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海上马车夫 > 海上马车夫第141部分阅读

海上马车夫第141部分阅读

    供动力的风帆主桅杆也增加了一截,达到了五十二米,接近定镇二舰的桅杆高度。

    船体外形上面没有多少改变,除了增加了一层炮甲板的高度外,水线带向上提升了一米。

    三层炮甲板相对于双层炮甲板而言,带来了一个重心提升的问题,这点难不倒工程师傅们,他们将船体底部压仓改为了倒立v字形,增加了船体底部吃水深度,同时将弹药库下移。由于弹药库装载的都是炮弹和火药,战舰三分一的重量都是炮弹带来的。火药库下移,使得重心下移了很多,给船体带来极高的稳定性。同时,火药存放在下面,不容易遭到致命袭击,更可以通过对旁边水密舱注水解除殉爆的可能。

    一举两得,即解决了重心问题,又解决了弹药安全问题。

    外层船体依然采取高干舷防浪设计,梯形船尾。配神武大炮八十六门,两百毫米二十倍口径火炮三十门,一百五十毫米二十倍口径火炮三十二门,一百三十毫米二十倍口径火炮二十四门。对称式布局。垛楼居中,定员640人。全速风下,最大速度12节,标准速度11节,正常巡航速度8

    9节,续航时间12个月。

    龙卷风级二等风帆战列舰已经于去年夏末在天津卫造船厂开始铺设龙骨,预计在神武五年完成舰体下水,神武六年夏完成武器安装以及舾装。预计还要经过一年的海试,最终将于神武七年底或者神武八年初达到服役标注。

    虽然有了数千学成归来的工匠和技师,但是帝国想要真正实现自行建造一艘一等战列舰出来,还需要走相当长的路。欧洲两百年的经验积累,想要一下子全部吸收进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将学到的东西真正实际建造出来,更需要时间。以欧洲发达的造船技术,一艘一等战列舰也需要三年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何况刚刚学走路的中华帝国海军工业,想要学会跑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邓浩楠正是深知这点,因此才会暂停对荷兰人的武力驱逐,因为邓浩楠还不想把荷兰人的精力全部用来对付中华帝国,而是希望荷兰人把精力用在对付欧洲的英、法和西班牙上面。

    进入神武四年,对比此时的欧洲,英格兰、法兰西、荷兰、瑞典、丹麦,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诸侯等国结成的反哈布斯堡王朝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刻。

    挪威王国的退出,使得联盟少了一大助力。丹麦和瑞典的突然内讧,让联盟少了瑞典这个强国的军事支持。而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第二次解散议会,使得国内再次爆发了反查理一世的叛乱,英国无暇管欧洲大陆的事情,海军有心牵制西班牙海军,但因为查理一世一直挪用海军经费准备内战,使得海军无力去牵制西班牙海军。而荷兰在陆地上继续抵抗西班牙驻荷兰军队的入侵,海军跟西班牙无敌舰队周旋,有心无力。

    一切对反哈布斯堡联盟极大的不利,使得这个联盟面临瓦解的边缘。虽然法国最后忍不住出兵了,给联盟增加了一些自信心,但法国军队在陆地上面临西班牙陆军和神圣罗马帝国陆军的联合夹击,不但没有扭转战局,反而被两国的联军侵占了三分之二的国土,三十万法军被围在巴黎附近,苦苦的抵抗。

    两大阵营在北欧、西欧、中南欧进行混战,但东欧也不平静,俄罗斯帝国因为东扩受阻,转而南扩,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第一次俄土战争,双方动员了几十万大军在乌克兰境内展开激战,打的不亦乐乎。

    全欧洲都在混战,而东方亚洲却趋于平静,经过中华帝国神武大帝的治理,中华大地上已经恢复了勃勃生机,虽然天灾还是不断的给这个古老的大地制造麻烦,但朝廷的各项辅助政策和赈济政策得以及时实施,使得这些天灾无法造成|人祸,国朝上下的社会稳定,国泰民安。

