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这两个国家可以说是宿敌了,打了一场百年战争,似乎还有要再打的苗头。
法国海军在扩张,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杨尘到森纳泽尔造船厂后,看到了法国人正在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
反观英国海军就不同了,查理一世并不重视海军,这从他挪用海军军费就可以看出来。英国海军已经五年没有添置战列舰级别以上的战舰了,即使次等的巡航舰每年也只添置不足二十艘。
反观法国海军,造船厂内建造的都是三等、四等的战列舰,巡航舰每年以三十艘的速度再增加。
前不久,英法两国海军擦枪走火,已经可以看出两国之间的矛盾有些激化。只不过,现在英国最主要的敌人时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扩张,而法国虽然是天主教国家,但是在国家利益上,此时跟英国式一致的,都要抵抗耍手段神圣罗马帝国的扩张。因此,两国都在刻意压制矛盾,防止进一步激化。
杨尘来的欧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观察欧洲各国的情况,此时的欧洲到处都是战火纷飞,欧洲反神圣罗马帝国的三十年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两个最大的天主教国家法国和西班牙在波城、赫罗纳、土伦和斯图加特四个地方全面开战,不过法国似乎力不从心,双方打了大大小小十几场会战了,西班牙军队凭借大方阵和强大的兵力每战皆胜法国,已经侵入法国大片领土。
北线上,法国和荷兰组成联军,抵抗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但效果不大,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不断紧逼,有一举拿下法国首都巴黎的架势。
南线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同样吃紧,法国独立抗衡来自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西班牙殖民地意大利都灵地区的联军,失去大片的领土。
而北欧地区,原本瑞典可以拖住神圣罗马帝国大军的,可是偏偏挪威害怕瑞典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后威胁挪威,因此挪威突然向瑞典开战,导致瑞典军不得不撤出波罗的海。
同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扩张欧洲,趁着欧洲混战之际,向神圣罗马帝国出兵。而北方的俄罗斯帝国由于向东扩张受阻,蒙古七十二部投降大明,随着大明帝国被更加强大的中华帝国取代,俄罗斯帝国于是放弃了东扩,转而南下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争夺地盘。
俄罗斯帝国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战的原因是报复奥斯曼帝国和克里木汗国对俄国的侵略。
而此时乌克兰汗国因为蒙古各部投降大明而变得孤立起来,乌克兰汗国受到来自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威胁,最后乌克兰汗国国内势力支持俄罗斯帝国,从而使得俄罗斯帝国准备和乌克兰汗国合并。这样一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感到了巨大的威胁,因此造成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矛盾升级。
当然,俄土战争的爆发同样是受到东方多米勒骨牌效应的影响,中华帝国吞并了蒙古汗国,使得俄罗斯帝国东扩希望破灭。
而俄罗斯帝国为了经济发展需要,需要打通出海口。东方的出海口破灭,只能向西或者向南。西边是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暂时不敢碰其锋芒,因此只好转向南面。为了合并十三世纪被蒙古人侵占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取得黑海出海口。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爆发了第一次俄土战争。
