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12部分阅读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12部分阅读

    麾下军势攻城,自己重新入座到马扎之上,目光露出深思的神色。

    东美浓对于武田家与织田家地位同样重要,于信浓,以及西美浓而言,东美浓就是两边之分水岭,高山峻岭阻隔,有一条难以行走的中山道贯通。

    高山峻岭向来是屏藩所在,以美浓而论,石高大多集中在,浓尾平原所在的西美浓之上,而东美浓山地相对贫瘠,但因为山岭阻隔,可倚为屏障,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织田武田两家对于东美浓之最大豪族远山家,一直是各施浑身解数,进行拉拢。

    从信长将叔母嫁给远山直廉,换取远山一族对其支持,在信长攻取美浓时,远山家给与了他很大的助力。

    而之后武田信玄又命武田胜赖,娶远山直廉之女,一方面是与织田家同盟,实际上亦盯上了东美浓远山家。

    之后因为岩村城远山宗家远山任景无子,信长又将他的五男御坊丸(即织田胜长)过继远山家,作为远山任景的养子,将来继承远山宗家。

    眼下信长之子御坊丸,已随着岩村城被攻陷,被秋山信友送入了甲斐,作为信玄的人质。

    而远山直廉一死,城池落入同族的远山友忠之手,武田家以此为口实,对远山家内部之事,进行介入。

    而现在远山友忠就是远山家的二号人物,若是此人肯降伏,秋山信友就可以以他的名义,至少兵不血刃地降伏远山十八支城中的大部,否则若是一座城一座城的攻取,不知要等候何年何月。

    以秋山信友目前的兵力绝对无法办到。

    秋山信友这一番思索也算老成持重了,别人听其外号武田家之猛牛,以为其是仅仅是在战场杀伐的猛将,但实际上却是心思细密,否则亦不会娶远山任景之妻,作为加强武田远山关系的一步,而入主东美浓了。

    就在秋山信友想着如何劝降秋山友忠时,这时其养子秋山昌诠前来言道:“父亲大人,李但马守派昌恒前来拜见你。”

    “李晓?昌恒?”秋山信友微微讶然,他与李晓并没有太深的交情,自胜赖成为信玄承认的嫡子后,他又重新成为高远城城主。

    在高远城城下町的明国拉面馆,多吃了几次拉面而已。

    至于其他,二人就只有在年度评定时,碰面几次。

    两人之瓜葛也仅此而已。

    至于他对李晓之印象,谈不上好,亦谈不上坏,但是感觉其后来居上,凭着一己之力现已成为掌握四十万石势力的军团长,权力排在武田家众家臣之首。

    而秋山信友为武田家征战多年,出生入死过多次,亦仅仅是十几万石级军团长。

    出于这一点,对于李晓颇有几分不服气而已,但是秋山信友有这个念头,亦是人之常情。

    在武田家中与信友抱有同样想法的人却也不在少数。

    但是秋山信友听闻是土屋昌恒前来后,心知此事并不简单,因为土屋昌恒与其子秋山昌诠,以及另外一子在武田胜赖身边担任侧近众头目的秋山亲久,这三人同样是武田庶流金丸氏金丸虎义的儿子。

    后来金丸虎义将他几个儿子,才分别过继秋山,土屋两家。

    李晓派秋山昌诠的亲弟弟土屋昌恒来面见自己,其用意很显然,必然是套关系来了,而且绝对是有事相求。

    秋山信友一瞬间即想明白了这些。

    秋山信友想到这里,微微一笑,对秋山昌诠言道:“让他来见我吧。”

    在三名秋山信友侧近看守,土屋昌恒表面上显得十分镇定,即便得知秋山信友允他面见之事后,面上亦没什么变化。

    但是实际上土屋昌恒内心此刻却紧张异常。

    来此出使面见秋山信友时,李晓已将此次出使内容说得十分明白了,现在信长已准备集结超过两万军势的织田家大军,兵进加治田城。

    凭着现在加治田城城防,以及李晓的疲惫之军,根本无力阻挡信长大军。

    而加治田城战略地位十分关键,李晓是不准备放弃的。

    所以李晓让他前去拜见秋山信友,希望能到他的支持,对方能率领南信浓军团,赶往加治田城会师,否则飞驒越中军团的局势将会十分危险。

    土屋昌恒顿时明白此次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平日要他杀人夺旗,他绝不会皱眉一下,但是作为交涉,他还没有太大把握。

