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82部分阅读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82部分阅读

    无法向织田家进攻的。

    所以李晓若要攻取郡上八幡城,就必须在织田信长正式夺取美浓之前,攻下此城,待既成事实后,织田信长休想从李晓手底讨回郡上八幡城。

    反正美浓一国石高五十七石,郡上这两万石之地,对于志在夺取天下,双目盯着近畿之地的信长眼底,不一定会冒着和武田家破盟的危险,因此翻脸跟李晓开战。

    所以在信玄上洛前,织田家与武田家还未翻脸的时刻,这五六年间,李晓可以安心地将郡上八幡城焐在手心。

    相对于信长,攻陷郡上八幡城对于李晓,以及武田家之意义,却是十分重要,这不仅仅是彻底铲除姊小路家这隐患这么简单。

    历史上的远藤庆隆,受封郡上藩,知行两万七千石,这对于眼下四万石的李晓而言,侵吞之后,绝对是实力见长。

    这里亦是李晓将来向美浓悄然伸出的一个桥头堡,在此可以窥见天下形势。

    就室町时代而言,六十六国之重心,首在京畿,次在于关东。

    自镰仓之后,关东只是作为武士之都存在,而京畿则是天皇,将军,公卿的所在地。

    近畿之中有最繁华的商业中心界町,佛都奈良,这里都是人口主要密集地,是最菁华之地的所在,夺取这里等于就有了向天下,施加影响以及号召的实力。

    而一直是受制于关东,北陆的战国大名,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北条氏康皆以上洛,为毕生之野心而努力着。

    李晓若攻取郡上,相当于最接近于武田信玄一辈子图求的目标。

    郡上这里将是作为武田家,距离近畿腹心最近之地,从这里只要再过了近江国,就是山科,京都在望!

    并且取得郡上八幡城,还有一个大后手存在。

    据李晓所知在历史上元龟三年(一五七二年),武田信玄上洛的西上作战中。

    武田信玄命山县昌景的骏河军团,攻三河德川家,秋山信友的南信浓军团,走中山道攻东美浓,而武田信玄亲率主力大军与山县昌景会攻德川家。

    那时若是李晓在郡上取得立足之地,就可以在此出兵,率领飞驒越中军团与向东美浓岩村城进发的,秋山信友南信浓军团,形成从东西两面合击于织田家本城岐阜城,也就是现在稻叶山城城下的局面。

    如此织田信长就有大麻烦了。

    所以一定乘信长没有统一美浓之前,先攻取郡上八幡城,为日后武田织田家决战前,取得一个先手。

    主意是如此,没错,眼下李晓开始找出兵郡上八幡城大义名分上的幌子,以及如何说服武田信玄,将战略目标从北上,转为南下,答应自己进军美浓。

    说服武田信玄,对于李晓而言问题不大。

    眼下神保家内应的神保长住,寺岛职定因与武田家内通嫌疑,被上杉谦信起意怀疑,现在已被监视,若是现在攻打神保家,绝对得不到对方实质上的支持。

    若没有这二人相助,放着李晓以当下飞驒,越中军团的实力,与越中神保家,椎名家作战,并没有太多的胜算,更何况上杉谦信亦决不眼睁睁地放任,李晓在越中取得实地。

    所以在越中攻势不能进展的情况下,将目标转移向美浓,攻取郡上绝对是一条好出路。

    作为立志要上洛,目光长远的武田信玄,绝不会看不出这一着现在看似无用,却是布局深远的一招妙棋。

    至于攻打远藤家的口实,这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个极度讲究大义名分,又极度不讲究大义名分的时代。

    既有织田信长这样的践踏者,亦有上杉谦信这样的死忠。

    所以无论怎么样,大义名分都可以笼络到一帮支持者,出兵必须是名正言顺,换句话说,这幌子一定要打好,一定要响亮,让自己理直气壮。

    在天神山城之战中,远藤庆隆就出兵偏帮姊小路家,这已经是得罪了武田家了,现在其又支持和庇护,姊小路赖纲在飞驒境内大搞破坏,如此不说是李晓有没有进取郡上的意图,都是不可以容忍,绝对要给与教训的。