这样一来,整个欧洲和西亚、中亚都打了起来。
杨尘除了接收两艘战列舰之外,还肩负着保护一千多名技术工人安全返回祖国的重任。
这些工人呆在欧洲已经三年多了,从一开始的粗活,到小工,再到学徒,最后参与战舰的设计和制造,他们系统的学习了英法两国的造船工业。
这些人回国后将承担起中华帝国海军工业的大梁,更将为帝国培养出无数的优秀技术工人。如果说邓浩楠重视李德为他赚的巨额财富,那么这批技术工人对邓浩楠更加重要。
杨尘深知这点,因此当李德打算将商船装载更多的欧洲货物运回国去的时候,他坚决反对。要求将商船留出足够的空间,来改善这些工匠们回国途中的生活环境。
因为估计要走一年的时间,在海上如此漫长的时间,如果工匠们的生活环境太过拥挤恶劣,那将会造成很多人的生病和死亡。
李德没有办法,他不想少装货物,因此只好花银子从英国人手里买了几艘上等客船用来运送工匠。虽然几艘客船花了将近二十万银元,但是李德并不心疼,因为腾出来的武装商船上面装载的欧洲货物,运回中国后将会赚更多的钱。
杨尘呆在欧洲没有闲着,由于欧洲各国对于大明帝国的军人都十分感兴趣,因此纷纷在跟李德贸易的时候,邀请杨尘等军官访问。
对此,杨尘等人十分乐意。正好可以借机会参观一下欧洲各国的城市发展情况,已经了解一下各国军队的战斗力情况如何。
当然,荷兰、西班牙两国政府都抱着敌意,但还是邀请杨尘等人访问,并借机质问。因为有英法两国的维护,荷兰人放弃对太平洋贸易公司的敌视。而西班牙碍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面子,同样表示不会为难太平洋贸易公司,但对于英法帮助大明建造战列舰一事,西班牙帝国还是很恼火的。
一旦这两艘战列舰抵达远东,那么在远东将再无可以对抗中华帝国的战舰了。西班牙人不甘心失去菲律宾,因此西班牙政府命令墨西哥向中华帝国宣战,目的就是想着收复菲律宾。但墨西哥没有一等战列舰,最先进的不过是三等战列舰,虽然数量压到太平洋舰队,但军事家们显然不认为三等战列舰能够击沉一等战列舰。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三百二十三章 连蒙带骗外加绑票
第三百二十三章 连蒙带骗外加绑票
神武元年三月十七日,欧洲大西洋岛国英格兰王国迎来了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数以万计的英国人涌到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和那里的中国人一起,观看镇远号一等风帆战列舰的下水仪式。
船坞轨道上,镇远号战列舰好像是一个出嫁的姑娘一样,带着一朵巨大的红花,船体上下被各种彩带环绕着,随着海风而飘扬。
今天是镇远号战列舰的下水仪式,此时此刻,来自太平洋舰队的一百三十三名军官身穿中华帝国海军白色军官常礼服,头戴大盖帽,脚踏皮靴,白手套,腰配军刀,成方队站在战舰前甲板上。
镇远号战列舰配八百名官兵,其他六百六十六水兵穿着整齐的白色海军水兵服,头戴燕尾帽,成跨立姿势围在战舰四周,从高高的战舰上面俯视着下面的人们。
跟随杨尘一起来的共计一千六百三十二名官兵,剩下的八百三十二名官兵是等着接受定远号战列舰的。因此他们现在只能穿着礼服,在下面和其他人一起仰视着上面的战友们,双眼充满了羡慕,心中却期盼着定远号战列舰早日下水。
英王查理一世难得一见的来到了朴茨茅斯,因为他心情很好,成功的镇压了苏格兰老百姓叛乱。虽然他的坐舰海上主权号还没有完工,他有些嫉妒杨尘他们竟然可以先得到镇远号。但是想到镇远号战列舰在装饰上面远远不如海上主权号战列舰的时候,他的心情立刻阴转晴了。
当初为了节省造舰费用,以及提前完工镇远号,邓浩楠放弃了对镇远号的精雕细刻。这些精雕细刻在邓浩楠看来都是华而不实的,毕竟镇远号战列舰是用来战斗的,搞那么多雕刻费钱不说,一旦打坏了分外的心疼。
此时镇远号战列舰朴朴实实的外表,但是那个人敢小看她的战斗力?装备一百门各式火炮,放眼整个欧洲也是超一流的战舰。
上午九点,英王啰嗦完之后,镇远号战列舰已经被推至轨道边缘了。
这时,镇远号的斜桅转动到正面,头上放下一跟长长的绳子。英国船厂工人将埋在轨道下的一瓶葡萄酒挖了出来,然后绑在绳子上,交到杨尘手里。
经过对方的解释,杨尘才知道,原来这是英国人的造船规矩。在建造一艘战舰的时候,便在战舰轨道出海处埋下一瓶葡萄酒。这瓶酒是改建铺设龙骨的第一天刚刚出厂的,埋在下面直到这艘战舰建成下水的那一天再拿出来,然后绑到绳子上,接管该舰的人用这瓶酒来祭奠神灵,保佑该舰平平安安。
杨尘拿在手中,感到压力巨升,但愿镇远号能够平平安安。
“岁岁平安!”