    毕竟秋山信友,李晓虽同属于信玄之下,但是两大军团之间相互并不统属,若是直接报由信玄裁定,一来一去战记已失了,所以他要凭自己之能力说服这位勇猛善战的秋山信友。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四百零四章 在三方原

    第四百零四章  在三方原

    此刻苗木城的战斗,还在继续,秋山信友军团攻势十分凶猛。

    在前不久的上村合战中,秋山信友以骑马队先破远山家联军,又击败了信长派出的织田信广,河尻秀隆的联军,最后逼降岩村城。

    一时之间,秋山信友与其南信浓军团威震整个美浓。

    土屋昌恒对于秋山信友的勇武,一贯是十分佩服的,眼下来到他面前,亦十分恭敬地以武士之礼拜见。

    “起来吧!”

    土屋昌恒心里一提,听秋山信友的口气,似乎有些淡漠,完全没有见到子侄辈的亲近之意。

    而一旁他的兄长秋山昌诠亦是没有太多的表情,仿佛见到一个外人般。

    事实上,这也是战国上常有事,毕竟日本人是重家名,而轻血缘,彼此苗字不一,就是两家人。

    土屋昌恒还是依照之前想好的,将李晓给秋山信友的亲笔信送上。

    秋山信友接信之后,认真的看了一遍,土屋昌恒很努力地尝试在对方脸上能够看出一丝端倪来,可是全然无效。

    秋山信友放下信后,看向土屋昌恒,直接开门见山问道:“若是信长以两万大军来攻,你觉得以李晓军团的不足五千疲兵,加上我的军势,能有多少胜算?”

    听秋山信友似持反对之意,土屋昌恒定了定神言道:“回禀伯耆守大人,马场,内岛两位大人的三千军势,亦已经到达郡上,马上进驻一柳城,若是再得到南信浓军团的支援,我军军势将会达到一万三千人,破敌不足,但是守备尚可。”

    “况且信长大军不敢远离岐阜太久,否则御馆大人的主力大军,随即可以长驱直入尾张。所以只要能够支持数日,信长必定退兵。”

    土屋昌恒这一番话,是他之前打过腹稿的,但是说出时,仍费了一番气力。

    秋山信友双手负后,来回踱步,似在思量,这时言道:“岩村城刚刚攻下,需要守备,防止远山一族反扑,所以我根本调不出大军支援。况且即便我军团倾巢而出,我们两军加在一起,即便与信长的织田大军决战,胜算太低。若是一败不说是奥美浓,东美浓亦要失去。”

    最后秋山信友顿了顿,言道:“我是不会冒此风险的,御馆大人只叫我攻略东美浓,牵制信长,并没有支援李但马守的责任,擅自出兵,若是失败后果不堪设想,还是劝李但马守让出加治田城,退到东美浓,我与他联军之下,信长绝不敢深入此地。”

    土屋昌恒闻言焦急地,言道:“伯耆守大人……”

    秋山信友将手一止,冷漠地言道:“我的意见,就是最后的决定,不必再说了。”

