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83部分阅读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83部分阅读

    强维持本国,眼下冬雪虽已融化,但从越中调盐还需一段时间。

    况且若是大规模调盐,必然引起神保家之警惕,到时连飞驒的盐路亦受影响。

    既然武田信玄下了命令,在此本家危难时刻,李晓唯有忠字当头,努力为之,若是能渡过此难关,信玄对李晓的信任应该会有所提升吧。

    可是李晓从飞驒送盐,只能替武田家支撑一时,若没有北条今川的运盐,这甲斐的盐价还会进一步升高的,到时也是瞒不住的。

    正在这时候,李晓亦突然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上杉谦信。

    想到这里,李晓微微一笑,此事是否会一如历史上发展呢。

    越后,春日山城。

    上杉谦信本人一手持着竹仗,一面对着墙壁上大幅甲越形势地图看着。

    在地图上,越后越中犹如一条横卧的大龙,背依着大海。

    在越后越中的最东面,是一向宗。盘踞加贺国的本愿寺势力,以及越中的胜兴寺,瑞泉寺,牢牢把持了北陆道,上杉谦信的上洛之路。

    本愿寺虽屡败于越后军之手,但是上杉谦信亦知道凭上杉家之势力,根本无力灭掉本愿寺。

    而在越中,越后之正面,武田信玄针对于越后攻略,而设立的三大军团,呈一字排开。

    左面的飞驒,是李晓率领飞驒,越中军团,中路的信浓,是高坂弹正忠昌信所率领的北信浓军团,而右面的西上野,是甘利昌忠所暂代的西上野军团。

    现在整个越中,以及半个越后,皆处于武田家这三大军团的笼罩之下。

    除了第一线的三大军团外,还有武田信廉,秋山信友等二线军团,可以随时进击。

    现在武田信玄已从上一次攻陷箕轮城后,恢复过元气,若非顾及身后今川,北条,他早已从甲斐提兵,命三大军团,联合本愿寺一起,分四路进攻越中越后了。

    甚至北条亦可以从上野厩桥城出发,一同与武田一起联军攻击越后。

    更不用说窥视越后杨北一带已久的芦名家。

    饶是上杉谦信素来无所畏惧,见此形势之下,脸上亦是微微变色。

    上杉谦信此时想到,从永禄四年的川中岛血战之后,武田信玄穷五年之功,所亲手建立的越后包围网,三路合击之势,犹如一个铁罩般覆盖向越后。

    “信玄真乃可怕之敌手,我辉虎毕生之宿敌。”上杉谦信感叹言道。

    眼下上杉家内部豪族,已隐约有种声音,说上杉家同时与本愿寺,武田,北条三线作战,如此越后武士即使再善战亦是不能支撑。

    现在上杉已基本失去对关东的控制,所以这三家的势力,皆可与上杉家并驾齐驱。

    而武田信玄,北条氏康亦都是当世之雄主,哪一个都不逊色于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重新又将目光看向飞驒,信浓,上野,这一字排开的武田三大军团,面上露出了凝重之色。

    正待这时,直江景纲兴致冲冲地奔进了大殿之中。

    他手中拿着一封书信,对上杉谦信言道:“主公,好消息,武田北条今川三国同盟,马上就要荡然无存了。”

    上杉谦信喔地一声,问道:“你可确认?”

    直江景纲点了点头,将北条今川联合向武田家禁盐之事,实言说了。

    直江景纲补充了一句自己的判断,言道:“主公,如此信玄有难了,我们正可乘此机会讨伐武田。”

    上杉谦信听了直江景纲之言,毫不犹豫地反问道:“你觉得信玄会因此缺盐之事,而陷入困境吗?”