    更何况李晓,还又找了一个攻打远藤家更好的口实。

    当晚李晓住宿在樱洞城,连夜给武田信玄,内岛氏理写信,写信之后,就命令身边的可靠武士连夜将这两封信送到这两人的手上。

    次日李晓在樱洞城召见了忍者头子横谷幸重,命他可以派人渗透美浓,进行情报收集工作,并且弄清楚当地豪族结盟情况。

    同时李晓为了攻打郡上,还打算暂时将居城从城生城搬迁至樱洞城,因为樱洞城更靠近美浓,可以以此作为攻打郡上八幡城的本据。

    而眼下樱洞城被毁个大半,正好给李晓屯兵,并囤积粮草,最好的掩护,到时可给与远藤庆隆,姊小路赖纲一个措手不及。

    在李晓的预计里,明年春暖花开之后,攻取郡上八幡城的军事条件已经成熟,但真正条件成熟,必须等西美浓大乱,美浓三人众离反斋藤家,向织田信长靠拢时。

    到时候谁也意料不到,李晓会插进来一刀,而那时无论是斋藤家,还是美浓三人众自己前途渺渺,更不会关心远藤庆隆的死活,不用担心他们来救援远藤军了。

    所以当马场昌房得知李晓,亲自率领旗本备暂驻樱洞城后,不由大为汗颜。

    他在上次姊小路赖纲袭城时,本人出战中伏不说,膝盖中了一箭,负伤还在修养。

    眼下见李晓亲自驻扎,不由大是惭愧,向李晓请罪,将这次出战失利的责任揽在自己头上。

    李晓对此只是一笑,目前攻取郡上八幡城的计划,还是在他个人盘算之中,具体如何还要看内岛氏理那边反应,所以他没有将实情告诉马场昌房,亦没有向任何一名家臣透露。

    毕竟这次事关战略方向的转变,事关重大,李晓想更有把握一点,再对家臣公布商讨,然后一锤定音。

    不久内岛氏理如李晓之邀抵挡樱洞城,同时与他同来还一名神秘客人。

    李晓得知之后,在天守阁接见内岛氏理,以及这位客人,其他一切无关之人都不得听闻此事。

    天守阁中。

    李晓安坐在主位上,在烛台的烛光,目光不住打量拜伏在内岛氏理下首之人。

    对方是一名三十多岁的武士,对于李晓的态度十分谦卑,恭敬。

    对方低声言道:“在下千叶下野守常尧,拜见但马守大人。”

    李晓哦地一声,问道:“阁下自称千叶,为何不称原来苗字呢?”

    此人言道:“因担心远藤家报复,故而不敢以苗字相示,而我东氏一族,亦出自下总千叶一族,后迁徙到下总东庄,才改了苗字。”

    李晓点了点头,原来这东氏是出自下总名族,关东八屋形之一的千叶氏。

    东氏一族曾是当初的名族,著名如东常绿,身居幕府奉公众,又为古今和歌传授之鼻祖,为幕府和歌一时之指导者。

    至于东常绿之孙东常庆,则是美浓郡上之大名,曾经力战过朝仓义景,但在永禄二年时,郡上大名东家,遭到家臣远藤盛数叛乱。

    远藤盛数联合了飞驒大名姊小路良赖,布阵于八幡山,围攻东常庆本城东殿山城。

    后东殿山城被攻破,东常庆战死,只有一子逃出。

    远藤家下克上成功,篡取了主家家业,取得了郡上。

    而李晓眼前的东常尧,正是东常庆所逃出唯一的儿子,后逃到飞驒,托庇于内岛氏理之下。

    历史上东常尧的结局,是一辈子藏身于内岛家中,碌碌无为,并在天正大地震中,于内岛氏理,以及内岛家上下,连同归云城一起都湮灭于地震之中。

    而现在李晓清楚此人待见到自己之后,人生的轨迹彻底发生了扭转。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两百九十四章 未来之对手

    第两百九十四章 未来之对手

    李晓看了一眼,跪伏在眼下的东常尧,问道:“你知道我要你来此的原因是什么?”

    东常尧头压得低低的,毕恭毕敬地言道:“在下不知,还请但马守大人垂示。”

    李晓听了双眼微微一眯,笑道:“真的不知吗?”

