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海上马车夫 > 海上马车夫第170部分阅读

海上马车夫第170部分阅读

    并没有向东推进,不想刺激土耳其,于是向南推进,绕过撒哈拉侵占阿尔及利亚、尼日尔、马里等地。这些地方的黑人酋长部落十分不团结,内战不断,法军的强势侵入,效果事半功倍。

    法军在非洲的强势,这份利益顿时刺激了欧洲各国进一步瓜分非洲的热潮。

    即法国之后,葡萄牙重新夺回刚果王国的控制权。刚刚获得独立的葡萄牙,迫不及待的将西班牙人驱赶出境,独霸刚果王国。

    刚果王国黄金矿藏丰富,一直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维持奢侈生活的来源之一。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富庶,自然惹得其他欧洲列强们垂涎三尺,整天盘算着如何分一杯羹。

    西班牙在一战中衰落后,各国的胆子顿时大了起来。随着葡萄牙独立,四处夺回曾经属于葡萄牙的殖民地,这样一来,很多西班牙控制的殖民地内出现动荡,这给其他列强有转空子的机会。

    英国便是其中好手,趁着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刚果内讧之时,英国出动军队侵入几内亚和尼日利亚等地。结果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斗,反而便宜了英国,让英国趁机占领了大片的土地。

    荷兰亦不甘落后,一方面支持土耳其帝国境内的反抗军,谋夺北非地盘,一方面在舰队的护送下,派兵登陆西非,抢夺殖民地。

    非洲不同于美洲,美洲的印第安人部落太容易相信外国人,结果庞大的美洲印第安国度被几千西班牙人就给毁灭了。这其中除了西班牙人的火器先进之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侵略美洲时,大约有超过十二万原住民提供了帮助,才使得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轻易的占领了美洲大陆。

    印第安人比较蠢,但是非洲的黑人王国却不傻。他们并不相信白人,因此非洲的黑人国家在放抗白人入侵时很激烈。尽管欧洲列强们很强大,但想要占领一寸非洲土地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出来。起初,欧洲国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各国主要建立商站,以贸易为主。他们变通思维,花钱买通黑人国王或者部落酋长,从而侵略合法化。但随着内陆的刚果出现大量的金矿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因此获得大量金银硬通货,欧洲人不满足进行商业贸易,为了争夺开矿权,促成欧洲各国开始向内陆发展。主要集中在中非的刚果周围地区,并展开激烈争夺。

    在欧洲各国入侵非洲争夺殖民地的同时,还有一个国家一直紧盯着非洲,这个国家就是东方的超级大国——中华帝国。

    一战结束,中华帝国获得最大的利益,通过半武力半强迫式的夺取了西班牙帝国在美洲的两块富庶之地——墨西哥和秘鲁。由于这些新抢夺的殖民地幅员辽阔,中华帝国虽然拿到了手里,但是短时间内无法消化它们。于是中华帝国只得暂缓武力扩张殖民地,转而巩固殖民地,消化现有的殖民地。

    墨西哥和秘鲁需要大量的人员来开发和治理,为此中华帝国这几年来一直在大规模向墨西哥和秘鲁移民,因此殖民扩张步伐放缓,以巩固现有殖民地利益为首要任务。这就导致了之前中华帝国向非洲进行殖民扩张的步伐放缓。

    但随着欧洲战后大洗牌,西班牙衰落,其他新崛起的列强们迫切需要扩大殖民地,他们加速了对非洲的殖民战争进程,导致中华帝国不得不修改战略大纲,提前布置殖民非洲的计划。

    神武十三年八月,热火朝天的非洲局势受到中华帝国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非洲殖民计划提上内阁讨论日程安排,并送交帝国皇帝裁决。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四百零二章 角逐非洲(中)

    第四百零二章  角逐非洲(中)

    紫禁城御书房内,来自帝国军情局的情报堆满了皇帝的御书案。

    神武大帝邓浩楠为了掌控全球态势,每天都要查阅大量的情报。由于中华帝国海外情报站将消息传回国内最少也要三个月时间,最长则超过一年,这使得邓浩楠查阅的情报大多数都属于“过去时”。