    直江景纲沉思一阵,言道:“或许对武田信玄影响不大,但无论怎么说,武田家内部民众会因此有所恐慌,主公,这实在是良机。”

    上杉谦信摇了摇头,言道:“你错了,武运之好坏皆由天定,作为武士,在战场上一决胜负就行了,若以断盐之法取得胜利,胜之不武!我辉虎,并非是今川氏真,北条氏康,此等下作手段,我不屑为之。”

    “主公,你不会。”直江景纲顿时讶然。

    上杉谦信点了点头,言道:“景纲,甲越之争已有十数年,无数将士埋骨于荒野。眼下是该休养生息,并非急于用兵之时。”

    直江景纲点了点头,言道:“主公,你说得不错。”

    永禄十年,就在北条今川联合向武田家断盐时。

    身为武田信玄之大敌的上杉谦信,却出于义理之故,慷慨赠盐。

    上杉谦信命自己的御用商人藏田五郎左卫门运盐往信浓深志的集市贩卖,以解除武田家缺盐的燃眉之急。

    上杉辉虎还亲手写下书状,命人送给武田信玄:“需要多少盐,只管来取吧。”

    这一段赠盐与敌,成为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之间的佳话。

    武田信玄亦对上杉谦信之气魄敬佩不已,在此情景之下,即使忘恩负义之人,亦无颜面向越后进兵。

    甲越之间,亦因此达成了暂时的和睦。

    此消息不久后传到飞驒,李晓亦闻之忍不住莞尔,心想上杉谦信还真会作生意,既成全了名声,又乘武田家缺盐之机大赚一笔。

    也幸亏今年李晓将目标定在对美浓进军,否则受于道义制约之下,他也无法攻打越中。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两百九十八章 美浓之势

    第两百九十八章 美浓之势

    樱洞城中。

    大藏长安,增田长盛正在向李晓禀报着这次运盐往信浓收益的情况。

    李晓听后这二人的禀报,满脸具是笑意,言道:“很好,也就是说,在藏田五郎左卫门还未运盐到达深志城前,你们已将所有从飞驒,运往信浓的存盐都卖得差不多了对吗?”

    增田长盛喔地一声,言道:“正是,主公,只留下十分之二三不到,其余尽数卖完了。之前市场上已有传闻今川北条向我武田家断盐,所以我尽管所卖的盐货,比飞驒境内要高出三倍多,但是一投入市场皆被各商家一次扫空,最后甚至四倍的盐价也有人收。”

    大藏长安亦在一旁补充一句,言道:“由于我们大量抛售,所以导致信浓的盐价,比之今川北条断盐之前,反而有所下挫,所以当藏田五郎左卫门等越后盐商到达时,亦只能以当地盐价平价卖出。”

    李晓听完忍不住哈哈大笑,言道:“很好,上杉谦信取名,我李晓取利,这所有的好事,当然不能让上杉谦信一人全占了,如此我这次出兵郡上八幡城的军费,应该是赚够了吧。”

    大藏长安喔地一声,言道:“是足够了,不过还请主公,酌量使用。”

    李晓点了点头,对于大藏长安的老调重弹,他一点也不意外。

    三人正在商谈之间,这时橫谷幸清走进来向李晓密报,言道一直在近江美浓打探消息的横谷幸重已经返回了飞驒。

    自半年前,横谷幸重被李晓派往美浓收集织田,近畿的情报以来,这才是第一次返回。

    李晓亦急于向知道眼下织田家,以及美浓的情报,所以当即停止了与大藏长安,增田长盛的谈话,立即令横谷幸重来密室去见他。

    密室之中。

    横谷幸重依旧是一副虚无僧的装饰,跪伏在地上向李晓言道:“拜见主公。”

    李晓点了点头,言道:“幸重,此行辛苦了,怎么样东常尧在郡上联络故旧还顺利吧?”

    横谷幸重言道:“回禀主公,东常尧大人,已经联络了两百多了人的旧部,并且还与数名远藤家家臣取得了联系,他们以前都出仕过东氏。”

    “很好,”李晓面色喜色,随即问道,“那这些远藤家的家臣都可以寝反吗?我要他们在我攻城时,作为内应。”

    横谷幸重答道:“回禀主公,因为保守秘密,目前东常尧只是以个人名义,在收集旧部,所以这些家臣还是在观望。我想若是这些人看见,我武田军兵临郡上八幡城城下时,必然会有人动摇的。”

    李晓点了点头,这东常尧果然还是有作用的。

    无论是否能寝反敌方家臣成功,他已经起到削弱远藤家势力的作用了。

    “不过主公,远藤家的局势有所变化,长井道利现已将居城,搬到了东殿山城。东殿山城与郡上八幡城互为犄角,若是我们攻击郡上八幡城,必然会遭到了长井道利的夹击。”

