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48部分阅读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48部分阅读

    居然要和武田家开战,信玄公一根手指的气力都足以撵平斋藤家的。更何况,眼下飞驒势力中,江马家,姊小路家,内岛家都已降伏武田信玄,你若是出兵,一点机会也没有的。”

    斋藤利基双手负于背后,露出成竹在胸的神色,言道:“盐屋筑前守,你根本不知道,这次我出兵神冈城是得到辉虎公,长职公允许的。”

    盐屋秋贞这才恍然大悟,上杉谦信果然不能坐视飞驒仍由武田军势力侵驻,特别是在姊小路家和内岛家受到武田军飞驒征讨军的重创之后。

    上杉谦信肯定会授命越中从属于自己的神保家出兵飞驒,而斋藤家现在又是从属于神保家的关系,所以神保长职受上杉谦信之命,调熟悉飞驒形势的斋藤家来攻打神冈城,也是合情合理之事。

    盐屋秋贞叹了口气言道:“原来如此,正是有了关东管领和神保大人的授意,难怪你不惧武田家,敢出兵神冈城。”

    “还不仅如此,我斋藤家与姊小路家也是同盟之系,我出兵飞驒,替他铲除武田家,他也是在暗中支持的,至于武田信玄的反应,大可以不用担心,他现在还要在川中岛应对辉虎公的大军。”

    盐屋秋贞就个人的立场,当然是很不愿意斋藤利基在这个时候攻打神冈城,如此一来他在神冈城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之前的投入很可能因为战火,而一文钱都收不回来。

    不过与斋藤利基交往多年,盐屋秋贞也知道这人的性格,属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对于神冈银山的消息,他显然已经早知道,对于自己和江马家这几年的交易,他一直看在眼底,却隐忍不发。

    这一次神冈银山,在江马家手上易手,他看准机会,找了上杉谦信这座大山为后盾,才决定对飞驒出兵。

    名义上是将武田家的势力逐出飞驒,实际上是将神冈银山掌握在自己手中。

    真是好算计。

    盐屋秋贞想了想,问道:“既然斋藤大人,要出兵飞驒,那么找我来的目的是什么呢?”

    只听斋藤利基点点头言道:“盐屋大人,我们合作了多年,彼此都十分信任了,比起你与李晓的关系,我们应该更进一步才是,这次出兵飞驒,我需要你盐屋的帮助,替我们收集情报,并派人渗透入神冈城守军之中,待我大军一到攻城之际,就里应外合夺取此城。”

    好毒辣的计策,盐屋秋贞心底暗暗说道,不过他很难拒绝,他的生意大半都在城生城,若他拒绝,生意上很快就会遭到斋藤利基的报复。

    “好吧,斋藤大人,我尽力而为,不过事后你要保证我盐屋商家的一切利益,并且神冈银山的交易权,只能由我盐屋独享。”盐屋秋贞乘机提出自己的条件。

    斋藤利基见得到盐屋秋贞的答应,畅然一笑,显然十分得意。

    “很好,我一切答应就是,不过盐屋大人,不要食言,否则你在城生城的一切生意,就完了。”斋藤利基不冷不淡地说着。

    盐屋秋贞对此暗怒,只能喔地一声答应。

    “盐屋大人,正如我之前所说,神冈银山对世人而言,就如同是一把稀世名刀,武田家的李晓,起了贪念,独自占有而不敢上报主家,如此就犹如三岁孩童抱着黄金招摇过市。”

    “斋藤大人,李晓可是勇冠三军的猛将,辉虎公也在他手下吃过大亏。”

    面对盐屋秋贞的提醒,斋藤利基将手一挥言道:“你放心我不会轻敌,不过李晓再勇猛也只有一人,他手下不到五千石的领地,能招募多少农兵,再加上他从甲斐带来的武士,这次神保大人已答允借兵给我,加上本家人马,我会用超过武田军数倍以上军势讨伐于他。”

    眼见斋藤利基如此自信满满,盐屋秋贞当下拜伏言道:“如此,我就在这里预祝大人成功夺下神冈城了。”

