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海上马车夫 > 海上马车夫第138部分阅读

海上马车夫第138部分阅读

    一个一个的出来战斗。

    就好比后世的美帝有毁灭地球一百次的核弹,而中帝只有毁灭一次的核弹,但只要打起来,结果还不都一样!

    星型要塞的构造就是让对方无法发挥大兵团优势,进而达到小股兵力就可以守住要塞的目的。

    最出色的就是葡萄牙人造的十二边形的星型要塞,两千人足足挡住了西班牙三十万大军,这一挡就是十年,最终让葡萄牙人独立了出来。

    西雅图要塞已经构筑了五年多时间,其防御能力足够保护军马场和海湾内的港口码头了。

    自从邓浩楠下令驻扎在西雅图的两万重骑兵开始执行对墨西哥的抢掠任务后,军部为了防止遭到西班牙人报复,在北美洲太平洋东岸建造了第二座殖民要塞——雾城。

    雾城,即后世的旧金山地区。1769年西班牙人发现此地,1848年加入美联邦。此时的雾城地区,并无任何国家的势力在此安置定居点,更没有原住民在此。

    雾城位于太平洋东岸的一座半岛上,面积47平方英里,三面环水,环境优美。由于帝国军队南下入侵墨西哥时,途径此处,半岛上的早晨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因此得名雾城。

    雾城是一座山城,要塞依雾山而建。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冬暖夏凉,阳光充足。后世被誉为“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城市”,但在今天,却是中华帝国美洲派遣军的战略要地。

    因为,雾城是坐落在半岛上,这个半岛是南北走向,半岛内还有大片的海域,一直向内陆延伸,便于海军屯扎在此。雾城扼守在湾口半岛上,像一对螃蟹钳子那样保护着嘴里的东西。

    雾城依山而建,虎视大海,可控制方圆数千里的沃野,是一座再好不过的战略要地了。

    美洲派遣军司令部于是决定建造雾城要塞,打造美洲第二个据点。

    雾城按照西方流行的星型要塞建造,为一个正六边形和一个正五边形组成。正五边形在下,正六边形在上。

    五边形为突出部,五个角内构筑五个实心菱堡。六边形小一圈,建于五边形之上,成四十五度角倾斜错开。六边形的外墙和下面的五边形相连接,六个角内,三个靠海的角为实心菱堡,剩下三个为空心菱堡。下面的五角城的五个角上方对着六角城的内凹斜面,在六角城的每个斜面上,各构筑一个凹面堡,这样交叉火力便形成。

    炮台位于五角城和六角城共十一个角内,每个角内设置要塞炮五门。炮台前方是胸墙,用于防御地方火力。胸墙上同样设置有射击口,必要时步兵用来协防炮台。

    五角城和六角城上下用中堤链接,中堤为步兵防御位置,构筑的特点跟长城一样,一面设置女墙,有射击口。

    下面的五角城突出部为三角堡,三角堡是用来策应五角城炮台的,以及掩护步兵射击。三角堡类似于近代的碉堡,背靠五角城,可以从左右两侧对攻击五角城的敌军进行射击。

    三角堡和五角城之间便是斜道,斜道就是留给敌军前进的路线,敌军从斜道上来,只能分作小股部队,这样两侧的三角堡和上下中堤内的守军,以及凹面堡内的守军可以同时从左右高三个方向向敌军射击,形成完全火力覆盖。

    斜道下方为堑壕,相当于护城河,迫使敌军不敢大面积发动冲锋,以免造成己方人员被挤到堑壕内,下面都是尖尖的木桩,很深,掉下去必死无疑。

    城墙链接的节点附近,都有通往左右两侧的隐蔽路,其中五角城的隐蔽路只能单向行走,只能退往屯兵所。六角城的隐蔽路为双向,一面通往屯兵所,一面通往各个隐蔽射击口。

    可以说,如果把星型要塞拉长加深的话,它就是当年法国的马其诺防线。

    雾城要塞配备守军三千人,给养预计可支撑一年时间。当然,高强度作战的话,那就没法计算了。

    雾城要塞作为东方人第一个西方式的要塞,帝国投入了大笔的资金和经费。

    一座要塞,预计将耗费六千万银元,帝国陆军部顶着极大的压力才说服内阁同意。

    难怪西方人的星型要塞建造的并不多,只是在国家最紧要的战略地点才修建星型要塞。这其中,耗费巨额资金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承受的起的。

