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畏罪自杀
第二百七十二章 让他们畏罪自杀
李安生简直不敢相信,他让张士衡试制的几种样枪全部失败了,不是零件组装不上,就是炸膛,容易卡壳,保险打不开,之类的、毛病层出不穷。
照道理是不可能出现这些情况的,真是想不通啊。
张士衡也是郁闷非常,李安生交代给他的任务没有完成,在对方的心目中留下一个无能的印象。
其实,他也很快的就发现了问题,这是有人在捣鬼,底下连通一气,想要破坏这次样枪试制。
“我倒是以为他们能忍得下去,没想到还是在底下整些幺蛾子。他们要是聪明,就该乖乖的配合,我一时半会也顾不上去找他们的麻烦,哼,没想到,他们自己要找死。这倒是怪不得我,不辣手对付他们,还真以为是吃素的。”
李安生杀气腾腾,他本来想要好好的整顿一下江南制造局,清楚德顺等几个毒瘤,但给橡胶股票的事情给牵绊住,一时没顾得上下手。
要是德顺等人痛改前非,他也能宽宏大度,既往不咎,可是对方不知悔改,执意要跳出来与他为难,那他还真下的了手。
不杀人立威,大概不知道他的决心,这些人愚蠢无比,自以为能够挟持整个制造局,逼迫他来妥协,那也把他想的太无能了
“这件事情有多少人参与进去?”
张士衡知道亡羊补牢,早通过自己在制造局的亲信详细的摸清了底细。
“德顺等几个满人一吆喝,加上几个朝廷大员的关系户,半数的官员都直接卷了进来,另外也与许多官员背地里支持。几个厂子,除了船坞、炮厂与火药厂的主管,其他的也都站在了德顺他们那边。”
李安生对张士衡的这种态度很是满意,总算是拿出了一点总掌大局的架子,要提拔他当总办,兼苏松太道道台,总也要有足够的能力才行。
“这次许多人都是给他们煽动怂恿,造谣说金陵制造局大肆整顿,裁汰冗员,江南制造局想要效仿,两家合并,裁汰的只会更多。为了保住饭碗,他们只能选择跟随他们消极怠工,背后搞破坏。”
这其中也有许多的技术能手与老师傅,还有不少有作为的官员,都是给德顺等人蒙蔽的,让张士衡很是惋惜。
“他们大概以为搞了串联,我就投鼠忌器,不敢拿办他们。哼哼,是啊,我要一动手,只怕制造局就得停工,朝廷怪罪下来,我吃罪不起。到时只能委曲求全,向他们妥协,闹了个老大没趣,今后也没脸来制造局摆架子。好的很呐,好的很。他们大概是自以为是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愚蠢之极。”
李安生立即下令清查,制造局除了没有参与进来的几家厂子其他全部停工,所有涉嫌叛国罪的人员一律接受审查,制造局对外封闭,即便是张士衡也不能出去。
制造局上下都给李安生的大手笔给惊呆了,就连张士衡都要接受审查,那不是要动真格的?