    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

    天明才不久,神冈城外的校场就传来尖锐的口号声。

    李晓训练常备的校场,在位于距神冈之町有一里多(1日里=4公里)山路的偏僻地方。

    每天清晨五点,李晓手下这支常备就必须起床,然后各自扛上武器,饭团,做一个五公里山路的武装负重越野拉练。

    就连李晓本人,也必须参与,与常备们一起负重奔跑。

    常备眼见城主大人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一起训练,于是士气都十分高昂。

    到达训练场后,略微休息一下,常备们吃完自带的饭团,开始正式操练。

    之所以选择距离神冈之町如此远,又偏僻的地方,李晓的目的是为了保密,他不愿意自己新式练军的方法,被别有用心的人可看去。

    这支五百常备,是李晓苦心铸造了一柄利剑,是准备以后拿出一鸣惊人的,绝不能现在就漏了底。

    况且他的铁炮队齐射时的轰鸣声,也很容易泄露自己装备这么多铁炮的底细。

    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李晓把所有时间都放在步兵的队列行进停止上面了。

    说来李晓就不得不头疼,这时代人的普遍文化问题。

    一开始时,李晓整整花了五天的时间,才帮助所有足轻,分清楚那边是左那边是右,迈步时是先跨左腿还是后腿。

    见此情景李晓不禁联想起大学军训。

    李晓现在训练的,就是与大学军训队列方阵的内容差不多。

    方阵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大名鼎鼎如希腊方阵,马其顿方阵,罗马军团方阵。

    之所以排列城方阵,是因为冷兵器时代,讲究的是人排的越厚实,阵列的杀伤性就越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冷兵器时代,军队普遍战斗意义都很薄弱,排的越松散,本方的战事一旦出现不利,士兵就很容易成为逃兵。

    而到火绳枪登场的热兵器时代,火绳枪也依赖人多齐射的密集优势,如西国方阵,就是以中央密集的长矛方阵加两翼火枪队的后退装弹战术,这两个兵种的配合,都需要排列成规则的队列,行进后退。

    所以无论是莫里斯亲王,还是古斯塔夫二世,都对部队的队列行进,进行严格训练。

    无论是古斯塔夫二世还是莫里斯亲王的军队,在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都可以迅速编队和进行队形变换。

    比如现代军训常喊的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行进,正步走,这些队列训练方式,在莫里斯亲王所撰写的莫里斯操典中有详细记载,推行全军训练,这些日后都被他的优秀学生古斯塔夫二世所继承。

    后来到了火器的成熟,燧发枪,刺刀的出现,但军队在线性队列的阵法上进行不断的革新,但队列训练一直被保持了下来。

    特别到了以严谨古板而著称的普鲁士人的手中,其弗里德里希二世大帝更是以严格的军事训练,将队列进行作战演变到极致。

    之后的拿破仑时代,更灵活多变的纵队战术才慢慢取代了死板线性战术。

    直到后装线膛枪出现后,欧洲的各大陆军才终于将线性队列,这样的战术淘汰,散兵线战术才开始大行其道。

    至于到了现代,飞机,坦克的出现,队列行进的作战方式,已成为排队被枪毙的代名词。

    现代军队里的队列训练,早就脱离了原来的军事用途,改成对部队纪律性,服从性的一种训练。(貌似很多国家现在已不搞队列训练这套了)

    当然在这个冷兵器时代,特别是西国方阵,队列训练绝对有效的王道。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一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打合战

    第一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打合战

    作为国家的新青年,李晓高中,大学参加过的社会实践,军训也有个三四次,因为其长了身高体壮,常常是作为队列的排头兵,在入场受阅时,受到校领导检阅。

    所以对于队列训练,李晓并不生疏,但能否将自己手下的常备,训练成古斯塔夫二世这样精锐瑞典陆军,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李晓一个月以来亲入第一线,示范和教导如何进行队列训练,将当初军训时队列训练时所学的,一股脑地传授给了他的常备。