    京城的繁华若论富丽堂皇的建筑风貌,那么皇城的紫禁城,以及内城那些鳞次栉比的府衙治所和京官豪宅,算是最富丽堂皇的了。

    但若论热闹,那么只能出了皇城、内城,到外城才能看到了。

    虽然帝国废除了很多森严的等级制度,但在首都北京,依然还是那般森严的格局,普通老百姓和商人们只能聚集在外城和京郊生活。

    比较明朝的北京城,中华帝国成立后,出了将大明门改为中华门外,再就是将贯穿北京城的中轴线从原来的八公里,延长到了十二公里,刨除皇宫以内的部分,其他改为神武大街。神武大街从中华门开始,一直通到外城,并延长了四公里,成为全世界最长最繁华的城市大街。外城永定门被拓宽,连同左安门和右安门一起,向南扩张了四公里长,然后从新修建外城城墙。这样一来,北京城外城城墙从原来的二十八里扩大到了六十四里。

    这样一来,外城的面积扩大了三倍,可以容纳更多的老百姓居住。

    而这条神武大街,也成为了帝国最繁华的街道,老百姓、商人纷纷在街道两旁安家开店,京城房价迅速回落。

    陪着香妃逛了一天大街,邓浩楠返回皇宫时,心情既高兴又沉重。

    高兴的是,在他的不懈奴努力下,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沉重的是,繁荣安定的下面,还有一些暗潮涌动。一些以前没有注意过的细节,突然闯进了邓浩楠的脑子里。

    “还在想那个乞丐的事情呢?”

    见香妃闷闷不乐,邓浩楠猜想她还在为那个乞丐生气。

    本来,香妃看到有乞丐沿街乞讨,想着做些乐善好施的事情,于是给了那个乞丐一枚金币。不料,那乞丐竟然不要金币,非得要硬币。香妃生气,就没见过这种人,一生气就不给他金币了。

    谁知香妃想要拿回那枚金币,却被那乞丐大叫抢钱,引来无数人围观。围观者不知道金币是谁的,但金币在乞丐的碗里,显然就是乞丐的。于是纷纷指责香妃抢乞丐的钱太不厚道。

    香妃被人冤枉,气急败坏,于是把她的钱囊拿出来,并当众让人知道里面装满了金币。这时,围观老百姓见钱囊里有上百枚金币,才知道是那乞丐诬陷。

    不料,这时那乞丐突然伸手抢过钱囊,夺路逃跑。

    一旁紧盯着乞丐的邓浩楠顿时奋起直追,而香妃随后大喊抓贼。

    一时间,神武大街上顿时热闹了起来。乞丐前面疯狂的逃跑左躲右闪,后边邓浩楠和香妃一路猛追。三人在人群中你追我赶,顿时闹得满大街一片狼藉。

    一直暗中跟着保护的大内侍卫们这时也从傻眼中醒了过来,纷纷追赶,结果一条街道上一大群人横冲直撞,好不热闹。

    邓浩楠眼瞅着要追上乞丐了,不料乞丐见无法逃脱,立刻将金灿灿的金币撒了一地,顿时引起了老百姓们的疯抢,堵住了邓浩楠的追击,很快消失在人海当中。

    而邓浩楠和香妃很快便被那些被打烂了的小贩老板们围住,要求赔偿损失。此时,邓浩楠和香妃二人身无分文,一时间尴尬不已。

    最后,多亏了十几个大内侍卫赶到,纷纷筹钱赔偿了老百姓们的损失方才罢休。由于不想把事情闹到顺天府去暴露了身份,邓浩楠和香妃只好吃了个哑巴亏,气呼呼的回宫。

    “不行,我非得找到那个乞丐,狠狠的揍他一顿不可,否则我这口气咽不下!”

    邓浩楠见香妃正在气头上,也不好劝说,毕竟这件事让他这个皇帝也赶到很没面子。

    “朕答应你,一定抓到那个乞丐,狠狠的揍他一顿给你解气!”

    “这还差不多!”

    香妃接着说了一大堆如何如何的严惩那个乞丐的方法,听得邓浩楠眼睛直往上翻,暗道得罪小人也不得罪女人,不知道是哪位大哲说的名言,现在看来真是如此。

    邓浩楠只好连连答应,然后哄着香妃回去休息。

    第二天早朝,邓浩楠跟文武大臣商议了一些事情后,想起了昨天的事情。

    “顺天府何在?”