    中华帝国修建这座星型要塞,一是为了建立美洲殖民据点,为帝国发动美洲殖民战争做准备。二是帝国陆军需要确切的知道西方人的星型要塞的优缺点,从建造过程中就可以知道,西方人不会大规模修建这种星型要塞的,因为太耗费金钱。而帝国在修建这种要塞之后,军方便可以设身处地的在星型要塞内思考问题。从构筑的时候开始,一方面掌握了地方人修建这种要塞的军事思想,一方面可以从建造中找出这种要塞的弱点在哪里。

    在装备上,雾城要塞部队配备了相当多的先进武器。

    首先就是威力巨大的要塞炮——神武大炮。

    神武大炮分作三种型号,陆军野战步兵炮,也称神武一型。海军舰炮,也称神武二型。要塞防御火炮,也称神武三型。其中雾城优先列装了要塞型神武大炮。

    要塞型神武大炮,口径230

    250毫米之间,20倍径左右,有效射程实弹3800米/霰弹3300米,最大射程4000米,发射实弹20公斤/霰弹28公斤,射速1发/6分,炮车重2680公斤。

    改型要塞炮,块头很大,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葡萄酒瓶。需要十二人来控制这门大炮。

    16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的炮兵武器的发展却没有能够跟得上轻型兵器发展的步伐。主要原因是炮兵还无法使炮既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同时又做到十分可靠,而且射程又远。

    人们早就知道,要使炮做到射程远、精确、破坏力(或称杀伤力)大,那么最好炮的长度必须是炮的口径的20倍或20倍以上(即炮管长度是膛径的20倍),同时炮管的管壁要厚,以承受装药量大的炮弹爆炸所产生的巨大压力。管壁较薄的炮和装药量较少的炮弹虽然也能发射同样重的弹丸,但是,精确度和射程要打很大的折扣。

    神武大炮解决了这个缺点。由于中华帝国在钢铁精炼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加上可以进行初步使用稀有金属加强钢铁的柔韧性,使得钢铁铸造出来的武器得到相当的强化。

    然而这一切都还得依赖水压机的使用。随着水压机的不断成熟,用蒸汽机提供原动力的水压机,不但应用到海军造舰工业上,后来用到了铸造全钢硬币,道后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应用到了铸造火炮的炮管上面来。

    这样一来,炮膛的强度大幅度提高,火药即使还使用老式的黑火药,但威力却是提高了数倍。

    强度有了,膛压解决了,同时炮管长度也首次突破二十倍口径,使得炮弹在炮膛内能够多滑行一段时间,得到强大的加速度,射程更远。

    这样一来,神武大炮威力巨大,实弹借助要塞的高度,加上火炮的射程,北面可以覆盖整个湾口,西面可以远及海面五公里距离,炮弹非常重,即使用惯性力量,在最远射程上也能轻易击沉一艘中等战舰。散弹更是杀伤力惊人,5000米内,三十度弧形构成的扇形面积区域内,人员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由于散弹的弹丸小,动能小,不如实弹发射的远。但在三千米距离内,脆弱的肉身还是难以幸免的。

    唯一的缺点就是发射速度慢,但不得不说防御起来相当强悍。尤其每座炮台构成交叉火力,对于星型要塞的防御来说,算是固若金汤了。

    陆军部正是基于此点,拍胸脯向内阁保证,雾城要塞一旦建成,绝对丢不了。

    内阁也认为,加入雾城要塞如此坚固的话,那么就等于帝国在北美的大陆上钉下了一颗强大的钉子,让所有在美洲殖民的国家头疼,并如芒刺背一般的难受。因此,内阁最后才同意了陆军部的经费请求。