    经过近一个月,日夜不停,风雨无阻的训练,常备的队列整训初见成效,无论是齐步行进,左转,右转,都是做到大致整齐划一。

    据说历史上莫里斯亲王正是第一个在军队里,使用齐步走这样的队列训练方式。

    但眼下这个记录看来要被李晓改写了。

    除了队列训练,李晓还通过解散,集合的训练,每名足轻都清楚自己的阵形位置。

    通过反复的演练,李晓手下这支常备可以做到在五分钟内,从一盘散沙的零散状态,迅速组成一支整齐的阵势,形成作战能力。

    这一个月,李晓通过严格的军事队列训练来锻炼纪律性,还有长途负重奔跑来增加部队凝聚性,李晓重新审视自己手上的常备,至少军容上已有了职业军人的模样。

    由此可见,兵农分离,组成常备军的优势所在,一支平时征召的农兵,根本不可能每年抽出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完善的军事化训练。

    并且农兵解散后,重新征召,又要进行重新的训练,才能恢复战力。

    事实上由于战事越来越复杂,各兵种之间操作难度日益增加,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军队进行每日的军事训练,绝对是必备的。

    所以当战事从冷兵器向热兵器时代转移后,更为职业化的雇佣兵已经欧陆上的主流,而古斯塔夫二世更是创立了欧陆上第一支以国民义务兵为主的常备军。

    但是这一月以来,一切事情并非如李晓心意进行,对于西国方阵的使用和训练,李晓家臣团中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小幡晓宪作为李晓的铁炮组头,深明白铁炮的厉害,因为对于西国方阵一直是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并且大力倡导和推行。而家臣之中,如岛胜猛,木下小一郎都对这西国方阵持有怀疑态度。

    但让李晓欣慰的是,他们怀疑归怀疑,但对李晓的下达的训练命令,却是一丝不苟的完成。

    还有部分家臣武士,就是根本持有反对态度,说这种战法改变了泥轰,几百年来的战斗模式,从来没见过这样子的打法,实在是不可理解加不可思议,他们若不是碍于李晓的面子,早就站出来反对了。

    这些人中,最出头的反对者,就是师冈一羽,他根本不信这样西国方阵在战场之上有什么用途。

    若是这样个人勇武的时代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源义经,木曾义仲复生都赢不了。

    李晓对此表示理解,因为如果西国方阵真有李晓所说的那么大威力,师冈一羽觉得他这样凭个人武力,驰骋沙场的剑豪型武将,就要退出历史舞台。

    当然李晓对这话只表示部分认同,事实上,这是未来的趋势,不过至少要等到燧发枪盛行的时代。

    但是这二三十年中,铁炮还是很精贵,难以普及,并且射击密集度,精确度,以及装填发射的速度,都还是远远不行的。

    目前而论,铁炮暂时只是比弓箭略强一点,前期杀伤和削弱敌军阵势的杀伤兵种,但不是决定战斗胜负性的兵种。

    无论如何,制胜的最后一击,必须靠枪兵队或者骑兵队来完成。

    七月八月的盛夏,即使处于山地的飞驒,也是十分炎热。

    这一天,李晓正在校场观摩常备训练,这时,小幡晓宪突然兴致勃勃地,跑出到李晓的面前。

    “禀报主公,常备的后退装弹战术已经练成,铁炮足轻,枪足轻配合也已经十分默契,现在西国方阵的战法已经实现,足可以上阵一战了。”

    李晓听到当场一愣,这才一个月多一点,西国方阵就已经练成了,这未免也是太快了吧。

    李晓摇了摇头言道:“你还是谨慎点好,我看这常备训练,现在也徒有个架子而已,上不了阵。”

    小幡晓宪哈哈一笑,言道:“主公,你尽管放心,我们经过一个月来的训练,反复就是这几个动作,还有所谓的队列行进,反复都训练上百次,就是闭着眼睛也能做出来了。”

    “是吗?”李晓淡淡一笑,但是看向小幡晓宪的表情,却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既然这样,明日就来一次军事操练,来验证一下,你所说的一月以来的心血成果吧。”

    听李晓如此说,小幡晓宪一副兴奋,迫不及待的样子,大声言道:“主公,请放心,明日就请你见证我军常备的威武。”

    “好吧。”