    “微臣在!”

    顺天知府张泽明出列,邓浩楠于是问京城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张泽明一一如实奏报一番。

    “从你的嘴里,朕知道了京城老百姓安定向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你当首功啊!”

    张泽明急忙高兴的说道:“京城大治微臣不敢居功,实乃皇上英明神武所致!”

    邓浩楠点点头,问道:“因为朕的英明神武,所以京城昨天就出现了乞丐行乞时先是挑三拣四,然后再反诬施舍者偷盗,最后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抢劫!”

    张泽明愣了一下,旋即双腿一软,普通一声跪倒。

    “微臣不敢!”

    “你当然不敢!”邓浩楠一拍龙椅,怒道:“朕昨天出——”

    “皇上!”旁边小六子见邓浩楠要提出宫的事情,急忙打断他的话,小声道:“不能提出宫的事啊!”

    由于皇帝高高在上,大臣们在下面,隔着一段距离,因此小六子的话下面根本听不清。

    邓浩楠刚才也是想起昨天的事情气过头了,差一点就把自己出宫的事情抖了出来。如果让文武百官们知道皇帝私自出宫的话,那么肯定是一番喋喋不休的劝谏,而且御史台和史官们同样会唠唠叨叨的说上几天的废话。

    邓浩楠干咳了一声,道:“朕昨天听内侍报告的,小六子你跟他们说说事情原委!”

    小六子愣了,没想到邓浩楠竟然推倒他身上。

    好在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小六子已经从内侍那里得知了情况原委,于是添油加醋的把情况说了一遍,只是把话事人换成了别人。

    “岂有此理,竟然有这种事情发生!”

    首辅钱谦益顿时胡子撅起老高,当朝教训了一顿顺天府,然后向皇帝致歉,表示用人不当,请皇帝责罚。

    邓浩楠摆摆手,道:“不能以点盖面,总的来说,顺天府做的还是不错的!就算歌舞升平的年代,也难免会发生一些这样的事情。”

    这时,张泽明急忙叩谢道:“谢皇上开恩,微臣这就追查肇事者!”

    邓浩楠点点头,他的目的已经达到,让顺天府追查肇事者,总比让大内侍卫介入调查要好的多。

    随着小六子一声高喝退朝,文武百官三呼万岁,旋即告退。

    刚退朝回来,邓浩楠就接到报告,北镇抚司都指挥使王宸求见。

    一番礼节过后,王宸便提起了昨天的事情。

    “你们有过调查?”

    “启禀皇上!”王宸拱手恭敬的道:“微臣最近正在调查此事!”

    邓浩楠点点头,问道:“这么说这个乞丐还是惯犯了?”

    “回禀皇上,不知惯犯那么简单!”

    邓浩楠愣了下,示意王宸接着说下去。

    只听王宸继续说道:“微臣在半年前就接到了情报,江湖中出现一股新势力,闹得武林各大门派不得安宁。最近这股势力开始向京畿附近渗透,北方各大门派频频受到其马蚤扰。”

    江湖?武林?

    邓浩楠脑袋中浮现出这两个名词,既熟悉又陌生。

    “查出来是什么势力没有?”

    王宸摇摇头,道:“对方组织严密,微臣不止一次的派人渗透,但都失败了,到现在只知道他们的外围活动!”

    派人渗透,那就是卧底,这点邓浩楠倒是清楚,卧底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真正的卧底,尤其渗透大组织内,没有两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休想打入最核心的内部。

    “连对方名字都不知道,的确有些神秘!”邓浩楠问道:“只是,这个神秘组织跟昨天的乞丐事件有何联系呢?”

    王宸说道:“那乞丐名叫彭聪,是丐帮三袋长老,目前微臣得知,彭聪带着他的帐下弟子们到处收集硬币,然后交给那个神秘组织!”

    丐帮?连三袋长老都出来了!

    邓浩楠十分惊诧,这才想起对方一开始只要硬币的事情,当时的确十分怀疑。

    “对方收集硬币干什么?”

    王宸回答道:“一开始微臣也纳闷,最近微臣才得知消息,对方将硬币融化了,铸成钢水从新打造出兵器!”