    东常尧身躯一震,抬起头看了一眼,随即又重重拜下一声不吭。

    待此人再抬起头时,双目中已俱是泪痕,东常尧看了李晓一眼,当初家族破落的一幕又再度浮现在眼前。

    那冲天喧嚣,切腹自害父亲的尸首,殉死的家臣,以及城破之后,被凌辱女子的哭喊声,那一幕一幕都犹如噩梦般,每一个晚上一闭上眼睛就会在眼底重放。

    东常尧紧紧地咬住了下唇,不知不觉已是鲜血已流出。

    李晓看着对方的表情,心底一动。

    东常尧深深吸了一口气,言道:“还请但马守大人,兴复我东氏家名。”

    李晓嘴角边流露出一丝笑意。

    不久之后李晓从东常尧口中得到了,远藤家,以及郡上八幡城手中的一切消息。并且对方还联络多少旧部家臣,郡上内部仍忠心于东家的武士,他都作了一个了解。

    李晓听了东常尧之言,亦对美浓的形势就更有了进一步了解。

    美浓关城城主长井道利,娶了东常尧的妹妹,也就是远藤庆隆母亲,成为对方的继父,本担任远藤家的后见役,指导远藤庆隆。

    长井道利亦是美浓一位狠角色,在与入侵美浓的织田军大战之中,数有胜负,堪称难缠之敌手。

    并且长井道利,还与洞堂城城主岸周信,加治田城城主佐藤忠能,这两个美浓豪族结成攻守同盟。

    李晓听到这里消息本是一惊,但后来才闻得这个联盟已经瓦解。

    两年前洞堂城合战,洞堂城被攻陷,岸周信战死,而之后加治田城城主佐藤忠能,率领其下武士团加治田众,又降伏织田,美浓之防线已分崩离析。

    不过长井道利却没有甘心,仍在苦苦支撑,与织田家为敌。

    李晓记得历史上此人,在稻叶山城落城后,就随斋藤义龙一起逃亡美浓,参与过长岛一向一揆,最后在一乘谷合战之中,与主君斋藤义龙一起被织田家讨死。

    但是现在作为远藤庆隆的后见,长井道利绝不会放任李晓攻击郡上八幡城不管。

    并且西美浓三人众之一的安藤守就亦是远藤庆隆之前任岳父,作为西美浓三人众之一,安藤守就的大名,李晓在太阁中早就已经听闻很多遍了。

    除了此人之外,他手下还有一位厉害之人物,他的女婿竹中重治,就是历史上有今孔明之称,几年前仅以十六个人就夺取过坚城稻叶山城的竹中半兵卫。

    在后来人为了吹捧丰臣秀吉,将丰臣秀吉其比喻作为刘备,而手下两员大将蜂须贺正胜,前野长康比作关张,而竹中半兵卫当然就是诸葛亮了。

    这种比喻显然渲染太过。

    不过一旦入侵美浓,就要与这些劲敌交手,李晓的考虑不得不更慎重了一些。

    李晓目光闪动,盘算了一阵,他出兵郡上的时机,虽然会选择在织田入侵,这斋藤家最薄弱之时,面对远藤家被入侵,斋藤家,其他豪族自顾不暇可能会不管,但是安藤守就,长井道利二人作为远藤家的铁杆盟友,却绝不会坐视不理。

    若是同时面对三家,这样可就是难办了。

    李晓对东常尧言道:“既然阁下要复兴东家,我自然会助你一臂之力。”

    “多谢但马守大人……”

    眼见东常尧要将一肚子感激不尽的话说出后,李晓将手一挥,止住他的话言道:“不过这是乱世,我并不会平白助你复兴东家,夺取郡上八幡城后,我会复兴你东家的家名,但是东氏亦必须臣属我武田家,而且除了保留五千石领地之外,其余必须尽归我武田家。”

    “这件事你好好考虑,我不会勉强于你答应,但你亦要知道,我并非一定需你帮助,才能攻取郡上。”

    东常尧想了下,降伏武田家与降伏斋藤家又有何不一样,当初远藤家灭亡本家之时,斋藤家又何曾替本家出头过了。

    但是这五千石领地,未免亦太少了,但是有总比没有的好。

    最后东常尧一口答应言道:“但马守大人,只要能复兴东家,亲手灭了远藤家满门,纵然是没有封赏,我亦是答应。”

