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王者 > 天下王者第29部分阅读

天下王者第29部分阅读

    有丝毫的遗忘,不劳烦哈大人多谢!”

    元惠帝正坐在龙椅上,很多时候,一些国事他会交给脱脱帖木儿去办,再点评他批阅意见的得失,这是他对他脱脱帖木儿的信任,但出兵这重大事件,他还要自己把握。今天要讨论的就是一件大事关乎国运,必须由他来把握的大事。

    眼看两个大臣快要争吵起来, 元惠帝沉着脸一挥道:“好了,二位爱卿乃是当朝一品二品大员,当朝争吵如同民间村妇骂街,成何体统!“

    第一更送上,还望订阅!

    正文 153章:陛下里面请

    “皇上恕罪!“脱脱帖木儿和哈麻惊得一身冷汗,急忙跪倒在地大呼恕罪。

    元惠帝冷哼了声:“起来吧?“

    “谢皇上!“

    待二人站起,元惠帝冷眼瞧了一眼被自己丢落在榻上的谍报,扭过脸对脱脱帖木儿道:“汝尝言天下太平无事,今红军半宇内,丞相以何策待之?”

    听元惠帝问话,脱脱帖木儿不免有些紧张。且此事关系重大,思量了好一阵,方才缓缓奏道:“以臣愚见,张士诚胆敢称孤道寡,若不行剿之,有损我大元天朝国威,且于法不容!况且张士诚之流乃朝廷心腹之疾,若不速剿,恐生大患。此事事关重大,臣不敢妄言,是剿是招还需陛下亲诀!“脱脱帖木儿这么说,实乃两年前的那家大事历历在目,不得不小心谨慎。

    元惠帝听了却是微微一蹙眉:“出兵?“

    一听这话,哈麻已瞅着元惠帝微微皱眉,虽说脱脱帖木儿说出了厉害之处,恭请圣裁,但哈麻便知皇上心意有所犹豫,忙奏道:“陛下,丞相的法子固是捷径,但也有弊端!“

    “哦,哈爱卿此话怎讲?”元惠帝听出一点苗头,扭过脸急切的问。

    哈麻得意的一笑,道:“陛下,张士诚虽占据江浙一带,如今更是称孤道寡,以臣看,其手中实力也不容小视,若贸然出兵,张士诚必然兴兵反抗,其他反贼唇亡齿寒,势必会兴兵救助,朝廷仓促间恐难应付,若是让其反贼成了势,我大元岂不是顷刻之间生灵涂炭!此等大事,陛下不得不虑啊!”

    脱脱帖木儿见状,大惊,急道:“陛下我大元铁骑纵横天下,区区张士诚一反贼,岂是我大元铁骑的敌手,陛下只需让臣亲率大军攻打高迪,以我铁骑之威,量来其他反贼也不敢妄动!“

    哈文一笑,道:“陛下,丞相之言差异,剿反之事,稳妥最为要紧。先弱后强,便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一旦诸贼俯首,张士诚再强,也是孤掌难鸣!”

    哈文分析起了作用,元惠帝心有所动,但张士诚也称孤道寡的局面也让他好生难受,一时也颇为犹豫,微微一叹,道:“两位爱卿之言,均有道理,是剿是招,两位爱卿先行回去,容朕思索一番,再坐决定!”

    见元惠帝如此,脱脱帖木儿也不敢在说什么,双腿一跪:“臣遵旨!“

    元惠帝一挥手,左边的朴不花一甩拂尘,尖着公鸭嗓喊道:“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岁!“

    待一干文臣武将都走出了大殿,元惠帝感到了一阵莫名的压力朝自己袭来,积压了多年的难题又来了,元惠帝一叹,站起身来,望着殿外的一片蓝天,苍白的脸上慢慢的变得毫无血色,许久,方自言自语的道:“朕该如何是好呢?“

    元惠帝感叹了一番,转身出了金銮殿朝延春阁走了去。

    燕贺莺迁,乐意相关禽对语;兰芽桂蕊,生香不断树交花。

    这副对联说的就是延春阁,自1267年,忽必烈在东北郊外以积水潭为中心另建新城,为元朝奠定了基础。至元八年十一月,定国号为“大元”。次年二月,忽必烈采纳霸突鲁、刘秉忠等人之议,改中都为大都,并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郭勒)迁都于此。

