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31部分阅读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31部分阅读

    李晓与真田昌幸虽是胜赖一系的家臣,但是彼此却并亲近,若是李晓图谋不轨,必然遭到其他四人的联手压制。

    若武田信廉若有异心,想在一门众中册立其他源氏武田,取代武王丸家督的位置,必然遭到李晓,真田昌幸的反对。

    而马场信房,小山田信茂若是自持身份,拥兵自重,不理会武田宗家的决定,也会遭到李晓,真田昌幸新进派系,以及一门众武田信廉的攻击。

    最没有令人想到是让武田信繁复出,担任武王丸后见这一决定。

    武田信繁是何人,武田家之中,公认智谋军略仅次于信玄的人物,而且没有野心,没有私心,一心为武田家谋划。

    何况其在甲斐系家臣中又有一定的威望。

    若他出任武王丸后见,那么武田家中枢,在武田信繁指导之下,必然是井井有条。

    李晓想到这里,不由叹服,这难道真是历史上,那个一味鲁莽,将武田家断送于长筱城下的武田胜赖吗?

    这安排手段真是好算计啊,没想到胜赖处置事务的手腕,竟已达到当年信玄的水准。

    就在李晓对武田胜赖刮目相看的时候,武田胜赖说了自己第三个遗命。

    “由于山县,内藤两位大人战死,骏河军团,西上野军团总大将之位空缺,现在我命马场美浓守信房接替山县昌景为骏河军团军团长,而西上野军团则由真田昌幸为军团总大将,内藤昌月为副将,仍然执箕轮城城代。”

    李晓点了点头,内藤昌丰死后,内藤家家督肯定由其养子内藤昌月接替。

    内藤昌月是保科正俊的次子,保科家家督保科正直的弟弟,当年亦是李晓的枪术徒弟,也是最早加入胜赖这一派的从龙之臣。

    西上野军团,是武田家对上杉家压制,对北条家防御的重要军团。

    而这一次长筱合战,西上野军团损失惨重,军团长内藤昌丰,国峰城小幡宪重,真田信纲,真田昌辉兄弟,还有上野安中城城主安中景繁尽数战死。

    甚至在留在后方,长筱城下的上野和田城城主和田业繁,也在与德川军的交战中,不幸身亡。

    西上野一旦混乱,很可能给上杉,北条可乘之机。

    所以必须立一名强干之人,接替内藤昌丰的位置。

    而这位智谋不逊色于其父的真田昌幸,就是最好人选,可坐镇一方。

    并且这算是对第二条遗命的补充了,五大顾命之臣中,真田昌幸势力最弱,而武田胜赖之举,就是让加强真田家的势力。

    让他与其他四人可以至分庭抗争的地步。

    而马场信房接替山县昌景的位置,亦无可厚非,合并了骏河军团之后,其势力已成为仅此于李晓,高坂昌信之后,武田家第三大军团。

    更何况他的儿子马场昌房,又是添为飞驒越中军团的副将。

    马场家的势力已远远压过秋山信友的南信浓军团,真田昌幸的西上野军团。

    可以想之将来,马场信房军团,必然担起集中对德川家,进行东海道攻略的任务来。

    说到这里,武田胜赖不由仰天,言道:“信长啊,信长啊,我终究是赢你了,武田家必须会力压织田,夺取天下!”

    李晓明白武田胜赖话中的意思,信长直接被讨取,没有留下任何遗命就死了。

    织田信忠接任家督,虽有名分大义的压制,但是柴田,羽柴等四天王亦不是省油的灯,在织田信忠前,他们重新制定秩序,为自己博取利益,并偷j耍滑,那是肯定的。

    而武田胜赖固然身死,但留下一套体系的制度,只要依据于此三年之内,武王丸元服亲政前,武田必然可恢复势力。

    到时一个团结一致的武田家,再与一盘散沙的织田家争夺天下,谁胜谁负那已是显而易见的事。

    武田家真是无暗主,李晓想到这里不由发出感叹。

    武田胜赖做下如此布置之后,已感到精疲力竭,脸上露出痛楚之色,将手举起挥了挥手。

    众将领命起身告退。

    而这时武田胜赖却言道:“李晓,等一下,我有话对你说。”

