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50部分阅读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50部分阅读

    积藏多年的重金取出赠予各前来支援的豪族,当下只是一天之内,就有五千支持上衫景胜的国人豪族军势,抵达春日山城之下。

    得到援军之后,上衫景胜随即下令反攻。

    上杉宪政,上杉景虎这次要逃亡陆奥,却已是悔之晚矣。

    这二人走脱不及,当下带了数百亲信,藏身入上杉宪政原先的居馆,关东管领馆,亦是御馆之中避难。

    而这时上衫景胜率军势,将御馆团团包围,并开始攻打。

    李晓听横谷幸重讲完毕之后,不由长叹一声,果真如历史一样,堂堂上杉家,因为上杉谦信身死,居然引发了内乱。

    这一场事关上杉家家督继承内乱,终于引发了周边武田,北条,伊达,佐竹,宇都宫等大名的异动,将之全数卷入。

    令关东的局势,重新洗牌。

    如果同历史上一样,那么决定御馆之乱,上杉家家督归属的不在于内,而在于外。

    也就是武田家,北条家的态度。

    北条家不用说,肯定是支持上杉景虎一边,而武田家呢?支持谁。

    李晓寻思了一下,眼下本家无疑两个选择,一如历史上支持上衫景胜,那么无疑本家会多了上杉家这个酱油盟友,而因此得罪北条家。

    在织田,德川,北条这三大势力的围攻之下。

    导致本家战略态势恶化,比之当年信玄出兵今川时,更糟的局面。

    不说德川,织田,北条眼下论石高,都是天下第一第二的大大名。

    两军都可以动员十万以上军势,武田家东拒西抗,力战织田北条,这只是一个笑话。

    就这样情况之下,李晓都宁可速速与本家割袍断义,也要撇清关系,以免陷入这个泥塘之中,否则就是泥沙俱下,一起包船而亡下场。

    确实历史上长筱合战,是武田家灭亡一个先导,但是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于武田胜赖,在御馆之乱中错误选择支持了上衫景胜,导致在织田,德川,北条三家联手围攻之下,最终灭亡。

    那么眼下看似只有第二个决定,就是支持上杉景虎。

    不过这个局势,眼前虽然得利,但是后患,更甚于前者。

    这是为何。

    就在于上杉景虎的身份,上杉北条皆是超过百万石的大势力,若是上杉景虎上位。

    北条氏政,上杉景虎这两个一兄一弟南北呼应。

    那么上杉,北条同气连枝,几乎于合二为一。

    如此之下,关东区区势力,哪个不望风归顺。

    正所谓得陇望蜀,若你想北条氏政就此得以满足,安居于镰仓不出,作他的北条执政大梦。

    这结论不管你信我信,大家都不信。

    关东与近畿,就是实权与名分大义。

    在关东掌握武力,终而夺取京畿,挟天子以令诸侯,当年木曾义仲,源赖朝,足利尊氏都是行此而为。

    如此北条氏政必然上洛,而武田家到时首当其冲,必有一战。

    那么到时,武田家现在帮助上杉景虎上位,就是为自己将来在掘坟了。

    那么无论何种选择,将来于北条家之决裂皆然不可避免了。

    想到这里,李晓站起身来在横谷幸重面前踱步,并非他在此犹豫不定,而是他对此情况早有成算,只是重新在胸中谋划一番。

    若非早有预备,否则亦不用在黑部川与上杉谦信一战了。

    不过李晓之意见仅仅在个人,对于上杉家之态度在于武田家之抉择,毕竟作为一个军团长,李晓不能自主决定主家外交策略。

    故而他早为此情况,写了一封密信阐述情况,交由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他们。

    他们是否能按照李晓信中所述,而采纳李晓之意见,就看他们与家臣团商议之决定了。

    &gt ,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五百三十二章 德川降伏

    ~日期:~11月04日~

    天正六年,三月。

    甲斐,踯躅崎馆。

    本丸的御殿之前,一颗八重樱宰落在庭院之中。

    缤纷开放的八重樱之下,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二人看着这片樱花满树之景色。

    武田信廉抬起头,缓缓言道:“这颗八重樱当初乃是兄长所栽种,一转眼已繁华满树了。”