随着杨尘一声大喝,猛地使力将酒瓶送出。只见酒瓶在绳子的牵引下,顺着杨尘推力的方向砸向镇远号战列舰的舰首。
砰地一声!
酒瓶撞碎在舰首船壳上,旋即周围的人们轰然大喝,掌声四起。
随着人们的掌声,镇远号战列舰受到酒瓶的撞击后,沿着轨道缓缓滑向海面。很快,舰尾先入海中,然后慢慢的舰首也安全的进入大海。在惯性的牵引下,镇远号战列舰在船坞外的海面上行驶了一百多米远后,慢慢停在了海面上。
下水成功!
雷动的掌声再度响起!
这时,英国方面正式将镇远号战列舰交接给杨尘。本来还需要再测试几个月再交给杨尘的,但经过杨尘的要求,测试工作由中方人员自己完成。不过,杨尘测试的时间内,如果发生什么质量不合格问题,将全部由英国方面承担。
看着中华帝国海军官兵们的威武之姿,英国人上下都为之羡慕。这对大多数英国人来说,还是第一次见到东方神秘帝国的人。在英国人乃至整个欧洲的大多数人眼中,中华帝国都是一等一的强国,就算这个国家跑到欧洲来建造战舰和学习造船技术,都没有打消他们的这种潜意识,反而因此他们认为这个神秘的国家敢于取长补短更加值得敬佩。
查理一世问向旁边的海军大臣布莱克,“我怎么感觉他们的海军怎么看怎么顺眼舒服,且有气势。可是又说不出跟我们的海军到底哪里不同!”
布莱克同样有这种感觉,但是他比查理一世可是看得深得多,一下子就发现了不同。
“陛下!”布莱克整理了一下词语,回答道:“他们的海军士兵都是职业的!而我们的海军只有军官是职业化的!同时,您看到他们时会感觉比我们的海军强,但是您并没有见到过他们在海战中的表现,因此却说不出来为什么!”
查理一世点点头,布莱克继续说道:“这就是因为他们的水兵职业化,且水兵也穿着制式军服,统一有序,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
查理一世这时才明白,为何他会产生这种想法了。
“我就说嘛!大英帝国的海军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因此我们的海军官兵应该比他们的海军官兵有威势才对!原来只是因为衣着的关系!”
布莱克说道:“但是微臣还是人为他们的官兵素质很高,或许是因为军装的缘故。陛下,微臣建议帝国海军水兵从此也配发制式军装,省的让人嘲笑海军是乞丐队!”
查理一世点点头,道:“可以!你着手安排吧!不过配发军服需要水手们自己掏腰包!”
