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敢,只是那严先生有些话想要转呈大人,但现如今华美国并未求封朝贡本朝,欲言而不得门道。听闻熊大人巡抚一方,气量才识远近闻名,故求得此路,以示诚意。”李国助赶紧露出恭顺的笑容,一边还从身后取出一个精致的檀香木盒,“华美国的严先生说,依海外华美国出使礼仪,给熊大人的应是国礼,但两国并未结交,故严先生仅以私仪赠物,以表崇敬之意。”
说完,打开盒子,只见丝绸之上,铺垫着一具精致的水晶琉璃酒器,不少地方还打着金银箔,点缀着珠玉宝石,一看就是上乘的华美海货。就算抛开无法估价的水晶琉璃酒器,仅那檀香木外盒,都是大明千金难求的珍货。
并非一国的外使国礼?!熊文灿心里又是一跳,这不就是指华美信使这次派人和自己见面,只是一种个人礼仪行为,和外藩邦交并无关系。
“嗯……久闻华美番国乃流落海外之民所聚,盛出奇巧物事。不过,‘华’字未免张狂托大,有神州正朔大明圣朝,海外之邦岂可称‘华’?‘美利坚’亦粉饰太过……吾亦读海外奇书。知那西去数万里,欧罗巴之彼岸,有土曰‘亚米利加’,尔等远居他乡,教化渐失,倒也情有可原……‘米夷国’虽是汉裔之邦,然我大明圣朝天子垂治神州、威德四海,尔等万不可再自封自擂。”
熊文灿捏着小胡须,笑看着面前的华美信使和李国助,言语之中。貌似有为对方今后与大明朝打交道着想的善意。
一个好好的中华美利坚共和国,在大西洋呼风唤雨,欧洲诸国莫不羡慕敬畏。国内民生安乐,兴学重礼;国外军势强盛,开疆辟土,所向披靡。熊文灿这一番咬文嚼字,就成了偏穷陋习的“米夷国”了。想到现如今已经绣花枕头一包草的大明朝廷,还这样闭着眼睛自作清高,赵明川心里忽然感觉非常好笑。
“多谢熊大人教诲。此番学生受华……米夷国外交部副部长严先生所托,请熊大人看在华夏一脉的份上,为南洋华民解冤苦血泪,求东海南洋安泰之策。”
赵明川定了下心神。按照严晓松平时所教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原则,把熊文灿直接摆上了神坛。
“……自洪武年起,东海南洋海患既而有之。尤倭寇与刁匪勾结为甚。于今,泰西诸夷开海已逾两百年,过西海、南洋而至中土边海。辟南洋野地立城围港而居,又通东海南洋不法之徒,妄杀华民,劫掠船货,海外胞民苦不堪言。”
“严先生以为,南洋之乱事,当在‘治’与‘市’。米夷国愿与我大明同剿诸匪,以绝海患,护海外胞民,又御泰西东侵。大明边海定,则南洋定,南洋定,则海外华民转危为安。又于南洋米夷港地互市,一可互通讯信,二可惠国安民。”
赵明川见对方态度比之前好了很多,终于开始“背诵”严晓松当初临走时交代的若干细节。
赵明川在“侃侃而谈”,熊文灿棉却面不改色,只是慢慢缕着胡须静静看着石桌上一直没有开启的“米夷国信”。
“李先生,如今在吕宋可好?”