    武田信廉言语之中,流露一丝缅怀之意。

    武田信繁一震僧袍,走到树下,抬起头来,满树樱花垂挂在他的头上。

    武田信繁淡然言道:“前人栽樱,后人赏之,正如兄长当初百战创立的基业一般,我们二人绝不可辜负兄长之托付。”

    武田信廉重重地点头。

    这时武田信繁沉声言道:“昨日德川殿下已经答允了我的条件,背弃织田家,从属于本家。”

    “什么?”武田信廉脸上露出震惊之色,言道,“兄长,家康公已答允降伏本家了。”

    武田信繁点点头,淡泊地言道:“不错。”

    武田信廉沉思着,重复了一遍,似有所不敢相信,言道:“兄长不是一贯说,德川殿下坚毅耐战,不可轻易蛰伏,为何今日改变决定降伏于本家。”

    武田信繁笑道:“时也,势也,从属,背叛,分分合合,本是乱世之道,德川殿下在吉田城被攻破之下,降伏本家亦并非什么奇怪”

    说到这里,武田信繁向前一步,拔出腰间太刀,从喻之上取下一朵樱瓣。

    武田信繁对武田信廉言道;“樱花凋谢之时,即是岁月终时,德川家康心知,信长死后,织田家采取西进之战略方向,实际上已舍弃了德川家。犹如樱花凋谢大树,他无力独立对抗本家,故而选择降伏。”

    武田信廉点点头,他明白事实上自从毛利家大举东进之后,荒木村重,长所别治先后反叛,织田信忠兵力不足,将东海道的泷川一益抽出平叛。德川家因此孤立无援⌒到武田军强攻,早已是对织田家心怀怨怼。

    从三方原,至长筱合战,到此武田家攻陷吉田城。

    德川家康在三度遭到武田家重创的情况之下,能否坚持至今日,对织田家也算是仁至义尽。

    更何况这一次吉田城被攻陷,见识到信繁领军之下,武田军的战力之后,德川家康亦明白不可再战。

    何况领地都被武田家斩成两截,冈崎城与滨松城无法呼应。海面上又为武田水军掌控。

    德川家康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在这样情况之下。再顽抗亦只有覆灭之下场。

    毕竟三河魂之勇猛,在大势所趋之下,德川家康也要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与进退之道。

    而德川军在之前三方原,长筱合战之中,坚强的韧性,亦得武田家上下一致的钦佩,故而能否降伏这样强大的敌手。

    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二人亦松了一口气。

    武田信廉向武田信繁,问道:“那么这次德川家康为了降伏,所开出其苛刻条件≈长你都答允了。”

    武田信繁将刀收回刀鞘,微微点头。

    武田信廉沉声言道:“可是这条件,尚未在家臣团评定之上通过,兄长一力答允,是否太擅专了。”

    武田信繁横眉一挑,言道:“顾不得这么多,这时候多了一个盟友,少一个敌手比之什么都重要。”

    事实上武田信繁也是在李晓,马场信房写信支持之下,才答允与德川家如此苛刻的条件。

    武田信廉听闻之后,长叹一声,言道:“可是条件太苛刻了,家康公真不省油的灯,吉田城,野田城,长筱城,二俣城,天神山城都是本家大军历经数年血战,数千将士之鲜血,才攻取而下。德川家康一言取之,相较之下……”

    武田信繁冷笑一声,言道:“何止是吉田城,野田城,本家所据三河之地,已经半个远江,所有武田家苦战占据的地盘,都必须还给德川家。”

    武田信廉闻言变色,言道:“兄长,德川家康太过分,如此代价太大,家臣团上绝不可能通过的。”

    武田信繁点点头,沉声言道:“正是如此,所以才不必通知家臣团,我与马场大人,擅自作出了决定,我深信以后他们日后会明白的。”

    武田信廉陷入了沉思之中,言道:“兄长大人,本家付出如此大代价,德川家何以表示了诚意。”

    武田信繁看向武田信廉,言道:“家康已命嫡子信康休了织田家的公主,将之送返尾张,并想让其子娶松姬为正室,我已经代馆主大人答允了。”