    “主公。”侧近头目秋山亲久似有话要说,但终究还是唉地一声止口。

    而一旁马场信房,|岤山信君却停下脚步,今日长坂光坚刺杀胜赖之后,所遗留之言,虽是很明显的栽赃之言,但众人眼下看向李晓的眼光中却多了几分异样。

    击杀信长,这惊天之功,以及胜赖莫名遇刺,这两件事居然都和李晓沾粘在一起,如果说这场织田武田的长筱合战,真要说一个胜者,那唯有李晓可以居之了。

    现在李晓已不自觉的,成为了武田家家臣之中的众矢之的。

    是的,武田家与织田家不一样,信长死后,织田四天王有可能把持会欺负弱主,但这四人之中,彼此势力差不多,没有一个绝对的优势,故而还会保持一直制衡状态。

    而武田家则不同,胜赖一旦身故,那么五名顾命之臣中,谁的势力最强已不言而喻,即便就是其他四人联合在一起,说不定也压制不了李晓。

    若说谁最有可能,在信长胜赖死后,掀起什么风浪,那么唯独李晓最有可能。

    举兵自立,或者架空其余四名家老,操纵武田家于股掌,甚至下克上以取代武田家宗家的位置,这并非是什么不可能之事。

    难道武田胜赖要在此斩除后患,埋伏下伏兵杀了李晓,以一了百了。

    军帐之内,忍不住已有几人开始了这样的揣测。

    但若是李晓在此身死,如何面对外周震怒的上万飞驒越中军团士兵。

    况且李晓本人又是万人敌,若布局杀他不成,反而牵连甚多。

    究竟武田胜赖留下李晓是何用意,众人皆在揣测。

    只担心今夜的长筱,又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是,主公。”

    本已经起身的李晓,重新坐下。

    而其余几名家臣们,则忍不住驻足观望,而武田胜赖又挥了挥手,不快言道:“我要与李晓单独说话,你们没有听懂吗?”

    “喔!”

    最后众将有几分不情愿的退出军帐之外,只留下李晓武田胜赖二人。

    又一场的大雨,降落在射乐原外。

    稀里哗啦的雨声,传入军帐之内,空气中传来几分腥冷之意。

    火盆之中,火光抖动。

    武田胜赖转过头,看向李晓,脸上带上几分笑意,言道:“李晓,两年前,父亲大人临死前,身边有信廉叔父,山县大人二人陪伴,而现在我要走前,想来想去,想让你再陪我这最后一程,说上几句话。”

    “殿下。”

    李晓神色微动。

    武田胜赖望着帐篷顶端,长长地言道:“李晓,人生真是如白驹过隙,当年我深夜到军帐之中找你,请你担任我指导的一幕,似乎还发生在昨日,那日我在未如何能接替兄长,继承本家家督而苦恼,想来真是可笑。”

    “而今日,转眼就要到了,呼出最后几口气的时候,当年种种过往,到了现在于眼前可谓是历历在目。”

    说到这里,武田胜赖转目看向李晓,言道:“李晓,若非有你,我胜赖绝不可能有今日,能够继承武田家家督的一日,而今日在这射乐原上,击败天下最强大名家,讨取信长之事,这些之事连想象也无法想象。”

    “多谢了,李晓。”

    李晓听武田胜赖如此之言,言道:“殿下言重,若非殿下赏识,李晓也焉能有今日率领万人之威势,或许今日不过是一名四处寻人比试武艺的浪人而已。”

    听了李晓之言,武田胜赖露出笑容,言道:“不错,你可是我的枪术师父,连上泉信纲也胜不过你,如果你若不出仕我武田家,眼下已是天下第一了,也说不定,真是命运弄人。”

    李晓闻言哈哈大笑,言道:“殿下,这可不是什么好的笑话。”

    顿了顿,武田胜赖对李晓言道:“李晓,你知道么,我们名为君臣,但我一直将你视作朋友,我今日虽是身死了,但幸甚的是,你我之情谊却可以保全了,我的意思你明白么?”

