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族 > 皇族第107部分阅读

皇族第107部分阅读

    放下笔,轻轻叹口气道:“我已经决定辞职了!”“什么?”苏翰昌大吃一惊“父亲,你说什么?”

    “我说决定国子监祭酒之职,这很奇怪吗?”苏逊不满地瞥了他一眼。

    “不,可是可是父亲,你为什么会想到辞职,你做的好好的,而且你也不到七十岁,难道父亲觉得雍京才是正统吗?”“我觉得他们都不是正统!”

    苏逊忽然怒道:“皇甫恒洗不脱弑父的嫌疑,而皇甫恬名不正言不顺,什么大宁朝,索xg就是申家王朝,他们凭什么登临天下?”

    苏翰昌愣愣地看着父亲,半晌才迟疑道:“父亲辞职回乡,其实是想为齐王效力,是这样吗?”“谁说我要回乡,谁说我要为齐王效力?你想到哪里去了?”“可是孩儿真的不明白,父亲到底是为什么,能告诉我吗?”苏逊轻轻叹息一声“或许我们都做错一件事,现在只能错到底了。

    他凝视着苏翰昌,缓缓道:“你要向我发誓,今天我告诉你的话,你绝不能告诉任何人,连你妻子和儿子都不能说,翰林那边,如果我觉得有必要,我会告诉他,你记住了吗?事关我苏家的身家xg命,你不能告诉任何人!”

    苏翰昌从小到大,从没有见过父亲这样神sè凝重,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有些紧张地点点头“父亲,我绝不会说!”

    苏逊站起鼻,把门反锁了,又从书柜里取出一本书,坐下来递给苏翰昌“这本书你还记得吗?”

    苏翰昌见这本是当年郭尚书写的《大安王朝宫变记》,其实就是影射晋安事变的一本书,后来郭尚书因此被杀,这本书也被禁,他们家中藏有一本,他十几年前读过。

    “父亲,这本书我读过,今天你要说事和它有什么关系吗?”“有关系,大有关系。”苏逊翻到其中一页道:“书上说地龙太子未死,被六勇士所救,逃出王宫,不知所踪,这个地龙太子指的就是天凤太子,当年晋安皇帝的嫡长子,他确实没有死,我这次在楚州见到他的后人了,也就是晋安皇帝的孙…子……”“父亲,可是这和我们苏家有什么关系,已经过去四十年了,难道他还想复位吗?”苏翰昌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反常了,他心中极为不满,这和他们苏家有什么关系,难道父亲想惹祸上身吗?

    苏逊见儿子有些气急败坏,他不由摇摇头,淡淡道:“你知道他是谁吗?”

    苏翰昌不耐烦道:“我管他是谁?他又不是我女婿!”“你说对了!”

    苏逊压低声音道:“化就是你女婿,皇甫无晋!”“哗啦!”

    苏翰昌猛地向后一退,撞翻了身上的小桌子,桌上的茶杯也翻到了,茶水流了一桌子,但苏翰昌根本顾不上,他惊恐地望着父亲,半晌才颤抖着声音问:“父亲,

    你没骗我?”苏逊摇了摇头“我为什么要骗你,我这些天的反常,你没有发现吗?”

    “可是父亲,我们……,该怎么办?”苏翰昌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无论和皇甫恒还是皇甫恬,都不会放过晋安皇帝的后人,一旦这个消息泄,他们苏家可就要倒大霉,天啊!他怎么把女儿嫁给晋安皇帝的后人?

    苏翰昌心中乱成一团,他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

    “哼!亏你还是礼部尚书,连这点事情都担待不了吗?鼻你吓成那个样子。“苏逊对儿子的失态极为不满,他知道儿子是害怕丢掉礼部尚书之职,他不由更加生气,这个儿子现在官i心窍了。

    苏翰昌慢慢冷静下来了,他也觉得刚才有些失态,连忙起身桌上打翻的茶杯。

    “茶杯你就别管了,我只想问问你,如果我要你弃官而走,你干不干?”苏翰昌吓得手一哆嗦,他就是害怕父亲说这件事“父亲,只要我们把事情隐瞒住,皇上就不会知道,也不至于要弃官。”苏逊摇了摇头道:“你这个目光短浅的家伙,你难道真不明白为父的意思吗?”