“……”
布莱克差点儿晕过去,暗道查理一世太过小气。不过,为了增加海军威势,布莱克还是决定给水兵配发军服。
布莱克虽然看出了一些差距,但是还没有看到本质。中华帝国的海军是职业化的,但英国海军除了军官领取国家俸禄之外,其他水兵都是民间招募来的,薪水几乎没有,都属于打酱油的。不打仗的时候,军舰根本无法开动,因为水兵们都跑出去干别的工作去了。这也是为何第二次英荷战争中,英国海军轻易遭到荷兰海军的偷袭,损失惨重的一个主要原因。
杨尘接收了镇远号战列舰后,立即着手进行海试,拥有一百门火炮,长达七十米的巨型战舰行驶在英吉利海峡的海面上,威风凛凛。
镇远号设计最大速度十节,但是在海试的时候,全速风下竟然跑出了十一节的最高速度,着实让全舰官兵高兴了一阵子。
或许这是因为中华帝国的“节速”跟英国的“节速”有些误差吧!也或者是新战舰刚刚使用的缘故,用一段时间速度自然就慢了。
战舰整体结构测试一切都正常,除了战舰比太平洋舰队使用的巡航舰大了数倍,桅杆高,舰体长之外,其他一切都正常。当然,英国人造的镇远号像只肥胖的毛毛虫,舰首非常圆,大肚子翩翩,不像帝国的那样底尖上阔。
虽然战舰形状有些差异,但是官兵们还是很快适应了她,除了视觉效果改变之外,操作上并无问题。
然而,当官兵们测试火炮的时候却是有些不适应。原来镇远号使用的是英国海军制式舰炮。英国人的舰炮和太平洋舰队使用的战神火炮差异很大。
英国人的舰炮多是青铜铸造的前装式滑膛炮,屁股很大,炮管很短,射程超过五百米就基本上没有威力了。原因是英国海军规定舰炮在三百米内开火,因此舰炮的设计也相应的调整,为了不浪费炮弹和火药,因此舰炮铸造时就缩小炮管长度,变成了短粗的棒槌状。
而帝国官兵们一直操练的是仿造自葡萄牙人的佛郎机火炮,属于后装式滑膛炮。且炮管长,开炮距离进入八百米内便有人员杀伤力,五百米内更是可以有效损伤敌舰舰体了。
同时,英国人开炮结束无法马上发射第二炮,必须先得清理炮膛。而太平洋舰队官兵之前使用的战神火炮没有这个限制,只需要更换子铳便可以实现连续射击了。
这种改变使得官兵们不得不学习英国人的开炮方式。好在,英国人对此还是很给面子的。英国海军大臣应杨尘的要求,从英国海军当中选出了一些优秀的炮手、水手和军官到镇远号上帮忙。
由于英国人好面子,挑选的都是十分出类拔萃的官兵前来当教习,目的就是不能让中国海军官兵们小看了他们。这样一来,官兵们从英国海军那里学到了很多精湛的技术。交流中,英国军官们纷纷鼓吹当年他们是如何如何的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从交谈当中,这些英国人很快就泄露了一些英国海军的机密,更让中华帝国的官兵们对英国海军进一步了解,知己知彼。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很快杨尘率领的海军官兵们便学会并掌握了英国海军的操炮和驾船技术。随着不断的贿赂和吹捧,英国军官们甚至把他们的战术动作等也私下教受,使得杨尘等官兵们对英国海军的战术情况了如指掌。
很快,到了五月,定远号战列舰在法国森纳泽尔海军造船厂成功下水。杨尘率领另外八百三十二名官兵接收了该舰。同样,杨尘也采取自行海试。但这次杨尘有了在英国人那里得到的经验,同样请了一些法国海军军官帮忙挡教练。
法国人并没有英国人那样崇拜东方,毕竟法国在东方的利益太低。但是法国人也不想得罪东方的超级大国,因此对杨尘他们很是照顾,只要不是机密的事情,便会相告。
法国人的战术思想跟英国人不同。英国人喜欢在浪峰时候开炮射击,而法国人喜欢在浪谷的时候开炮射击。英国人不在乎上风向,不论敌人在前面还是后面他们都会战斗。而法国人在乎上风向,因为法国人心疼战舰,占据上风向的话,打不过可以随时跑路。
严格的说,两国的海军思想很是不同,主要都是由于两国的海军战舰导致。正如邓浩楠所说的那样,英国人的战舰造的没有法国人的结实,这点杨尘在定远号上看的一清二楚。定远号战列舰和镇远号战列舰配置基本一样,但是定远号战列舰建造时间比镇远号长了半年,都是高规格建造的战舰,长了半年时间不是法国人偷懒,而是法国人很注重每个细节,将战舰尽可能的往结实里造。
杨尘检查对比完两艘战列舰之后,认为如果定远号和镇远号对射的话,在同等火力下,镇远号将先被击沉。
当然,更大的特色是法国人造的定远号战列舰上,配置的舰炮虽然也是前装滑膛炮,但是法国人使用的是铁炮,可以看出法国人在冶铁水平上面不比中华帝国差,处于欧洲领先地位。