    武田信繁想到这里,不由摇了摇头。

    他本来要德川家康杀死信长之女德姬,以彻底斩断与织田家的关系。

    但是德川家康甚为强项,回复言道:“武人之事,与妇孺何干。”

    拒不杀死德姬,转而是礼送德姬返回织田家,不过幸好德川信康与德姬婚姻不谐,两人又无子女,与当年武田信玄之女黄梅院嫁入北条家不同。

    而松姬原本是信玄许配织田信忠,结果婚约破裂。

    一个休妻再娶,一个则是改嫁。

    武田家与德川家的关系,就如此定下了。

    而这一切之事,已在秘密进行之中,不需多时,天下就会知晓。

    织田信忠闻之姐姐被休必然震怒,而德川家介于武田织田之间。

    打个难听的比方,就犹如一条斗犬般,不是跟织田一起咬武田,就是和武田一起咬织田,舍此之外别无他路。

    而武田少了一个强劲对手,多了一个强盟。

    战略形势大为好转。

    正当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二人叙话之时,在一旁一名武田信胜身旁的侧近向二人禀报,言道:“两位殿下,北条家的使者已经到了,馆主大人请二位入内。”

    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二人听后点点头,将太刀交由侧近之后,大步从走廊之上,走进御殿之中。

    御殿之中,十二岁的武田信胜端坐于叠席之上,一旁一名穿着狩衣的武士,在侧坐在叠席之上。

    武田信繁不认得对方,到时武田信廉知晓,对方是北条家重臣大道寺政繁,乃是北条家河越众军团长级大将。

    以往大道寺政繁也曾出使过武田家,故而武田信繁认得。

    大道寺政繁见过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二人之后,当即开门见山地言道:“越后上杉家内乱,上衫景胜矫谦信公之命,意图杀死前管领大人,夺取上杉家家督,关东管领之位。”

    “关东管领乃是武家重职,决不可落入如此有野心人之手,所以主公已决定派武藏上野之军团,由上野取道攻入上杉家,同时消武田作为本家之盟友,亦可以出兵助一臂之力,还望大膳大夫,两位殿下能够出兵援助。”

    大道寺政繁言辞之中,一番仁义大道,众人皆没有兴趣听下去。

    谁都知道北条家出兵越后,乃是帮助上杉景虎夺取上杉家家督之位,从而让上杉家成为北条家之傀儡。

    所以北条氏政出面,以武田北条两家盟友之关系厉害,让武田家出兵帮助北条,讨伐上衫景胜。

    至于事后报答之承诺,只字未提。

    大道寺政繁亦知道眼下,武田家中真正主事的,是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二位。

    故而大道寺政繁将更多目光放在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二人的身上。

    武田信繁闻言之后,微微一笑,言道:“自善德寺之盟后,本家与北条家,乃是数十年之盟友。北条家之事,就是我武田家之事,既是左京殿下所请,本家必定全力以赴。”

    说到这里,武田信繁当下言道:“明日我会命犬子信丰作为总大将,以信浓甲斐之兵两万直驱越后,同时飞驒越中军团,上野军团亦会出动,三路齐出解救景虎殿下,请左京大人放心。”

    大道寺政繁未料到武田信繁答允得如此爽快,当下大喜言道:“如此就多谢武田家之厚意了。”

    得到武田信繁肯定答允之后,大道寺政繁当下志得意满的告辞而去。

    见大道寺政繁走后,武田信胜见武田信繁答允北条家之情,当下有所不安地言道:“北条已吞并安房,上总,又击败佐竹,宇都宫,结城已露一统关东之气势,若是上杉家再从属,那么一旦将来北条与本家翻脸,那时本家将无法对抗北条。”

    武田信繁见武田信胜能看到这一点,满意地点点头,作为一名家督,对本家的战略态势,必须随时考虑。

    武田信胜这一点之上,大有武田信玄之风。

    武田信繁正待开口,这时门外侧近来禀报,言道:“馆主大人,上杉家使者斋藤朝信求见。”

    听到斋藤朝信的名字,武田信繁脸上不由一笑。

    武田信胜当下点点头,言道:“请他入内。”

    斋藤朝信进入御殿之后,当即下伏,亦是直接言道:“上杉家已到了危急存亡之时,两主相争,若是景虎殿下胜,则上杉家将沦为北条家之傀儡。”

    “而若是景胜殿下胜,则本家愿承诺于武田家和睦,永不交兵,并献上一万贯,割让上野,信浓所有之地给武田,以作报答!”