等赵明川口干舌燥地说完,仿佛已经听厌倦了赵明川的唠叨,熊文灿终于对着李国助开口了。这种忽然又变化的方向,赵明川忽然觉得严晓松让自己给熊文灿送信就是个过场。
“有大明旁护,及米夷国友助,近些年南洋西人对我等吕宋华民礼遇有加,在吕宋自然无碍,南洋之业已有起复,只对大明闽浙商路断绝有所担忧。想当初熊大人在山东布政使任时,齐浙闽边海百舸争流,水陆通达,好不兴盛……”李国助赶紧拱手,一边还特意强调了华美国的存在。
“公务繁忙,今日不便久座,等过些时日,本抚自会上书朝廷,将米夷国求南洋封贡之意上呈天听。”
看来那些福建海商的告密信,应该就和你李国助脱不开关系吧?熊文灿对郑芝龙和李国助的恩怨是早就熟知,而李家和江南部分士绅的利益联系已经存在了几乎半个世纪了,在这个当口和一个米夷国信使跑来见自己,有什么用意基本很清楚。
熊文灿故意揉了下眉头,只是略微施礼,带着石桌上的书信就起了身。这个时候已经消失已久的那个张员外老头又出现了,客客气气地带着熊文灿远去,一个下人则捧着那个礼盒紧跟其后。
“哎……”
望着远去的熊文灿的背影,赵明川对着一边的李国助露出苦笑。不过和赵明川失望的表情相比,李国助的表情就神秘了许多,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
两天后的夜晚,熊文灿还在书房里走来走去,几个幕僚都垂手站在一侧,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大人,既是厦门备倭水营六百里加急塘报,怕是实情。假使浮头湾一带海匪真为米夷国兵船所剿,这后事是非还须大人裁定。”一个幕僚拿着一封从厦门加紧送来的军情,表情忐忑不安。
“哼,蕞尔小邦,狂妄之辈!居然在大明边海擅动刀兵!”熊文灿似乎走累了,回到位置上,指着面前的另一封书信,露出一脸怒色。“好一个‘东海南洋海盗名单’,擅指匪号,自作主张,当我大明无人乎?!”
和几天前赵明川嘴里客气到一塌糊涂的咬文嚼字不同,华美人的信中内容就十分直白了。除了日本倭寇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包括郑芝龙、颜思海在内的若干在大明边海的海上豪族全被华美国定为了海盗,或与海盗有密切关联,而且还列举了这些人上榜的理由和证据。
这种观点,完全和大明官方公开的评判标准完全不同。不同也就罢了,华美国外交部还定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时间表。其中第一批要清剿的就是杨六、郭怀一、李魁奇、钟斌等在大明东海最具威胁的海盗。
杨六这些从颜家或李旦家分裂出来的海盗,目前实质是附属在郑芝龙羽翼下的,熊文灿也是暗中知道。其中杨六和郭怀一在福建一带,李魁奇、钟斌则在琉球和苏北、山东沿海一带活动。
而华美国直接把这些人定为了在东海、南洋贩卖华民猪仔的祸首之一,不就是表明其实郑芝龙和颜思齐当初都是一个性质吗?甚至还有拐弯抹角给颜家开脱的意思。
信里还希望能获得大明沿海军镇与备倭水营的支持,所有缴获的战利品和俘虏,都将交给大明福建巡抚衙门处置。很明显,这些看似尊重大明朝廷和福建巡抚的动作,基本全是冲着打击郑芝龙去的。
更让人惊诧的是。就连澳门、吕宋的弗朗机人和南洋的荷兰人都愿意出具人证物证,以证明华美方面的调查正确无误。除了没有黑底白字直接把郑芝龙说成海盗同伙,一张大网已经张得结结实实,就等着福建方面表明态度了。
现在来看。有些事情已经快压不住了。在此之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郑芝龙也手脚不干净地在沿海一带贩运“猪仔”给南洋番夷的谣言已经日益高涨,而不满郑芝龙借打击颜家而垄断海贸的地方士绅更是直接把矛头对准了自己。这些人的背后。既有在沿海根深蒂固的齐楚浙党,也有如今卷土重来的东林党,自己这个出自四川的福建巡抚显然强龙压不了地头蛇。
崇祯元年开始。西北民乱越演越烈,东番岛的颜思海还在苟延残喘,一旦郑芝龙的那些破事真是全被揭开,郑芝龙再在东南沿海弄出一摊子乱事,那不是狠狠抽了自己一个耳光?如果再被人揪着当初招抚郑芝龙这档子事落井下石一下,自己这个福建巡抚也就走到头了。
“一视同仁”,大概就是这封华美信件中最浮于纸上的暗示了,而且怎么看,都是一副边做边说的节奏,这让熊文灿忍不住火冒三丈。