李安生的侍从护卫部队进驻制造局,将制造局全部控制起来,甚至还调动了上海道台衙门的道标,将制造局里三层外三层的团团围困。
道台衙门有一个标的兵力配备,但实际上并不满额,加上吃空饷的惯例,也就一千多人的编制,其中半数都是长期驻扎在制造局的。
李安生这次不但要彻底清洗制造局,还要彻底清洗道标部队,将这股兵力合法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即便将来制造局整顿完毕,他也不打算归还,而是要裁汰老弱,挑选精壮补入,将之训练成一支精兵。
李安生也奏请程德全的同意,在上海建立一支税警部队,负责江苏范围的税收安保,加上李平书手中的商团武装,江南造船厂长兴新厂的保安部队,还有宝山钢铁厂将来筹办的保安部队,确保在江苏要有上万人的精兵在他的掌控之下。
狡兔三窟,虽然他的根基在东北,但是日俄凶残,朝廷忌惮,他也有必要多为自己经营一个后备基地,江苏作为财税大省,正合适此举。
即便是在云南,他也打算凭着云南白药等大量中药产业,培植起一支在云南的直属兵力,加上秘密的控制缅甸等地的鸦片种植基地,云南与缅甸同样是他的三窟之一。
德顺等人都意识到,李安生这次不仅是要整顿制造局,而且要整顿道标,野心勃勃,可是他们却无能为力。
他们组织煽动的道标驻制造局兵力起来反抗,结果被强行镇压,当场击毙五十八人,以叛国罪论处。
“李二愣,你这是在造反,造反,你才是叛国者。我们要上奏朝廷,你想要一手遮天,想得美。”
德顺等人被关押了起来,并且以待罪之身接受审讯。
“哼,我试制的新式步枪关系到强军强国的根本,你们被外敌所收买,蓄意阴谋破坏,说,有没有将枪械图纸与技术泄露出去,这可是叛国大罪。上奏朝廷?哼,尽管上奏,电报房门开着,你们想要去拍电报,随时可以去。”
德顺叫嚣道:“李二愣,你别得意,等我等禀明庆亲王与摄政王,有你的好日子过。趁早给爷下跪认错,不然的话,哼,小心官位不保。我们的后台可是几位王爷,你这奴才,得罪的起么?”
李安生摇了摇头,真是不知死活的东西,“来人,辱骂本官,掌嘴。你们的后台是天王老子,老子今天也要动动你们。这天下是中国人的天下,不是一家一族的天下。满狗,也不怕给你们知道,庆亲王在老子眼里,算个鸟啊。”
这话一出,连张士衡也石化当场,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诛心之言啊,难道这位巡抚大人要造反?
“放肆,狗奴才,你这是要造反,这天下都是我们大清的天下,你们永远是奴才,是狗奴才。”
德顺几乎要气疯了,他凭着载沣的关系,向来横行无忌,哪里想到给李安生如此羞辱。
洪老六也不废话,直接上前用戒尺掌嘴,一下就打断了戒尺,血花四溅。见他还在怒骂咆哮,污言秽语,不耐烦起来,直接一拳打在太阳|岤上,打死了事。
李安生这些时日顾不上他们这些制造局的毒瘤,不代表洪老六的人放松对他们的监控,根据深入的调查,这几个人渣简直就是巨贪,简直就是制造局的老鼠屎,吃里扒外,还勾结洋人,这样的人不杀,简直对不起对制造局寄予厚望的国家与人民。
换做李安生,花了这么多银子,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早就能将江南制造局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兵工厂,国家民族危亡,全跟这些败类有关。
李安生冷冷的说道:“德顺贪赃枉法,勾结洋人,阴谋叛国,如今畏罪自杀,家产尽数抄没。还有没有哪个想要畏罪自杀,站出来,我满足你的愿望。”
畏罪自杀?
简直就是荒谬啊,当场将德顺打死,居然还睁着眼睛说瞎话,说德顺是畏罪自杀,这也太明目张胆,太过嚣张狂妄了些。
还叫嚣着,还有没有人想要学德顺畏罪自杀?
