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世界1620 > 新世界1620第19部分阅读

新世界1620第19部分阅读

    着对方的双眼,苏子宁微微摇头:“我在想,有什么可以保护着我们安然度过这些年。我之前一直认为在17世纪的今天,这个大西洋就是最大的保障,其次就是现在的欧洲大陆战争,但我现在越来越发觉自己当初的想法有点幼稚……”

    “难道不是嘛?我们路过的地方,到处都是难民和乞丐,战争可是要延续三十年呢!”袁欣艺奇怪地看着对方那种认真的表情,“这些不都是你一直强调的吗?”

    “嗯,但这只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地方。在三十年战争中,也有不受影响或影响很小,反而最终获益的两个欧洲国家——英格兰和法国。甚至荷兰,如果少了牵制,在几年后也将摆脱掉不少负担。”

    苏子宁指了下西方,继续说着:“虽然英国现在正在经历历史上的议会和国王之争,但他们的海上政策却并没有受到影响,新英格兰弗吉尼亚地区的殖民一直没有断过;法国更是占尽这场三十年战争的便宜,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河口,法国人的第一个半永久xg质的殖民贸易站已经建立很久了,魁北克的城镇要塞在多年前也粗具规模。”

    “你的意思?”袁欣艺有点搞不明白了。

    “英格兰和法国,最终会从一南一北两个方向夹住我们的发展空间,荷兰、瑞典也会想方设法插进来。而西班牙是加勒比地区的老牌霸主,整个北美看似宽阔无比,其实我们的生存空间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大。”

    苏子宁说完,似乎觉得自己有点想太远了,于是挤出一丝微笑:“这些只是曾经的历史,也许我们的蝴蝶翅膀已经在改变这些了。但我担心这只蝴蝶同时也在加速对我们不利的变化。”

    “严晓松和你,就是为了这些,才那么辛苦跑东跑西的吧?可是你们做这些,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呢?可能许多人还认为你在出风头呢。”袁欣艺想了想,微微叹了口气,然后若有若无地看着对方的手臂。

    “呵呵,总要有人忧国忧民嘛。”苏子宁嘿嘿一笑,就转过了身,继续趴在船舷边发呆

    见对方似乎没有任何反应,好半天,袁欣艺才回过神,带着一丝失望朝船舱走去。而苏子宁,则继续站在船舷边发呆。

    正文 第五十五章 军人与国家的梦

    1621年6月25ri,周五,炎热。

    在月初把内湾要塞移交给陆上jg备队后不久,那艘曾经的海上缉私船在长期的劳心劳力后,终于发生了不可修复的故障。新近扩充了部分欧裔新兵,总编制达到60多人的海上jg备队官兵已经彻底成为了闲置人员,这让海上jg备队总指挥王铁锤一直闷闷不乐。

    没有任何水上武装的状况让社区委员会异常焦急,曼哈顿的防御目前仅仅只存在内湾要塞炮台了。为预防不测,月中旬,只完成六成舾装的企业号的工程进度紧急提速,石益格和游启顿时压力倍增。

    昨天,所有海上jg备队的官兵都接到了通知,今天将在布鲁克林工业区造船厂码头进行一次特殊的企业号海试出航仪式。

    一大早,在布鲁克林工业区新建街区某座技工公寓里,王铁锤在爱人项薇的帮助下,慢慢换上了最新的夏季军服,肩章上显示着中校军衔。

    鉴于曼哈顿社区的男女xg别失衡问题,王铁锤与印第安学生班女教师项薇的地下恋情,最终还是以一场极其低调且好友范围极其有限的婚礼获得了结果。

    如今,新婚不过一个月的王铁锤,就感觉自己似乎又回到了曾经的生活节奏。接过妻子递上的大檐帽,王铁锤在镜子前看了很久,心里也越发激动澎湃。

    “怎么突然那么郑重?是不是今天有什么重大典礼?”项薇好奇地整理着新婚丈夫的衣领,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

    “今天是企业号进行首次海试的ri子,我们的海军也在今天正式成立了。”王铁锤脸上并没有表露出内心的激动,而是很淡然地说着,“如果学校那里不忙的话,你把文文带上一起去看看。”