    苏翰昌突然听到无晋的〖真〗实身份,使他心中乱作一团,哪里像他父亲已经思考了那么久,他苦笑一下道:“父亲,孩儿心中很乱,请父亲明示。”

    “好吧!我告诉你,现在我们苏家需要做一个选择,让时光倒回四十年,我们是选择支持晋安皇帝,还是永安皇帝,换而言之,你是想做国丈,还是只想做礼部尚书?”

    苏逊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皇甫无晋必然是要争夺天下,那苏家是支持皇甫无晋,还是支持皇甫恒,其实就这么简单。

    苏翰昌也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他也知道皇甫无晋有很强的实力,西有二十万西凉军,东有三十万楚州军,真的逐鹿中原,皇甫恒未必是他的对手。

    苏翰昌心中也在迅速盘算,苏菡是凉王妃,将来若皇甫无晋登基,那她肯定是正宫皇后,那自己就是国丈,将成为皇甫无晋的有力支持者,而且不仅是他一个人,整个苏家都成为天下大族,这笔账他算得很清楚,他不像父亲,有那么重的〖道〗德包袱,所以要痛苦地考虑那么久,他很务实,几乎就在极短的时间内,这笔帐他便算清楚了,他当然会选择当国丈。

    “父亲,我觉得我们苏家已经和无晋坐在一条船上了,既然没有下船的可能,那就尽力帮助他把这艘船驾驶好,顺利达到目的地。”“我也是这个意思,我准备接受无晋的邀请,去楚州创办宁楚大学堂,广收天下俊才。”还有二十几张月票就破千了,求最后的二十五张月票!!。

    皇族卷 四 逐鹿国鼎 第二百三十九章 传言悄起

    长平郡,沁水是一条并不算宽的河流,河水仅宽二十余丈,可以清晰地看见对岸,在沁水边小县端氏县城内,挤满了三万余东宁军,他们的后勤稻重全部丢在沁水西岸,连营帐也没有了,每个士兵只有随身携带的一点点干粮。

    城墙上,大将李延心中充满了绝望,尽管他派出数名探子去沿河巡逻,但他知道,狭窄的沁水是无法阻挡西宁大军前进的脚步。

    李延非常了解他的对手邵景文,他曾在一起共事多年,邵景文在绣衣卫中就是以杀伐果断而出名,他会拖延战机吗?〖答〗案是否定的,他肯定会迅速渡过沁水,集中优势兵力全歼自己。

    李延曾经考虑过伏击邵景文渡河,但最后他放弃了这个念头,沁水只宽二十余丈,等他找到邵景文大军,恐怕他已经渡过沁水了。

    此时,李延焦急地等待主帅杨晟的消息,杨晟还在河内郡,大部分粮草都在他手中,他却迟迟没有运来,这让李延心急如焚。

    李延现在有几个选择,他可以北上和秦汉武汇合,也可以南撤回河内郡,和主帅杨晟汇合,但不管是哪一条路,他都没有选择权,必须由杨晟来决定,如果他敢擅自决定,那他面临的将是死路一条,这是严厉的军规。

    这次他们被西宁军击败,很大程上就是指挥上出了问题,尽管李延和秦汉武都独自率领两支军队,但他们却没有指挥权,指挥权在大元帅杨晟手中,该怎么行军,怎么渡河,都是由杨晟说了算,他在河内遥控,两支军队就像两只风筝,都攥在他手中。

    李延和秦汉武在端氏县第一次汇合后,两人都认为应该集中优势兵力西进先击溃邵景文然后再调头北上太原。

    但他们的方案遭到了杨晟的否决,杨晟坚持认为,太原城池坚固,人口众多,为晋州中心,应抢在敌军之前占领太原,他命秦汉武军火速北上,但他又不肯两军同时北上,那样他就孤军在后了。

    正是这个战略上的错误,使他们失去了全歼邵景文军的机会反而被邵景文打了伏击,使李延兵败,损失近四万大军。

    就在李延忧心忡忡之际,一名报信骑兵从南方疾奔而来,李延大喜,这肯定是杨晟有消息来了,他趴在城墙上大喊:“大帅是什么命令?”报信骑兵在城下大喊:“大帅命你不得惊扰平民,否则”

    “否则什么?”

    “否则满门抄斩!”报信兵说完,掉头向南奔去。

    “还有什么?”李延急得大喊。

    “没有了大帅就这句话,连信也没有!”士兵的声音在黑夜中传来。

    “混蛋!”李延狠狠一拳砸在墙砖上,牙齿缝中半天迸出一句话“书呆子哪堪军事!”