    不过,尽管如此,相比较而言,邓浩楠得到的情报在其他国家领导人面前都属于及时情报。

    好在邓浩楠对世界整体走向和态势把握的比较准,因此通过对比情报便能够分析出世界局势和未来走向,这对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来说,是相当超前的。

    非洲的殖民战争进程似乎一下子展开了,这比历史上的进程快了很多。邓浩楠明白,这都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强势崛起所致。

    原本的中华大地应该被落后的满清占领,资本主义进程被扼杀于摇篮之中,更谈不上对外殖民扩张了。但邓浩楠的出现,改变了历史。中华帝国不但完成了本国的产业革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还发动了殖民战争,成为欧洲列强的强大竞争对手。

    自从夺取了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和秘鲁,中华帝国在殖民战争中的强势地位刺激了欧洲各国,随着一战结束,欧洲各国目标重新放到殖民地的掠夺上来。但中华帝国已经成为美洲大陆的强大存在,大多数欧洲强国不想因为殖民扩张同中华帝国冲突,因此他们尽可能避免到美洲开辟殖民地,所以他们选择入侵非洲。

    非洲的黑人部族主要有祖鲁、科萨、斯威士、茨瓦纳、北索托、南索托、聪加、文达、恩德贝莱等,基本上都是桑人、科伊人和班图人的后裔。

    欧洲的殖民军队装备精良,但是数量少,主要依靠欧洲人的私人武装和探险队作为殖民先锋。这些先锋部队多为几十人到几百人组成,规模虽小,但是对付非洲黑人还是很有效的。

    邓浩楠翻阅着非洲传回来的情报,每个欧洲列强在非洲的军事行动和民间行动的战例和案例都仔细的研究分析,进而做出符合帝国政府的计划。

    “朕打算出兵毛里求斯,然后以毛里求斯作为跳板,占领南部非洲!”

    “皇上!”军情局局长王兆阳指着一份情报,对邓浩楠说道:“目前非洲大陆上已探明存在丰富金银矿的国家只有葡萄牙占领的刚果,以及周边地区有些矿藏,不过已经被英法荷兰等国占据了!而皇上您说的毛里求斯和南部非洲地区,目前并没有什么金银矿藏的消息!况且这些地方是非洲最穷的地方!”

    王兆阳的意思邓浩楠明白,无非就是毛里求斯和南部非洲地区贫穷落后,没有贸易利润,加上一直没有矿藏出现,使得这个地区一直被欧洲人视为贫瘠地区。这样一个没有油水的地方,如果帝国动用大量资金投入其中,势必得不偿失。

    然而,王兆阳并不知道邓浩楠心中的打算,更不知道南非的地下有着惊人的财富。

    邓浩楠笑了笑,反问道:“朕告诉你南非这块土地下,有着数量惊人的宝藏,你相信吗?”

    王兆阳楞了一下,对于皇帝的话,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由不得他不信。

    “皇上尧舜禹汤,微臣自然是相信的!”

    邓浩楠淡淡一笑,他心中明白王兆阳顶多信三成,是基于邓浩楠多年来的英明决断。当年邓浩楠称秘鲁将会比墨西哥产出更多的黄金、白银,起初包括王兆阳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相信,但随着帝国大规模向秘鲁移民,陆续发现大量的金银矿,规模直追墨西哥,这才令官员们相信。不过,这种情况实在难以让人相信,包括王兆阳在内,大多数官员还是半信半疑,认为是巧合。

    如今,邓浩楠再次这样声称南非下面有着惊人宝藏,即便王兆阳相信,也是出于对皇帝至高无上权利的尊敬。

    只不过,邓浩楠不会去点开这个话题,更不会解释,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皇帝。

    “朕会即刻召集军部开会,尽快向该地区派出远征军,不过在这之前,朕需要民间探险队先到那里去探探路!”

    王兆阳急忙立正道:“皇上放心,微臣知道该怎么办了?”