    &gt ,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五百三十三章 本城迁移

    ~日期:~11月11日~

    斋藤朝信所开出承诺的条件,令武田信胜微微为之一动。

    不过武田信胜心知此刻不可有太过兴奋的神色,以泄露心底的情绪,当即武田信胜看向武田信繁。

    武田信繁微微一笑,看向斋藤朝信,言道:“上野一国已在本家大将真田大人的攻略之中,唾手可得,何谈将上野赠与本家。至于一万贯钱,对本家而言亦不算得什么。”

    斋藤朝信听武田信繁,言道:“巢月公莫要太过分了,这已是我上杉家的底线了,若是阁下强求,主公亦不会答允的。”

    武田信繁哼了一声,言道:“本家与北条家分属同盟,若是帮助景胜殿下,势必背弃与北条家同盟,今日上杉焉能比之北条。阁下开出之条件,请恕本家不能接受。”

    斋藤朝信听武田信繁这么说,心底反而是大喜,当下开口问道:“还请巢月公开出条件。”

    武田信繁当下毫不犹豫地言道:“很简单,景胜殿下必然交出重要的人质,我记得景胜殿下还有一个妹妹,要许配田山家吧。”

    斋藤朝信想了一下,言道:“这可以答允。”

    武田信繁点点头,言道:“不仅如此,除了上野一国之外,奥信浓两郡亦必须割让,如此方可。”

    斋藤朝信闻言,当下抬起头言道:“如此不可,奥信浓乃是本家谱代高梨家,不可轻动。”

    武田信繁笑道:“无妨。只要高梨家向本家表示降伏即可,我可以保证高梨家的安堵。”

    斋藤朝信听闻武田信繁这狮子大开口,犹豫再三。

    武田信繁见了。呵呵一笑,言道:“斋藤大人,还不知道吧,三河的德川殿下,已向本家献上人质,表示了降伏之意,事到如今。大势所趋你还不知道吗?”

    “德川降伏了?”斋藤朝信当下震惊,他亦对天下局势有所了解,武田家攻下吉田城之后,众人皆以为德川降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但是没有德川家康居然这么快,当然斋藤朝信亦不知道,武田家为了换取德川家康这降伏,花费多大的代价。

    斋藤朝信心想,武田信繁自然没有理由骗自己。何况眼下北条家家主。北条氏政已命大军从上野直奔越后,上衫景胜已无转圜之余地。

    今日武田家乘人之吴笔帐,日后再讨还回来罢了。

    斋藤朝信当下言道:“好的。如此我代家主答允就是了。”

    武田信繁当即佑笔写下誓文,斋藤朝信掏出了印判,当即在上画押。

    武田信繁看了斋藤朝信的印判。微微一笑,言道:“那么请斋藤大人,速速回本家准备交割之事,我大军向越后行进之速度,亦由上杉家交割领地之速度决定。”

    斋藤朝信听了脸色赤红,心道:不愧是巢月公‖一丝取巧的可能皆没有。

    当下斋藤朝信拂袖离去。

    待斋藤朝信走后,武田信胜当即问道:“巢月殿下。阁下为何既答允北条家,又答允上衫景胜,如此本家到底相帮哪一边。还有德川家真的降伏了吗?”

    武田信繁当下言道:“回禀馆主大人,这一切之事,请恕臣下未经请示,自作主张处事。不错,德川家是降伏了,但本家将远江,三河之地皆归还德川家,才换得条件。”

    武田信胜听了,脸色巨变,言道:“巢月殿下,安敢如此,这些之地都是爷爷和父亲大人历经苦战,方才夺来了,为何一语而送之德川。逍滛殿下,难道你亦不劝阻吗?”