    在距离端氏县以南约六十里紧靠河边的一个村子里,邵景文的斥候在村子水dàng里现了近艘小船,这是村民为躲避兵灾而将船藏匿,这个现让邵景文喜出望外艘小船足以搭建一座浮桥。

    借着夜sè掩护,数西宁军工事兵在忙碌地搭建浮桥,将一艘艘小

    船用铁链相连,固定在河两岸,最后铺上木板不到一个时辰,一座简便的木桥便搭建完成。

    “大将军,浮桥搭建完毕!”

    夜sè中,邵景文望着一条黑黝黝的浮桥通道出现在沁水上,他当即下令“大军立即过河!”就在这时对岸的十几名东宁哨兵现了浮桥,他们纷纷涌上,和工事士兵展开ji战企图烧毁浮桥,大队士兵冲过浮桥前去支援箭如雨,东宁哨兵寡不敌众,丢下七八具尸体,仓皇北逃。

    右副将赵镇走到邵景文身边道:“邵将军,看哨兵后撤路线,李延主力应该在端氏县,我们是否集中兵力和其一战?”

    邵景文沉思片刻道:“李延最多只有三万军,而我们却有八万军,近三倍于他,他不会不知道,他现在得到哨兵禀报,知道南逃之路已断,他必然会北逃于秦汉武军汇合,我们必蜒切断他北逃之路。”“韩将军!”

    邵景文一声令下,左副将韩义拱手道:“末将在!”

    “你可率第二军一万轻骑疾速北上,绕道端氏县以北,截断李延北逃之路,无论死伤怎么惨重,务必堵住他!”“末将遵命!”

    一支万人骑兵开始涌动,呼啸着向北而去,邵景文又对副将赵镇道:“赵将军,你也率第三军一万轻骑火速南下,走职关陲入河内,奇袭杨晟后勤,但杨晟要放他回去,不要抓他!”

    “邵将军,这是为什么?”赵镇不解,杨晟是伪朝兵部尚书兼兵马大元帅,抓住他,意义非同小可。

    “此人昏庸老迈,留在洛京利大于弊,这是申相国的命令,你就不用多问了。

    “卑职明鼻了!”赵镇施一礼,飞身上马大喊:“第三军,上马跟我走!”

    又是万人骑兵跟随赵镇南下而去,邵景文望着身边黑压压的六万大军,他毅然下令道:“将重留在西岸,拆除浮桥,六万大军跟我北上,踏平端氏县!”

    六万大军立即动,浩浩dàngdàng向北方六十里外的端氏小县杀去……

    五月下旬,邵景文矢军渡过沁水,在端氏追上了举棋不定的李延三万残军,李延向北突围失败,被七万大军包围,死伤惨重,最后李延被迫向邵景文投降。

    河内郡杨晟率领的六千后勤军被赵镇的一万轻骑兵偷袭成功,后勤军全军覆没,年过七旬的杨晟在十几名亲兵拼死护卫下,抢到一艘小船渡黄河而逃。

    五月底,北线秦汉武军孤掌难鸣,而太原城已被西宁军抢先占领,秦汉武走投无路,后勤断绝,他只得率部向占领太原府的右武卫大将军赵擅投降。

    至此,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晋州争夺战役落下帷幕晋州被西宁军占领皇甫恒所派出的十五大军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河北也传来消息,齐王皇甫忪的二十万大军在河间郡击败赵王十万护卫军,大军兵临幽州城下,幽州城守将陈莫开城投降,赵王皇甫怛在杀死妻儿后自焚身亡,成为第一个因夺嫡失败而死的亲王。

    齐王皇甫忪占领齐州和幽州,使豫州处于四面受敌,而十五万大军在晋州的全军覆没严重动摇了东宁军心,东宁王朝开始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令人惊讶的谣言开始在洛京的大街小巷传播。

    洛京富酒楼,自从敦煌郡王皇甫逸表死在华清宫后,南山派便解散了,而富商行也开始出现分裂的迹象,由于大部分皇族都在雍京,所以豫州和洛京的富商行财产便归属于皇甫逸表之孙皇甫英俊,这座洛京第二大酒楼也不例外。

    富酒楼的生意依然和从前一样火爆,并没有受战争影响,而晋州惨败和幽州易主却一直成为所有酒客谈论的话题东宁王朝四面楚歌,何去何从?