    李晓点了点头,看着小幡晓宪立即去整队重新训练的样子,反而是摇了摇头,自言自语言道:“我倒是希望明天丢脸,不要丢得太大就好了。”

    第二日,李晓麾下所有亲信家臣,武士统统到场,观摩这次军事操练。

    在一旁,李晓家臣团的家臣武士们,怀着各种不安忐忑,期望,将信将疑,否定的态度,看着校场上正要进行军事操练的常备。

    岛胜猛,小幡晓宪二人下场作为二百四十名西国方阵常备的大将,亲自指挥。

    当日的操练整整进行了一个上午,李晓的家臣团们看完后,越看越是心惊,瞠目结舌皆然有之。

    这次操练的前后差距之大,实在出乎任何人的意料。

    一个上午过去,操练结束之后,家臣团中众家臣们一片寂然,唯有李晓点了点头,这次军事操练的结果,看来是完全在自己意料之中。

    当然操练的最后结果,就是一如李晓之前的预料,算是丢人丢到家了。

    一开始时,李晓五百常备操练十分出色,枪足轻队和铁炮队,配合之下的各种队列行进,动作整齐划一,阵势严谨,显示出这一个月来训练的成果。

    之后铁炮足轻队,操作后退装弹战术,表现得亦然十分出色,十分训练有素。

    这一结果,倒是十分出乎部分对西国方阵不以为然武将的意料。

    至少这样的训练度,还有展示出来的军容,绝对是这个时代非职业兵组成的军队,不可比拟的。

    其中甚至还有几人,当场是一脸惭愧,准备操练之后向李晓道歉,收回之前所说的话。

    但当大家对西国方阵,开始抱有期望时,李晓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命令小幡晓宪让常备,全部换上实弹训练,并且亲自到第一线监视。

    于是李晓的西国方阵,在实际操作之中,所有问题就暴露无疑了。

    在李晓的严厉的目光逼视之下,并声色俱厉的催促之下,不少铁炮足轻们手忙脚乱地,常常慌张地瞄准开枪射击,子弹都打到了天上。

    同时李晓还命令弓足轻队,每人用去了箭头的箭杆,在铁炮队射击时,模拟战场时,敌军弓箭射击,将箭杆射入铁炮队的方阵中,影响铁炮足轻的射击动作。

    于是一时之间,是那原本实行有效的后退装弹战术,顿时就变得混乱不堪。

    特别是那左右两翼铁炮方队不同时间轰鸣的铁炮声,更是使得准备射击,铁炮足轻们慌乱不已,判断错了射击时间,往往不等队列的命令,直接就举起铁炮开枪射击。

    队列行进之间,问题更大,前面射击时的慌乱,以及遭到弓箭射击的影响,后方的足轻的马蚤动正逐步扩大,之前进退有素的队列行进,变得渐渐无序,铁炮足轻进退变得仓促慌乱。

    先前前排的铁炮足轻射击完毕后,向后排撤退时,也是十分慌张,时常冲撞到后方足轻,将原本严谨的队列,搅得更是一盘混乱。

    最差的就是铁炮足轻的火药装填,八排的铁炮足轻齐射完毕后,原先最早射击完毕的第一排的铁炮足轻这时却还没有装填完毕,等了好一会,一排五名铁炮足轻之中,仍有一人尚未装填完毕。

    李晓看过如此景象后,回头看向站在身后,忐忑不安的小幡晓宪,沉着脸言道:“这就是你所谓的练兵已成了,眼前这只是操练,还并非是实战。”

    “真正作战时条件比现在恶劣十倍,铁炮队要面对敌军骑兵队的冲锋,弓足轻队的射向自己的箭矢,还有身旁战友随时被敌人打死的情况,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会出现各种意料不到的状况,到时如果都是这样的水平,我费重金组建来的铁炮队,要他何用。”

    小幡晓宪被李晓骂得是狗血淋头,事实上不止是小幡晓宪,位于阵形中央以及两翼保护的枪足轻队,也很不习惯,铁炮就近在身边发射的轰响声。

    以往作战方式,铁炮都是位于前列射击,而这回就在身边发射,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总是担心铁炮会不会出什么意外,而在身边爆炸。