    李晓笑了笑,言道:“很好。”

    之后李晓又吩咐了东常尧几句,就让他不日与横谷幸重一起悄然返回郡上,去笼络故旧家臣,武士,以图再复兴东家。

    李晓相信有横谷幸重以及忍者的保护,东常尧之安全应该毫无问题。

    东常尧再三向李晓拜谢之后退下,神情十分激动,显然他原本对复兴之事已经绝望,但是眼下这斗志重新在其身上燃起,所以走出去时,面上带着亢奋之潮红。

    原地只留下内岛氏理。

    李晓待东常尧走后,转头向内岛氏理问道:“此人怎么样?可以信任吗?”

    内岛氏理想了下,言道:“回禀大人,此人自逃避于我内岛家之后,意志消沉过一段时日,才能也是一般,但为人尚是恪守义理,否则我亦不会将家臣之女嫁此人了。”

    李晓点了点头言道:“那就好。将来我虽攻取郡上八幡城,但是若以武田家身份进入,太过敏感,所以名义上还需此人来挑头。所以万一他若是忘恩负义,我虽不惧,但是亦有些难缠。”

    接着李晓又问了内岛氏理一些内岛家之状况。

    内岛氏理向李晓不断吐着苦水。

    内岛氏理说失去归云金山后,内岛家现在仅仅是维持着原来三百人武士团的规模,已是十分吃力,虽说领地又加封了三千石,但是这根本不够支持。

    李晓听了内岛氏理的诉苦,微微一笑,据他所知当初从内岛氏理那挖来的两万贯,绝非内岛家百年积累的全部家藏。

    他说没钱,纯粹是哭穷。

    李晓言道:“内岛大人,据我所知,阁下除了归云金山之外,还有一座铜矿山吧,这样吧,阁下将这座铜矿让给我,我愿意出每年一千贯提供给内岛大人如何?”

    内岛氏理一听就哑然了。

    这并非是李晓无的放矢,眼下李晓让鲁伊科斯塔,正在研究怎么铸更大口径的臼炮,以及长炮身的加农炮。

    所以现在的李晓可是十分需要铜矿。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两百九十五章 竹中重治

    第两百九十五章 竹中重治

    飞驒一国虽弹丸之地,石高不过三万八千石,比之南北邻接的两国如美浓五十七万石,越中四十万石,甚至连对方十分之一到不到。

    但是飞驒国虽说的穷乡僻壤,百姓穷困,却不得不说此地却是盛产矿产的。

    除了著名的神冈银山之外,战国之后还在此地发现,两座铜矿山,一座金山,一座银山,一座金银伴生山。

    这样的矿藏量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就十分惊人。

    李晓从内岛氏理手中讨价还价,一番讨价还价以每年一千两百贯的代价,拿下了位于内岛家境内的铜矿山。

    反正这笔钱比当初李晓敲内岛家两万贯钱来论,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内岛氏理也没有觉得吃亏,他手下铜矿开采量有限,而且铜矿一向很多,所以铜矿价格一直被压得很低。

