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王者 > 天下王者第40部分阅读

天下王者第40部分阅读

    吓糊涂了,莫说张士信的武功是一流高手,就算不是,两人比武难免有些移动,一步不退,你还当是武学泰斗张三丰啊?“

    果然,人群里,一阵叫嚷,不少的武将纷纷叫道:“王爷,你千万不可上当啊!这贼厮不要脸,这是用激将法激你上当呢!“

    “呵呵!“张士信笑了笑,把玩着手中的寒光剑,浑然不将一干众人放在眼里,就那份谈笑间,强弩灰飞烟灭的从容,萧云就暗叹此人是个人物。

    “在下常听人说,七王爷说话从来都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顶天立地的一等一的好汉,今日也不知是真是假!“此话一出,萧云便暗骂此人了得,他先前看七王爷一味的躲闪,除了一身轻身功夫之外,并无厉害之处,自己只需用寒光剑法,配合那老头传授的步伐,定能取胜,故而这才用这番话将七王爷罩住,好让他不能仗着轻身功夫躲避。

    萧云有些担忧的望了望七王爷,依他看来,刚才的一番打斗,正如张士信所言,除了轻身功夫了得之外,并无其他的厉害之处,他虽和七王爷谈不上什么交情,但毕竟是小郡主的父王,所谓爱屋及乌,不由得盼望他能赢得一招半式。

    大殿里众人一时哑然无声,人人目光都焦距在七王爷的脸上,在等待着他的答复。

    七王爷仰天打了一个哈哈,朗声大:“你放心,本王说话从来是一是一,二是二,从不食言!“这句话说完,七王爷的脸色异常的冷峻。

    张士信一脸的得意,哈哈一笑,道:“好,有七王爷这句话,在下也放心比试了!”说着,后退了一步,左手微微叹气,右手寒光剑一闪,念了个剑诀,正是刚才所使的寒光剑法。

    第三章送上,后面还有一章,算是加更章节,这个星期没有榜上,各位没有给力啊,不得已落榜了,今天是星期一,各位要从现在起,给力哦,好将名次挣回来,下个星期从新上榜,期待着各位的给力支持哦!

    正文 196章:华山老道

    这套剑法是名为寒光剑法,乃是张士信早年出海贩私盐的时候,看到海边上有一个老头被几个鞑子追杀,追到海边的时候,那老头挥剑一番厮杀,杀退了尾随而来的鞑子兵,但老头也受了重伤,掷剑而走,昏倒在地。

    张士信一时好心就将那老头带回了家里,但那老头伤势过重,尽管张士信用尽了一切方法救治那老头,终因伤势过重,张士信无力回天,临终之际,那老头突然将那把剑交到了他的手中,还给了他一本剑谱,来不及说话就死了。

    张士信埋葬了老头,从老头的剑谱上他才得知,那老头原本南宋遗臣,自幼习了一生武艺,本指望能有朝一日能光复汉人江山,这次他行刺伯颜,被鞑子发现,穷追至此,虽杀尽了鞑子兵,但自己也中了伯颜的一掌,落得个惨死。

    张士信悟性本就高,自得到寒光剑和剑谱后,他就躲在深山习练了两年,两年后技艺大成,方才下山,恰好碰上兄长张士诚发动义举,便一咬牙跟了张士诚,这两年他凭借一身武艺,不知杀了多少该死的鞑子兵,每每遇到鞑子高手,他都使出这寒光剑法,从未落败,久而久之,这寒光剑法他也很少用,一来他武功本就高,二来随着他地位越来越高,冲锋陷阵之事也用不着他,故而世人并不知他剑法了得。

    今日他有意搓搓鞑子的锐气,又见七王爷初来刀法不凡,单凭一扇纸扇难以取胜,这才用上了寒光剑。

    七王爷见张士信使出寒光剑法,心中已知晓他的用意,当下也不见他如何移动,只听的“当”的一声,原先左手的单刀霎时间回到了右手并及时的回了一刀。这一刀看似平淡无奇,却用上了道家内功,七王爷平日里虽恨极了汉人,但那是口头上,真正的他,实乃很倾慕汉族的先进文化,少时即拜汉人学者为师,潜心研读经史典籍,很快就成了氐族贵胄中罕有其匹的佼佼者。