    武田信廉闻言当即无奈摇了摇头,言道:“实际上,兄长所为,亦得到近卫少将,马场美浓守之支持。”

    武田信繁低伏下头,对武田信胜言道:“这些臣下自然有绝对的理由,但是一切还是馆主大人放心,我巢月受两代家督临终所托,所行所做,皆一心为本家谋划,还恳请馆主大人能够信任臣下。”

    武田信胜闻言,当下言道:“那么一切皆拜托巢月殿下了。”

    武田信繁深深低下头,沉声言道:“喔!”

    次日,武田信廉担任总大将,与武田信廉率领五千甲斐战士,从踯躅崎馆出阵。

    在出征之时,武田信繁割让三河,远江,以换取德川家归附之决定,竟泄露出去。

    此事引起了武田家家臣震动。

    无数质疑,责骂之声,此刻都指向了武田信繁身上。

    在出征之时,甚至有两名失去在远江知行的豪族武士,在军前切腹自尽。

    受到千夫所指之下,武田信繁在一片质疑声之中,率军出阵越后,抵达信浓。

    其子武田信丰,望月信永,包括一系信浓本地豪族皆率军前来会合,之后高坂昌信亦动员北信浓军团主力从海津城前来会合。

    武田信廉,武田信繁亲率两万抵达海津城。

    与此同时,武田信繁已向飞驒越中军团,上野军团皆发出调令,命其在指定时日之内,率军出阵春日山城。

    越中,富山城,不远之处的港町。

    码头附近皆是已经戒严,这里本是一个渔港,平素很少有船登陆。

    故而人丁颇为稀少。

    现在两艘安宅船,正在缓缓驶入港口之中。

    这两艘安宅船上,戒备森严,手持长枪的足轻,密布了甲板之上,护卫周围。

    大藏长安走出舱门看向码头上,只见码头迎候自己的南蛮商人,以及明国禾。

    几十名穿着皮革衣服,一脸凶悍的南蛮人,手持新式铁炮,正全副戒备。而明国禾一方则亦是,上百名拿着鸟铳,弓箭。长矛,穿着麻衣的水夫站在岸上。

    南蛮人与明国禾,两边壁垒分明,皆是一副严阵以待的。

    大藏长安见此微微笑了笑,当下从舢板之上下船。

    南蛮商人头目,与明国禾的头目,皆上前迎接大藏长安。

    大藏长安与他们笑脸相迎。对南蛮商人则是以贴面之礼,而对明国禾头目则是拱手抱拳。

    一番笑迎之后,大藏长安与他们皆是轻轻耳语了一番。

    这两人听了大藏长安之言,脸上皆是大喜。

    同时四面上,已开始戒严。

    围着安宅船的四面,拉起了不透光的黑布,将这一切弄得犹如大名本阵的帷幕一般。

    这时南蛮商人,明国禾各自招呼手下上船,从船舱之中将一箱一箱的重物搬出。

    而这每一个大箱子上皆贴上了数道的封条。显然以防止中途有人拆开。

    这些搬运之人。脚边踏在码头与船相连的木制舢板之上,皆是发出了咯咯的响声,可见这箱子之中所放重物。有多么的沉重。

    这边一面搬运,一面有负责监督搬运之人,在清点着箱子运输。

    南蛮人这边n一名带着高帽子的金发碧眼者,不时在一个本子上用鹅毛笔写着什么。

    而明国商人这边,则是一名看着像是帐房先生的人,用毛笔书画着,一旁还有一人帮他托着砚台和磨墨。

    这些大箱子搬妥之后,南蛮商人。明国商人头目皆是一副垂涎欲滴的样子,当下命手下揭开封条。打开箱子。

    箱子打开之后,只见皆是一片亮澄澄之色。

    当即所有人皆露出了满意之色。

    交割完毕之后,大藏长安轻松地走到码头的一边,这里有增田长盛带着三百名常备足轻,亦在一旁迎候着他。

    大藏长安打量向这位本家后起之秀。

    这数年来,大藏长安负责佐渡金山的开采,甚少返回越中。

    而本家之中,增田长盛已隐隐取代了其位置,住持本家中勘定,作事,道中,普请之事务。

    几乎了成为李家首席奉行官,最主要的是李家新任家督李正对其十分赏识。

    大藏长安看着增田长盛这份气度,有了几分本家首席奉行官,一番大臣的风范。

    正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藏长安心底有这样感觉,但是他并不认为增田长盛在飞驒越中军团中,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原因在于他经营的佐渡金山,神冈银山占据了本家目前超过一半的收入。