    当然,前提是神武大帝不吭声。如果邓浩楠插手的话,那么内阁根本插不上话。只是,邓浩楠喜欢让内阁牵制一下军部,省的军部以为银子那么好赚可以随便花。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三百三十二章 神武大炮

    第三百三十二章 神武大炮

    美洲派遣军除了美洲虎和美洲豹两支黑甲精骑之外,陆军部还给配备了陆军第三师。

    陆军第三师是神武大帝的嫡系部队,也是陆军中战斗力强悍的一支部队。

    陆军第三步兵师,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首先就是步兵使用的火枪,此时,中华帝国总装备部已经可以实现自行生产火枪了,如果不是这样,也不敢轻易去得罪西班牙人,因为以前陆军的主力装备都是西班牙人笨重的穆什克特火枪。

    当然,还有法国造的狗锁式火枪,不过法国人因为准备欧洲三十年战争,在三年前已经停止外销狗锁式火枪了,全部用于装备自己的部队。因为法国人要面对的敌人时强大的西班牙人,而且在法国和西班牙的战争最初几年里,法国人一路败北,很是被动。因此,火枪更是不外销了。

    好在中华帝国陆军以前每次贸易都进口大批的西班牙穆什克特火枪,使得在西班牙人也停止对华出口火枪之后,中华帝国的军队还能有火枪使用。

    不过,火枪毕竟是消耗品,随着枪械的老旧和磨损,以及在战斗中的损坏和丢失,中华帝国备用的火枪数量急剧下降。

    因此,早在五年前,当邓浩楠作为监国摄政王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火枪的仿制活动了。不过,那时候火枪的仿制工作都在北京的兵仗局内执行。

    明朝留给邓浩楠的遗产当中,邓浩楠最高兴的就是兵仗局了。那里大批的人才可以说堪称火器界的专家和鼻祖了。虽然当时的大明人是学习西方科学后才开始发展火器的,但不得不说,大明人就是聪明很快就模仿出来西方的先进武器。但更聪明的是,大明人能够举一反三,在西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很快鼓捣出更加先进的东方武器来。

    同治二年式火枪就在法国狗锁式火枪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并加以改造,使得重量更轻,射程更远,威力更强。

    同治二年式燧发枪进行了重大改进,徐光启和毕懋良经过持续试验,研制成功可靠、完善的击发发射机构和保险机构,继续沿用狗锁式火枪的隧发撞击方式,但枪管和瞄准具的改良,从而使得同治二年式火枪成为当时性能最好的枪。

    同治二年式火枪的枪管采用强化后的不锈钢制造,水压机的进步给枪械钢管使用的钢材带来了极高的强度和硬度。而添加了镍铬元素后的不锈钢枪管,降低了火药对枪膛的腐蚀,延长了枪管的使用寿命。

    而瞄准具的首次改进,得意于邓浩楠透露给他们的三点一线的原理,枪管口安装了准星,枪身安装了瞄准具。v形缺口式照门,大麦粒式准心,倒v型使得士兵可以精确射击。

    但同治二年式火枪并没有被邓浩楠批准大规模生产,而是一直在试验。最初的原因是钢材价格昂贵,一支火枪造价高达一百两银子,大规模装备军队太费钱。

    于是该型火枪一直在试验,不断被徐光启他们改进,不断的缩小成本。

    直到神武二年,随着帝国钢铁技术的不断提高,冶炼钢铁和锻造设备的不断进步,火枪的成本终于被控制了下来,只有不足九十银元,不到一前的一半价格。而徐光启表示,大规模生产的话,成本将更低,最终会控制在七十银元一支左右。

    此时,帝国在火枪上面的储备已经不多了,因此邓浩楠批准建造。

    不过,同治二年式火枪的命名被取消,改为神武二年式步枪。

    将火枪改为步枪,这是邓浩楠执意要求的。因为此时已经不再用明火进行引燃火枪中的发射药了,而是全部改为强力击发式。同时,欧洲大战很快就会导致隧发式火枪的流行,很快都会改称步枪,因此邓浩楠为了抢在其他国家之前,先将帝国的军队使用的火枪改为步枪。