定远号比镇远号快,在法国人的精心打造下,定远号战列舰在全速风下,最大试航速度达到了十二节,比预想中快了一节多。定远号的巡航速度要比镇远号快,因为法国人建造的战舰舰身长,脑袋不像英国人造的那么圆,而且都使用先进的十字平衡舵技术,而英国人一直信赖他们的一字大长舵。
双方相比较而已都互有优劣,邓浩楠之所以在两国都建造战列舰,并派遣工匠学习造舰技术,主要就是想要融合英法两国的技术。因为他们两国的造舰技术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欧洲主流造舰技术。邓浩楠将他们的技术拿回国,然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合到自己国家现有的造舰技术里。
试航时间很快过去了,两个月后,经过严格检查,定远号也没有出现质量问题。于是两艘战舰再度开回船坞,经过两国船工们进行最后校验一番,然后于一个礼拜后正式交付给中华帝国海军。
至此,定镇二舰全部完成交接。
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贸易,李德早在一个月前就将全部货物销售一空。经过这一趟欧洲贸易,太平洋贸易公司净赚两亿一千三百万银元。其中李德拿出一千三百万银元用来采购欧洲货物,准备运回亚东再大赚一笔,其他的则全部融化成金砖和银砖带回国。
采购的货物有欧洲各国的特产,甚至包括欧洲的动物,活生生的装载笼子里送上船。不过,这些动物只能有一小部分成功活到目的地。大多数都无法适应远距离航行而死亡。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动物被船员们宰了吃肉,这是非常普遍的。
欧洲此时的科学发展的很快,比邓浩楠预想中的要快得多。李德知道邓浩楠的爱好,每次回国,李德必须投其所好,给邓浩楠带回去一大堆洋玩意儿。
这次李德抵达欧洲,邓浩楠特意嘱托他多采办一些欧洲的科研探索工具盒器材,最好多多拐些科学家回国。
李德在欧洲的时候,科学界最轰动的话题莫过于可可西里的天文学家祖奇和巴托里使用大型望远镜测到木星表面条纹,并绘制了木星图。
李德认为邓浩楠应该对天文感兴趣,毕竟当了皇帝了,观星是必须的。此时正直神圣罗马帝国的开普勒去世,他的全部科研成果和仪器,包括他研制的天文望远镜等天文计算仪器全部被李德购买。
而李德担心邓浩楠不会使用这些器材,因此花钱高价聘请了祖奇和巴托里。祖奇单身一个倒是很乐意去中国,但巴托里不干,他有家人。没办法,李德只好先绑票了他的家人,然后巴托里只好气呼呼的跟着李德走了。
被绑票的欧洲科学家不少,除了李德干的之外,就是杨尘了。不过杨尘显然比李德心细,李德只绑票科学家和学者本人,而杨尘则把被绑票的科学家和学者们的家人,连带着他们的所有著作和试验工具,甚至他们家的宠物也一并带走。
这样一来,这些科学家和学者们即使被绑票到中国,也能和家人在一起,很快就会淡定。
李德知道邓浩楠想要的东西,无非就是欧洲的科技知识水平。而到目前为止,中华帝国的学者们翻译的西方著作只是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的,知识面有限。为此,李德出钱,杨尘出面,各国的图书馆没少逛,各种书籍购买了上百万本,有的甚至是某国的小说,但由于杨尘派出的人不认识,也一并买了回来。这些书籍基本上囊括了欧洲两百年来的人文地理和科技工业知识,足足花了近千万银元,装满了整整两艘货船。
一切准备就绪,太平洋贸易公司欧洲商船队告别欧洲返航回中国。
商队去时七十艘各种船只,回来时变成了一百多艘。其中增加的船只基本上都是载满了人的客船,除了在英法两国学习的工匠之外,还有连蒙带骗外带绑票的欧洲各国人才。更有一些希望前往中国经商的欧洲商人,以及到中国串门的欧洲旅客。
船队浩浩荡荡的进入大西洋,而杨尘则指挥两艘战列舰和二十艘护卫舰担负起为商队护航的任务。
第三卷 怒海争锋上 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法典
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法典
神武元年七月,随着中华帝国国朝政局进一步稳定,在休养生息的政策调控下,国民度过了乱世带来的各种威胁和影响。
随着今年夏粮的收获,北方地区的老百姓们摆脱了朝廷的赈济,实现自给自足。而南方则实现大丰收,富余的粮食出售,手中有了余钱,使得南方经济率先活络起来。