“大人,眼下灾荒连年,西北匪患日盛,东虏猖虐也为时多年,东海之疾因更非一日之寒。朝廷度支日紧,实已无力周全四方……”一个幕僚见自家巡抚正在气头上,微微一笑走到了书案前,“卑职以为,苏、鲁、闽、浙事关朝廷东海根本,若无大急,仍当以‘抚’为主,以‘剿’为辅。只有恩威并下,朝廷与巡抚大人才可慑服各方。”
“哦?那你认为该如何‘剿’,又该如何‘抚’?”熊文灿听出了话外音,故意端起茶,装着大家在随便聊天。
“卑职昨日见了两广总督的塘报,澳门开禁不久,守澳衙门已经抓获南洋贩害华民的泰西海匪若干,若猜想不差,必是那米夷人在南洋剿匪获胜之献。那东海南洋之闻,两广总督那里多少也会拿到些佐证。”幕僚又是一礼,表情十分镇定,“圣上对东海贩运良民一事深恶痛绝,几番严旨查办,巡抚大人多年来也着力清治,此番既然有了佐证,那大人剿谁抚谁,都是人心所向了。金澎海防参将郑芝龙那里,自然也得用心为大人分忧……”
听到这儿,熊文灿是微微点头。话头意思很明显了,闽浙沿海这些年的动荡,在不得罪闽浙士绅大族的前提下,必须有人来顶锅,给朝廷一个交代。之前选了颜家,结果事情还越弄越复杂,现在必须要换人来顶了。如果自己在这件事上完全没有一丝作为,那一旦和自己长期不对路的两广总督王尊德那里抢先给朝廷上了什么奏折,那自己就彻底被动了。但这些擦屁股的破事,也必须由郑芝龙出面去处理掉。
而打从万历年间起,从辽东到两广,打着“拓荒、营矿”等口号,一批批有深厚背景的海商往南洋和吕宋方面花心思,每年都有数千人出海,尤以闽、浙、粤等地最为严重,吕宋之地迁民累数早以万计,这些早就不是什么大秘密了。因为利欲熏心,以各种手段引导沿海百姓出海这种事,又有哪省总督或是巡抚能够完全杜绝得了的呢?
以剿治乱,以抚制衡,就是为了争取时间。现在朝廷最缺的也是时间,只要东虏和西北问题解决,届时以大明举国之力,要扑灭一个郑芝龙或是颜思海,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至于什么泰西诸番,更是藓疾之痒。
“嗯……本抚已有定夺。明日发六百里加急,通达闽浙各地卫所军镇、备倭诸营、金澎海防水师:经查,闽浙边海匪患不绝,混淆视听、外通夷寇、屠戮海商、贩害良民,着地方军兵全力清查剿之,不得有误!金澎海防水师参将郑芝龙巡检不力,致使边海备倭海防兵事滋漏生隙,待事后议惩。”
“经查”——什么时候查的,查明了什么?
“混淆视听”——谁在混淆视听,混了些什么?
“着地方军兵全力清查剿之”——把颜家都揍了一年多了,还要地方再“清查”什么,又要剿谁?
“事后议惩”——看起来都铁板钉钉了,还要“事后”再“议惩”?板子倒是举得很高很高。
熊文灿眯着双眼,逐字逐句地念出自己的决定,几乎每段话里,都带着能让人浮想联翩的字词。
“大人高明,郑芝龙必知进退!”一众幕僚都恍然大悟,纷纷赞不绝口。
“东番大员岛颜氏私贩流民之罪可深查待议,但私结外夷之过也当请罪自省,可遣人前去晓喻本抚之意……本抚日后将上书朝廷,道明原委曲直,由陛下圣裁。”
说完最新的指示后,熊文灿又展开笔墨,一篇花团锦簇、落笔生花、为闽浙沿海殚尽竭力呕心沥血的诚恳奏折就开篇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十章 新的黑锅(一)
1629年5月11日,周五,大明帝国历崇祯二年四月十九。
一场小小的风暴过后,借助五月份后渐渐盛起的东北风,郑芝龙从金门出发的庞大船队终于在这天的午后驶抵浮头湾。
曾经的海盗乐园,此时显得静悄悄的,一度“热闹”的海盗栖息之地仿佛一夜之间全搬了家,一片荒芜寂静。只有几艘挂着蓝白双色战旗的黑白双色迷彩的战舰静静地横在湾口西面的洋面,南边不远的一座小岛上,也竖着一面蓝白双色的大旗。
“只凭八艘战船,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剿灭杨六的船队……还能泰然自若在此等候我等。”
南下的明军水师船队之中,最大的那艘西式海船之上,一身戎装的郑芝龙举着单筒望远镜,表情平静,而一边的郑彩,则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因为这次的南下出征,又是一个被华美国释放的手下带来的口信。
“大哥,巡抚大人让我们等巡查浮头湾,口气颇严,恐怕再难推脱。”郑芝虎望了望几里外的华美远征舰队,一把抽出了自己的佩刀,“我军此次精锐尽出,大船过百,那区区八艘番船,纵使杨六不敌,在弟看来亦不足挂齿!”