    “文文周一就寄托在黄念阿姨家了,你今天才知道?要回曼哈顿社区接他很费时间的。”项薇微微一嗔,但又极其高兴丈夫如此关爱这个并非对方亲骨肉的1岁孩子。

    “我还以为你一直把他留在隔壁海惠芬大妈家里……这段时间我太忙了,一直在美人鱼号上训练船员,就没回过家,不好意思。”王铁锤脸一红,赶紧露出歉意,“等海试结束,会有个假期,我好好陪陪你们娘俩。”

    “还说,也许海试一结束,你这个内定的舰长说不定又要忙着出海训练。”项薇早已习惯了这个几乎把工作当成家务事来干的海军丈夫。

    摘下军帽,摸摸后脑勺,未来的企业号舰长难得露出一脸窘态。

    ……

    ……

    船厂码头区今天更加热闹非凡,虽然限于条件没有任何军乐奏响,但庞大的看热闹人群与各相关生产部门嘉宾都齐聚一堂。

    军事安全部委员郑泉和主席刘铭钧老人,以及临时担任刘老秘书的刘兰曦,三人作为社区委员会的代表参加海试出航庆典。

    企业号船体漆成雪白sè,水线附近是蓝sè,在加班加点下完成舾装的标排800吨的企业号轻巡洋舰如今正静静地停靠在码头边。

    在不远的岸上第二号船台上,第二艘企业级巡洋舰“zi you”号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一半。而一号船台,则是第三艘同级舰“东方”号,如今才完成主体工程的三成不到。由于船厂的技工劳力有限,为了企业号提前完成舾装并进行海试,这两艘同级舰的建造进度被明显拖延了。

    企业号三根高高的风帆桅杆紧紧卷缚着帆布,船甲板上依然还有十几位工业部的技工在几门舰炮炮座附近做着最后的安装调试工作。四门狰狞而魄力十足的90毫米维斯沃斯舰炮以中轴方式安装配置,中部舰桥前后各两门。这是林有德的军工部门用了一个月时间完成加工工艺设计后的首批重量级产品。

    内径六角旋膛工艺的维斯沃斯舰炮,外加一个后方立楔式炮闩,难得让海军的第一艘风帆战舰就用上了后膛炮。虽然维斯沃斯六角旋膛炮制造流程十分繁琐,但却属于耗时费力但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加工工艺,所以紧赶慢赶,还是在不久前装配上舰。

    与之配套的,则是分装式铜质药筒和熟铁炮弹,与炮本身同理,这样的炮弹弹体加工更加麻烦费时成本也很高,但在现阶段也只能如此。

    除了外观焕然一新的海军官兵,除去20多名欧裔新兵已经提前上了企业号,面前剩下的30多名穿越者身份的官兵整齐排成三排,前排全是军官装束。

    “刘老,可以开始了。”郑泉看了下表,微微做了个请的动作。

    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刘老轻轻咳嗽了两声,然后扫过面前的官兵,沉稳而洪亮的声音开始在企业号前的码头区回荡。

    “今天,是我们经历那场磨难以来一个值得纪念的ri子,或者说是我们未来国家的海军真正诞生的ri子,它或许比这个国家诞生得还要早,但这并不重要!”刘老说到这儿,居然丢开了发言稿,走到了一众年轻的官兵面前,“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却经历了一场相同的痛苦,汇聚在这个新世界,你们果断地挺身而出,为保护同胞站在危险的第一线……”

    随着刘老即兴发言的持续,许多穿越后才成为军人的年轻小伙都挺起了胸膛。个个紧绷着脸,一副义不容辞的慷慨状。

    “……今天企业号正式进行海试,也可以说是我们让它仓促入役。同样,大家也将正式成为一名真正的海军军人。”

    刘老结束了发言,又从身后女儿的手里,接过了一个小本子,然后走到王铁锤面前,亲手递到对方手里。

    “呵呵,一切从简吧,我代表现在的社区委员会,将来的国家,任命你为企业号舰长。接下来的海试出航准备和后续安排,就由你主持了。”

    说完,似乎有点心事的刘老背着手,在女儿陪伴下走开了。

    “孙阳!”

    深深吸了口气,王铁锤突然用很大的嗓门喊出一个名字。

    “到!”