    忽必烈以刘秉忠为总设计师,以《周礼&p;8226;考工纪》关于都城建设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的元大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之制的一座都城。元大都城的平面设计,皆以汉统治者建都思想为主导,即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大都格局宏大,规划严整。大城略呈长方形,周长约六十里。有十一座城门:东为光熙门(今和平里东)、崇仁门(今东直门)、齐化门(今朝阳门),南为文明门(今东单处)、丽正门(今天安门处)、顺承门(令西单处),西为平则门(今阜成门)、和义门(今西直门)、肃清门(今学院南路西),北为健德门(今德胜门小关)、安贞门(今安定门小关)。城门外筑有瓮城,城四隅建有角楼,环城还有护城河。皇城在大城内南部中央地区,皇城的城墙称为萧墙,又称阑马墙,周长约二十里。

    皇城南面中门为根星门,从根星门到丽正门之间是皇廷广场,左右两侧为干步廊。宫城偏在皇城东部,为长方形,周围九里。宫城有四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南为崇天门,北为厚载门。宫城内的主要建筑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以大明殿为主体,北面以延春阁为主体。延春阁 ,也是工字形 为皇后所居 规模与大明殿相近。

    元惠帝背着手,朝延春阁行了去,延春阁是皇帝嫔妃所居之地,当下住着的是元惠帝的第三任皇后——奇皇后,完者忽都。

    奇皇后原是高丽人奇子敖女儿,出生于高丽幸州。以高丽贡女的身份被献上于元廷,入宫服役。她不仅长得美丽,还十分乖巧伶俐。顺帝对她十分宠爱,一来二去就有了肌肤之亲。这件事被顺帝第一次皇后答纳失里得知,她怒不可遏地召来奇氏,用鞭子打得遍体。可是,不久答纳失里的兄弟谋反,皇后答纳失里也被毒死。 两年后册封伯颜忽都为皇后。本来顺帝打算立他一向宠爱的奇氏为皇后,只是丞相伯颜硬行劝阻,顺帝没有办法,立了伯颜忽都。(伯颜忽都跟伯颜没关系。)顺帝平日在奇氏那里宿夜的时候多,很少去皇后的宫里,伯颜忽都也丝毫没有什么怨言。不久,奇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爱猷识理达腊,更加赢得了元惠帝的欢心。虽如此,但皇后的位置一直被伯颜忽都占着,直到近两年,皇后伯颜忽都在冷落寂寞中去世,顺帝册立次皇后奇氏为正皇后遂了这个女子的心愿。

    “皇上,皇后的寝宫到了!”老远飘过来一阵尖细之音。元惠帝一愣,方觉前面一栋楼阁屹立在跟前,元惠帝一叹,沿着门口朝寝宫走了去,已得到消息在门外候着的奇皇后的两个丫头急忙上前伺候,元惠帝抬头一看,已经到了延春阁门外,只见一位奇皇后头戴龙凤珠翠冠、身穿红色大袖衣,配着霞帔,红罗长裙,显得雍容华贵,自有一副端严之致,令人肃然起敬,不敢逼视。此刻的她正独自站在延春阁门前台阶下迎候自己。

    她虽然看上去身体瘦弱,但端庄美丽,自有一股雍容华贵的气质。见了元惠帝走过来,她浅浅一笑,又低下了头,脸上一阵微红,看得元惠帝心中一动,自成亲一来,元惠帝虽看过无数次这个绝色美人,但这样的场合下,还是头一次这么正式的打量眼前的这个美人。

    “臣妾不知陛下驾临,接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皇后不必拘礼,起来说话!”元惠帝柔声道。