郑芝虎的请战发言一出,四周的军校都纷纷举臂喝彩,大有一举荡平华美番夷的气势。
听到胞弟和部下的请战,郑芝龙收起望远镜,终于发出了大笑,左右的亲随都有点没摸着头脑。
“不愧是恩师熊大人,明察秋毫,剿抚两手。”郑芝龙的大笑变成了冷哼,几乎是从鼻腔里说出话来,“恐怕他早知华美兵临东海,此行不过是驱虎吞狼而已。例同颜家。”
“这个……”郑芝虎一愣,这才悻悻然收回了兵刃,但仍然不服气地看着海平线的那一排黑点,“难道大哥就这样返身而回,到时巡抚大人那里又如何作答。”
“你当这华美国船队释人送信,是来和我等约战的?巡抚大人不好出面的事,才是我等要做的份内事。”郑芝龙又露出神秘的微笑,又重新举起了望远镜,“传令下去,不可鸣炮放矢。近湾口下锚。”
“啊,大哥真要与那华美人相会!”听到胞兄居然下了这个命令,郑芝虎直接吓了一跳。
“若我为唇,何人又能做齿?”郑芝龙没有继续理会胞弟那不过脑子的问题,只是自顾自地轻声嘀咕着。
……
华美国海军远征舰队,此时已经全面戒备,虽然一级战备的命令还没有下达,但几乎所有的官兵都守在了战斗岗位,只要战备钟敲响。炮组官兵就能在第一时间发动炮击。
旗舰共和号上,孙阳正在指挥舱里闭目养神,似乎对郑芝龙舰队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几个参谋官都默默站在海图桌前发呆。只有颜显屏独自一人依在舷窗前。举着望远镜死死看着渐渐逼近的大明船队。
“哼,说是前来讨回公道,结果未战先怯阵言和,真是气死人了!万一那郑芝龙全军压上又怎么办!”看到身后的孙阳一副漠不关己的态度。颜显屏心里一阵阵强烈的不满,牙都在发痒。
“对方也没有展开战斗队形?那就挂满旗,列队站坡。大家出去一下。颜显屏少尉留下。”一个参谋军官走到孙阳身边,附在耳边悄悄说了几句,孙阳就睁开了双眼,笑着下达了命令。
男性军官们纷纷离开指挥舱,剩下一个颜显屏一脸茫然,站在海图桌前紧张不安。
“你看,郑芝龙很聪明吧?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否则我们大炮一响,郑家和颜家都将失去最好的机会。”孙阳起身走到颜显屏身边,轻轻搂住了对方的肩膀。
“啊!”舰队司令如此亲昵的动作,把颜显屏吓得不轻,几乎尖叫着弹到一边,侧过身,死死抓着胸前领口的海军徽章挂件,羞得满脸通红,“长官……你……请自重……”
“哈哈!”