    邓浩楠点点头,王兆阳施礼退出御书房。

    神武十三年七月,一支荷兰人探险队乘船在大西洋上漂浮,突然他们发现了一个岛屿,就在那里靠了岸。上岸后发现这是个漂亮的地方,就安顿了下来。他们靠岸的地方属于好望角范围,不过居住的地方命名为开普敦。

    两个月后,荷兰人刚刚建立了一处定居点,修建了一些村镇设施。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中华帝国的民间探险队船只也来到了这里。

    中华帝国的民间探险队多为军方背景,有的是帝国安全局控制的,有的归帝国军情局指挥,更有的是退役军人组成的殖民者,当然还有帝国的传教士。他们出于各种目的,或为金钱、或为探险寻刺激,或为传播中华帝国的文化,也有的是单纯为了报销帝国而自愿加入海外殖民扩张的。

    首批抵达开普敦的中华帝国公民发现已被荷兰人占领,立刻开始四处挑衅,很快便和荷兰人爆发冲突,进而双方展开枪战。

    中华帝国的殖民开拓者,是得到帝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的,甚至有专项的基金保障,因此帝国的探险队拥有仅次于军队的强大武装,荷兰人不论数量还是武器都不如中方,因此激战后只好把开普敦留给中国人,他们沿着印度洋北上,重新找一个漂亮富饶的地方。

    十月,荷兰人在发现了一个好地方,漂亮的程度不亚于开普敦,便决定留了下来,这便是今天的南非知名港口之一——德班。但中国人的胃口并不满足,跟着荷兰人沿印度洋北上,也来到德班。荷兰人同样又打不过,再次主动放弃。荷兰人决定放弃港口,而开进南非内陆。为了安全起见,荷兰人的首领派出了117人的先遣队,探测前方的情况。

    先遣队深入内陆后选择北上,他们碰到了食人族。荷兰人的枪炮征服了用刀用矛的食人族。经过谈判达成协议,食人族准许这些荷兰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耕种,而荷兰人则把枪炮的知识传授给食人族,两家结成友好。

    先遣队继续深入,这次他们碰到了更厉害的角色,祖鲁人当时的头领———丁刚。祖鲁人当时在这块土地上算是人多力量大。两边打了不久,祖鲁人还是败了下来,于是两边开始谈判。丁刚安排了“鸿门宴”,筵席上丁刚指示手下动手,荷兰人一个活口没留下。

    这天是神武十三年十一月三日。

    很快,荷兰人的大部队得到了先遣队遇害的消息。荷兰首领决定,一定要为先遣队报仇,终于在西北的一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比勒陀尼亚先民纪念馆建造的地方,发现了丁刚的踪迹,双方在这里大战三天两夜。最终不到千人的荷兰人依靠先进武器战胜了一万多人的祖鲁人,丁刚被当场击毙。

    然而,就在荷兰人准备庆功之时,后面的中国探险队跟了过来。

    荷兰人很是生气,因为来的中国探险队似乎把荷兰人建造的简易村落当做自己家一样,该干嘛干嘛,一点儿都不见外。

    终于,有些荷兰人忍不住了。他们向中国探险队领队发出警告,宣传这里是他们的地盘,因为是他们付出了血汗打败了原住民。他们不希望同胞的鲜血白流,因此拒绝在向中国人让步,不再出让地盘。

    然而,中国探险队方面早有准备,只有不足三百人的探险队,面对超过八百人的荷兰拓荒者毫不示弱。双方在比勒陀尼亚北郊的荒原展开大规模枪战,一样的排枪阵容,但荷兰人的绅士战争方式令荷兰人在第一场交锋中损失惨重。先开火的中国探险队占了便宜,以十七人的伤亡打掉了对方近一百人。

    不过,很快荷兰人改变了战术,将阵型分成三组,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中国探险队由于人数处于弱势,一个方向的荷兰人还可以抵抗,但三个方向同时战斗便很是吃力了。