    神武二年式步枪,西方代号30式隧发枪,有步兵隧发枪和骑兵燧发枪两种,前者口径18毫米,枪长1460毫米,枪重429千克,弹丸重321克,射程500米,有效射程230米,配备四百三十毫米长刺刀一把,可拆卸;后者口径173毫米,枪长1210毫米,枪重36千克,弹丸重213克,射程350米,有效射程150米,配备四百毫米长刺刀一把,可拆卸。

    使用铅制弹丸威力极大,能在100米内击穿骑士所穿的重型胸甲,或者两匹战马,三四个人的身体。此时欧洲大多数同等重量的武器在100米以外几乎不能造成任何伤害。

    神武二年式步枪,由于枪膛使用高强度不锈钢钢管,因此膛压承受力显著增强,达到了西班牙穆什克特火绳枪的膛压水平,但却比其轻了很多。后者使用半个小时后一般就需要架上支架继续作战,而神武二年式步枪已经接近近代火枪的重量,虽然依然显得重,但足够士兵支撑下来一场高强度战斗了。

    在火药上面的改良效果不大,除了给士兵配备定量火药的小瓶外,在火药威力上面不容易提高。这主要是邓浩楠太懒,没有继续他的化学实验,无法得到先进的火药。当然,邓浩楠身为一国皇帝,每天的事情很多,没有时间而已。

    不过,眼下虽然火药没有得到提升,但是现有的机械制造技术却是提升了,变相的弥补了火药的不足,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内,邓浩楠都认为中华帝国的武器是领先世界的,因此他不担心这个。

    当然,邓浩楠不研究火药,不代表他不关心。帝国大学不少的炼金师,也就是未来的化学师,他们受命于邓浩楠,研究威力更强的火药。因此,即便邓浩楠自己不研究,他也没让别人闲着。

    除了步枪之外,第三步兵师还装备了转轮步枪,邓浩楠称之为机枪。

    这是徐光启发明的,他根据欧洲人的转轮火枪的原理,提出了步枪也能做到连续发生弹丸的构想,并以此发明了一种形似瑟琶的连珠铣,这种连珠铳的火药和弹丸均贮于铳背,共三十发,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人筒中,第二机随机转动,摩擦燧石,点燃火药发射铅弹丸。这种连珠铳实际上与近代的机械式机枪的原理已非常相似,因此邓浩楠称之机枪,比西方最早的机枪早了一个世纪。

    步枪进步了,步兵炮也同样进步了。

    神武大炮,也称神武三年式步兵炮,西方代号31式步兵炮。

    神武三年式步兵炮,口径100毫米、20倍径、有效射程:实弹1500米/霰弹1800米,弹重:实弹6公斤/霰弹10公斤、射速1发/分、炮架重180公斤。

    神武三年式步兵炮最大的特点除了口径增加到一百毫米,倍径增加到了二十提高了射程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它实现了后装弹药。

    能够实现后装弹药,就是后膛炮。这种进步足足领先了世界两百年。当然,不是技术水平的领先,而是理念的领先。后装炮早就有人提出了,但是却因为很多问题为没有被采纳。首先就是钢材问题,后装需要的炮闩技术十分复杂。

    欧洲人也能耗费精铁来打造,但是造价将会相对高,因此欧洲人普遍因为经费的昂贵而无法制造。当然更多的国家还是因为没有后装炮的理念所致,例如现在的法国,已经具备了制造后装备的技术条件,但是他们没有想过使用后装炮。

    当然,后装炮最大的问题是炮闩,炮闩的强度必须能够承受得住炮膛火药爆炸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一旦炮闩强度不过关,一开炮没等打着敌人,自己人先挂了,那就笑话了。

    这也是欧洲人顾忌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的钢铁强度不够,亦或者是造价太高装备不起。

    中华帝国的钢材强度已经过关了,因此后装炮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解决了。

    不过,这还不够。炮闩的问题解决了,但后膛炮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火炮后装时炮闩,相应的反后坐装置需要改变。以前使用前装炮发射,后面是一个巨大的炮屁股,他的重量足够稳住火炮。但是采取后装炮闩时,由于炮闩的设计精密,不可以像以前那样开火后坐时不用管它,大屁股撞不坏。但如今的炮闩不能受到这样的后坐力撞击,因此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才行。