    在他十六岁那年,前往华山游玩,路至半途,忽见数十个元兵正在一处密林里围攻一个老道。他看那老道少说也有百来岁,一身灰布道袍,背负一把大刀,虽被几个数十个元兵围攻,却神态自若,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

    看得他好生敬仰,他素来敬仰道教,知晓在汉家天下,着实有些厉害的角色藏于深山修道,昔年周世宗柴荣,知道华山睡仙陈抟是为高士,特地将他召来,问他国运长短。陈抟吟出四句诗:

    好块木头,茂盛无赛。

    若要长久,添重宝盖。

    世宗皇帝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长久”二字,以为是佳兆,却不知赵太祖代周为帝,国号宋,“木”添盖了一个“宋”字。宋朝享国长久,陈抟已经预先知道了。

    果然不久,赵匡胤陈桥兵变,赵太祖披上黄袍,登上了帝位,开创了大宋三百年的江山,就连后来的宋太宗赵匡义对陈抟老祖也极是看重 。 端拱五年,太宗皇帝在位二十年,还没立下太子,心急如焚,思忖:“惟有陈传最能预言人事祸福,只有请他来决断这见事才好。” 正想到这里,内侍报告说陈抟求见。太宗大惊,请他进宫,问道;“先生这次来有什么指教?” 陈传说:“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来为陛下判断。” 太宗大笑道:“我就知道先生有预测的眼力,今天果然如此!我正为立太子一事而烦恼不堪,襄王元侃宽容慈爱,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还烦先生到襄府一看。” 陈抟领命,才到襄府门前就回来了。太宗问道:“先生为何没有进去就回来了?” 陈抟说:“老夫已看过,襄府门前来回奔走的人都有将相之福,何必再见襄王呢?”太宗于是打定主意,即日宣召,立襄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

    这些传奇故事,他自小听了不知多少遍,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如宋太祖赵匡胤预知未来的奇遇,故而他对一些仙风道骨的老道极为尊崇,这会儿瞧那老道神态淡然,面色红晕,宛若神仙在世,那里还安奈的住啊,一声暴喝冲了出去。

    “都我给住手!“七王爷双手叉腰站在那老道的一丈外冲着数十个元兵怒吼了声,跟着又道:”天下盗贼四起,你等不思终于国家,且在这里为难一个老头,趁早给我规矩些!“

    岂料那他话头尚未落地,围攻那老道的数十个官兵当中,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走了过来,朝他打量了一眼,冷哼了声道:“那里来的娃娃,少管闲事!“那军官并没有为难他,料想是瞧他身上穿了一身官服,并非普通百姓家,多少有些顾忌,非则早就不客气起来。

    七王爷见那军官并没有对他怎样,胆子也大了起来,走上前指着那军官再次喝道:“喂,大白天的欺负一个老道,你们也没长官管教么,快快让这位道长离开!”

    那军官原本转身离开,忽听得七王爷对他当众大呼小叫的,不由得面子下不来,冷哼了声,转过身来盯着七王爷喝道:“你当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胆敢管长官的事情,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说着,腰刀一挥,当头朝他砍来。

    第四章了,今晚更新完毕,各位要给力哦,支持首订,希望能重新回到榜首哦!

    正文 197章:庄王问鼎

    七王爷本不过是大着胆子想说教一番,并没有料到这军官当真动手,所以也没准备,这会儿突见刀光当头冲自己砍杀过来,毕竟年小,一时竟吓得呆住了,眼看这一刀势必要将他砍成两半。

    突然“呼“的一声响,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破风而至,闪光闪耀之处,那军官胸口竟破了一个大洞,洞口鲜血兀自流个不停,那军官哼都没哼一声,直挺挺的倒在地上,就此死去。出手的却是那老道。他吃惊的望着那老道,双眼几乎不相信刚才的那一切是真的,那老道见他害怕,伸出右手在他肩头轻轻拍了拍,满脸慈祥的对他说道:”孩子,别怕啊!“