    “谢陛下!“奇皇后身子微微一幅,站了起来,见元惠帝正盯着她看,原本苍白的脸上居然起了一层红晕,好一会儿低声道:”陛下,这里风大,不如去宫里说话……?“

    “爱妃所言甚是!“元惠帝颔了颔首,脸上居然带着丝丝的狡猾之意。看得奇皇后心中一阵砰砰砰乱跳。

    延春阁宫坐北面南,房内墙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

    元惠帝在一扇靠窗户的圆桌前坐了下来,面朝窗外,望着殿外的一片蓝天,苍白地脸上浮出一丝笑容,许久,方自言自语道:“皇后,如今汉贼张士诚称孤道寡,朕该如何是好呢?“

    奇皇后红红的脸上一丝失望之色一闪而过,自上次因劝阻元惠帝观看十六天魔舞而惹怒了元惠帝后,这个中年皇帝便两个月没来延春阁了。

    来迟了,来迟了,实在对不起,因一点事情耽搁了,错过了平常上传的时间,小景在这里给各位说声对不起了,今晚还有一更,会在今晚十点半上传,所以各位请放心,每天三更,万字是不会少的,还 请各位看在小景如此卖力更新的份上,请支持首订哦!

    正文 154章:皇后娘娘

    说起这事还是两个月前的事情,宠臣哈麻自从和丞相脱脱决裂后,便巴结上了元惠帝后,为了讨好这位荒滛的皇帝,宠臣哈麻推荐来一个精通“ 运气术”西天僧,教元顺帝练习“演揲儿法”,所谓演揲儿,用汉语来说就是“大喜乐”、“大欢喜”。元顺帝的宠臣除了哈麻、雪雪兄弟,另有哈麻的妹夫秃鲁帖木儿及老的沙、八郎、答剌马吉的、波迪哇儿祃等十人,这十个人被元顺帝称为“倚纳”。秃鲁帖木儿是个j狡小人,元顺帝却对他言听计从。他见哈麻推荐西天僧取悦元顺帝,也不甘示弱,推荐西番僧伽璘真给元顺帝。这位番僧善“秘密法”,对元顺帝说:“陛下虽尊居万乘,富有四海,不过只能保有现世而已。人生能几何,当受此秘密大喜乐禅定。”元顺帝于是又跟他练“双修法”。

    运气术、演揲儿法也好,秘密法、双修法也好,其实都是房中术。元顺帝乐此不疲,任命西天僧为司徒,西番僧为大元国师。在这些“高僧”指点下,元顺帝到处搜罗美女,“惟滛戏是乐”。他与十位倚纳,成天在宫中行亵狎之事,甚至男女裸处,将他们所在的房室称为皆即兀该,意思是事事无碍,把后宫变成了“欢喜佛场”,丑声秽行传闻于民间。元顺帝还令诸嫔妃百余人皆受大喜乐佛戒,这不单是因为他迷恋女色,还因为他是“秘密法”的热心信奉者,真的相信这种秘密佛法可以使他延年益寿。 一时整个延春阁便成了元惠帝修炼的场所,为了更加讨好元惠帝,哈麻兄弟同过种种手段,从西域找了一个名为“十六天魔舞“的舞蹈。这个舞蹈起源于“菩萨”拒绝“天魔”以色相引诱的传说,可以说是带有某种神秘气氛的“艳舞”。元顺帝喜欢天魔舞女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特意挖地道去会她们,以昼作夜。曾经备受宠爱的第二皇后奇氏看不过去,有一次便拉着他的衣服劝谏说:“你不要如此迷惑于天魔舞女了,你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体!”元顺帝听了之后恼羞成怒,甩开奇皇后的手生气地说:“难道古往今来这样的皇帝只有我一个吗?”为此他两个月不见奇皇后。

    本以为今日来是温存温存夫妻之间的感情,不想元惠帝开口便询问起了国事,这让奇皇后好生失望,心中虽暗暗有些恨意,但皇帝问话又不敢不答,微微想了想,道:“陛下乃是万民之主,此等大事自是有陛下决断,臣妾一介女流自是不敢妄言!“

    元惠帝一听,便知奇皇后话中有话,碍于面子不敢明说而已。呵呵一笑,道:“爱妃所言极是,朕本也是这般想,不过兹事体大,朕不得不考虑周详,爱妃若有见解不妨说来听听!“

    奇皇后略一停顿了片刻,盈盈道:“即使如此,臣妾就大着胆子胡说一番,若是说的不好,还望陛下莫要怪罪!”

    “爱妃但说无妨,朕不怪罪便是!”