    反后坐装置于是因运而生,以前的炮身通过耳轴与炮架相连接,这种火炮的炮架称为刚怜炮架。刚性炮架在火炮发射时受力大,火炮笨重,机动性差,发射时破坏瞄准,发射速度慢,威力提高受到限制。

    中华帝国的火炮专家们在邓浩楠的指导下,利用水压机的工作原理,实现了反后坐装置。

    神武三年式步兵炮实现了反后坐装置,炮身通过它与炮架相连接,这种火炮的炮架称为弹性炮架。专家们在神武三年式步兵炮上制造了装有反后坐装置,即水压气体式驻退复进机器。该机器将水压机逆向倒推,使得弹性炮架火炮发射时,因反后坐装置的缓冲,作用在炮架上的力大为减小,火炮重量得以减轻,发射时火炮不致移位,炮闩不至于撞击到其他硬物上而损坏,同时发射速度得到提高。弹性炮架的采用缓和了增大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火炮结构趋于完善,是火炮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中华帝国军队雄霸天下的一大助力。

    中华帝国的火炮的制造者和设计师们不断对炮的新型设计、炮膛直径、炮管管壁内的厚度、炮弹的炸药装填量和弹丸重量的综合性能进行多方面的验证。结果造成炮的型号繁杂多样,使弹药的供应成了一个极重的负担,因此,炮在野战中的重要性也降低了。为了改变这一局面,16世纪中期前不久,西班牙王查理五世下令将所有帝国制造的炮标准化为七种型号。不久法王亨利二世也效仿西班牙,将法国炮规定为六种标准型号。

    在神武大炮问世前,同样有这样的问题,专家们试验了各种口径、倍径的火炮,以及不同厚度的炮管。神武大炮有高达四十三种样品炮,而军部竟然要所有的型号都生产一下。

    对此,邓浩楠直接痛批了陆军部一顿。

    但是,这些专家们很是不舍得他们的样品炮就这样陈列了,或者被销毁了。因此,试制工作仍在继续进行着,在原有标准型号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型号,不过,总算比以前更有系统更有计划了一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邓浩楠最后不得不花时间来建立一个火炮口径、倍数等规章制度表。以此来规定和限制科研人员们胡乱试验型号。

    而此时欧洲只有西班牙有固定的表格制度,欧洲各国有许多炮是仿照西班牙的设计而制造的,但国与国之间炮的型号一直各不相同。

    在欧洲这一时期,炮兵武器开始组合成作为现代化炮兵原型的三种主要类型:第一类是长炮型,相当于现代的火炮;第二类是加农炮,即榴弹炮的原型;第三类是一种炮管管壁较薄,弹道较高的炮。

    长炮类似于现代的野战火炮,其炮管较长(约为口径的30倍),炮弹初速较快,因此它的弹道低平,射程远,精确度较高。为使炮弹达到所需的初速,又不引起炮管爆炸杀伤炮手,因此长炮的炮管都很厚,造成炮的重量很大,机动性较差。因此大口径长炮只能用于攻城作战。

    第二种类型的炮,其炮身较轻较短,用来发射较重的弹丸,但射程较近。这种炮虽然牺牲了射程和精确性,却换来了较大的机动性,又不降低它的威力。这就是所谓的加农炮。它的炮管长度约为口径的20倍,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榴弹炮。但是,早期加农炮的机动性甚至还不如长炮,有的实际上比最大的长炮还要庞大而笨重。

    神武三年式步兵炮,只是介于欧洲标准之间的一种不长不短的炮型,可以归类为加农炮类型中,但机动力却比加农炮高得多,而且轻的多。

    神武三年式步兵炮,首批生产了一百五十门,单价四十万银元,装备给帝国禁卫军五十门,剩下的一百门直接运到美洲,装备给第三步兵师,希望第三步兵师在美洲能够顶得住西方军队的拼杀。