    元兵一见军官被杀,顿时纷纷围攻而上,那老道神态淡然,竟然毫不理会,随手一挥,手中那把大刀,闪出数道寒光,寒光所到之处,皆是惨叫之声,一时元兵纷纷倒地,死伤不少。众元兵虽然变起仓促,大吃一惊,但多年的马上生涯,个个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大声呼喊了几句便开始挥刀反击,那老道眉头皱了皱,忽然双脚轻轻就地一点,左手一抄,一把将他抓在怀里,几个纵跃,右手大刀“呼呼呼”劈了三刀,刀光所到之处,又死了三 个元兵。其余元兵见势头不对,连声呼喊,丢下那老道转身就走。

    元兵本就是纵马而来,这一番逃命,快如闪电,片刻便消失不见。这时,那老道左手轻轻将怀里的七王爷一推,七王爷直觉好大的一股力道,将自己从那老道的怀里退了出来,若非他身子健壮下盘极稳当,差点摔了一个大跟头,那老道瞧自己一推之下,居然没能将七王爷退到,不由得“咦“了声,脸上露出惊异之色,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一挥手,将那把大刀插入了后背的刀鞘。那刀鞘不长,用褐色皮革所铸,外人看来普通无奇,但在七王爷看来当真犹如宝贝一般。

    那老道看出了七王爷的神色,呵呵一笑,道:“想看看这把刀吗?“

    七王爷大喜,用力的点了点头,嘴里喊道:“想!“

    那老道点头应了声,从背后取下那把大刀,方在手里掂了掂,方才用力一抛,笑道:“小子,接住了?“

    七王爷大喜,双手照准了大刀落下的方向,一伸双手,本想:“这还不牢牢的借助?“岂料就在他双手接住大刀的那一刻,显得摔了一个狗吃屎,那刀竟然出奇的重,他几乎拿捏不住,若非他天生身子骨健壮,力气也比寻常汉人要大了些,当真接不住。

    那老道瞧他接住宝刀竟没扑倒在地,黏着胡须点了点头,笑道:“不错,不错,还有些力气!“

    七王爷涨红了脸,口上却不依不饶的道:“那当然,我年轻人,有得是力气!“

    “好,有志气!“那老大笑着夸了一句,又道:”那你可知,这刀是什么刀!“

    七王爷摇了摇头,道:“晚辈不知?”

    那老道道:“那我告诉你?这把刀名为“问鼎”。

    “问鼎”。七王爷震了一下,心中寻思:“好霸气的名字啊?”随即脑海里灵光一闪,忽然想起一个故事来,脱口而出:“这把刀难道是楚庄王问鼎中原而来?”

    那老道惊异的望了七王爷一眼,道:“看不出你知道还不少,有点学问!”

    七王爷心道:“那是自然,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楚庄王问鼎的故事他听了不知多少遍。

    公元前626年,楚太子商臣逼死楚成王而即位,是为楚穆王。十二年后,穆王卒,其子旅即位,是为楚庄王。

    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大臣伍举、苏从进谏。伍举说:“有鸟停于高冈,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说:“三年不动,将定意志;不飞,将长羽翼;不鸣,将览民则。”又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于是庄王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国人大悦。

    国内大治后,楚庄王开始与各诸侯强国逐鹿中原。在他即位的第六年,楚军大败晋军于北林(今新郑);次年,楚王助郑国大败宋国于大棘(今睢县南)。

    公元前606年,为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八年。庄王亲征,讨伐陆浑之戎。陆浑之戎是姜戎的一支,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少数民族。陆浑之戎原住在西北的瓜州,由于不臣服于秦国,秦国率兵驱逐之。晋献公认为,姜戎是炎帝后裔,应与华夏族同等待之。于是把伊水中上游的山地封赐给姜戎。于是姜戎立国于伊水,熊耳山区尽为戎地。陆浑之戎成为楚国北扩的重大障碍,楚庄王决定武力剿灭。