    “什么长井道利将居城搬到了东殿山城?这可有些意外。”李晓微微皱眉言道,他之前是打算,先行攻取郡上八幡城后,再返身击退敌军援兵。

    但是长井道利入住东殿山城,就意味李晓不可能无视,东殿山城在背后之压力,而从容攻击郡上八幡城。

    “正是,”横谷幸重解释了一番。

    李晓才明白情由,原来长井道利所在的关城,在加治田合战中被织田军攻破过,后虽收复,但终因城池太破落,又兼之织田家在美浓在势力日盛。

    故而长井道利才放弃了本城关城,来到便宜儿子远藤庆隆这里暂住。

    长井道利的到来,为李晓攻陷郡上八幡城又多了几分变数。

    李晓心中有数之后,便向横谷幸重问起了织田家的动向,这才是李晓更关注。

    因为若李晓出兵美浓,就必须与织田家攻陷稻叶山城的时间,相互配合。

    万一李晓提前进入美浓,很可能遭到美浓守护代大名斋藤家,以及众美浓豪族的攻击,以李晓目前之势力,远远够不到和整个美浓开战的程度。

    所以李晓才必须乘织田家攻打稻叶山城,这美浓局势动荡之时出兵。

    横谷幸重先是将织田的动向道出,原来信长自墨俣筑城以来,反而没有再继续攻击美浓,转而开始收买分化中,西美浓当地豪族。

    自信长攻打美浓来,历经多次合战,东美浓远山家,加治田众,先后归降了织田家,而堂洞城城主岸周信抵抗织田军,落个城破族亡的下场。

    现在美浓众豪族已是人心动摇,不少小豪族为了保住家名,开始暗中与织田家联系,或者靠拢。

    而这时美浓又传出,织田军似乎在氏家的领地上随意进出的流言。

    氏家即使氏家直元,西美浓三人众之一。

    西美浓三人众是美浓,自斋藤龙兴以下中权威最重的三位家臣,这三人联名所署的文书即可在西美浓通行。

    而氏家直元又是西美浓三人众中势力最强,他与另外一位西美浓三安藤守就又是好友。

    氏家直元可能内通织田家之事,顿时成为谣言在美浓传布起来。

    李晓心知这八成是织田信长散步的谣言,正是要斋藤龙兴猜忌美浓三人众,因而逼反他们。

    毕竟之前,斋藤龙兴就将安藤守就囚禁在稻叶山城之内,引发了竹中半兵卫十六人夺城事件。

    李晓熟知历史上,织田信长之计谋最后成功了,正是美浓三人众之倒戈,才导致了斋藤家的覆灭。

    待到信长一统美浓之后,美浓三人众即成为信长麾下之强力军团,为其南征北战。

    李晓听横谷幸重说完美浓局势后,问道:“信长在做什么?”

    横谷幸重回禀说,现在的织田信长,除了一面分化收买了美浓众豪族,并紧守美浓战线之外,一面则转身从尾张向伊势发动进攻。

    李晓闻此消息目光一闪。

    他心知信长若是要上洛,只有走从美浓至近江,或从尾张到伊势,这两大路线,前者走是东山道,而后者走的是东海道。

    若从尾张攻打伊势,虽然路线短,走的是捷径,但是纵然是上洛成功,但根基不稳,容易遭到近江,美浓势力反扑。

    况且伊势形势复杂,豪族众多,攻打伊势的难度不逊色于美浓。

    所以织田信长奉行的攻略之策,一直是先攻略美浓,让浓尾合一,这样待养势已成,再行上洛之举。

    眼下织田信长自捅狭间之战后,攻击美浓已近七年,待美浓渐入他之手,令熟悉伊势形势的大将泷川一益,攻击北伊势神保家。

    北伊势除了有最大豪族长野家,神户家,关家这三个豪族之外,还有号称‘北伊势四十八家’的众豪族。

    似这样的小势力,若是一城一城攻过去,不知要何年何月,所以信长选择攻取美浓之后,势力大增之后,再以大势压服这些小豪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才是上上之选。