    很快,中国探险队不敌荷兰拓荒者,被迫退出比勒陀尼亚。

    荷兰人并不打算放过这批中国探险队,因为他们很愤怒,一直以来被中国人打压的怒气顿时爆发。

    三天后,中国探险队退往莫桑比克海峡,荷兰人一路追了过去。

    双方再次展开激战,中国探险队不敌,被逼退至海滩附近坚守。

    荷兰人劝说中国探险队投降,无果后决定发起最后一击。就在荷兰人准备发起最后打击之时,海面上突然出现了悬挂中华帝国海军旗的战舰。

    在帝国舰炮的帮助下,探险队获救,荷兰人选择了撤退。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四百零四章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一)

    第四百零四章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一)

    各国列强对非洲加强了瓜分狂潮,令非洲原本存在的古老国度和部族接连消失,数以千万计非洲原住民沦为奴隶,奴隶贸易也变得公开化了。

    以前各国列强选择贿赂当地黑人酋长来强抓黑人奴隶进行贩卖,如今撕破脸皮后,在也不需要花钱买奴隶了,一切都成了无本生意。

    在欧洲列强们的眼中,非洲富庶之地只有北非和中非葡属刚果王国附近地区,因此列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这些地方,这样一来,中华帝国在南非的军事行动整体上并未打扰其他列强,因此暂时各方相安无事。

    然而,北非的态势却不容乐观。法国海军和荷兰海军先后跟土耳其海军交火,造成地中海先后爆发法土马耳他海战和荷土伊拉克笠翁海战。两场海战,先后重创土耳其海军,令土耳其海军丧失对地中海的制海权。

    丧失了对地中海的制海权,加上中华帝国在苏伊士运河的阻断,令土耳其帝国海陆军都无法增援北非,使得北非战场形势极其不利土耳其。

    突尼斯之战最终以荷兰的军事介入而胜利,突尼斯从土耳其帝国分裂出去。法国占领西蜀摩洛哥后,继续向东进军,进占阿尔及利亚。

    种种危机,造成土耳其帝国面临严重领土危机,整个北非领土要被欧洲列强瓜分险境。尽管土耳其帝国高层内斗不断,但是面临国家领土被分割,土耳其帝国上下不得不一致对外。

    神武十三年冬,土耳其帝国决定向北非派兵。但海上遭到法国海军和荷兰海军的封锁,无法登陆北非。因此,土耳其军队要求从陆路过苏伊士运河增援。

    伊斯梅里亚要塞,中华帝国埃及住屯军司令部内,来自土耳其开罗总督府的公文摆在李岩的书案上。

    “司令千万不能放他们过去啊!”

    刚刚从英国回来的李自成,对于土耳其军队借道伊斯梅里亚要塞过境持坚决反对意见。

    原来,土耳其政府从欧洲抽调回来十四万军队,准备增援北非战场。然而,苏伊士运河将整个陆地隔开,土耳其大军想要通过需要征得中华帝国埃及住屯军司令部的允许。但是土耳其政府的要求似乎别有味道,他们要求中华帝国埃及住屯军司令部打开伊斯梅里亚要塞通道,放土耳其军队过运河。这主要是因为伊斯梅里亚要塞有一座横跨运河的铁索桥,可以通过军队。

    司令部内很多军官都认为土耳其借道伊斯梅里亚要塞不怀好意,因为土耳其军队过道兵力达到十四万人,如此多军队借道显然会引起怀疑。

    “土耳其军队借道,在情在理,由不得我们反对的理由!”

    李岩说道:“土耳其军队借道的目的是增援北非和收复北非的失地,再者我们这里的主权还是属于土耳其帝国的,他们要过去我们没有理由阻止!”

    李自成皱眉道:“只是,土耳其军队数量太多,听说有十几万军队,一旦借道,若不安好心,趁机袭击要塞,如何是好?”

    李岩点点头,道:“这件事情的确很棘手!只是现在通知朝廷根本没有时间,一切都需要我们来拿主意!”

