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没有公开的斗争,没有尔虞我诈,所有人都在静悄悄等待着科举的来临。
但平静的只是水面,水面之下依旧是暗流湍急,每个人都在布局,尤其当皇帝皇甫玄德正式批准绣衣卫和梅花卫在幽州、楚、齐三州扩军后,关于这三州的两卫权力争夺,也开始在暗中较量开了。
无晋这些天过得紧张而忙碌,每天他都会去梅花卫报道点卯,随即赶去军营,这支梅花卫即将调往楚州,他要把军权紧紧握在手中才是最现实之事。
四天后,无晋得到孙建宏的消息,黄家将第二次前往太学探望黄宏元,关键的时刻到来了,这一次他将亲自出马。
......
一大早,二管家刘群带了一大堆给老爷的东西上了马车,出发向太学而去,他心中很紧张,因为今天如果他能完成任务,他的儿子就能回到他身边。
两天前,刘群在一个小房间内见了儿子一面,孩子很健康活泼,没有受伤和情绪低沉的样子,这让他放了心,随着儿子的平安和预期回归,此时他的心态已经开始发生转变了。
那一千两银子的诱惑开始超过他对儿子的担忧,有这一千两银子,他便可以去外地做个地主,而不用再给人当仆人,当管家,可以让别人伺候他,而不是他伺候别人。
尤其他的妻子每天晚上都会在床上敲打他,剩下的五百两银子一定要拿到,刘群便开始积极卖力起来,甚至不用梅花卫催他,他自己便跑去告诉黄宏元的儿子,可以第二次去太学了,生怕黄宏元的儿子忘记五天之限。
刘群又紧张又期待地来到了太学,他最担心两件事,一是黄宏元不肯给题目,第二是监视太严,他拿不到题目,而且监视者很可能不让他带东西出去,如果试题藏在某件物品中,而绣衣卫又把东西扣下不准带出,那他的五百两银子就完了。
刘群被带上二楼,门和上一次一样开了,黄宏元满脸阴沉地从房内走出,把东西全部拎了进去,又把几样不用的东西递出来,旁边的绣衣卫校尉立刻制止道:“大人,朝廷有规定,东西只准送入,不准送出,等大人回去后,可一并带回。”
“为什么,去年不是可以吗?”黄宏元不悦道。
“去年可不可以我不知道,但今年有规定,只准进不准出,请大人谅解,大人就算给了他,他也带不出去。”
黄宏元有些无奈,只要把东西一一拿回去,最后他举起一瓶丹药晃了晃,极为不高兴地对刘群道:“这瓶药我一粒没吃,你们拿错了,是我书架上那瓶红色丹药,不是这瓶黑色的。”
他重重哼了一声,转身回屋,‘轰!’地一声把门重重关上,刘群目瞪口呆,绣衣卫校尉倒有点同情他,拍拍他肩膀笑道:“可以理解的,被隔离得太久,心情不好,脾气也不好。”
刘群叹了口气,摇摇头,转身走了,什么东西都没有带走,但黄宏元说得话他却牢牢记住了。
‘书架上红色那瓶丹药。’
这次和上次不同,黄府的马车没有在太学等他,把他送来后便到太学外面大门口等待。
刘群离开院子,走了十几步,上了另一辆马车,这辆马车一直跟着他,等他的马车走了,便剩下这辆马车在门口等他。
马车很宽大,车厢内被帘子一隔为二,里面车厢看不清情况,而外面车厢则坐着上次的梅花卫首领,笑眯眯地看着他。
刘群像做贼似的,慌慌张张上车,急道:“绣衣卫不准任何东西带出来。”
“我们知道。”
孙建宏很平静,仿佛知道会是这个结果,“我们想知道他说了什么?”
刘群不得不佩服对方有先见之明,连忙道:“他只说了一句话,说我们拿错了担忧,应该是书架的红瓶子丹药,而不是黑瓶子丹药。”
孙建宏又问:“那上次的丹药应该是关贤驹拿来的吧!”