    奇皇后吃了这么一颗定心丸,胆子也大了起来,略一想了想,道:“臣妾愚见,陛下乃是天下万民之主,张士诚如此猖狂,不顾陛下而称孤道寡,此举实属大逆不道,若是陛下放纵其称孤道寡,以成妾看来,天下汉贼还道陛下怕了张士诚此人,如此一来,天下汉贼便人人称孤道寡,是以我大元天威何在,陛下威严何在?“

    元惠帝心中一惊,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望了望奇皇后因为激动而涨红的俏脸,终究是没有说出来。

    ”轰!。。。。。。。。。”

    攸尔一声雷响,黄豆大的雨点噼沥啪啦地落下来,砸在延春阁的琉璃瓦上发出哗哗哗的声响,萧云望了望因为雨气显得灰蒙蒙的天空,暗骂了声:“爷爷的,刚才还好好的,这会儿就下起雨来了,还真会变脸哈!“骂完便重重的吐了口气,将肺里的废气一口气吐了出来,跟着猛的吸了口气,将一股新鲜的湿润的气息吸入了肺里,他是元惠帝的近身侍卫,今日又是他当值,见元惠帝来了延春阁,也随之来了这里,如今站在延春阁外,已经有好一会儿了,一双老腿早已酸麻不已,正想弯下腰杆用双手锤锤,就听擦吧擦吧的一阵脚步声,扭头一看,就见一个灰色宫服的小太监打着一把雨伞小心翼翼的跟着一个老太监急急忙忙的朝这边走来。

    萧云眯着双眼一瞧,见急急忙忙走过来的那个太监不是别人,正是昨日去了陆家府上给他宣读圣旨的朴不花。

    “爷爷的,他来干什么?”

    雨中的朴不花似乎也瞧见了萧云,老远便冲着萧云呵呵一笑,待走到跟前,轻咳了一声,道:“啊哈,萧大人也在这儿啊,真是想不到啊?”

    萧云此刻是皇帝的侍卫,给天子守住门户,犹如二十一世纪的每家每户的门帘上的的门神一样,只需站在那儿不管是虽进进出出都无需说话,也无需行礼,可如今自己没开口说话,人家倒是主动送上们来了,不说好像不太不给面子了,萧云只好欠了欠身道:“下官萧云见过朴公公!”

    朴不花似乎很高心,挥了挥手压着嗓子格格一笑道:“萧大人不必客气,都是给皇帝当差,不分彼此!“

    萧云抱了抱拳。一旁的两个同样值守的近身侍卫,眼瞧大名鼎鼎的朴不花都上前和萧云搭讪,均羡慕不已。

    朴不花看在眼里,冲着二人格格一笑,两人立马又是点头又是哈腰,只把萧云看得暗骂不已:“爷爷的, 不就是一个太监么,用不着这么夸张吧?”

    朴不花待二人点头哈腰完毕,方才扭过头望了望萧云道:“对了,皇上今日怎么来了皇后这里,有什么大事发生吗?还是……?”

    萧云苦笑了声,道:“公公神机妙算,的确是有事情发生,如今皇上正苦恼呢,这么一日夫妻百日恩,上延春阁找皇后娘娘商量对策来了?”

    朴不花在朝中眼线众多,早朝那点事情他多少有些耳闻,只是没想到元惠帝会不顾群臣的意见,单独来了延春阁找皇后奇洛,他忧心奇洛,便找了个理由赶了过来,听萧云这般说,倒是也放下了心来,微微冲着延春阁憋了一眼,方扭过脸来明知故问道:“不知朝廷发生了什么大事,害的陛下如此忧心呢?”

    “嗨,还能有什么大事,不就是汉贼张士诚在江苏称孤道寡了呗,陛下一时不知是讨伐还是招降,所以忧心着呢?”站在萧云左边的一个身材高大的侍卫,不待萧云答话,便抢过话头对朴不花说道。

    朴不花“哦”了声,双眼慢慢的眯了眯,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突然,朴不花格格一笑,对萧云道:“以萧大哥看,如今的局势,是讨伐还是招降的好啊?”

    萧云一愕,没料到朴不花会突然朝自己问来,一时到有些慌乱,但他毕竟是定力非一般人,微微定了定神,脑海里迅速的回忆了一遍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课本,朗声道:“以下官愚见,还是征讨的好?”