    元龟三年,十二月。

    武田军以掘断水源的战法,终于逼迫城将中根正照,以保全城兵生命而撤退的条件,而攻陷二俣城。

    围攻近两个月之久的二俣城,终于落入武田信玄手中。

    此城一夺有,远江之地大半为信玄所有,远江众豪族地侍见风向不好,纷纷投入武田家麾下。

    之后信玄留下信浓先方众依田信蕃为二俣城城主,之后率领两万七千大军,南下接近德川家本城滨松城。

    滨松城是东西四百二十米,南北二百五十米的巨城。

    而现在滨松城中有德川家康本队八千人,以及信长之援军佐久间信盛,平手汎秀,水野信元三千的援军,一共一万一千大军。

    在德川家康眼中,一座二俣城已让信玄头疼了近两个月,而自己的滨松城更是不在乎话。

    他正等候武田信玄来攻城,然后以坚城拖延,令武田军师老疲惫,最后等候信长大军的来援,到时就可以在城下重创武田军。

    但面对如此坚城重兵防卫之城,武田军只是在滨松城下转悠了一圈,并没有贸然进行攻城。

    这倒是令德川家康大失所望。

    武田信玄率领绕过滨松城,转道东进,在德川家康看来,其用意正是置身后德川家康大军于不顾,而准备直入尾张,与在美浓奋战的李晓和秋山信友会师。

    顿时是否决定出城追击武田大军,德川家家臣团的意见却出现了分歧。

    家臣团之中意见不一,有的说要出城追击武田军,但大部分家臣声言这是信玄的计策,还是坐观不动。

    最后德川家康拿下了决断,言明自己作为织田家之盟友,若是弃战自保,将会背负胆怯之名而颜面无光,东海道的豪族也会陆续唾弃德川家。

    德川家康率领着一万一千军势出城尾随武田军,并没有贸然发动进攻。

    天龙川以信浓诹访湖为发端,由伊奈谷流至远江国入海,在下游有一片冲击平原,名为三方原台地。

    三方原台地,东西十公里、南北十五公里。

    “禀告殿下,后方侦骑发现德川家大军尾随!”

    正骑乘战马,在三方原平地上前进的武田胜赖听到侦骑的禀报后,并没有露出太讶然的神色。

    武田胜赖反而是嘴唇边上勾起一丝笑意,言道:“果然不出父亲大人所料,德川家康自持武名,竟然不自量力率军追击。”

    武田胜赖军中的足轻大将迹部昌忠言道:“主公,德川家康不可小视,此人是东海道,继义元公后第一弓取,其意志刚强,家臣团又对其忠心耿耿,绝对不可小视。”

    武田胜赖笑道:“三河人之凝结力,我在二俣城城下已经见识过了,但是德川家康,哼!他除了会抱头忍耐以外,还会什么?到是这次居然敢出城决战,气魄令我刮目相看。”

    迹部昌忠闻言心有担忧,武田家一路走来都太顺了。

    虽中途有所挫折,但如上杉谦信,北条氏康,长野业正等当世首屈一指的名将,被武田信玄一人以绝顶的谋略和兵法压制住了。

    而少主亦有几分自视甚高了,虽说他有击破上杉谦信的战绩,但是在第六次川中岛合战之中,他贸然率军出战,结果遭到上杉军合围,若非李晓最后派军来援,武田军险些遭到惨败。

    此事后来虽被信玄凭声威压下,但对他在影响亦是不小,甚至家臣团中对其能力亦有怀疑,这绝非是一个好迹象。

    这时被插百足蜈蚣的使番策马来到武田胜赖面前,言道:“殿下,主公有命,令你部军势由殿后,变为前锋,返身向德川军进攻。”

    从这次进军的部署上,亦可以看见武田信玄之前的意图,他将马场信房,山县昌景,武田胜赖这三支现在武田军最强战力,摆在最后作为殿后军势。

    这根本是为了随时止退为攻。

    武田胜赖领命之后望着滨松城的方向,自信满满地言道:“准备接阵,此战我要拿一番功!”

    在后队变为前队之后,武田军摆出的是鱼鳞阵。

    以马场信房,山县昌景,武田胜赖为前锋,其后土屋昌次、真田信纲、内藤昌丰、|岤山梅雪、武田信丰、小幡信贞、迹部胜资、高坂昌信队,最后是武田信玄本队,以及北条家的助势。

