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由很简单,钱谦益给出了解释。那就是自古以来,帝王想要控制国民,实现长远统治,就必须奉行上智下愚的政策。愚民是每个帝王必须的工作,否则民间智慧开启,将威胁皇权。
邓浩楠也深知这个道理,但他更知道纸包不住火,未来三百年后,老百姓将会得到智慧开化,愚民将荡然无存。如果现在实行愚民政策,那么搞不好自己的后代像满清统治者那样,又玩起了焚书坑儒的事情,那样导致民族倒退挨欺负是邓浩楠不想看到的。
然而,邓浩楠并没有着急。他深知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因此朝堂上,他喜欢慢慢引导那些老古董们,而不是跟他们对着干。
神武元年九月,邓浩楠得到了一个更加令他高兴的事情,那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竟然答应了让中华帝国负责开凿苏伊士运河。
御书房内,邓浩楠看着奥斯曼帝国的授权书,一旁是文武官员们满脸欣喜的表情。
无疑,允许中华帝国开凿苏伊士运河,将会给帝国的贸易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凿苏伊士运河等于缩短了到欧洲一半的路程,节省半年时间。李德的报告早就让百官们欣喜若狂了,用邓浩楠的话说,如此巨大的利润,百官们的俸禄将提高两三倍,高薪养廉是邓浩楠杜绝国内贪官的主要手段。
而军方将领们则看到的则是苏伊士运河的巨大军事价值,那里是欧洲的门户,如果帝国控制了那里,就等于在海上打通了欧洲的大门,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皇上,奥斯曼帝国这么痛快的就答应了,会不会有诈?”
钱谦益率先提出了疑点。
没错,当邓浩楠的特使团抵达君士坦丁堡时,奥斯曼帝国皇帝穆拉德四世得知中华帝国愿意帮助他们开凿苏伊士运河,不但没有刁难,而且对于中方代表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答应了。
这的确很不同寻常!
众大臣们纷纷陷入了思索当中,接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不对劲儿。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三百二十五章 狠狠地扎下一颗钉子
第三百二十五章 狠狠地扎下一颗钉子
御书房内,文武大臣们就开凿苏伊士运河一事展开了讨论。
文武百官们只能从屏风上挂着的世界地图上面看到苏伊士运河的位置,稍微有些头脑的人,比量一下海洋路线便可以知道苏伊士运河的巨大作用。
邓浩楠的想法自然比他们多得多,因此他仅仅拿着手中的合同文件仔细研究着。
这份合同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中华帝国拟定的关于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相关细节问题。上面有着穆拉德四世的亲笔签名和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印章,表示奥斯曼帝国已经同意了合同内容。
合同内容虽然高达几十页,但是核心文件其实很简单。
首先,也就是第一条。租期九十九年,期满后,运河全部权利归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有。第二条是奥斯曼帝国必须无偿提供开凿苏伊士运河所需的土地,即中华帝国苏伊士运河公司所需运营土地。第三条是土耳其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劳动力。第四条是公司有权派出相关人员和相关设备进入埃及,以及派出保护这些人员和设备的军队。第五条,土耳其政府将获得公司利润的百分之五。
显然,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利润基本上都被中华帝国拿去了。而且租期长达九十九年,土耳其获利只有百分之五,太少。更关键的是,运河所需的土地归中国公司所有,那么很显然等于奥斯曼帝国的主权被破坏,在埃及地区出现了国中国。
当然,土地所有权在这个年代还没有上升到跟国家主权相挂钩的地步。但租期九十九年,利润只有百分之五的确太少了些,这样穆拉德四世都同意,的确让人怀疑。
“皇上!”刘虎是这次谈判的特使,只听他说道:“微臣赴君士坦丁堡面见土耳其国王穆拉德四世,在苏伊士运河的谈判问题上,微臣是漫天要价,但穆拉德四世却不还价,结果微臣第一次拿出合约计划给他,第二天他就同意了!”
工部尚书温体仁说道:“这蛮夷就算笨,但也不至于傻到这个地步。依着微臣看,土耳其人定然没安好心,还望皇上三思!”
礼部尚书成基这时出来说道:“按照刘大人的说法,土耳其人之前已经预算过开凿运河的费用,约二十亿里拉,合龙币两亿元,如此庞大的开凿费用,土耳其帝国拿不起,我们帝国也拿不起啊!”