    听到这里,李晓身躯一震,心道难道武田胜赖这话的意思,是他早就看穿了自己的野心么?

    !

    wen2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四百七十章 不负

    第四百七十章不负

    李晓揣摩着武田胜赖话中的意思,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善也。

    武田胜赖这时说的话,应是可以坦诚以待。

    李晓看向武田胜赖。

    只见武田胜赖似在喃喃自语地言道:“李晓,自古以来,主弱臣强之事,为数不少。鸟尽弓藏之主,亦并非少数,如当年勾践杀文种,刘邦杀韩信,源赖朝杀源义经,是他们二人天性凉薄么?并非如此,同患难易,共富贵难,众人实乃太多迫不得已。”

    “位居高位者,往往比普通人更容易畏惧,因为他们拥有的更多。本家之中,家臣对你颇有意见,事实上,我也决定若是长筱合战大胜之后,是应该对你有所动作了。”

    李晓听了,一言不发沉默地看着武田胜赖,言道:“殿下,何必如此说,若是对我有所猜疑,只需殿下一句话,我就可放弃家业,携家人返回明国去也。”

    武田胜赖闻言哈哈一笑,言道:“李晓,不要骗我了。我知道你办不到,你是个有野心,抱负之人。你知道么?父亲大人,临死之前,曾留给我一封密信,他让我两年后拆开,而信中内容是有关于你的。”

    李晓听闻武田信玄给武田胜赖,留了一封密信,而且是指名道姓地针对李晓自己,当下震惊不已。

    想到信玄在世时,对自己的种种安排和提防。

    李晓以前就在揣测,除了竹中重治,马场昌房,山本堪藏这三个明面上监视自己的棋子外,信玄说不定还在自己家臣团中,安插下了伏笔。

    而倒是,李晓若有心有不轨,这个伏笔就是李晓致命的弱点。

    除此之外,信玄或者还安排下了什么手段。

    而两年之后,武田胜赖已坐稳武田家家督之位,而这时候,信玄让胜赖看这封信,告诉他当初对自己布置手段。

    李晓这么想,而这时武田胜赖伸手朝床褥下一指,李晓看一眼,从那抽出一封信来。

    眼见信玄留给武田胜赖密信,上面确实是信玄当年亲笔手迹,并且火漆完好,显然还未拆开过,李晓心底竟有几分当场撕毁的冲动。

    武田胜赖笑着对李晓,言道:“信的内容是什么,我至今没有看过,但是我命已不久矣了,即便看了,也没有意义了。所以这封信,就交给你了。”

    对于武田胜赖这个答案,李晓当下想到第一个念头,就是三国演义里,刘备给诸葛亮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彼之才能十倍于刘禅,他日或可以取代之。

    当年二人初识时,李晓可经常与武田胜赖说过三国演义的故事,而在今日三国演义在日本大名武士之中,传阅的也是相当普及。

    当初武田胜赖,招揽李晓时,还说要效仿刘备三顾茅庐,招揽诸葛亮。

    差不过也到了通读完一本书,可以获得传说中智谋+10的效果。

    武田胜赖要做刘备,以恩义揽人,而他将自己视作可安心托孤蜀汉之诸葛么?

    然后这封明知是不易于自己之信,交给自己,以示推心置腹么?

    或许明知计谋手段对自己不起作用,当然以大义名分的手段,来囚禁住自己。

    李晓想到这里,心底隐隐冷笑了几声,待抬起头看向武田胜赖时,却见对方脸上却是温和笑意,这笑容似曾相识。

    仿佛是当年川中岛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目空一切,好高骛远,又十分不自量力。

    是的,武田胜赖有种种缺点,但是他却不是刘备。

    想到这里,李晓毕恭毕敬地,言道:“此信是先主公留给殿下之物,李晓不敢擅自拆阅,更何况是关乎于我的,还是请殿下信廉公,信房公二人在场浏览此信。”

    武田胜赖摇了摇头,言道:“不必了,此信只有你我二人能知,不会透露给第三人,李晓拆信一阅吧,我也很好奇,父亲大人临终时,对你有何安排?”