    而德川家康见武田军变阵如此迅速,亦明白自己中了信玄之计谋,仓促之间摆出了十二段鹤翼阵进行迎击。

    武田德川两军随即在三方原展开会战。

    美浓,加治田城。

    李晓得到土屋昌恒的回报之后,并没有太意外。

    在信玄还没有下令前,秋山信友有独立调遣军团的自由,对于李晓的请求而言,他有可与否的权力,一切皆在他一念之间。

    所以秋山信友拒绝一点也不奇怪。

    同时李晓亦知道他自己的快速窜起,在武田家臣团中,亦隐隐有了几分不和谐的存在。

    秋山信友并非君子,亦非小人,但对于自己在武田家急速窜起肯定是抱有嫉妒之意的,虽不会排挤打压,但急人之难,仗义相助这点肯定是与他无关了。

    并且秋山的态度,亦代表了一部分以他为首的甲斐出身家臣的态度。

    据李晓所知,他们现在对武田胜赖的态度,并非十分支持,特别在第六次川中岛合战,险些失败后。

    武田胜赖之前本不稳固的威望,现在已开始进一步的动摇。

    而李晓本人的背景已鲜明的挫上了,武田胜赖一边,所谓‘太子党’的印记,所以甲斐系家臣团对他不抱有好感,那是肯定之事。

    土屋昌恒看着李晓脸上阴晴不定的样子,问道:“主公,臣下无能,没有能劝服伯耆守大人。”

    李晓笑了笑宽慰言道:“这无关你事,我之前也打算用你之身份,希望秋山伯耆守,能看在你的面子上支援我一二。”

    “但是失败了也没什么,”李晓笑了笑,神色轻松地言道,“加治田城对我而言,是十分重要,但是我是不会为了一座城池而折损多年训练出的精锐。不是有句话叫存地失人,则人地两失。所以一切不用背太大的抱负。”

    土屋昌恒听李晓之言,以为他决定弃守加治田城时,顿时一股愧疚之情涌上心头。

    不过李晓这时话锋一转又言道:“但是纵然做好了失去加治田城之准备,但却不代表不去争取。你再去见秋山伯耆守一趟,告诉他若是他肯出兵支援我守住加治田城。此恩情,我日后必定报答,至少东美浓远山一族不是他秋山一人可以扫荡,我可助他一臂之力,要知道加治田城的存在,对东美浓也是一个屏障,并且无论是否成功,我都赠给他五门大筒作为酬谢,若是这个条件他都不答允,我也无话可说了。”

    李晓心知要想守住加治田城,必须有秋山信友的援兵支援,所以他宁可开出这个优厚的条件,若是秋山信友还是不答应,他也是鼠目寸光的。

    在面对织田军强势兵力前,李晓最终只能选择暂退一步了。

    ……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四百零五章 捉襟见肘

    第四百零五章  捉襟见肘

    李晓又叮嘱了土屋昌恒一番之后。

    土屋昌恒立即动身,连夜骑快马又赶往苗木城,现在织田大军已在岐阜附近动员,不日就会杀到加治田城下,所以争取援军的时间快一天是一天,这对于李晓以及他的军团而言刻不容缓。

    夜色之中,加治田城灯火却是通明,李晓通过大岛光义在附近村民发出普请役,让他们连夜来加治田城下,修补城池。

    由于是寒冬之时,又因为武田军在美浓统治尚浅,民心未附,所以从者不过区区三四百人,修补城墙的进度,实在不容乐观。

    幸亏李晓给与修补城池百姓,每人三分扶持米的待遇,所以他们即便是连夜赶工,所以亦没有太多怨言。

    但是这仓促修补起来的加治田城,在织田军围城之下有几成防御力,李晓亦是不知。

    李晓在天守阁目送土屋昌恒带着十数骑连夜出城后,转身走入房中。

    实际对李晓而言,秋山信友来援加治田城并非李晓唯一后手。

    据李晓情报分析,得出来的猜测,武田与德川织田联军马上就要在三方原举行会战。

    如果能一如历史上的走势,武田信玄将会大破德织联军,那么无疑信长在尾张的根基就会受到震动,到时即便他出兵围攻加治田城,亦不得不退兵,回军屯师于尾张,以对抗信玄侵入织田家的根本之地。

    但是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若是李晓的蝴蝶效应,导致三方原没有爆发,甚至德川家康在三方原合战中没有惨败,那么李晓在加治田城孤军困守,就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了。