    但是这铜矿对李晓的意义却不一样,鲁伊科斯塔铸铜炮,需要很多青铜,特别是这次李晓要对方,造更大口径的臼炮,以及六磅炮的直射炮。

    鲁伊科斯塔这纯业余选手,失败了数次,消耗了李晓大大人力,物力。

    不过对此鲁伊科斯塔却丝毫不在意,看他那副样子几乎对李晓脱口而出,咱们主公,不差钱。

    李晓对此无可奈何,不过他马上就会给鲁伊科斯塔下了个期限,令对方最少要在明年三月之前,造出两门六磅直射炮来。

    没错,李晓给鲁伊科斯塔下期限的目的,正是为了将这直射炮赶制出来参加明年对郡上八幡城的攻城战。

    不同于归云城,归云城虽然险要,道路艰险,但是终归是一座小城,充其量不过是驻扎了内岛家三百人的城池。

    而李晓能用七门臼炮,一顿齐轰攻下此城,主要还是靠了对方没见识过这种大筒这种武器。所以在威慑之下才投降的。

    但是郡上八幡城就不同了,此城是新筑之城,是当初远藤盛数为了攻取东殿山城,而在不远处建的城池。

    后作为远藤家的本城,又经历这几年维修加固,虽从艰险上不如归云城,但城池规模之大,却远胜过归云城。

    并且姊小路赖纲亦在此城中,在天神山合战中,他吃过自己臼炮的大亏,他的父亲姊小路良赖正是被臼炮轰死。

    所以不可能不对李晓的大筒有所防范。

    李晓要攻陷此城,就不能指望用大筒乱轰一通就可以拿下,至于李晓要鲁伊科斯塔造的两门六磅直射炮的目的,除了可以用于野战外,亦可直接轰击城门。

    木制的城门在六磅炮轰击之下,就足够破耐久了。

    至于更大一点口径的臼炮,一时就不考虑了,李晓主要还是顾及到飞驒的山路,大口径臼炮根本不适合在山路中运输,即使勉强运抵,那时攻城战亦早就结束了。

    想到飞驒路途不便,李晓眉头又皱起,这一次出兵美浓,不同与在飞驒国内征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出国’征讨了。

    这样的中距离作战,首先要考虑并非军势的数量,而必须将后勤保障放在第一位考虑。

    之前李晓只是在飞驒国内与诸豪族战斗,所谓作战距离不过是半日一日路程。

    当时所谓的后勤就是足轻身上每日十日份的饭团子,而其余物资由各备队小荷驮队负责即可。

    但是这一次进入美浓,出征郡上八幡城,李晓预计最少出动两千以上军势,才有把握讨平远藤家,所以负责两千军势后勤就是李晓大难题。

    飞驒山路不便,就很大程度制约了,李晓调动大规模军势出入美浓的瓶颈。

    所以如此,这才更有必要在美浓,打下郡上八幡城作为军势中转补给的桥头堡。

    李晓与内岛氏理商量了一阵后,决定将此事交给他,还有锅山,广濑这三家飞驒豪族负责。

    内岛氏理犹豫了一阵,问李晓为何不将此事交给马场昌房来办,李晓解释道马场昌房有更重要的任务去做,所以才委派他作此事。

    内岛氏理听后才表示答应。

    同时李晓准备等明年一开春,就命姊小路高纲加快高山城,以及飞驒道路修筑,实现从北飞驒向南飞驒的物质转移。

    李晓与内岛氏理商谈结束之后,已是天亮。

    内岛氏理告辞回去休息。

    而李晓又将方才与内岛氏理交代之事,重新整理了一遍,确认没有什么差错之后,这才安心下来。

    待李晓起身时,这时听到天守阁外,有人喊道:“下雪了,下雪了。”

    这窗外突然传来了风的呼啸之声。

    李晓走到窗台边,看见飞驒曾灰白二色的莽莽群山之中,飞雪漫天,细细的雪粉从空中降下。

    李晓将手伸出窗外,托住一片雪末,手中的热度瞬间将雪末融化成水。

    “转眼就是入冬了,今年飞驒的第一场雪。”李晓不由感慨,想起了三年之前这个时候,自己尚在担心,能否在第一场大雪来临,将神冈城筑成。

    而三年之后,他正在樱洞城看着雪景,整个飞驒已在自己的脚下。

    随之转眼又要是一年过去,明年就是永禄十年,公元一五六七年,决定格局之分水岭。

    绵延近百年的战国乱世,到了此刻,局势已经渐渐明朗了。

    几个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大大名们,将继续吞噬周边之小势力,而强大下去,最终在彼此之间决定一位最终的天下人。

    而小豪族的命运,不是为吞噬,只是臣从。

    天下形势会如历史上走进那如敦盛一般,短暂繁华后而湮灭的安土桃山时代,亦或者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李晓远眺着雪景,这时正看见一路人马从远处缓缓向神冈城驶来。