“这个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家主母最恨老爷吃药,绝不会告诉他按时吃药之类的话,而且主母也没有吩咐我,是大公子再三叮嘱我。”
就在这时,车厢内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黄宏元书架上应该有一本红色的书,无论如何要先弄到手。”
刘群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车厢内还有人,只见对方梅花卫首领立刻恭恭敬敬道:“属下这就安排!”
他在一张纸上写了几句话,装进一只细管,又从身旁一只笼子里摸出一只鸽子,将细管绑在腿上,随即将鸽子放飞,鸽子扑腾腾飞上了天空。
“那我该怎么办?”刘群有些紧张地问道。
“你就在这里等,两个时辰后再回去。”
........
无晋手下的梅花卫军士属于精锐中精锐,他们行动非常得力,早在五天前,他们便知道了今年的新规,探视隔离官员只准带东西进入,而不准带东西出去,他们便意识到,黄宏元将带出的一定是口信,他所出的题目会藏在他的书房内,而他的口信就将和他藏书处有关。
意识到这一点,梅花卫便在五天前采取了另一个动作,买通了一名能进出黄宏元书房的丫鬟。
就在刘群得到‘红色丹药’这个消息的半个时辰后,一名十六七岁的丫鬟走出了黄府,走到不远处斜对面的一条巷子里,巷子到底是一户人家,主人暂时搬到别处,梅花以每天十两银子的价钱租下了这处宅子。
丫鬟敲了敲门,门开了一条缝,丫鬟迅速走进院子,一名黑衣大汉问她,“带来了吗?”
丫鬟从怀中取出一本红皮《论语》,交给对方,黑衣人拿着书匆匆进了房内,丫鬟则被带到另一间屋子等候。
房间里坐着几名军士,一名梅花卫军士翻了翻书,从里面找出两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题目。
应该就是这两张纸,黄宏元已经事先准备,和书无关,进士科考题不可能仅仅只包含一本《论语》。
找到题目,两名梅花卫军士立刻提笔分头抄写,仅仅一刻钟时间,两张纸上的考题便已抄写完毕。
黑衣人又将考题放回原书,走回院子将红皮《论语》递给了丫鬟,“立刻把它放回原处,不准耽误!”
丫鬟始终一言不发,她收回书,便匆匆离开了小院,从后门返回黄府,从孙建宏放信鸽到偷出书,一直到最后将书放回去,一个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一切便大功告成。
一个时辰后,刘群返回了黄府,黄府贵客堂内,黄宏元的儿子黄乾陪同着关贤驹已等得有些不耐烦,他们已经等了一个半时辰,时间难熬。
“刘管家回来了!”
外面有人喊了一声,黄乾和关贤驹一起站起身,迎了出去,走到门口,正好看见刘管家匆匆走来。
“公子,绣衣卫搜查严格,所以耗时较多,老爷.....”
刘管家正要继续禀报,黄乾拦住他话头,“到屋里去说!”
三人走进屋中,黄乾特地将门关上,他这才有些紧张地问道:“拿回什么东西?”
刘群摇摇头,“回禀公子,今年规矩变了,只准送东西进去,不准任何东西带出来。”
“什么!”
旁边关贤驹失声喊了出来,极度失望的表情溢于颜表,还有不到十天就要开考,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黄家身上,如果没有试题,他真的就完了。
黄乾还算冷静,他立刻又问:“那老爷有没有说什么?”
刘群点点头,“老爷很生气地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黄乾和关贤驹异口同声问,关贤驹已经明白黄乾的意思,他心中又燃起一线希望。
“老爷说,我们给的丹药拿错了,应该是书架红色那瓶。”
黄乾和关贤驹对望一眼,眼中都同时亮了起来,尤其关贤驹更加激动,他的纸条就放在那瓶丹药中,那就是说,黄宏元的回答就是试题所在。
黄乾却按耐住激动,点点头笑道:“辛苦你了,回去休息吧!”
打发走刘群,黄乾带着关贤驹立刻来到了父亲的书房,书房中只有一个书架,黄乾很快在书架找到一本红色外皮的《论语》,书架上只有这本红色书籍。
黄乾抖了一下,从书中飘落出两张写满了密密麻麻字迹的纸片,关贤驹拾起一张,立刻惊喜地喊道:“就是这个!”