    神武三年式步兵炮造价很高,因为陆军运输步兵炮需要反后坐装置,而这个反后坐装置相当费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水压机,因此造成步兵炮造价高昂。

    不过邓浩楠在火炮问题上向来很是慷慨,这可能跟他前世是火炮专家有关,他对火炮情有独钟,因此步枪他可以拖,但火炮却是从来不拖。军部深知他们的神武大帝有这个喜好,因此在火炮问题上,军部向来是狮子大开口。

    陆军型步兵炮得到如此巨大的进步后,海军部自然要干预了。兵部很快就接到了海军部的请求,要求给为帝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海军研制新式舰炮。

    尽管内阁对花巨资生产火炮感到不满,但皇帝很快批准了,因此财政部不得不向兵部拨款,用于对海军型舰炮的立项研制和批量生产。

    海军型舰炮以前使用的都是战神火炮,这种战神火炮虽然发射速度快,但因为口径小,使用子铳造成炮膛气密性不够,威力小。而陆军步兵炮已经能够打到1800米了,因此海军炮必须要提高。

    没办法,海军和陆军向来就是对着干,互不相让,互相鄙视,互相攀比,这好像从有海陆军划分那天起,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对立。

    为海军部研究的舰炮要容易的多,当年就完成了。因此也称神武三年式舰炮。

    神武三年式海军舰炮,也称31式海军舰炮,一层炮甲板装备口径130毫米、20倍径、有效射程:实弹1500米/霰弹1800米,弹重:实弹7公斤/霰弹10公斤、射速1发/分、炮车重200公斤

    二层炮甲板装备口径一百五十毫米,二十倍口径火炮,射程2000米。三层炮甲板装备两百毫米,二十倍口径火炮,射程2500米。三种口径的有效射程基本相当,大口径火炮的要远一些,炮弹重量亦是增加不少,当然杀伤力也强很多。

    同样,舰炮也安装了瞄准具和准星,增加射击精度。

    海军型火炮不像陆军型那么费钱,因为海军型使用炮车,不需要陆军型那样使用带有反后坐装置的炮架,因此造价降低了一半。不过,由于帝国皇家海军现在开始大规模建造巡航舰以上等级的战舰,普遍都是双层炮甲板,因此二层炮甲板使用的大口径火炮,以及将来三层炮甲板使用的更大口径火炮,它们的造价要因为口径增加而加大,因此到了后期,反而是海军更加费钱。

    当然了,海军本来就是费钱的兵种。

    ※※※※※※※※※※※※※※※※※※※※※※※※※※※※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三百三十三章 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

    第三百三十三章 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

    随着太平洋贸易公司的欧洲船队安全的抵达天津卫,这一路来的风风雨雨终于结束了。

    两艘巨大的战列舰无法进入海河直达北京,因此只能停泊在天津卫。码头附近吸引了众多老百姓的驻足围观,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巨大的西洋战舰。

    海军大臣陈耀明以及相关海军官员们在天津卫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杨尘少将安全将两艘战列舰开回国。

    在这之前,杨尘护送的造船技师,以及坑蒙拐骗加绑票弄来的大批欧洲科学家和学者已经早四个月到达。

    他们走的是地中海,径苏伊士地区从陆路到达红海,再乘坐帝国苏伊士公司的船只,在帝国海军的护送下回国。

    之所以这样分开走,是因为杨尘判断出西班牙人不会轻易放他们回国。事实上杨尘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墨西哥总督在费尔南多的鼓动下,也对太平洋贸易公司的巨额财富感到嫉妒,因此派出墨西哥舰队半路拦截,意图将这笔巨额财富抢到手。

    为此,墨西哥舰队动用了三十二艘四等战列舰,以及大批的快速护卫舰和纵帆船。

    然而,加勒比海内有英法荷等各国的殖民地和舰队,墨西哥舰队一动,其他国家的舰队便清楚了,于是整个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乃至整个大西洋很快便得知了西班牙人准备打劫中国商船队的消息。