颜显屏的声音细得跟蚊子一样,头也垂得很低,孙阳这下笑得更开心了。
“你轻薄于我,还笑……若无其他事,我走了!”颜显屏红着脸,退到舱门边,小手摸到了门把,嘴唇都咬紧了。
“没啥,就是想,你以后是打算跟我回北美,还是准备留下……”孙阳的笑容消失,坐回桌前,抓着铅笔,静静看着海图,一脸的惆怅。
“爹爹坟冢在大员,我当然是……”颜显屏低着牙,轻声说着。
说完,还悄悄回头看了眼,发现孙阳居然露出一副落寞受打击的表情,心里又不忍起来:“那你呢……”
“我是军人,自然是为国效力,战舰在哪儿,我就在哪儿!死了,战舰也是我的坟墓!”孙阳仰起脸,嘴角一抹自嘲,“从踏上甲板开始,任何一个海军官兵就必须要放弃叶落归根的思想,我的家园是大海的尽头。”
“那我又算啥?”说到这儿,颜显屏头更低了,“月前七姑给我说了,你向七爷爷提亲了,那么……”
真是羞死个人,我怎么说出这些?!发觉自己似乎在胡言乱语,颜显屏又是一阵强烈的羞意,一把拉开舱门就跑了出去。
“是啊,我非要娶她干啥呢……”孙阳自己也有点茫然了,取下军帽,抓着头皮也在苦思冥想。
其实此时,孙阳对儿女情长也完全没了心思,起因就在于那场回想起“并不完美”的浮头湾海战。据说当海战结束后,张春锐的眉头就一直没有舒展过。
鸡血石号在战斗中冒失的偏离,舰长李帆缺乏实战经验也就罢了,其实整个海军里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舰长就屈指可数,但旗舰共和号当时挂起的指挥旗语也有含糊不清的问题在里面,甚至战斗航行队列顺序的安排,都在事后引起了几个舰长的私下非议。
鸡血石号出现了伤亡,长期对海军作训严格把关的张春锐准将的对此表示了极大关注,虽然战损微乎其微,但张春锐依然对整场战斗中暴露的诸多“不专业”行为感到不满。
其实不光是海军作战本身。这次东方远征的许多方面都充满了不理想,大概也只有在远征彻底结束后,才能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听证会来进行反省总结,现在倒不是打击积极性的时候。
极高的纪律性与清晰无误的指挥信号,是海上线列战术所要求的根本。历史上,极力追求海战指挥技巧的英格兰海军,对破坏线列战术的行为保持着零容忍的绝对态度,甚至还曾处决过若干高级军官。
华美海军或许因为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沿,倒还可以用“摸索与实践相结合”的理由去宽容对待,但一想到远征结束后。所有的作战航行记录都要面对海军总司令王铁锤中将的听证问询,孙阳就心里直发虚。
……
南方的小岛上,已经清理出一片空地,作为总指挥部的营帐里,一行陆军军官正个个捧着午饭在说笑。
“严哥,你怎么知道郑芝龙就一定会过来和我们谈判?”游南哲挑着咸菜,对严晓松让全舰队在浮头湾一待就是半个月感到好奇。
“他也可以在这里和你们先打一场,再谈。不过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他打不起。因为他现在最大的对手是大明朝廷和福建巡抚熊文灿,不是颜家,也不是我们。”严晓松扒拉着饭,表情很平静。但眼里却遮掩不住几丝欣喜,“现在流言四起,熊文灿不一定就坐得住,会逼郑芝龙做出选择的。他无法拒绝。他和熊文灿一样,都要做出取舍,舍去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就是之前从荷兰人那里得到的把柄?那这次我们岂不是要瞒着颜家再和郑芝龙谈好处了?这有点不地道吧……”游南哲若有所悟。但依然比较担忧外交部目前所做的一切。
“本来就是阳谋,没有瞒不瞒的说法。在我们出现之前,大明沿海的利益蛋糕就很大,我们不过是一道‘加菜’而已。郑芝龙不会是我们的选择,但郑家依然能得到我们的承诺,就是保证他已经得到的蛋糕不会变少,以及正常的贸易关系,甚至是加重他在大明朝廷那边的地位,这是他目前最需要的。”听到游南哲如此说,严晓松笑得很轻松,“说不得,我们还要再做一次坏人,帮郑芝龙和颜家‘减轻’大明朝廷对他们的敌视。”
“我们做坏人?我们坏事已经做了不少了,得罪了大明朝廷,好像对我们没有啥好处吧……”游南哲看了眼指挥部大帐角落里正在看电文的远征舰队总指挥张春锐,压低了声音,“听说内阁方面迟迟没有对东方代理人后续计划做出批复,是不是国会有人在做小动作?”