    但今天却例外,今天一个惊人的消息在洛京疯狂传播,富酒楼也一样传得沸沸扬扬。

    “你知不知道?”

    一名酒客站在酒桌上大声对所有人道:“凉王皇甫无晋竟然是晋安皇帝之孙,是天凤太子之子,晋安皇帝又要杀回来了!”

    大堂内顿时议论纷纷,喧闹声响成一片“胡二,你说这话有什么依据?”一人大声问。

    “现在整个京城都传开了,你们不信问问钟老爷子,他当年参与过晋安事变。”

    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望向一名白苍苍的老者,老者笑骂道:“你这个胡猴子说话把人压死,什么叫我参与过晋安事变,我算什么人?”

    “老爷子,你当年不是宫廷shi卫吗?多少知道一点内情!”

    酒客们好奇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道:“钟老爷子你就说说!

    这个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望着一双双期待的目光,落寞了几十年的钟老爷子感到了一种被重视的荣耀他的心也热了起来,捋须摇头晃脑道:“当年宫中政变后,事情并没有结束整个京城都戒严了,士兵挨家挨户搜查所有的宫廷shi卫都被一一盘问,我记得得清楚,主要是问我们和东宫shi卫是否有关系,由此推断,天凤太子当时应该逃掉了。”

    众人“哦”的一声惊叹,另一名文士忽然道:“我想起来了,我看过一本当年郭尚书写的书,好像是说太子被几名宫廷shi卫救走了。

    大堂内顿时炸开了锅一般,议论声四起“如果天凤太子没有死,那他肯定有后人,那皇甫无晋极可能就是晋安皇帝之孙,当年老凉王不就是和晋安皇帝的关系极好吗?”

    “难怪太皇太后那么喜欢皇甫无晋,亲自替他主婚,原来就是她的亲孙子啊!”

    众人像抽丝录茧般的分析,随着各种线索越来越明晰,皇甫无晋几乎已经被认定,他就是晋安皇帝之孙,众人又开始谈论起当年晋安皇帝的好处来。

    这时,那名叫胡二的酒客却无声无息消失了,他迅速来到一条距离富酒楼不远的小巷内,找到一座宅子,用一种特殊的节奏敲了敲门,门开了,门内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看了他一眼,好二一闪身进了宅子。

    “总管在吗?”

    “在!就在后院鸽笼处。”

    胡二快步来到后院,后院鸽笼旁,一名穿白衣的中年男子正在小心地将一管鸽信系在信鸽tui上。

    “参见总管!”胡二躬身行一礼。

    “你的事情办好了?”中年男子缓缓问道。

    “回禀总管,卑职负责的区域全部传开了,效果非常好。”

    “嗯!”中年男子点点头,这件事他办得非常漂亮,在申国舅那里,他可以交代了。

    他将鸽子向空中一扔,鸽子扑愣愣展翅腾空,盘旋了几同后,向雍京方向飞去。

    中年男子望着鸽子飞远,才缓缓道:“上面有命令,下一步要传播皇甫无晋将进攻洛京,夺取皇位的消息。”!。

    皇族卷 四 逐鹿国鼎 第二百四十章 碧仙宫求证

    紫薇宫御书房内,皇甫恒呆坐在龙椅上,目光直直地望着对面墙上的一幅地图,地图上本该属于他的晋州已经被他用朱砂完全抹掉了,殷红得让人感到刺眼,就像被数万阵亡将士的血所浸透。

    但此时皇甫恒心中失败的痛苦已经被冲淡,是被一个意外的消息冲淡,那是皇甫无晋的身世,沸沸扬扬的传闻终于流进了皇宫,皇甫无晋竟然是晋安皇帝的嫡孙,他简直不敢相信。

    但直觉告诉他,这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他当初就怀疑过皇甫无晋的身份,他怀疑皇甫无晋并不是皇甫疆的孙子,他记得很清楚,他还是找皇甫惟明求证,现在皇甫无晋竟然又变成了晋安皇帝的子孙?

    皇甫恒站起身,在房间内来回踱步,他在想另一件事,这个身份揭穿得非常不是时候,他正想向皇甫无晋要求援助时,皇甫无晋就突然变成了晋安皇帝的孙子,他有点怀疑这是申国舅的手段,传言不会无缘无故而起,而且这么迅猛,明显是有人在故意传播,可是如果是真的呢?