    “啥?融化了硬币造兵器?”

    邓浩楠顿时瞪圆了眼睛,太不可饶恕了,竟然毁坏帝国货币,更私自铸造兵器,简直罪大恶极。

    “私自铸造兵器,他们想要造反不成?”

    “回禀皇上!”王宸说道:“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对方造反,只是江湖门派弟子向来是携带兵器的。对方将硬币融化后,就得到了上等的钢水,用上等的钢水铸造兵器锋利无比,相当于帝国军方使用的武器水准了。”

    邓浩楠点点头,他自然知道帝国武器装备水平,就拿黑甲精骑使用的马刀来说,骑兵交战,黑甲精骑的马刀用力劈砍当年的满洲骑兵使用的马刀时,可以轻易将其砍断,这在战斗中简直占尽了便宜。也正因为帝国军队有这个装备上的优势,所以邓浩楠下令帝国的冶炼钢材技术严密封锁,钢材流入民间需要严格的审核,军方武器更是编码,严禁流入民间。

    随着国泰民安的时代来临,民间的冶铁技术虽然也在大幅度提高,但还远远无法匹敌帝国军方。而民间自然是知道帝国军队使用的武器先进,只是望尘莫及而已。随着帝国完成金融改革和货币体系改革,大批的硬币流入民间,而这些硬币为了不给私人仿造的机会,全部采取高强度的不锈钢铸造。

    对方竟然将硬币从新融化用来打造武器,这着实让邓浩楠感到了吃惊。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三百三十八章 江湖

    第三百三十八章 江湖

    对方竟然将硬币从新融化用来打造武器,这着实让邓浩楠感到了吃惊。

    “微臣试验过了!”王宸接着说道:“用五十银元兑换成硬币之后,所得钢水可以铸造一柄剑,而铸造出来的剑在民间就称得上是宝剑了,市面上卖到一千银元一柄。尤其是武林人士,对其需求量极大,因此其中的利润十分庞大!”

    “该死的!”

    邓浩楠不由得咒骂了起来,这种投机着实可恨,因为这样将破坏帝国的货币流通平衡,长期下去将导致物价波动,甚至引发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慢下来。

    如果仅仅是投机倒把的赚钱,那么邓浩楠还可以忍受。因为这代表民间认同帝国政府发行的硬币也是硬通货,可以等同于黄金和白银的硬通货地位。如果只是那样的话,邓浩楠只需要命令中央银行的帝国造币厂,在硬币发行量上面适当调控一下,多发行一些硬币来补充市场供求即可。

    然而,如果对方用硬币来铸造武器,秘密组织造反行动的话,亦或者是破坏社会安定的话,那么问题就严重了。

    “你怎么看?”

    邓浩楠对江湖武林不懂,后世电视上胡扯的又不能相信,只能从王宸的口中获得情报。

    然而,王宸也并非江湖中人,知道的也有限。

    “这些江湖人怎么生存?从老百姓那里收保护费?”

    后世,邓浩楠只知道江湖人靠收保护费生存。电视里也是只知道江湖人劫富济贫。然而,现在邓浩楠是皇帝,江湖人收保护费或者劫富济贫就是犯法,就是造他的反。

    “收保护费只是小帮派所为!”王宸回答道:“大的门派中,武林正派是靠自己的产业生存,邪派是抢劫地主商人的钱财生存。例如少林靠香客进献的香火钱生存,峨眉把山下的土地交给佃户耕种,收租子生存。武当控制着武当山的银矿,可以采集出白银,换成银币生活。像以前的潮帮,他们也是武林门派,靠走海贩货赚钱。而朝廷的罪犯一般都被邪教帮派吸收,专门用来打家劫舍糊口和敛财。”

    听完王宸的介绍,邓浩楠心中略微有些数了。

    “这些武林帮派仇杀,地方政府管不管?”

    “基本上不管!”王宸回答道:“一般,武林仇杀有规矩,不得伤及无辜平民百姓,一旦越界,自有其他武林正派出面清理门户。地方上,官府和武林门派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武林帮派在地方上是要在官府注册的,每年也要缴税,跟正常的公司单位没有什么分别。”

    邓浩楠皱眉道:“但是武林仇杀,死了人,就是国家的事情。私自杀人,私自了结,那还要官府做什么?”