    李晓低下头看着这信的火漆,只需轻轻一摄就可看到信玄对自己的算计,如此他就可以依法做出应对,保住自己目前的地位,消除隐患。

    对上武田胜赖的视线,李晓微微思索之后,做出了决定,言道:“既然殿下如此对臣下信任,那臣下就自作主张处置此信了。”

    说完,李晓将信一折,直接丢入了火盆之中。

    之后此信无声无息地化为灰飞。

    武田信玄对李晓之处置,亦从此无人知晓。

    武田胜赖看着这封信燃烧成黑灰,笑了笑言道:“好吧,既然你不愿意看,就算把事情揭过了,我把武田家交给了武王丸,却没有再多的东西交给你。”

    “唯一我会给与你承诺,只要我武田家宗家在位的一日,你李家就是我武田家的第一大名。李晓,我绝不会负你,我的子孙也不会负你的子孙,我武田家也不会负你李家。如此,我只想换回你一个承诺,一个武士的承诺,替我守护好武田家,守护好武王丸,最后将风林火山的旗帜竖立在京都,开创武田幕府的霸业,你可以做到么?”

    “拜托了!”

    听了武田胜赖在病榻上之言语,李晓心底此刻犹如翻江倒海一般,眼眶之中,似隐隐有什么东西在爬动。

    李晓当下拜伏在武田胜赖病榻之前,言道:“主公,臣下一定竭尽所能。”

    “咳!咳!”

    床褥之上,武田胜赖咳了几声,脸上却露出欣然笑意,欣慰地言道:“李晓,多谢你了,你对得起我的信任,替我照顾好,武王丸,代替我守护这武田家,如此我纵是死了,也可以瞑目。”

    随着武田胜赖声音渐渐的低垂,他的目光亦缓缓地合上,言道:“现在我终于可以放心心事,死后我要葬在诹访湖,去陪伴父亲大人和母亲。”

    天正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夜。

    武田胜赖于军帐之中,伤重而亡。

    与织田信长同日死于长筱。

    次日,武田家大军返回甲斐。

    长筱城中因见织田军大败后,毫无军心,最后落城。

    奥平信昌一族,被武田军屠尽,以惩戒其倒戈之罪,之后武田军将长筱城付之一炬。

    武田大军返回踯躅崎馆,而随后武田胜赖身死消息传出,甲斐,信浓,上野,骏河,远江五国震动。

    武田一族中,围绕是否让武王丸即位一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四百七十一章 立嫡之争

    第四百七十一章 立嫡之争

    甲斐,惠林寺。

    庭院之中,门外添水的竹筒敲打着石池的边沿。

    噗地一声响起,显得格外清静。

    僧房之中,已出家的武田信繁与惠林寺住持快川绍喜相对而坐。

    武田信繁,面目流露着哀寂之色,言道:“胜赖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本以为我武田家可以在他手中发扬光大,更胜往昔,做出超越他父亲之功业来,没想到却遭遇不测。”

    快川绍喜言道:“我记得当年,德川家康之祖父,松平家家主松平清康,年纪轻轻即一统三河,被誉为三十岁前可以一统天下的男子,未料到守山之崩他为家臣所弑,导致松平家至此一落千丈,东海道落入了义元公之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松平家之事,乃是我武田家前车之鉴。此事不知左京殿知晓了吗?”

    武田信繁点了点头,言道:“父亲大人,他早就知道了。自他而下,我武田家两任家督皆没,他听了不甚感慨,言道儿子,而孙儿都死,自己这把老骨头还在世,不是莫名的讽刺么?”

    快川绍喜言道:“还请左京殿,节哀顺变才是,切莫因此伤身才是。”

    武田信繁摇了摇头,言道:“麻烦之事,正在于此。”

    快川绍喜诧异问道:“难道左京殿病倒了么?”