    这行人马只有十几人,中间还有一个两人前后扛着的肩舆,在遭遇风雪之后,速度更缓慢下来。

    不过肩舆停了下来,从肩舆之中,走下来一人。

    李晓待看清了,神色一喜,对方正是小幡由贞。

    对方举起袖子挡雪,一仰头正看向天守阁中。

    李晓与小幡由贞的目光二人对视在一起,相视一笑。

    美浓国,北方城。

    同样一场大雪,亦在此城头悄然降下。

    北方城城主安藤守就,单手拿起长筷子,将火塘之中的炭火轻轻拨了拨。

    火塘上的支架上此刻正夹着炉子,正嘟嘟地响着烧水。

    此刻在安藤守就的下首,正盘膝坐着两人,这二人面貌差不多,可以看出是一对兄弟。

    年纪轻一点之人,手持着一把折扇,凝望着火炉中的炭火,露出深思之色。

    而他年纪较长的兄长却手拿着丝帕掩在嘴上,正不住地咳嗽。

    这时安藤守就抬起头看向那年纪较长的兄长,问道:“重治,这次新占据飞驒一国的武田家大将,李但马守邀请你出仕武田家,你是如何打算的?”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两百九十六章 李晓的骑马队

    第两百九十六章 李晓的骑马队

    朦胧的光线从窗外照进屋中,反而透着竹中重治俊朗的脸上更加苍白。

    待听完安藤守就的问话,竹中重治脸上突然泛起一丝不正常的潮红,拿起丝帕又咳了一阵。

    最后竹中重治将丝帕放下,抬起头看向安藤守就,淡然地言道:“岳父,认为我为何要投效那李但马守?”

    安藤守就尚未开口,竹中重治的弟弟竹中重矩,从旁言道:“自从三年前,兄长以十六人夺取了稻叶山城后,龙兴殿下眼下视兄长为眼中钉,迫使兄长不得不逃亡近江,出仕浅井家。”

    竹中重矩说到这里,转过身子,诚恳地言道:“而以兄长之大才,眼下却不得不隐居于家中,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既然斋藤家不重视兄长,何不继续谋求其他势力出仕。我看武田信玄是当世英雄,乃是天下最有希望上洛之大名,所以既然武田家诚心邀请,兄长不妨可以一试。”

    听竹中重矩如此言道,安藤守就将长筷子,往火塘里一搁,言道:“不错,重治你之才智,我是素来佩服,以十六人夺取稻叶山城,今孔明亦不过如是。若是你谋求一个好出路,我亦是替你高兴。”

    竹中重治微微一笑,谦逊地言道:“所谓今孔明之言,不过是我年少时一时的自诩,岳父切不可以如此当真。我又如何能及得上孔明之才万一,此言以后休要再提。”

    顿了顿竹中重治看向自己弟弟言道:“不过重矩说的不错,良禽择木而栖。我竹中之志,亦是效仿孔明般,辅佐一名主,能够完成霸业。不过此乱世之间,君择臣,臣亦择君,武田家并非是我出仕之途。”

    竹中重治此言一出。

    安藤守就,竹中重矩皆是诧异。

    安藤守就问道:“为何?”

    竹中重治正色道:“当初我自知夺取稻叶山城之后,已开罪龙兴公,故而不得出奔。后长政公以国士之礼相邀,我以知行近江三千贯出仕浅井家。可是你们知我后来为何又从浅井家致仕隐居。”

    安藤守就,竹中重矩二人听此皆摇了摇头。

    竹中重治双目凝望了一阵,言道:“长政公虽堪年少英雄,有近江之鹰之称,但是浅井家乃是国人合议,国内并非由他一人说得算。他虽有雄才伟略,但受麾下豪族,以及其父肘制,难有成就。何况我一外人出仕浅井家,又如何能真正得到浅井家上下之信任。长政公赏识我,不过是看重我夺取稻叶山城之能力罢了。”

    顿了顿竹中重治话锋一转:“武田家亦是如此,武田信玄虽是当世英主,麾下又有众良臣猛将,但是受制于上杉,北条,上洛之事遥遥无期。若是信玄亲自派人相邀,我或许会考虑一二,但李晓不过信玄一介家臣,并非名门出身,虽其魄力胆色,令我钦佩不已,并且我竹中暂不想为武田之陪臣出仕。”

    “但重治你既拒绝了浅井,武田家,斋藤家又并非可能,那么难道一直在岩手旧领隐居不成?”安藤守就如此言道。

    竹中重治听了长叹一声,言道:“若非当年龙兴公猜忌,囚禁岳父,以及重矩,我宁可不行夺城之事,一生忠于斋藤家。但是事已发生,再追悔亦是无用。眼下斋藤家中美浓被织田家攻陷大半,而西美浓独木难支,实际木下秀吉墨俣筑城以来,斋藤家大势已去,这美浓终究是要落在织田家的手中。”