只见纸片中写满了试题,内容包含了近一百余种历朝历代经典的著作,而且都是书中的冷僻之处,考进士的难度就在这里,考生必须对历朝历代的著作背熟看透,才能不假思索地提笔答卷,稍有犹豫就会时间不够,这便是三门考试中最难的一门,贴经,占分也最多,考的都是死东西。
而另外两门,诗和策论则是看临场发挥和考官喜好,相对容易一点,如果贴经能拿满分,另外两门只要不太差,考上进士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这怎能不让关贤驹欣喜若狂,黄乾还有点不放心,再次叮嘱他,“这份试题事关重大,只能你一人知晓,切不可外传。”
“放心吧!我心里明白。”关贤驹得意地笑了起来,他仿佛看见了苏菡和他一同进洞房花烛。
..........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零六章 科举前的躁动
第一百零六章 科举前的躁动
进士科举前的京城各外热闹,进士科举年年都举行,可从来没有哪一年的科举像今年这样吸引人们的关注。
原因是今年的进士科举进行了重大改革,第一次准许取得明经科资格的举士参加进士科举,这个决定意义重大。
在大宁王朝有个不成文的普遍观念,明经科是考吏,而进士科是考官,通过了明经科考试,能直接在各郡县为吏,但从吏到官的跨越却是千难万难,只有任特殊职位才有转官可能,比如东海郡的户曹主事,这就是当初那么多大族想争夺户曹主事之职的缘故。
大宁王朝绝不会轻易让吏成为官,否则进士科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正因为明经科已经渐渐沦为鸡肋,还远远比不上贡举士的含金量高,这就出现了国不如州的尴尬局面,为了解决这个尴尬,为了破解明经科考试越来越沦落的事实,大宁王朝终于在今年进行了重大改革,只要通过明经科考试之人,也同样有资格参加进士科考试,不再局限于贡举士一条路。
这项改革在全国引起轰动,也给无数明经举士们带来希望,激发他们进京赶考的热潮。
从两个月前,便开始有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士子向京城涌来,一直增加到正式开考前半个月才停止增加,这是报名截止时间,但这时已有近五万士子涌入京城,不仅有历届的贡举士资格取得者,还有历届明经举士,甚至还有年近七十岁的老明经也进京赶考。
离考试越近,士子也就越是活跃,现在离考试还有三天,整个京城都几乎成了士子们的海洋,酒肆、青楼、茶楼、客栈、乐坊、书铺等等场合,几乎都是身穿长袍的读书人身影。
今天是八月最后的一天,也是皇甫无晋的休假日,中午时分,他带着侍妾京娘和小妹宝珠来到了位于南市的百富酒楼吃饭。
京娘跟无晋已经生活了十几天,她的适应能力很强,已经基本上适应了王府的生活,也适应了无晋的各种习惯,随着她渐渐开始了解无晋,最初的一些紧张和不安也慢慢消失,笑容开始出现她脸上,露出了她性格中活泼的一面。
今天她是第二次随无晋来百富酒楼吃饭,已经没有了第一次来的那种紧张和尴尬,而且她的一夜富贵的好运让曾经和她一起的乐女们都羡慕不已,这让京娘心中的一点点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们今天没有在雅室内吃饭,而是选了大堂一处靠窗的座位,今天京娘打扮得异常美貌,她的肌肤娇嫩白腻,俨如羊脂初凝,雪白的胸前戴了一串明珠项链,和她白肤相映成辉,乌黑如云的发髻上插一支翠玉簪,又缀了几件上好珠宝头饰,她穿一条亮蓝色的苏缎长裙,上身穿一件厚实的短襦,天气有点凉了,肩上又披上红帛,使得她更加美貌夺目,吸引了无数士子的目光。
“将军,还是去雅室吧!”