    为了安抚众将,李晓亦不能半仙似的说,信玄会在三方原击败德织联军,形势将一片大好。

    任何时刻将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都是一种不智行为。

    所以在扣除三方原合战的前提下,李晓必须自己有所动作。

    现在近在咫尺的秋山信友南信浓军团,是李晓现在唯一的选择外,向秋山求援,同时还是李晓向以秋山为首的甲斐系众将的一个投石问路。

    看看他们心目中,对我李晓的感官如何。

    不过从目下的结论来看,秋山他们对李晓本人,不是太抱有好感。

    李晓从出身而论,并非是武田源流,又非甲斐出身,在武田家中充其量算个外样的范畴。

    这一情况自李正与信玄之女联姻后有所好转,但是这在武田家众将眼中,还是认为是一桩政治联姻,而不足将李晓真正视作自己人。

    凭心而论,无论是山县,马场等武田四名臣,还是秋山信友,李晓并不以对方是小人来看,相反他们身上皆具有这个时代武士应有的品格。

    对于主公的忠诚,对于本家的奉献,以及自身操守,都堪为武士之楷模。

    但是立场决定了思维,屁股决定了脑袋,无论李晓怎么努力,他们都不会将李晓真正认同为自己一方。

    除非等数代之后,李晓的子孙们通过不断与源氏武田的联姻,使得成为彼此血脉近亲,这一隔膜,才有可能消除。

    但现在,他们确实是无法认同李晓了。

    甚至包括武田信玄,他表面上对李晓信任有加,但实际上李晓知道对方对自己是防着一手的。

    武田家本领即便加上现在攻略了远江,一起算在内亦不过一百二十万石,对于一个外样而言,李晓的四十万石知行,已经达到了武田家势力的容纳点,引起了众家臣们的侧目。

    按照这样下去,李晓只有三条路。

    其一要么现在开始韬光养晦,不再建立功勋,守着这一亩三分地过活,减轻主家对自己的猜疑。

    这对于李晓而言是不可能的,他的野心不允许,他的家臣团人心也会散掉。

    其二主家上洛成功,一统日本六十六国。按照武田信玄上洛前给众家臣划出的大饼来看,四十国分给其他大名,六国作为武田家藏入地,而其余二十国给与谱代家臣。

    李晓扳手指算了下,如果有二十国这么大的蛋糕给众家臣划,自己目前领有飞驒,越中两国也几乎接近饱和。

    最多最多,武田信玄看李晓劳苦功高,再将一个能登划给李晓,加上能登这二十万石,甚至距离李晓百万石这个阶段,都有老大的差距。

    现在假设武田信玄上洛成功,在这切蛋糕的利益划分中,毫无疑问收益最大的,肯定是以山县,马场,秋山为首的甲斐系重臣。

    如他们跟随信玄最久,又都是甲斐源氏出身,作为将来武田家支撑天下的中流砥柱,信玄肯定会不会吝啬赏赐,在原有知行上,再一国两国的划给,李晓在这场瓜分战中,收益过低,这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如此在未来武田幕府中,肯定是以山县,马场,秋山他们为首的武田家众将为主导地位,而李晓则会遭到边缘化排挤。

    这也就是哲学上所说,外部斗争消解的前提下,斗争趋势由外部转向内部。

    第三,这最容易了,李晓转头出仕织田或上杉,来个二选一。

    叛变武田能不能成功先不讨论。

    这路数对于李晓现在而言,并非没有机会,但是变数太大,未来极度不明朗。

    李晓总感觉,军神或者魔王两人,利用完自己,再卸磨杀驴的可能性,比信玄这头老虎来得高多了。

    李晓想清楚自己的前路之后,觉得这场上洛之战,若是信玄真夺取天下,也并非能如自己之愿,最后的结局,自己能够领有几十万知行,提前退休。

    但是以后的日子,就要看别人脸色行事了,但是以秋山他们现在的态度而言,自己以后的日子,绝对不会太好过。

    可是信玄万一这次上洛失败,按照历史上中途病死,那么对李晓而言,又如何呢?