    “陛下!苏尚书来了。”门口有宦官禀报。

    “传来化进来!”

    脚步声响起,苏翰昌快步走进来,深施一礼“微臣苏翰昌参见陛下!”

    “苏爱卿免礼!”

    皇甫恒注视着苏翰昌的表情,之前苏逊坚持告老退仕让他一直很奇怪,虽然他批准了,但他心中一直存有疑团,现在他忽然有点反应过来,难道是因为苏家知道皇甫无晋的〖真〗实身份?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要问清楚苏翰昌。

    “苏爱卿,关于皇甫无晋的传言,你听说了吗?”

    皇甫恒尽量轻描淡写,表现出他对这件事并不是很放在心上,苏翰昌心中一阵紧张,按照他的父亲的商议他也要弃官而走去楚州担任刺史,但不是现在,而是最后,等苏家子弟都南撤后,他再弃官而走,至少要半年以后。

    可他却没有想到,才几天这个秘密就传开了,好在都是传言,他可以否认,这是他唯一的依凭。

    “陛下臣也听到了那些传言,臣觉得很荒谬,无晋怎么可能是晋安皇帝之孙,无根无据,而且传言忽然出现,来势汹汹,很显然是有人在故意传播,臣怀疑是有人在故意破坏陛下和凉王的关系。”

    “嗯!朕也是这样考虑,和爱卿想到一起去了苏爱卿,苏阁老退仕,让朕觉得很惋惜,他怎么会想到退仕,你知道吗?”

    皇甫恒依然不肯放松,还是在继续试探,这个结果苏翰昌和父亲早已想好了说辞。

    “回禀陛下,父亲自从去年科举出现舞弊事件后,他就有点心灰意冷,再加上为臣升为礼部尚书,他便认为苏家不能占据两个高位这会让天下人不服,这次他去楚州,正好无晋创办宁楚大学堂,而无名望之人压阵,他便邀请父亲去任教,父亲便答应了他说自己已年迈体衰,无力再过问政务,任教他是他最想做之事。”

    皇甫恒半晌无话可说苏翰昌说得光面堂皇,让他难以再问。

    “好吧!苏爱卿你可以退下了,关于谣言之事,朕可以处理好。”

    “臣告退!”

    苏翰昌退了下去,皇甫恒心烦意乱,他想告诉自己,不要在乎这些传言,可是一想到皇甫无晋是晋安皇帝的孙子,他心中就憋闷得慌,那可是要夺他皇位之人,他怎么可能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皇甫恒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立刻令道:“穿朕旨意,摆驾碧仙宫!”

    碧仙宫也就是敬安太皇太后居住的宫殿,位于东城外风景绝佳处,皇甫恒也知道太皇太后是自己祖母这个秘密,一直对她敬爱有加,如果皇甫无晋是晋安皇帝的孙子,那太皇太后就一定知道真相,无论如何,不把这件事弄清楚,皇甫恒会连觉的睡不着。

    两千羽林军护卫他的车辇缓缓停在碧仙宫门口,一名中年宫女管事已经等候在大门口了。

    “陛下,太后太后在听风阁内等候,请随我来!”

    几名shi卫要跟着同时,皇甫恒却斥道:“这里是碧仙宫,外人不可轻进,朕一个人去就行了。”

    从前皇甫玄德也是一个进去,这时惯例,众人也就没有坚持,让皇甫恒一个人跟着中年宫女进去了。

    走进内宫大门,有一对日月亭,皇甫恒忽然惊讶地发现两座亭子中各有一名灰衣人在打坐,他认出这两名灰衣人正是从前父皇的贴身shi卫,两名武艺高绝的国士,他们怎么会在这里?

    皇甫恒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是马元贞用秘密金牌将他们二人调来,靠甫玄德死了,他们也没有了效忠对象,碧仙宫内与世无争,让他们二人非常喜欢,便索xg在碧仙宫内住下修行,寻找解脱凡尘之途。

    两名灰衣修士对他视而不见,皇甫恒心中惊疑,也想不通原因,便跟着中年宫女向碧仙宫深处而去,听风阁在一片清幽的竹林中,一阵风吹过,竹林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这也是风的声音。

    走进阁内,1小小的主堂两边各站着两名宫女,中间是一扇竹帘,后面可隐隐看见人影,皇甫恒忽然鼻子一酸,跪了下来,哽咽道:“皇祖母,孙儿皇甫恒给祖母叩头。”

    叶云箐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皇甫玄德,一个皇甫天凤,皇甫恒也是他的长孙,当年皇甫恒大婚时,她也做了主婚人。

    叶云箐慈爱地笑了“皇上既然已经登基,怎么还像一个小孩子似的哭鼻子?”