    李晓心知历史上这次织田家对北伊势的进攻,只是试探性,到了第二年,信长以扫荡之势初步平定了北伊势势力。

    到了第三年信长上洛成功之后,信长又集结七万大军攻打南伊势,与飞驒姊小路,土佐一条家,并称战国三国司之一的伊势国司北田家。

    最后北条家家主,上泉信纲之徒,足利义辉之师兄北田具教,被迫接受信长之次子织田信雄收作养子,将来继承北田家,最后北田家降伏织田家。

    至此信长完成了伊势统一。

    但对于信长而言,正途还是走美浓,近江上洛这一路线。

    至于近江方面,信长已与北近江浅井家达成同盟,隐隐形成织田浅井,对抗六角斋藤,这两大军事同盟的格局。

    不过这一军势同盟,势力悬殊,南近江的六角家早已经衰败。

    在永禄四年六角家先于野良田合战,败于浅井家年轻家督浅井长政之手,让对方独立之后,又经永禄六年的观音寺马蚤动,作为大名的六角权势大减,而换之是蒲生定秀这样的有力家臣抬头。

    在今年的四月,六角家在蒲生定秀联合二十多名家臣,与六角家家主六角义贤,六角义弼父子,共同制定了六角氏式目的分国法。

    六角氏式目是战国时别有新意的分国法,如武田信玄制定甲州法度次第,以及朝仓,今川家的分国法,都是以战国大名身份,对领国之内的豪族,百姓,定下规矩予以约束的。

    而六角氏式目却恰恰相反,是由家臣起草,来限制主家的权力,保证豪族自身利益的分国法。

    六角氏式目亦成为战国之一大奇葩,由此可见六角家之末落。

    若是六角定赖这位曾威震天下的六角家家督,泉下有知,闻此消息肯定要大骂子孙无能,累及六角家英名。

    待横谷幸重讲述完,眼下近江,伊势,美浓三国之形势后,李晓对郡上八幡城的局势有了一个更清楚的把握。

    正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现在美浓国沦陷在即,南近江的六角家日益衰败,以及伊势的混乱,给与了织田家崛起的机会。

    以信长的目光长远,必然会将短时间上洛,作为当前第一目标,所以即使李晓攻陷了郡上八幡城,亦不会因此与李晓纠缠,因小而失大。

    听完这些之后,李晓命横谷幸重速速返回美浓,打探消息,一旦等信长进军美浓,李晓就从飞驒出兵,攻打美浓郡上八幡城。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两百九十九章 继承家业

    第两百九十九章 继承家业

    永禄十年,五月。

    甲斐,惠林寺。

    一间僧房之中,五岁的李正正一本正经地跪坐在蒲团上,小眼睛中目不转睛地盯着在他面前的虎哉宗乙。

    虎哉宗乙一身僧袍,胸前挂着一串念珠,正朗声地诵读着手中书简。

    此书简名为《庭训往来》,撰写于南北朝时,正是武家子弟学前启蒙之书,专门讲授衣食住行、职业、领国经营、建筑、司法、职分、佛教、武具、礼仪、疗养之类的武家知识。

    与武家相对应的公家,亦有一本《尺素往来》之书,讲授公家之礼仪,专用于公家子弟启蒙。

    《庭训往来》算是专为武家子弟所撰之书,所以虎哉宗乙将就此书教给李正,作为他发蒙时的读物。

    《庭训往来》之人都是七八岁时才学,通常能读完这本就已经不错,毕竟并不是每个武士家中,都请到临济宗的高僧来讲解如此书籍。

    不过李正能得到如此教育机会,却不知道珍惜,眼睛里咕噜咕噜地转着,而双手却搁在书桌下,拿着一把小刻刀一下一下地削着一支小竹剑。

    虎哉宗乙将一段话读完之后,便考察起李正几个问题。

    见李正却还算答得不错,虎哉宗乙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言道:“若能了解到你这个度,作为一名武家子弟而论,就已足够了。看来明日可以教你论语了。”

    李正嘻嘻地一笑,问道:“虎哉师父,我能不能不学论语?”

    虎哉宗乙听李正如此说,脸色一板,言道:“论语乃是圣人之学,不说在,就是你的父亲所在明国,亦是三尺孩童耳熟能详之书,你不读论语,想读什么?”