这里的北方指的是极北地区和传统概念下的北方两个地区总称。夏粮包括极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和蒙古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种植的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约100天左右收获。产量虽然比不上玉米,但却能够在玉米、红薯和马铃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全面推广前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减轻朝廷财政负担。除了极北地区外,北方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同样可以丰收夏粮。
为了应对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巨大灾害,粮食一直是事关帝国生死存亡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帝国政府不得不暂缓国内工商业发展,而是为了安抚民生而采取重农政策。
三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即将到期,从神武二年开始就要进行征税了。虽然邓浩楠废除了一系列的苛捐杂税,农民仅仅只缴纳农业税一项赋税,而且五十税一更是历朝历代以来最低的赋税,但考虑到老百姓还要靠变卖粮食换取衣住等生活用品,因此短时间内五十税一的赋税制度依然给老百姓们很多的压力。
邓浩楠考虑到自己的财政依然十分充足,欧洲的李德已经先行派人回来送信,邓浩楠更是得知了这次欧洲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两亿银元,邓浩楠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来花这笔钱,因此邓浩楠决定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免除帝国子民的各项赋税,再延长三年。
帝国七千万子民并不知道他们的神武皇帝在欧洲又捞了两亿多银元,对于神武大帝的再次发皇榜宣布继续免除天下赋税三年的举措感恩戴德,一时间民间对于神武大帝的个人崇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任何说神武大帝坏话的人都将会被百姓的唾沫淹死,这无形当中强化了神武大帝的中央集权。
御书房内,内阁首辅大臣钱谦益请旨入内觐见。
“皇上,您又延长了三年免税,这对百姓们来说,自然是福祉。可是最大的受益人却是那些商人们,他们利用免税期赚取了大笔的财富。”
邓浩楠看着钱谦益,问道:“你想说什么?”
“回皇上的话!”钱谦益直接说道:“皇上废除了士农工商等的等级划分,这样一来,家财万贯的商人们靠着他们的钱购置房产,穿金戴银,让其他阶层的人感到卑微!”
邓浩楠点点头,他已经明白了钱谦益所说的意思。以前士农工商等级划分森严,商人处于最底层,毫无任何地位。那时候商人虽然有钱,但是不敢炫耀,住房面积不得超过地主,穿衣只能穿麻布,衣服颜色更是严格限制。如今帝国的新法律废除了三六九等的等级划分,使得商人们的地位一下子获得翻身,仅次于士绅,甚至很多大商人获得爵位,超过一般士绅。例如太平洋贸易公司的李德就被封侯,还有帝国的一些支柱企业和工厂的管理者,他们都算工商人士,随着邓浩楠的称帝,他们都因功受封。
这种情况正是邓浩楠想要的,他需要帝国强大,就必须培植资产阶级形态的大商人。然而,钱谦益的话给邓浩楠敲响了警钟,他必须要控制资产阶级的过快膨胀,必须维持国内矛盾平衡,否则帝国也来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那就笑话了。
想到这里,邓浩楠问向钱谦益,看他有什么建议。
钱谦益于是说道:“国家无农民耕地种粮则国家不稳,无士子为官理政则不国家无法运行,无工人劳作则没有生产生活工具,无商人经商则国家无钱穷困。可以说,任何一个阶层都不能缺少。”
见邓浩楠点头同意,钱谦益继续说道:“微臣并不反对皇上废除等级限制的初衷,因此微臣的建议就是控制商人的膨胀速度,让社会各阶层慢慢适应,而不是现在的爆炸式发展。如果商人阶层膨胀的速度过快,将会引起社会动荡!”