有几个人的腿当场就抖了起来,像跳霹雳舞一样,牙关嘎嘎作响,脸色煞白。
丧心病狂,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就是两江总督,也不敢如此行事,这是在自掘坟墓啊。
辅广睚眦欲裂,他是德顺的好友,见德顺横死当场,冲出来骂道:“李二愣,你这丧心病狂之徒。你还是这大清的官么,你还有没有王法?你以为能在这制造局内一手遮天?我要告诉你,你今日所作所为,早晚会让朝廷知晓,你的死期不远。”
李安生冷漠的看着这个制造局内的毒瘤之首,现在终于忍耐不住跳出来了,大概他也清楚,自己不会放过他。
虽说德顺等人的罪行不至于要让他们死,但是李安生想到后世中华民族遭受的灾难,多少要跟他们算点账,后世抗日战争中队吃亏就吃亏在武备上头,导致在战术上无法提高,要不是大的战略胜过对手,抗战打的更加艰难。
武备不如人,战争打的就是武备,打的就是兵工厂,没有兵工厂,军队就只能用血肉之躯去跟敌人搏斗。
其实李安生还是太过苛责德顺等人,制造局的没落有着深层次的体制原因,也跟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德顺等人只不过是必然的产物,没有他们,始终会出现这么一批害虫,啃噬了制造局的明天与希望。
李安生想要尽快让江南制造局步上正轨,必须要大刀阔斧,甚至是大杀四方彻底整顿,从根本上解决制造局的弊病。
但是整顿的话,必然会触及德顺这样一大批人的利益,抵制是必然的,反抗是必须的,甚至,他们不惜与他决裂,掀开最后的底牌,真刀真枪。
不辣手杀人立威,这些人哪里会善罢甘休。
既然如此,就满足你们。
李安生从鼻子里头轻蔑的哼了一声,说道:“辅广与德顺是同党,来人,让他畏罪自杀。”
让他畏罪自杀。
在场的几个跟随德顺等人的核心人物恐惧到了极点,几乎要给吓的屎尿横流,动不动就要人命,而且还是畏罪自杀,这也太过极端了些,完全不顾后果,血腥残暴。
自从太平天国之后,大清已经找不出如此残暴的官员,就连朝廷高层的党争,也不敢如此的丧心病狂。
他们都泄了气,不敢再与李安生正面对抗,动不动就要人命,他们哪里是个不怕死的。
辅广不怕死,可他立即给人拖了出去,声称要在他身上尝试满清十大酷刑。
天哪,直接喊满清二字,这多么犯忌讳,就连张士衡都面如土色,有些后悔跟着李安生胡来。
这也太蛮干了,本来众人以为集体抵制,消极怠工,甚至在酝酿罢工来对付李安生。
可人家倒好,直接停工,人家不稀罕那点生产任务,丝毫不怕朝廷责罚。
这制造局里头的人就是团结,上下一心捞油水,以为李安生会投鼠忌器,法不责众,真要闹对立,制造局大半的人罢工,李安生只能屈服。
可是谁都没想到,李安生根本就不怕这个,恨不得将制造局的人裁汰大半。
他们想要打退堂鼓,可李安生并不打算放过他们,有几个都是重点关照对象,哪里能轻易放他们脱身。
抄家,通过上海的银行与钱庄查封他们的资产,就连存在外国银行的钱财,都要全部取出来。
什么?咬牙不松口?满清十大酷刑。
李安生估计从这些巨贪身上,至少能挖出来上百万两银子的赃款,也好,就当给制造局机器更新换代提供经费。
张士衡见李安生雷霆霹雳,兜底儿将制造局翻了个底朝天,心里也怕的慌。
“抚台大人,今日之事还是适可为止吧。还是让他们上工为要,以免耽误了生产。”
李安生摇了摇头,说道:“还早,既然停了,那就停上一阵,整顿,好好整顿。”
这番话说得在场的官吏、职员与工人都面如死灰,好好整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李安生要彻底清算。
早就听说这李大人在关外的时候就是个跟土匪一样的人物,可他们都没有重视起来。
现在他们恨不得立即复工,让他们改过前非,再也不敢招惹这位巡抚大人。
要是李安生立即宣布复工,他们立马就会有劫后余生的之感,可是他们还是失望了。
“裁汰冗员,淘汰落后产能,职工竞聘上岗,拉开薪酬差距,购买新机器,暂时就按这样做。另外,停产了不代表没事干,我从美国订购了一台3500吨水压机,想办法运进来安装调试,还有一批新设备,都是与新式步枪有关的。我准备搞流水线生产,会有专家前来指导,暂时就这样。”