众大臣纷纷瞠目结舌,这个数字简直吓死人了。
邓浩楠淡淡一笑,说道:“成爱卿莫要被土耳其人给吓着了!先不谈我们能不能拿得出两亿银元来开凿运河,这苏伊士运河的长度比起帝国的京杭大运河又如何?”
“自然无法比拟!”
群臣纷纷自豪的回答。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
“按照土耳其先前的测量,苏伊士运河长度不过120公里,只有京杭大运河的十分之一不到。施工难度更是比不上。隋炀帝开凿运河时耗资不过一亿一千万两白银,依朕看,苏伊士运河只需三千万银元即可凿通。”
邓浩楠故意将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连到一起,为的就是打消百官们的疑虑。
果然,百官们本就不懂得在埃及开凿运河到底能费多少钱,被邓浩楠这样一比较,花费不足三千万元显然还在承受范围内。
钱谦益这时说道:“这样看来,苏伊士运河完全没有钱财上的问题。诸位同僚们就不必担心财政负担了,开凿成功苏伊士运河,每年可以通商欧洲一趟,区区三千万何足挂齿!”
所有人纷纷点头称是,赞同钱谦益的说法。
“只是,帝国投入这笔资金,光收取过河费用就是一本万利。这土耳其人如何坐得住?如果他们在我们开凿成功后,突然翻脸,抢了运河去,皇上该如何应对啊!”
这样正是邓浩楠最关心的问题。他已经猜到穆拉德四世心中打得算盘是什么了。
“你说的对!”邓浩楠笑了笑,说道:“穆拉德四世肯定以为我们钱多的没地方花了,万里迢迢的跑到埃及去开凿运河。他以为我们离着运河远,即使他派兵抢夺了运河经营权,我们也拿他没有办法。因此,他才这样爽快的答应我们的要求,甚至他都可以忍受只有百分之五的微薄利润。”
倪元璐惊讶的问道:“皇上是说穆拉德四世准备等我们开凿出来运河后,他便派兵占领?”
邓浩楠点点头,旁边林风面露难色。说道:“帝国舰队眼下还没有冲出东南亚,将来即使抵达印度洋和红海海岸,也无法对奥斯曼帝国形成优势。毕竟我们距离苏伊士万里之遥,若是跟奥斯曼帝国争夺运河,属于劳师以远。”
刘虎点点头,道:“红海沿岸都是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陆军在那里作战太远了!”
邓浩楠笑笑说道:“没错!如果海陆军等到那时再远征埃及的话,那就太吃亏了!”
众人一愣,感觉邓浩楠话中有话。林风问道:“皇上的意思是?”
邓浩楠起身来到屏风前,在苏伊士运河区域重重的敲了几下,然后转身说道:“这条运河建成至少要五年到十年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按照合同书上的规定,我们可以在运河周边建造好几座要塞了!”
建造要塞?
文武百官们顿时眼前一亮,怎么忘记这茬了!
刘虎说道:“微臣看过土耳其人给出的埃及资料,苏伊士运河经过的区域附近只有苏伊士城一座有人区,其他地区都是荒凉的沙漠地带和湖泊,我们完全可以在那里面建造几座要塞,然后屯扎重兵,这样土耳其人就拿我们没办法了。”
“说不定还可以占领埃及呢!”
“埃及地处欧亚非十字路口上,占了埃及往东可以攻击西亚,往南可以攻击非洲,往北可以插手欧洲事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掐断埃及,奥斯曼帝国在北非地区的领土也将失控,顺手牵羊一并占了他们。”
……
百官们这时你一句我一句的,都似乎有了思路。
邓浩楠淡淡的笑了笑,暗道他们也不算太笨,此时看起来也大致知道了一些关于邓浩楠要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目的。
“皇上这步棋高啊!”
“皇上圣明!”
群臣这时才想起作为发起人的皇帝才是看得最远,战略眼光最高的人。
“诸位爱卿们既然明白了,那就商议一下具体事宜吧!”