    王宸说道:“确实是这样!不过,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武林门派就像一个大家族一样,家族内出了事情,族长有权利处置他们,甚至处死官府也不会说什么!”

    王宸所说,邓浩楠心中明白,这个问题从原始社会时代就遗传下来了,即使在后世,一些国家里,家族的族规也是大于国法的,例如印度就是这样一个国度。

    这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斗争,邓浩楠心中明白,一时半会儿很难结束这种局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淡化国法和家规之间的冲突。

    当江湖始终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对朝廷的威胁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当初的白莲教,也算是多半个武林教派。

    “必须要控制武林!”

    邓浩楠想到这里,说道:“你继续追查那个神秘组织,同时也通知地方官府,盯紧了武林门派。以后武林门派之间的冲突,官府如果得知消息,必须介入,要让武林门派知道政府的存在!”

    “微臣遵旨!”

    王宸告退,邓浩楠又想了一会儿,但却没有什么头绪,只好暂时放下到外面走走。

    外面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晚风习习。

    小六子见主子不高兴,于是上前道:“万岁爷,汤若望已经把天文望远镜安装好了,不如过去看看?”

    汤若望虽然管理帝国大学事物,但是依然兼职钦天监管事。随着欧洲商队回国,李德给邓浩楠带回了一大批的欧洲科学仪器和器材,更有大批的图书和大量的科学家。

    这些书籍经过挑选,筛选出重复的书籍,还有九十多万册,全部藏于帝国图书馆,并通过帝国大学进行翻译,然后将翻译好了的书籍供帝国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们研习。

    从欧洲来的的那些科学家和学者们,基本上都恢复了平静的心态,能够在中华帝国进行科研创作,他们十分高兴。

    西班牙属西西里天文学家祖奇和巴托里二人观测到了木星表面条纹,并绘制了木星图,随着他们抵达中国,这些东西便被引入了钦天监。邓浩楠对于天文望远镜十分喜爱,没事儿就会到钦天监转转,看看宇宙七彩缤纷的世界。

    当然,在地球上邓浩楠看到的宇宙大多数都是黑白的,因为大气层的色泽过滤,看不到七彩缤纷的宇宙。

    不过,饶是这样,在这个时代里能够观测天体,还是一件十分令人兴奋的事情。

    小六子带路,邓浩楠来到钦天监,汤若望和一干官员们在那里接驾。

    对于汤若望,邓浩楠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到现在为止,汤若望依然没有打消拉邓浩楠入教的念头。

    造成汤若望这般想法的主要原因是邓浩楠是一个无教派主义者,邓浩楠没有加入任何教派,包括本土的佛教和道教在内。这样一来,汤若望便产生一个非常庞大的想法,如果将邓浩楠拉入天主教的话,那么中华帝国将来便很有可能让天主教成为国教,这对于一个传教士来说,简直胜造一千万级浮屠。

    邓浩楠知道汤若望的想法,却也不点破他,因为邓浩楠希望从汤若望那里多多的掏出些知识来。最起码汤若望精通十二国语言,可以帮助帝国翻译相当多的外国著作,这对帝国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这个天文望远镜朕好像没见过?”

    邓浩楠来到观星台,发现多了一个天文望远镜。

    眼前的这个天文望远镜是汤若望、祖奇和巴托里三人一起设计制造的,耗费了整整半年时间。这个望远镜比以前的大多了,不过在邓浩楠的眼里还是太小了。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厘米的望远镜。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1611年, 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

    真正的天文望远镜一般是后者,也就是开普勒式望远镜。

    汤若望、祖奇和巴托里三人制造的天文望远镜长70厘米,口径25厘米。虽然比起邓浩楠所知道的口径七八十厘米的天文望远镜差得很多,但不得不说,25厘米的天文望远镜已经领先欧洲一百年了。

    汤若望躬身回答道:“这多亏陛下大力支持臣下,使得臣下可以建造一座优质的玻璃厂,才可以打磨出二十五厘米直径的透镜出来!”

    邓浩楠淡淡的笑了笑,暗道,如果不支持你,怎么能够给朕弄出来一座优质的玻璃厂出来!