亲自领无晋来座位的酒楼大掌柜见大堂内人太多,而且无晋又带有家眷,尤其是京娘,引来太多人的目光,他总觉得不放心,便劝无晋去单间就餐。
无晋笑了笑道:“没问题,掌柜去忙,我们简单吃一点就走。”
无晋让京娘和宝珠坐下,酒楼大掌柜无可奈何,只得退下,在离开的一瞬间,又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京娘。
他心中非常惊讶,差点认不住京娘来,京娘在酒楼做乐女时,也并不觉得她有多美貌,只是略略有点姿色,可今天他才发现,京娘打扮起来也竟是如此美貌夺目,他心中很是后悔,早知她是如此美貌,就可以拿她奇货以居,献给东主,成为自己晋升的本钱。
但现在已经晚了,这个美女已经被无晋收走,使他失去机会,大掌柜只得懊悔地暗暗叹口气,快步离去。
大掌柜一走,宝珠便开始埋怨无晋,“二哥,为何不去雅室吃饭?这里人这么吵,一点胃口都没有。”
无晋笑了笑,没有说话,旁边京娘接口笑道:“我估计公子是想听听士子们聊天,了解一些事情。”
“你别事事都迁就他,我知道你也不想在大堂吃饭,不喜欢就不喜欢,要有自己的喜好。”宝珠见无晋不理她,转而又开始埋怨京娘。
“好了,不要抱怨了,再抱怨,下次就不带你出来。”
无晋打断她的话,把一份菜谱递给她,“看看喜欢吃什么,随意点。”
或许是怕下次无晋不带自己出来,宝珠不敢抱怨了,她接过菜谱,开始兴致勃勃点菜,她对这里的菜不熟悉,不时低声问京娘。
趁这个空,无晋向四周打量一下,大堂内几乎坐满了客人,人声鼎沸,一大半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这些士子大都是富裕人家子弟,来到京城,除了赶考外,很大程度为了享受的奢华生活。
宿名妓,逛名胜,结交上层人物,享受高档餐饮,百富酒楼是京城仅次于多宝楼的第二有名酒楼,当然是士子们向往之地,有钱没钱都要来一次,回乡后也有吹牛的资本。
无晋一边打量周围环境,一边留意士子们的谈话,他已经发现,虽然大堂内坐了数百人,人声鼎沸,但总的说起来,其实就只有三个谈话圈子,每个谈话圈子里都有健谈的士子,周围很多士子都在聆听他们的高谈阔论,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无晋注意到了离他最近的一桌士子,这一桌士子的谈话吸引了周围五六桌士子的参与,其中一个黑皮肤的三十余岁士子格外活跃,听他的口音应是江宁府人,正是他的谈话吸引了无晋。
“大家就不要做进士梦了,都说今天扩大录取,录取名额翻一倍,从三十人增到六十人,好像是不错,但大家想过没有,去年前年都只有两万余考生,可今天却有五万人,多少人争夺一个名额,大家自己算算看,在座的你我能考上吗?”
“孝平,话不能这样说,这又不是平均,说不定别的酒楼几千人都没有一个,咱们这里就能出四五名进士,大家说对不对?”
“做梦!你连贡举士都不是,还敢说这种大话,我还是楚州贡举士第九名,我都认为自己都没希望.....”
有人打断他的话,“孝平,你太妄自菲薄了,你进入前十名参加殿试估计不太可能,但考进士我觉得还是有希望。”
这名叫孝平的黑皮肤士子喝了一口酒,叹气道:“我没有妄自菲薄,你们自己想想看,听说连六十九岁的老贡举士也来参加科举了,这又有多少届的贡举士来参加,天下九州,我这个楚州第九名算个屁啊!算了,不说这个,大家都说一说,今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分别是谁?我们来猜猜看。”
这个话题令人感兴趣,众人又兴奋起来,有人高声道:“我猜状元是豫州大儒赵伯伦,荆州鬼才马应初可算榜眼,至于探花,要么是晋州第一才子的裴挚,要么是清河崔家的大才子崔瑄,这两人在伯仲之间。”
这份名单大多数人都赞同,士子孝平却冷笑一声,撇了撇嘴,“都是井底之蛙,这些大才子算个屁,状元榜眼轮不到他们。”
众人一起鼓噪起来,“那你说说看,说得没道理要罚酒三杯。”
“如果按真才实学,他们在进士考中排列前三没问题。毕竟苏祭酒一向公正严明,完全是按学识排名,可你们别忘了,前十名还要进行殿试策论,那时决定他们最后排名的不是苏祭酒,而是当今皇上,皇上会完全依照学识来排名吗?”