    陆浑之戎生性剽悍,习于骑战,但不习于战阵兵法。楚军长驱直入,大破陆浑之戎。楚军到达洛水,楚庄王并没有立即收回返回楚国,而是在洛水之滨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欲以威吓天子,与周分割天下。

    楚军阅兵于周疆的消息传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周王室极为恐慌。一时没了主意,这时,周大夫王孙满请求慰劳楚王,以观其动静,周定王虽害怕,也无可奈何,唯有同意。

    王孙满素有智谋,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奉周王之命来到洛水之南,见楚军营帐相连,甲胄鲜明,楚王居于中帐,不降阶相迎。心中微怒,不顾楚庄王士兵的阻拦,执意进了庄王的大帐,王孙满见道楚王,压住心中的怒火,决定先礼后兵,先表达周天子慰问楚庄王这次兴兵动众的好意。王孙满本以为楚庄王虽不理会,但多少也有些收敛,那里知晓,楚庄王一上来便问:“我听说大禹铸有九鼎,从夏传到商,又从商传到周,成为天下的宝贝,现在放在洛阳。这鼎有多大?有多重?”

    这一劈头盖脑的问话,把王孙满吓呆了。因为九鼎是大禹治水时,用九州进贡的铁铸成的,它是九州的象征,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它标志着天子的尊严,象征着王位的神圣,从来都是奉若神明,不容许任何人过问的。

    王孙满呆了一会,冷哼了声道:“欲一统天下,在德不在鼎。昔大禹有德,各方朝贡,献金九牧,以铸九鼎。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洛邑),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受命于天。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庄王用轻蔑的口气说:“那九鼎有什么了不起呀?从楚国的仓库里随便拿出一点废铁就足够铸成九鼎!”但经此一问,也知取代周王室权力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整师而退。

    但王孙满一听这口气,吓得不敢在这里多停留,赶忙向楚王告辞回洛阳。他一边走一边想:自古以来,任何人不敢过问九鼎,今天楚王问九鼎的轻重和大小,而且那样蔑视九鼎,是把周天子没放在眼里,莫非是想灭周朝而统领天下!他越想越害怕,连忙快步往回跑。

    此时,周定王在宫里坐立不安,正等着王孙满的消息。王孙满一进宫,周定王劈头就问:“楚国那个叫旅(庄王的名字)的小子说些什么?他对你的态度如何?”

    王孙满急忙下跪,结结巴巴地说:“哎呀,不,不得了呀!这世道变、变、变了啊!”说着呜呜地哭了起来。

    周定王见此情景,更着急了,赶忙追问:“你快说,是怎么回事?”

    王孙满一边套一边说:“楚子狗胆包天!他,他问九鼎有多大、多重,他还说,从楚国仓库里随便拿出一点废铁,就足够铸成九鼎。”

    庄王问鼎,有损于天子的尊严,更是对周朝政权的威胁。这平素被尊奉如神的周定王一听到这个消息,又生气又害怕,一时沉默不语,呆若木鸡。过了一会,他起身一遍又遍地抚摸九鼎。大臣们知道了这个消息,都来安慰周定王说:“陛下放心,陛下万福!九鼎天命所系。天命不可改变,苍天会保佑您!”

    这个故事,七王爷熟读能详,但万万没料到世间还有一把名为“问鼎“的宝刀,他自小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他懂得“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的道理,广招贤才,网络英豪,以图大举。如今这把宝刀竟名为”问鼎“实乃他心中所想,不由得又惊又喜。

    国庆节第二天,第一更送上,各位要支持首订哦!

    正文 198章:红轮西坠

    那老道瞧七王爷的神色,寻思:“瞧这娃娃也是块练武的材料,这把刀在老道手上,不过是一把废物了吧,倒不如传了他!”心念所动,盯着七王爷沉声道:“今日你总算和贫道有缘,这把”问鼎“宝刀便赠送于你,不过你的答应我一个条件!“

    一听老道这话,七王爷便知这老道要传刀了,他本就对这“问鼎”宝刀爱不释手,这会儿更是欣喜交加,只觉一颗心突突突的跳个不停,那里还站得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犹如小鸡捣米,俯伏在地颤声道:“道长只管说来,晚辈一定照办!”