    “朕应该感谢你才对!没有你的帮助,这个玻璃厂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建成呢!”

    汤若望引邓浩楠过来,道:“陛下现在的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木星了!”

    邓浩楠点点头,通过新式望远镜观察了一下火星,虽然清晰度比以前的好了不少,但是色泽问题确是很模糊,除了大气层的关系,还有透镜的处理差了很多。

    不过,邓浩楠高兴的不是天文望远镜的色彩问题,而是玻璃厂的建成投产。

    原本的玻璃厂只是帮助汤若望研制天文望远镜所需透镜的,当研制成功较为纯正透明的玻璃之后,邓浩楠立即把他转入了其他行业。

    首先就是生产民用玻璃,结束帝国老百姓生活使用纸张当窗户的局面。当然,这需要时间,以及实现玻璃厂大规模生产廉价玻璃的能力,否则老百姓买不起。不过,先期可以卖给富户,肯定赚钱。

    其次,邓浩楠发明了双筒望远镜,结束了单筒千里目的时代。双筒望远镜首先被用于军方,帝国的指挥官们现在不需要用单筒望远镜来观察敌情。采用双筒望远镜之后,放大倍数提高了,看的更远更清晰。同时,双眼看到的视角更大,范围更广,方便指挥官统筹判断。

    再次,玻璃厂不单单生产玻璃,各种玻璃产品,配合瓷器一起成为民间生活的必需品。

    只是,现有的玻璃厂只能满足军方和皇宫的需求,想要普及民间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万事开头难,一旦开了头,以后的事情就简单了。

    北美,墨西哥北部边境城镇圣乔治。

    随着圣乔治周边的地形被中华帝国美洲派遣军虎豹骑彻底掌握之后,马光远下达了对圣乔治的抢掠行动。

    早上四点左右,空中弥漫了一层薄薄的雾气。美洲虎豹骑从圣乔治东北方向的格伦峡谷开了出来,直奔目的地圣乔治。

    一路上,虎豹骑全体将士们禁止喧哗说话,战马被套上了嚼头,马蹄被裹上了厚厚的布,使其声音被埋入地下而不至于传入空中。

    美洲虎豹骑,自从踏上美洲大陆之后,还是第一次看到白人的居住区,第一次抢掠白人的财富,一个个的都显得兴奋万分。

    虎豹骑踏上美洲已经快五年了,将士们以及你该充分适应了北美洲的生活环境,不再像最初那样动不动就上吐下泻了。

    经过五年的艰苦训练,这支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逐渐变强。

    圣乔治是西班牙墨西哥殖民地的一座边境小镇,人口七百多人,奴隶却有三千多人。

    西班牙人队墨西哥开发一百多年了,但对墨西哥仅仅是以开采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主,同时辅以大农场庄园,是典型的欧洲封建主义作风。

    墨西哥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金、银、铁、铅等资源庞大。正因为如此,西班牙人当初才灭了这里的印第安土著部落,霸占了这些地方进行开矿。

    墨西哥的金矿主要唯一齐齐玛、格雷罗、索诺拉、杜兰戈四州,拥有三百多处金矿,从最初的年产量九百五十公斤,到1635年的五吨左右的黄金。

    墨西哥的银矿产量世界第二,但第一的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秘鲁。西班牙人在墨西哥每年攫取白银七十多吨。墨西哥的银矿到处都是,但凡有西班牙居住点附近,都有一两个银矿开掘点。不过,墨西哥最大的银矿在都城墨西哥城的萨卡特卡斯,当年的土著人建造的城市中心,就是用一百多吨的白银修筑的宫殿,西班牙人看了之后,顿时野心暴涨。

    墨西哥的铁矿虽然很多,但是并不发达。主要是因为西班牙人铸造武器时才会用到铁矿,平时大多数的西班牙人都抓紧时间和精力去开采银矿和金矿。

    铅矿是墨西哥的重点矿业,西班牙人的武器大多数都是有铅弹,就连炮弹也是如此。因为西班牙人喜欢炫耀武力的同时,用火器造成的巨大杀伤力震慑敌人,而铅弹的杀伤力显然是火器时代的恶灵神。墨西哥的铅矿产量全世界第一,出口全世界。以前的大明也从西班牙人那里进口铅块,主要都来自墨西哥。