    李岩想了想,接着说道:“法国方面希望我们不要放土耳其军队过去,我们如果不放土耳其军队过去,势必和土耳其交恶,战争一触即发,这样就白白便宜了法国人和荷兰人。但我们放土耳其军队过境,一来他们有可能偷袭伊斯梅里亚要塞,占领运河。二来他们军队开进埃及,即便收复不了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也可以坚守开罗,确保开罗不失。如此庞大的军队驻扎开罗,给我军占领埃及增添了阻力。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李自成点点头,叹口气道:“事情总是这样,要人进行艰难的选择。如果我们离北京近面还好,将这个棘手问题交给军部处理,让他们头疼去。但现在我们距离太远,来回传递消息要半年之久,如果军部再拖拉一段时间,黄瓜菜都凉了。”

    李岩皱眉道:“土耳其人不会给我们那么多时间的!”

    李自成上前道:“放他们过去风险太大,对我军日后军事部署阻碍太大。如果因此而丢了苏伊士运河的话,那么我们无法交代。但不放他们过去,我们就成了法国和荷兰的挡箭牌,帝国将会和奥斯曼帝国全面开战!我们 依然要承担责任!”

    李岩苦笑了一下,碰上这种事情,里外不讨好。不论怎么决定,都将背负帝国政府的强烈问责。

    “碰上这种事情,我们自认倒霉!但也不至于最坏!”

    李自成突然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还有别的选择?”

    李岩笑了笑,点点头,道:“跟土耳其开打,不能只便宜了法国人和荷兰人。”

    “当然不能便宜他们了!”李自成说道:“现在荷兰人占领了突尼斯,法国人正在攻取阿尔及利亚地区,整个北非土耳其的兵力都被牵制在西线的利比亚战场附近,埃及防御空虚,我们可以攻占开罗,一举掌控埃及!”

    李岩点点头,道:“如果我们占领埃及,那么就是大功一件,如果在土耳其军队借道问题上朝廷问责的话,我们也可以将功抵罪!”

    李自成担忧的说道:“只是,同土耳其帝国开战,势必会令苏伊士运河停航,这种损失非你我能够承担的下的!”

    抉择很困难,李岩和李自成商议了两天,终于拿出了可行性方案。

    十二月七日,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调集运兵舰将土耳其军队秘密从叙利亚运到埃及,途中遇到荷兰海军封锁。荷兰巡逻舰要求登舰检查,结果遭到中华帝国皇家海军言辞拒绝。由于中华帝国海军的强硬态度,荷兰海军不得已只好放行。

    这样,土耳其帝国军队在中华帝国海军的掩护下,成功在利比亚登陆。

    原本该在埃及登陆的,结果中华帝国海军将土耳其军队一下子给运到了叙利亚。土耳其北非司令官梯里斯中将气得暴跳如雷,单枪匹马跑到伊斯梅里亚要塞质问李岩。

    这本就是李岩和李自成合计的计划,他们把土耳其军队运到叙利亚,直接将他们投放到最前线。同时,李岩派人事先通知了法军和荷兰军队,让他们有所准备。这样,土耳其军队刚刚登陆,立即遭到法军、荷兰军队的袭击,令土耳其大军无法退回埃及,反而陷入困境当中。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四百零五章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二)

    第四百零五章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二)

    事实上,梯里斯将军本来不打算跟法军交战的,他的最低目的是守住埃及,最高目的仅仅是偷袭伊斯梅里亚要塞而已。如今,他计划泡汤,不但原定计划完不成,反而十几万大军被法军和荷兰军队拖在了利比亚,能不能安全回到埃及都是问题。

    梯里斯将军质问李岩,但李岩一口咬定是地中海舰队的问题,将责任推给皇家海军。梯里斯将军于是又跑到塞得港,质问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杨尘。杨尘心中暗骂李岩无耻,只好硬着头皮一口咬定是荷兰海军的盘查,导致舰队领航员判断错误,将土耳其帝国军队带到了叙利亚。

    梯里斯气得要死,知道这是李岩他们故意这样做的,暗骂他们无耻,想到中华帝国海陆军相互推诿扯皮,根本没法再谈,索性也不再塞得耽误时间,急忙返回开罗主持北非战局。

    李岩顺利的解决了这次土耳其军队借道过境的危机,成功将土耳其军队和法国、荷兰军队捏到了一起,让他们相互厮杀,消耗三方实力。同时,李岩发现土耳其集结这十四万左右军队增援北非已经尽最大的能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土耳其帝国很难再集结如此庞大的军队了,因此李岩才将注意力放到在利比亚的十几万土耳其军队上面。

    “这下子土耳其人可恨死咱们了!”