    “难道兄长要出仕织田家?”竹中重矩诧异言道。

    “当然不是,”竹中重治言道,“当年我夺取稻叶山城,信长想以半个美浓酬谢于我,让其入主美浓,我亦不取,而今更是不会。再说我终是出仕过斋藤家之臣子,焉能再出仕敌国。”

    “兄长之恪守义理,实在令我钦佩,”竹中重矩言道,“但是兄长若是一直隐居而不出仕,将才能埋没于此,真是兄长,亦是天下的一大损失。”

    竹中重治摇了摇头,看向安藤守就言道:“岳父大人,这是我竹中个人的决断,我可以退隐保身,但是安藤家不同。岳父是美浓一方豪族,影响着西美浓之局势,以而今织田家之大势所趋,若是安藤家再在站在斋藤家,恐怕会有玉碎之运。”

    “我并非劝说什么,只是希望岳父,早作论断。”

    安藤守就点了点头,言道:“我会有主张的。”

    永禄十年,三月。

    飞驒,益田郡的一处山间牧场。

    山下一片平坦之处,一大股插着武田菱旗指物的骑马队,呼啸而过。

    覆着蹄铁的马蹄,从平地上踏过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山坡上李晓和侧近土屋昌恒站在原地观摩着这路骑马队。

    只见这大股骑马武士,挥动着手中太刀,朝前方扎着几十个稻草人猛冲而去。

    手起刀落。

    骑马武士手中的太刀,无一例外地斩在稻草人上。

    几十个稻草人在骑马队的冲击,只是在一眨眼之间,被斩城两段。

    这支骑马队,是李晓新建立之军,目前从神冈,蛇尾等各备队中只挑选出三十多骑,精通马术之士选入,编制在两百骑,编成后并入旗本备。

    除了这三十多骑外,其余骑兵李晓都是从飞驒本地选入。

    骑马队编成之后,李晓将有了自己的骑兵队了。

    飞驒虽是山地,但是这南部的益田郡,却是本地马木曾马之产地。

    木曾马从平安时代起,一直到江户时代都是武士骑乘之马,直到明治时期,因为本土马体格太矮小的缘故,木曾马才被淘汰。

    在这期间木曾马一直作为战场上的适用马,而被武士视作重宝。

    历史上木曾马属于马马系,于公元二三世纪时从朝鲜渡来,先于今日飞驒益田郡于山地放牧,之后的信浓筑摩郡亦有放牧此马。

    这也是当今木曾马的两大产地。

    眼下自李晓攻陷飞驒益田郡之后,这木曾马的这两大产地,皆落入了武田家手中,除了益田郡另一处牧场则是掌握在南信浓的木曾家手中。

    而在之前,李晓未攻陷飞驒,在姊小路家掌握益田郡时,却并未大量装备木曾马的骑马队。

    原因是将目光放之在优先统一飞驒国内的姊小路良赖,因为飞驒这山地地形,根本不适合骑兵驰骋,所以根本没有建立骑马队进行平地合战的打算。

    除了作为个别武士的骑乘马,其余的木曾马都被姊小路家通过美浓,转卖到各地去了,以此亦获得了不少收入。

    但是李晓却不一样了,飞驒已经统一。而接下来的南北两个战线,美浓,越中皆有广大平原可以驰骋,所以眼下建立骑马队的时机正是恰到好处。

    有了骑马队的加入,西国方阵薄弱的两翼,就可以得到骑兵的掩护。

    而骑马队,配合上大筒队,如此李晓的西国方阵加强版的雏形已经完成,接下来只要足够的时间专门训练即可。

    假以时日,北欧雄狮古斯塔夫二世手中那支横扫欧洲,无敌于一时的瑞典国民军,等于将穿越时空在李晓手中再现。

    到时候,即便再碰上上杉谦信,李晓亦有把握与之一战而胜,以力破谋。

    虽说前景很美好,李晓目前只是具备了足够的基础条件,无论是骑马队,还是大筒队还是需要训练,然后再这个基础上扩编,方可以建立成功。

    当年以古斯塔夫二世之雄才伟略,以瑞典一国的国力,亦费了八年才将此强军铸成。

    李晓扩编的骑马队就选用木曾马来骑乘,而骑兵亦从当地牧民中招募。

    这些都是现成的,并不需要费太多功夫,骑兵队建成后,就直接驻扎在当地放养,以节约成本。

    否则若是脱离牧场,专门割牧草来饲养,那样的成本就太高了。

    接着骑马队又作了几番马术表演。

    李晓对此满意地点了点头,但是转过头去,却看见土屋昌恒面上露出了一丝不屑。

    “昌恒,怎么有何不满意吗?”

