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族 > 皇族第75部分阅读

皇族第75部分阅读

    的事情,赵谞拎着一只袋子,从旁边的小门洞内将一只只装有银票的红包塞进去。

    “这里面有四张百两银票,够不够?”

    “不够!”里面哄笑道。

    他索性取出一只最大的红信封,塞了进去,“这里面是一张千两的银票,够不够?”

    门终于开了,男方迎亲队一拥而进,二十四人的大轿抬了进来,轿夫一起大喊:“请新娘上轿!”

    .........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三十二章 成婚(四)

    第一百三十二章 成婚(四)

    轿夫进门就大喊‘新娘上轿’,那只是男方的一种态度,表示新郎的急迫,对轿夫们则是一种玩笑,当然谁也不会当真,否则红包没拿,猪蹄没啃,他们怎么走得动?

    迎亲队在女方家里大概需要呆一个时辰,吃饭休息,迎亲人还要和女方家的亲戚们谈话,把男方家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当然,只限于指财产方面,别的方面,女方家也不感兴趣。

    新郎则要和女方的父母好好谈一谈,他即将成为丈夫,他需要担起一个家的责任。

    这些都是在女方家要发生的事情,在苏府也不例外,唯一稍稍和别人家不同的是,无晋没有和苏翰昌及周氏谈话,而是在和苏逊交谈。

    苏逊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悔婚,他也丢不起那个面子,除非新郎是关贤驹,恰好这个时候又爆出他科举作弊的丑闻,在这种情况下,苏逊可以悔婚,但无晋不行,他是嫡系皇族,又是皇太后证婚,如果他苏逊悔婚,那就意味着苏家门风丧尽,只能回老家去做个小地主,等大宁王朝倒掉后,苏家才有翻身的机会。

    苏逊叹了口气,缓缓道:“我在十年前就摸着九天的头想,将来我的第一个孙女婿会是什么样的人,当时我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年轻才俊,最差也要求是进士探花,倒不是我对孙女婿的要求严格,而是嫡长孙女婿是苏家的门面,极为重要,可我做梦也想不到,最后我的第一个孙女婿竟然是个将军。”

    无晋歉然道:“我让祖父失望了。”

    苏逊摇了摇头,“也谈不上失望,你也有优点,你虽是皇族,却没有纨绔习气,没有作恶,从不逛青楼,懂得上进,很有头脑,这些我心里都很清楚,所以我才会答应这门亲事,让你成为苏家的长孙女婿,我并不要求你现在开始拼命攻读,再去考进士,那不现实,坦率地说,我在文才方面已经不要求你了,我只希望你在德方面能严于律己,其实带兵打仗,保家卫国也是一种才,你能做到德才兼备,那我也一样为你感到骄傲。”

    无晋默默地点了点头,苏老爷子的要求并不高,他原以为苏老爷子会向他提什么要求,可一点都没有,只是要求他注重德行,看来这个老爷子确实是一个清高的文人,令人尊重。

    或许是无晋的谦虚,使苏逊对这个孙女婿也有几分好感,使他刚才的悔意也稍微淡了一点。

    他刚才想了好一会儿,他也意识到,其实问题并不是出在无晋身上,而是出在他儿子的身上,就算他答应了申国舅求亲的关贤驹,他儿子也一样会利用申国舅的权势去谋取权力,而不是学问。

    苏逊和儿子苏翰昌的矛盾根源,就在于苏家的未来怎么走,是学问立族,还是权力立族。

    苏逊也想通了,不能因为害怕儿子谋权,就委屈孙女,嫁一个无权无势的白面书生,他也不至于迂腐到那个程度,无晋这孩子人品不错,孙女又喜欢他,这是他们的缘分。

    这时,苏府外的鞭炮声再次响起,这是出发的时辰到了,苏逊站起身,凝视着无晋地眼睛道:“好吧!我对你也没有什么要求了,只要你以后好好疼爱菡儿,我也就放心了。”

    无晋跪下,恭恭敬敬给苏逊磕了一个头,诚恳地道:“请祖父放心,我和九天一定会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随着出发的时辰到来,轿夫和吹鼓手都纷纷准备出发了,他们吃得酒足饭饱,腰间别了硬硬的银子,一个个精神抖擞,憋足了劲。