    所以在铁炮队射击时,中央的枪足轻队,也出现轻微程度上的马蚤乱,以至阵形松动。这情况若出现在战时,很容易出现阵线崩溃的局面。

    不过相比之下,他们出现的问题,远远比不上铁炮队来得大了。

    小幡晓宪被李晓训斥一顿以后,李晓就让他下去好好反省。

    事实上李晓并未怒,他之所以教训小幡晓宪的目的,只是告诉他别太想当然了,这西国方阵哪里有这么容易练的。

    他训斥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让小幡晓宪记住,为将者千万不可自满这个道理,下次不能再犯了。

    小幡晓宪垂头丧气走了之后,可是今天这次军事操练失败的风波,实际上并没有过去。

    当夜,几员对西国方阵战法,失去信心的家臣,连夜来到李晓神冈城的天守阁中,想要劝说李晓放弃继续训练西国方阵这种战法。

    持这种意见,为首之人就是李晓的头号大将岛胜猛。

    他当场向李晓指出西国方阵即使能够练成,也有他致命的薄弱之处。

    西国方阵的破绽就是在方阵的两翼,若是在作战时,敌军不攻击方阵攻击力最强的正面,而是绕袭方阵两翼,西国方阵就只有崩溃一途。

    李晓对岛胜猛这敏锐的判断力还是十分欣慰的,这确实也是当前西国方阵的弱点所在。如果岛胜猛亲自训练了一个月的西国方阵,还不懂的其劣势所在,那么他也愧对李晓手下第一大将的称号,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名气了。

    不过李晓对此缺点,暂时表示十分无能为力,因为他手头上没有古斯塔夫二世那样的精锐瑞典骑兵,来保护两个侧翼。

    历史上瑞典陆军,可以依靠长期的队列训练,将队列的正面实行左右移位,这样可以迅速使得方阵的正面,迎击从其他方向袭来的敌势。

    若是敌军分兵来攻打正面和侧翼,瑞典陆军可以用骑兵,驱逐马蚤扰向侧翼的敌军,继续用队列行进,通过移动方阵正面的方式,来迎击敌军主力。

    但是李晓手头上这支常备要实现,如瑞典陆军那般,队列左右转换,凭这短短的两个月训练根本不足够。

    李晓费了一番口舌,对手下家臣进行一一的劝说,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下,这才稳定下了众家臣们的信心。

    岛胜猛他们答应按照李晓的方式再训练一个月,如果到时西国方阵再不能练成,就只能取消一个月后攻打城生城的计划。

    李晓也同意了岛胜猛的意见。

    事实上,李晓对于这更靠近瑞典陆军版西国方阵的训练进度,心里一直有个具体的时间表,他从未想过一蹴而就。

    就目前而言,二个月时间,只够李晓练个西国方阵速成版,好吧,如果硬要说,传来伟大明国的山寨版,也行。

    以历史上古斯塔夫二世训练新式瑞典陆军的进度来做参照。

    在公元一六一四年,古斯塔夫二世首次在对俄罗斯作战中,采用以莫里斯横列方式训练了不久的西国方阵,首次与俄罗斯作战获胜。

    不过那场战争的胜负,与其说的仓促练起的西国方阵胜利,倒不如当时俄罗斯军队的实力不足,比之当时瑞典军队,俄罗斯人武器装备落后,战术陈旧。

    正像长筱合战一样,织田信长是采取了三段射的铁炮战术,但不能说靠三段射击败了武田军。事实上三段射是一种革新性的铁炮战法,是增加的铁炮的威力,但仍不至于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