    那老道也不让他起来,黏着胡须“嗯”了一声,忽然沉声道:“我中原武学博大精深,加之历代前辈先人的历练,是以我中原刀法无敌于天下,今日你这娃娃与老道算是有缘,相识一场,这把“问鼎”宝刀便赠送于你,望你日后勤学苦练,将其刀法发扬光大!“

    七王爷伏地地上,耳听老道将这把宝刀传送于己,又磕了三个响头。

    那老道瞧在眼里微微点了点头,又道:“你本是聪明之人,刀法如你并非难事,所期望于你,日后在发扬我中原刀法之时,必须要牢记:“刀剑乃利器,以之行善,必善无穷,以之纵恶,必恶患无穷,今日我要你答应贫道:”一生之中绝不用这柄宝刀错杀一个无辜之人,否则,我必定回来取你项上人头!“

    七王爷大惊,急忙拜服在地,颤声道:“道长传授我宝刀,若是日后我错杀一个无辜之人定不得好死!“

    那老道瞧他说的诚恳,点颔首道:“好了,你起来吧!”七王爷站了起来,那老道道:“瞧你刚才所说那般话语,料你也并非性恶之人,不过善恶之间,有时难以分辨,但只要你心存善意,且不动用问鼎宝刀杀人,料来也不会错杀好人!”

    “是,晚辈谨遵道长教诲!”

    那老道“嗯”了声,忽然道:“宝刀传于你,自是有刀法,这里有刀谱口诀一张,你却好生收着!”说完,手一挥,一张白纸如漂浮的柳絮一般径自朝他胸口飞来。

    那老道虽说和七王爷相距不远,但这么一挥手,那纸张便如被风吹送了一般,缓缓飘了过来,七王爷实没想到世间还有这般武功,心中惊讶之余,不由得暗道:“汉人的武功果然博大精深,比起我蒙古人来何止强了千倍万倍,若非宋氏朝廷昏庸无道,我大元纵是有铁木真、忽必烈又岂能侵占汉人疆土呢?”

    那老道瞧七王爷脸上露出敬佩神色,呵呵一笑,转过身就此离去,离开之时,七王爷听到那老 道唱起了歌,他站在敢往前,但那歌声却听得分明:“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

    轰雷掣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鬼神惊,臣当恁时正酣睡。

    闲想张良,闷思范蠡,说甚曹操,休言刘备。两三个君子,只争些小闲气。

    争似臣,向清风,岭头白云堆里,展放眉头,解开肚皮,打一觉睡!

    更管甚,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那老道边唱边沿着华山古道进了华山,七王爷再望时,那里还有人影,但见华山五峰兀立,风骨峥嵘,其后峰峦耸峙,没入云雾之中,似与天通; 观、院、亭、阁、皆婷婷而立,却见不到半个人影,宛若神仙一般消失在山际。

    七王爷呆呆的望着那老道走过的华山古道,不由得想起了一个人来:“难道我遇到是睡仙陈抟老祖?“

    后世流传 陈抟自白毛女神那里学了《周易》通晓了八卦大意,从此无书不看,飘飘然有出世之志。十八岁那年,父母双亡,他于是抛散家财隐居山中。后来梦见毛女传授他炼形归气、炼气归神、炼神返虚的大法,便遵命奉行。