具体的事情,李安生也没多说什么,他喜欢多做,少说。
比如流水线,能有多少功效,提高多少产能,他也不打算去计算,试下来再说。
不使用流水线、标准件生产,用最新的设备与工艺来改革,哪里能够迅速提高产能。
现在中国几家制造局的产能,连满足自己军队的需求都不能够,更何况发生战争。
一打仗,又是那些列强发一笔财。
而且,打输了更加悲惨。
其实中国现在跟日本交手,胜负还是在未知数,但是日本的军工体系远胜中国,打起来还是很艰苦,说不定打输的几率要大些。
这才导致朝廷的几次对日交涉都是以妥协让步结束,不是怕了对方,而是自己硬不起来。
“哦,对了,立即组织技术团队,准备仿造1200吨的水压机,积累经验,将来咱们也要有万吨水压机。现在这玩意只有美国与德国有,要是我们能在这上头迎头赶上,将来受益无穷。将来的战争,火炮的口径与身管都是越来越惊人,不仅要求有大型水压机,还要有更加精密与功能强大的机床。大型机械以及大型零件都离不开这两样。”
李安生并不打算裁汰工人,出了极个别的关系户要清理出去,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工人与技师都能够留下来。
真正要清除出去的是那些官员与职员,起码有八成是关系户,吃闲饭的,这样的人不赶走,简直没天理,光是他们的薪酬就有每年数十万两银子,这笔开支又能省出来。
制造局的工人们立即开动起来,拆除旧设备,到码头仓库搬运新设备,尤其是那台3500吨水压机。
他们都惊呆了,居然还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好东西。
这绝对是好东西,外国对大型水压机都是的,李安生居然能够搞到手,实在是神通广大。
许多对制造局有感情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官员与工人们都欢欣鼓舞,这位巡抚大人手段是残忍了些,但是,他们也清楚制造局的积弊,也清楚想要让制造局重新充满活力,破而后立,这是必须的。
在这些人的带头下,工人们的积极性给鼓舞了起来,李安生并没有裁汰他们,而是提出了扩张的计划。
他们都清楚,要是卖力工作的话,不仅不会被扫地出门,而且还会有提高薪酬的机会,只要制造局能扩张,他们就有机会,尤其是那些怀才不遇的人。
巡抚大人提出了多么宏大的目标,将来要造万吨水压机,这意味着,将来江南制造局很有可能会走向真正的现代军工,跟列强的兵工厂一样。
新式步枪,将来还有性能不输给欧美的巨炮,还有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
张士衡本来在怀疑李安生的计划是不是大而不当,当他看到李安生订购的大型水压机之后,他开始有些相信,李安生的手段。
他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忙前忙后,在完全没有掣肘的情况下,他似乎越干越有劲。
李经楚也跟他说起了李安生统合上海金融力量的宏大目标,还有那个震惊世界的远东第一大钢铁集团,他左思右想,决定死心塌地跟着李安生,干一番大事业。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七十三章 打造远东最大的兵工厂
第二百七十三章 打造远东最大的兵工厂
制造局的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但是,人心依然难定。
如此疯狂残暴的巡抚大人,是不是值得跟随,朝廷会有如何决断,这些疑问都在他们的心头,除了卖力的干活,不敢再有其他心思。
不过,李安生并没有让他们失望,淘汰下来的产能以及部分旧机器,都实行了承包制,这些设备替制造局做些不重要的零件,以及切削、加工一些杂七杂八的部件,还是足够的。
这些小作坊都被承包给那些技能不强,胆子大的工人或者无心混闲饭的官员,不用任何费用,自己组织人手。
先施行一年,到时再看上交多少承包费,反正他们的业务都由制造局提供,也不怕他们耍什么手段。