    从佐渡金山,神冈银山所出的真金白银,终将为本家化作铁炮,军粮,盔甲,兵器,正是这两个矿山支撑起了本家战国最强军团。

    若说居功至伟,他大藏长安才是本家第一功臣,当然他亦无法想象,当初为何李晓有这先见之明,居然在偏僻的飞驒,已流放之地的佐渡上,获得这财力支援。

    对此他只能深表佩服。

    增田长盛上前对大藏长安言道:“大藏大人,主公正在富山城等候阁下,请让在下陪同你前往。”

    大藏长安微微一笑,与增田长盛寒暄了几句,当下与十数名随从直奔富山城。

    大藏长安一行来到富山城的城下町之前。

    眼前是一片车水马龙的情景,令他几乎不能入城。

    这片车水马龙的原因,正在于拥堵在街道上,一长溜的盐车,堵住了进入富山之町的道路。

    大藏长安打量这些盐车,从上面的标识上认出,这是盐屋商会的盐车。

    盐屋商会一贯是作为本家的御用商家,而李家在其中亦有股份,故而在本地得到很大的扶持,以及各种便利。

    现在盐屋商会的盐车,正是将从越中的盐货,准备货于内陆,如飞驒,美浓之地,以及更深入信浓之地贩卖。

    大藏长安心知,这盐货贩卖从中收税的获利之资,虽不是本家财政财源的主要收入,但是便民之举。

    大藏长安从增田长盛口中得知,从越中一统之后,当初李晓为了控制飞驒豪族,而实行盐铁专卖早已不在。

    现在盐货在越中,飞驒随意流通,在乐座乐市的实行之下,除了盐屋商家这商会把持之外,还有许多小商会亦加入了其中。

    如此的作用,使得盐价大大降低。

    盐价的降低最大的好处,则是便利民生,在日本,若在内陆之地现实人人吃得起盐,与人人吃得上两顿小米饭。

    其领地的治理,已是世人眼中的盛世了。

    由于盐屋商家的盐车堵住了通路,导致大藏长安,增田长盛一时前进不得。

    二人又不得不骑马,驱赶从人。

    因为富山之町的拥堵,一年前富山城城主神保长宪下令,武士不得不骑马入町。

    故而二人与随从,皆是牵马缓缓入町。

    在盐屋商队前面,有一辆牛车,虽四面除了扶栏,却依旧见得牛车精致。

    之前牛车之上,一名身子微胖,穿着锦衣的武士,正站立在车上,呵斥面前数名维持町内秩序的足轻。

    大藏长安看去这锦衣绝非日本所出,乃是明国舶来之物。

    此人不用想,已知对方肯定是主持本家贸易之事的奉行,盐屋秋贞。

    盐屋秋贞除了负责盐屋商家之外,这几年,主要涉足能登与朝鲜贸易之事,在本家奉行之中排名第三,同时他还是本家奉行之中,唯一获有知行之臣。

    盐屋秋贞正在牛车之上,呵斥这几名足轻办事不利,导致城下町拥堵,自己的盐车不能入城。

    “混账!”

    盐屋秋贞待骂了一边,待看见大藏长安,增田长盛二人,当下脸上立即换上一番笑意,向大藏长安言道:“大藏大人,久在佐渡,难道返回越中一趟,是否今日一同前来参见主公。”

    大藏长安矜持地点点头,言道:“原来是盐屋大人,主公亦召见了阁下么?”