    武田信繁摇了摇头,言道:“并非病倒,而是父亲大人刚愎自用的脾气又犯了,他这一次要更改馆主大人立武王丸为下一代家督的遗命,而要立仁科五郎为家督。”

    “什么!”快川绍喜讶然言道:“如此轻易更改法度,就太乱来了。”

    武田信繁长长吸了一口气,言道:“这两年父亲大人,因思乡情重,又在骏府城住不习惯,故而迁至高远城,住在信廉府中。平日仁科五郎多有对他看望,故而对他甚是亲近,因而爱屋及乌。”

    “父亲大人,还评价仁科五郎颇有他当年之风,而眼下馆主大人身故,父亲大人声言幼主不可执掌武田家家督,恐会有权臣所欺,而仁科五郎智仁双全,可以接替胜赖执掌武田家,他日必为本家之雄主,而待到将来天下安定,仁科五郎退位之后,再将家督传给武王丸。”

    快川绍喜听了武田信繁说道,猛地摇了摇头,言道:“左京殿太感情用事了,对他而言五郎是他的孙儿,自然比四郎之子更亲一分。但是馆主大人,遗命已下,骤然更改将破坏了法度,如此何人再服从本家宗法。你可想过如何规劝左京殿?”

    武田信繁无奈了摇了摇头,武田信虎何止感情用事,当年他被武田信玄放逐出甲斐,以至对家中大小之事全无话语权,连甲斐也是四十多年不回,这口气他如何憋下。

    眼下自然他要重回甲斐,以更立家督之事,重竖当年的威信,也是一解心头之气,但这哪里是成熟稳重的作为,完全是意气用事。

    武田信繁苦笑一声,言道:“父亲大人的脾气是不听劝的,否则也不会有当年兄长与他,父子失和的一事了。”

    就在快川绍喜,武田信繁二人商议之时,走廊外的木板噔噔地响起,一名僧人脚步匆忙地来到僧房门外,向武田信繁,快川绍喜二人言道:“住持,巢月大师,武田典厩,望月左门卫两位殿下,在山门外求见。”

    快川绍喜听闻之后,笑着对武田信繁言道:“两位殿下,必然是来接你,回踯躅崎馆主持大局的。”

    武田信繁听后微微一笑,缓缓站起身来,言道:“身在山林参禅十五年,今日一朝重返俗世,并非我所愿的,但是我终究还是放下对本家的牵挂,此去乃一尽责任。”

    快川绍喜听闻后,双手合十,言道:“如此就希望,巢月你能达成所愿。”

    武田信繁点了点头,言道:“还请将僧房替我打扫,终归我还是要回来的。”

    说完武田信繁,身着一身僧袍大步走出出去,待经过山门时,回头而望亦生出不甚感慨之意来。

    现在山门之下,武田信丰,望月信永二人,以及五百军势,正候立在山门之外。

    待见信繁,二人皆是大喜,一起拜下见礼。

    武田信繁正微微含笑,武田信丰言道:“父亲大人,馆主大人已故,本家眼下是群龙无首,正需要您来出面主持大局。有你在我们就放心了。”

    武田信繁挥了挥手,反问言道:“你们为何不扶馆主大人灵柩前往甲府,反而到来此亲自迎接我?”

    武田信丰言道:“许久没见父亲了,故而想念,亲自前来迎候。”

    武田信繁哼地一声,言道:“既是来迎候,为何出动这么多人,是怕别人不知我巢月出面担任家督后见么?是你们二人谁的意思?”

    武田信丰见武田信繁面上不快,言道:“是我的主意,与三郎他无关。”

    武田信繁言道:“我重返武田中枢,并非是为夺权而来,我心知你们怕我离中枢远了,家中会有人不服,故而带领小诸城,望月城的兵马来替我造势,但是威势二字,若用得不好,就是以势凛人。”

    “我当年能在家中得到家臣团上下钦佩,凭着只是谨慎谦逊这四字。这是我教给你们,一定要记得。”

    面对武田信繁的教训,武田信丰,望月信永二人皆是点头,表示受教。

    武田信繁这时转而问道:“馆主大人的灵柩到了何处?”