    朴不花定定的望了望萧云,嘴唇嘘动了两下,正想答话,忽听得一个深沉的声音悠悠传来:“是朴公公、萧爱卿么?二位卿家不妨进来说话!“

    轰。。。轰。。。

    又是两个惊雷,元惠帝的声音伴随着的这声雷响,幽幽传来,把萧云和朴不花吓了一大跳,两人连忙躬身施礼:“皇上……”

    延春阁里元惠帝幽幽的声音再次响起:“两位卿家请进来说话!“

    “是!“

    萧云应了声,有些忐忑不安地跟在朴不花的后边,也不知道元惠帝是怎么听到了两人的谈话,就刚才两人的谈话的内容绝对算得上,‘太监干政’。也不知道元惠帝是不是因为这个才唤的他,历史上太监干政的罪名可不小,那些被皇帝杀的大臣大多都是因为和太监有关系被皇帝扣上了“太监干政“的罪名给杀了,后来的大改革家,政治家千古一宰张居正,在死后不足月余,明神宗便下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鞭尸。家属饿死的饿死,流放的流放,其中最大的一条罪名就是喝太监冯保勾结。该不会自己也是这样吧,眼前的这个主儿虽说比不上后世的朱元璋杀人不眨眼,但好歹也是手握生死大权的皇帝,杀起人恐怕也好不到那里去。

    今晚的第三更,送上,各位莫要忘记支持首订哦,今天是礼拜三了,马上就到了下个星期了,各位还等什么!请支持首订,让《天下王者》一路杀杀杀……冲向榜首,……冲向“重磅推荐”。

    正文 155章:犹豫不定

    两人沿着延春阁门外的台阶忐忑的走进了延春阁,一见元惠帝的位置,萧云便知他何以会听到二人谈话了,延春阁虽然外观二层,内实为三层,为明二暗三有夹层的楼阁式做法,而元惠帝和皇后奇式所在的位置,正好是萧云站岗的位置,中间不过是隔着一扇紧闭的窗户而已,两人谈话,元惠帝就好像听录音机讲话一般,听得真真的。

    见两人进来,元惠帝眯着的双眼缓缓的张开了来,目光闪动,盯着萧云道:“朕方才听爱卿说,征讨张士诚?呵呵,此话怎讲,说来给朕听听?“

    萧云这会儿真有些怕了,嗫嚅道:“皇上,微臣是武人,不该……不该……胡言乱语……还望陛下……?”

    “呵呵,无妨,萧爱卿只管大胆言语便是,朕恰好心里烦着呢,朝廷的那帮大臣,你争我斗,是征讨,是招安也拿不出个主意来,萧爱卿既已谈起,不妨说说你的看法,权当给朕解闷逗乐子,不管说言是否有理,朕答应你,赦你无罪……?”

    萧云似乎还有些犹豫,后世的警示名言给的太多了“什么伴君如伴虎啊,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可是血的教训,不得不妨啊?”

    眼看萧云半响没答话,元惠帝微微“嗯”了声,忽然冷冷叫了声:“萧爱卿……?”

    萧云身子一震,时代如今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好在对于这个问题有所准备,略一想了想朗声道:“回禀陛下,微臣以为今之张士诚之流,实乃汉末之袁术,若不征讨,天下万民,只怕多以效仿,到时我大元天下岂非汉末之三国,群国林立,人人皆呼万岁,人人皆自称朕,这难道是陛下所愿意看到的么?“

    元惠帝脸上阴晴 不定,只是一双眉毛紧了紧,淡淡地道:“说下去!“

    萧云应了声“是!“继续大着胆子,说道:”昔日自称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的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郡坐吃山空,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所阻拦。不得已撤回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此后,曹贼南征北战,一统北方,孙权南下江东,据长江而占,刘备进兵西蜀,天下三分,孙权、刘备、曹丕先后称帝,汉室江山从此而亡。“说道这儿,萧云窥着元惠帝的脸色,见他脸上并无生气的神色,继续道:”陛下乃万民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堂堂大元,岂容他人在此称孤道寡,所以……所以……?“