最后,经过讨论,邓浩楠任命有着疏通运河经验的河道总督张凤爱担任中华帝国苏伊士运河总监,全权负责开凿苏伊士运河事宜。同时,兵部、工部、户部将全力配合张凤爱的工作。
神武元年十月,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张凤爱启程前往埃及。为了准备开凿苏伊士运河,户部先行拨款一千万银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后定期每个月将派军舰运送后续资金到埃及。工部抽调十名京官,从全国各地抽调河道官员中的能手三百人,再从全国各地招募优秀河道工人五百人随行。同时,工部将开凿运河所需设备装船,一并运往埃及。
这些设备当中,除了开凿运河所需的挖掘工具之外。还有用于进行生产水泥的设备,并携带了两千多名工匠。这些工匠不是去开凿河道的,而是用于修筑要塞的。按照邓浩楠的部署,修建运河只是个幌子,修建要塞,扎根埃及才是最重要的一步战略棋子。
兵部同样派出了大批的战舰护航,并携带了一千名海军陆战队官兵,名义上保护华人,实际上是准备借机深入埃及,像一颗钉子一样狠狠的定在埃及。当然,这只是第一批进入埃及的军队,为了不让土耳其人怀疑,以后还将陆续增加兵力。
经过四个月的航行,张凤爱一行人于神武二年二月抵达红海苏伊士湾侧苏伊士城。
土耳其派代表迎接,双方皆是各怀鬼胎的客套一番。随后张凤爱率领工人开始对运河施工地点和路线进行勘察,而土耳其人并没有怀疑张凤爱带来的一千名陆战队官兵,或许他们根本不害怕把!毕竟土耳其军队没有跟中国军队打过,而土耳其军队现在在这个地区属于一等一的强国,害怕区区一千中国军队,传出去没面子。
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195公里(105哩),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苏伊士运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al-suways)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
出发前,张凤爱便被邓浩楠单独召见。邓浩楠将他知道的情况完完全全的告诉给了张凤爱。
起初,张凤爱由于对埃及的苏伊士地区完全不了解,听邓浩楠说的话如同天方夜谭一般。但张凤爱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记性好,听完邓浩楠的一大堆啰嗦之后迅速记录在笔记本上。
一路上,张凤爱都在研究邓浩楠的话,因为这是他的第一手资料。到了埃及之后,张凤爱已经能够全部吃透邓浩楠的意思,一字不落的背下来。
当看到埃及的情况后,张凤爱顿时仰天长叹。叹的不是别的,而是邓浩楠的话如同神谕一般,真真实实的呈现在他面前。
如果没有邓浩楠的话,就算再有本事的专家也需要勘察个几年才能最后敲定开凿路线。但是如今,张凤爱经过验证后,证明了邓浩楠说的话和方案是完全正确的,且是最佳的路线。
事实上,在这之前,苏伊士运河已经存在了。
早在四千年前的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两千年的法老索斯特时期,就已经开凿了一条运河。但这条运河跟后世的不尽相同,它的北段是利用尼罗河的直流,中段是一个大湖泊——苦湖,南端是克莱斯马港入红海。这条运河时苏伊士运河最古老的先驱,公元前七世纪,腓尼基人从这里出发,人们称之为法老运河。
七世纪以后,这条运河历经沧桑。七世纪上半叶,阿拉伯人入侵埃及,为了把埃及的谷物和金银珠宝运往麦加,阿拉伯人疏浚了这条被尼罗河淤积的运河。但到了八世纪,埃及出于军事考虑,防止欧洲和亚洲的国家想争夺这条运河,最后下令将运河堵塞。从此,这条运河杯搁置了千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埃及后,为了打通黑海通往红海的航道,决心从新开启这条运河。但是当时土耳其的测量工具太过于落后,测得红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高处二十米,但实际上,却是地中海的海平面比红海高出十厘米。土耳其人最终放弃了开凿这条运河的想法,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将海水抬高二十米完成通航,因为这个时期没有水闸的理论。
直到二十年前,土耳其帝国的贸易受到欧洲大航海的严重打击,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这时土耳其帝国又想到了运河的事情。如果能够打通航道,那么贸易将会从新回到地中海。
但是,土耳其四处开战,财政消耗巨大,无法支撑开凿运河的预算,因此开凿计划一直被搁置。
直到现在,中华帝国突然要求开凿运河。这令土耳其人感到震惊。不过,土耳其人不认为中华帝国能够开凿出来运河,毕竟二十米的水位差根本无法平衡。
于是,奥斯曼帝国国王便点头同意了。他一来是不想跟中华帝国闹得不愉快,二来是不相信中华帝国能够开凿成功,三来是他认为即使开凿成功,对土耳其帝国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土耳其中兴就靠这个运河了。
张凤爱按照邓浩楠给他指点的方案,将运河路线设计好。虽然运河并非以最短的路线穿过只有120公里(75哩)长的地峡,而是自北至南利用几个湖泊︰曼札拉湖、提姆萨赫湖和大苦湖、小苦湖。