    李自成提着一壶好茶,来到李岩的办公室。

    “那还用说!”李岩笑着说道:“看看梯里斯那难看的脸色就知道了!”

    二人轰然大笑。

    李自成笑道:“还好想出了这条妙计!不然咱们不管怎么处理这件事情,都会令帝国军部不满的,搞不好还会影响你我将来的前途!这下好了,化不利为有利,咱们反倒是立了大功了!”

    李岩点点头,想到刚刚听到土耳其军队借道过境之事时,他可是给吓坏了,当时手足无措的样子现在想起来依然倒吸一口冷气。

    “你打算下一步怎么办?”

    李自成显然看出了李岩的心思,因此发问。

    李岩知道瞒不过他,于是道:“如今北非乃至整个非洲的局势都很明显了,各国都在抓紧时间瓜分非洲!帝国非洲派遣军以伊麦利那王国作为跳板,现在已经控制了非洲南部大部分地区,再往北就要去碰葡萄牙人的地盘了。而非洲大陆现在基本上都被瓜分完毕,法国和荷兰只能从土耳其帝国手里抢夺殖民地,很快非洲就会上演一场殖民地重新洗牌的大战!”

    李自成想想也是,突然道:“你说这些干嘛?莫非你要……”

    李岩点点头,说道:“我们守着这个苏伊士运河,看着其他国家争夺北非,你说我们主动出击获得的利益大呢?还是坐以待毙获得的利益大呢?”

    李自成想了想,说道:“以我们现在的兵力,分兵占领埃及没有问题。如果控制了埃及,那么才能算是真正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如果静观其变呢,按照法军和荷兰军队的战斗力,我想法军应该可以击败土耳其军队,占领叙利亚,进而攻占埃及,那将会威胁我们在运河的利益!”

    “没错!”李岩说道:“如果法国人活着荷兰人控制了埃及,他们就有借口插手苏伊士运河事物,那样我们就被动了!”

    “所以你要主动出击?”

    李岩点头,不置可否。

    李自成担忧的问道:“只是,我们只是住屯军,没有军部的命令,不可以擅离防区,更不可以轻起战端!”

    “我自然明白!”李岩笑笑说道:“我们可以请示朝廷再行动!”

    “但没有一年半载朝廷的回复根本过不来!”

    李岩想想也是,突然道:“那好办!咱们可以请非洲派遣军司令部帮忙,只要他们同意,我们便可以借助他们的开战全力占领埃及!”

    李自成点点头,回答道:“这倒也行!只是一旦跟土耳其帝国开战,战场未必能够控制在埃及境内,搞不好会引发下一场世界大战的!”

    李岩冷笑一声,道:“你我皆为军人,我们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当然是打仗了!”李自成肯定的说道:“军人是为战争而生的!”

    “所以我们就要多多制造些导火索来引发战争!否则咱们一辈子都太平淡了!”

    神武十四年初,李岩给中华帝国非洲派遣军司令部薛泽峰写信,信中李岩讲述了关于南北非洲的整体战略构想,深得薛泽峰称赞。

    于是,薛泽峰一面将李岩的战略部署呈报军部,一面派出联络官道伊斯梅里亚同李岩进行更进一步的谋划和部署。

    他们二人都知道如果扩大战争规模将会导致局部战区态势失控,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因此尽可能的延缓计划的实施,等待帝国中央政府的正式批准方才能实施。

    好在法西战争拖了西班牙的后腿也拖了法国的后腿,西班牙驻奥地利军队配合西班牙主力作战,从后面突然进攻法国巴黎,导致法军前后受敌,给养未能及时运抵北非,使得法国军队在北非战场上因缺乏给养而暂停进攻势头。