    前海军政治干事露出一丝喜意,几个大步走到王铁锤面前,行了个端庄的军礼。

    ……

    ……

    “解缆!升帆!”

    无论是华裔还欧裔,官兵麻利而迅速地跑到各自的工作段,开始拉动绳索。雪白的风帆层层落下,群起的欢呼声中,企业号庞大的船身开始慢慢滑行。

    前美人鱼号水手长蒙提,历史上荷兰海军上将鲁伊特尔的父亲,如今成为了企业号的水兵长兼代理大副,给予了海军临时士官长军衔。他将负责全面协助王铁锤进行企业号未来一个月的海试兼船员训练工作。

    有着飞剪船首的企业号轻轻切开了海浪,在进入宽阔的海湾后,鼓起的风帆将企业号的速度渐渐提升起来,不过半个小时,就加速到了10节。

    望着船头两侧外那起伏翻滚的浪花,就算早有心理准备,但从没有真正体验过如此疯狂航速的大副蒙提,几乎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紧紧抓着舰桥围栏。

    再把目光转向舰桥前方那两座六角型炮口内径、带着巨大环形炮盾的舰炮,蒙提心里的震颤也越发明显。

    起伏的船头如利斧般破开水面,又如飞鱼一样穿透海浪,带着呼啸的海风一路飙向海湾出口。航速还在提高,蒙提已经明显感觉到更加不正常了,按照经验来算,此时的航速已经接近15节。

    “上帝啊……没有任何船只能够逃过它的追捕。”蒙提轻轻在胸前画了个十字,脸sè因激动而通红。

    “呵呵,老王,效果如何?就这个速度,几天时间就能轻松跑到亚速尔群岛去。”

    坚持第一次海试随船的船舶设计总工程师游启走到了舰桥上,一脸自豪加轻松写意。

    “嗯,虽然最高航速依然没有缉私船快,但气势很带劲!”王铁锤握紧了拳头,感觉豪气万千。

    视线里,欧裔或华族海军官兵纷纷忙碌在甲板各个角落,做着各种适应xg训练。身为炮组的部分官兵甚至已经开始缓慢推动炮架。

    “那就成,记得多拨款,我会给你造出一支舰队。现在,让我们来见识下林总工的杰作吧!”

    游启难得嬉皮笑脸地说着半真半假的玩笑话,眼里也充满了火热。

    战舰开始了转向,部分风帆也开始收起,航速在水兵士官长蒙提的控制下,逐渐降低,最后只保留了6节航速。四门舰炮已经齐齐指向了一侧。远方,是哈得孙湾口的一座无名小岛。

    一团炽烈的火焰从某根炮管里喷涌而出,庞大的舰体甚至也微微一晃,紧接着又是交替出现三团膨胀扩散的炮口焰。一发炮弹落在小岛上,掀起了一大团黑sè与红sè交缠的烟尘。

    ……

    ……

    空荡的社区委员会会议室里,刘老呆呆地坐在椅子上,眼睛落在桌面一封已经看过无数遍的信笺上。

    那是远在欧洲的苏子宁留给他的,据说郑泉手里也有一封,但内容是否和自己的相同就不得而知。

    “爸爸,为什么郑大哥和王大哥那么急迫想要成立海军,甚至据说陆上jg备队也即将改编为陆军,这国家到底怎么个立法不还是没有着落吗?怎么就先成立陆军部和海军部了?”刘兰曦捧着茶杯走到老父亲身前,握住了父亲略显冰凉的手。

    “小曦啊,你觉得小郑和小王他们如何?哦,我是说办事的人品和能力。”刘老看了眼身穿旧jg察制服的女儿,语气很认真。

    “郑大哥和王舰长都是典型的军人,很有领导能力,而且做事非常认真!”刘兰曦想了下,还是尽量选择了夸奖,不过在说到郑泉的时候,明显脸sè微微发红。

    “嗯,不错,如果没有他们,这个社区很难说在大灾难头几天就崩溃了。”刘老微微点头,对女儿这段时间的变化也暗暗高兴,“假如我们只是维持保护这么一个社区,或许有他们就足够了。但我们今后是一个国家,要保护的,不仅仅是国防上的安全,还有人心与秩序,要做这些事的人,也不仅仅是军人……”