无晋点了点头,这人倒有几分见识,说得有道理,他又凝神细听。
有人不服道:“那你说状元、榜眼和探花会是谁,你有名单吗?”
士子孝平端起酒杯笑眯眯道:“我说状元是我们东海郡贡举士第一名皇甫惟明。”
他这句话激起一片反对声,“胡说,天下九州二都,十一个贡举士第一名,凭什么是他?”
“他虽姓皇甫,又不是真正皇族, 肯定轮不到他,他能进殿试就不错了。”
众人一片反对,无晋对此人的眼光却挺赞赏,是不是大哥尚不一定,但至少这个人明白,殿试前三的排名是看朝廷势力平衡,和学识无关,自己大哥已经成为太子门生,那他的背后就是太子势力。
这时,无晋也忍不住笑着接口道:“这位仁兄,你的榜眼是申祁武吧!”
那名叫孝平的士子惊讶地向无晋看来,他怎么会猜中自己的想法,真是不谋而合啊!他眼中顿时对无晋有种惺惺相惜之感,点点道:“如果申祁武能进前十,他肯定是榜眼,老弟,你能不能再猜猜我心中的第三名探花是谁?”
无晋略一思索,便笑道:“是清河崔瑄。”
这却是齐王的势力,崔家一向以齐王为靠山。
“高明!”
那人站起身,端起酒杯向无晋走来,所有人都向无晋这里看来,不过大部分的目光都落在京娘身上,眼中露出了热切之光,这娘子的皮肤实在太白了。
京娘的皮肤白腻得惊心动魄,让很多人都看得眼睛发直,宝珠实在忍无可忍,回头对他们怒目而视。
那名士子走上前,对无晋深深施一礼,“在下江宁人韩孝平,兄台乃我知己,请问尊姓大名?”
无晋微微拱手一笑,“微名不足挂齿,祝韩兄好运,金榜题名!”
无晋明显不想和他认识,但这个韩孝平却一心想结交无晋,又笑道:“天涯何处无知己,你我想法一致,这就是缘份,兄台不愿和我结交,就是看不起我。”
宝珠心中很厌烦这些士子,便提高嗓音冷冷道:“不和你结交是为你好,他是梅花卫都尉,你敢和他结交吗?”
韩孝平顿时吓得脸色惨白,连招呼也不打,转身就走,周围的士子听说是梅花卫,也一个个吓得低下头,不敢向这边再看一眼。
无晋有些埋怨地瞪了宝珠一眼,宝珠却哼了一声,“你若去雅室喝酒,不就没这些事了?”
这时,孙建宏出现在楼梯口,他一眼看了无晋,便快步向这边走来,对无晋低声道:“将军,人已经找到了。”
.........
(求!!)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零七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
第一百零七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
皇甫无晋精神一振,立刻低声问:“是什么人?”
“三名士子,一名襄阳郡人,两名雍京人,这两人还是堂兄弟。”
无晋想了想又问:“他们背景调查过吗?”
“他们自己不肯说,但我们向和他们一起的其他士子打听过了,都是大户人家子弟,其中林氏兄弟还是雍京豪强林元宝的孙子,三人都是去年各州的贡举士,名次都在前十名,他们一心想中进士,已经不择手段。”
无晋点了点头,“可以实施,要注意稳住局面,考试前千万不要闹大。”
“是!”
孙建宏答应一声,便快步离去了。
旁边宝珠一直好奇地望着他们,等孙建宏一走,她立刻问:“二哥,你们在做什么?”
“军务上之事。”无晋敷衍她一句。
宝珠摇摇头,“我看不像,若是军务上之事,干嘛说士子,给我说说嘛!到底在做什么?”