    这时,新娘被两名伴娘扶了出来,苏菡头戴大红盖头,身穿绣有精美图案的大红喜袍,一步步地从后院走出。

    两名伴娘,一名是妹妹苏伊,另一个是无晋的侍妾京娘,她们穿着绿色的长裙,也进行了精心的打扮,她们一左一右扶着新娘,另外,还有一个陪嫁丫鬟阿巧,她跟在后面,也穿着一件红色喜袍,手中抱着一包裹,包裹里是枣子和梨,这就是‘早立子’的意思。

    在她们身后则跟着苏菡的母辈,周夫人、赵夫人等等,她们则每人端着一只小铜盆,盆中有水。

    轿帘已经掀开,二十四人的大轿比普通轿子要大一倍,里面分为前后两排,前排是陪嫁丫鬟扶着新娘而坐,后排则坐两个伴娘,而庶民娶亲最多只能八轿子,坐两人,要另外准备一顶轿子坐伴娘。

    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或者国公以上贵族的长子娶亲才能使用二十四轿。

    四女上了轿子,轿夫头上前小心翼翼地将轿帘封死,这是防止风吹开轿帘,他一声高喝:“起轿!”

    鼓乐声奏响,十六名乐手两人一排,吹奏出门,大轿缓缓抬起,开始出门了,来自男方的挑夫和女方家的挑夫,四人一箱,挑着五十一大箱新娘的嫁妆跟在后面,而新郎则骑马跟在新娘轿旁,现在傧相不能和新郎并排,而是要离轿一丈跟行。

    五百名梅花卫士兵也已列队待命,当迎亲队伍从苏府大门出来时,他们便前后左右护卫,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而这时,苏家的女人们则端着铜盆将水泼出门去,这意味着女儿出嫁,已经不再是苏家之女了,而是皇甫家的媳妇。

    十几辆马车也等候多时,苏家人将乘马车直接前往男方家参加婚礼。

    迎亲大队沿着原路返回,鼓乐喧天,队伍浩荡,而两旁看热闹地民众比上午的人更多了,有了新娘,有了嫁妆,这才能吸引更多人来。

    每经过一个坊门口,便有官员家人举牌贺喜:‘某某侍郎恭贺凉国公新婚大喜’,无晋骑在马上一一抱拳还礼。

    亲迎是六礼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中迎亲游街又是这一环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来回要耗两个时辰,它是向整个大众昭示这门婚姻,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兰陵郡王的孙子娶了国子监祭酒苏逊的孙女,这也是新娘的期盼,只有正妻才能享受这种万众瞩目的荣耀。

    轿子里也并不安静,几个少女在悄悄说话解闷,宽大的轿内更像一个密闭的小房间,连窗子也没有,她们无法知道队伍到了何处?

    “我不喜欢坐轿子,颠得心里一上一下难受,我更喜欢坐马车,还能看外面的风景。”

    这是苏伊在小声抱怨,她又问:“京娘,你喜欢坐轿子吗?”

    “我?”京娘摇摇头笑道:“说老实话,我也不喜欢坐轿,倒不是因为颠,而是没有窗子,我不知道到哪里了?心中觉得没底。”

    “这个我倒知道,已经到绥福坊了。”苏伊笑嘻嘻道。

    丫鬟阿巧惊讶地回头问:“二小姐,你怎么知道?”

    “我会听呀!”

    苏伊得意洋洋笑道:“刚才外面有人喊,刑部侍郎高恒贺喜,偏巧我知道这个刑部侍郎高恒家就在绥福坊,当然就知道到哪里了?”

    三个女孩你一句我一句,轿子里渐渐热闹起来,而新娘苏菡一直保持着沉默,就仿佛漫长的新婚之路对她没有任何影响。

    她没有心思和她们聊天说笑,今天是她大喜的日子,也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她将从一个少女变成妻子,从前她是家中晚辈,从来不考虑家中之事,而现在她将成为一个家的女主人,将承担起一个家的琐碎与繁杂。

    苏菡不由想起她第一次和无晋相见,那时,她因为父亲再娶而和父亲吵翻,一个人跑去维扬县找二叔,而她的舅舅也正好在维扬县,就在舅舅的书店里,她第一次见到了无晋,那时,她做梦也想不到,这个人将是她的丈夫,而且还这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

    苏菡心潮起伏,成婚后,她将随无晋一同去楚州,她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买她喜欢的宅子,按照她喜欢的式样来布置,还有仆妇,一切都要由她来操办,她心中又是期盼,又有点担心,这些她都没有做过,她能做得好吗?