    “啊……难道说传闻都是真的?”刘兰曦突然嘀咕了一句,然后赶紧捂住了嘴。

    “什么传闻?”刘老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

    “有些和海军里的人要好的姐妹说,社区委员会的立法小组,打算在未来国家法律上禁止军人从政……是不是郑大哥和王舰长有点接受不了。”

    “这些话别在外面乱说!”刘老突然拍了下桌子,结果吓得女儿脸sè发白。

    “小苏说得对,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外面有多少敌人,而是我们内部有太多的猜忌与不安全感,人们都害怕回到过去某种状态。更害怕整个国家变成一座巨大的军工厂……看看现在,一切工业规划和生产都在为军事重点服务。”

    刘老低沉的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回荡着,显得很焦虑。

    “我们有了新的家,新的土地,甚至有了大炮,步枪,军舰……但为什么居民们还是没有安全感?”

    这个问题难住了刘兰曦,她也多多少少接触了不少社区里的风言风语,尤其是现在关于立法建国的消息已经在内部传遍的情况下。

    “不好回答吧?那我告诉你答案。”刘老把桌面的信笺收到了兜里,又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面画了个大圈,“我们曾经的政权,是建立在内外围政治敌视包围环境下的,军人是维持政权体制安全的唯一保障,既对内,又对外,也就是枪杆子出政权的理论。现在不同,虽然看似面临的危险也很大,但这些危险并不是因显在的内外政治敌视导致的。我们的内部,更不存在这种政治敌视与阶级统治对象。如果非说有,那也是对曾经的社会生活记忆而言,在现在这个全新的环境,内部已经没有了政治体制敌视的阶级对象,因为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一个民众意志统一的国家,军人是不会也不应该参与政治的,除了军国主义!”

    “爸爸,这些是苏子宁的话,还是您自己认为的?”刘兰曦若有所思。

    “小苏这孩子,拐弯抹角的,但他的意思,我明白。他担心未来的政权走向军国化。要打破这个,就只能军政分离。”

    正说着,突然会议室的门开了,只见军事安全委员郑泉正站在门口。

    “刘老,我到处找你,就打算和你聊聊增加人手的事。”说着,还对着刘兰曦微微一笑。

    看了看门里门外,刘兰曦识趣地站了起来,拿起父亲手边已经发凉的茶杯,打算出去重新换一杯热的。

    正文 第五十六章 收获

    尽管17世纪的全球xg小冰河气候导致北美地区最近两个月的降雨量都极其吝啬,但依靠着布鲁克林地区丰沛的溪流河渠与地下水资源,第一年的农业生产还是顺利走到了收获期。

    曼哈顿社区直属的农场区,总数超过两千亩的麦田和玉米田如今已经是一片金黄的海洋。两百多名印第安雇工全力以赴地进行着收割工作。

    工业部某技术宅推出的人力收割机仅仅重十几公斤,据说曾经申请了无数次专利投资项目都没人理睬,如今却成为了曼哈顿社区最给力的人力农业工具之一。

    一片片小麦和玉米被印第安雇工们收割堆放在一起,然后由进口自欧洲的挽马牵拉板车一运到指定的谷物处理场,这种高大的四脚怪兽一度还引起了德拉瓦人不小的恐慌。

    为了加快收割运输速度,社区委员会与农业部的部分管理者也加入了夏收行列。这样一幕丰收的场景,同样发生在哈得孙河下游两岸的多个德拉瓦族印第安村落中,但还在试验阶段的收割机却无法大量用在印第安人的农场里。

    已经收割的农场土地将在不久后进行一次整理,然后将大面积种植一波苜蓿、豆类或番薯、土豆之类副农作物,这样在冬季到来前,还可以获得一次不小的收成。这次收获的秸秆等也将进行土肥回田或做为其他工农业原料进行处理,此后的农场还会进行一轮新的规划和扩建,为1622年的chun耕做好前期准备。

    在第一次大规模农业计划中所暴露的问题,让农业部负责人海惠芬大妈领导的农业组成员进行了深刻反省,求大求全求高的思想做了彻底修正。之后的任何规划都以节省技术人力为基本指导思想。