    土屋昌恒听了李晓之言,喔地一声言道:“抱歉主公,是我失仪了。”

    李晓笑了笑,言道:“有话直言。”

    土屋昌恒想了下,言道:“主公,那我就直说了,这股骑兵虽并非弱旅,但是比之武田,上杉之骑兵,特别是在山县大人麾下之赤备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李晓听了并未动怒反问道:“如何说呢?”

    土屋昌恒直言道:“在关东群雄之中,我武田家并非是装备骑马队最多,这点无论是上杉家,北条家都丝毫并不逊色于本家。但是我武田家虽骑马武士不多,但是却以骑马队驰名于天下,而信玄主公更被当世视作第一善用骑兵之大名。主公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李晓本想摇了摇头,但是突然想起以前在甲斐观看过的镝流马大典,言道:“我猜想,弓马两道是我武田家历代之嫡传,掌武家有职故事之原因吧。”

    土屋昌恒言道:“主公,正是如此,我甲斐之骑马武士,马术之功当世首屈一指,这并非是他国可以效仿的。所以我武田家之骑马队绝对是天下第一。”

    李晓听了点了点头,他想起土屋昌恒既然这么说,必然对弓马之道十分娴熟,而当年他还不到十岁,就参加那场镝流马大赛,这弓马之术肯定是深得武田流之真传的。

    当时李晓言道:“昌恒,我现在就命你为本家骑马队之大将,替我操练此军。”

    土屋昌恒闻言大喜,当即拜下言道:“多谢主公,臣下一定竭尽所能。”

    能得到这机会成为骑兵大将,这几乎是土屋昌恒这个年纪根本不敢想象之事,所以亦难怪大喜过望了。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两百九十七章 赠盐与敌

    第两百九十七章 赠盐与敌

    正当李晓任命土屋昌恒为骑马队的大将时,这时山下一名背插着百足蜈蚣旗指物的骑马武士,疾驰到山下。

    李晓见此面色一凛。

    而一旁土屋昌恒更是讶然言道:“这不是御馆大人的蜈蚣传骑吗?为何会到飞驒来了?”

    说话之间,这名蜈蚣传骑下马之后,直驱上山,来到李晓五丈之外,为两名李晓的侧近拦住。

    这名传骑停下脚步,右手支地,单膝跪下言道:“但马守大人,这是主公的密信。”

    说完将一封印着火漆的信件,通过侧近转呈给李晓。

    李晓揭开火漆,看向信尾正盖着龙朱印,以及武田信玄的亲笔花押,这才确认是武田信玄的亲笔信。

    李晓快速看完信后,面上露出一丝难色,想了一阵,向使番言道:“你回禀主公大人,说李晓一定竭尽所能。”

    使番喔地一声,面色喜色,言道:“如此主公就放心了,我这就去回禀。”

    待蜈蚣传骑走后,李晓对一名侧近言道:“立即去神冈城,命大藏长安,增田长盛大人,还有盐屋秋贞,他们一同来樱洞城一趟。”

    原来武田信玄信中所言,武田家与今川北条之关系,已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

    就在不久前,今川氏真以武田与织田同盟为由责难武田家,联合北条氏康一起正式向甲斐断盐。

    甲斐,信浓食盐皆赖于今川,北条所供给,眼下食盐一断,武田家内部一时无盐可买,顿时陷入了困境。

    所以武田信玄来书,命李晓迅速从飞驒调盐,运往甲斐内部,先解一时之急。

    同时亦要李晓保密,不能将这不利之消息,有丝毫泄露,以免引起进一步恐慌。

    但摆在李晓面前之难题是,飞驒食盐亦是勉强维持本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