    苏菡已经完全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以致于她身旁的女伴们叽叽喳喳说成一团,她都充耳不闻。

    迎亲队已经浩浩荡荡上了桥,很快便过了洛水,又走了片刻,队伍终于进了归义坊大门,到了这里,众人的速度便刻意放慢,坊街两边更加热闹,人潮涌动,几乎整个坊人都出动了。

    十几名家人在花轿前开始放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轿子内,苏伊她们已经听不见彼此的声音,纷纷捂住了耳朵,连新娘也伸手捂住自己耳朵。

    “新人到!”

    王府门口有声高喊,数百梅花卫士兵排成|人墙,将密集在王府门口看热闹的街坊民众们分开,鼓乐喧天、鞭炮炸响,新娘的花轿在百余人簇拥下抬进了王府,在气势恢宏的大堂前停下。

    早有数十名宫女陪伴着皇太后和王妃在这里等候了,随着轿夫头将轿帘撤封,赵谞一声高喝:“新人下轿!”

    两名喜娘将轿帘拉起,左右伴娘扶持着头戴盖头,穿着大红婚服的新娘从轿来,在喜娘的带领下,苏菡给太后盈盈施了一个万福,娇声道:“给太后请安!给王妃请安!”

    皇太后高兴得嘴都合不拢,“好!好!好孩子,快到后院去。”

    众宫女丫鬟簇拥着新娘,缓缓向后院走去,这时,客人开始陆陆续续抵达了王府。

    .........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成婚(五)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成婚(五)

    离婚礼还有半个时辰时,一辆马车在数十名侍卫的护卫下缓缓驶进归义坊,马车左边的灯笼上写着三个醒目的黑字,‘相国申’,不容置疑,这是申国舅的马车,马车内坐着申国舅和他的儿子申祁武,他们是来正式参加皇甫无晋的婚礼。

    虽然请柬上写着请夫妇携子女一名参加,但申国舅还是没有把他的原配夫人带出来,申国舅的夫人姓秦,五年前因脸部中风,面容受到影响,所以申国舅无论参加任何宴会,都不会带她出来了。

    申国舅闭着眼睛靠在车背上,他显得有些精神疲惫,这两个月他一直不太顺利,尤其是关寂最后被削职为民,礼部侍郎被太子夺走,这对他影响很大,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太子推荐苏翰昌为礼部侍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申国舅心里很清楚,这正是太子的高明之处。

    他把苏翰昌也拉为自己的人,这样不仅苏家全面投靠太子,而且太子通过苏家为纽带,把凉王系也拉拢了过去,这一仗,太子大获全胜。

    这段时间,申国舅一直在调查关贤驹作弊的真相,他已经掌握了很多线索,关贤驹确实是从黄宏元那里搞到了试题,但绝不是他的书童泄露试题,书童的供词是陈直屈打成招。

    申国舅已经肯定关贤驹中了圈套,问题就是出在黄府那个姓刘的管家身上,是他去和黄宏元联系,是知情者之一,但他在案发的前一天突然失踪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不知究竟是太子,还是皇甫无晋下的手,申国舅知道,肯定是他们两人中的一人所为,对于皇甫无晋,关贤驹和他竞争苏家女婿,干掉关贤驹,他就是最直接的收益者,他有很明显的动机,而且这个圈套很像他的风格,利用对方的自身弱点来请君入瓮,但皇甫无晋手中没有人,这是一个问题。

    而太子的嫌疑更大,干掉关贤驹,既可以保住苏翰贞对他的忠心,又能同时除掉关寂和黄宏元,然后再将凉王系拉拢,可谓一箭三雕,但申国舅又买通了东宫的一名宦官,得到的消息是,太子也在查这件事,这就让申国舅也有点愕然了。