    李正摇了摇头,言道:“师父,你理解错我的意思了。”

    虎哉宗乙微微哼地一声,问道:“那你要怎么说?”

    李正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地言道:“读书识字,能识得自己名字就可。”

    “不学书,那你要学什么?弓马之道?”

    李正成竹在胸地言道:“不学,弓马之道敌一人,我不取,我要学万人敌。”

    虎哉宗乙将书本放下,将眼睛一眯,问道:“你知道什么万人敌?”

    “当然是军学兵法之学,我将来要手持军配,指挥千万之人,如臂使指,似同一人。”李正用他稚气的声音,故作大声言道,另一方面十分期待着虎哉宗乙之反应。

    虎哉宗乙冷哼一声,将书简一搁言道:“谁不学,非要学楚霸王。”

    李正听虎哉宗乙如此一说,顿时大惊失色,言道:“师父,你居然知道项羽。”

    虎哉宗乙走到李正面前,沉下脸言道:“不知从哪里听来几分似模似样的话,就拿来贫僧面前卖弄,老实实读书,别动这些心思。还有你手底在削竹剑,亦可以放下了,别自作聪明以为我看不见。”

    “哦。”李正一番卖弄不成,于是垂头丧气地耷拉下脑袋,将竹剑摆到桌子上。

    虎哉宗乙看李正这副样子,忍不住心底好笑,但是面上却依旧正色言道:“不过你真的想学军学兵法吗?”

    李正一听虎哉宗乙这话,方才丧气之色一扫而动,一个激灵坐直言道:“恳请师父教我。”

    “为什么要学军学兵法呢?”

    李正一脸自豪地言道:“母亲和我说过,父亲大人,是当世之名将,以一己之力,在飞驒国越中国为我武田家开拓六万石之领地。而我李正将来是要继承父亲大人家业的,当然也是要学军配之道,执掌大军。我李正不仅要守住父亲大人的家业,亦要在我手中更进一步。”

    虎哉宗乙听此微微地点头,言道:“你说的不错,不枉是我虎哉宗乙教出来的学生。好吧,我答允你,传授你军学。”

    “不过。”

    眼见李正要得意忘形,虎哉宗乙又补充言道:“军学只可当作课外之学,论语还有这本《庭训往来》,你还是要继续学下去的。”

    “为什么?读书我是一点兴趣也没有。”李正如实言道。

    虎哉宗乙言道:“这是你父亲写信拜托我的。”

    “父亲大人,他信中说什么?”李正睁大了眼睛问道。

    虎哉宗乙笑着言道:“他信中虽没有明说,但我懂得他的意思。佛经有云‘一花一世界’,书中亦有世界。你虽身处,但你习汉语,习汉书,读论语之书,就已身处于明国之中。这个道理,你懂吗?”

    李正听到此,正色地点了点头言道:“我明白了。父亲大人,是要让我不要忘了自己出身明国。”

    虎哉宗乙脸上露出个孺子可教的表情,言道:“好了,去找又次郎玩吧,我知你削此竹剑,就是为了与他比武,不过需加小心。”

    李正一愣言道:“师父,你太厉害了,连我与又次郎比试都知道。”

    虎哉宗乙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要知道你事,有多难呢?不过又次郎是我武田家名军师,荻原常陆介昌胜之后,弓马双绝,我丝毫也不看好你,别被打得鼻青脸肿回来,明日还要上课呢。”

    李正哼地一声言道:“能不能赢要比过后才知道,师父你太瞧不起我了。”