    武田信丰赶忙回答言道:“馆主大人灵柩眼下正有信廉公,李但马守,马场美浓,小山田左兵卫四人,率此次出征长筱的大军扶柩入国,现已快到了甲府了,明日将停柩在东光寺。”

    “父亲大人,我想我们必须加快速度,进入了甲府,以控制局面,我今日来已听闻许多不利于武王丸的消息。”

    武田信繁点了点头,看来武田家家督继承之事,眼下弄得颇有几分波折。

    当下武田信繁言道:“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出发。”

    望月信永大喜言道:“父亲大人,我早已给你备下肩舆。”

    武田信繁看了一样三子,摆了摆手言道:“坐什么肩舆,骑马才是武人本色!”

    说完武田信繁身手矫健地,从武田信丰侧近武士手里接过马鞭,跨上一匹战马,随即策马扬鞭疾行而去。

    武田信丰,望月信永二人见武田信繁身体如此康健,既是大喜,随即振作精神,策马跟上,向甲府而去。

    就在武田信繁父子三人返回甲府时。

    又一行人马,向踯躅崎馆而去。

    其一行正是从高远城出发的武田信虎,仁科盛信。

    武田信虎须发皆白,从京都辗转至骏河,再返回高远城定居后,现在他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

    岁月催人,昔日这位威震一时的武田家雄主,此刻早已是老态龙钟。

    虽是如此,但武田信虎精神却并未有老年人的老态,坐在牛车上,路途的颠簸对他而言,并不十分在意。

    眼下武田信虎看着甲斐国这熟悉的山川,眼中竟怔怔地留下眼泪来。

    武田信虎喃喃自语地言道:“整整四十四年,我竟在外流落了这么久,今日方才返回了甲斐,太郎这个不孝之子,竟放逐生父!”

    不用说,武田信虎又想起当年被儿子武田信玄放逐至骏河的一幕。

    当时他正值年轻力强,本以为可大有作为,而突然之间却遭到儿子以及众家臣的放逐,最后不得不离开甲斐,四处流浪。

    仁科盛信在牛车一旁策马,对武田信虎言道:“祖父大人,往事已矣,还请切莫动怒伤身。”

    武田信虎难以平复下情绪,言道:“你不懂。上洛霸业未成,居然竟皆不惜性命身死于前。古人云,儿子死在父亲之前,就是不孝。太郎和胜赖都太令我失望了。”

    想到这里,武田信虎不由沉声道:“若是当年我让次郎取代太郎,继承家督,次郎必能奉行我的命令,并且身体也较兄长康健许多,那么武田早已夺得天下。而胜赖也是,当初若非太郎拒绝我的决定,继续让义信担当嫡子,怎么发生义信谋逆,父子相残的局面。”

    仁科盛信听了武田信虎之言,顿时一时语塞。

    而武田信虎这时却进入一种莫名的状态,喃喃自语的状态,言道:“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我信虎看人绝不会有错。而一次,我更不会因为胜赖遗命,更改主意。盛信,你是我看好的人,绝不会有错,比胜赖那个还在吃奶的儿子强多了,武田家必须由你继承。”

    仁科盛信听武田信虎之言,顿时一阵茫然,作为信玄的五男,他早早没有继承宗家的希望,而是去仁科家担任家督。

    作为一个普通大名家的家督,仁科盛信的日子十分惬意,亦十分满足。

    他知道自己的才具有限,而且又没有父亲,以及兄长那般夺取天下的野心,所以担任武田家家督的位置,他实在十分勉强,反而说不定会自取其祸。

    但是眼下祖父的全力支持,令他倒有几分迷失,到了这一步谁不可能对本家最高权位没有一丝贪婪之意。

    或许在祖父的支持下,先让他执掌数年,若是做的不好,再将家业传给胜赖的儿子,这并非也不是不行。

    想到这里,仁科盛信心底不由多了几分热切之意,言道:“祖父对盛信的看重关爱,盛信十分感激,但是毕竟兄长大人他已立下遗命,众家臣之中不少人是他的心腹,若是骤然更改,恐怕会有许多人不服。”

    “继承家督之事,虽是我莫大荣耀,但若因此,令本家陷入分裂,以及家臣团不和,那么就是我的罪过了,如此我宁可不作这个家督。”

    仁科盛信的话,以退为进,说的亦不是没有一丝水平。

    武田信虎果然露出几分欣赏的神色,对他言道:“你肯如此设身处地,以本家大局为主设想,足见我对你的赏识没有错。”