但是这样利用湖泊,反而容易开凿一些。全长是直的,但也有8个主要弯道。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旱的西奈半岛。在建造运河之前,唯一重要居民区是苏伊士城,剩下的地方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无人区,这正好方便帝国悄悄修建要塞。
按照规划,邓浩楠要求这条运河在军事上可以通过军舰,这在贸易上允许双向水运。因此,张凤爱将这条运河进行了加宽,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
一旦建成,欧亚船只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一大半。
当然,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通过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实现运输。不过,土耳其人税收很重,很快商人们便不用这种方式了。
按照张凤爱预计,苏伊士运河将于神武二年八月正式开工,预计神武十年完工。作为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苏伊士运河将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从最低部位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沿途利用大、小苦湖等原已干涸的湖沼和洼地作为航道。从塞得港至陶菲克港长161公里,连同伸入地中海、红海河段总长173公里。河面宽160-200米,河底宽60-100米,可通行吃水116米、满载65万吨或空载15万吨的海轮。通过时间平均为15小时。
运河通航后,从西欧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 道非洲好望角缩短5500-8000公里。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公里;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公里。作为欧、亚、非三洲交接地带的要冲,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神武二年八月十九日,张凤爱在苏伊士城红海口边祭天祭海,然后宣布破土动工。
由于划定好了运河路线,因此整个运河分作八段同时开始动工。数以十万计的埃及人被征用来开凿运河,而苏伊士公司只负责他们的食物、水源和工具,勿须支付工钱。
原因是在土耳其人的统治下,埃及人只是奴隶,是不要钱的。
土耳其不把埃及人当人,那么张凤爱就更不会可怜他们了。于是,张凤爱调集军队,将工人们分成三组,三班倒日夜不停的开工,不顾他们的死活。
据后世人调查,埃及人在修建苏伊士运河上面共计有七十九万人被抓为苦力,其中因为疾病、劳累、罢工、人为等因素造成五十多万人死亡。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三百二十六章 殖民战争——进兵巴布亚
第三百二十六章 殖民战争——进兵巴布亚
神武二年底,对吕宋殖民地的移民已经接近饱和状态。
吕宋总督赵传风上奏折称,吕宋殖民战争夺去的西班牙人房产和地产已经分配给了帝国的移民者。由于帝国政府大规模宣传吕宋盛产黄金,导致帝国公民疯狂移民吕宋掀起淘金热。不到一年时间里,吕宋移民数量增加了近八十万人,已经趋于当前可接受移民的极限。如果再增加移民,就得霸占吕宋土族人的房产和地产,恐激起反抗。此时吕宋刚刚被掠夺一番,不易再激怒当地人。
御书房内,邓浩楠看完赵传风的奏折后,陷入沉思。
原本他准备借助吕宋殖民地,将国内的流民和无法生活下去的老百姓转移到那里,解决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国内的主要社会问题,维护帝国长治久安。
然而,根据户部的报告,即使帝国进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内依然有超过三百万的流民。这其中除了真正的流民乞丐之外,还有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更多的却是受灾的老百姓。帝国天灾人祸并没有因为新皇登基而结束,更没有因为休养生息政策而告终,反而愈演愈烈。
尽管邓浩楠为此头疼的要命,但人无法胜天,这天灾避免不了,邓浩楠只好多尽人力了。
“皇上!”钱谦益上前说道:“吕宋原本只安置七十万移民,但如今超出了预计,吕宋已经安置了一百万左右的移民,不能再增加了,否则恐闹出乱子。但刨除这一百万移民,国内还有近两百万流民和灾民无家可归,灾后重建固然可行,但是国朝天灾不断,西北地震频繁,中原干旱洪涝不断,沿海台风海啸肆虐,这重建的速度跟不上老天爷破坏的速度啊!”
说到这里,钱谦益已经有些哽咽,邓浩楠亦是感触颇深。历史上的大明朝就是被这样一步步的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个小冰河时代将会一直延续半个世纪,全世界也都因为这个影响而打了半个世纪的战争。想要避免国内再动荡,只能把受影响的灾民不断向海外移民。
“那就继续向海外大规模移民!”