    最后让申国舅找到答案的是皇甫武植,皇甫武植生了一场大病,但和他很好的朋友的却透露出了真正的原因,

    皇甫武植是受到惊吓致病,皇甫无晋带领四十名梅花军士射马威胁皇甫武植,正是这个消息令申国舅豁然开朗,皇甫无晋不是没有人,他手下有梅花卫精锐,他可以轻易调出人手。

    这就让申国舅肯定地推断出,关寂一案的幕后操纵者正是皇甫无晋,而且连太子也不知情。

    想通这一点,申国舅便开始重新评估皇甫无晋的手段,他绝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对手,自己必须要对此人提高警惕,尤其他将赴楚州任职,自己更要小心。

    但申国舅从这件事也看出了一点端倪,皇甫无晋至始至终都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太子,说明凉王系也不会和太子走得太近。

    这时,一直沉默的申祁武道:“父亲,我不明白,皇太后为什么会这样喜欢皇甫无晋,就像皇甫无晋是她亲孙一样,我听说这次皇甫无晋成婚,太后不仅要做证婚人,而且还一力承担了全部婚礼费用,连给苏家的财礼也是她拿出,据说不下十万银子,这是为什么?”

    “或许就是缘分吧!我听说太后在慈云寺当居士时,皇甫无晋不知她的身份,主动替她扫地,感动了太后,太后没有后人,自然把他当做自己的孙子,连皇上也说了,只要太后高兴,皇甫无晋可以做太后之孙,你就不要去关注这种皇族内部的事情了,我觉得你更要花心思考虑一下自己的仕途。”

    申国舅的语气有点不高兴,他不希望儿子去关注这种皇族内部之事,这种事和他没有关系。

    这次科举虽然申祁武没有能拿到探花,但他却如愿以偿地被任命为江宁县县令,和状元皇甫惟明的维扬县县令同为从六品官,连榜眼马应初也只得了一个正七品的中县县令。

    申祁武并没有因为父亲的不高兴就放弃他的想法,他依然想说服父亲,让父亲理解自己。

    “父亲,皇甫无晋将为楚州梅花卫统领,同时又是楚州水军都督,我不可能不关注,如果皇太后成为他的后台,那他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楚州打压父亲的势力,他已经是我的对手了。”

    停一下,申祁武见父亲没有说话,便以为父亲被自己说动,又低声道:“孩儿听到一个传闻,说皇甫无晋长得和晋安皇帝很像,而太后又这么喜欢他,会不会是当年.....”

    “你给我闭嘴!”

    申国舅忽然暴怒起来,他抬手狠狠抽了儿子一记耳光,大骂他道:“你以为你是什么人,这种事情是你能谈论的吗?你不想活,我还想活,你再敢提这件事,我立刻让你去岭南为官!”

    申祁武捂着被打得火辣辣的脸,吓得他噤若寒蝉,他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父亲对自己发这么大的火。

    就在这时,马车停了下来,车夫恭恭敬敬道:“老爷,已经到了。”

    申国舅狠狠瞪了儿子一眼,“你在马车里再呆一刻钟,冷静下来再进去,听见了吗?”

    申国舅之所以恼火,是因为他心中很清楚,晋安之变虽然已经过去四十年,看似已经没什么影响了,但皇上的底线依然在,那就是不准将现在的皇族和晋安之变联系起来,更不准在公开场合讨论,一旦谁敢触犯到这条底线,就会被秘密抓捕甚至处死。

    申国舅又低声训斥道:“皇甫无晋长得像晋安皇帝很正常,他本来就是嫡亲皇族,但这种传闻却不正常,明显是有心人故意传播,你太不懂事了,一旦你闯了皇上底线,那你就算不丢脑袋也要被罢官,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吗?你让我怎么放心你去江宁为官!”

    申祁武这才明白父亲的深思,他羞愧地低下头道:“孩儿知错!”

    “你知错就好,记住,千万不要随便谈论晋安之变,做官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惜言。”

    申国舅推开车门下去,立刻听见他的笑声传来,“令孙新婚大喜,恭喜王爷了。”

    王府大门前站满了接待客人的宦官和家人,但真正迎接客人的,只有兰陵郡王夫妇二人,儿子和女婿都不在京城,另一个孙子据说也不学好,兰陵王爷没有后辈可以依靠,他只能亲自来迎接客人。

    好在客人不多,都是身份高贵者,大部分客人都能体谅王爷的年迈,没有和他纠缠多说,打个招呼就跟着宦官进去了。

    兰陵王爷有些疲惫,他刚喝了口水,申国舅便下了马车,他连忙回礼笑道:“我知道国舅爷日理万机,朝务繁忙,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就是给我面子了,快请!”