    顿了顿,武田信虎话锋一转,露出几分当年枭雄本色来,言道:“不过继承家督之事,你尽管放心,我虽离开本家已久了,但是在家臣团中,还是一言九鼎,我信虎之言,谁敢不从,就是忤逆宗家。”

    “并且信繁,信廉,信实,信友,信龙皆是我的儿子,我言既出,就是宗家的决定,一门众上下必定听从我的号令。更何况我还有其他的准备。”

    看着武田信虎一副神秘的的模样,仁科盛信不由诧异起来。

    而在这时,突然有一行骑马武士,从狭道迎面而来。

    这行骑马武士身上没有家纹标识,令仁科盛信当即心生怀疑,正当他要喝令麾下随从武士上前阻截时。

    突然武田信虎呵呵笑道:“都是自己人,让他们过来。”

    武田信虎放话之后,当下无人上前阻拦,这行骑马武士当首一人,向信虎行礼之后,递送上一封手札。

    信虎匆匆将手札看完之后,脸上露出了喜不自胜之意,言道:“殿下,一路辛苦了,还请殿下稍待,我到甲府之后,立即派人以隆重的规格,迎接殿下。”

    信使领命之后,即带着随从离开,只留下仍是大惑不解的信盛,以及抚须大喜的武田信虎。

    天正三年,六月一日,甲府东光寺。

    这座寺庙,李晓已来数趟了,当年白根山大捷之后他就入住此,后义信被囚,饭富虎昌在此切腹,亦他送了这位武田家前笔头家老最后一程。

    现在一间僧房之中,李晓,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以及马场信房四人皆坐在此内。

    这三人已通过武田信繁之口,得知了武田信虎将要来甲府,更改胜赖遗命,改立仁科盛信为家督一事。

    武田信繁说完之后,马场信房勃然变色,言道:“馆主大人之遗命,岂有任意更张的道理,即便左京殿是前代家主也不行。”

    但随即马场信房见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二人,面色皆沉了下来,当下言道:“两位殿下,没有冒犯的意思,只是觉得左京殿此举有失本家法度。”

    武田信繁微微一笑,想马场信房表示并不在意,转而看向李晓,言道:“但马守大人的意思呢?”

    李晓站起身来,以斩钉截铁,绝无转圜的口气断然言道:“我的意思与美浓守大人一样,我们皆是馆主大人的托孤之臣,必誓死捍卫馆主大人的遗命,即便左京殿是馆主大人的祖父,前代家督也不行。”

    武田信繁,武田信廉见李晓,马场信房二人如此坚决,不由点了点头,看来胜赖这次托孤,并没有选错人。

    !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四百七十二章 时局之变

    第四百七十二章 时局之变

    李晓坚决的话语,不仅是武田信廉,武田信繁二人暗暗点头,就是马场信房亦微微诧异,似乎重新认识了李晓此人一般。

    武田信繁开口言道:“馆主大人的大丧已定在三日以后,本来馆主大人丧事一毕,本家新任家督就必须在武田八幡宫中进行接任家督一事。”

    “但是因为父亲大人异议,所以新任家督即位一事,就被延期了,要在下个月家臣团评定之后,才可商讨出答案。”

    “下个月家臣团评定?”李晓诧异问道,“为何左京殿要拖延如此日长呢?新家督之事,越早定出越好,否则拖延时长,本家附近大名家,领内豪族可能有变。”

    武田信繁摇了摇头,言道:“这我也不知,父亲大人,可能有什么考量吧。”

    李晓想了想,重新看向武田信廉,武田信繁二人,言道:“家臣团评定马上在即,不知两位大人是如何决定呢?我知道左京殿的身份,所以即便二位支持他的决定,李晓亦不会有所怨怼。”

    武田信繁用手捏着缠在右腕上的念珠,点了点头言道:“李但马守,能顾及到我们二人的感受,贫僧十分欣慰。既然如此,我也不妨挑明的态度,我与信廉的决定都是一样,支持馆主大人的遗命,但是顾及于父亲大人的身份,身为人子,却不能贸然出面反对。”

    一旁武田信廉附和言道:“我们二人的难处,也希望但马守大人能明白。”

    很好。

    李晓明白了信繁,信廉二人大人的意思,就是我们反对,但不出面顶缸。

    碍于武田信虎是他们父亲的身份,以及多年的积威,他们是不可能太出面反对信虎的决定了。

    既然身为武王丸后见的信繁,以及本家一门众的笔头信廉公都不出面,挑这个头。

    那么很明显,这个坏人,很可能就要由身为家臣团笔头的李晓,来担当了。

    武田信虎传说中那个脾气暴躁的老头子么?