张士衡自己掏腰包买了些新机器,同样开了家小作坊,就在制造局内,专门给制造局加工一些大型螺丝螺帽,此举带动了制造局内的众人,纷纷出手承包。
他们知道自己的技能与能力,不足以在制造局呆下去,为了不被扫地出门,承包一年倒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李安生能不能继续当这个巡抚,他们也不关心,反正他们暂时也不需要为这个作坊投入更多。
就这样,制造局逐步的在实现轻装上阵,到时制造局的产能都能集中在新式步枪、马克沁重机枪以及火炮厂、火药厂上头。
之前的步枪都交给陆续分离出来的小工厂来制造,这些小工厂同样要承包出去,不过暂时还急不来。
李安生拨下了200两银子的官银,并且向吉祥银行借贷了300万两银子,总计500万两的投入,堪称大手笔。
这个消息很是振奋了制造局的上下职工,加上两江总督程德全拍来电报加以慰问,严厉斥责了德顺在内的一干制造局巨贪,他们也逐渐的开始相信,李安生倒不了。
更为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德顺等人在京城的家产照样被查封,他们后面的大人物连个屁都没有放。
据说御史们弹劾李安生的折子堆满了御前,足足有五六百份,但是中枢似乎视而不见,反而勒令其他制造局加以严查,严厉打击贪污腐败。
李安生将制造局的一百五十多位官员与职员清除出去,朝野上下虽然轰动,一片指责声音,却没有人敢向李安生施压。
就算他们想施压都没用,老子不鸟你。
李安生可没有亲亲戚戚在各地做官,需要这些大人物的照顾,根本就不用顾忌什么。
几名京中的满族大员倒是拍来电报,软硬兼施了一回,给李安生冷冷的回了封电报:小心让你们全家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的内幕,这些人都清楚是怎么回事,虽然残暴了些,但不失为迅速掌控制造局的好办法,在一切蛮力之前,所有阴谋诡计都是空话。
李安生如此直截了当,不给任何面子,如此狂妄,大清建立以来实属罕见。
有一位满族大员措辞强硬的将李安生在电报中训斥了一顿,第二天这位满族大员在京城的宅院就给人烧了,这位大人被吊在门口的大树上,浑身精光,下场很是凄惨,从此再也没有颜面公然出现在人前。
“跋扈,如此跋扈,要是在京城,那李二愣还得了?不是要将天给捅穿?”
庆亲王奕劻实在是怒不可遏,李安生的所作所为无不在触及他的底线,这个李二愣始终是他的心头之患,却又拿对方毫无办法。
朝堂之上,奕劻照样咆哮。
“长此以往,朝廷的颜面还要不要,就任凭他在那里乱折腾?我看,将来李二愣迟早是大清的心腹大患。”
载沣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庆王稍安勿躁,依我看,用厚赏重誉来奖赏李安生,必定会使他更加用心为朝廷办事。他的跋扈,在我眼里倒是好事,就怕他有野心,处心积虑的隐藏首尾啊。”
奕劻愣了愣,这倒是的确如此,李安生越是嚣张跋扈,越是说明他没有野心,要不然,除非是傻子才会不断的惹怒朝廷中枢。
“再怎么说,李安生也是勇于任事的人,肯干事还是好事情,就怕尸位素餐,可惜,如今官场上尸位素餐贪赃枉法的官员太多太多。”
载沣也算是几位王爷之中最具有正义心的,要比奕劻等人耿直的多。
大清的状况堪忧,让这位摄政王常常生出灰心丧气的心情,忧虑、焦躁,过去这些情绪很少出现在他的身上。
他踌躇满志,本来想大展拳脚一番,可是,不但有掣肘,更有自己信任的人不断出岔子,很是失望。
李安生只要不野心勃勃,他很愿意重用这样的人。
“钢铁厂进行改造,马上会有新设备进来,一年才几千吨钢,这怎么行?最起码要三万吨钢铁年产量才能够满足自身需求。”
为了节省成本,李安生决定自身改造,并且扶持周边企业,使得制造局在材料采购上尽量从国内购买。
黑龙江已经有十余座三百吨的氧气顶吹高炉,受限于运输以及矿山规模,李安生不得不作出了在奉天与上海同时兴办大型钢铁厂的决定。
在没有充足的资本时,涉足大型钢铁厂是自寻死路,如今有庞大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来自美国之星财团的援助,百万吨规模的钢铁厂正当其时。