    眼看着李正手持竹剑噔噔地跑出僧房外,穿上木屐,就屁颠屁颠地跑去了。

    虎哉宗乙不禁莞尔,手里开始收拾书简,同时心底又想明日教李正什么,论语等四书五经,这是他以前在寺时精读的,所教导李正没有问题。

    至于军学之道,太深不行,只有由浅至深,想来想去也只有先从《武经七书》开始教起。

    这个时候军学之道,都属于密藏家传,而孙子兵法之类的兵法,他只有过听闻,具体也不知道,李正若要学,只能去拜托武田信玄,毕竟武田家是获得了当年大江广元的真传。

    想到教导李正之事,虎哉宗乙开始以为不过是简单之事,但是现今看来不甚简单,如此他倒要费一番心力。

    于是他不禁感慨起,泽彦宗恩,岐秀元伯两位临济宗同行,他们培养织田信长,武田信玄想来亦是不易吧。

    但是想到日后的心血,能够在此子身上体现,虎哉宗乙又不禁对未来之事,有所期待起来。

    虎哉宗乙深知,随着李晓本人在武田家地位日益重要,以及麾下领地不断加增,将来李家绝对可以成为武田家麾下一个大藩。

    而作为要继承家业的李正,所以无论他是否勤学,将来能否出息,李正在这时代绝不是默默无名之人。

    或许将来能看到他名动天下,不逊色于其父的一日吧,虎哉宗乙不禁如此想到。

    六月,飞驒,樱洞城。

    樱洞城这里已闻到几分剑拔弩张的味道。

    随着美浓局势的日益紧张,关于美浓尾张的消息不断传入飞驒。

    今日谣传哪几个豪族,为织田家收买,这边又传闻织田家已开始暗中,开始全国动员,准备对稻叶山城进行总攻击。

    之后原本驻扎在城生城的木下小一郎蛇尾备军势,进驻樱洞城。

    加上在十日前到达的岛胜猛的神冈备。

    听闻此消息,又见李晓将军势集结在樱洞城,已经有不少家臣们揣测,主公李晓是否已有准备,攻打美浓之意图。

    而李晓这时却不动声色,沉住气关注美浓之局势。

    这一次他对飞驒国内之防务作了一系列调整,他坐镇樱洞城,而将樱洞城城主马场昌房以及麾下武士调到城生城,与木下小一郎的蛇尾备做了个对调。

    由马场昌房坐镇城生城,与盐屋秋贞一起负责越中方向守备。

    今年之内,在上杉武田关系和缓之下,越中是不会有大的战事,所以调马场昌房到城生城,换出野战能力出色的蛇尾备,亦是李晓针对远藤家军势做出的调整。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攻陷郡上八幡城的几率。

    眼下樱洞城已囤积了李晓旗本,神冈,蛇尾三大备队,这就是他将来出阵郡上全部人马,皆是李晓所一手建立起来之嫡系常备。

    至于飞驒豪族内岛,锅山,广濑家只需负责保障后勤,运送军粮即可。

    为了针对这次出兵美浓,以及飞驒山路状况,李晓特意扩建了每备队的小荷驮队,眼下神冈备,蛇尾备都由原先五百人,增加至五百五十人。

    而旗本备除了扩建了一百人的小荷驮队外,还有两百骑由土屋昌恒率领的骑马队,还有从一百五十人扩建为两百人的大筒队,这是专门为这新装备的两门六磅直射炮配备的。

    两门直射炮,再加上之前七门臼炮,这一次攻打郡上八幡城之远藤火力强大。

    三大备队兵力合击郡上八幡城,李晓这次出阵美浓军势达到两千四百军势之众,堪称是李晓迄今以来同率领之最大军力,同时也是李晓之所有家底。

    若非神冈银山,归云金山的支撑,就凭李晓的四万直领,别说出阵二千四百常备,就是二千农兵都难凑齐。

    三大常备首次汇集樱洞城中,新建立的军势,在各自将官的带领下,进行加紧的训练以及整合。

    一时之间樱洞城之中杀气腾腾。

    而李晓这突然动作,以及集结之军势,亦开始传入有心人之耳中。

    但是李晓丝毫亦不担心,因为即使敌手此刻知道,但也已经晚了。

    李晓麾下的两千四百军势已准备就绪,随时待发,就等着织田家出兵稻叶山城的一刻了。

    这一次正当李晓与众家臣在天守阁中,商讨着美浓之形势时,一名插着小旗的武士,匆匆奔入大广间中。

    这名武士单膝跪地,向李晓禀报言道:“禀报主公,美浓三人众反了!”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三百章 名军师上阵

    第三百章 名军师上阵

    三百章了,oh,yeah!

    咚!

    咚!

    咚!