    贸然出头强项,并不附和李晓一贯韬光养晦的策略,以前武田家中有大事,一贯都是由高个子顶着。

    无论是武田信玄,还是武田胜赖,都是个人极有主见的家主,而李晓那时权位不重,话语权有限。

    但是现在信玄,胜赖二人都故去了,原先的笔头家老山县昌景又战死在长筱。

    遇到更替家主这样的大事,身为笔头家老,胜赖托孤五大老之一的李晓要闷声发大财,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这也就是权位越重,所担当的责任越大的道理。

    想到这里,李晓站起身言道:“既然如此,我身为馆主大人的心腹之臣,自然不可推诿,在决定家主人选的家臣团评定上,我会直言反对左京殿的决定,纵是这笔头家老不做了,我也要保住武王丸继承本家家督,否则……”

    说到这里,李晓看向武田胜赖停柩之处,想起胜赖临死前向自己托孤的一幕。

    之后李晓深深言道:“否则我无面目以对主公于九泉之下。”

    听着李晓话语中的唏嘘之意,在场三人都是人老成精之辈,自是明白李晓方才之言,确实一片发自肺腑。

    武田信廉当下潸然泪下,言道:“先是内藤修理昌丰,后是山县三郎,数千将士之死,好容易换得斩杀了信长,本家可就此制霸天下,哪知长坂这逆臣,居然干出了谋弑主公之事。苍天你待我武田,何其薄矣。”

    武田信廉说得动情,经历过长筱合战的马场信房,亦是忍不住感慨不已,想起了四名臣中的山县,内藤。

    虽最后在大反击中,已抢夺回二人的首级和马印,可又有什么作用了,斯人已逝。

    昔日赫赫有名,对武田家忠心耿耿的,饭富山县一族,已经灭族,本家第一强力军团赤备,凋零无几。

    马场信房,霍然言道:“山县,内藤二人皆已去,眼下只剩我与高坂二人尚在,长坂光坚谋弑主公,我身为本家两职之一,亦有失察的责任,本欲追随馆主大人切腹,但蒙主公托付,却不能推卸此重担,若是左京殿责难,就由我和但马守一同担之好了。”

    李晓看见马场信房站在自己一边,点了点头。

    家臣团中,马场信房的席次,次于李晓与高坂昌信,是本家第三号家臣,亦有着足够话语权。

    此外与武田家中出镇在外的秋山信友,高坂昌信,这两名信玄一手提拔起来的谱代家臣,关系皆是不错,可以在中枢中代表这两人的声音。

    不仅是排名,在家臣团之中,李晓,马场信房二人本身实力也不错,他们都是实权将领,掌握武田家近一半的兵力,势力雄厚,若是他们二人坚决反对。

    即便武田信虎倚老卖老,也绝无可能,将在家臣团评定上,通过更立仁科盛信为家督的决定。

    有了李晓,马场信房的表态,事情商议出一个大概结果,房中四人安心了许多。

    而就在这时,李晓就听到僧房外,禀报言道:“禀报刑部少辅大人,关东有紧急军报!”

    “紧急军报?”

    李晓心中微微诧异,看向其他三人表情也非什么镇定。

    “莫非上杉与北条又开战了么?”武田信廉对屋中众人笑道,但是脸上却浮出一丝忧色。

    李晓明白武田信廉话中背后的意思,眼下在武田家这薄弱之机时,关东这后院确实不能在出什么问题了。

    “请进来吧!”武田信廉对屋外言道。

    僧房大门打开,屋外满满的皆是武田家武士守护,一名浑身泥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