要知道,一战开打后,钢铁的价格可是翻了数番的。
将来民族工业要发展,民族造船、机械行业的崛起,对铁路的需求,自身对钢铁的需求也是可以预期的,现在不建大型钢铁厂,将来就要后悔莫及。
张士衡得知李安生准备将制造局的钢厂产能提高到一万五千吨每年,也是相当兴奋,如此一来,基本能够满足江南船坞以及制造局本身需求,不用向日本购买钢铁。
“我准备将炼钢厂、熟铁厂合并,成立炼钢局,将江南船坞彻底独立为江南造船厂,原先的轮船厂、锅炉厂与水雷厂都合并一起,枪厂、枪子厂合并为枪械局,炮厂与炮弹厂合并为火炮局,将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合并为机器局,另外,火药厂升格为火药局,将来也是重中之重。我们不但要提高产能,而且还要成立研发团队,在提高工人积极性的同时,也要提高技术研发积极性。包括各局各厂,凡是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技术与建议,都要重奖。”
“其实我们的制造局引进设备与技术并不落后,关键还是制度问题,官场习气弥漫,封建官僚作风严重,管理不善,产品的废品率之高,浪费现象之惊人,种种腐败行为的泛滥,让我还真是开了眼界。制造局进展缓慢,产品成本高,实效差,不大力整顿,一直如此温吞水一般,我是受不了的。既然官办的本质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就灵活些,小范围实行承包,官员与职工施行股权激励,彻底商务化运作。还有,工人劳动强度大,待遇低,这也要改善。工会就不必要了,专门成立工人福利待遇调查处,不断的让工人的福利待遇跟上时代。”
李安生的想法很多,比如在研究局设立专门学校,用来培养技师与技工,壮大技术团队,只是眼下事情繁杂,一时还顾忌不到。
张士衡得到了载沣的嘉奖电报之后,知道朝廷是默许了李安生对制造局的大清洗,这个后台硬实的很,也放下心来,还在工人之间广为宣传,提高工人的认知度。
李安生也明白无误的告诉他,他已经递了折子,奏请委任他为制造局总办,兼苏松太道道台,这也让他很是感激。
要知道,这个官位虽然对他不是很渴求,但是作为李鸿章的外甥,他还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只是他的身份注定,他无法爬到更高的位置。
李鸿章时代已经过去,李氏家族固然还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但是新的世家大族正在通过联姻形成,他们早晚要靠边站。
通过跟随李安生,更能直接挂靠在两江总督程德全的羽翼下,谁都知道,这位总督大人与李安生是忘年交,也是铁杆盟友。
况且程德全刚到两江,没有什么人脉,正需要自己的班底。
只要张士衡识时务,将来他还能爬到更高的位置上头。
500万两银子的投入,如同一股强心剂,打入了江南制造局,更有朝廷的认可,制造局上下士气大振,源源不断的有新设备进入,还有洋人技师,带来了新的气象。
李安生也有闲工夫,让张士衡陪着视察江南船坞。
江南船坞上下也得知了新任巡抚大人准备将船坞改为江南造船厂,级别上与江南制造局平等,很是欢欣鼓舞。
过去他们虽然半独立,但还是要受制于制造局,不得不承担高昂的成本,如今他们的掣肘彻底去除,自然是更有干劲。
张士衡作为江南制造局总办,将来要兼苏松太道,仍然对江南造船厂有制衡作用,所以,李安生的这个任命就很有水平,既能让江南造船厂丢掉包袱,自由发展,又能让张士衡在总体上把握大局。
江南船坞是江南制造局最为生机勃勃的一个厂子,刚进入船厂,李安生就感受到了这股气氛。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南造船厂激将法
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南造船厂激将法
“有没有信心超过耶松船厂?”