    犬山城天守阁的太鼓橹上,一名精赤着胳膊的大汉,双手各持一只木槌,朝着鼓面上奋力擂去。

    鼓声擂动,声彻四方。

    听闻鼓声,城下町中市集的百姓们,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看向了城中。

    “又要打仗了。”

    一名中年男子望着城中言道。

    “是啊,上总介大人,要出阵了。”

    一名老者长叹言道,“不知这一次是去伊势,还是去美浓。”

    “是美浓。”

    老者说话间一个声音干脆利索地说道,此人骑在马上,手持十文字大枪,铠甲贯身,背负着如大气囊般的赤色母衣。

    “是,武士大人。”

    那老者和中年男子慌忙下拜,不过那名武士没有理会二人,随即策马而过。

    待对方走远,老者在中年男子的搀扶下起身。

    中年男子问道:“这母衣众大人是何人啊?好大的威风。”

    老者侧头看了一眼,那骑马武士远去的方向,言道:“那不是威风,而是杀人如麻的血腥气,此人应该是织田家赤母衣众的笔头,前田又左卫门利家大人。”

    中年男子恍然大悟,大声言道:“是枪之又左啊,我织田家的猛将。”

    犬山城。

    太鼓橹中太鼓声响彻得似乎更急了。

    一骑又一骑背插着旗指物的使番,从本丸大门之中奔出。

    本丸之中,一队一队手持着,国友村出产新式铁炮的织田军足轻,向偏殿之中奔去。

    一旁铁炮头扯着嗓子高喊着:“铁炮三队,前进。”

    而在大殿的长廊之下,一名一名织田家旗本,正相互给对方扎着具足。而长廊边上的雨遮下,普通足轻们只能坐在地上,给自己双腿打着绑腿。

    绑好绑腿的足轻,就被重新集结起来,一队一队的排到大殿前的空地上。

    本丸中,马嘶之声不绝。

    “备马!”

    织田信长裹着皮手套的右手上,持着马鞭不断拍打着自己的左手掌心,而身后那猩红色的披风,走动之间远远看去仿佛有团火焰在燃烧跳跃。

    马仆这时已将信长的马从马厩中牵出,已经备好。

    织田信长斜眼看了一眼,台阶下正拜伏在地上的木下藤吉郎,然后高声言道:“猴子,这次调略美浓三人众,你与泷川都做得很好。但是。”

    织田信长话锋一转。

    “但是,还可以做得更好。”

    木下藤吉郎听信长如此说,松下了一口气,连连言道:“为主公办事,是猴子的荣幸。”

    顿了顿,木下藤吉郎又言道:“主公,臣下想请求将竹中大人,调作为在下的家臣,可以吗?”

    织田信长翻身上马,一勒缰绳,言道:“竹中,是那个以十六人夺取稻叶山城的竹中半兵卫吗?猴子,你以为凭你现在可以驾驭得了他的吗?还是等有一天你成为本家的军团长总大将,再来与我说这句话吧。”

    “喔!”深悉信长脾气的木下藤吉郎,心知他一般不会更改主意,所以亦没有说服的心思,只是手脚灵快地来到信长面前,代替马夫替他牵马。

    顿了顿织田信长突然对木下藤吉郎,言道:“我听说,在飞驒的武田家大将李晓,有攻取美浓郡上的意思,对吗?”

    木下藤吉郎听后一愣言道:“有这样的传闻,听说郡上八幡城远藤庆隆,收留了被李晓逐出飞驒的姊小路赖纲……”

    “笨蛋,这是借口都看不出,”织田信长伸手摸起胡须,言道,“郡上之地,虽不在我信长眼底,但亦不能让武田家夺取,懂吗?”

    “猴子。立即派人告诉安藤守就,以及美浓三人众,我在出兵夺取稻叶山城前,绝不能让李晓夺取郡上,快去?”