    “孙1坏孝,现在才来看望皇祖母。”

    叶云箐摆摆手“我喜欢安静,不喜欢人来打扰,只要你心中记着祖母就行了,见不见也没有什么关系,你起来吧!”

    “是!”

    皇甫恒站起身道:“孙儿今天来找皇祖母,是来问一件事,恳求皇祖母告诉我真相。”

    “什么事?”

    皇甫恒心一横道:“孙儿发现父亲的遗旨,遗旨上说凉王皇甫无晋其实是晋安皇帝之孙,孙儿觉得不可思议,特来向祖母求证。”

    叶云箐半晌才缓缓道:“他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

    皇甫恒心中一沉,听皇祖母的语气,恐怕是真的,但他不甘心,

    他一定要皇祖母明确回答。

    “皇祖母,其实是不是也没有什么关系,孙尼只是想得到他的帮助,如果能明确他身份,孙儿也可以给他一个说法。”

    叶云箐沉默了,她已经快七十岁,经历了无数的人间坎坷,她怎么会不懂皇甫恒的意思,这也是她一直不太喜欢这个长孙的原因,他城府太深,嘴上说不在意,可一旦真的确定,他是绝对容不下无晋。

    叶云箐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便淡淡道:“既然没有什么关系,你就不用再问了,我也不知道。”

    皇甫恒碰了一个软钉子,他心中十分沮丧,不过他来找皇祖母也不是仅仅是证明皇甫无晋的身份,他又跪下道:“孙儿还有一件事,要请皇祖母帮忙。”

    “你说吧!只要我能帮助称,我会的。”

    “孙儿现在孤立无援,处境凶险,孙儿希望能得到无晋的帮助,恳求祖母替我劝说无晋。”

    “恒儿,你让祖母怎么办?你是我儿子,恬儿、忪儿也是我的孙子,无晋同样是我的孙子,你是让我帮助一个孙子打另一个孙子吗?你们兄弟相残,真的让我很伤心。”

    皇甫恒心中失望,只得无可奈何:“孙儿知错了,不敢再打扰皇祖母。”

    叶云箐见他可怜,心中也有些不忍,毕竟是她长孙,她便叹了口气道:“这样吧!听说无晋给我生了一个重孙,我想去看一看,也算是我这一生中最后一次远行,我去说说无晋,让尽力帮助你。

    皇甫恒心都凉了,皇祖母虽然没有明说,但她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承认无晋是她的孙子,就是是晋安皇帝的孙子,这让皇甫恒心中万分恼恨,皇甫无晋竟然真是晋安皇帝的孙子。

    不过由皇祖母出面劝无晋帮助自己,也又让他心中欢喜,不管怎么说,他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皇甫无晋,而是皇甫恬和皇甫忪。

    “我三天后出发,你想让无晋怎么帮助你,写封信吧!我给你带过去。”

    叶云箐有些疲惫地摆摆手“就这样,我有些累了,你退下吧!”

    “是!孙儿告退。”

    皇甫恒跪下磕了三个头,便恭恭敬敬退了下去,叶云箐对她身边的四名心腹宫女微微笑道:“你们长这么大都没有出过远门,我就带你们去江宁府走一圈。”

    三天后,敬安太皇太后乘坐百凤大船走洛水离开了京城,在一百多艘大船和三千禁卫军的护卫下,浩浩dàngdàng离开了京城,向江宁府而去,这也是她四十年来第一次离开洛京。

    与此同时,太皇太后将巡游江宁府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往江宁府,五天后,皇甫无晋得到消息,他亲自率五万大军前往淮河一线迎候太皇太后。!。