钱谦益疑惑的问道:“可是吕宋殖民地在短时间内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移民了!”
“那就继续扩张!”
邓浩楠淡淡一笑,起身来到屏风前,在吕宋群岛附近滑了几圈,然后往南移动,越过荷属东印度群岛,在一个非常巨大的陆地上敲了敲。
“就这里了!足够满足帝国在未来二十年的移民需求了!”
钱谦益看着邓浩楠所指的方位,上面标注着澳大利亚四个字。
“澳大利亚?”
“没错!”邓浩楠笑道:“就是澳大利亚!朕起的名字,怎么样?”
“……”
钱谦益楞了一下,连忙称好。
“皇上,这里貌似并无国家存在!不过微臣听说葡萄牙人宣称对澳大利亚有主权,改名巴布亚,而荷兰人也将那里改名为新荷兰。”
这回反倒让邓浩楠愣了,没想到钱谦益竟然对此了解甚详细,竟然超出了邓浩楠的想象。
看到邓浩楠发愣,钱谦益笑道:“微臣自担任首辅大臣以来,夙夜忧叹,恐有负皇上重托。皇上最近将精力用于海外,因此微臣也多方打听了一些相关消息!”
邓浩楠轻声一叹,暗道自己骄傲了,本来以为凭借历史知识能够领先这个时代的人,不料邓浩楠也只是知道大概,如今骄傲的并没有去打听详细,结果在细节上却是输给了钱谦益。
看来以后不能再骄傲自负了,邓浩楠心中如是想着。
“荷兰人和葡萄牙人都对澳大利亚宣称主权,但双方都没有实际派兵侵占那里!现在那里都是土著,而且那里到处都是矿藏,金矿银矿无数,甚至盛产各种宝石!”
钱谦益对于邓浩楠的话出惊人已经免疫了,只当做是邓浩楠的情报工作十分发达的缘故。
“从地图上看,澳大利亚方圆足有七八百万平方公里,安置千万老百姓屯垦都没有问题,况且这么大的区域盛产黄金白银和宝石,有了这个借口,想必民间将会掀起狂热的淘金热!”
邓浩楠点点头,他知道这个时候让老百姓心甘情愿的移民到澳大利亚,必须要保证他们有地耕种,有草放牧,有金银可采,短时间内能够解决温饱,近期内能够富裕起来。
好在澳大利亚气候宜人,能够避开北半球的小冰河期。同时,那里能够开垦的耕地和放牧草区庞大,足够老百姓耕种打粮和放牧之用。而邓浩楠最看重的则是澳大利亚丰富的金银铁矿,甚至是那丰富的钻石矿。虽然暂时用不上石油,不过先占着地方也是好的。
“只是澳大利亚土地辽阔,一时半会儿不容易建立殖民定居点,而帝国国内却还有几百万人需要安置。”
没错,纵使澳大利亚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想要开发出来也非短时间能行。钱谦益皱眉,想了想,问道:“那皇上的意思是?”
邓浩楠指了指澳大利亚旁边的巴布亚(荷属几内亚)和东南面的新西兰,说道:“这里人口众多,发动一场殖民战争后,空出来的房产和地产足够暂时解决帝国国内的灾民了!”