严晓松一愣,慢慢露出一丝苦笑,但并没有回答游南哲的问题,因为就在最近一次和苏子宁的密码电文沟通中,他只收到了两个字——“换届”。
马上就要进入新一届国会两院换届选举了,类似花费巨大、劳师动众的东方经营布局方案上,国内已经产生了诸多分歧。在这个节骨眼上,再提出一些会严重影响未来几年国家核心国策的议题是不合时宜的,至少在这个时候,无论是总理齐建军还是国会参众两院的议长,都不会去碰这些有可能导致内部矛盾深化的问题。
“算了,反正这些是你们外交部去做的事,我就等着什么时候离开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就算是在那个破烂的安平堡呆着,也比在野外宿营强。”游南哲说完,伸着懒腰离开了帐篷。
“呵呵,小严,有新消息了,第三批运输船队已经在半道上了。不过,按国防部的意思来看,这是今年最后一批。”另一头,张春锐走了过来,递过了手里的电文,“听说英格兰王室因为财政问题,国王拒绝接受国民议会的意见。英格兰王室宣布破产只是时间问题,这涉及到当初和英格兰王室在圣基茨岛和巴巴多斯岛的贷款抵押协议条款,可能国家为防止出现意外,会发起一定程度的军事干涉,我估计远征舰队最迟10月份就会收到返航命令,你还有什么打算,就尽量加快进度。”
“嗯,这次我们把战俘全部交付郑芝龙,就返回安平堡,再多的事就需要等更好的时机来临。”严晓松慢慢看过电文,也暗暗庆幸熊文灿和郑芝龙都不是拖泥带水的主,否则自己的时间还真是不够。
“那就好,等处理完和郑芝龙的谈判,我们就返航,接下来咱们还要为孙阳的婚事操心呢,哈哈。”见严晓松终于“江郎才尽”,张春锐也如释重负了,否则他不知道还要带着全舰队在这里来回晃悠多久。
……
午后不久,郑芝龙的船队终于在离着华美远征舰队五里的湾口一带下锚,近两百艘大小战船密密麻麻地排开了阵势,双方剑拔弩张之中又保持着心有灵犀的互不侵犯。
一艘小型快船带着郑芝龙的信使驶向了湾内,与此同时,一艘蒸汽小艇也从华美舰队中放下,迎着对面的快船开去。(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十一章 新的黑锅(二)
双方议定的会面地,定在了菜屿列岛其中一座小岛上。地形平坦,除了鸟粪和稀疏的灌木林,小岛上视野相对开阔,任何一方想要有什么小动作,基本上都能一目了然。
不过和其他人都小心翼翼的准备不同,两方会谈的主角倒显得轻松平静。严晓松拒绝了游南哲为之准备的一个步兵连方阵压阵的装逼出场,只带了几个宪兵和一个特工打扮的外交部文员就登了岛。而郑芝龙也摒弃了郑芝虎和郑彩建议的大队亲兵护卫,登岛随从仅只有郑芝虎带了几个亲兵。
一顶小帐篷,一套折叠桌椅,一壶茶,几个杯子,诚意的气氛一开始就营造得非常和谐到位。
“严兄当年以一国外使之尊遨游大明东海,心胸胆略可见一斑。小子当初不过是李旦门下区区通译,如今数年已过,严先生挥斥方遒,风采依旧,但小子却身陷俗尘,碌碌无为。”
换掉了多年习惯的甲胄戎装,郑芝龙又恢复成当年刚出道时的长衫青年的文质彬彬的摸样,望着眼前那笑眯眯的脸庞,微微拱手。从见面开始,郑芝龙就放弃了自己的大明参将的身份,一口一个“小子”的自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马蚤数百年。郑将军,估计谁也没想到,几年后的您,也成为了大明一方军镇大将,叱咤东海,万人敬仰。若早知道是这样,当年就应该找您多喝几杯了。”
严晓松微微摇头,盛满茶杯,做了个请的动作,对郑芝龙的客套不为所动,但脑子里又出现了当年在颜思齐举办的大宴上初识郑芝龙的场景。那个文弱但极为冷静机警的青年形象,和眼前留着一缕成熟小须的郑芝龙渐渐重合起来。