    士大夫们不远千里慕名而来,陈抟却侧身而卧,不予理会。众人见他鼾声如雷,都纷纷叹息而去。

    后唐明宗皇帝听说了他的高名,御笔亲书派使者持诏征他出山。陈抟不违抗圣旨,只得来到洛阳歇见天子。见了天子,陈抟却不拜,满朝文戊大惊失色,明宗却不怪,感叹说”高士是不用长礼来对待的。“就将他送到礼贤宾馆,释心照料。 陈抟一无所用,早晚只在蒲团上打坐而已。明宗三番五次驾幸礼贤宾馆,有时恰好逢他睡卧,也不敢惊动他,就回去了。明宗心理知道他是一个异人,对他愈加敬重,想让他担任要职,陈抟根本不答应。 丞相冯道向明宗建议说:“眼下正值风雪交加之际,陈抟独座蒲团,必然寒冷。陛下可派一使者,带上一坛佳酿,再选美女三人送他佐酒暖足。他如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明宗点头称是,从宫中选出妙龄少女三人,和美酒送去,”望先生万勿推辞。“陈抟欣然收下,开杯畅饮,对送来的美女,也不推辞。明宗见了龙颜大润。第二天派冯前去加封官爵,但只见三位美女在房中,早以不见陈抟踪影。冯问“陈抟先生哪去了?” 美女说:“陈先生喝完酒倒头便睡,五更时才醒,他说我们一夜辛苦,无物相赠,于是就提诗一首,让我们回复天子,然后就飘然出门而去。”冯只好领三个美女回朝见驾。 明宗一看,那诗写的是:

    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

    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神女下阳台。

    明宗读了诗,叹息不已,派人四处寻访,毫无消息。想不到今日碰到,但转念一想,陈抟老祖自端拱二年应宋太宗之邀请后,在京都住了一个月后,在华山九岩石屈膝盘坐在地上,右手支颐,闭目而逝。门人于是制作了石匣盛放他的尸体,并用几丈长的铁索琐住,安放在石室内。门人刚一离开,那块岩石自己崩塌,立刻变成了绝壁,只见五色祥云,封住谷口,几十天后才渐渐散去,后人于是把这个地方叫做希夷峡。死时有一百一十八岁,瞧这老道年纪不下五旬,应该不是陈抟老祖,既不是,何以会唱陈抟老祖的”睡仙歌呢?“七王爷想了想,忽然恍然大悟:”这人也住在华山,又是道士,还会长睡仙歌,他定是陈抟老祖的后人了。“

    想到自己能有这般奇遇,七王爷高兴不已,自华山返回后,他便按照那老道传至的刀谱勤练刀法,他本是聪明之人,于武学之道又极其用功,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学会了老道所传的刀法,从此他打遍大都无敌手,俨然京城第一高手之称。

    随着年事越来越高,他的武功也越来越高,平日里与人对打,多半人不是他敌手,渐渐的他也不再用刀,昔日那老道传至的“问鼎”宝刀也被他束之高阁了,从未拿来示人。

    想不到今日,张士信等人竟胆大包天,跑到他的府邸上大闹。这简直不将他放在眼里,他平日的蛮横贯了,从来都是他去别人府邸上大吃大喝大闹,今日似这般还是头一次,顿时恨不得杀了这几个贼人。他本以为,不过是几个普通的贼寇,但万万料不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张士诚的弟弟,这让他一下子开心了起来,几乎开心得 两条腿都在打颤,一股暖流从脚跟一直冲上了他的脑门,激得他热血:“这反贼竟是张士诚的弟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今日只需擒获了这反贼,朝廷还有虽不将本王方在眼里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接下来的七王爷没想到,张士信的武功居然如此之高,依他单刀尚且不敌,若非仗着自己的轻身功夫了得,抓他简直痴人说梦,未尽之际,只得动用“问鼎”宝刀了!“

    第二更早早送上,各位莫要忘记首订哦,请大力支持下哦!好歹也让《天下王者》再次上榜是吧?不能昙花一现,我们要打的可是持久战!

    正文 199章:一刀在手

    第三更了,八千字大更新,今晚还有一更,会在十点左右上传,各位莫要忘记,当然了,今天是国庆节的第二天,同样祝福各位节日快乐,但也希望各位在节日里能想到小景在辛苦的码字,送上你们的首订,每天只需你们轻轻的一点,就是小景节日最大的快乐!