无晋知道这个小娘的好奇心不是一般的重,若不告诉她,她就会千方百计打听,让你头大,无晋便笑道:“我奉命暗访科举是否有营私舞弊,你这下明白了吧!”
宝珠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她想了想,忽然一指大厅内一人,“那你怎么不管管他。”
无晋顺着她手指望去,只见大堂内有一名獐头鼠脑的中年男子,头戴瓜皮帽,在一桌士子面前说了几句,士子们摇摇头,拒绝了他,他不甘心,又走到另一桌,给他们说了什么,那一桌人也摇摇头,明确拒绝了。
“这是什么人?”无晋终于忍不住问。
宝珠不屑地一撇嘴,“这就是科举掮客,每年都会见到他们身影,说自己能搞到试题,还说自己可以联系上评卷官,到处骗钱。”
正说着,那名掮客走到了无晋他们这一桌面前,他看了一眼无晋和两女,觉得不像是科举士子,便转身要离开,无晋却笑着叫住他,“有什么可靠的路子?”
或许是被拒绝太多,终于有人问,那男子蓦地转身,满脸堆笑来到无晋面前,双手合十道:“公子想要什么,我都能弄到。”
“我想联系上国子监祭酒苏逊,你有办法吗?”
那人面露难色,“苏祭酒是被隔离在御史台,不可能见到他,再说就算联系上也没用,那老爷子六亲不认,不是一般的耿直,公子不如换一人,或许我有办法。”
无晋笑了笑又道:“那黄宏元如何?”
掮客顿时有了精神,他坐到无晋身边,压低声道:“黄大人是被隔绝在太学藏后面的二层小楼内,如果公子想给他递纸条,我可以办到,一百两银子,怎么样,这个价格不贵吧!”
“你有什么办法?听说是绣衣卫把守,无比严密,你别骗我了。”
无晋摇摇头,表示不相信他的话,掮客有点急了,他向左右看了看,再次低声道:“我们是走内部路线,绣衣卫也不是泥菩萨,明白了吗?”
无晋这才明白,原来是买通绣衣卫军士,这倒是有可能。
“可是联系上有什么用,他能给我题目吗?”
掮客见终于有人要上钩,他顿时兴奋起来,“要题目也不是不可以,但价格要贵一点,兄弟,这里不方便,我们外面谈。”
他拉着无晋便向外走去,他这点小伎俩怎么可能瞒得过无晋,黄宏元是什么人,他可能为几百两银子把题目泄露给掮客吗?是银子重要还是官帽重要。
无晋知道,递张纸条是可能办到的,这个没有什么后果,但这正是掮客们的陷阱,他确实能成功联系上考官,骗取你的信任,让你动心,然后诱引你出大价钱买试题或者是评卷官答应在考卷上做记号等等,当然,钱先付一半,发榜后再付另一半钱,看似没问题,但这些掮客骗子赚的就是这先付的一半钱,这一半的钱也有几百两银子,而且这种事让你不敢告官,只能自认倒霉。
无晋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他们的骗术,怎么可能随他出去,他笑眯眯取出梅花卫的军牌,往桌上轻轻一放,掮客顿时脸色刷的变得惨白,跳起来便向酒楼外夺路狂奔,霎时便不见了踪影。
连京娘也忍不住轻声叹道:“公子,你这个身份真是吓死人了。”
“他不做亏心事,怕我作甚?”
无晋见菜已经上齐,便笑道对两女道:“吃饭吧!下午京娘还有重任在身。”
京娘点点头,她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紧张。
.........