    元惠帝神色一动,补充:“所以你想让朕征讨是吧?“

    萧云稍微迟疑了片刻,想起后世的史书记载,元朝的确是派遣过大军征讨过张士诚,自己眼下不过是顺着历史而已,微微一停顿,道:“正是!“

    元惠帝呵呵一笑,道:“ 我大元自世祖忽必烈立国以来,传至朕如今是历经十一帝百余年,但天下汉人一直观望徘徊着,天下汉人的人心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的归顺过我大元,朕自登基以来,叛乱四起,若是汉人人心已尽归附我大元,刘福通、韩山童、徐寿辉、张士诚之流,又岂能拉起万人的队伍,占山为王,以下犯上!“

    萧云和朴不花静静的听着,依萧云的经验来看,定还有下文。

    果然,元惠帝停顿了片刻,忽然一叹,道:“ 我大元世祖忽必烈以雄才大略之姿,南征百战一统天下,想当初为了方便管治中土,学习宋制在中土开始行汉法,将中国的大都作为首都、设立了三省六部和司农司等一系列专司机构,使用汉人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在朝中任用了大批儒臣,包括刘秉忠、姚枢、许衡等。此外,我大元还建立了儒户这个户籍来保护和优待读书人。后来,又恢复了科举制度,尊崇孔子,并恢复其朱程理学,如此对待汉人,想不到汉人如此对待朕!朕不过想做个太平天子而已,连年的征战非朕之所愿……可惜他们不能体谅朕的苦心,只知装神弄鬼糊弄汉人,占山为王,如今更是有不怕死的,胆敢称孤道寡……?”

    萧云没料到元惠帝会说出这番话来,元朝在忽必烈早在藩王时期就思“大有为于天下”,并热心于学习汉文化。曾先后召僧海云(宋印简)、僧子聪(刘秉忠)、王鹗、元好问、张德辉、张文谦、窦默等,问以儒学治道。先后任用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等州。忽必烈在蒙哥汗时受命治理漠南汉地军国大事。他依靠一批汉人儒生幕僚的帮助,几年内,在中原若干地区内建立起统治秩序,并搜罗和培养了一批治国人才  ,也正是如此,忽必烈在襄阳大战后,一举灭亡了南宋,建立了大元对汉人还十分的优待,一度恢复了科举,后来由於出现了地方上的李坛反叛事件,影响到他对汉人政策有较大改变:由不再信任转而发展到采取将人民分为四个等级的地步,最后不再动用汉人,采用了民族压迫的政策,他的接班人也多沿用了这个政策,从而造成汉人对蒙古人越来越恨,蒙古人也不将汉人当人,长期的压制,终于在脱脱下令修筑黄河时,白莲教主韩山童等抓住时机,凿好独眼石人一个,预先埋于黄陵岗,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五月初,韩山童与刘福通等在颍州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元末农民战争爆发。

    云惠帝轻轻一拍御案,愤慨地道:“天下汉人既不明白朕之心,朕何须怜悯呢?汉贼张士诚胆敢称孤道寡,朕岂能纵容!”

    “陛下万岁!”

    朴不花和萧云急忙跪倒在地口呼万岁。

    黄昏,夕阳犹如彩霞一般照射在延春阁,萧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走出了从里面走了出来,今天第一天上班,他几乎陪着这个鞑子皇帝走遍了所有的皇宫,这还不算,还被叫进了延春阁又跪又拜的,若非他身子强硬,在就累趴下了,真不知道做一个亲身侍卫这么累了,在二十一世纪看《还珠格格》的时候,看到福尔康和福尔泰想出宫就出宫,也没这么累的,现在亲生经历了才知道电视上多半是骗人的。

    萧云拖着疼得不能再疼的双脚爬上了马背,纵马往陆家宝的方向行去。

    “哦……阿雪姐姐……阿雪姐姐……萧大哥回来……?”

    “啊……回来了吗……真的回来了……?

    “呵呵,还似模似样吗?

    “可不是吗,萧大哥一看就是一个做大官的料,你看这身姿,在看那一身戎装,将来就是做将军的料……?”