    不过,这一切对于帝国美洲虎豹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圣乔治小镇有两座小型银矿。从印第安人那里获得了情报,西班牙人昨天刚刚将上个月的银矿石全部提炼完毕,银块存放在小镇内等待运走。

    拂晓时分,帝国虎豹骑踏着晨雾凝结的露水,卷起湿漉漉的草泥,将整个圣乔治小镇包围了起来。

    一场血雨腥风不期而至。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三百三十九章 同盟国

    第三百三十九章 同盟国

    埃及,沙漠中的苏伊士运河进度十分理想。两年时间,进入已经达到三分之一了。按照这个进度,六年时间便可完成。

    原本法国人用了十年时间建成,但由于法国人修建运河的时候埃及已经独立,法国人无法把埃及人当奴隶驱使,因此劳动效率太低。为此,法国人还不得不给工人令挖掘了一条并行运河的淡水渠提供水源,这相当于同时挖两条运河,工程量自然大了很多。

    反过来,中华帝国在这里开凿运河,土耳其人是不会在乎埃及人的生命的。为此,帝国苏伊士公司并没有挖淡水渠,只是另外驱赶三万多埃及奴隶日夜不停的挑水到沙漠里给工人。

    运河总督张凤爱一直监工,作为帝国的河道官员,张凤爱对运河的重视甚至超过帝国皇帝。苏伊士运河作为帝国打开欧洲大门的钥匙,帝国上下自然十分重视,只是张凤爱为了他的政治前途,更加重视,因此他命令运河驻军驱赶更多的埃及奴隶,日夜不停的开凿运河。

    同时,帝国在运河中段,借口安置运河工人,在伊斯梅里亚的废墟上,重新建造了一座城堡。

    只不过,这座城堡建造的不能太过招摇,防止土耳其人注意。因此,张凤爱在西亚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制造了些麻烦。

    西亚的黎巴嫩被土耳其占领后,一直十分不稳定。张凤爱得知这个情报后,为了给建造要塞争取时间,因此从运河经费中提出五十万银元,用于支持黎巴嫩领主法赫鲁丁二世独立。

    为了支持法赫鲁丁二世独立,张凤爱不惜冒着据大的风险,将大批火炮、火枪和相关弹药偷偷运往黎巴嫩,武装黎巴嫩火耳军。

    黎巴嫩火耳军成立于1612年,是隶属法赫鲁丁二世的直属护卫队。从一开始,法赫鲁丁二世便藏有极大的野心,一直在土耳其人面前装作一条顺从的狗,博得土耳其苏丹的好感,进而一点点的实现他的理想。

    然而,地中海的贸易转移到了大西洋上,黎巴嫩的经济每况日下,法赫鲁丁二世想要对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显得势单力孤。于是他不断的向意大利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求援,除了意大利王国愿意为其提供必要的避难所之外,神圣罗马帝国全力对付法国,没工夫管他。

    靠人不如靠自己,法赫鲁丁二世于是在他的领地内推行欧洲先进政策。他的边界从阿勒颇到埃及的边界。他从意大利聘请了许多建筑师、工程师和农业专家,并且在农民中奖励改良的耕作方法。把比嘎耳区沼泽地带的水排尽,这是他的计划之一。奖励种植桑麻和橄榄树,扶持丝绸生产;修筑道路,建设桥梁,发展对外贸易。在他的经营下,贝鲁特成为国内外商品荟萃的主要港口。此外,他还欢迎许多基督教传教士的到来,主要是法国天主教的传教士,他们在贝鲁特、西顿、的黎波里、阿勒颇、大马士革,甚至在黎巴嫩的乡村里,建立了许多中心。法赫鲁丁在奥斯曼当局面前承认伊斯兰教,在他的人民面前承认德鲁兹教派,而他对于基督教又深感兴趣,以致有人说他曾受过洗礼。在他的小王国里,德鲁兹教派和基督教徒和睦共处。由于他对基督教表示同情,再一次使土耳其苏丹的猜疑的眼睛转向于他。