从古自今的科举考试都不会风平浪静,总有人会为获得最大利益而寻找捷径,尤其今年的科举是史无前例的八百人中录取一人,考中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今年的科举又是历年科举中最诱人的一届,吏部已经贴出公告,今年是科举改革第一年,考中者将升两级而安。
也就是说,今年考中进士,最差也能获得从七品官,而状元将史无前例地获得正六品官,吏部公告中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这是特殊的一次,以后将不会再有这种机遇。
这种机会让无数人为之动心,很多成名的大儒也纷纷挤入这次科举,都不愿放弃这次百年难遇的机会。
但最焦心的却是那些处在金榜边缘的人,他有可能登榜,但也有可能被挤下,这些人的范围大多集中在各州贡举士的五到十名,这些人叫做金榜边缘人,每年的科举对他们而言都是一场无比痛苦的煎熬。
同时,近二十年来,几乎所有发生的科举舞弊案都是出在他们中间,而今年的科举,强大诱惑所形成的压力终于把一些人压垮了。
孙建宏提到的三名士子就是这种金牌边缘人,襄阳郡士子是荆州贡举士第六名,雍京的两名士子也是雍京贡举士的第七名和第八名。
此刻在国子学附近的一座客栈内,一名由梅花卫扮成的掮客正向两名雍京士子出售试题,在此之前,他以一千两银子的价格成功将试题出售给了一名荆州士子。
这名由梅花卫军士扮成的掮客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的收费与众不同,考试前不收一文钱,中榜后再付钱,这样就赢得了士子的信任。
两名士子都姓林,是堂兄弟,一个叫林潜俊,一个叫林潜逸,他们是雍京豪强林元宝的两个孙子,家资巨贯,而且这两个孩子也很有出息,去年参加雍京州试,都考上了贡举士,一个第七名,一个第八名。
林家虽是雍京豪强,但世代无官,他们家族对这兄弟二人寄予了无限希望,专门派人护送两兄弟进京赶考,还特地租赁一座独院,防止他们被其他士子马蚤扰。
家族的无限期望和金榜边缘人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兄弟二人的心理终于崩溃了,从十天前开始,他们首先搬出独院,住进客栈内,和其他士子生活在一起。
这一点,看护他们兄弟的林家人也同意了,他们感觉到兄弟二人开始反常,暴躁易怒,晚上大吼大叫,认为是他们兄弟二人失群的缘故,但看护人做梦也想不到,林家兄弟住进客栈的目的,是要和掮客进行联系。
林氏兄弟并不傻,他们已经暗中和七名掮客联系过,但都识破了对方骗钱的企图,梅花卫扮成的掮客是他们接触的第八人。
事实上,梅花卫掮客也已经和多名企图买试题的士子接触过,但这些士子都不符合他们的条件,只有荆州士子和这对堂兄弟比较符合,关键是他们都是金榜边缘人,而且家族都有很强的地方势力。
梅花卫掮客后付钱的策略终于让林氏兄弟相信他的试题,林潜俊翻看着桌上的试题,又问道:“我们想知道这份试题的来处,这很重要,请你如实告诉我们,我们将绝对保密。”
掮客摇摇头笑道:“这个不好说,不符合惯例。”
“你一定要告诉我们,毕竟这份试卷你要价三千两银子,这绝对不是小钱,一旦我们答应,我们也不会找别人,这对我们也是很大的风险,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份试题的来源,而且我们还要知道,你都卖给了谁?”
林氏兄弟的态度很坚决,他们见对方还在犹豫,便交换一个眼色,一齐起身道:“如果你不肯说,那就算了,我们再找别人。”
他们拔足便走,掮客终于屈服了,他叹口气道:“好吧!我说。”
林氏兄弟得意地对望一眼,又坐了下来,掮客苦笑一声道:“我有言在先,此事事关重大,你们不能告诉任何人,否则你我都会有性命之忧。”
林氏兄弟点点头,“这个我们明白,你尽管坦率地说。”
掮客这才缓缓道:“这份试题是礼部侍郎关寂府中的一名书童偷出......”
“等等!”林潜俊打断了他的话,“关寂虽是礼部侍郎,但这次出题和他无关,他如何知道试题。”
“你们两人听我说完,这份试题其实是从关寂儿子关贤驹的书房偷出,书童抄录了一份,而关贤驹今年也要参加进士科举,他的试题从哪里得来,我不说你们也应猜得到,我就不好细讲了,这份试题除你们兄弟二人外,荆州士子赵全也买了一份,除你们三人,再没有别人。”
......
(收入缓慢,老高需要动力,支持啊!)