“好,好诗!好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马蚤数百年!’严先生之气度,让小子敬佩。”
如此英气爽朗的半句诗文一出,郑芝龙先是一愣,迅而大笑起来,双眼里更是闪烁着欣悦的光芒。
被对方这么一夸,严晓松才恍然大悟,因为自己不知不觉中就剽窃了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五绝》中的诗句,不由得暗暗脸红。
“哼……不过一海外华夷混杂、狄夷之邦,在此地界卖弄斯文……”郑芝龙身后的郑芝虎冷哼了一声,傲然地双手抱在胸前。对着远处一排站得如木桩般的华美宪兵露出鄙夷的目光。
“芝虎休得无礼!严先生多年前已是一国之部堂阁官,又年长于我等,你我当以兄视之!还不快赔礼!”郑芝龙眉头一皱,回过头去,大声呵斥着自己的胞弟,此时此刻,又从一个文艺青年变成了大明参将。
郑芝龙的态度,顿时让郑芝虎垂下头,后者也不得不马马虎虎双手抱拳晃了几晃。算是赔了礼。
“经本国政府授权,我已经向贵国地方政府福建巡抚熊文灿先生递交了外交函,不知郑将军是否也得到了授权?”严晓松没有计较那个历史上莽撞到最终丢了自己小命的郑芝虎,只是微微一笑。就展开了手上的外交文书,“本应该亲自访问贵国福建巡抚熊大人,但既然郑将军替熊大人来会,而且许多事务也正好需要郑将军支持。那我需要得到会谈有效性的保证,以及……”
郑芝龙脸色微微一变,不过几秒钟后也露出微笑。但态度也迅速严肃起来:“本官受巡抚大人派遣,前来浮头湾巡检防务,若事关闽浙海防,本官可一力承担。不知此次华美国兵船万里迢迢东渡,纵兵大明边海是为何?又何故兵犯东番大员岛,滋扰我大明海防剿匪军务?”
言下之意,熊文灿虽然是福建地方封疆大吏,但在边海军务方面,他金澎海防参将还是有量事独断的资格。再说了,现在谁不知道大明东海的实际掌舵人是谁?
这些正式交涉前的耍弄嘴皮子,其实严晓松和郑芝龙都心知肚明,也算是打了个平手。
“呵呵,那就进入正式议题吧。本次外交谈判的内容纪要,事后我会以正副本形式让郑将军校对,希望副本转呈福建巡抚衙门。”严晓松对着身边的书记官位置轻轻抬起了手,扮演文员的特工赶紧展开了纸笔。
“芝虎,你也在一侧笔墨详录,事后送与严先生勘校。”郑芝龙对这种煞有介事的谈判规则颇感好奇,在他印象里,就算是以前和弗朗机人或是荷兰人交涉,都未必把事情做得如此细致正式。见对方如此认真,自己当然也不能完全被对方掌握了所有节奏。
……
一场会谈一直持续到临近黄昏,除了偶尔能听到郑芝虎时不时的咆哮外,基本的谈判气氛还算和谐。
具体的会谈内容能否真正放到熊文灿的书桌上未必可知,但在华美国这边,外交会谈纪要被打上了3a级保密的印章。也就是说,送回国内,也只有外交部长苏子宁、总理齐建军以及国会参众两院的议长等极少数人才有资格查阅。
黄昏的晚宴,由远征舰队派遣蒸汽艇送来,郑芝龙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欧式的菜单,表现出了他不同于普通大明官员的个人习惯。华美国远征舰队总指挥张春锐准将,以军方最高代表的身份出席了这场外交晚宴,那种严肃又不失礼貌的军人风范,又让郑芝龙肃然起敬。
“郑将军,华美虽然远离大明,但国民多是华夏一族,说起来,终归是血浓于水。这次东行,一半是解决问题,一半也是‘探亲’。”一杯酒下肚后,张春锐的表情也温和了许多,望着浮头湾北方的深处,流露出一丝热切,“听说当年大明汀漳守备俞大猷将军在此地痛击倭寇,大壮我华夏声威,陆鳌所城之处有为其所立的记功碑。俞大猷将军是位伟大的将领,身为军人,我很想前去拜祭一番,以表达我华美国官兵对他的崇高敬意,不知道贵方是否同意?”