江南船坞总办薛策是个实诚人,头脑也聪明,江南船坞的商务化经营都出自他手,不仅专接轮船招商局的业务,也在长江航运与近海航运打开了局面。
不仅能够修造小型船舶,逐渐的准备与耶松船厂展开全面竞争,在中大型轮船上与其竞争。
“若是无人干涉,掣肘,超过耶松船厂只是时间问题。”
张士衡很是尴尬,比较薛策还是他的属下,这家伙也太耿直了些。
李大人可是大刀阔斧来改革的,不是来干涉你,掣肘你的。
薛策多少还是听到了李安生对制造局大清洗的风声,他也怕李安生太过强势,干扰了江南船坞大好局面。
目前江南船坞的商务化经营还是相当成功的,最怕的就是有人横加干涉,破坏了大好局面。
官办实业就是如此,每换一任主官都要来搞些政绩,好一点的萧规曹随,只是略微改动,差一点的则自我表现一番,外行指挥内行,遇到糟糕的,不懂装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要坑害整个企业的前途。
江南制造局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官员,使得制造局建造军舰的道路曲折艰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你们做的很好,若是能一直这么下去,我自然不允许任何人来干扰你们。但是,江南船坞的发展我还是嫌慢,怎么样?说说你今后几年的规划,或者说打算?”
薛策紧皱着眉头,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位新来的巡抚大人还是按捺不住,要来指手画脚了,这倒算了,你瞎指挥也没事,我自有对策,但说到江南船坞发展太慢,显然这位巡抚大人是要拔苗助长了。
他心中哀叹着,要是这位巡抚大人提出大而不当的计划,必定要劳民伤财,船坞好不容易出现的局面化为乌有,数年心血付诸东流。
居然还要谈谈今后几年的规划?喊口号吗?
“现在想太多也不现实,我正在争取促使轮船招商局添置一条大型江轮,在三千吨到四千吨之间,若是条件允许,我还想再造大一点。要是有了这条轮船的订单,船坞自从局坞分家之后就能够真正的步入正轨。而且,船坞也能扩大规模,为将来打算。明年的目标就是如此,接一条大轮船的单子。然后凭借这条轮船的单子,看能不能继续争取轮船招商局的大轮船订单,看能不能争取到外国轮船公司的订单。要是能够多造几条这样的轮船,我有信心在三到五年之内,实现造万吨轮船的储备。到时超过耶松船厂,也就不是空话。”
这些其实都是肺腑之言,也是务实之言,后世历史,江南船坞也正是这么一步步走下来的。
一战期间江南船坞为美国造了四艘万吨轮船,实现了大的飞跃,这便是务实的结果。
李安生让薛策谈谈将来的发展计划,本来就是想要试探一下薛策的能力与眼界。
有这些回答,他已经很满意,要是对方为了迎合他,迎合他提出的发展速度太慢,而喊些口号,给出些不切实际的空想,那么就对不起,这样人品的官员不能让他在这个位子上头,这个位子要留给真正有能力的人,并且能够培养成为亲信。
“光绪三十一年至今年为止共造船113艘,总排水量14000多吨,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局坞分家之后,果然成绩斐然。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今年的四年间,共修理大小舰船424艘,年均修船量上百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分家时不过熟练工人六七十,如今千人还不止。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已经算是相当了不起了。”
张士衡看出了苗头,连忙为薛策说话,他也怕李安生对江南船坞横加干涉。
制造局问题多多,你李大人来辣手整顿一番,杀人立威,甚至不惜停产,也要彻底清除积弊,这些魄力他是很激赏的,但是江南船坞不一样,发展势头正猛,李大人还是不要出手的好。
薛策他也听说了李安生在制造局的雷霆手段,听说了李安生的清除积弊,他虽然欣赏,但是也害怕,害怕这位巡抚大人对江南船坞也看不顺眼,硬要来指点一番,他可承受不起。