    这时,背后又传来太子皇甫恒的笑声,“我说那辆马车怎么有点眼熟,果然是申相国,见我在后面,为何不肯停下等一等?”

    申国舅一回头,只见十几名宫女簇拥着太子和太子妃,太子皇甫恒就站在身后笑眯眯地望着自己,申国舅忽然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如果太子想杀自己,此时他完全可以一剑从后面捅了自己。

    念头只是一闪,他连忙施一礼苦笑道:“我一直在闭目小憩,确实没有看见太子殿下,请殿下见谅!”

    他又向太子妃深施一礼,“申溱参见太子妃!”

    太子妃姓裴,是太原府尹裴敬之女,嫁给太子已经十年,育有两子一女,裴妃也向申国舅点头笑了笑,“相国不必多礼!”

    皇甫恒又连忙向兰陵郡王行礼祝贺,兰陵郡王是嫡皇叔,也就是太子的祖辈,在兰陵郡王面前,皇甫恒不敢摆太子的架子,虽然用不着下跪,但他要行晚辈之礼。

    “多谢殿下亲自前来参加婚礼,殿下请进!”

    兰陵郡王给王妃使了个眼色,王妃立刻上前和太子妃说话,带太子妃进了王府,皇甫恒却和申国舅走在后面,一边走一边交谈。

    皇甫恒叹了口气道:“关寂之事我也很痛心,其实我也知道,那是关寂之子关贤驹私下所为,和关寂并不知情,在父皇盛怒之下,他也被儿子连累了。”

    申国舅淡淡一笑,“不管和他有没有关系,但儿子犯法,他作为父亲,有教子不严之过,他应该承担责任,我认为皇上仅仅只是将他贬为庶民,就已经对他是宽恕了,太子不必对他痛心。”

    “虽说如此,但朝廷也失去一个人才,不过,朝廷年轻俊杰辈出,这次新科进士个个都有治国之才,令郎初次做官,便出任江宁县令,令人刮目相看,这也是相国的荣耀啊!”

    申国舅听出皇甫恒的语气中带有讥讽,他便冷冷道:“新科进士为故乡之官,一向是朝廷的惯例,这次是皇上钦准,准许吏部授予前四名县令之位,那马应初也是初次为官,便任枣阳县县令,崔瑄同样也是初次为官,也任清河县县令,别人不说,太子殿下一向器重的皇甫惟明不也同样是初次为官,就能出任大宁财税第一县的维扬县县令吗?我儿是江宁县人,他去江宁县为官,又有什么不妥?如果殿下觉得他出任县令不妥,那我明天就启奏皇上,贬他为主簿,殿下觉得这样是不是就妥了?”

    皇甫恒呵呵笑了起来,“相国多心了,我没有说不妥,我对相国只有祝贺,大家都会关注这批新科进士,我也不例外,我也同样会关注令郎在江宁县的为官之道,看他如何做好一任父母官?”

    说完,皇甫恒仰头一笑,快步走进大堂,只听宦官一声高喝,“太子殿下驾到!”

    申国舅望着皇甫恒的背影,眼中充满了忧虑,他已经感觉出来,皇甫恒下一步就是要对楚州下手了,其中也包括他的儿子。

    ........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三十四章 成婚(六)

    第一百三十四章 成婚(六)

    申国舅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了下来,专门伺候在一旁的宫女上前给他倒了一杯酒,申国舅端起酒杯向四周望了一圈,尽管他位高权重,但今天参加婚礼的基本上都是从三品以上高官和权贵,没有像中低级官员那样围绕在他身旁,这让申国舅倒有了难得的清静和悠闲。

    众人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话,申国舅忽然发现在最靠边的一桌,单独坐着一人,正是齐家长子齐瑁,他一个人坐在桌前,也没有和旁人说话,就一个人默默地喝着闷酒。

    申国舅笑了笑,便端着酒杯走上了上去。

    齐家是除女方苏家以外,唯一不是高官或者权贵的客人,虽然请柬上是邀请齐老太爷参加,但齐老太爷已经不在京城,只能由长子齐瑁代父前来出席无晋的婚礼。

    自从上次齐家寿宴后,齐家便完全采纳了无晋的建议,积极寻找直接靠山,低调淡出权贵圈,他们准备了四份厚礼送来申皇后、申如意、马公公和皇太后,包括将齐瑞福山庄送给申皇后。