    法军暂停攻势,荷兰军队总兵力不及土耳其军队,被土耳其军队赶回突尼斯,北非战场形势好转,土耳其军队收复大片领土。

    这样一来,土耳其军队乘势继续西进收复失地,梯里斯将军好大喜功,意图尽快收复全部失地,于是不再想回防埃及之事。

    土耳其军队紧抓战机,全力西进,更是抽调了埃及和利比亚的大量驻军,使得原本兵力就显薄弱的两地更加薄弱。

    李岩一直关注着土耳其军队的情况,得知土耳其军队接连获胜,兵力更是猛增到了二十万。李岩不敢拿苏伊士运河的代价来跟土耳其军队硬拼,因此暂缓了进占埃及的计划。

    不过,李岩并没有闲着。即法国和荷兰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战后,李岩联合地中海舰队司令官杨尘,四处鼓动欧洲列强,挑拨欧洲教廷同土耳其帝国的矛盾。

    各国出于对中华帝国的忌惮和敬畏,以及欧洲教廷同土耳其宗教之间的尖锐矛盾,加上各国政府都对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和在北非的领土感兴趣,出于对领土的要求,欧洲各国在中华帝国驻各国大使馆的联络下,形成一支强力反奥斯曼同盟势力,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序幕因此拉开。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四百零六章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三)

    第四百零六章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三)

    原本对待法西战争,同盟国和泛地中海联盟都保持克制,防止两大军事集团爆发全面战争。但是随着法国军事入侵土耳其帝国北非领地阿尔及利亚,将土耳其帝国也卷入其中,令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顿时尖锐起来。

    同时,中华帝国驻欧洲各国大使馆人员积极配合李岩等人,在欧洲四处挑拨离间,挑拨欧洲各国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关系,并从中分离泛地中海联盟成员国之间的联盟关系。

    泛地中海联盟刚刚成立不久,是西班牙帝国和土耳其帝国,以及神圣罗马帝国附属公国一起组成的,这个联盟严重威胁到了同盟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中华帝国的动作得到了每个同盟国的认可和支持,西班牙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出现大量的社团组织,以各种方式反对同土耳其帝国的联盟。

    随着中华帝国暗中动手脚令泛地中海联盟内部出现严重危机,联盟成员国都明白是有敌国势力暗中搞鬼,因此一方面强力弹压国内的反抗组织,一方面将矛盾推向同盟国。

    这样一来,同盟国和联盟国之间火药味十足,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随着中华帝国在北非暗中耍手脚,坑了土耳其帝国一把,令地中海局势急转直下,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神武十四年二月八日,同盟国齐聚伦敦,商讨欧洲局势和非洲殖民地利益瓜分一事。

    在欧洲大陆,最主要的事情莫过于同盟国集团同泛地中海联盟之间的巨大矛盾。而细分到成员国,当前却只有法国同西班牙两国之间的战争矛盾。

    在非洲大陆上,除了埃塞俄比亚地区尚有非洲王国存在之外,其他非洲殖民地基本上瓜分结束。法国和荷兰入侵土耳其在北非的领地,成为两大军事集团在非洲最主要的矛盾爆发点。

    伦敦会议期间,法国希望同盟国各个成员国支持法国在北非的军事行动,但却反对同盟国削弱西班牙帝国。英国对欧洲没兴趣,只希望同盟国对联盟国在非洲的殖民地采取军事行动。英国指的是属于西班牙的但归葡萄牙实际控制的刚果殖民地,那里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英国对其垂涎三尺。

    中华帝国占领南非后,北上的障碍也是葡属刚果王国,因此支持英国的想法,同盟国将重点放在非洲,落实到对刚果的武装入侵上面。

    但法国此时同西班牙在欧洲交战,又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北非交战,无力插手同盟国对刚果的军事行动,隧反对这个提议。俄罗斯帝国更鞭长莫及了,连波罗的海都出不去,更谈不上出兵非洲了。干瞅着中华帝国和英国去瓜分刚果这块肥肉,自然不甘心,因此俄罗斯帝国出于自己利益的考量和嫉妒心理,支持法国,要求暂缓对刚果的军事行动,强力要求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战。