    皇族卷 四 逐鹿国鼎 第二百四十一章 公开身份的时机到来

    皇甫无晋这段时间一直都不在江宁府,从余杭郡离开后。他一个郡一个郡地拜会各郡刺史,以谦虚的姿态和他们进行沟通,以诚恳的态度解开他们的疑虑,最终赢得了楚州各郡的支持,这对于巩固他的楚州后方极其重要,无晋的楚州各郡之行没有白走,各郡的粮食和税银都开始陆陆续续解往江宁府。

    但无晋要的并不仅仅是税银和粮食,他同时也是要楚州各郡对他实际控制楚州的承认,时至今日,他的野心已经彰显,谁都明白,他只是名义上效忠皇甫恒,而实际上是割据自立,那楚州各郡将税银和粮食运给他,也就是默认支持他的割据。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郡县都真心支持他,也有不少是慑于他的权势和武力,不得不屈服。

    六月初,无晋回到了江宁府,此时已经大暑时分,天气格外炎热,整个江宁城闷得像蒸笼一般。

    凉王府内总是事情不断,无晋的长子皇甫晓已经一个半月了,活泼可爱,而苏菡也已九个月,还有不到一个月将临盆,而这个时候齐凤舞也怀孕了,使凉王府内乱作一团。

    几天前,大嫂戚馨兰带着一对侄儿侄女也从维扬县来到凉王府探亲,一对淘气精灵鬼的到来,给凉王府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这天下午,知了在窗外的大树上拼命嘶叫,炎炎烈日仿佛使大地都要燃烧起来。

    但皇甫无晋的书房内却十分清凉,这得益于他房间的夹墙构造,江宁府的大户人家都会修建夹墙,这主要是便于夏天放置冰块,很多大户人家都有冰窖或冰井,冬天储冰,夏天取用,王府内也有地下冰窖,在天气最炎热时,将冰切成块放置在夹墙内,房间就会变得十分凉爽。

    当然,并不是每一间屋子都有这种冰凉的享受,除了无晋的书房,以及妻妾们的寝房外,再有就是大嫂戚馨兰住的房间也有,而下人则提供冰镇绿豆粥,可以随意饮用解暑,这也算是无晋府中的一项福利。

    无晋刚回来两天,他身体十分疲惫,这两天他都在家中休息,昨天接到京城的快信,皇祖母居然要来江宁府,这便让无晋又是担忧,又是欢喜,担忧是江宁府太炎热,皇祖母的年纪,这么千里迢迢而来,身体是否能顶得住?

    而欢喜是皇祖母到楚州来,可以让她看一看她的重孙,看一看她的孙媳fu们,还有苏菡孩子的出世,让孩子们都沾一沾到太祖母的福气。

    今天再休息一天,明天他就要起身去淮河,迎接皇祖母的到来。

    正在考虑时,他忽然听见身后有悉悉索索的声音,一回头,只见两个小脑袋悄悄探进门,这是他的一对淘气侄儿侄女,骆骆和朵朵。

    “你们两个,跑到这里来做什么?”无晋笑问道。

    朵朵合掌央求道:“二叔,你这里好凉快,让我们在这里避避暑,求求你了!”无晋愣了一下“这就丰怪了,难道你们的房间里没有冰吗?”骆骆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笑嘻嘻道:“有是有冰,但娘也在,她要我们写字。”

    无晋见他们手上一人拿一本书,他顿时明白了,这两个小家伙是不想学习,躲到自己这里来百~万\小!说了。

    他便笑道:“可以,你们进来吧!小声点,别把你们娘引来了。”两个小家伙正要欢呼,可听到二叔的最后一句话,立刻吓得不敢出声,一起面对面地伸出伞指“嘘”了一声,蹑手蹑脚走了进来。

    “你们看的什么书,给二叔瞧瞧!”

    朵朵把书递给无晋,无晋看了看,居然是《牛魔王传奇》,他不由哑然失笑,自从苏菡那本《大闹天宫》卖得火爆后,便出现了很多跟《138百~万\小!说网》,这本牛魔王传奇也是。

    “朵朵,二叔考你一下,大闹天宫那一段出现过牛魔王?”“我知道!”骆骆立刻抢着道:“孙悟空结交的六个把兄弟中就有牛魔王。”

    “那你知道其他五个是谁吗?”朵朵立刻不服气问道。

    “这个…………我有点忘了。”

    “哼!就知道你不知道,以后二叔问我话,你不要插嘴!”“那你知道吗?”“我当然知道,就不告诉你。”

    “好了!好了!别争了。”

    无晋站起身,oo他们的小脑袋笑道:“乖乖在这里百~万\小!说,别翻二叔的东西,知道吗?”