    那将失去了一个把织田信长置之死地的绝佳良机。

    信长上洛成大势后,经历两次包围网,这是信长一生之中最危险的时刻。

    第一次包围网时,武田家忙于与上杉北条的战事,错过了时机。

    而第二次包围网,武田,石山,长岛本愿寺,三好,浅井,朝仓,松永,以及在幕后的足利义昭,这么多势力联手围攻信长。

    这简直是合天下之力,攻其一家。

    若是信长连这次危机都支撑过了,那么犹如凤凰涅槃,之后很难有什么再阻碍了信长的。

    也没有如此的机会可以利用了。

    换句话说,现在这样时机不能利用,打倒信长,那么就是自取其祸。

    那时形势逆转,武田家可能要以一家之力,独立挑战信长数大军团了。

    权衡了一下,李晓觉得哪一条路,对自己而言都有弊利,没有绝对稳妥的选择。

    不过随即李晓发觉自己想太多了,对于整个天下而言,自己现在能够左右改变得,其实并不多。

    现在的历史距离李晓所认知的,尽管细节上有所变化,但是大的走势,亦然沿着历史轨迹,主要方向上仍是不变。

    这也是李晓目前所庆幸的事情,尽管不能一击覆灭织田,但谁知道覆灭织田后,又衍生出什么新的变数来。

    对于他这个穿越者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于历史的认知度。

    李晓现在发展如此顺利,很大程度上,依赖对于历史的认知行事,好比如打游戏靠着游戏攻略,一路通关。

    如果要改变历史,这并非不可,但前提要等到自己势力足够强大,有能力应付变数的时候。

    若是李晓十几年来的努力,已经让他势力得到了飞跃,距离在这天下大势之中,有着自择出路的实力的日子已不会太远。

    就目前在信玄能否上洛这个问题上,不管愿意不愿意其成功,自己都为武田家已竭尽了全力。

    在美浓,李晓先下一柳城,再歼灭稻叶一铁,在加治田城城下大破柴田军团,最后攻陷加治田城,一路之上李晓凭不足五千之众,击败了织田家合计近万军势。

    谁敢说李晓没有努力,在此牵制了信长,让其不敢率大军擅离,支援德川家。

    而眼下上洛是否成功,主要在于信玄的主力大军,能否在信长插手之前,打通东海道,待攻入尾张之后,于决战中击败织田家。

    想到这里,李晓闭上眼睛了,这一切要看天命对信玄的垂青了。

    岐阜城。

    “主公终于出阵了!”

    随着太鼓的擂响,织田家一路一路的大军从山道上开出,向大道汇集而去。

    整座稻叶山,现在覆盖在一片一面面永乐通宝旗下。

    在金塗唐伞的马印下,织田信长身着一身南蛮具足,策马而行。

    织田信长的目光笔直坚定,在受到几乎半个天下围攻,这样的逆境之中,他的气势却更加迫人。

    这名出自尾张的叛逆,以大傻瓜而著称的男子,往往在绝境之中,反而能以一往无前的信心,爆发更加坚强的毅力,渡过难关。

    正如捅狭间后的凤凰涅槃一般。

    信长一路的人生轨迹,代表了他每渡过一道难关,实力就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名传骑逆着马道上正开下山的军势,逆行而上山,来到信长面前。

    “禀报主公,武田军从郡上出兵,现在有三千以上军势,屯驻一柳城。”

    织田信长闻言后,神色不变言道:“命令安藤日向守,不破河内守二人,不必率军至加治田城了,直接前往一柳城,监视武田军,不许他接近加治田城。”

    “且慢!”明智光秀在后言道,“弹正殿下,日向守大人的女婿竹中重治,眼下正出仕武田,若非必要,还是不需让日向守大人,担此重任吧。”