    趁着这档口儿,张士信急攻了一剑,七王爷先前已说过不得后退半步,但张士信来势汹汹,眼看后退势必死于剑下,七王爷不愧为七王爷,他收拾心神,单刀不动,盯着来剑,微微一侧身,竟生生的站着躲避了这一剑。

    众人看得惊心动魄,这会儿见七王爷没事,“哗“的一阵欢呼。

    张士信没料到七王爷当真没移动一步,自己这致命的一剑,居然被他躲过了,顿时怒气从心气,一声暴喝,挽了一个剑花,剑光四射,就如千万繁星,迎面刺来。 七王爷似乎知道这招的厉害,微微皱了皱眉头,依旧不动,待寒光剑离自己胸前尚有三尺之地,忽听得他一声暴喝:“且慢!“

    这一声暴喝宛若一声惊雷,听得众人耳膜一热,萧云暗叹:“看不出这个老家伙一把年纪了,嗓门还挺大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习练了金毛狮王的狮子吼功!”

    这一声大吼,张士信自是听得分明,饶是他武功高强,被这狮子一般的吼声也吓了一大跳,耳听七王爷惊叫,心知事情有变,今日他目标志在萧云,如今萧云也乖乖的喝下了五毒散,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若非那三个老家伙极是感到,他本不想多生事端,但一切不遂人意,竟碰上了这个七王爷,他倒不是怕七王爷,只是心中知晓,今日若是将眼前的这个鞑子王爷杀了,漫说自己三人逃不出生天,就连三日后的殿前比试,只怕也因这个鞑子王爷取笑,如此这般,当真是害了大周,心念这般,硬是生生收住了手中刺出的这一剑,但一剑威势过大,饶是他武功高强,也被这一股后劲震得后退了三步方才站稳。

    他微微喘了几口气,平复了一下因刚才心急紊乱的气息,好一会儿才叫了声:“王爷……?”

    七王爷盯着张士信淡淡的一笑,眼里射出一种可怕的光芒。

    萧云看在眼里,心道:“看来七王爷要动真格的?“

    人群里,不少人也看出了势头,不少人纷纷叫嚷:“好哇,七王爷终于动真格了,这下有得看了!”

    “那小子这么讨厌,也该让七王爷给点颜色他瞧瞧了,免得还以为我蒙古王爷怕了他不成!”

    “王爷,终于忍不住了,看来这次要动真格的,好多年没看见王爷这么有杀气了,今日可要是大饱眼福了!”

    “嗨,七王爷的武功,你还不放心啊,京都第一高手的名号,难不成是吹的,我蒙古可是草原上的苍狼,宁可做饿死的狼,也不做吃屎的狗,区区一个反贼,岂是王爷的敌手!”

    在一干看客吵吵嚷嚷之中,七王爷突然右手手腕一松“当啷”的一声,手中的那把从一个侍卫手中的抓起的弯刀掉落在地,七王爷转过身,冲着的管家喝道:“福伯,去,将本王的”问鼎“宝刀抬过来!”

    “是,王爷!”福伯一阵喜悦,应了声,转身带着两个侍卫进了七王爷的府邸。

    这会儿大殿里的看客均知七王爷要动真格的,人人瞪大着双眼望着七王爷,更有不少人伸长着脖颈朝福伯进去的方向望了望,期盼福伯的身影快点出现在大殿。

    两宋因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统帅,靠部下将领的拥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宋。因其以武力夺位,再加上吸取唐末五代时期的教训,藩镇权力太大,武人粉墨登场,纷纷称王称帝的局面,,故特别害怕部下掌握兵权的将领效法,不信任武将,重文轻武,压制武将,防止武将篡位。这样虽然确保了王权的稳固,但也带来了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对抗击辽,金等北方强敌产生了不良后果,后来终于被元朝所灭。忽必烈在建立元朝后,考虑自己是以武得天下,且中国古代造反之人都是读过书的人,再考虑到宋的灭亡,因此将文人打入最低等的第十等。

    七王爷本是一个闲散的王爷,但因是武将出身,所以今日来得多是武将,少说也有四五十人,这些人个个的都是统治一番的大将,眼看一个汉人欺负到了自己家人的头上,那里安奈得住啊,若非七王爷在和张士信较量,只怕这些平日里视汉人如草芥的武将,早就冲杀了出去。