    长筱合战真正的败因,还是双方兵力相差悬殊,三万六千军势对一万五千军势,到了最后,战事陷入僵持时,武田军的后力不足,以至全线溃败。

    到了古斯塔夫二世在一六一七年加冕仪式之后,才正式开始训练他新式瑞典陆军,其中用了足足八年时间。

    这八年中,前四年古斯塔夫安心训练瑞典军队,并未出战,而后四年,瑞典出兵波兰利沃尼亚,攻陷首府里加,用发动对波兰战争的方式,以战养战,在战争中同时练兵。

    在一六二五年对波兰的决定性战役,沃尔霍夫会战中,古斯塔夫二世以改进版西班牙方阵+野战炮+瑞典骑兵,击败了波兰精锐骑兵,这一战才标志古斯塔夫新式陆军已成。

    如此古斯塔夫二世经过八年铸剑,将手下瑞典常备军训练欧洲第一流新式陆军。

    五年之后,古斯塔夫二世起了逐鹿欧洲的雄心。

    瑞典正式加入三十年战争新教联盟一方,古斯塔夫二世的新式瑞典陆军横扫欧洲无敌手,并且屡屡以少胜多。

    最后神圣罗马帝国派出,国内第一名将华伦斯坦来迎战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军队。

    在这场堪称当时欧洲最优秀两位名将之间的巅峰对决--吕岑会战中,瑞典陆军在古斯塔夫二世阵亡,失去统帅的不利局面下,却凭着多年训练的纪律性,不但没有士气崩溃,反而毅然击败了华伦斯坦的帝。

    至此瑞典的实力终于被各国认可,跻身欧洲一流强国的行列。

    嗯,对于李晓而言,这前景是很美好的。

    虽说古斯塔夫二世用了八年才训练出瑞典陆军。

    不过八年之中,古斯塔夫二世除了训练步兵方阵,陆军又进行炮兵,骑兵改革。

    相比之下,李晓没有炮兵,没有骑兵,只要专注于做好,铁炮与枪足轻之间的方阵训练,应该容易得多了吧。

    就算李晓觉得凭自己的资质,与这位古斯塔夫大帝比较起来,仍有不足,但加上现代人的见识和经验,怎么说也不用八年时间。

    不过李晓估计最少两到三年时间是要,多则则需六七年,但是一旦李晓西国方阵的战法练成,并且给他三四千左右常备的军势。

    这支军势要横扫一方,尚不敢说,但要在越后上杉,加贺本愿寺这两强的夹缝之间,在越中立足,站稳这一亩三分地,并达到武田信玄牵制上杉谦信的目的,应该是问题不大。

    因为越后上杉家是不可能拿出全力来对付越中的李晓,毕竟上杉家在信浓,上野国都要面对武田家这两个方向强大压迫,所以不可能集中全力在对一线用兵。

    所以将来,李晓说不定还可以跟上杉家掰掰手腕子,两家打上一场上万人规模的野外合战。

    西国方阵就纯粹是为会战而生的战阵,如不参与会战,简直就是浪费了。

    而这几年的练兵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赶上历史上武田家几场关键战役,却是不成问题。

    如历史没有受他这穿越者的影响的话,十一年后与织田德川同盟的长筱合战,八年后武田家上洛之路上,与德川家的三方原合战。

    这都是关系到武田家命运的会战,李晓到时必然被武田家召回,随军作战,那时自己身边若没有一支强军迎战。

    李晓不可能次次都上演白根山合战那样,几十骑冲阵的奇迹,那样逆天的运气一次用完,也就到头了。

    接下来就是永禄十一年,武田家对北条家,那场战国时代最大规模的山地战-三增峠合战,以及小田原城围攻战。

    以及永禄十年后,武田家对今川家的骏河侵攻,就有点悬了。

    若那时新军没有练成,李晓唯一的希望,就是武田信玄赶紧把他给忘了,否则搞不好他会有因公殉职的可能。

    所以李晓现在只能抓紧时间训练他的常备,希望一个月后能够训练有成,至少能达到西国方阵速成版的境界就足够了。

    那时候,李晓就可以出兵征讨城生城了,占据城生城,不仅可以扩大自己领地,并还能完成商路上的垄断。

    接下来的这十几天中,李晓针对上一次,军事操练所出现的弊病,进行的针对性的调整。

    对于西国方阵侧翼这个缺点,

    要能够在实战,这么短时间内,一眼看穿西国方阵,两个侧翼这个弱点,并采取针对性战术的。

    以李晓估计这样的人才,战国短时间还不太容易出现,即使以武田信玄,上杉谦信这样泥轰几百年一出的军事天才,在没见识过西国方阵实质厉害之前,也不可能做到。

    即使被看破,李晓手头上还有两支百人的常备,作为左右翼护卫,也能够抵抗一阵。

    现在对于李晓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战场,如何保障铁炮足轻,在各种意外出现的状况下,依旧保持射击纪律,并保证平时操练水平,来完成射击动作。