    从欧洲获得的农作物、家禽、畜牧品种,都交给了关系最好的几家德拉瓦族印第安村落,甚至遥远北方的莫西干族印第安人也获得了一些。而曼哈顿社区本身,则只保留了极其有限的农业种植和牲畜饲养单位,更多的时间,还是用来指导这些本地土著进行农业生产。

    经过初步统计,大灾难带来的麦种虽然并不是很适合当地的气候,但肥沃的一塌糊涂的田地质量,使亩产依然达到了近200公斤。而本地玉米的亩产就可怜了一些,也才200公斤出头,看来后世的亩产千斤玉米的水准在17世纪只能作为一种梦存在。

    鉴于海惠芬提醒的关于印第安人农业扶持计划中原本过于苛刻的收益分成方案,曼哈顿社区委员会经过谨慎考虑后,将三年内的分成比例从六成降到了五成,这样一个消息让还沉浸在海浪般农作物收获而如梦似幻的印第安村落首领们又幸福地跳起了传统舞蹈。

    超过两千亩的直属农场,光是小麦就收获了350多吨,玉米种植面积偏少,只有40吨。其他非一次xg夏收的副农作物种植区,也提供了不少于50吨的收益。这还不包括要从印第安人农场里分成而来的数量。

    ……

    ……

    布鲁克林工业区东北方不过一天路程的某座德拉瓦印第安人村落里,肯拉顿叼着烟杆呆呆地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农场,手都在微微发抖。

    曾经的岁月里,无论如何虔诚地祈祷神灵,村落祖祖辈辈都是在饥一顿饱一顿的轮转中一代代挣扎生活。为了生存,他们的年轻人要练就一身可以和猛兽搏斗抗衡的本领,要和其他部族进行血腥的战争,要在大自然神灵变幻无常的情绪下瑟瑟发抖。

    如今,似乎这些都不存在了,就算是要分给那些态度友善的华族超过一半的收成,眼下的沿小河两岸分布的仅仅1500多亩土地带来的粮食,也足够整个村落用上大半年,而且看起来是那么轻松简单,看来要扩大耕地面积!

    还要去打猎捕鱼?也许以后只是为了增加更多的口味。

    还要去厮杀?也许当对手开始垂涎自己的富庶时,自己女儿的丈夫,那位“华族里的有身份”的女婿就会第一个跳出来,用那种恐惧的武器打翻任何胆敢挑衅村落的白痴。

    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华族人或自家的农场里忙碌着,妇女和小孩们个个带着灿烂的笑容在农场收割现场帮着忙。一捆捆收割好的小麦和玉米棒堆积如山,然后被告知等着某天华族人会送来各种奇怪的工具进行后续处理。

    上个月跟着女婿和女儿在华族人的地盘上生活了近一个月,那种不可名状的安逸与富庶感一直到现在都深深印在老人的脑海里。

    看似不可救药的外伤,在那个奇怪的白sè房屋里出来后,就痛苦尽去;看似危险重重的大河,华族人却能坐着他们那种奇特的大船轻松往返;看似太阳隐去的黑夜,入眼的却是如天上星河般的明灯亮火一片……

    “爸爸,还在发呆啊?”

    突然,身边的女儿拉了拉自己的手臂。肯拉顿这才回过神来,一脸慈爱地看着已经怀孕六个月大腹便便的女儿娜答,一种庆幸与自豪油然而生。

    “李想在干什么?为什么今天没陪你一起回来?”老人家故意做出一副严肃的表情。

    “他好像在华族被选上一个首领位置,现在很忙。”娜答有点点不满地撅着嘴,但红润的小脸上,那种洋溢的幸福表情显然比她的老父亲更加骄傲。

    “嗯,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华族人那里干活,连村子都很少回了,我有个打算……”肯拉顿说到这儿,有点担忧地回头望着村落方向,“我想在村落族长大会上提议,我们全村都搬过去,我发现,我们的小伙子其实已经在那里有了一大片新家。”

    娜答一惊,有点紧张地看着父亲那郑重其事的表情。她已经暗中听说村落里这段时间产生的争执,就是有关部分家族族长打算将整个家族都搬到布鲁克林工业区东南面那个印第安人自发形成的社区中去。

