自己过去好啊。”

    戴嘉宝叹了口气,他这个人就是有点瞻前顾后,还在有陈逸卿与陆达生两人替他张罗。

    他们炒股三人组可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既然陈逸卿跟陆达生做了决定,他就要全力支持。

    现在上海富有的华人和外国人,唯恐失去大好的发财机会,纷纷抢购橡胶股票。

    一些公馆太太小姐换首饰,卖钻戒,转买股票,如痴如狂。有了钱,还要四面八方托人,才能买到股票。

    只有那些与洋人关系亲近的大买办,有业务来往的汉j资本家才能够买到股票。

    戴嘉宝今天到汇丰银行门口吆喝,想要求购橡胶股票,没想到许多外国人知道他是钱庄老板,手头有股票,拿着支票簿,死死的缠住他,不住的哀求,要跟他购买股票。

    他娘的,什么世道,买股票的反而给硬逼着卖股票,幸好老子长的壮,人家不敢动粗。

    这些洋人在上海赚够了钱,富得流油,居然买股票买的这么起劲,哼。

    “那就这么决定了,造成声势,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要集中在伦敦购买股票,将资金都聚拢到咱们几家钱庄来。”

    前段时间,他们为了敷衍李安生,忍痛抵押了小部分橡胶股票,并且将大半的家产能抵押的全都抵押了出去,更是卖了不少家当,从亲亲眷眷朋友圈子借遍,才得到了一笔资金周转。

    他们将李安生可是恨之入骨啊,要不是这位残暴的巡抚大人,他们还能赚的更多,哪里用得着如此辛苦。

    “东家,东家,好消息,好消息啊。”一位伙计兴冲冲的飞奔进来。

    “有,有人卖,卖股票。”

    陈逸卿本来脸一沉,想要训斥对方,可听到对方说有人卖股票,立即眉开眼笑,拽紧了对方的手,急急的说道:“快,快说,是谁要卖股票?”

    的确有人卖股票,而且数目还不少,不过,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在盈利的刺激下,自然有人会按捺不住落袋为安在,这些都是胆小的人。

    “一群胆小鬼而已,股票才涨了这么点,就迫不及待的出手了,哎,我真是为他们可惜啊。”

    哈同让人背着钱袋前去抢购股票,却被告知给别人捷足先登,数万两银子的股票给抢购一空,不过,他懊恼的同时,也并不着急,毕竟他手中有着大把的股票。

    格兰特阴阳怪气的说道:“看着吧,这些人会后悔的,我恨不得这些人越多越好,等到股票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