    盐屋秋贞呵呵笑道:“正是,没想到能与大藏大人,一同参见主公,实在是臣下的荣幸。”

    说到这里,盐屋秋贞脸上多了几分暧昧,言道:“我那边有两个京都来得歌女,今晚就送到大人的府上。”

    听闻至此,大藏长安脸上笑意更浓,点点头不再说话。

    大藏长安好女色,是本家之中皆知道的。

    当下城下町的足轻,已将街道清空,拓出一条道来。

    大藏长安三人一同入城。

    作为北陆街道中心,富山町之繁华,较之当年已更胜了十倍皆不止。

    三人抬起看去,在城下町的包围之下,五重天守的富山城,赫然在目,正俯视他们三人。

    盐屋秋贞骑马驱向大手门之处,而这时他突然言道:“这次主公突然一起召见,我们三位奉行,不知有何急事?”

    大藏长安摇了摇头,一脸茫然,他刚返回越中自不知一切。

    二人皆看向增田长盛,他显然是知晓情况的。

    增田长盛见避不过,犹豫了一下,言道:“具体也不清楚,只是听闻主公准备将本城从越中迁至加贺。”

    &gt ,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五百三十四章 直取越后

    ~日期:~11月11日~

    听增田长盛如此说,大藏长安,盐屋秋贞皆露出讶然之色。

    三人缓缓前行,已至城门之下。

    富山城的大手门,乃是高丽门,上下两层,门檐累叠三重,这伸出之屋檐,正是在战国时兴盛的唐破风。

    在高丽门两侧,新刷制的石墙,崭新而亮。

    而石墙后的箭橹上,亦有足轻士兵在上把守巡视。

    这一切都显出富山城城主,神保家的威严来。

    三人策马来到本城之下,自有把守大手门之武士,带着二十多名足轻,检查过三人之身份。

    确认之后这名武士大手一挥,三人可放行入城。

    咕噜咕噜,大手门从内被打开,随即城门内的仆从,站在门洞半跪在地。

    而其余人皆站立警戒,这一切显得规矩森严。

    大藏长安三人,走过门洞之后,沿着马道缓缓进城。

    眼见周近没有人。

    大藏长安便当下向增田长盛,问道:“主公居然真的要迁移本城?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增田长盛点点头,言道:“正是如此,否则亦不会让我们三人一起来此商议。”

    这边盐屋秋贞在一旁言道:“过去主公,将本城设在城生城。那是因为城生城,为飞驒越中进出之要害,进可取越中,退可保飞驒。此乃战略要地。”

    “不过到了今日,本家除了越中,飞驒,还据有加贺,能登,佐渡,以及美浓,若狭,丹波部分。若再将本城设立在城生城,亦有鞭长莫及之感,就是出兵攻略亦多有不便。”

    增田长盛附和言道:“盐屋大人说的不错,以往本家势力不足,城生城作为本城还算恰当,但眼下本家已是百万石之大名,城生城格局有限,若再以容纳家臣。常备,以及家人,町人,则显得发展不够,难以居中策应。”

    “况且城生城,交通不便,既远离北陆街道,又不近海,号令难以传达四方。”

    听增田长盛如此说,大藏长安∥屋秋贞皆是点点头,一起表示本家再以城生城作为居城。已是不便了。

    既然城生城不便,那么作为新的居城选择,就很让人意味深长了。

    三人又过一道吊桥,通报之后进入三之丸。

    富山城之中引入神通川,河流纵横,故而又有浮城之说,

    盐屋秋贞继续话题。出言问道:“不过即便城生城不可,新城之址,在何选择修筑在加贺?”

    盐屋秋贞出言之后。增田长盛反问言道:“那以盐屋大人的意见,选择在何处比较有利?”

    盐屋秋贞呵呵一笑,闭目不言,许久之后才言道:“能登七尾城,海运便利,正四通八达。各位觉得如何?”

    盐屋秋贞此言,自是想说服二人支持的决定,能登海贸便利,若本家之本城迁至能登,必然便于海运。

    增田长盛看向大藏长安。

    大藏长安本待不说,可他心底不赞成将本城迁至加贺,言道:“我觉得七尾城亦可,但松仓城亦不错,便于进取越后。”

    三人说话之间,已至本城御殿。

    御殿之前,神保家家纹竖二引两之旗帜高高飘扬。

    三人一起下马,将太刀肋差交给殿前职守武士之后,一起进入御殿。

    “拜见主公!”