    事实上,这没有太多办法,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加大量的重复性,机械性的训练,使得足轻真正做到机械化,完全靠下意识完成作战作战,而忽略了主观意识上的恐惧才行。

    这点就必须树立,严格的纪律,还有的军法。

    所以注定了常备的铁炮足轻,要承受比枪足轻更大的训练量,还有精神上的压力。

    当然残酷的军法是必要的,李晓也懂得胡萝卜加大棒的道理,每名铁炮足轻的年俸一律都是十贯,比普通常备足轻要多了三贯。

    在高薪之下,铁炮足轻对自己这几天加大的训练量,一下之间也没了怨言,并加紧一日复一日枯燥的重复性训练。

    至于作为铁炮组头的小幡晓宪,他那日被李晓训斥后,更是知耻而后勇,这几日跟着铁炮足轻一起同吃同睡,一有闲暇就是作后退装弹战术训练。

    这一切李晓都看在眼底,并十分满意,这十几天来,铁炮足轻的进步是显而易见,就目前而言,进度一切良好,一个月以后练成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

    不过实际上一切事务,不会按照李晓理想的进度前进,总会有意外发生。

    而这时就在李晓如火如荼的练兵时候。

    这天负责李晓情报收集的,忍者众头目横谷幸重却突然出现在李晓神冈城的天守阁。

    横谷幸重向李晓禀报城生城的斋藤家,已经准备秘密出兵神冈城的消息。

    这次斋藤家联合了神保家的军势,预计出阵军势将达到一千以上。

    李晓闻言之后,是当场吃了一惊,倒不是因为斋藤家来袭一事,而是因为他的西国方阵还没练成呢。

    第三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一百九十二章 料敌在先

    第一百九十二章 料敌在先

    信浓,川中岛。

    七月,武田信玄从踯躅崎馆亲率大军出阵,与山县昌景的飞驒征讨军,武田胜赖,内藤昌丰的上野军团,在川中岛以南的盐崎城会合,在上杉谦信的越后军对峙。

    两军对峙以来,虽没有大的战事,但暗中摩擦,小范围战斗不少,双方各有胜负。

    八月,上杉谦信命常陆佐竹家,出兵关东,对武田家盟友北条家进行牵制。

    佐竹家家督佐竹义昭,有常陆之雄之称,是战国时关东的有力大名,佐竹家因他的励精图治而一举兴起。

    在永禄四年,上杉谦信率十万关东联军围攻小田原,佐竹家出力颇多。

    佐竹义昭一直奉行着亲附上杉家、与宇都宫家同盟,以此对抗北条家的外交方针。

    今年年初,关东堪与北条家一战的里见家,在第二次国府台合战中被北条家大败,其在关东影响力一落千丈。

    反观关东另一雄者,佐竹家与上杉,宇都宮家三家联军,击败了常陆国内最大对手小田氏,为将来一统常陆国奠定了基础。

    虽身为关东管领,但上杉谦信却远在越后,对北条家在关东的攻势常有鞭长莫及之感,而里见家这次在北条家的打击下,已经遭受重创,所以佐竹家就成了上杉家在关东能牵制北条家的最大助力。