    “喔。”

    这时门外,背负母衣的前田利家大步走了进来,见到信长后,拜伏下言道:“主公大人,出阵军势已集结完毕。”

    织田信长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言道:“那就走吧。”

    永禄十年,八月,在寝反了美浓三人众之后,织田信长亲率织田家大军出阵美浓。

    而就在同时,美浓北方城。

    作为美浓三人众之一安藤守就,此刻颇有几分手足无措之感。

    就在方才,他从忍者处得知,织田家大军从犬山城向稻叶山城出阵的消息。

    这并不算什么,但是忍者下一刻向他禀报更惊人的消息,武田军飞驒越中军团总大将李晓,率领二千多军势,从樱洞城出发,出阵郡上八幡城。

    武田,织田这两大势力,居然在几乎同时之间向美浓进攻,这是巧合还是什么。

    不久之后,女婿竹中重治,以及竹中重矩皆是赶到。

    安藤守就将情况同这二人详细说出之后。

    竹中重治听后,毫不犹豫言道:“岳父大人,并非是巧合,武田家正是来成火打劫的。这时机选择得太恰当了,我美浓受到织田家侵攻,正是人心惶惶之时,现在无论是那个豪族,都没有心思去帮助远藤家对敌。”

    竹中重矩亦然言道:“我赞同兄长之意见,李晓并非是讨伐姊小路赖纲,而是以此为借口,攻陷郡上八幡城,以此竖立桥头堡。”

    安藤守就双眼一眯,沉声言道:“没想到,武田家这么大野心,居然有染指美浓之意图。”

    竹中重治言道:“这不奇怪,信玄公若是夺取郡上,距离他上洛之志向,就更进了一步。”

    安藤守就摇了摇头言道:“无论是信玄,信长谁入住美浓,我都不管,我只想守护我安藤家家业,眼下武田家出兵郡上,我管还是不管,要知道远藤家与我安藤家一贯交好。”

    竹中重治闻言长叹一声,言道:“岳父大人,心中恐怕早有了决断吧。”

    安藤守就点了点头言道:“不错,我想出兵郡上,替远藤家挡住此劫。重治你的意见呢?”

    竹中重治言道:“岳父大人,若是换作他人攻取郡上,我定然是毫不犹豫劝你前去,但是此次武田军领军总大将是李晓,其是天下可数的猛将,据我所见,论军略这天下除了上杉,武田,北条,毛利,织田等寥寥数人,能作他之敌手的人不多。”

    “兄长,太夸大此人了吧,”竹中重矩言道,“反正我是不信,远藤家与安藤家唇齿相依,绝不能坐视不理。”

    竹中重治看了自己弟弟一眼,点了点头,言道:“好吧,我就知道劝服不了你们二人。”

    说道这里竹中重治猛然咳嗽几声,拿丝帕掩住口边,待缓过来后看向安藤守就,言道:“岳父大人,若是你要出兵郡上,援救远藤家,那么请一定向稻叶右京大人借兵,稻叶家与本家世代交好,又距离本家最近,肯定会借兵与我们的。”

    安藤守就点了点头,言道:“竹中你说的不错,有了稻叶家之助,再加上本家军力,击破李晓区区两千军势不在话下。”

    竹中重治言道:“这只是我的估量吧,绝不能低估了李晓,岳父大人,我会从菩提山城出兵帮助于你的。”

    安藤守就听闻竹中重治如此说后,亦诧异言道:“竹中,你身体如此孱弱,还是在家修养吧,由重矩带兵就可以了。”

    竹中重治仍是一副脸色苍白的样子,摇了摇头言道:“说实话,我绝不愿意与李晓这样的对手,对决与沙场之上。不过若没有我之助,我担心安藤军亦要全军覆灭在此人之手。”

    竹中重矩诧异言道:“兄长,你太看得起这李晓吧,否则当初为何他邀请你出仕,你倒是拒绝他了。”

    竹中重治笑道:“你懂什么,我早已看明白了,这天下大势,最终会在于上总介大人一方,并非武田大膳之手。论智谋我不及孔明万一,但有一点我比他强,就是识势。李晓再强又如何,及得上孔明?能以一人之力扭转天下大势?”

    顿了顿竹中重治目光看向远方,言道:“若真有这样的人,不说我竹中,就是信玄,信长这样的豪杰,早就退避三舍了,何必来争这天下!”

    就在竹中说完的一刻,一名武士入内向安藤守就呈上了一封书信。

    安藤守就一目十行看完之后,将之转交给竹中兄弟。

    竹中重治言道:“果然织田上总介大人,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