    织田信长目光一闪,明智光秀所言在理,美浓三人众之中,他最信任且欣赏有加的,本是稻叶一铁。

    但是眼下稻叶一铁队被李晓几乎全歼,眼下只能派出了安藤守就。

    但美浓眼下一直有传闻,安藤守就有投靠武田的嫌疑。

    信长皱眉了一下,明智光秀所言也算在理,但除了安藤守就,这时候他可以信任托付的人,已经不多。

    几时织田家到了这样窘迫的地步了,几名宿将丹羽长秀,木下秀吉在北近江,泷川一益虽人在岐阜,但他本部军势大多留在伊势,与北畠家等伊势豪族,防御长岛本愿寺方向。

    佐久间信盛,林贞秀被派去了三河支援德川家。

    毛利长秀配合筒井顺庆,进行对多闻山城,松永久秀的围困。

    塙直政,村井贞胜,松井友闲、岛田秀满  配合池田胜正,细川藤孝,荒木村重于近畿监视蠢蠢欲动的足利义昭,以及三好家的反扑。

    至于柴田胜家,斋藤利治,稻叶一铁这几个李晓的手下败将,就更不用讲了。

    最后还有刚刚败给秋山信友的河尻秀隆,织田信广,还有频临家名断绝的东美浓远山家。

    号称领有十国之地的织田家,这时居然没有一支拿出手的兵力,可以截击李晓的区区一支偏军。

    “就让池田走一趟吧,至于安藤,就随从主力军势与加治田城下会合。”信长微微思考之后,做出了这个决定。

    池田恒兴毫不犹豫,向信长拜别之后,领了将令,就率本部军势前往一柳城了。

    池田恒兴走后,信长心中稍稍一安,这时又一名使番骑着快马,驰骋上山。

    对方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铠甲与旗指物上皆是蒙尘土。

    信长侧近当前上前,当下将战马一横,大声问道:“何事如此惊慌?”

    对方当下下马,在信长面前跪伏言道:“主公,是远江的战报!”

    织田信长听了当即神色一变,问道:“三河殿与信玄交战了吗?”

    “是的,主公,三河殿下在三方原与武田军决战。”

    日暮垂下的三方原。

    战事已宣告定局。

    满地的尸体一路铺往了滨松城的方向。

    “三河人真是悍勇啊!”

    马场信房浑身浴血,尚且来不及歇息,便陪同武田信玄监视战场后,说了这句。

    “信春,我军不是胜了吗?”

    武田信玄策马停下,看着马场信房。

    马场信房指了身下德川军的尸体,对武田信玄言道:“主公,你看德川军的尸体,头朝我军倒下的都是脸朝下,头朝滨松倒下的都是脸朝上,这说明这些士兵都是向前冲杀时战死的,因想逃跑而被处斩的一个也没有。”

    武田信玄见此,一切确如马场信房所说。

    武田信玄亦点了点头,言道:“看来三河小儿不灭,日后会是我武田家之劲敌啊!不过此战倒是我军胜了。”

    “德川一败,我上洛之事指日可待。”

    武田信玄自信满满地说出了这句。

    ps:还有第三次包围网之说,但是个人感觉上杉家出兵那次,根本不足以撼动织田,即便谦信是军神,但是双方势力相差太悬殊了。手取川之战根本说明不了问题。

    那时候织田家势力已大成,一个军团,单方面都足以覆灭一家大名,远远不如现在。

    另求订阅,求推荐票。

    ……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四百零六章 支撑

    第四百零六章  支撑

    三方原上夕阳似血。

    尸体上散发的腥臭,令人闻之欲呕,但是久见尸山血海场面的武田信玄,以及武田家众将对此早是习以为常。

    在前不久的决战中,德川家康虽摆出十二段鹤翼阵迎战,由于德川军采取旗本先手役军制。

    三方原战场上的德织联军组成为,家康亲率的旗本众,石川数正的西三河众、酒井忠次的东三河众,新依附的远江众、以及织田势。

    德织联军以一万一千之众,迎战甲斐两万七千军势。

    战事开始时,马场,山县,胜赖三路武田军中强力军团,这开门三板斧,先向德织联军发动进攻。

    三河武士极力抵抗着甲斐军团攻势,并非打得有声有色,尽管人数劣势,却不落下风。

    虽然战局一开始,德织联军十二段鹤翼阵外围的,小笠原氏助队,中根正照队被击退。

    但是东三河旗头酒井忠次队的拼死反击,竟然差一点将武田第一军团山县昌景的赤备军团击败。

    三河武士战力一时震撼武田军团!