1526年葡萄牙人梅内塞斯从马六甲驶往马鲁古群岛,但海风把船吹到一无名之地,葡萄牙人便称这块陆地为巴布亚。
荷兰和葡萄牙战争中,荷兰人战胜,巴布亚成为荷兰人殖民地,称荷属新几内亚岛,亦称伊里安岛。然而,巴布亚人口众多,高达三百多万人口,荷兰人殖民者人数太少,无法完全掌控巴布亚,因此跟葡萄牙人共同统治巴布亚,从此就称这里为巴布亚新几内亚。
帝国在殖民菲律宾时,掠夺了巨额财富,这让邓浩楠非常乐见于继续抢掠,因此专挑人口多的地方发动殖民战争。
当初殖民菲律宾的时候,帝国军队打到菲律宾最南端的时候,已经准备好继续跨海南征巴布亚岛。但是由于巴布亚在荷兰人统治下,而荷兰人当时正跟其他几国混战。帝国不想把荷兰人的愤怒转嫁给自己,因此没有对巴布亚发动攻势。
此时,英法瑞挪等国和西班牙残余军队已经控制了荷属东印度群岛,几国正在准备出兵占领巴布亚。
邓浩楠不想让其他几国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扩张,因此需要抢先下手。
与此同时,巴布亚南面还有新西兰,人口也不少,发动殖民战争也能掠夺不少财富。
新西兰5000万年来一直无人居住,直至公元十世纪,才有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乘坐独木舟来到新西兰。到公元十二世纪,新西兰已分布了几百个定居点,约有人口六十万,主要为毛利人。162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一次远洋冒险中于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新西兰,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实际控制这里。
两个地方高达四百万人口,财富积累不少,为此邓浩楠准备向他们发动殖民战争,进行殖民掠夺。而伴随着殖民战争过后,两个地区将留下一大批无主房产和地产,正好给帝国国民移民后使用。
钱谦益以前不认同邓浩楠的殖民战争,认为有损天朝上国的形象。不过,自从赵传风将掠夺菲律宾的巨额财富运回北京时,他便改变了看法。此时,他对殖民战争持支持态度。
很快,针对巴布亚和新西兰的殖民战争的作战命令由总参谋部下达,成立巴布亚——新西兰派遣军司令部,由刘峰中将负责指挥。帝国皇家陆军从本土调集第八步兵师和第九步兵师,以及驻扎在吕宋殖民地南部的皇家陆军第十七步兵师六十八团负责执行,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第二舰队抽调军舰护航,并提供海军火力支援。
神武二年十二月八日,皇家陆军第八、九步兵师被运抵加里曼丹岛玛塔普拉要塞,休整一个礼拜后,向巴布亚进兵。
在这个休整的时间里,太平洋舰队出动五艘北云级战列舰,和三十艘巡航舰以及护卫舰,在巴布亚马老奇附近海域开辟出一片安全的登陆区。
十六日,第八、第九步兵师运抵马老奇西南,并在三天后实现安全登陆。与此同时,吕宋方向派来的十七步兵师六十八团也抵达,并完成登陆。
马老奇地区并无荷兰人的军队,只有地方警察维持治安。荷属几内亚总督阿克力得知中华帝国军队在马老奇登陆后,迅速将巴布亚驻军全部撤回首府莫尔斯比。帝国军队轻易的便占领了马老奇。
此时,巴布亚境内拥有荷兰军队、警察部队共计七千余人,如果算上荷兰和葡萄牙的移民者和商人,那么人数将达到两万五千人。这么少的人统治三百多万人口的巴布亚,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帝国军队在马老奇休整了一天后,决定先集中兵力攻陷荷兰人在巴布亚的据点莫尔斯比要塞,然后再占领巴布亚全境。
二十日,皇家陆军六十八团打先锋,一路攻占布克、巴里诺、济科里等沿海城镇,第八步兵师和第九步兵师紧随其后,一边学习六十八团的作战方式,一边总结殖民战争的经验。
事实上,总参谋部没有动用驻扎吕宋的整编十七、十八两个步兵师,主要是为了给国内的步兵师获得战争经验。巴布亚并非一个大的战场,但是却可以帮助帝国陆军的两个整编步兵师进行实战训练,借以总结经验。
第六十八团攻克济科里后,主攻改为第八步兵师和第九步兵师,共计八个主力团,轮流打前锋。
八个主力团攻击小城镇,而且几乎遇不到什么像样的抵抗,都是城镇内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私人武装袭击。为了尽快让士兵充满血性,巴布亚派遣军司令部决定将八个团分散开,四处攻击荷兰人和当地人的聚居地,最后再总攻莫尔斯比前汇合即可。于是司令部只留下六十八团警戒,其他八个团则到处打秋风。
当然,这是派遣军司令部对营级以下官兵们的说法,营级以上的军官却知道另外的战术目的,那就是引诱驻扎在莫尔斯比要塞内的荷兰军队出城作战。
之所以这样决定,主要是因为派遣军司令部不想再巴布亚打成胶着战。刘峰知道当初西班牙军队围攻玛塔普拉要塞时,消耗大量兵力和时间,最后付出极大的代价才打下玛塔普拉。对于欧洲人的星型要塞,刘峰在研究之后认为,这个东西决计是陆军的噩梦。
而偏偏荷兰人在莫尔斯比就修建了一座星型要塞,这正是因为这个要塞,使得荷兰人易守难攻,可以用少量的军队来统治三百多万人口的巴布亚人。
莫尔斯比要塞的主墙是一座六边形菱堡,虽然不是两座四边形城堡叠加起来的,但它的外围却是修建了两个十二边形的斜堤和战壕,之间用隐蔽路连接,留足了射击孔,十分难对付。
刘峰按照军情局给他的情报初步推算了一下,这座城堡只需要两千人就可以抵挡住一万人几个月的攻击,当真是易守难攻。
如今,莫尔斯比城内驻扎了一万多正规军,算上其他协防的人员,足有两万人守城。这样一来,派遣军将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达到歼敌夺城的目的。
因此,刘峰放弃了硬取要塞的念头,而是准备诱敌出来,在野外全歼敌人。
于是,派遣军司令部将两个步兵师分作八个团,四面出击,到处打秋风,让荷兰人心疼他们的家底,最后轻敌出城作战。
莫尔斯比要塞内,荷属几内亚总督阿克力的办公室内吞云吐雾,一干荷兰官员和军官们、以及荷兰人商人们正在商议对策。
“刚刚接到消息,中国军队已经打到依胡,附近几十个定居点都被他们洗劫了!我们的损失很大,你们必须要给我们一个交代!”