    俄罗斯帝国想要全部占领乌克兰地区,打通到黑海的出海口,只能通过对土耳其的战争胜利才行。二比二持平,情况有些僵持不下。中华帝国当前的战略利益要求团结同盟国,分化瓦解泛地中海联盟,以及分化整个欧洲各国,以完成中华帝国干涉欧洲事务的战略目的。因此,中华帝国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支持法国和俄罗斯的意见,全力对付土耳其帝国,促成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军事格局。

    中华帝国之所以这样决定,主要是帝国军方高层听取了非洲派遣军司令部和埃及住屯军司令部的意见,他们是中华帝国在欧洲附近的耳目,他们的观点基本上可以左右帝国军方对欧洲局势的判断。

    中华帝国需要占领埃及,确保苏伊士运河这个战略要地的安全,防止荷兰人和法国人将来对苏伊士运河打主意。而进占埃及,就不得不跟土耳其帝国全面开战,因此四国当中,三国利益都跟土耳其帝国挂钩,所以同盟国伦敦会议结束后,矛头直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同盟国确定了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后,棘手的问题就是泛地中海联盟恐怕会参战。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开战,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除了中华帝国之外,其他三国都不希望爆发全面战争。

    法国吃过亏,当年西班牙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差点灭亡了法国,现在法国人心有余悸。而俄罗斯帝国兵力压在乌克兰,被土耳其军队牵制,如果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地区的各个诸侯国一旦参战,俄罗斯帝国也是两面受敌,因此俄罗斯帝国也希望控制战争规模,仅仅针对土耳其帝国一国。

    但想要让泛地中海联盟不插手同盟国对土耳其帝国的战争谈何容易?除非寻找共同利益,安抚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才行。

    这时,中华帝国埃及住屯军司令部李岩的建议便得到了重视,那就是掀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这是唯一针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方法。

    但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单靠宗教战争不行,同盟国需要许诺给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实际利益才可以。只有实际利益才可以令两国政府得到安抚。

    神武十四年三月九日,中华帝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罗马教廷以及德意志各个诸侯国代表在罗马召开闭门会议,会议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代表排除在外,为同盟国和除土耳其帝国之外的泛地中海联盟成员国秘密会议。

    会议上,各国政府纷纷开出自己的条件,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一直持续了一个礼拜。

    一个礼拜后,各国提出的条件基本上被接受。中华帝国和英国放弃进攻葡萄牙属刚果的计划,赢得葡萄牙政府的点头。法国吐出占领的西属摩洛哥,并结束同西班牙的战争,同盟国放弃殖民最后一个非洲地区——埃塞俄比亚,交给西班牙帝国去征服它,隧令西班牙帝国默许。同盟国联合向神圣罗马帝国贷款三千万银元,许诺帮助纽伦堡、普鲁士公国收复土耳其占领的奥地利、捷克和克罗地亚三个领地。

    同盟国给出的条件丰厚,作为交换,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承认同盟国瓜分土耳其帝国的北非,以及西亚和北欧部分领土。不在弹压国内的反伊斯兰教组织运动,允许他们武装参与对土耳其帝国的军事行动。

    罗马会议结束后,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也是泛地中海联盟瓦解的标志之一,从此泛地中海联盟名存实亡,联盟内部因为宗教信仰不同和领土纠纷之故,导致联盟瓦解。

    罗马会议结束后,一场针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事行动展开,令土耳其政府感到了空前的压力。

    这次会议被称欧洲国家称为拯救圣地行动会议,在土耳其帝国方面称暗黑势力入侵会议,在东方的中华帝国则称为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会议。

    会议结束后的一个月内,俄罗斯帝国动员二十万大军,强化了基辅这个战略据点,并准备一举占领乌克兰地区,打通前往黑海的出海口。同时,纽伦堡和普鲁士公国,以及意大利萨丁王国等代表神圣罗马帝国,出兵六万,加上西班牙帝国四万军队,组成十万联军,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的奥?br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