    这样的想法自然遭到了老一辈的村落首领的反对,尤其是娜答的母亲,那位村落的大祭司,同样也是家族的最高权威。

    能够让父母和自己住一起,娜答当然很高兴,但一想到自己的母亲整天封闭在家族大屋里枯坐冥想的摸样,娜答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忧和伤感。

    “爸爸,李想肯定会很高兴的,但是妈妈她……”

    娜答想了下,还是忐忑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她……也许这是神灵给我们带来的希望和方向。”肯拉顿缓缓背过身去,慢慢走远。

    正文 第五十七章 小火轮与第二次危机

    随着夏收工作的展开,人们变得更加繁忙。用来保持曼哈顿社区和布鲁克林工业区码头之间货物与工作人员的东河轮渡,在海关缉私船报废后,仅凭那一艘柴油动力渔船已经严重不足。不仅如此,渔船还要担负每三天前往北方80公里外的西点镇从事物资矿产运输工作,甚至史坦顿岛煤矿的煤炭也需要这艘破旧的老渔船来运。

    鉴于布鲁克林工业区的冶金基础设施的逐步改进升级,钢铁产能从最初的月产500吨提高到了2000吨理论值,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史坦顿岛的煤炭和西点镇的煤炭铁矿石运输量越来越难以喂饱这个每个月都在膨胀的大胃。

    哈得孙河的内河运输能力成为如今曼哈顿社区继续发展的一个严重瓶颈。连轴转的出航让渔船船长刘百东不止一次向社区委员会抱怨,就算他本人能熬得住如此辛苦的工作,渔船也会受不了。

    于是早在一个月前,观察到严重问题的工业部乃至布鲁克林造船厂的狗头军师们就齐聚一堂,献计献策。

    有人建议建造内河人力划桨或脚踏明轮船,这个馊主意当场被人拍死,现在就连印第安雇工劳力的招募都已经达到一个临界点,还人力?

    有人建议直接从西点镇上游制造木排顺流运输矿石,这个主意也遭了白眼。先不说几乎一次xg的木排是否能承担如此量大的运输任务,何况这样不可靠的运输方式会让好不容易挖出的矿石付之东流,毕竟这不是从西点镇运木头。

    最终工业区总工林有德和船舶设计师游启两人颇有jiān情地联手推出了一个方案:建造内河蒸汽动力运输船。理由就是船体建造简单,而林有德领导的蒸汽机组已经成功攻克20马力蒸汽机的生产设计。

    两个多月前的蒸汽机技术复原工程,只是造出了几马力的蒸汽抽水机,又经过几次技术与安全xg改进,如今10马力的蒸汽机已经用在了曼哈顿社区的城镇给排水系统中,部分动力需求不高的加工车间也用上了。

    最新的工程进展,则是20马力的蒸汽机终于通过了初步实验,改成船用动力不是很麻烦,也正好用来校验船舶动力机组传动轴的加工工艺,而现在手里通过贸易积累的铜材也足以制造与之配套的轮桨,至于工艺jg度问题,那只能用时间去改良了。

    游启的最初设想,就是利用这样的船用蒸汽机来驱动内河运输船,并未将来的远洋机帆船做好技术储备。好在林有德也意识到当前的动力缺口不仅仅局限在了工业区的机床车间,于是两厢理解下,第一套20马力的船用蒸汽机组算是下线了。

    布鲁克林船厂的某个角落里,几天前从一个小型船台下水了一艘载货量40吨的内河平底船。即便为了赶工海军战舰导致船厂人力严重不足,但这样一艘和企业号不可比拟的民用小不点船也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反倒是为了安装最新设计的20马力的蒸汽机组倒是费了许多jg力。

    工业区总工程师林有德认真地亲自检查了一遍所有的设备安装,直到他也无法找到还有什么地方不顺眼的地方,这才下达了生火的指令。

    已经熟练西点镇蒸汽抽水机cāo作的印第安青年法提玛被抽调到了这艘被命名为东河01号的内河运输船上担任蒸汽机锅炉cāo作员。

    聪明而吃苦的法提玛如今已经能比较流利的使用华语了,甚至还在西点镇那位关如中华族jg长的教导下,掌握了几百个汉字!而他的妹妹达玛则早就成为了布鲁克林工业区东区华族人特办的印第安人幼儿园里的小老师。