荷兰人商人们纷纷叫嚷,他们每年给荷兰驻军大笔的军费,此时正需要军队履行责任了。
“对方有两万多人,我们加起来不过一万军队,根本没办法帮忙!
阿克力急忙解释,安抚他们,然而效果似乎不大,因为商人们已经损失很大了。财产被抢掠一空不说,中华帝国的军队四处开枪杀人,让他们的亲朋好友和仆人处于严重生命威胁当中。
“中国军队的野蛮,在菲律宾沦陷以后已经很清楚了,就跟当年西班牙人一样,太野蛮了!”
又有荷兰商人抗议了,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一点。当初他们荷兰人占领东印度群岛和巴布亚时,野蛮程度不下任何其他国家。
用中国的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亦或者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荷兰军方却一直很淡定,指挥官帖赫克更是闭目不言,中华帝国军队的行为在他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诸位听我说!”阿克力脑袋大了好几圈,高声喝住众人的七嘴八舌后,接着说道:“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必须坚守要塞,等待救援!”
“难道要向巴达维亚那样吗?现在那里被围困一年半了,可是也没见到援兵前来!”
“总督大人,请问我们的经济损失最后谁来赔偿?”
“这个——”阿克力犹豫了一下,说道:“自然是要让中华帝国来赔偿了,他们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
“您能保证他们会赔偿吗?”
“这里是东方,中华帝国是这里的主宰者,连西班牙人丢了菲律宾都要忍气吞声,您竟然认为他们会来赔偿我们?”
“我们不能等下去,那样我们的损失将让我们跳楼去!”
一名荷兰商人受不了了,率先起来鼓臊,结果办公室内又是一片混杂。
阿克力自然无法给他们保证,事实上他根本无法相信会有一天让中华帝国来赔偿损失。然而,如果不安抚这些商人们的话,恐怕他们会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举动来的。
阿克力小声问向帖赫克,道:“帖赫克上校,你看该怎么办?”
“我们不能出击!”
阿克力顿时碰了壁,不悦道:“你也看到了,如果我不给他们一个交代,他们会闹得我不得安宁的!”
“我们的兵力比敌人少了一半,您认为除了坚守要塞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
阿克力说道:“你不是说他们已经分散开了吗?在外面有八个团,每团不过两千人!”
帖赫克疑惑的看着阿克力问道:“你什么意思?”
“你调集五千军队,偷偷出城去干掉敌军一个团,然后快速回来,这样我也好给他们一个交代啊!”
“你这是让我自杀!”
“你不去我就得自杀了!”
“……”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夜试火力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夜试火力
阿克力小声问向帖赫克,道:“帖赫克上校,你看该怎么办?”
“我们不能出击!”
阿克力顿时碰了壁,不悦道:“你也看到了,如果我不给他们一个交代,他们会闹得我不得安宁的!”
“我们的兵力比敌人少了一半,您认为除了坚守要塞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
阿克力说道:“你不是说他们已经分散开了吗?在外面有八个团,每团不过两千人!”
帖赫克疑惑的看着阿克力问道:“你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