    被土耳其苏丹怀疑,法赫鲁丁二世十分头疼,就在法赫鲁丁二世为他的大业烦恼的时候,张凤爱向他伸出了援手。

    不管张凤爱是什么意图,法赫鲁丁二世都表示感谢,并愿意接受来自中华帝国的援助。

    就这样,法赫鲁丁二世的火耳军迅速得到来自中华帝国的武器装备,包括重装骑兵铠甲、步兵长矛、步兵火枪和步兵炮在内,将黎巴嫩的火耳军武装到了牙齿。

    这个法赫鲁丁二世也没有辜负帝国的援助,在他接受这批巨额援助之后,他的野心再也控制不住,在三个月后便开始了动作。

    在法赫鲁丁二世的运作下,在火耳军的强大攻击力威慑下,他从“崇高的阙下”接受了贝鲁特和西顿两省,从他的北方邻人的手里武力抢夺了的黎波里、巴勒贝克、比嘎耳几个城市,又从他的南方邻人接受了萨法德、太巴列和拿撒勒的归顺。

    同时,法赫鲁丁二世伙同地中海附近的一些封建领主、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国,一起对奥斯曼帝国。

    随着法赫鲁丁二世的动作越来越大,土耳其苏丹不得不从北方俄土战争中抽身出来,先解决背后的大麻烦。

    随着法赫鲁丁二世同意大利诸侯国托斯卡纳的美第奇家族大公斐迪南一世-德-美-第奇签订一个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条约。

    土耳其苏丹彻底怒了,立刻从大马士革派出一支讨伐队,并封锁黎巴嫩海岸 。然而,土耳其主力集中在北方和俄罗斯帝国开战,南方参与进攻黎巴嫩的军队战力很弱,在三个月后的拉塔基亚被黎巴嫩火耳军击溃。

    这下子土耳其苏丹怒了,虽然北方战事很重要,但是黎巴嫩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黎巴嫩独立了,那么土耳其帝国和北非的联络便被中断,这是不被允许的。

    但俄土战争打的很激烈,土耳其帝国不允许被一个刚刚崛起的莫斯科公国欺负,因此北方的军队暂时不能调回来。最后,土耳其苏丹决定从北非调兵镇压。于是土耳其军从埃及等地抽调了大批军队开往黎巴嫩,这样一来,中华帝国在埃及苏伊士运河旁便有时间快速修建要塞了。

    土耳其帝国调集北非军队开赴黎巴嫩,但是在跟法赫鲁丁二世的火耳军交战中,土耳其军队占不到便宜,一时间黎巴嫩战场上陷入了胶着,跟北方的俄土战争一样,这个泥潭令土耳其苏丹感到担心。

    于是,土耳其政府跟黎巴嫩政府进行谈判,法赫鲁丁二世考虑到土耳其帝国的强大,因此最后选择与土耳其政府妥协,黎巴嫩独立,但依然隶属土耳其帝国联邦成员。黎巴嫩于是定都于代尔-卡马尔。

    随后,土耳其政府为了笼络他,赐给他阿吉伦和纳布卢斯区,并于神武六年授予他阿拉伯斯坦的君主的头衔 。而他本人却自称山国黎巴嫩、西顿和加利利的埃米尔。

    虽然双方罢兵停战,但是双方都清楚,一场大战不可避免。黎巴嫩政府需要中华帝国政府的进一步帮助,包括大量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

    此时,中华帝国中央政府已经收到了来自苏伊士河道总督张凤爱的奏折,帝国内阁随后批准了张凤爱的请求,为了保障帝国在苏伊士运河的绝对利益,帝国政府决定暗中支持黎巴嫩独立,牵制土耳其帝国的军力,使得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要塞安全的完工。

    神武六年,帝国中央财政预算向苏伊士运河公司追加了三百万银元的财政拨款,授权张凤爱全权处理北非事物。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黎巴嫩妥协,只是权宜之计,此时土耳其正准备抽身乌克兰战场,结束跟俄罗斯的战争。因此,土耳其军队的攻势减弱,并退出一部分占领的乌克兰地盘。不过,俄罗斯帝国初生牛犊不怕虎,似乎不领情,步步紧逼。这让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