    各国都没有安好心,都准备趁着西班牙人抢劫的时候,他们也分一杯羹。于是在中南美洲的各国分舰队也都紧盯着墨西哥舰队的动向。

    然而,让他们都失望的是,杨尘带着商船队走了非洲,让他们的努力都白费了。

    荷兰人最喜欢打劫,尤其是对宝船队感兴趣。荷属东印度公司正在全球集合战舰和雇佣军队,准备收复荷属东印度群岛,以及荷属几内亚。

    荷兰东印度公司无疑是相当强大的,至少他们非常有钱,可以从全世界招募他们需要的军官和水兵。军官直接花钱雇佣退役军官,甚至雇佣各国现役海军中的那些正在赚外快的军官们。而水兵更加容易了,当今世界上,除了中华帝国的海军是职业制之外,其他各国海军都是雇佣制,全都是从民间招募水手,稍加训练便可以战斗。

    欧洲大航海两个世纪了,自从结束了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之后,欧洲的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尽管从民间招募水手,但毫无疑问,这些民间水手稍加训练就能成为很好的海军士兵。这种差距,中华帝国在一直追赶,但基础教育显然需要时间。

    荷兰政府正在欧洲跟西班牙政府驻扎在荷兰北部的军队打的火热,无法帮助荷兰东印度公司。况且,这次荷兰东印度公司惹了众怒,一下子遭到包括中华帝国在内的七国军队围攻,荷兰政府现在在欧洲需要英法瑞挪四国政府的支持获取荷兰独立,因此在这四国的压力下,荷兰政府不再管东印度公司的事情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暂时无法得到政府飞帮助,因此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于是荷兰东、西两个印度公司决定动员全部力量收回荷属东印度群岛。

    两个公司从全球调集了大批的战舰和雇佣兵,走的路线大多数都是非洲好望角。

    杨尘护送太平洋贸易公司的商船队经过好望角时,和其中一支荷兰舰队遭遇。

    双方纠缠了近半个月,荷兰舰队因为没有可以匹敌定镇两艘战列舰的战舰,几次交火都被定镇二舰强大的火力驱逐。但荷兰人一直远远的尾随,杨尘试过几次都无法甩掉他们。荷兰人的纠缠,很快就等来了更多的荷兰战舰。杨尘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那样等到荷兰人的战舰多到一定程度后,他的护航舰队无法保护商队。

    正在杨尘和李德都感到忧心忡忡的时候,印度洋的雨季来突然来临,于是杨尘才借着一场大暴雨,改变路线,绕路澳大利亚。

    然而,荷兰人很聪明,并没有跟丢。他们为了得到这支装满财富的船队,荷兰人忘记了他们的来远东的目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围堵太平洋贸易公司船队上来。

    杨尘没有办法,只好让船队先走,他率领护卫舰队殿后。就在双方准备大战一场的时候,太平洋舰队及时赶来,荷兰人见太平洋舰队赶来,知道无法夺取这支宝船队了。而荷兰东印度公司目前的主要敌人不是中华帝国,因此荷兰人最后放弃了打劫行动。

    在京城的邓浩楠得知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对杨尘在欧洲的表现大为赞赏,并亲自授予了他一等嘉禾勋章。

    内阁不关心什么战舰还有造船工人,他们只关心太平洋贸易公司欧洲商队带回来的金砖和银砖。

    “现在应该没有反对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声音了吧!”

    御书房内,邓浩楠笑呵呵的问向钱谦益。

    钱谦益亦是满脸的堆笑,说道:“皇上圣明!这次运回来的金银,初步估计可以铸造两亿多银元,现在财政富裕,算上殖民地收入,可以直接调用的资金就有三亿银元。如果算上央行在各地的存款准备金,帝国可以动用五亿银元。这在以前看来,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当然了,前朝明糟糕至极的理财能力,邓浩楠都感到吃惊。偌大的一个大明王朝,中央每年的财政只有不足四百万两银子,还搞得天怒人怨,着实让人难以置信。

    “有了这一大笔资金,今后帝国想要做什么都可以了!”

    邓浩楠摇摇头,道:“这么多钱不可以一下子都投放到民间!”

    钱谦益疑惑的问道:“恕微臣不解!敢问皇上这又是为何呢?”