    就在一干武将叫叫嚷嚷之际,福伯和两个侍卫兵,抬着一个大刀慢腾腾的走了出来,七王爷一声冷哼,亲自走了过去,右手一伸,硬生生的从二人手中抓起“问鼎”宝刀,掀了刀鞘,萧云顿时觉得一股寒气迎面扑来,不由得吃了一惊,心道:“果然是把好刀!“侧目望去,但见那刀成乌色,刀身似金非金,似银非银,似铁非铁,似乎是三种金属的合成体,被七王爷提在手里发出阵阵的道寒气。先前见那刀被两个侍卫抬着,萧云只觉有些夸张,这会儿见到整把刀,方才 知晓并非夸张,那刀少说也有百来斤,但被七王爷提在手里,犹如提小鸡似的,就这份蛮力,萧云就暗叹不如。

    所谓,一刀在手,天下我有。这就是“问鼎“宝刀。

    正文 200章:五虎断门刀

    众人瞧七王爷一刀在手,气势比起先前不知威猛的多少倍,不由得大声叫好,这一声的叫好声,让张士信等人也不得不望了望七王爷手中的那柄宝刀,目光之触及刀身,萧云一眼就鄙见张士信眉头皱了皱,显然刀身所发出的寒气也让他吃了一惊。看(书网>?

    张士信的确吃了一惊,但更让他吃惊的不是刀本身,要知道中华地大物博,无奇不有,一把好刀倒是其次,况且自己手中的寒光剑也并非庸品,自信可以对付七王爷手中的“问鼎”宝刀,他吃惊在于,这把刀少说有百来斤,七王爷却提在手里丝毫不吃力,就这番蛮力,就断定七王爷刀法非常人所能抵抗。

    他向来不吃半点亏,如今看七王爷“问鼎”宝刀在手,心思如电:“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对待鞑子不必讲什么江湖规矩!得先行动手“。心念所动,身子一动挥剑便刺,张士信怕七王爷再躲闪,也不顾刚才七王爷当着他的面答应不再后退一步的承诺,身子一侧抢先一步到他的身前,却也不趁人之危,提着长剑朗声道:“王爷,我们这就比试吗?“

    七王爷提起“问鼎“宝刀,双指一弹,纵声笑道:“老朋友呵,今回你可要好好争口气啊。”说完,冲着张士信道 :“好,阁下请赐教!”

    张士信似乎还在担心刚才的承诺,一双三角眼盯着七王爷犹豫着道:“王爷可否遵守刚才的承诺?”

    此话尚未落地,看客里一干武将里就有人骂道:“混账,你这南人,好生无礼,我家王爷乃是堂堂大元的王爷,你当我家王爷说话是放屁么?告诉你就是你倒退,七王爷也绝不会后退半步!”南人,是蒙古人对南宋子民的称呼。元朝一统天下后,将人分四等:一等为蒙古人,又称“国人”。二等色目人,又称“诸国人”;三等汉人,即原受辽金统治的汉人;四等南人,即南宋统治的汉人。虽过了百年,但‘南人  的地位一直没有提升“蒙古人常常称汉人为南人。

    有了这干武将的答话,张士信嘿嘿的笑了笑,道:“有王爷这句话,在下就放心了!“心中同时暗想:”七王爷武功虽厉害,但我也不是吃素的,只需他不仗着轻功躲避,料来我也不会败于他,如此一来,既可以挽回了脸面,也可以趁机退去,再好不过的法子了!“

    七王爷为了打消张士信的疑虑,微微一笑,道:“阁下请放心,本王说过的话,自是算数,说过不后退一步,就绝不再倒退一步!”

    尾随张士信而来的李伯升和叶德兴,听七王爷如此说法,顿时暗自高兴,他们方才个个瞧得明白,七王爷在张士信的寒光剑法之下,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眼下居然说出如此大言不惭的话来,只怕已经是认输了。

    谁料张士信哈哈一笑,道:“王爷也不必如此,你我今日比武,是在武功上分个高下,并非是轻功之上,只需王爷接下来不是仗着轻功一味的躲避就成!”他自信剑术上定能胜得过七王爷,故此才又这么一说。

    七王爷脸上神色冷峻,冷哼了声道:“如此这般,那多谢阁下抬爱!”一言方尽,随即喝道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