    送礼的效果非常显著,三天后,齐老爷子便被皇帝重新封为郡男爵,再次获得爵位,重新步入贵族行列。

    与此同时,齐家也开始了南归之路,将齐瑞福总部搬到江宁府,齐老爷子去江宁府,而京城这边留长子齐瑁坐镇,虽然名义上京城齐府依然在,但齐家的重心已经开始南移,齐家开始低调做人,不再张扬,包括后来几次朝廷权贵请客,他们都只送礼,而没有出席。

    出于对皇甫无晋的感激以及对皇太后的讨好,这次无晋的成婚,齐家出了前所未有的重礼,不仅送给无晋一座江宁豪宅,而且还送了一盏由一百零八颗鸽卵大的夜明珠镶成的夜光灯,是齐家二十年前花八万两银子从一名南洋大商人手中购得的奇珍,现在已是无价之宝。

    这种灯天下一共只有两盏,另一盏在皇宫,被申皇后使用,齐家的出手阔绰得到了皇太后的赞赏,就在刚才齐瑁被皇太后专门召见,这比上次专门送礼还要让皇太后高兴,她命人将这盏灯挂在新人的洞房之内。

    齐瑁并不像旁人看的那样郁闷,他心中激动,在细细地回味着太后召见他的那一刻。

    “齐长公子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喝酒?”申国舅端着酒杯笑眯眯走了上来。

    齐瑁慌忙起身施礼,“参见相国!”

    “我们同为宾客,就不用多礼了,请坐!”

    申国舅坐下,端起酒杯笑道:“我要敬齐家一杯酒,祝贺齐家恢复爵位。”

    齐瑁连忙端起酒杯回敬道:“多谢相国,恢复爵位,齐家已期盼了十年。”

    申国舅对齐家总堂迁回江宁府很满意,江宁府是他的老家,也是在他的控制之下,只要齐家回楚州,太子就得不到齐家的财力,齐家财力最终被他所用。

    他又笑眯眯问:“听说齐瑞福总堂南迁到江宁,是临时南迁,还是以后就长久在那里?”

    齐瑁叹口气道:“主要是父亲年迈,思念家乡,所以齐家决定南迁故土,这次南迁,至少二十年内不会回来,齐家准备在楚州扩大产业,力保朝廷第一大税户。”

    “这个我欢迎!”

    申国舅拍了拍他肩膀,赞叹道:“我是户部尚书,大宁王朝的税赋情况我比谁都清楚,齐家每年要向朝廷纳税五十万两以上,比一个郡纳税还多,前几天皇上还在朝会上公开表态,要保护好齐家这样的缴税大户,这是大宁王朝的财源之本,以后你们有什么难处,尽管告诉我,我一定替你们解决。”

    “多谢相国关心,齐家会尽好商人本份,稳定缴税,每年都会有所增加。”

    齐瑁心中也感叹,还是无晋看得高明,齐家一退出权力场,恢复商人定位,皇上对齐家的态度立刻就变了,不仅恢复齐家爵位,还公开表彰齐家,齐家迷失这么多年,终于回到了正轨。

    申国舅又摇摇头叹道:“皇上不仅表彰齐家,还点名批评东莱商行和百富商行,说这两家为富不仁,号称天下第一第二大商行,每年缴税两家加起来才五万两银子,只有齐家一成,皇上对它们很恼火,估计今年会有动作。”

    齐瑁连忙问:“不知皇上打算要让他们缴多少税?”

    “我估摸皇上的意思,至少和你们齐瑞福商行平齐,不是加起来,而是每家都和你们一样。”

    就在这时,只听大堂外一声高喝:“齐王殿下驾到!楚王殿下驾到!”

    申国舅一愣,回头向大堂外望去,只见齐王皇甫忪和楚王皇甫恬携手走了进来,神情十分亲密,皇甫恬虽然年纪尚少,而且个头也比皇甫忪矮半个头,但他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竟比齐王还要抢眼。

    申国舅心中有些奇怪,自己明明已经问过了,说楚王今天不来,怎么还是来了?