    “拜见少主!”

    御殿之上,李晓坐在主位之上,李正次之,大殿之中还坐着许多李家的重臣。

    李晓一见大藏长安便笑道:“长安,已有许久不见了,看来佐渡鱼虾不怎么样啊,将你养瘦了。”

    大藏长安听李晓打趣,亦是笑道:“回禀主公,臣下这是思念主公所至,故而消瘦。”

    李晓挥了挥手,表示对这近似基友般的问候,不太感兴趣,言道:“长安,这数年来,你功劳甚大,堪称本家崛起之功臣,你说我要如何赏赐你?”

    大藏长安当然心知,是自己主持对佐渡金山开采,故而为李晓如此称赞。

    当下大藏长安伏低下头,言道:“多谢主公赞誉,臣下愧不敢当。”

    李晓想了一下言道:“有功不可无赏,这样我将加贺国一万五千石之地作为你的知行,让你大藏家永远成为我李家之谱代如何?”

    大藏长安听了大喜过望,当下言道:“多谢主公,臣下必誓死报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君臣说完话之后,李晓环视殿中,开口言道:“众位,今日召集大家来此,是商议将本城迁移,众所周知,城生城已太小并且地处偏僻,不适合再作为本城,所以我决定将本城从越中城生城,迁至加贺尾山御坊。”

    李晓话音一落,殿中群臣不论知悉不知悉的,皆是嗡嗡作响。

    彼此交头接耳。

    神保长宪之下家臣寺岛职定问道:“主公,城生城格局不够,不足以作为百万石大名之居城不错,但是加贺刚刚平复,仓促将本城牵至此,若是织田家派出大军,或者柴田军团北进,容易在此一线遭到攻击。”

    李晓点点头言道:“不错,将本城迁移至前线,确实容易遭到敌军攻击,但亦可向织田家展示本家绝不退让之决心。”

    这时内岛氏理言道:“主公,何况在前不久,我飞驒越中军团主力正与柴田胜家的北陆道军团,在城下决战,城池多有破损,城下町会焚毁一空,现在之尾山御坊实难作为本家之本城。”

    这时李晓数名旗本大将,亦开口言道:“不错,加贺久经战乱而贫瘠,将本城迁至多有不便,不如退而求其次,在本城经营已久能登,越中选择本城之地。”

    “不可!”

    李晓断然言道。

    眼见李晓作色,本是喧哗之大殿,众将皆沉默。

    李晓扫视而去,他心知众将的心事,打天下未久,众将已生安逸之心,不肯离开已购下豪房美宅之地。

    从已居住了十数年的越中,迁至刚刚结束战乱的加贺。

    这是每个人好逸恶劳之心!

    也是每个人的通病,正如当初信玄若是能将本城从踯躅崎馆,迁移至信浓,如此何必去攻打今川家。

    李晓站起身来,沉声言道:“当年信长将本城,从清州城迁至更靠近斋藤家的小牧山城,终于击破强敌,而有美浓,终而布武天下。”

    “我李晓焉能不如信长之志!”

    说到这里,李晓顿了顿,言道:“何况本家下一步的战略的目标,乃是攻击近畿之地,将本城迁至加贺,正有益于对越前运兵。”

    “众位天下未定,武田上洛未成,怎可失去念眷良田美宅,而早早失去进取天下之心。今年之内,我李晓定要大举进攻越前,让织田家见识到我飞驒越中军团的兵威。”

    听李晓如此疾言厉色,在座众将皆是露出愧色。

    神保长宪当下而出,言道:“主公之言犹如醍醐灌顶,臣下惭愧不已。”

    当场众将皆是一副幡然改过,悔不当初之状,无论是否演戏成分居多,但李晓已众将通过自己迁移本城之决定。

    之后就是商议如何搬移之细节。

    因为尾山御坊已经残破,故而李晓决定将之推到重建。

    李晓命大藏长安提供五万贯钱作为筑城之资。

    增田长盛担任筑城奉行,在加贺发出普请役,雇佣民夫筑城。

    而盐屋秋贞作为道中奉行,扩建从本吉凑至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