邓浩楠点点头,赞同钱谦益的话。
“你的意思是对商人征税?”
钱谦益点头道:“微臣正有此意!农民休养生息的速度根本比不上商人敛财的速度,因此对商人征税一方面可以抑制商人阶层过快的聚敛财富,另一方面正好可以安抚其他基层,维持国家稳定。”
邓浩楠于是道:“也到也是!商人不受国家灾难影响,不靠天吃饭,不需要跟农民那样进行休养生息。但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胡乱对商人征税,钱大人有何良策?”
钱谦益躬身说道:“微臣也想过这点,因此建议制定商业法规,对商人经商进行详细规定,作为征税凭据!”
邓浩楠点点头,认为这个方法不错,于是责令钱谦益处理。
之前大明王朝在商业上面便有现成的法规,但过于苛刻。中华帝国成立后,对大明的各种法律改动并不大,因为制定法律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非短时间能够完成。
不过邓浩楠并没有闲着,在他担任摄政王的时候,便开始命人着手制定新法典。
因此,当钱谦益提出对商法典进行改革的时候,邓浩楠顺便将准备好了的新法典颁布施行。
神武元年八月,邓浩楠颁布了民法典、刑法典、商法典、军法典,以及皇家法典等新法典。
新法典基本上都是按照邓浩楠的意志来完成的,而皇家法典则是硬性的规定了皇族成员不得与民争利的破天荒规定,使得国朝上下对新皇的公平性夸耀良多。
在商法典上面,大明并无促进工商业发展的好政策,为此商法典多多参考了欧洲荷兰共和国的商法典,鼓励工商业发展,严惩偷税漏税和逃税的人。
刑法典和民法典基本上沿用大明朝的,略作改动。
其中刑法典主要废除了对犯人的残酷虐待刑罚,废除了十大酷刑,例如女子坐老虎凳等惨无人道的刑罚。其中,最值得老百姓夸赞的便是邓浩楠废除了民告官先挨二十板子,以及跪钉子板告状的刑罚。禁止了砍头、腰斩、刮刑等,改为枪决或者绞刑。
刑法典最重要的特色是施行三审终审制度,地方县立法院为初审,不服判决允许上诉,交给州立法院二审,再不服可以继续上诉,交给帝国最高法院审判,最高法院审判后不得再上诉,为终审。
当然,还有一个最高的权利存在,那就是告御状。邓浩楠并不完全放心最高法院,因此刑法典中特别追加了御前审案一条,规定皇帝有权对对最高法院的判决提出质疑,并增开御前审案。
御前审案,就相当于踢足球或者打篮球上的加时赛,这是邓浩楠的小算盘,以此来牵制最高法院的权利,强化了皇帝对中央权利的控制。
对于国家暴力机关来说,警察厅只管抓捕犯人和维护治安,审问犯人交给法院,关押犯人交给监狱,三司同属刑部,但却互不统属,这样一来,废掉了地方官指鹿为马的特权,减少冤案的发生。
民法典的耀眼之处莫过于邓浩楠恢复了春秋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政策,广开言路,允许民间谈论国家大事,允许成立各种爱国组织。
至于军法典,除了延续之前的军事条例之外。按照法典规定,兵部即总参谋部。下设国土防御司令部、国民警备司令部、宪兵执法司令部、总后勤司令部、总装备部、统战部等机关。
国土防御司令部简称国防部,成立中华帝国海陆军战备执勤部队,称皇家陆军和皇家海军,作为帝国对外战争机器。国民警备司令部成立武装国民警卫队,应对国内叛乱和灾难救援,陆上称国土警卫队,海上称海岸警卫队。宪兵执法司令部是包括军事法庭、军事仲裁等机关,是军队内部的司法机关。其中军情局和安全局挂在其名下,但直接隶属皇室,归皇帝直接领导。总后勤部负责所有军事单位供给,总装备部负责军事方面的科研,统战部负责预备役和国民征兵等工作。
皇家陆军下设三大兵种,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和后勤兵等,其中工兵和后勤兵分散在前面三大兵种当中。陆军代步工具全部以战马为主,即骑步兵、骑兵、骑炮兵,形成快速机动打击能力。