    陆家堡门口,陆霏霏、陆楚楚、阿雪、小蝶、春夏秋冬四个丫头正在等待头一天上班归来的萧云,待一马一人出现在门口,几个少女顿时雀跃般的欢呼了起来。

    萧云仍有马匹进了陆家堡,朝正门走了去,今天对他来说,实在太累了,这会儿只想躺在床上美美的睡上一觉,其他的根本就不想多想。

    小蝶和阿雪牵过马缰,将萧云从马匹上扶了下来,萧云任由这两个女子扶着自己的疲惫的身躯,进了自己的卧室。

    几个女子跟着阿雪和小蝶进了房间,陆楚楚瞧得好笑,打趣道:“我说陆家大叔,你不是去宫里给鞑子皇帝做近身侍卫么,瞧你这样子,怎么跟上了战场似的?该不会是鞑子皇帝让你上前方打仗了吧?“

    鞑子朝廷这两年战争不断,陆楚楚住在大都,虽没能亲眼目睹,但多少有所耳闻,瞧萧云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还真以为他被鞑子皇帝派往前往打仗了。

    “啊……打仗啊……那有没有受伤啊……啊……?“阿雪和小蝶一听打仗,手毛脚乱在萧云身上摸了个遍,见没有受伤的地方,两个女子方才拍着胸口道:”还好,没受伤“。

    “要是上前方大战就好了……?“萧云艰难的从睡椅上坐了起来,皱着眉头道:”爷爷的,早知道给鞑子皇帝做近身侍卫这么累,当初还不如在家躺在床上享享清福来的利索呢?“

    “呵,瞧你说得,感情这皇帝的近身侍卫都不是人干的,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人家想要还谋不到呢?你倒好,鞑子皇帝主动送上门的五品官员,才当了一天差事就叫苦连天,怨爹怨娘的,有你这么当差的吗?“

    “说不定,萧大哥当的差和别人不一样呢?“小蝶听陆楚楚数落萧云的不是,立马反驳。

    今天的第一更,下面还有两更,若是订阅不错的话,有加更的哦!各位可要给力!

    正文 156章:那些年

    陆楚楚冷哼了声道:“什么不一样,我看啊,准是他吃不了苦!“

    “才不是呢?萧大哥不是那种吃不了苦的人!“小蝶两只小手在萧云的大腿上轻轻捶打着,嘴上不依不饶的反驳道。

    陆楚楚瞧小蝶面露怒色,生怕惹得这个小丫头生气,格格一笑,道:“好,好,我不说了,能不能吃苦,你让你的萧大哥哥说说吧?“

    萧云缓缓的展开了双眼,冲着小蝶呵呵一笑,却扭过脸对陆楚楚道:“我的陆大小姐,你是不知道我今天都干了什么?“

    “干了什么,不用猜也知道,不就是皇帝去哪儿,你跟着去那儿么?又不让杀人放火!“陆楚楚不以为然。

    萧云叹了口气,道:“你说得没错,的确没让我干什么杀人放火的事情,但杀人放火比起这个来,我宁愿现在杀人放火,至少来的痛快,皇上的近身侍卫,说的好听是侍卫,说是的不好听,就是皇帝的跟屁虫,皇帝去哪儿我跟到哪儿,今天皇帝走到金銮殿、钟鼓楼、延春阁会见朝臣,会见后宫妃子娘娘,作为皇帝近身侍卫的,我自然要伴随左右了,在殿外门口站着,皇帝陛下还能坐下来歇歇腿,喝喝茶,和相好的嫔妃逗逗乐,可我要站在门外一动不动!“说道这儿,萧云吐了口气,接着道:”站着一动不动还算好的,要是皇帝出巡呢,那可就惨了,皇帝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可不,今天鞑子皇帝虽没出巡,但在皇宫里走的地方也够多的吧,我只有两条腿,那里遭受过这份罪啊?“

    “看吧,我说的没错吧?就是吃不了那个苦吧?“陆楚楚见自己猜的没错,得意洋洋的冲着小蝶叫道。

    “才不是呢?萧大哥走了这么多地方,自然吃不消了?“小蝶心疼的揉着萧云大腿,冲着陆楚楚说道,在她看到,没人比他的萧大哥更辛苦的人了。

    “还以为当了皇帝身边的侍卫很威风呢?要是这么辛苦,还不如在家歇息呢?“阿雪也心疼的边揉着萧云的大腿,边皱着眉头说。

    “阿雪姐姐,那你可就错了,你别看他们在宫里辛辛苦苦,跟着皇帝屁股后,跟个狗似的,出了宫他们,可不是一般人,平日里耀武扬威的没一个吃素的,你可知道这鞑子皇帝身边做侍卫的可是些什么人?“

    小蝶好奇道:“什么人啊?”