卷 二 龙虎斗京华 第一百零八章 晚见不如早见
第一百零八章 晚见不如早见
虽然对方说得很含糊,林潜俊立刻猜到了,不用说,这份试题一定是从礼部郎中黄宏元那里得来,关寂是黄宏元的顶头上司,他想得到试题简直易如反掌。
林氏兄弟相信了,旁边林潜逸又道:“还有一件事得说清楚,我们付三千两银子,这份试题就不准再给任何人。”
“这个你们放心,我也会看人来,林家是雍京豪族,一向有信誉,两位公子又是雍京贡举士前十名,考中了也不会有人怀疑,如果试题卖得太多,我的风险也很大,总之一句话,人少卖高价,我不会再给别人,你们也要保证,不能把这件事传出去。”
“我们傻吗?这种事还会告诉别人,那好,我们成交,考上后,我们会如数把银子付给你,绝不食言。”
梅花卫掮客点点头,便告辞走了,林氏兄弟又仔细看了看这份试题,林潜俊按耐不住内心的惊喜道:“我觉得这份试题是真的,从关贤驹手上得到,假不了。”
“可我有点害怕,万一事情传出去怎么办?”林潜逸胆子比较小,心中非常担忧。
“有关家在上面顶着,你怕什么?”
林潜俊眼中闪过一道凶光,低声咬牙道:“我们若考中,就必须除掉这个掮客,让他永远在人间消失,我们的命运不能握在别人手上。”
两兄弟小心翼翼将试题收起,离开了房间,皇甫无晋的布局就此合上最后一个扣,下面就是等待收获时刻的到来。
.......
下午,兰陵郡王府的马车停到了苏府侧门口,京娘从马车上下来,苏菡的继母周氏已经等候在这里,她连忙迎上来笑道:“真是不好意思,还要烦劳你们王妃送东西来。”
车夫下了马车,从马车后面的储物厢内拎出三只大柳条筐子,这三只柳条筐内是平江县最有名的澄湖大闸蟹,是今年最好的头一捞,只只都在半斤以上,历来都是皇室贡品,只有郡王以上皇族才能享用,昨晚刚刚运到京城,兰陵郡王府分到十筐,王妃特地命人送给苏府三筐。
京娘施礼笑道:“这是我家王妃的一点点心意,请夫人手下。”
周氏是第一次见到京娘,见她不像下人,估计是王府内院中人,她不敢怠慢,连忙回礼道:“多谢贵府的美意。”
她连忙吩咐家人把螃蟹抬进去,京娘又笑道:“王妃让我再看一看小姐,可以吗?”
这个要求有点不妥,苏家已经做出决定,在家主未回来之前,不谈苏菡的婚事,其中也包括不让两家人见她,尽管有些不妥,但周氏心里明白,苏菡喜欢的是皇甫无晋,她也有意成全女儿,便偷偷地做主了。
“好吧!你随我来。”
周氏带着京娘向后院走去,她见京娘很年轻,和苏菡年纪相仿,虽然在美貌上比不上苏菡,但她肌肤白腻细嫩,却是她从未见过。
周氏也是聪明人,上次兰陵王妃聊天时告诉她,王爷已经二十年没有娶妾了,如今年迈,府中年轻女子只有一个小孙女。
那么这个女子肯定不是兰陵郡王的小妾,那她是谁?兰陵郡王的儿子也独立成府,他的妻妾并不住在王府,难道她就是郡王的孙女吗?
可又不像,兰陵郡王的孙女是出了名的爱舞刀弄棍,这个女子很文弱,一点不像练武的样子,莫非她是皇甫无晋的侍妾?
这很有可能,她其实是来替皇甫无晋给苏菡传话。
周氏已经隐隐猜到了京娘的身份,但她并不惊讶,这很正常,不仅是皇族,一般获得勋官便可娶妾,朝廷百官没有谁不纳妾的,妾在婚姻中并没有什么地位,也不会成为大家话题,大家关心只有正妻,正妻才是家中之主。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姑娘是无晋房中人吧!”周氏笑着问道。
京娘现在还只能称为房中人,就像红楼梦中袭人的身份,在妻未进门之前,是不允