陆战师改为火枪步兵方阵和炮兵方阵结合的步炮混编协同编制的军团。一线作战的陆军步兵师称甲种师。编制后,例如师直属部队中增加了 1个师直属炮兵营20门野战步兵炮、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1个辎重营、1个教导营、1个卫生大队(平时为师医院)等。师辖四个步兵团,每团两千人,每团二十门野战炮,包括全部后勤在内,总兵力一万人。全师配备一百门大炮,乘骑和驼用战马两万匹。
兵部按照帝国常备军条例,将陆军兵力划分为火器部队二十万人,也就是二十个步兵师。
骑兵包括枪骑兵、重骑兵不变。枪骑兵十万人,重骑兵十万人。目前重骑兵战马不够,实际上只有五万重骑兵,剩下五万为轻骑兵。
皇家海军兵力十万,目前组建本土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两大舰队。其中本土舰队为快速防御型,计划配备四等战列舰十二艘,巡航舰六十艘。平均分作三个分舰队。
北海舰队驻地旅顺海军基地、仁川海军基地、蔚山海军基地和海参崴海军基地四个地方,防御渤海、黄海、鲸鱼海,巡逻范围北至白令海峡。
东海舰队驻地登州海军基地、连云港海军基地、舟山海军基地、宝山海军基地、首里海军基地、双子岛海军基地。防御东海、黑水洋,巡逻至琉球洋和淡水洋。
南海舰队驻地马尾海军基地、广州湾海军基地、龙门港海军基地、马尼拉海军基地和玛塔普拉海军基地,防御整个南海。
太平洋舰队分作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第一舰队驻地珍珠港海军基地,掌控北太平洋,也称北洋舰队。第二舰队驻地关岛海军基地和苏比克海军基地,掌控南太平洋,也称南洋舰队。
太平洋舰队在未来十年内计划建造和定镇二舰同级别的一等战列舰二十艘、海狮级三等战列舰四十艘、北云级四等战列舰六十艘,将太平洋舰队主力舰全部更换成战列舰,保持在一百二十艘的水平上。
目前北太平洋基本上没有什么海上威胁,因此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将重点放在中南太平洋地区,使得第二舰队即南洋舰队成为主力。
几个法典颁布之后,使得中华帝国国内政治、经济和军事有了约束的法典,一切都即将走上正轨。
在文化上,邓浩楠同样十分重视。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科举制度变成了文科考试制度,而六艺取士制度变成了理科考试制度。
之前成立了国立帝国大学,效果不错。为此,邓浩楠开始拨款在各个州府所在的建立州立学校。由于没有那么多外国教授和助教帮忙,邓浩楠也信不过让外国传教士去当老师,因为州立学校的学生年龄正处在定型期,因此邓浩楠决定州立学校只教授帝国本土文化和知识。
不过,这些正处在思想定型期的学子们,更是邓浩楠关注的对象。为此,邓浩楠要求在州立学校的课本上,第一课要学习的便是忠君报国思想,将祖国的概念和他们的父母联系起来,让他们把君王和祖国当做父母一样尊敬和爱戴。
本来,如果邓浩楠没有任何声望的话,这种做法会适得其反。偏偏邓浩楠此时是国人们心中的神,国人强烈的个人崇拜下,很快就接受了课本上的教导,成为拥护邓浩楠,维护皇权神受的主力,并渐渐的影响其他人,影响下一代,从而让皇室能够永远在中华大地延续下去。
邓浩楠本来想要实现义务教育来着,但是最终放弃了计划,因为首辅钱谦益和文武百官都不赞同。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集体不赞同邓浩楠的想法,但邓浩楠并没有怪他们,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却是为了维护皇室。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