    陆楚楚道:“能在宫里做皇帝身边侍卫的,几乎全都有些来头,清一色的都是有功之臣的子弟,家里没有点背景,想进宫当侍卫,那可可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你家萧哥哥好不容易进了皇宫,还是鞑子皇帝亲自下的旨意,这份容易可非一般人能比拟的,别看他现在累得前胸贴后背的,你要是真让他坐在家享享清福,人家还不一定乐意呢?”

    “啊……一个侍卫这么复杂啊?”

    陆楚楚得意的一笑,道:“可不是么?”说完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盯着萧云,笑道:“我的萧叔叔,我说的对么?”

    萧云被她说中的心思,也不好说什么,嘿嘿的一笑,道:“对,对!对!”

    陆楚楚没料到他居然承认,楞了一下,瞧他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格格一笑道:“好了,瞧你的样子,你还是休息一会儿吧?一会儿吃晚饭的时候,我再叫你!“

    萧云道:“生我者我父母也,知我者,陆楚楚也!“

    陆楚楚被他这两句嬉皮的话语弄得嘻嘻一笑,道:“好了,别贫了,你还是睡一会儿吧?我们都出去吧?“

    小蝶和阿雪还想留下来照顾,但瞧他一脸的倦意心疼他,默默的跟着陆楚楚后面,先后出了卧房,房间里只留下春夏秋冬四个丫鬟在照顾。

    待众人出了房门,萧云迫不及待望床上一趟,仰着脸心满意足的一叹:“这下好了,站了一天的岗,终于可以安心的下来睡上一觉了,再不用给鞑子当电灯泡了!“

    ————————————————————————————

    黄昏最后的一抹阳光被即将到来的黑夜给吞没了,朴不花佝偻着身躯,沿着延春阁的长廊,往自己的住所行去,尚未出得延春阁的宫门,迎面走来两个丫头,为首的一个丫头见他便低声喊道:“朴公公请留步?”说着迈着小步奔了过来,胸口因为跑动上下踹动不动,看得朴不花眼前一亮,他停下脚步,轻动佛尘递交右手缓缓转过身来,冲着为首的那丫头道:“这位姑娘,是你喊咱家么?”

    那丫头似乎见过大场面,见了朴不花倒也不惧,微微点了点头,道:“皇后娘娘有请朴公公去延春阁一趟?”

    一听皇后有请,朴不花一颗心砰砰砰的跳了几下,但很快又镇定了下来,微微眯着双眼,问道:“这位姑娘,皇后娘娘没说找咱家有何事么?”

    为首的那丫头摇了摇头,道:“娘娘只管让奴婢上来拦住公公,让公公务必去延春阁一趟!”

    朴不花皱了皱眉头,方才一挥手,叹道:“既如此,有劳姑娘带路!“

    那丫头倒也机灵,一听朴不花这么说,转身就往延春阁的方向走去。朴不花本就离开不多久,信步而行,也没走多远,三人沿着延春阁的长廊走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便到了延春阁的门外。

    到了门外,那两个丫头立刻停住脚步,冲着朴不花微微一幅,道:“公公有请,娘娘在里屋等你!“

    朴不花“嗯“了声,并没有立刻进去,而是抬起头望了望宫阙巍峨的皇后寝宫。在这以前,这里他不是没来过,可那时候,他从来没有机会深入帝宫。那时候,他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太监,经常被其他太监欺负,还被派做一些别人都不愿意做的活。像这样的后宫大院,他只能瞧瞧的偷看两眼,想进去,他连想都不敢想。要不是碰到了她,也许他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出入这样宫阙巍峨的后宫大院,更没有今天的荣禄大夫,加资正院使,担任掌管财政的要职的朴不花。

    朴不花微微闭上了双眼,脑海里回忆着三十余前的那一幕幕。

    那年他七岁,本和一般农家的孩子一样,正是躺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可上天没给他这么好的命。

    那天,他记得他和几个年纪相仿的孩子一同上了集市,那集市一年才有几次,他足足等了一上午,终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