    法提玛再次检查了下手册里的cāo作规范,虽然不少字还是有点难辨,但细心的林有德还是连帮带教地给法提玛又增加了汉字字库。

    司炉工的奋力工作下,锅炉开始升温,渐渐压力提升到了正常运作范围。法提玛果断地开启动力传动,只见船身微微一晃,就开始偏偏斜斜地缓慢移动。

    船上岸边的技工们都开始了热烈鼓掌,就连法提玛都激动地脸蛋发红,仿佛这艘船前行的神奇力量是自己创造一样。

    经过几天的试航,满载货物情况下,东河01内河蒸汽机船的顺流持续航行速度能达5节多,而逆流航行会降低到3节,虽然看起来极其缓慢,但足以承担往返西点镇的货物运输任务,而且连船员在内只需要4人,近段时间培养的欧裔或印第安裔蒸汽机组cāo作员完全能够满足这类人力需求。

    负责布鲁克林工业区的主管委员姜兆龙一口气下了10艘20马力内河蒸汽机船的制造订单,还督促林有德继续攻关更高马力输出的船用蒸汽机组。这个结果让船厂负责人石益格和船舶设计师游启笑得合不拢嘴,而东河01号这第一个作品就成为往返布鲁克林工业区和曼哈顿社区码头的渡轮。

    ……

    ……

    1621年7月9ri,周五。

    西点镇的男女老少依然如往常一样等候在码头,每周两班的内河运输已经让上百号西点镇居民形成了一种生活规律。

    带着突突蒸汽声的小火轮从视线尽头慢慢放大,包括jg长关如中在内,所有人都带着一种惊讶表情。

    渐渐靠岸的船只并非刘百东的那艘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渔船,而是一种小了一圈的冒着蒸汽的家伙,甚至一次就是两艘。已经见惯了铁矿场那台蒸汽抽水机的欧裔居民,此时依然带着浓厚的好奇眼光打量着这种连船员都是印第安人的小火轮。

    “关老师,我代替他们……今天开始,几艘船轮流每天都来。”法提玛居然穿着一身现代t恤风格的单衣,笑呵呵地出现在了关如中的面前。华语水平又有见长,腼腆的笑容里满含着一种自豪和感激。

    “好,不错,法提玛!你又成长了!”

    高大的关如中如同关爱自己的亲弟弟一样拍拍对方的肩膀。长期孤单驻守西点镇的jg长除了和欧裔居民关系越加亲密外,惟独对这个德拉瓦族少年格外关照。除了工作上的帮助,关如中还成为了法提玛的语言和生活老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法提玛就把关如中当成了另一种含义上的父亲,也正在后者的教导下,法提玛越发朝着一位普通华族少年的角sè前进着。

    “哦,小伙子,离开快一个月了吧,我们又见面了!”独腿的代理镇长、英格兰裔汉子威廉带着灿烂的笑容走了过来,看着盖着帆布的货仓,cāo着华语,故意用一种大家都能听见的神秘声音说着,“告诉大家,今天带来了什么好东西?”

    “蓝莓酒、麦粉、香皂……”看着四周亲切的目光,法提玛深吸一口气,几乎是大喊着说着,“还有好多,都是最新的货!”

    “哈哈,我们的法提玛成为了船长!以后我们的瓷砖可以卖到欧洲去了!”独腿威廉摘下了自己的帽子,故意做了个致敬欢呼的动作,引起了四周居民的一片掌声。

    对欧洲出口的经济效益,也辐shè影响到了西点镇。如今的小镇不仅仅是一座小小的屯殖点或者矿石中转站。在上个月充实了几十名欧洲新移民后,西点镇还承担生产制造部分初级建材的工作。

    在曼哈顿社区技工的帮助下,利用河谷地区丰沛的黏土和砂石资源,代理镇长威廉和牧师布莱斯特组织一批老居民出资建立了一家小小的砖瓦瓷砖厂。这样的自我造血产业,得到了西点镇华族税务官毛建的私下鼎力支持。