    大堂内都是皇亲国戚,也不用人专门招呼,齐王和楚王自己便融进了宾客之中,申国舅连忙对齐瑁道:“齐长公子慢坐,我先失陪了。”

    “相国请随意。”

    申国舅端起酒杯向楚王走去,楚王皇甫恬正在和敦煌郡王皇甫逸表等几名郡王说话,皇甫逸表坐在前排,他正在和彭城郡王皇甫罗宋,淮安郡王皇甫俊承以及汝阳郡王皇甫子翰聚在一起说话。

    这四名郡王号称皇族中南山派,是皇族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天下第二大商行百富商行就是他们四人合伙建立,给他们带来滚滚财源,他们同时也是楚王的铁杆支持者。

    四名郡王这几天的心情都不好,原因是皇上准备对百富商行和东莱商行征税,而且先对百富商行下手,东莱商行要延迟到明年之内,这让他们很不服气,说到底是他们的权势不如齐王。

    四名郡王将楚王拉了过来,准备对他施压,他们每年支持楚王数十万两银子,这个关键时候,楚王怎么能不替他们说话。

    “殿下,百富商行本小利薄,每年基本上都不赚钱,我们贴上老本支持殿下,我们很担心,如果朝廷要对百富商行征税,我们就无钱再支持殿下,事关重大,殿下一定要说服皇上,不能对百富商行征税。”

    皇甫逸表的言外之意就是说,每年的税银都给了你楚王,如果朝廷要拿走,那你楚王就没有了。

    楚王被四名老头子围住,他作一圈揖,苦笑道:“各位老王爷的苦衷我明白,我会尽力去说服皇上,但只能是尽力。”

    “殿下,不能尽力,而是要一定,只要殿下说服皇上,我们会加大对殿下的支持。”

    “咳!咳!”

    旁边传来了重重地咳嗽声,众人一起扭头,只见申国舅端着酒杯笑容可掬地走上前,四名郡王虽然支持楚王,但并不听命于申国舅,只是有点交情,不过最近两个月,皇甫逸表和申国舅的关系不那么和睦了。

    起因是皇甫逸表之孙皇甫英俊被从绣衣卫革职,而且这样一来,皇甫英俊的爵位也因他被革职而没有了希望,这件事使皇甫逸表对申国舅充满了怨恨。

    怨恨是因为皇甫英俊受申国舅之子申祁武挑唆才到兰陵郡王府,而且申国舅明显是为了保邵景文才把责任推给他孙子,更让皇甫逸表愤怒的是,申国舅之子申祁武非但没有任何事情,最后还考中进士第四名,官封江宁县令,这便使皇甫逸表心中充满了愤恨。

    皇甫逸表见申国舅上前,便扭过头去,冷冷不理会他,其他三名郡王却围上了申国舅,申国舅是户部尚书,比楚王更有影响力。

    三人七嘴八舌道:“相国,这么多年我们支持楚王毫无怨言,在关键时候,你可不能抛下我们。”

    申国舅给楚王使个眼色,让他暂时离开,他便对众人低声道:“这次皇上的态度很强硬,向皇上求情估计是没有用,不过还是有办法可以少缴税。”

    众人也知道缴税是逃不掉,但如果能少缴税那也不错,他们便立刻问道:“请相国教我们!”

    申国舅回头看了一眼齐瑁,便冷冷道:“皇上对东莱商行和百富商行的征税数额是和齐瑞福商行平齐,你们要想少缴,那只能先让齐瑞福少缴,明白了吗?”

    皇甫逸表虽然不理睬申国舅,但申国舅的每一句话他听进耳中,申国舅的最后一句话使他心中忽然生出了一个恶毒的念头。

    .......

    “当!当!当!”

    三声清脆的钟声响起,告示着吉时的到来,宾客纷纷回到位子,在大殿中表演的舞姬们也退了下去,男女双方家人坐在最前方,苏家来了三十余人,男女老幼都有,而男方家都是皇族,也同样是三十几名和兰陵郡王关系交好的皇族子弟,他们坐在右首。

    而正中间靠墙摆放了五张椅子,这是男女双方的长辈们坐,苏家是苏逊和妻子卢夫人,无晋家是兰陵郡王和王妃,正中间的金背龙椅是皇太后的位子,她今天既是证婚人,又是男方祖母。

    在长辈们前面铺有红地毯,地毯上放着一只红绸绣球,两根红丝带延伸到两边门内,左边是新娘,右边是新郎,各执一端,这就叫千里姻缘一线牵。

    这时大堂内安静下来,就等司仪宣布婚礼开始,今天的婚礼司仪已经不是赵谞,而变成了太子皇甫恒,他主动要来了这份差事。

    皇甫恒笑眯眯正要宣布,大门外却忽然传来一声高喝,“皇帝陛下驾到!”