    “嗯!我们知道。”

    两个小家伙坐到软椅上,便专心致致看起书来,无晋还有事,便离开书房向前院走去,他准备去西面的宝相寺和主持谈一谈,他打算从府内临时开一扇小门前往宝相寺,毕竟皇祖母要到来,要找个参佛之地。

    皇无晋刚走到前院,一名家人快步进来,连忙施礼道!”老爷。周长史来了!”周信经常来找无晋,府中人都认识他了。

    “橡他到我外书房!”无晋转身便向外书房而去,片刻,周信也走了进来,他穿一身薄绸衫,拿一把扇子,热得满头大汗。

    “这个天气真是见鬼了,以前从没有这么热!”

    周信抖着xiong前的衣襟,不停抱怨,无晋笑了笑,连忙吩咐下人给夹墙内添冰砖,两人坐下,无晋笑道:“这么热的天,我以为你会呆在衙门内,怎么想到来找我?”

    这时,门开了,阿罗端着两杯冰镇酸梅汤进来,现在是由她来伺候无晋,周信连忙合掌感谢道:“太好了,简直就是及时雨啊!”阿罗抿嘴一笑,又对无晋道:“公子,刚才齐府送来了五十篓临海县的上等梅子。”

    “好!等会儿安排人给周长史府上送二十篓去。”

    “呵呵门次还有这种好事情可别忘记我,秋天的螃蟹我最喜欢。”“没问题,秋天我送你一百筐平江县青蟹。”两人说笑一会儿,周信便一边喝酸梅汤一边道:“我听说太皇太后要来江宁府?”

    “没错,应该已经动身了,怎么,你有什么想法吗?”无晋笑着问他。

    周信点了点头,低声道:“我刚才有一个想法,太皇太后到来,是不是我们公开〖真〗实身份的时机到了?”

    无晋端着杯子沉思不语,他明白周信的想法,太皇太后到来,也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政治优势,如何利用好这个政治优势,确实是需要他好好思量的事情。

    他沉吟一下道:“我昨天接到了洛京的情报,关于我的身世已经在洛京传得沸沸扬扬,我很奇怪,这到底是谁泄出去的?”

    “这件事,我也听说了一点,我觉得是有人在刻意宣传。”

    “没错!”无晋也肯定地点点头道:“是有人在操作这件事,这倒很像申国舅的风格。”

    “申国舅!他怎么会知道这个秘密?”“你忘了吗?陈祈至今生死不明,他会不会落在申国舅的手上了?”“嗯!很有可能,只是申国舅为什么要这样做?”“哼!”无晋冷笑了一声“他不过是为了挑拨皇甫恒和我的关系,晋州之战后,雍京和齐王已经形成了对皇甫恒的高压合钳之势,皇甫恒怎能不想向我求助,所以申国舅就在这关键时刻放出我身世的真相来,以皇甫恒的多疑,他必然会心存纠结,从而使我和皇甫恒之间无法合作,只可惜,申国舅还是小看皇甫恒了。”“殿下的意思是说,皇甫恒还是要来求助?”“我想应该是,否则,皇甫恒是绝对不会让太皇太后这个政治优势来楚州,他会权衡利弊,我觉得太皇太后会帮助他。”

    这两天,皇甫无晋其实也在考虑当前的局势,晋州被雍京夺走后,皇甫恒处于一种很大的战略劣势中,如果一旦雍京和齐州联盟,共同合击皇甫恒,皇甫恒必败无疑,而如果自己参战,那局势就不同了,皇甫恒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有太皇太后的楚州之行。

    周信思路没有无晋那么开阔,他反复考虑的是无晋的〖真〗实身份,能不能利用这次机会将它公开,他认为这是最好的机会。

    “殿下,既然皇甫恒有求于你,那么我索xg就开出条件,让皇甫恒下旨承认你是晋安皇帝之孙,或者请太皇太后下旨也可以,我觉得名正才能言顺,你以凉王的身份去争天下,毕竟很多人都不知道从前那份圣旨,会显得你名不正言不顺,很不利于我们,不如就公开身份,让天下人知道,你就是晋安皇帝之孙,是天凤太子之子,你可以名正言顺问鼎天下。”

    “你说得是有道理,这次确实是机会,但这件事我们不要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