    现在此度佐竹义昭已经退隐,家督之位刚刚由年仅十七岁的佐竹义重即位,这位日后被称为‘鬼义重’年轻家督,即位之初,就显露了起日后霸主的气势。

    他的初阵,与相马盛胤对战于瓮之原,义重于此战中大获全胜,并连取七名敌将的首级。

    现在佐竹家与上杉家的同盟,已形成成效,肘制了北条家向关东的进取势头。

    上杉家与武田家在第五次川中岛对峙的同时,佐竹家与北条家在关东亦展开了较量。

    在飞驒国,上杉家与武田家在此的博弈正在继续。

    越中,城生城城主斋藤利基,在上杉谦信的授意下,向武田家在飞驒唯一之据点,神冈城发动攻击,意图将武田家的势力完全赶出飞驒。

    斋藤利基手上除了本家的五百足轻之外,还有神保长职支援给他的五百军势,合计兵力为一千军势。

    李晓在越中铺设的情报网,正在建设之中,况且斋藤利基的出兵动作又很快。

    所以当李晓从横谷幸重那听闻到斋藤利基出兵的消息之后,对方已将领内军势召集完毕,预计第二天下午就可以出兵抵达神冈城。

    于是李晓连夜召集众将会商,讨论如何应对斋藤家的来袭。

    军议商讨的结果,李晓家臣中分出了两派,一派是建议守城,一派就是建议野战。

    建议守城无疑是持重的打算,凭着李晓新筑的神冈城的防御,五百常备,加上守城利器铁炮的威力,要抵御斋藤家的进攻毫无问题。

    但是守城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军粮,今年神冈领地内尚未秋收,城池里的军粮明显不足,若要坚守,城内的粮草最多只能维持十天。

    另外守城还有一个弊病,就是领内的建设和生产,现在神冈之町的修筑已大致完成,并且领内的秋收也马上就要进行了。

    若是李晓选择固守城池,到时斋藤家若是为了逼李晓出战,采取放火去烧去城下町的手段,亦或者派出人手免费帮李晓搞义务支农,将李晓领内的农田全数收割了。

    那时李晓若不出城与斋藤家决战,这半年来,李晓在神冈之町的心血白费,而且今年领内所有的收入都打了水漂。

    不过相对于守城,家臣团中反对出城野战的声音更大。

    家臣们坚决反对的理由,一是兵力相差悬殊,李晓只有五百常备,对方却有一千人,兵力比是一比二。

    二是李晓所谓的西国方阵速成版,还没有练成,还不足以形成战力出战。

    三是出于对江马家援军的期望,目前李晓还是依据之前的承诺,将江马家以前在神冈银山一半的收益,交给江马辉盛。

    当然了李晓现在从神冈银山的所得早就数倍于之前江马家在神冈银山上的所得。

    但怎么说李晓也是遵守了诺言,所以现在李晓家和江马家对神冈银山,都有共同所有权,眼下斋藤家来袭,怎么说江马家出于保护神冈银山的目的,也有必要出兵助战。

    何况江马辉盛现在还是臣属于武田家,有支援李晓的责任,而他的弟弟江马信盛在一帮老臣和本愿寺的支持下,正时刻想夺回江马家家督的位置。

    若是李晓倒台了,将来谁帮他坐稳这江马家家督之位。

    所以江马家现在和李晓家,因为利益的结合,目前还是‘很铁’的同盟关系,若李晓遭遇斋藤家的攻击,江马辉盛毫无疑问会出兵增援。

    但是斋藤家的军势,明天就会抵达,若是进行合战,江马辉盛领内农兵动员和出兵路程这两项时间算在一起,是肯定赶不上合战的。

    而若是守城则可以期望,最少在两日之后得到江马家的援军。

    到时李晓可以选择出城,里应外合与斋藤家进行决战,这个方法无疑选择守城和出城野战两派家臣,都颇为认可的选择。

    现在家臣团大部分人,都已经纷纷改变立场,倾向等待江马辉盛援军军势到达后,两家进行会战的决定。

    就在众人都在商讨时,原本一直沉默不言的新进家臣本多正信开口了。

    他的意见,就是不必等江马家援军了,明日就行出兵决战。

    本多正信语出惊人,而李晓的家臣团中对于这名新来一个月的三河武士,都印象深刻。

    本多正信新来不久,现在被李晓委派为神冈之町的治安官,负责维护城下町的日常秩序,以及一些民事纠纷的案件。

    之所以令人影响深刻,就是本多正信在城下町治理之中,表示出出色的处置手腕。

    这半年来神冈之町发展得很快,所以各方势力进入,情况变得有些鱼龙混杂。

    比如飞驒木工座,盐屋商家?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