    .........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三十五章 洞房花烛

    第一百三十五章 洞房花烛

    大殿上的宾客们纷纷站了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震惊之色,皇上亲自来参加大臣的婚礼,这是闻所未闻之事,但一些老王爷还记得,这应该是皇上登基三十年来的第二次,二十五年前,同样是在这座大殿上,皇上参加了张崇俊和兰陵郡王女儿的婚礼,今天又来参加兰陵郡王孙子的婚礼,凉王的面子的不小啊!

    只见十几名侍卫护卫着大宁皇帝皇甫玄德和申淑妃走进了内殿,后面跟着贴身宦官马元祯,大殿内所有人都顿时一愣,怎么不是申皇后?这就是申淑妃吗?果然长得妖媚绝伦,难怪皇上那么迷恋她。

    申国舅的心也一沉,皇上怎么带如意来了,他心念一转,立刻明白了,一方面固然是皇后有身孕,身子不便,但更重要是皇上借这个机会带如意公开露面,让皇族和重臣们承认申如意的合法,毕竟皇上是申如玉姑父,他们的关系有一点不伦。

    申国舅迅速看了一眼皇太后,见她脸色阴沉,他知道太后一直反对皇上纳申如意为妃,半个月前,申如意去碧仙宫拜见太后,太后却闭门不见,她坚决反对这门不伦婚姻。

    今天皇上趁这个机会带申如意来参加婚礼,主要是希望太后承认申如意的合法地位,按照大宁王朝的宗法礼制,皇后必须太后承认才能册封,而皇帝可以直接册封七妃,但如果太后不同意,七妃将不得拜祭宗庙,死后不得葬于皇陵,名字也不得进入宗谱,只是徒有虚名。

    皇甫玄德心中理亏,也不敢来找太后替申如意争取,今天他便想趁皇太后出席无晋婚礼的机会,让太后承认申如意。

    皇甫玄德走进大殿,众大臣一起躬身施礼,“参见皇帝陛下!”

    皇甫玄德摆摆手笑道:“众爱卿免礼,今天朕和大家一样,也是来参加婚礼,大家请随意!”

    皇甫疆跑了上来,躬身施礼,“多谢陛下来参加婚礼,臣感激不尽。”

    皇甫玄德微微一笑,“皇叔这样说就见外了,无晋是朕的皇侄,说起来朕也是男方家人,皇侄成婚,朕怎能不来。”

    他又高声问众人道:“各位爱卿说是不是?”

    众人都笑了起来,“陛下说得极是!”

    兰陵郡王心中苦笑一声,他心里明白,皇甫玄德视凉王系为眼中钉,恨不得拔之而后快,当年他来参加自女儿的婚礼,今天又来参加无晋的婚礼,目的都是一样,来故意示好,让众人以为他是多么亲近凉王系,等将来他找借口对凉王系下手时,众人便以为他是不得已,是凉王系自作孽,皇甫玄德的心机可不是一般的深。

    皇甫玄德带着申如意走上前,两人一起给皇太后跪下,“皇儿玄德参加太后!”

    申如意也低声道:“儿媳如意拜见太后。”

    皇太后为儿子娶侄女一事着实憋了一肚子气,虽然申如玉没有血亲,但她不喜欢儿子做这种乱辈分之事,姑父娶侄女,让她听见便觉得丢脸。

    但今天是无晋的婚礼,她不好在婚礼上翻脸,而且内心深处是希望将来无晋归宗,希望儿子能放过无晋,封他做个逍遥王,这样她将来去见晋安皇帝,她也能交代。

    所以皇太后也不想太为难这个儿子,得给他一点面子,她只得勉强道:“都起来吧!”

    皇甫玄德大喜,这就是太后承认了申淑妃,这么多人见证,他连忙起身:“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