    关如中和毛建两人如今成为了西点镇发展的支柱人物。他们似乎都带着某种理想,把这个自我流放地当成了一块zi you的试验田,进行着和曼哈顿社区截然不同的建设。

    这不光开了西点镇的首例优势产业,同样也开了整个曼哈顿社区的私营作坊的先河。对于依然是大国企模式的曼哈顿社区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除了砖瓦建材之后不再依赖布鲁克林工业区,产自西点镇的瓷砖从一开始就走了中高档路线。jg美细腻坚固,有着欧洲手工技艺民族传统的荷兰裔居民,把他们的审美与生活希望尽心地融进了这种本该属于华族人擅长的产品中去。

    西点镇瓷砖从它一问世,就让曼哈顿社区的“富豪”们大吃一惊,就连董久楠都接到了不少要求进行高档瓷砖家装的订单。

    每一百片瓷砖,西点镇瓷砖厂股东们合计后开出了1西班牙银元的高价,但不差钱的曼哈顿社区居民几乎眼皮都不眨地就大批订购,让本来担心开价过高的威廉等人都笑裂了嘴。

    很快,就连社区委员会大楼的内部装修工程都看上了西点镇的瓷砖。更多的订单则让西点镇瓷砖厂的生产计划几乎排到了半年以后!据说连负责欧洲贸易的总会计任长乐都特意过问过此事。

    两艘小火轮总计超过70吨的物资被输送到了西点镇,大部分属于公共建设所必须的物资,其次就是供给煤矿与铁矿场佩科特人战俘的食品,剩下的几吨生活类商品则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给了镇上的两家欧裔人开办的小杂货店,以面向居民和附近的莫西干族印第安人的交易。

    夜晚,西点镇威廉镇长的家里,一场私人xg质的晚宴聚餐正在进行。

    粉刷雪白的墙壁,墙面铺着漂亮的淡sè瓷砖,地面是从欧洲进口的暗红sè绒毯,几套简单的木家具整齐排列在四周,几盏jg致的煤油灯将餐厅照得格外亮堂。橡木餐桌上排开近十个餐盘,盛放着烤鱼、土豆烧肉、肉汤、白面包等丰盛美味,看来比较节俭的威廉一家倒是费了一番心思。

    这样的家居环境,在西点镇已经成为了镇民们的普遍水准,就连新到西点镇不到一个月的其他欧裔移民,也住的是整洁稳固的混木屋。

    参与晚宴的,除了威廉镇长夫妇,布莱斯特牧师,老熟人关如中jg长,税务官毛建,以及镇上的陆上jg备队少尉程鹏,还多了要在西点镇留宿一夜的小火轮船长法提玛。

    “来,品尝一下新酿造的苹果酒,这可是我祖先的独门手艺!这里的野苹果味道不怎么样,但酿出的酒可不一般啊!”威廉镇长带着神秘的笑容,从桌下摸出了一瓶果酒,“等明年葡萄园有了产出,我再你们尝尝我家族的葡萄酒!”

    “威廉啊,你夫人现在怀孕期间脾气大,你还敢喝酒?”

    华族青年、税务官毛建死盯着对方手里的酒瓶,一边礼貌地向给自己倒酒的威廉夫人点头致敬,一边故意大声说着笑话。

    “哈哈,喝酒的男人才是最带劲的!”威廉哈哈大笑,让餐厅里给大家轮流倒酒的中年妇女脸上发红。

    “威廉,我建议你还是带哈莉去社区中心医院做个常规检查。这里气候cháo湿,对身体健康影响大,怀孕初期可容不得闪失。”关如中小品着果酒,露出诚挚的微笑。

    看看自己的丈夫,已经中年的哈莉不好意思地悄悄退出了餐厅,而此时威廉的脸上露出的表情,则显得有点紧张。

    已经彼此熟悉很多的关如中,知道威廉夫妇从结婚以来多次流产,没有成功产下一个孩子,所以关如中也趁这次机会提出一个善意的建议。

    “上帝保佑……这很难抉择……”威廉在胸前画了个十字,表情更加为难。而坐在他身边的牧师布莱斯特则默默不语。

    17世纪的欧洲,对于产妇的养护与社会行为还保留着极其刻板的传统。让自己的怀孕夫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接受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