    赤备军团危及的一刻,武田胜赖来援军,并亲自提枪阵斩了数人,方才挽回了山县军团的危机。

    眼见山县,胜赖无法击破德川主力。

    随即武田信玄投入主力,土屋昌次、真田信纲、内藤昌丰、|岤山梅雪、武田信丰、小幡信贞、迹部胜资、高坂昌信队,北条军陆续进入战场。

    武田军全军布成鱼鳞阵,以梯次向德织联军发动了进攻。

    武田全军投入,使得在兵力优势上压倒了德织联军。

    首先织田家三千援军溃败,之后溃败之势蔓延至整个德织联军,西三河众被击溃,德川家康的旗本众亦是败退,东三河众到是在酒井忠次的率领下且战且退,甚至保持队形,退至滨松城。

    三方原合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之后,德川军终于陷入总崩溃。

    为了掩护德川家康逃脱,被称为“御家犬”的三河武士不顾生死保护主君撤退。

    家臣见夏目吉信家康马乏,于是将自己的马交予家康,自己殿后战死。

    而夏目吉信在之前三河一揆时,作为一揆方,曾与主君为难,但这一战却代家康而死。

    而另一家臣铃木久三郎抢过家康采配冒充家康战死。

    此战德织联军伤亡两千有余,而武田军仅伤亡两百余人。

    三方原之战,德川军可谓是惨败。

    除夏目吉信、铃木久三郎以外,鸟居四郎左卫门、成濑藤藏两位有力家臣战死,他们事先是坚决反对德川家康出城追击武田军的。

    原二俣城守将,中根正照、青木贞治亦战死,以洗刷让出二俣城之耻。

    德川军还有成濑吉右卫門、日下部兵右卫门、小栗忠蔵、岛田治兵卫,等武将战死。

    织田军方面亦损失不小,大将平手汎秀前田利家之弟,佐肋良之战死,还有原出仕赤衣母衣众的名武士长谷川桥介,加藤弥三郎,山口飞騨守尽皆战死。

    武田信玄在战场上坐着肩舆行了许久,似感到有些疲乏,于是在侧近的搀扶下,下了肩舆。

    众将看着武田信玄如此,皆露出了少许伤感之色,以往骑乘战马,驰骋沙场的武田信玄,现在受病痛的折磨,居然连乘坐肩舆上下亦要人搀扶。

    武田信玄找了一块空地上的石头坐下,双手从小姓手里接过他的佩刀,双手以刀柱地。

    从外表看来信玄脸色红润,似乎气色不错,谁都知道这是受大胜之后的兴奋而成,平日信玄的脸色十分苍白。

    但即便如此,信玄背心依旧挺得笔直,尽显一名武士之仪。

    众将环绕着信玄在外坐着一圈。

    武田信玄向左右看了一眼,言道:“山县,胜赖他们还在追击德川的军势吗?”

    “是的,主公,想必现在已追至了滨松城下。”土屋昌次向武田信玄禀报。

    武田信玄点了点头言道:“若有机会,希望他们能乘机攻下滨松城,彻底消灭德川家,解决我心头大患。”

    面对武田信玄的决定,郡内众的小山田信茂问道:“主公,不是常言凡作战胜五分即可,眼下德川家康已惨败,从此不可能对我军造成危险,而我军正可以挟这大胜之势进军,一举上洛。”

    武田信玄摇了摇头,言道:“一时胜负不算什么,要争争得必须是长远,德川家康是劲敌,你们绝对不可小视。胜赖现在不在这里,但是这句话你们一定要转告给他。”

    武田信玄之言,众听了有些奇怪,一来是为何信玄对败军之将德川家康如此看重,二来,此话信玄可以亲自叮嘱胜赖,为何要他们转告。

    马场信房陡然出声问道:“主公,你的身体还好吧,连连的征战,是否影响到你的健康了。”

    马场信房声音一出,众将皆露出关切的神色。

    武田信玄转头看了一眼众人,半支起身子,笑道:“怎么我像个病重的老人吗?”

    众将听信玄反问,反是露出疑惑不解的神色。

    内藤昌丰言道:“主公,大军征伐上洛,不急于一时,主公之身体康健才是我等最关心之事。”

    “是的,只要主公在,我们何时上洛,皆可成功,若是主公身体……?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