此刻他的心情真是七上八下,苦着个脸,强挤出一丝笑容,让张士衡哭笑不得。
刚才薛策其实是对李安生隐瞒了一条信息,那就是轮船招商局正在考虑要不要在今年还是明年开工建造“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轮船图纸与技术参数等都已经准备完毕,只等开工。
轮船招商局准备建造的这艘“江华”号长江客货轮是他们与江南船坞共同设计的,设计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排水量四千吨出头,如果能够建造成功,将会成为中国所造的最大的一艘轮船。
薛策之所以没有向李安生讲明这个,就是在提防着,怕李安生知道之后横加干涉,也要来改动改动,这一改动,就是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部白费。
江南船坞卯足了劲,在准备着这条轮船的建造工作,可不要因为这位巡抚大人一句话,就使得整个江南船坞怨声载道才行。
江南船坞过去一直都是建造的数十吨上百吨的小船,甚至是几吨的小船,很少有上千吨的中大型船只建造,秉着蚊子腿也是肉的宗旨,薛策多多益善,为将来的扩张积累实力。
不比耶松船厂,基本上都是两三百吨的船,每年都要造一两条上千吨的轮船。
正是因为耶松船厂的关系,为了避免竞争,薛策才如此作为。
耶松船厂在成本上还是略微胜出的,但轮船招商局的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要争取过来。
张士衡也刻意的替薛策隐瞒这个事实,也是心头惴惴,这位巡抚大人可别来捣乱,江南船坞同样是他的心头肉。
“恩,船厂的发展速度的确不错,这是相当于自身的实力而言。不过,我现在准备拔苗助长一番,不知道薛总办有没有这个信心。”
薛策退一软,跪倒在地喊道:“使不得啊,大人,使不得,船厂受限于成本与资金,只能如此步步为营,积蓄实力,要是拔苗助长,这根基可就毁了,大好局面可不能给破坏啊。”
他是真急了,李安生如此说,简直就是在要他的命啊。
李安生讶然,连忙将他扶起,说道:“这是为何?难道制造局真的如此不堪,还不如求新机器厂?”
薛策眼前一黑,求新机器厂今年才修成一座大船坞,能够建造数百吨的轮船,算是个竞争对手,可并给他放在眼里,毕竟是民营的小厂,可李安生居然说江南船坞不如求新机器厂,这简直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啊。
天哪,上天啊,怎么会将这样一个白痴一样的巡抚大人送到了江苏来啊,偏偏还要跑到江南船坞来大放厥词。
大人,你不懂就别装懂,说的全是外行话,外行的离谱。
“中华航运公司委托我为他们在求新机器厂订造两艘三千吨海轮,48万两银子一艘,他们马上就要开工建造一艘,而且还信誓旦旦的保证,资金链不会断,下半年就开建另一艘。他们如此信心十足,资本远远不如江南船坞,还不到江南船坞的一半,就有如此的气魄与胆量,为何江南船坞却如此保守?”他强忍住笑,看着一本正经听着,听到后来惊呼失声的薛策与张士衡两人,不激将激将你们,哪里会拿出肚子里真正的货色来?
将老子当成个什么都不懂来瞎指挥的外行?哼,也太看不起我李安生了。
薛策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这也太让人吃惊了,“大,大大,大人,此话当真?求新机器厂真接了那两艘海轮的订单?这中华航运公司到底是哪里的企业,居然会如此气量宏大,只怕耶松船厂听说了,也要急的跳脚。有了这两张单子,求新机器厂将会迅速超过江南船坞,在规模上向耶松船厂发起赶超。”
李安生眯着眼,笑了笑,说道:“求新机器厂已经改成求新造船厂了,你们去一打听就知道,朱志尧之所以没有宣扬出来,是不想惹人红眼,惹来麻烦而已。耶松船厂没有得到这份订单,只怕气的发疯,要使出不正当竞争的手段。”
张士衡拍了下大腿,响亮的一记,看来用力不小,他略微激动的说道:“怪不得朱志尧前趟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