    邓浩楠说道:“这笔钱大多数是从海外弄回来的!这么多钱投放到民间,势必造成通货膨胀,银币贬值!”

    钱谦益点点头,他也明白一些这方面的事情,于是道:“皇上说的是,这笔资金不会一下子投放到民间的,内阁会审慎使用的。”

    邓浩楠淡淡的笑了笑。

    钱谦益见邓浩楠似乎有主意了,于是问道:“皇上有妙计了!”

    邓浩楠点点头,道:“朕自然想到计策了!”

    接着说道:“可以将资金投放到殖民地去,或者跟东南亚的国家进行交易,只要从他们那里换回物资来,就可以控制了!”

    “皇上圣明!”

    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现役各型战舰四百八十多艘,其中大多数都是一层炮甲板的小吨位护卫舰,主要用于国土防御,沿海缉拿走私,打击海盗,驱逐外国势力舰船,以及对帝国商船队护航等工作。

    至神武三年夏,已经有大约三百艘护卫舰服役。同时,帝国皇家海军以每年建造二十艘护卫舰的速度,不断的对现役护卫舰进行更新和维护。

    大于护卫舰的巡航舰以前是帝国皇家海军的主力战舰,但随着北云级四等风帆战列舰和海狮级三等风帆战列舰的大规模建造,以及相继服役之后,巡航舰已经退出帝国海军主力舰第一线,退居二线,成为巡航大洋,炫耀中华帝国的海上武力,以及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持影响力的特殊存在。

    目的帝国拥有巡航舰八十多艘,除了二十艘作为本土舰队的防御力量之外,其余六十艘左右的巡航舰被派遣到全世界各地,在全世界四大洋进行巡航,让中华帝国的龙旗飘扬在全世界各国的眼中。

    这些巡航舰被编为一个个小分队,最多为五艘巡航舰编组,最少是一艘巡航舰进行独立游荡。

    他们在显示中华帝国的军事存在的同时,也在执行任务。他们的任务是对经过附近海域的帝国商船提供必要武力保护,或者为帝国舰队提供情报,亦或者是独立进行殖民战争。

    当然,这一切都因为全球通讯太过糟糕,一个消息有时候要好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才能得知。很多时候因为情报的落后而造成战略部署的失败或者错失良机。

    帝国海军派出这些巡航舰投送到全球各地的海洋上,就是想要知道全球最新的战略动态。这些巡航舰不会轻易对拥有主权国家进行战争,但却可以发动对落后部落和未开垦地区进行殖民战争。

    帝国允许这些在外游荡的海军进行殖民掠夺,抢劫落单的过路商船队,甚至允许他们在全世界各地的未开垦地区建立殖民据点。

    在对这些在外的海军战舰的政策上,帝国对他们开出了丰厚的条件。他们领取帝国政府发放的俸禄、福利等正常薪水之外,帝国规定他们在外掠夺的钱财八成归他们自己,两成用来上缴国库。

    本来帝国皇帝邓浩楠是不准备要他们的这两成掠夺财富的,但是内阁和军部认为,需要让他们支付战舰的磨损和消耗费用,同时让他们缴税表示帝国政府在一直支持他们的行动,和他们是一起的,共同承担因为抢掠而带来的后果,包括引发战争和军事冲突。

    欧洲列强们虽然发现了地球上的主要大陆和大洋,但是大陆和大洋都太大了,他们现在实际控制的区域不足三分之一,此时欧洲混战,各国对海外的殖民地扩张速度放缓。因此在这个时候,正是跟中华帝国他们抢夺地盘的好时机,如果等到他们换过气来,那时再扩张地盘基本上都得靠武力来解决了。

    帝国的巡航舰编队主要分布在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非洲沿岸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是人口众多的地区,便于掠夺。同时,欧洲列强更多的精力放在北非和美洲大陆,不易直接和他们碰撞。

    在地中海、北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区,帝国也会派一些战舰过去巡航,但只是打着友好的旗帜,跑过去刺探情报而已,同时,海军战舰上也会装一些货物,换取一些经费。

    在欧洲各国海军的主力舰中,巡航舰和护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