郑芝龙微微一愣。就连旁边一直情绪不是很好的郑芝虎都发出了惊奇的声音。
“俞龙戚虎”,对郑家兄弟而言,俞大猷虽然不是陌生,但在大明当时,俞大猷这个官途坎坷又总是得罪人的将领还不像后世那样被人很看重,而且名气也明显逊于戚继光,甚至在许多时候,戚继光一直“垄断霸占”着大明浙军的大部分名气。
但在后世的军事历史分析中,俞大猷虽然战果和名气不如戚继光,但战略层面的军事造诣却远高于后者。而且当时所获得胜利战果所处的战局,每一场都比戚继光要险恶得多。
大概17世纪的跨国入境规矩还没有后世那么繁琐装逼的程序,反正查收杨六覆灭后的俘虏和战利品还需要一两天的时间,让这个拥有华美国远征舰队最高领导权的华美将军去游览大明风景,倒也不失为一种亲近,郑芝龙当下就微笑同意,甚至还专门指派了若干心腹届时陪同前往。
……
两天后,押着大量战利品和战俘的郑芝龙船队开始返航,不过在船队出发不久。郑芝龙就召集了所有把总以上的军官在旗舰开会。
“杨六等人聚众为匪,为祸闽海,金澎海防水师此次寻剿海贼,大获全胜。杨六负隅顽抗,亡于阵前!诸军皆奋勇,当上报朝廷,论功行赏!”
郑芝龙站在船头默不出声。而他身边的郑芝虎则大张旗鼓地向在场的所有军官宣读着“战报”,听着让人无不瞠目结舌。
杨六不是已经被华美番国的兵船给灭了吗,怎么突然就变成了金澎海防水师的战功了?而且原以为这次要过来救杨六。甚至是和那些华美番兵血战一场,结果却和和气气地离开,这又是唱得哪一出?
和郑芝虎颇为夸张得意的表情相比,一船的军校们都有点表情茫然。尤其是郑家亲信,怎么也想不到这次郑芝龙会是带着这些“假到无以复加”的东西返航金门。
“……闽浙边海匪患猖獗,李魁奇、钟斌等匪首逍遥法外,奉福建巡抚大人之命,参将大人有令,必尽剿之,诸军须全力以赴!”
是什么大动静,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突然让福建巡抚和郑芝龙做出那么大的改变?对此,大部分郑芝龙的嫡系心腹都有没看透。
“郑彩,郭怀一现在藏在哪儿?”
自己的胞弟还在吐着唾沫星子在忽悠全船的兵将,郑芝龙却走回了船舱,召来了这几天一直垂头丧气的郑彩。
“回将军的话,郭怀一已逃到潮州南澳岛,身边只余十船,几日前求援信已到金门,正待将军处置。”郑彩赶紧低头汇报。
“嗯,等回到金门,你带领所部兵马,前去南澳岛,取郭怀一首级;让郑芝虎前去琉球与定海(舟山群岛),围剿李魁奇和钟斌,生死勿论。”郑芝龙取过早就看过数遍的熊文灿亲笔书信,嘴角一抹冷笑,语气冰冷。
“将军,如此以来,岂不是这些年的辛苦都……”郑彩见郑芝龙居然打算牺牲掉这么多的棋子,忍不住声音发颤。
“此等人迟早会被朝廷剿灭,现如今我不杀之,华美人亦剿之送熊文灿做礼,甚或为颜家借花献佛,端得好盘算,到那时,我郑家还有何用……我已与华美严先生有约,这东海之事终归须从长计议……。”
郑芝龙说完,就走回了自己的卧舱,不再见人,只留下郑彩站在原地发愣。
……
郑芝龙大摇大摆地走了,浮头湾和菜屿列岛又恢复了平静,但在共和号轻巡洋舰的某个军官舱室中,海军少尉颜显屏正把自己关在里面大发脾气,几乎打烂了这间曾花了好多心思才布置好的“海上闺房”的全部装饰物。
想要前去“交流感情”的孙阳被灰头土脸地赶了出来,私下据说颜显屏对华美外交部副部长严晓松和郑芝龙达成的“和平协议”怒火中烧。(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十二 唯一的念想
1629年5月14ri,周一,大明帝国历崇祯二年四月二十二。
当天,最后一批“整理”出的战利品和俘虏移交郑家完毕,而白天的时候,张chun锐带着若干海陆军官,在郑家亲信的陪同下,登上了浮头湾东北的陆鳌半岛,在那个几乎残败荒废的陆鳌所城以北的校场边参观了俞大猷的记功碑。
“俞大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几个探索、甚至是设法实施近代军事现代化的伟大军事家、战略家。可惜他仕途起伏不顺,明朝由顽固的地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